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隋朝的建立、统一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隋朝强盛的原因及表现;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了解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作用;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等问题,培养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视频、材料及阅读教材等手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2)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2)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他的开通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见证,至今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
(3)科举制度的出现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是促成隋朝繁荣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作用;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的秦汉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概况。
这些知识对于本单元的学习起了铺路搭桥的作用,使学生具备了学习隋唐历史知识的条件。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不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正确的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关注历史发展的广泛性和持续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一支《玉树后庭花》,成了一个没落政权的亡国之音;一首《泊秦淮》,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这里的繁盛帝国指的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隋朝来了解它的历史。
人教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课教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宋元时期,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史的隋(581-618)、唐(618-907)两个朝代。
本单元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学艺术等方面,构建了这一时期出现的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及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
可见,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
二、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
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作用。
②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背景、内容、影响。
③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④知道武则天的统治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内容。
⑤盛世经济的繁荣。
⑥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⑦唐诗的成就及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
⑧以谴唐使、玄藏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⑨安史之乱。
2、过程与方法:(1)根据老师提示,找出关于隋唐的知识要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2)引导学生从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所体现的繁荣开放去领会隋唐时期的历史特点,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隋唐时期政治制度创新、经济繁荣、民族和睦、社会开放、文化灿烂、对外交往,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
四、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导入复习出示本单元目录和单元线索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每课的知识点并回答。
初中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初中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 掌握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历史事件的时间、内容及影响。
3. 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
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 土地改革3. 抗美援朝4. 新中国的发展和成就教学重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历史背景及过程。
2.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内容及影响。
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
教学难点:1.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内容,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
2. 提问: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洗礼?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重点介绍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历史事件的时间、内容及影响。
2. 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
3. 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如何实现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历史事件的具体情况。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体现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
2. 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说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历史事件对我国的成立和巩固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9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11课时[课型] 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
七年级历史单元备课
七年级历史单元备课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本单元的历史时期、主题和核心内容。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本单元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二、分析教学内容
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本单元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
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确定需要重点讲解和突破的内容。
三、设计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讲授新课: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讲解本单元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引导学生理解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巩固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总结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回顾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强调历史意义和价值。
四、准备教学资源
收集与本单元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文物等资料,丰
富教学内容。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用具,如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预先制作好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进行练习。
五、制定教学评价方案
设计课堂表现评价标准,包括学生的听讲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
设计课后作业评价标准,包括作业的完成情况、准确性、创新性等。
设计单元测试卷,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记录学生的表现和反应,以便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总结。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测试结果,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方法、增加教学资源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第一单元人类始祖
教学目标
-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掌握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 知道人类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教学重点
- 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了解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人类的起源
2. 人类的生活方式
3. 人类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1. 早期文化的特点
2. 考古发现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教师引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历程。
3.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和任务,加深对人类起源和
发展的理解。
第二节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1. 教师讲解早期文化的特点和考古发现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看法和体会。
拓展活动
1. 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人类起源和早期文化
的内容,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2. 以小组形式制作展板,展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展示早
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重要性。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了解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意义。
通过拓展活动和总结反思,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 618 年, 李渊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 626年,李世民 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 唐太宗。 3.唐太宗在位20多年,虚心 纳谏 ,从善如流,知人 善任 , 推行一系列革新的措施,政治比较 清明 ,经济得到 进一步发展,国力 增强 ,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4. 武则天 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为后来 “开元盛世”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5.唐玄宗 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 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定都逻些。唐太
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 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最为著名的有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白居易等。
(2)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 (3)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其中吴道子的代表作为:《送子天王图》
5)意义:加强了南北 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 3.开创选拔官吏的 科举 制度: (1)隋文帝 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 时,进士科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成为历朝 选拔官吏的主要 制度,一直维持了约 1300 年。 4.隋朝创立 三省六部制 (唐朝进一步完善。) 5. 618 年,隋朝灭亡。原因:隋炀帝的 残暴统治 ,(隋的暴政)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 (1)日本的遣唐使 (2)鉴真东渡 (3)玄奘西行,著有《大唐西域记》 (4)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 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 成就。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主题。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二、单元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代、生产生活状况等。
- 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包括房屋样式、种植作物、饲养家畜等。
- 理解远古传说中炎帝、黄帝的贡献,以及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考古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自豪感和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 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精神。
三、单元重难点。
1. 重点。
- 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
- 炎帝、黄帝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 难点。
- 理解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进步及其意义。
- 对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区分和联系。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讲解重要的历史概念、人物和事件。
2. 直观教学法。
运用图片、地图、图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
3. 讨论法。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史前人类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纪录片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单元的学习。
2. 新课讲授。
- 第一部分:早期人类。
介绍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发现、特征和生活方式。
- 第二部分:原始农耕生活。
对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活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 第三部分:远古的传说。
讲述炎帝、黄帝的故事,探讨华夏族的形成。
3. 课堂小结。
回顾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强调早期人类和文明起源的重要知识点。
4. 课堂练习。
布置一些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史前时期某一早期人类或原始农耕生活的小短文。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
理解贞观之治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理解开元盛世就是唐朝的全盛时期。
2、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3、唐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4、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方面的主要成就。
学习重点1、隋朝大运河。
2、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3、开元盛世;唐都长安。
贞观之治的原因。
4、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学习过程一、自学与交流:(我的课堂,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581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隋灭掉陈,统一南北。
2、隋文帝的统治:(1)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减轻人民负担;(2)表现: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
3、隋朝大运河:(1)目的(2)时间:三点:四段。
地位。
作用。
4、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5、贞观之治:(1)原因。
结果。
6、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7、政治上8、经济的繁荣:⑴农业:⑵手工业⑶商业:3、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为“”。
9、科举制的诞生: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10、①唐朝与吐蕃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应是。
②在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过程中,有两位女性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她们分别是()和()。
初中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初中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制度和经济发展;
2. 掌握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的主要事件和原因;
3. 能够分析中国古代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重点:
1. 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和经济状况;
2.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新兴阶级的兴起;
3. 掌握三纲五常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
1.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三纲五常的思想内涵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引出本课的主题;
2.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古代社会变革的兴趣。
二、讲授(30分钟)
1. 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和经济状况;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新兴阶级的兴起;
3. 讲解三纲五常的内容和意义。
三、练习(15分钟)
1. 针对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设计相关的选择题和解答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讨论三纲五常的思想内涵和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和启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阅读相关教材的作业,加深对古代社会变革的理解;
2. 准备下节课的知识点和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掌握相关知识和思想,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初一课本下册教案
初中历史初一课本下册教案学科:历史年级:初一教材:初中历史下册课题:第一章人类起源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起源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人类起源的主要假说和证据。
3. 理解人类起源的历史和意义。
教学重点:1. 人类起源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2. 人类起源的主要假说和证据。
3. 人类起源的历史和意义。
教学难点:1. 了解不同人类起源假说和证据。
2. 理解人类起源的历史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材和教辅资料。
3. 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人类起源的话题,激发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1. 介绍人类起源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2. 讲解人类起源的主要假说和证据。
3. 分析人类起源的历史和意义。
三、讨论(15分钟)1. 学生就人类起源的假说和证据展开讨论。
2. 学生讨论人类起源的历史和意义。
四、达标检测(10分钟)教师出几道选择题测试学生对人类起源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梳理学生的思路,提醒学生课下要复习巩固。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人类起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人类进化的历史和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例和案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全册历史教案(优秀)
人教部编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目录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2课活动课:中国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1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第3课 盛唐气象-2020—2021学年七下历史备课教案(部编版)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教学任务】【教学流程】讲授新课展览馆一:经济繁荣馆1.出示: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曲辕犁、筒车等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元·王桢《农书》体现出唐朝的农业繁荣出示蜀锦图片、材料:唐代蜀锦技术有很大发展,远销到日本、波斯。
唐代蜀锦保存到现代的有团花纹锦、赤狮凤纹蜀江锦等多种,其图案有团花、龟甲、莲花、对禽、对兽、斗羊、翔凤、游鳞等。
体现唐朝纺织业发达出示图片,唐朝瓷器、唐三彩体现唐朝的制瓷业发达出示唐朝平面图、长安户口统计表等材料体现唐朝城市规模大、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展览馆二:民族交融管出示唐朝疆域图和各民族分布图,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体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睦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融。
历史故事:文成公主入藏1.松赞干布多次求婚的原因?2.此次唐藩和亲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带来的影响。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4.自主学习,归纳出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的表现。
展览馆三:文化艺术馆自主学习教材,搜查相关资料,完成诗人简历,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
展览馆四:忆昔鉴今馆1.出现盛唐气象的原因有哪些?2.给我们今天治理国家有哪些积极启示?何谓盛唐气象?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开放的帝国,它的核心文明体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兼收并蓄的,正是由于它的兼收并蓄,才造就了盛唐气象。
板书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教材分析课题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第四课,所以,学习中要把科举制的创立放到这一时期的繁荣开放的大背景中去处理。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大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人才和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使得中央对人才的掌控以及对人们的思想控制都进一步加强,影响至为深远。
本册教材以一课的篇幅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及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本课对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有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
这就需要教师趣味教学并加以讲解引导,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层层探究,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以及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中国古代说法中的人生四大喜事,具体指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同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继续提问:中国古代书生是如何金榜题名的?今天的人们习惯把考上大学称作“登龙门”,也常常把当年本地高考文理科的第一名分别称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复习教案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长郡中学史李东【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中国历史第七册(下)第一单元1-5课复习课。
作为复习课,主要运用学习即温故知新、找联系、在互动中生成新知识,引导学生再现再认历史知识,寻找事实依据说明基本观点,建构知识系统,学会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为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在个人对知识理解基础上,开展系列活动,通过互动反馈,促进历史思维进一步发展。
【教学目的】1、在学生初步了解隋朝大运河、科举制的诞生、影响、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原因等单元基础知识前提下,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单元基础知识前提下,通过引导学生模拟导游身份设计该段历史的旅游行程,介绍隋唐社会风貌,并进行角色扮演,培养想象、再现再认历史知识能力;2、通过概括隋唐时代特点,培养寻找事实依据说明观点的能力;3、通过生生、师生评议与问题讨论等互动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获取经验和启示。
通过设计系列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原因,科举制的诞生、影响。
再现历史事实;概括隋唐时代特点,寻找事实依据概括历史知识。
难点: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及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角色扮演教学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时]1课时[课型]复习课[教具]地图册、隋朝相关多媒体、大运河图【课前准备】1、教师发放复习学案,学生在自己单元复习基础上,从单元复习内容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模块,小组合作设计专题旅游和角色扮演计划;2、学生梳理单元重点知识,发掘知识内在联系,(把本单元1-5课分为五个模块,学生划分为5个小组):A、隋文帝政绩隋文帝组B、隋炀帝政绩隋炀帝组C、唐太宗政绩唐太宗组D、唐玄宗政绩唐玄宗组E、武则天政绩武则天组3、学生在整理知识基础上,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探究性的问题,并尝试找到答案。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复习第一单元“隋唐”的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历史、崇尚和平、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世纪的世界2.第二单元: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3.第三单元:近代世界的起源4.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全面掌握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难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思维的发展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1.第一单元:中世纪的世界课程目标:了解中世纪的世界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罗马帝国的灭亡、封建制度的兴起。
教学步骤: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中世纪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封建制度的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了解中世纪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形成报告形式进行展示。
4.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扩展自己的历史知识。
2.第二单元: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课程目标:了解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的起源、大航海时代的探索。
教学步骤: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背景。
2.讲解文艺复兴的起源和影响,以及大航海时代的探索和发现,与学生进行讨论。
3.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观后感的写作。
4.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研究和展示。
3.第三单元:近代世界的起源课程目标:了解近代世界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内容: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步骤: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近代世界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的思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
2. 了解商品经济的出现;
3. 了解货币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1. 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
2. 商品经济的出现;
3. 货币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 难点:掌握货币的发展过程。
四、教学方法
1. 听讲授课法:通过听老师的讲解来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图片分析法:通过图片的观察和分析来理解古代造纸术发明的过程;
3. 分组研讨法:学生分成小组,研讨古代货币的发展过程。
五、教学设计
六、教学评价
1. 通过听讲授课法,学生们了解了商品经济的出现;
2. 通过图片分析法,学生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3. 通过分组研讨法,学生们掌握了货币的发展过程;
4. 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完成。
李鑫说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 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 修水利
派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 西走廊,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 对抗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 税徭役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 政和军事机构
军事
思想文 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 举办太学 增加学员
民族关 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 进唐蕃友好
说建议
社会 教材
影像资料
家长
人力
物力
图书馆
教师
教 学 资 源 开 发 与 利 用
历史博物 馆
唐诗: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
1. 科技——印刷术; 2. 文化——唐诗。
1. 人物评价:秦 始皇、汉武帝;唐 太宗、康熙 2. 事件评价:科 举制;
纵向 整合
唐——“合同为一家”; 元——正式的行政区;清— —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汉“丝绸之路”,唐“鉴真、 玄奘”,元“马可· 波罗” , 明“郑和下西洋”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薛城奚仲中学历史组 李鑫
八年 级 九年 级 七年 级
初 中 历 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 民族关系的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编写体例
内容结构
知识说 课 流 程 说教材
说建议
教学建议
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
教学建议
数字式口诀:1、2、3、4。 一次统一,两位皇帝,三个端点,四段运河 歌谣式口诀:农田水利多工程,水稻育秧产量增,
蔬菜传入新品种,饮茶之风多盛行。犁地改用“曲 辕犁”,“筒车”灌溉新工具,丝织陶瓷都出名, 城市发展鼎盛期。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主题与教学目标本单元的主题是“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这一时期涵盖了从约 170 万年前的元谋人到约公元前 2070 年夏朝建立之前的漫长历史。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活动、原始农耕生活以及远古的传说,从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知道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如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的生活年代、地点和生产生活状况;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兴起和发展,包括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了解炎帝、黄帝等远古传说,认识华夏族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史料、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国早期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自豪感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共分为三课,分别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
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主要介绍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以及北京人的发现、体质特征、生产生活状况和用火情况。
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人类的进化历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早期人类的生存状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讲述了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
学生将学习到这两个典型的原始农耕聚落的地理位置、房屋样式、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生产工具等方面的特点,从而认识到原始农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介绍了炎帝、黄帝等部落首领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禅让制。
这些传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对历史知识充满好奇,但他们的历史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 2.正确认识“隋统一全国的影响”和“隋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
4.如何理解、评价封建社会的“治世”、“盛世”?
知识点说明因本单元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以及民族关系方面的知识,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重点培养学生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分层次教学由于课文内容“少而精”,给教师的讲课留有余地,因而教师可按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学,还可以注入一些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综合性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可按常规讲课,最省事;也可按课文顺序逐项讲课,但无新意,最容易穿新鞋,走老路;建议最好能讲成探索性课型,如:讲解第1课的重点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导学案将本课的知识点小组内完成,并让学生思考“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就是为了要看“琼花”吗?让学生结合课文加以思考。
以引起求异思维的发展,激励学生在探索中寻求证据,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历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起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