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提问技能训练
提问技能的作用
进
习
组织
进
对 记忆
扩
围
习
诊
习 难 过师 问 间
师 给
问 视 记忆
对过Biblioteka 问现识记 题 识 逻辑 识 进 对 记忆
问 问 扩 围 师
联 贯
对 发现 习 题 讲
习
问 时调
2. 平稳过渡 Ä 提问可以实现这种过渡常用方式。 Ä 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迅速提示前后教学阶段的关系,为后续的教 学阶段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现实水平的基础上。
6
3. 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
发 锻炼
达
员 沟
应
问为
创
发 达
过
对问题 议 们 们 间 沟
4. 反馈教学信息 Ä 提问反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Ä 优点: a. 用时短、获得的信息量大,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有关问题掌握情况. b. 教师可以通过此技能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以便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拾遗 补漏。 c. 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智紧张,通过积极的再现、在组知识,检查自己对有关 知识的掌握状况,并从其他同学的回答及教师的补充回答中弥补缺漏。
8
7
5. 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创设
师 问 给 问题
启发
导 扩 维 维 层
维
紧张 问题
发
认识
让 维 际 获
过 动
实 识
6. 培养能力 Ä 提问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Ä 训练学生的听讲能力。
7. 管理作用 Ä 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可以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Ä 对于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讲的学生,提问技能能使他们的注意力及时 集中在教师和课本上。
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 第五章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层次性原则
布鲁姆将认知教学目标从低到高依次分为 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 次。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生成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着许多难 以预见的“变化”。教师既要对课堂中比较稳 定的情况进行预设,又要关注可能发生变化的 因素。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课堂教学的生成意 识。
案例5-10
一、认知功能
标注 关键
案例5-11
课堂信息的呈现具有相对繁杂性,教师需要标注一些关键信息, 通过重复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引起注意。
一、认知功能
给予 示范
教师通过完成某个步骤或利
案例5-12
二、情感功能
案例5-13
激发 兴趣
兴趣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思维的参与,而巧妙的情景设置与富有感 染力的话语总能让学生兴趣盎然。
设问曲解文本本意
案例5-7
三、问题设计的常见不良倾向
设问未能明确表达设计意图
案例5-8
三、问题设计的常见不良倾向
设问未能考虑问题类型的合适比例
案例5-9
第二节 课堂反馈技能
一、认知功能
降低 难度
教学中经常会因为任 务难度变化而出现师生交 互受阻的情况。为打破学 生的沉寂与尴尬场面,教 师需要使用合理的反馈来 缓和与消除课堂的不流畅, 同时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 状态。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发展性原则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proximal development,简称ZPD) 的理论模型将人的认知水平分成“已知区”、 “最近发展区”与“未知区”三个层次。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思索性原则
教师在提问时要有意识地注重问题的思维 含量,精心设计,抓住关键,激活思维。
论教学技能之提问技能
论教学技能之提问技能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依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的一种能力和技巧。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要的手段,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调节课堂氛围作用十分显著,是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因此对提问的研究、理论学习对教学工作有重要意义。
一、提问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向学生强调要点,给学生表达机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掌握知识的第二次反馈等多种功能。
(一)启发学生思维提问最主要的功能是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考过程开始开始于问题,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运用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使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被激活而得到锻炼。
(二)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问能够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紧张感,从而督促和激励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所关注的问题上来。
而且提问引起的适度紧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效率。
(三)有利于评价反馈师生、教师交流通过学生的回答反馈的信息,能够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然后进行评价,来检查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同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
(四)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通过提问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转换、过渡、总结,并使各个环节自然衔接。
(五)能够提示学习的重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分析、思考,让学生注意重点内容,以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内容。
(六)能够培养学生参与者和表达能力人是一种社会性质的动物,参与和沟通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通过学习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可以给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与观点、流露情感、锻炼语言表达的机会,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提问的指导原则目标性原则,既问题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创设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良好品德的思维情境;启发性原则,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学习;明确性原则,问题的语言表达准确,内容指向明确;适宜性原则,主要包括适量、适度、适时;多样性原则上,主要指提问的方式,应是不同类型、不同角度、不同要求、表达方式新颖的多样配合,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和疲倦感;普遍性原则上,则指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使一部分学生产生积极反应,而不考虑另一些学生的反应。
关于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
关于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中基本教学技能的类型,理解各项基本教学技能的概念。
掌握各项教学技能的执行程序和要求,通过训练能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把教学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
二、训练内容1.导入技能(1)概念:导入是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2)导入的类型:直接导入、旧知识导入、生动实例导入、直观教具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实验导入等。
(3)导入的程序: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
(4)导入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导入目的明确;能引起学生兴趣,有启发性;导入与新知识联系紧密,进入课题自然合理。
2.板书板画技能(l)概念:是教师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
(2)板书板画的类型:提纲式、语词式、表格式、线索式、图示式、示意图、简笔画等。
(3)板书板画的要求:书写规范迅速,示范性强;条理清晰,布局合理;形式多样,启发思维;文字、图表科学准确;板画简单明了,形象生动。
3.演示技能(l)概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把事物的形态、结构或变化过程等内容展示出来,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
(2)演示的类型: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挂图的演示,幻灯片、投影的演示;电视的演示和课堂实验的演示。
(3)演示的程序:心理准备、出示演示物、对演示物说明、讲解、总结、核查学生理解。
(4)演示的要求:对演示物精心选择;演示前提出问题和观察重点;演示时要指导学生观察,充分感知;多种媒体相互配合,综合利用;演示后及时总结,明确观察结果。
4.讲解技能(l)概念:教师利用语言及各种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理解重要事实,形成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等行为方式。
(2)讲解的类型: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抽象性知识的讲解。
(3)讲解的程序: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提出问题叙述事实、提示要点核查理解。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技能训练》摘录一、课堂提问概述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方法。
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要运用课堂提问,每一堂课都少不了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形成的阶段第一阶段:“知”是构建提问技能知识阶段。
教师要了解提问的定义、功能、要素、类型、运用策略,这一阶段是技能学习的初始阶段,即知道什么是这个技能,如何应用这个技能。
第二阶段:“能”是在教学中的模仿操作阶段,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和撰写教案上,能将所学的技能运用于实际教学,形成外显的行为,按技能的要求开展活动,。
第三阶段:“熟”是教师提问技能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教师能够将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和类型在教学过程中熟练操作,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或者说教师经过课堂教学的磨练之后,将提问技能融入教学活动之中。
第四阶段:“智”是运用提问技能的策略进行教学,也是教师形成自己课堂提问风格,能够自如地进行教学的阶段,要达到“善”问,即应用诱导、疏导、追问等教学策略,能通过提问和学生开展有效的对话。
二、提问的功能第一、启发思维针对学生思维困惑之处进行设问,使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知识概念。
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认知结构内的矛盾,刺激学生去想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第二、反馈调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老师的问和学生的答,能够使教师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情感、态度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针对每个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第三、巩固强化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大脑对已学知识进行检索、思维加工、再现的过程。
教师提出的问题,是针对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点,教师的提问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支持与强化。
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解释内容的重点,引起学生充分的关注;针对易混淆或似是而非之处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厘清概念,明辨是非;分析应用型的提问可以促进知识内化,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介入与追问,可以加深印象,巩固所学,进而拓展引申,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
新课程下教师提问技能训练指导体会
《新课程下教师提问技能训练指导》学习体会隋万里最近,我认真研读了《提问技能训练》这本书,被书中那些真实的案例深深感染,被先进的理念深深折服,感触颇深,下面就与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通过学习使我知道了课堂提问,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的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的思考。
它是师生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反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手段。
而目前的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一是,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
二是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
三是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
四是提问无目的性,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教学。
五是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
六是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
七是提问表达不明,措词不清,学生难以理解。
八是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
九是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面对这样的误区,我们该如何做?我们必须加强认识,做到:一、提问要目的明确,表述清楚。
教师提问要考虑到提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
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还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提问。
是关注教学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还是能力目标。
同时一个好的提问必须表达清楚,准确严密,词不达意的问题会让学生茫然失措,浪费时间。
二、课堂提问要讲究新颖性、灵活性及调控性。
课堂提问要讲究新颖有趣。
同样一个问题,老是“旧调重弹”将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如变换一个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课堂提问要灵活多样,不同方式的提问,效果是不一样的。
教师在提问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结合,明问与暗问相结。
课堂提问要及时调控。
对问题提出后学生不同的反应实施问题调控:如学生一声不吭时就要来点启发、点拔;学生回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时就要拨乱反正,回答的虽没有错,但与预想的答案还有一段距离时就要进一步诱导。
三、课堂提问要注重质,而不是关注形式、数量。
提问技能微格教学教案范例
提问技能微格教学教案范例第一章:导入与目的1.1 课程背景在当今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通过微格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提问技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提问的重要性;(2)掌握不同类型的提问技巧;(3)运用提问技巧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4)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提问技巧概述2.1 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教师向学生介绍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两种提问方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2 启发式提问与引导式提问教师向学生解释启发式提问和引导式提问的含义,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两种提问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2.3 批判性提问与建设性提问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批判性提问和建设性提问的区别,并让学生通过讨论和练习掌握这两种提问技巧。
第三章:提问技巧训练3.1 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的训练教师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的技巧。
3.2 启发式提问与引导式提问的训练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场景,让学生运用启发式提问和引导式提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3 批判性提问与建设性提问的训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批判性提问和建设性提问的技巧。
第四章:提问技巧的应用4.1 课堂提问的应用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运用提问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4.2 自主学习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提问技巧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3 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提问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第五章:教学反馈与评价5.1 学生提问技巧的评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他们的提问技巧进行评估。
5.2 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问技巧的应用情况,并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提问能力。
提问技能
如你是赞成这个结论还是反对这个结论?原因是什么?
提问的种类众多,采用什么样的提问 方式,要 视教材而定,因学生而异,为激发学生的思维 着想,为突出重点服务,培养学生能力,提高 教学效果。
五、提问技能应用的原则
启发性原则,即提问要有启发性
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矛盾,引起思索 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
如为什么坏血病曾一度是海员的常见病?为什么一 片薄铁片在水中会沉下去,而钢铁制成的轮船却会 浮在水面上?
5.综合性提问
综合性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把教材内容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 合的提问方式。 这类提问强调对内容的整体性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 把原先个别的、分散的内容以创造性方式综合起来进 行思考,找出这些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种新 的关系,从中得出一定的结论 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预见、创作、假如…… 会……、如果……会……、结合……谈……、根 据……你能想出……的解决方法、总结等。
二、提问的功能
检查知识,温故知新 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无意注意 开阔思路,启发思维 活跃气氛,增进感情、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 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 质量
三、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
引入问题 提出问题:包括陈述问题和提示说明 通过直接表述或提出问 题给予提示,帮助学生 探查指引,解决学生思考的困难:
选一节教材,认真设计提问,然后试教,并针 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正确的处理
可能出现的情况
学生沉默 学生茫然,尚不清楚提出问题的要求 学生回答吞吞吐吐,回答不出来或答非所问 学生回答了一总分,尚不完整 学生回答结结巴巴,不能较好的表达回答内容 学生反应迅速,回答正确,说理清楚
实验三提问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训练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这些技能在实验中的表现和效果,为教育实 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02
提问技能训练
提问技能的定义与重要性
提问技能的定义
提问技能是指通过提出有针对性 的问题,以获取信息、引导对话 或启发思考的能力。
提问技能的重要性
提问技能在人际沟通中具有重要 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 对方,引导对话进程,并激发对 方的思考和表达。
提问技能的分类
开放式问题
引导性问题
开放式问题通常以“如何”、“为什 么”、“什么时候”等开头,旨在引 导对方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或经历。
引导性问题通常用于引导对方按照一 定的逻辑或顺序进行思考或表达。
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通常以“是不是”、“有 没有”、“对不对”等开头,用于获 取特定的信息或确认对方的观点。
提问技能的实践应用
在日常对话中,可以通过提问 来了解对方的观点、经历或感 受,从而更好地建立联系和增 进理解。
在工作中,提问技能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市 场情况或业务问题,从而做出 更明智的决策。
变化技能的实践应用
在工作中
具备变化技能的人能够在工作中 更好地应对各种任务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战,灵 活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人际关系中
具备变化技能的人能够更好地适应 不同的人际交往情境,灵活地调整 自己的沟通方式和表达方式,增强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信任。
在自我成长中
具备变化技能的人能够不断寻求自 我突破和创新,灵活地调整自己的 学习和发展方向,提高自我成长和 发展的效率。
和忠诚度。
课堂提问技能
一、提问的形式:直问、曲问、追问、比较问、是非问等。
二、提问的类型:从提问要求回答的内容来看,提问可以分为以下五类:1.记忆型提问,要求学生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样来回答。
2.了解型提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感知的能力,为其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3.理解型提问,要求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出规律性的认识,主要在培养学生利用知识来理解文章的能力。
4.运用型提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5.评析型提问,要求学生对文章(或全篇、或局部、或内容、或形式)进行欣赏、鉴别和评论。
三、提问的结构: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引入、介入和结束三段。
图示如下:①教师提出问题②学生最初的反应回答——引入③决定选择相应行动(意图决定) (提示、追问等)④采取相应行动——介入⑤学生再次反应回答⑥评价、确认、归纳总结——结束1.在引入阶段,教师的主要技能是提出问题;它要求:①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
要根据目的提出相应类型的问题。
②提问要紧扣教学内容。
③提问要难易适度,适应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
④提问要注意问题排列的顺序。
⑤提问要斟酌语言。
2.介入阶段包括两个要素: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反应、回答作一番思考,想一想应当怎么办,我们简称之为意图决定;然后再采取相应行动,主要是提示、追问等。
意图决定取决于对学生反应、回答的正确分析。
学生的反应、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回答基本正确②答非所问,回答完全错误③回答没有错误,但不够完整、全面(其原因主要有:思路有误、知识错误、认识有误、没有全局观念、忽略了关键或重要的内容、综合概括不准等)④没有反应⑤回答“超前”(教师计划需几步才能得出结论,他却“一步到位”了)⑥大部分学生没有反应针对学生的反应回答情况,采取相应行动主要有提示、追问、再次提问等。
提示可以有以下几种:①提示学生理解提问的内容、目的②提示相关知识③提示注意关键、重要的内容④提示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等追问主要有:①追问答案的来由(你是怎样分析的?为什么?)②为使回答明确、深刻而作的追问(这说明了什么?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再次提问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修正问题、调整问题和重复问题等。
提问技能定义、功能和内容训练
– 动作技能包括: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的语 气、表情、停顿、手势、走动等行为。
提问技能的定义
• 提问技能也是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它广泛 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大量整合于导 入、观察、讲解、结束等教学技能的设计 与实施之中。
系是真正有效的?
作用进行预测
创造 从本次交通事故中吸取教
训,请设计建立一个保障 交通安全的体系?
能根据事故发生地的情况,设计或建立 一个包括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交 通警察、交通协管员等在内的交通安全 保障体系
理解层次 能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应用层次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为50度和70度,能求得第三个角为60 度
分析层次 能说出三角形的构成要素为三个角、三个顶点、三个边
评价层次 给出几种画出每边长10公分的正三角形的说明,能从中选 出哪个是最佳作图法
创造层次 能自行归纳出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为(边数-2)*180o度
认知层次案例
学生在做数学应用题的时候,需要的认知层次:
认知层次 认知过程 认知任务
理解层次 解释
理解题目中的每个句子的意思
记忆层次 回忆 分析层次 组织
提取解题所需要的知识 形成对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内在一致的表征
创造层次 计划 创造层次 贯彻
拟定解题计划 贯彻计划
认知层次案例
学生在写一篇文章时,需要的认知层次
课堂提问类型
低级 认知 层次 问题
记忆型提问 理解型提问 应用型提问
高级 认知 层次 问题
提问技能类型
14
14. 评价性提问 Ä 一般用在精读课文时或全文结束时。 Ä 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可能,设置问题,引起学生评价的欲望。 Ä 目的:活跃学生的思维,深入文章内容 Ä 评价的内容主要有:评价人物的品质特点;评价作品的写作特色;评价课文的 优美语言。 • 例:《桂林山水》 i. “课文末尾一段与开头一段有什么关系?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 个中心,课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色?”
11 从各个角度向教师具体地阐述
5. 说明性提问 Ë 说明理由的提问。 Ë 要求: a. 学生要记忆和组织新材料。 b. 把学习材料分成几个小部分,通过推理找出材料中的因果关系和解释这些材 料之间的联系。 c. 教师必须鼓励学生提出并维护自己的看法和防止学生从教科书里寻找现成的 复述或记忆性的答案。 • 例:“为什么小雨后会出现彩虹?”
9. 诊断性提问 • 目的:了解学生在理解上的症结所在,以便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补充讲解, 使学生可以全面掌握教学内容。 • 例:“还有哪儿不好理解?”
10. 判断性提问 v 目的: a. 要求学生对正在感知或已熟悉的教材内容作出正误、优劣及正误优劣程度的 判断。 b. 强化学生对有关教材内容的感知、记忆或理解。 v 缺点:对学生思维活动的要求较低。 • 例:“对不对”、“是不是”
提问技能 类型(杨国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指导》87 – 94 页) 1. 导入性提问/铺垫式提问 Ø 在一堂课的开始阶段和转入下一个教学阶段时运用。 Ø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以便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Ø 提问有关的知识使学生可以强化和回忆已学的知识,成为通向接下来的教学的 铺路。 Ø 优点: a. 使学生能强化已知和加速学习新的教学内容,降低后续教学的难度。 b. 激发和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Ø 注意: a. 要紧扣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b. 提问的问题要与教学内容有关。 Ø 作用: a. 使全班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讲的内容上。 b. 使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保持一致的目的。 • 例:“三角形内角合” i. 开始时提问:“我们知道正方形、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它们的 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要求学生回答,为了导入接下去的问题) ii. 接下去:“三角形的三个角,大小是不固定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 道三角形内角合是多少度呢?” 2. 激趣性提问 ü 在开始学习新课文时提出激发兴趣的问题。 ü 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提出新奇的问题可以使学生马上队所要学习的课产 激发学生学习、思考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ü 作用: a. 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引导到课堂教学中 • 例:朱自清《春》 i. 引用了雪莱的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你记住了哪些描写春 的诗句?请背给大家听。” ii. 学生背完后,老师适时转移话题:“让我们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 写春的吧!” 3. 回忆性提问/填充式提问
“提问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设计
“提问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培训提问技能。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1.教师说明教学目的和任务,安排训练程序,说明评价标准。
2.学生进行提问技能训练。
3.听课学生按要求对参与训练的同学进行评价。
4.教师评价、小结。
附:提问技能训练标准1. 提问确实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引向要学习的内容上。
2. 主问题能准确体现教学目标,关键问题能突出重点、难点和训练要点。
3. 提问框架合理,能体现教材结构。
4. 问题排列的序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了。
5. 提问类型多样灵活,能调动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应答。
6.对学生的应答分析准确,反应迅速,评价得当。
7. 提问的频率和时机适度、适时。
8.提问态度亲切,表述清楚、明白,停顿合适。
微格教学教案年级:高二 科目:语文 课题: 陈奂生上城 主讲人 程一娟 指导教师:李亚英 吴漱玉(回放3分钟)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2分钟):以算帐的方式提问,一可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二可化繁为简,抽出本文的关键内容,使学生很快整体把握全文,三可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情节安排的巧妙”这一特点的探究。
(回放4分钟)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3分钟):以陈奂生向老婆算帐时,他老婆的惊讶导入,通过扮演,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走进故事,使复述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从而不知不觉地揭示出本文的情节特点。
由于问题设计得好,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显示了很强的互动性。
教师与学生点评(2分钟):通过让学生扮演陈奂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走进故事,与陈奂生的老婆对话的方式进行提问设计,设计的问题富有层次感,使学生能自如地体验主人公的特殊复杂的心理,从而准确地把握了陈奂生这一人物的形象及其意义。
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一、提问技能的意义提问技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的手段,通过诱导学生回答和处理学生答案,达到检查教学、学习知识、巩固知识、促进思维、培养能力等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它是课堂诸项教学技能中的重点,既渗透于各项教学基本技能的运用之中,又统领各项教学基本技能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二、提问技能的作用1、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
2、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3、提问能加强师生间的感情交流。
4、提问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提问能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三、提问技能运用的基本要求1、问点准确。
2、问度适宜。
3、问面普遍。
4、问机得当。
5、问法灵活。
四、提问技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1、乱。
提问目的不明确,为提问而提问,随意发问。
2、虚。
提问的目的达不到,落不实。
3、浅。
问题过浅,没有启发性,引不起学生思考。
4、散。
重要问题没有经过整体设计,没有主线,形不成系例。
5、板。
提问缺少技巧,方法不灵活。
五、提问的主要类型1、突破式提问。
2、揭疑式提问。
3、比较式提问。
4、诱导式提问。
5、追踪式提问。
6、迂回式提问。
六、提问技能的训练1、提问技能训练目标。
(1)掌握提问技能的有关理论,全面理解提问技能的意义,作用和应用要求。
(2)能够结合教学实际,遵照课堂提问的原则独立设计出问点准确、问度适宜、灵活多样的问题。
(3)掌握提问的技巧,并能灵活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能适时提出相应的问题,善于启发诱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能够准确、客观地依据提问技能的评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提问技能,并能修正不足,逐步完善。
2、提问技能训练建议。
(1)搞好提问设计。
1、研究教材,明确目标。
2、理解原则,掌握标准。
3、优化思路,编好程序。
(2)研究提问技巧。
1、正确处理反馈信息。
2、学会启发和诱导。
3、掌握提问的技巧。
第五章提问技能
例 :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祝
福》)
(1)祝福是怎么回事? (2)鬼神的实质是什么? (3)小说中哪些地方写到鬼神?是怎样写的? (4)对鬼神的描写与祥林嫂的死有什么关系?
2、措词: 是指问题设计的语言要
准确、明白、简洁,问题的表述要适合学 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使他 们能较快做出反映。
【练习】
1、从中学语文课本中任选出记叙文、说明 文、议论文一篇,构建出课文的问题框架,并对 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方法加以说明。
2、从中学语文课本中任选出一段文字,设 计出各种认知水平的问题,并将它们组成台阶提 问。同时写出学生的预想答案及处理办法 。
运用提问
平
分析提问
分
类
评价提问
(1)回忆提问:
要求学生回忆旧知识。主要是帮助 学 生回忆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第一、 一般理解提问:要求学生 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 描述。如复述课文。
(2)理解提问:
第二、深入理解提问:要求学生用 自己的话概括段意、中心思想等。
例:作者刻画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 什么现实意义?(《项链》)
3、停顿: 教师提问后要给学生一
定的时间做好接受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思 想准备。
4、提示: 教师对学生如何回答问题,
从内容到方法上给予的指点。
5、反应: 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
分析
反应Leabharlann 1)分析学生 回答的正确程度。
2)分析学生 回答的思路和误 答的原因。
3)分析个别 学生的回答和全 班大多数学生的 理解是什么关系。
一、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
1、结构: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 识实际,以提问的方式,将与实现教学目 标有关的问题,排列成一个由浅入深、由 易到难的系列,从而给学生提供的一个连 续思考的问题框架。
小学数学教案提问技能
小学数学教案提问技能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加法与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3. 能够用加法与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加法与减法;
2. 加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学生练习册;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并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联系起来。
2. 学习加法(15分钟)
a. 通过简单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认识加法的规则,如:2 + 3 = ?
b. 让学生自行完成几道加法题,并检查答案。
3. 学习减法(15分钟)
a. 通过简单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认识减法的规则,如:5 - 2 = ?
b. 让学生自行完成几道减法题,并检查答案。
4. 综合练习(15分钟)
让学生进行加法与减法的混合练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 总结归纳(5分钟)
让学生总结加法与减法的规则,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加法与减法的规则,并能够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
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强化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能力,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运算方法。
第四章提问技能
法,设计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具有一定梯度的一组 问题。
最后:优化提问思路,实现提问的高效率,实行问题 的最佳组合,实现提问思路的优化。
第三节 提问技能的训练
二、训练内容
1、提问设计
提问技能的教案编写
包括教学目标、采用的主要技能、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需 要准备的视听教具、模型、实物以及时间分配等。
教师:出示例题:王东家养鸡420只,是养鸭的只数的2/5 ,养鸭多少只?请同学 们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再来全班交流。
第三节 提问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标 二、训练内容
1、理解各种提问类型并能初步利用, 理解提问的意义、作用和应用要求。
2、能辨析他人的提问类型。 3、能选择适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 的提问类型。 4、在提问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能将 其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 提高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并能在 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和有所创新。
3、问题的设计合理,新旧知识联系紧密。
10 9 8 7 6 5 4
4、提问方式的变化有助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10 9 8 7 6 5 4
5、所提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15 13 11 9 7 5 3
6、提问后能适当停顿,给学生思考时间。
10 9 8 7 6 5 4
7、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答案,对答案能确认分 析、评价,使多数人明确。
教学目标:写出运用提问技能进行教学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采用的主要教学技能:具体写出提问技能中的类型。 教师的教学行为:写出提问技能应用于教学与辅助技能应用于教学的实际 情况: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引入---教师用不同语言或体态语或其它方式来表示 即将提问,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提问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展开---教师利用提 问技能与技巧,引导学生全面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完成教 与学的目标;结束---教师用语言或其它方式对教学中的提问画上句号。 学生学习行为:就学生因教师的教学行为引起的信息交流情况作扼要的说明。 准备的视听教具、模型、实物:注明服务于教学的各种视听教具、模型、实 物、标本等。 时间分配:按引入阶段、展开阶段、结束阶段分别注明所用的估计教学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提问•讲解•媒体运用李涛(北京教育学院信息与远程教育学技术协会院,讲师)周静(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中学师训处,主任)郭友(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第一部分:提问技能训练一、提问技能的定义(一)提问技能的定义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应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
提问技能是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二者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一种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心智技能包括: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类型的问题,并能够在课堂中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回答问题的对象和方式,能够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进行正确的反馈和引导。
动作技能包括: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的语气、表情、停顿、手势、走动等行为。
提问技能也是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它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大量整合于导入、观察、讲解、结束等教学技能的设计与实施之中。
(二)提问技能的功能1.启发思维教师提出问题以后,促进学生去做进一步的思考,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理解,掌握的程度如何?2.反馈调控3.巩固强化4.激励参与2001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进行了重新修订,对原来分类法的六个维度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变化成用动词来进行分类,这也与我们教学目标设定时要用行为动词相一致。
请各位老师观察图片并回答以下问题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这些认知过程是彼此协调来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大多数真实的学习任务需要若干认知过程协调运用。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课堂提问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种的类型,但是主要按照提问对学生思维促进的方面,认知层次的类型把它分为六个类型:1.记忆性提问2.理解性提问3.应用型提问4.分析性提问5.评价性提问6.创造性提问同时,这些提问按照一定的标准又可以它划分为是低级认知层次的问题和高级认知层次的问题。
具体划分的标准是根据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所涉及到思维的深度,以及是否能够产生出新的内容来划分的。
如:前面的三个记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都是把原有知识应用进来,回答正确就可以了,答案通常也只是一个正确或者一个不正确,所以我们把这三类问题归为低级认知层次。
高级认知层次,分析性、评价性、创造性,这三个提出这些问题会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内心的冲突,通常它的答案也不只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析评价创造,学生写出的作文肯定是各不相同,对一个问题的看法认识可能也各不一样。
涉及到认知层次的问题,它的答案不只是一个正确的答案,通常需要学生自己思考。
同时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判断的时候,也是要根据提问的意图,然后判断答案是不是有道理,而不是答案是否正确,根据这个把三个问题归为高级认知层次,高级认知层次更能够促进学生这种思维发展。
【报道一则】1月24日13时,解放路大岗头村附近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当地的居民和他的女儿被一辆自南向北行驶的一辆三菱警用车撞上了,二人送医院抢救后无效死亡。
针对这一个报道,如何来提出六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呢?让大家提一个属于记忆性的问题,提什么问题呢?什么时间发生了这件事,还有对它其中的人物进行提问,谁被撞死了等等这些问题,属于记忆层次的。
如果要大家提出一个理解层次的问题,怎么提?那个交通事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对当时的情景有一定的描述然后说出对它的看法。
大家来分析下面这几个练习,都属于什么类型的提问。
1.近一百年以来,本学科领域有哪些重大发明和发现,是属于什么类型的?2.请对其中一项进行具体说明,就要理解了,要对它进行描述理解。
3.这些重大发明和发现中,有哪一项对人类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4.最后一个你认为哪一项最不该发展,为什么?三、提问技能的要素提问技能的要素,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所必须具备的主要的成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提问,都要包含这些要素,才能够真正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技能的要素我们可以归纳为六个要素:核心问题,问题链,提问措词,停顿节奏,合理分配,探寻反馈。
这六个要素就是按照我们从课前准备到最后课后结束,整个这个过程提问所包含的体现主要的内容。
(一)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一节课每个教学目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提问问题设计的主线,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可能有两个或者三个,每一个教学目标就可以成为一个核心问题。
如何来设计核心问题,就确定这个核心问题?可以通过下面三个步骤:第一个确定教学目标的认知层次,每一个教学目标都要设计到不同的认知层次,第二个根据你对目标认知层次的确定,来分析教学内容;第三个分析教学内容以后,来确定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
1.确定教学目标的认知层次以小学科学《节约用水》为例,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水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用处(内容1),了解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缺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影响巨大,水污染的危害。
(内容2)2.知道一些节约用水的生活常识(内容3),并在生活中积极利用。
现在以一个小学科学节约用水一堂课为例,举出它其中的两个教学目标,第一个知道水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将其设为内容一,了解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缺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影响巨大,水污染的危害,把它设为第二个内容。
知道一些节约用水的生活常识,这是第三个内容,并在生活中积极利用。
2.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认知层次和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
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选择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逆向设计过程法:首先确定期望的结果——你希望学生知道、理解和能够做什么(目标认知层次的具体化)其次,确定哪些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素材最后,据此计划学习内容和教学。
我们可以确定出这个教学目标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根据刚才一系列的分析,针对这个教学目标我要解决哪个核心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可以把我们刚才的分析,用这个表来给它表示出来:3.确定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教学目标是学生要达到的最低要求,因此,教师要考虑对于每个目标,不同程度的学生该怎样来达到这些目标?需要通过几个教学活动来实现?每个教学活动的目标又是什么?这些教学活动目标要求学生进行哪个层次的认知思维?根据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分析,教师要确定每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设计每个核心问题之前,要问自己,“我的目的是什么?解决什么教学问题?”4.确定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二)问题链所谓的问题链其实是和核心问题密切相关的,就是要根据围绕核心问题设计出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问题。
使所有的问题成为一个整体系统,从不同的认知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思维,逐步达成对核心问题的共识。
设计问题链的步骤是这样的:1.对核心问题进行分析与核心问题密切相关,是围绕核心问题设计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问题,使所有问题成为一个整体系统,从不同的认知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思维,逐步达成对核心问题的共识。
设计问题链的步骤:(1)分析核心问题(2)设计问题设计方法:方法一:通过对核心问题的分析,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问题中的障碍设计相应的问题。
方法二:问题连续体现教学设计工具。
如果核心问题是具有上下位关系的知识内容可采用问题连续体教学设计工具”设计问题链。
(三)提问措词提问措词就是指教师在提问过程中的言语应用,大家想象我们在提问的时候怎么提?包括引导语、提问用词、具体问题的表述。
(四)停顿、节奏提出问题以后,应该等待一些时间,一般等待多长时间呢?其实停顿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师提出问题以后,再一个是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都应该有一个适当的等待时间,在这个等待时间里观察,在这个时间里其实教师最好不要去讨论,或者是给启发性的问题,或者重复问题,提出问题以后教师就静静的等待,等待三到五秒钟,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时间,这个时间的长短也取决于问题的难易。
其实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很多研究者就研究发现,如果将等待的时间延长到三至七秒,学生会有更长的回答,回答我不知道的次数就减少了。
还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进回答中来,而且纪律情况也得到改善了,所以这个非常重要。
学生回答问题以后,也一定要等待一会儿,不要他一回答完立马给他反馈。
语速,大家要根据提问的类型,以及学生的年龄层次来决定提问的速度到底是快还是慢。
另外高级认知层次的问题不仅要提的慢一些,而且还要有一个更长的等待。
(五)合理分配这个合理分配就是尽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加入到回答问题的活动中来,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在全体学生中分配,可能每个班都会有这种现象,有的学生特积极、特主动,爱回答问题,可能教师无意识中就叫这些学生,但是这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的一个问题,要给所有的学生同样的机会。
1.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为了判断学生的理解程度,从举手的学生中选择回答问题者,可以了解到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提问一个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判断是否所有的学生都准备好进一步学习要建立一种课堂规范,指出每个学生都应当具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重要的。
要向学生明确提问的目标对象是全体班级学生,以此促进所有人都进行思考2.教师的位置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问题的思考,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里走动,每隔几分钟就站在一个不同的位置上,从而让没有坐在教师视野中心位置的学生进入到教师的中心视野。
还可根据教学情况,走近发言的学生或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感觉到教师的关注,激发学生参加学习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六)探寻反馈学生回答问题有时不够全面或准确,甚至有错误,教师要通过探询了解学生的思路,补充或纠正,将学习引向深入;学生在讨论问题时,教师要适时地介入,了解讨论情况,引导讨论方向,保持学习顺利进行。
反馈探询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答案,而更重要的这是一个师生交流的极好机会。
在交流中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促进了师生感情,教师还能及时反馈信息。
给学生恰当的帮助:学生回答问题大体要经过倾听问题,理解问题,自我默答,说出答案四个步骤。
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判断学生是在那个步骤上出了问题,并给与恰当的口头启发。
对于不正确回答的反馈对于不完整回答的反馈对于正确回答的反馈悬置问题恰当地应用表扬四、设计问题的策略(一)创设问题情境最好的载体是情境,新课程大力提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与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
物理的学习理念是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地理的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所以我们在创设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跟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问题设置成一些悬念性的问题,有矛盾性的问题,创造一个情景,这样学生回答起问题的时候,就非常有积极性,而且更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