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定义、分类以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学习代数、几何等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如温度、高度等,引导学生认识有理数,并通过对有理数的分类和大小比较,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基本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实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和大小比较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大小比较。

2.难点:有理数的概念和学生对有理数性质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如温度、高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物可以用哪种数学符号来表示。

2.新课导入:介绍有理数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有理数的性质。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分类和大小比较。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有理数的性质。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理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7.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的概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有条理,突出有理数的关键概念和性质。

《1.2.1有理数》学历案-初中数学人教版12七年级上册

《1.2.1有理数》学历案-初中数学人教版12七年级上册

《1.2.1 有理数》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主题为“有理数”,是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一环。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及运算,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能正确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2. 掌握有理数的表示方法,能运用正负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3. 学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利用有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问答及课后小测,评价学生对有理数概念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其运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观察学生对于概念及知识点的理解及运用,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及态度表现,并进行形成性评价。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实数概念,引出有理数的定义及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1)定义与分类:讲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表示方法:介绍有理数的表示方法,包括正负号的使用等。

(3)加法与减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规则,并强调运算的注意事项。

3. 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有理数的实际应用,如温度的表示、财务的收支等。

(2)互动问答: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3)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4.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重点内容,强调有理数的重要性及实际应用。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测试,检验学生的运算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包括有理数的加法、减法运算及实际问题的解决等,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解题方法。

3. 学习反思:学生课后进行学习反思,总结本课学习的收获与不足。

六、学后反思学生应在学习完本课后进行反思,包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习方法的运用及学习态度的调整等。

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反思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及策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2.1有理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2.1有理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现漏数的现象.1、分类数的名称1,2,3,4……叫做正整数;-1,-2,-3,-4……叫做负整数。

0叫做零。

,,(即)……叫做正分数;,,(即)……叫做负分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即(1)0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2)-5是整数吗?是负数吗?是有理数吗?(3)自然数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小组回答:教师强调:有时为了研究的需要,整数也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这时分数包括整数,本章中的分数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

2、有理数的分类(1)先把有理数按“整”和“分”来分类,再把每类按“正”与“负”来分类,如下表:(2)先把有理数按“正”和“负”来分类,再把每类按“整”和“分”来分类(3)下列有理数中:-7,10.1,,89,0,-0.67,.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小组回答:3.数的集合小组总结:我们曾经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负数集合。

同样把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合;把所有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分数集合;把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合。

课堂巩固(1)把有理数 6.4,-9,,+10,,-0.021,-1,,-8.5,25,0,100按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分成四个集合。

正整数集合,负整数集合正分数集合,负分数集合(2)把下列有理数:-3,+8,,+0.1,0,,-10,5,-0.7填入相应的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正数集合,负数集合(3)判断题(1)整数又叫自然数。

()(2)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3)向东走-20米,就是向西走20米。

()(4)温度下降-2℃,是零上2℃。

()(5)非负数就是正数,非正数就是负数。

()。

1.2.1有理数(教案)

1.2.1有理数(教案)
其次,有理数的乘除运算,特别是涉及负数的运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发现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计算,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运算规律。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容易混淆乘除运算的符号,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一部分的讲解和练习。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他们能够将所,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更多地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有理数的定义:理解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这是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举例:强调0、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属于有理数,让学生明确有理数的范围。
(2)有理数的性质: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律,特别是同号相加减、异号相加减、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等。
举例:讲解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正数加负数等运算规律,并强调乘除运算的符号规律。
(3)有理数的运算顺序:理解并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举例:给出混合运算题目,如3 + 2 × (-4) ÷ 2,让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并解答。

1.2.1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2.1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课题1.2.1 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时间2024年9月1日节次第1课时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7~8页课型新授课授课对象七年级()班设计曾正祥广南县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课标分析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节课有关的要求: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二、课标分解1.学什么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按定义分类和按性质符号分类。

2.学到什么程度能够准确识别给定的数属于哪一类有理数,并能清晰阐述理由。

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分类方法,对一组数进行正确分类,不出差错。

能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判断所涉及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进行合理分类。

3.怎么学1通过教师讲解、举例示范,初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参与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有理数分类的知识。

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强化对有理数分类的掌握和应用。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温度、海拔高度等所涉及的数字,加深对有理数分类的理解和运用。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分类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数、负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范围进行的进一步扩充和分类。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后续学习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数的系统认识,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和概括能力。

教材内容组织: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如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的模型,将数的范围扩展到有理数。

然后,详细阐述了有理数的两种常见分类方式:1. 按正负性分类,可分为正有理数、零和负有理数。

其中正有理数包括正整数和正分数;负有理数包括负整数和负分数。

2. 按定义分类,分为整数和分数,而整数又包含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包含正分数和负分数。

2学情分析执教这节课之前,对全班()名学生进行前测1.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5,-3,0,,-1.5,20%,-100。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2.1《有理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知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以及了解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学会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能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

2.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有理数的分类和大小比较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有理数知识的理解。

4.激励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大小比较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有理数。

3.学具: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类型的有理数,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可以用哪种数学知识来表示。

通过讨论,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有理数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概念。

接着,展示有理数的分类,包括整数、分数和零。

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有理数有更直观的认识。

有理数的概念教案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概念教案教学设计

《1.2.1 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是对所学习过的数的范围的一次扩充,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有理数就显得很重要。

学习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正数、负数的概念,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只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之间各类数的学习,从而对数有了一个更广扩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学习目标教师活动1:师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学生活动1:学生齐声读本课的学习目标活动意图说明: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

环节二:新知导入教师活动2:问题1:正数是大于_______的数;负数是正数前加上符号_______的数;0既______正数,也______负数.答案:0,“-”(负),不是,不是问题2:有时,为了明确表达与负数的相反意义,在正数的前面也加上符号_____________号.学生活动2:学生积极回答老师出示的问题答案:“+”(正)问题3:如果一个问题中出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可以用____________分别表示它们. 答案:正数和负数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为有理数的引入做好铺垫. 环节三:新知讲解 教师活动3:思考:在小学阶段和上一节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数。

回想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预设1:正整数:如1,2,3,… 零:0负整数:如-1,-2,-3,…; 指出: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预设2:正分数:如 12,23,157,0.1,5.32,0.3… 负分数:如-52,-23,-17, -0.5, -150.5,…引导:0.1=110,-0.5=−12, 0.3 = 13 ,事实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因此它们也可以看成分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说课稿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说课稿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的运算规则。

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以后学习代数、几何等知识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需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还停留在加减乘除阶段,对于有理数这个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负数和分数的知识,这对他们理解有理数有一定的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逐步引导他们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会进行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的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的概念,特别是负数和分数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结合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教学活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数,数的分类,从而引出有理数的概念。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进行讲解, clarify概念。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有理数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总结提升: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强调重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运算规则,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2.1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2.1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课题名称1.2.1 有理数的概念学科 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时说明1课时教材内容分析《有理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运算法则。

这一节内容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 情 分 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实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以及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具体表现为:1.认知基础:学生对正数、负数、整数和分数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有理数的整体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

2. 学习困难:学生在理解有理数的分类标准和运算法则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有理数(如0),学生可能难以准确判断其归属。

3.学习动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可能缺乏持久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0表示的量的意义. 2.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从生活中产生的过程,理解他们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1. 使学生感受数的美,明白数字与我们生活中的具体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教学重 难突破措施4.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有理数的概念。

例如,可以利用温度计上的温度、海拔高度等实例来引入有理数的概念。

5.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加深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

6. 讲解法与练习法结合:在讲解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运算法则时,要注重结合实例进行说明,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7.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 课件等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可以通过动画、图表等形式来展示有理数的分类和运算法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2.1有理数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2.1有理数教学设计

1.2.1 有理数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概念。

2.掌握有理数的不同分类方法,并能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3.理解数集的概念,并能利用数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4.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小学对数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进一步引导他们对有理数的学习并不难,但随着初中接触数的范围扩大,学生在对数进行分类时难免由于概念不清出错,因此要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及有理数的分类难点:数集的概念及应用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数和负数,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数?正数、零、负数;整数、分数、小数;……请将下列各数分类:1,2,3,0,-1,-2,-3,,,,0.1,5.32,-0.5,,,,-150.25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上面的数分类后,展示学生的成果,并由学生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说明。

(1)整数:1,2,3,0,-1,-2,-3分数:,,,,,小数:0.1,5.32,-0.5,-150.25由于上面的小数都可也转化为分数,所以(2)整数:1,2,3,0,-1,-2,-3分数:,,,,,,0.1,5.32,-0.5,-150.25 因为数有正负,所以(3)正整数:1,2,3零:0负整数:-1,-2,-3正分数:,,,0.1,5.32,负分数:,,,-0.5,-150.25还有的同学可能一开始是这样分类的(4)正数: 1,2,3,,,,0.1,5.32零:0负数:-1,-2,-3,-0.5,,,,-150.25再进一步细分(5)正整数: 1,2,3,正分数:,,,0.1,5.32零:0负整数:-1,-2,-3负分数:-0.5,,,,-150.25正整数、正分数、零、负整数、负分数。

在分类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判断: 分数都可以化成小数。

( √)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

( ×)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1.2.1有理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1有理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1 有理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的含义,能说出正整数、负整数、零、正分数、负分数及其概念和符号表示。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加减法解决有理数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有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带有符号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1.有理数的概念在实数范围内,可以表示为两个数之比的数称为有理数。

其中,分母不为零的整数称为分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正分数和负分数。

2.有理数的符号表示正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在零点右边,表示为+;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在零点左边,表示为-。

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减法与正数的加减法基本相同。

当同号数相加减时,保留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减;异号数相加减时,两数绝对值相减并决定符号。

4.案例分析【例1】分别求下列有理数上的两点之间的距离:•−3和+4的距离;•+2和+3的距离;•−5和−2的距离;•+1.5和−2.5的距离。

【解】分别用数轴上两点间的线段求出各个数的距离,如下图所示。

例1例1解题时,需要在数轴上用两点间的线段表示相应的有理数,并求出它们的距离。

•|−3−4|=|−7|=7•|2−3|=|−1|=1•|−5−(−2)|=|−5+2|=|−3|=3•|1.5−(−2.5)|=|1.5+2.5|=|4|=4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有理数的概念、符号表示和加减法。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生动有趣的原则,通过讲解案例的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有理数的应用场景。

同时,在讲解中加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堂互动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提出问题让学生一起讨论解决方法,或者请学生上台讲解个人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需要做好教学反思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1有理数教案

1.2.1有理数教案

1.2.1有理数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将目前所学的数准确的归类。

过程与方法:根据小学所学的数,再结合前两节课所学的负数,让学生体会数有哪些类型,再引入有理数的概念。

让学生体会数的分类,做到不重不漏,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在有理数的分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严谨性、观察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重点:了解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教学难点:要明确有理数分类的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结果应是不重不漏,即每一个数必须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数的分类没有明确的概念,只能列举出具体的数,但是不能做到较完整的分类。

我们应该顺着学生的思维,找学生举出所学过的数,再找学生举出和已经写过的不同类型的数,让学生产生疑惑,并不断的引导,从而渗透数的分类,及分类的标准。

四,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导入新知在小学,我们学过哪些数啊?答案会各式各样,很多学生会举出具体的数,少部分会提到整数、分数、自然数甚至是质数、偶数。

顺势引导,导出课题。

再请学生列举出具体的数,请下一位学生列举和上一位不同的数……2、师生互动,获取新知师生活动:根据学生所列举出来的数,引导学生归纳,小学的学过的数为:整数和分数,结合前两节课所学的负数,引导学生细化分类,渗透分类思想需做到不重不漏。

根据的数的形式,可以较好的得出有理数的概念。

1、数1,2,3,4叫做正整数;―1,―2,―3,―4叫做负整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数43,85 ,21…叫做正分数;21-,34-…叫做负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百分数,小数都是分数。

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0”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②“―2”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③自然数就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要求学生区分“正”与“整”;小数可化为分数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有理数进行不同的分类:①先将有理数按“整”和“分”的属性分,再按每类数的“正”、“负”分,即按定义分即得如下分类表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有理数进行不同的分类:①先将有理数按“整”和“分”的属性分,再按每类数的“正”、“负”分,即按正负(性质)分得如下分类表:注意:(1)凡是整数或分数(含有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1.2.1 有理数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1.2.1 有理数 教案

1.2.1 有理数方法和集合思想,让学生理解整数和分数的概念.】3.有理数的分类〔1〕按定义分类强调零的特殊性.〔0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是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我们规定,把上面两种数合在一起,就成了有理数,即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正整数整数 0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设计意图:消除学生对有理数称谓的疑惑,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突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按正负性分类问题:有理数可以分成正数和负数两类吗?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确:①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有理数,是整数.②还存在一些正数和负数是我们没有学习的,但它们不是有理数.〔如圆周率π〕③我们把有理数中的正数局部叫做正有理数,负数局部叫做负有理数.④我们把有理数中的正数局部包括正整数、正分数.负数局部包括负整数、负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 0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设计意图:应使学生理解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时,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所以分类要明确标准,使分类后,每一个参加分类的对象属于其中的一类,而且也只能属于这一类〔即要不重不漏〕.同时注意由浅入深,使学生在头脑当中逐步认识问题.这样一步一个台阶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识问题的一般规律.】三、释疑解难、精讲点拨1.将以下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中〔1〕正整数集合{}〔2〕负整数集合{}〔3〕正分数集合{}〔4〕负分数集合{}〔5〕整数集合{}〔6〕分数集合{}〔7〕正有理数集合{}〔8〕负有理数集合{}此题关键是要按有理数的分类方法将各数对号入座,填入时要做到不重不漏,最后要加上省略号.【设计意图:在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对学生作简单的说明: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所有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分数集,所有作业设计最正确解决方案根底:1.把以下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4,3/2、0.001,0,-1.7,-15,+7,-5,1 61,-217,79,,32,-0.67,315,+5.1 .正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整数数集合{}负分数集合{}正有理数{}负分数集合{}综合:2.0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整数吗?一定是正数吗?整数一定是自然数吗?举例说明3.以下说法正确有:〔〕A.0是整数B.-1/3是负分数C. 3.2不是正数教学设计说明: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仍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线,通过对教材进展深化的挖掘和适当的整合,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模型启迪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开展原有的知识构造,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化全面.?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应使学生获得适应将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开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根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本堂课的教学在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注重浸透分类的方法和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1.2.1有理数》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三、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本堂课具有开放性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可避免直接进行分类所带来的枯燥性;同时还体现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提高的特点,对学生分类能力的养成有很好的作用。

2、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关于这一点,布鲁纳有过精彩的论述.他指出,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使数学更容易理解和更容易记忆,更重要的是领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如果把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了,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就能运用数学方法驾驭数学知识,就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使数学学习变得容易。

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内容逐步渗透,
而不能脱离内容形式地传授.本课中,我们有意识地突出“分类讨论”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并在教学中注意渗透两点:(1)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2 )分类的结果应是无遗漏、无重复,即每一个数必须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此为生长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
3.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有理数的学习。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4.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丰富的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合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教材和实际生活,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我将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会讲述一个关于温度变化的情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温度从零下5摄氏度上升了3摄氏度,然后又下降了6摄氏度。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式来描述这种温度变化。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字迹清晰,表述准确。
2.家长需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问。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4.对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优秀作品和进步,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巩固:设计梯度性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定义、分类、运算和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正确运用有理数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

2.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2.使用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运算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财务管理、工程计算等,拓展学生的思维。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运算规则,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教学设计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调整。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设计《1.2.1 有理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设计《1.2.1 有理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设计《1.2.1 有理数》一. 教材分析《1.2.1 有理数》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及运算规则。

这一节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前提。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并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初中数学,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可能感到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以保证教学效果。

同时,由于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可能还停留在小学阶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

2.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学游戏,用于教学和实践。

3.练习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如温度、海拔等,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为学生今后学习代数、几何等数学分支打下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主要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实数的概念,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实数的概念仍模糊不清,对有理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和性质。

2.学会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3.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教案、练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3.准备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如分数、整数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有理数。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性质,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有理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1.2.1 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2.1 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章节名称人教版(2024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 1.2.1 有理数的概念学科数学授课班级授课时数设计者所属学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及大小比较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理数的概念2.会把所给的有理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集合圈内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标准、分类原则,分类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教学问题诊断分析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数已经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的认识,不过同时思维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定势,这就容易与数的概念的扩充发生冲突,另外,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年龄小,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对枯燥的数字不如具体事物感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弱,好奇、好动、好表现,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因此,他们更喜欢参与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更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教学模型,更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与鼓励,本节课还初步渗透了集合的思想和分类的方法,所以本堂课不仅是发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的主要通道,而且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的应用价值以及增强学生数感的有效载体,学情分析鉴于初一年级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我决定采取启发式教法及情感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生习兴趣,调节习情绪。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通过合作探索,理解有理数的分类,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提高生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有理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目标。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教学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环节1、复习、导入大于0 的数叫正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的符号用+ 表示,书写时可以省略负数的符号用-表示,书写时不能省略(1)汽车在一条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规定向北行驶的路程为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

并会判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整数或分数或有理数。

2、能力目标:会初步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给一个数能正确说出它属于的集合
重、难点的突破:让学生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来突破重点,让学生总结学过的
数,尝试对有理数分类来突破难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去归纳、整理
四、教学工具:《数学》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自制课件
五、课堂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学生回答。

正整数,如1,2,3,┄;
零, 0;
负整数,如-1,-2,-3,┄; 正分数,如21,32,7
15,0.1,5.32, ┄; 负分数,如-0.5,-150.25,-25,-7
1, ┄. (二)、试一试
0.1, -0.5, 5.32, -150.25等为什么被列为分数?
(三)、探索
(板书)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媒体展示:有理数的分类,让学生明确分类的原则)
学生尝试对有理数分类,教师引导完成分类并板书
例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下列括号里:
5,-21,-0.3,0.21,-3.14,28,-100,131,-8
7,0,-8,102. 正整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正有理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课堂练习
教材8页
(四)、归纳小结
⑴有理数的概论念
⑵有理数的分类
(五)、作业
A 类做A 组教材14页1.
B 类做B 组教材14页9 《课课精炼》——有理数小节
课后意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