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复习课
《石壕吏》教案优秀10篇
《石壕吏》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较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下是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石壕吏》教案优秀10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石壕吏》教案篇一一、导入1、我们刚刚学过杜甫的两首诗,现在我们一起背一下《春望》今天我们学一篇同一时期的一手长诗《石壕吏》(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默读注释①,找出所要了解的信息。
这里面有一句话,“创作了一组诗”,这就是有名的《三吏》、《三别》。
同学们看幻灯片,只做了解。
(出示幻灯片)今天我们学习的《石壕吏》,是《三吏》中较为有名的一篇。
二、课文的朗读1、自由读:注意字音、语气、停顿。
(咽:三个读音)2、自由朗读,划出生字词。
3、齐读:注意语气、停顿。
三、整体感知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先自己处理,然后小组内解决,较后提出疑问。
2、提问: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怒”,一“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两个“一何”,加强了感情色彩:既表现出“吏呼”咆哮如雷,“妇啼”悲伤凄苦,又体现了诗人强烈憎恶差吏、深刻同情老妇的感情。
B、师问:存折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记下里面的词语解释)C、裙:D、前途:E、师问: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走:(《口技》几欲先走)已:F、“老翁逾墙走”,是否应该?表明差吏夜间抓人,连老翁也一样抓走,已经屡见不鲜;所以老翁夜间一闻捶门声音,就顾不得年迈体衰、腿脚不灵,赶紧爬墙逃走,而由老妇出门应付。
这深刻地揭示出战祸连绵、差吏残酷抓人、人民睡卧不得安宁的情景,揭示了老妇一家悲惨遭遇的社会环境。
G、“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是谁在哭?从寡媳低微悲苦的哭泣声,暗示出老妇已被捉走。
“夜久”,反映出差吏不满足于捉走老妇,百般威逼,老妇再三啼请自己应役的漫长过程,“如闻”,表现出诗人一直在关切倾听幕惨剧的发展,彻夜未能入睡。
八年级《石壕吏》教案设计精选7篇-最新
八年级《石壕吏》教案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7篇《八年级《石壕吏》教案设计》,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掌握重点实词,能够翻译全文。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根据情节提示能复述故事甚至进行背诵。
5、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
6、通过合理联想补充石壕吏的语言描写,理解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翻译疏通全文;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想象补充石壕吏的人物语言与神态。
教学难点:理解以全侧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回顾所学: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杜甫的两首诗,初步了解了杜甫这位诗人。
他早期的作品风格热情奔放,战乱流离时期的作品深沉含蓄,抑扬顿挫。
这节课我们将会学习的这首诗,与《春望》是同一个时期的,都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写的,不同的是《春望》是借景抒情诗,而《石壕吏》是叙事诗。
那么诗人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抒发他怎样的感情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出示教学目标)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壕逾邺戍惟妪衰应泣咽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3、播放多媒体音频朗读课文,让学生大概感知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朗读课文4、呈现学习目标:通过自学掌握文言实词,通过合作学习翻译全诗(教师指导疑难字词句的翻译)【逾】越过【老妪】老妇【一何】多么【戍】防守【附书至】捎信回来【犹得】还能够【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新】最近【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泣幽咽】(有人)低声地哭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5、合作完成课文的翻译(多媒体展示课文翻译和重点词语的翻译,以便学生矫正)三、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根据同学们所理解的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这首诗的大意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出来。
石壕吏(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石壕吏》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石壕吏》的内容,掌握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文内容的掌握。
2. 诗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3. 诗文艺术特色的分析。
难点:1. 诗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文句式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学生在课前预习,查找诗文中的生僻字词,理解诗文内容。
2. 合作探讨法: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解诗文中的典型句子,引导学生掌握诗文句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石壕吏》。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文,查找生僻字词,理解诗文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分析诗文句式。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诗文中的典型句子,引导学生掌握诗文句式。
3. 课堂练习:学生练习翻译诗文,体会诗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文的时代背景,探讨诗文的历史价值。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 翻译诗文《石壕吏》。
2. 写一篇关于《石壕吏》的读后感。
3. 收集其他杜甫的诗作,进行比较阅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在读后感中对于诗文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表达。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
石壕吏教案(通用3篇)
•••••••••••••••••石壕吏教案石壕吏教案(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石壕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石壕吏教案1一、导入(复习导入)1、盛唐时期,我国有两个著名的诗人,他们一个被后人称为“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
2、杜甫的诗大多都真实地表现了现实生活,后人把他的诗叫做“诗史”。
特别是他亲身经历“安史之乱”时期所作的《三吏》、《三别》更是真实的反映了战争给人发带来的苦难生活。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其中之一《石壕吏》。
二、整体感知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
2、齐读课文,自我寻找语感。
3、结合书下注释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三、质疑并讨论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主要人物有哪些?2、明明是朝庭征兵,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而说“捉人”?这里含有什么意味。
3、同对“征兵”这件事,对“小吏”和“老妇”有什么不同的感受?4、“听妇前致词”是谁在听?“老妇”的致词可分为几层?致词的内容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吗?5、故事的结尾一段暗示了什么?你对独与老翁别作何感想呢?四、表演根据课文的分析请同学把故事编成短剧进行表演。
最后对课文进行简短的小结。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吏——乎——怒妇——啼——苦致词——吏夜归——独与老翁别石壕吏教案2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2、理解诗歌内容及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准确流畅地背诵这首诗歌。
3、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唤起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事与情,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
突破方法:在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感知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石壕吏》教案【优秀5篇】-最新
《石壕吏》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这次为您整理了5篇《《石壕吏》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在诗歌赏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理解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老妇人的凄苦之情。
把握诗人的矛盾心情。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与鉴赏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大家刚学习了《春望》,今天我们共同来背诵这首诗,好吗?(检查背诵)师:我们知道《春望》这首诗抒发是作者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国破”的担忧和伤感,安史之乱共8年,其中第四、五是战争最为激烈,人民生活最为艰难时刻,这时杜甫恰好目睹了这一切,于是他怀着一颗忧民之心创造了大量的现实主义组诗,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师板书《石壕吏》)二、师生共同解题师:请大家大声读出标题生齐读师:大家想一想吏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师:那石壕又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师:同学怎样知道石壕是地名的?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
师:同学阅读非常仔细,认后我们在阅读中要充分利用注释,其实注释1还有别的作用啊!师:那这个标题的意思应该怎么说?生齐答三、整体感知:师:很显然,杜甫是在写关于石壕吏的事情,那石壕的官吏们做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大声诵读第一段,并从中找出答案来?生齐声朗读!师:发现答案了吗?生有吏夜捉人师:板书吏夜捉师:吏为何要捉人啊!生要“急应河阳役”。
师:不错,河阳发生战役了,可是有战役未必一定要捉人,更不必夜里捉人啊?生因为当时战事紧张,回找抽丁补充兵力。
师:你怎样知道这个背景!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师:那就请聪明的你,读给同学听一听吧!师:的确如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注释,因为读诗要“知人论世”,我们读诗一定要在“知世”的基础把握主题!师:那第一段中,吏找到人吗?师:那官吏会善罢甘休吗?师:哦,原来“吏呼一何怒”,那老妇人有何反应?师:第三段是老妇人哭诉痛苦的内容,我先范读一回,然后同学自由朗读。
《石壕吏》复习ppt课件完美版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走上前(名词作动词) 儿子 防守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捎信回来 新近,刚刚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幸存的, 苟且的活着 永远的 停止,这里指完
活着的
结
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 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 儿子最近战死了。幸存的暂且苟且的活着,死 去的人就永远的完结了。
从“吏呼一何怒”中读出了官吏的蛮横,“呼”写出了官吏 的跋扈,“怒”表现了怒气冲冲。官吏的“呼”“怒”与老妇的 “啼”“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的写出了“吏”与“妇”的尖 锐矛盾。
从老妇的诉说中,我读出了官吏的咄咄逼人
插上想象的翅膀——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完的,而是官吏 一步步逼问出的,文中省略了官吏的哪些话,请通过自己的 想象补充完整。
------应征之苦
3.作者
忧
从“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中,我 读出了作者的无奈,因为听到了他人 的幽咽,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也是沉 重的,作者的心也在哽咽,为这一家 的遭遇而哽咽,为所有遭受战乱之苦 的百姓而哽咽。
战争是( 残酷 )的 作者对老妇一家是(同情)的
作者对战争是(憎恶 )的
第四环节 分析人物
诗中出现的官吏,老妇,作者三个人物
身份不同,境遇不同性格各异,下面,我们 走进诗歌,品析人物,体味情感
请以“我从(
)中(字、词、句),读
出了(官吏、老妇、作者)的(
)”
的方式品读诗歌。
1.官吏
暴
从“有吏夜捉人”中读出了官吏的凶狠,“夜”表明了黑夜 突袭,老百姓没有防备,可以抓到人;“捉”字带有强制性, 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毫不顾忌百姓的意 愿,强迫百姓去当兵,有暴力倾向,表现了官吏的残暴。
《石壕吏》复习
石壕吏杜甫暮(傍晚)投(投宿)石壕村,有吏(抓壮丁的差役)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捉人。
老翁逾(越过;翻过)墙走(跑,这里指逃跑),老妇出门看。
吏呼(叫喊)一何(多么)怒(粗暴,这里指凶狠)!妇啼一何苦!听妇前(上前)致(对……说)词:三男邺城戍(防守,这里指服役)。
一男附书(书信)至,二男新(最近,刚刚)战死。
存者且偷生(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死者长已(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矣!室中(家中)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惟(只,仅)有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老妇人)力虽衰(弱),请(请求)从(跟从,跟随)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犹得(还能够)备晨炊。
夜久(夜深)语声绝(断绝;停止),如闻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天明登前途(前行的道路),独与老翁别。
【译文】“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活着人姑且过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完结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我“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问答题】1.《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体裁),以时间先后为顺序。
以作者的“目见”和“耳闻”为线索进行叙事,中心人物是老妇,事件是差役捉人,老妇应役。
2.《三吏》《三别》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用课文原句回答:(1)说明兵役之苟酷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八上25石壕吏复习ppt课件
上前
儿子
防守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捎信回来
新近,刚刚
存者 且偷生,死者长 已矣!
活着的的人 暂且
永远 停止
我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 都在邺城服役了,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 来,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偷生, 死去的人就永远逝去。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指男人 只有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细读课文,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思考妇人交代的几层意思? 2、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3、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 意思是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 4、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 句?
1、思考妇人交代的几层意思?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2、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 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事件:官吏抓壮丁。 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老妇人和官吏。
3、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
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
4、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矛吏盾”与“妇”的尖锐
离开
完整的衣服。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老妇
跟从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应征 兵役 还能够
家里再没有什么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 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开这个家,但是她 进进出出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我虽然年老力衰, 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 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情是( B )
•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石壕吏》知识点
《石壕吏》一、作者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三吏”“三别”分别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创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yè)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
次年(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此时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三吏”)等地,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
三、题解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东南。
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诗中刻画了官吏的横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自己痛苦的心情。
四、体裁《石壕吏》是古体诗中的五言古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代以来指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的一种诗体①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有的只有二、三、四句,多的可达百句以上。
②每句字数也无严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也有四言、六言、八言、九言、杂言。
③用韵灵活自由。
古体诗也要求押韵,但比较自由灵活。
对平仄和对仗也没有什么要求。
四、赏析《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
故事发生在唐代著名的“安史之乱”(历史事件)中。
中心人物是(老妪),按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
《石壕吏》版复习过程-2022年学习资料
听之苦-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丧子之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困窘之苦-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应征之苦
观变之卷-插上想象的翅膀:-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 的情-景。
领: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男领:老翁逾墙走,女领:-老妇出门看。-男齐:吏呼一何怒,女齐:妇啼一何苦 -领:听妇前致词:女领:-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女齐:一男附书至,-女领: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男齐: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男领: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齐:独与老翁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傍晚-投宿-差役抓壮丁-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越过-跑,逃跑-吏呼一何怒, 啼一何苦!-喊,叫嚷-多么-哭-悲苦,凄苦-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老翁吓的翻墙逃 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妇哭的又是多么悲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上前-儿子-防守-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悄信回来-新近,刚刚-存者且偷生,死 长已矣!-幸存的,-苟且的活着-永远的完结-活着的-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了 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幸存的暂且苟且的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因为“有孙”,所以“母-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 泛指衣服。-未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老妇-跟从-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应征兵役-还能够-家里 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 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石壕吏》ppt课件最新版复习过程共25页文档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Fra bibliotek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石壕吏》ppt课件最新版复习过程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石壕吏》知识精讲
石壕吏【唐】杜甫一、课文助读【文题解读】选自《杜诗详注》卷七。
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东南。
吏,小官。
这里指差役。
诗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交代了故事中的人物。
《石壕吏》是“三吏”“三别”里的一首。
“三吏”指的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指的是《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小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而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
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
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
二、课文解析三、文章结构四、知识拓展五、课后习题一、《石壕吏》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但在写作手法上只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
试结合作品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①《石壕吏》直接讲述底层劳动人民的故事,诗人是“旁观者”。
②这个故事本身已令人动容,任何直接的议论和抒情都显得多余。
③诗人高度赞扬人民的牺牲精神,而牺牲的具体方式(战争所迫,差役所胁)又是他难以接受,甚至是控诉的,这种复杂的感情难以直接表达,蕴含在叙述之中更能令人回味和深思。
二、《石壕吏》构思巧妙,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答案】①从诗题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出场用“吏呼一何怒”点出他的威势,此后就让他转入“幕后”。
②老妇则用明写,把她所说的那些话写成了一篇“抒情独白”,但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役逼出来的。
《石壕吏》知识点汇总讲解
《石壕吏》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原文及翻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凶恶,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老翁一个人告别。
二、字词理解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yù):老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
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 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 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 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 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3、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
•5、为什么夜间出动?
•答: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
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 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老妇的痛苦
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 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残暴③表露了作者 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石壕吏
杜甫
阅读练习: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 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答: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 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正乳,媳无裙;翁逾墙, 妇充军。
•《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
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
感。)。
•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
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 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 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 捉
人?
•答: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
但是官府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 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 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