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化湿药详解
第十单元 化湿药PPT讲解课件
草果
功用疏要:本品辛温香烈,可燥湿散寒、 祛痰截疟。临床用于寒湿中阻的呕吐泄痢、 心腹冷痛,又被用于寒湿偏盛或寒痰凝结 的疟疾。 今亦用之食积,尤其是肉积。
注意:气阴亏虚者慎用;不宜久煎。
细目二 具体药物
藿香
性能: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解表。 应用: 1、湿浊中阻。 2、⑴暑湿证——夏月外感风寒、内伤暑湿者最佳。
⑵湿温初起。 3、呕吐——湿浊呕吐最佳。
苍术
性能: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
应用:
1、湿阻中焦。 2、风湿痹痛——肌肉酸痛之湿痹为宜。 3、风寒夹湿之表证。
其他:每作为反佐之品配伍补益药同用,以减轻后 者粘腻性。
用量用法:3—6克;入汤剂后下。
白豆蔻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应用: 1、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湿温初起。 2、呕吐——宜于胃寒及湿阻呕吐。 其他:①赤眼暴发;②酒积;③口臭。 用量用法:3—6克;后下。
佩兰
功效:化湿,解暑。 应用: 1、湿浊中阻。 2、脾经湿热,口中甜腻不爽、吐涎沫。 3、暑湿外感、湿温初起。
第十单元 化湿药
细目一 概述 概念:气味芳香,可化湿运脾的药物。亦称芳香
化湿药 性能:辛温香燥;入脾胃经。 功效:化湿运脾。兼能解暑、行气、解表。 适应证: 1、湿困中焦——脘腹痞满、食少体倦、恶心呕
吐、口淡不渴、便溏,舌淡苔腻,脉濡缓。 2、暑湿——暑湿困阻中焦;暑湿弥漫三焦。 3、湿温。 配伍:行气药;健脾药;温里药;清热燥湿药。
本品苦温而燥,辛香而散。既化脾胃内湿 而健脾,又散肌肉、肌表之外湿;尚可发 汗、明目。
厚朴
性能: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行气燥湿,消积除满,止咳平喘。 应用: 1、湿阻、食积、便秘、气滞之脘腹胀满——为
10章8袪湿药
茯
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入心、 肾、脾经。
功效主治: 1.渗湿利水:用于水湿停滞, 水肿尿少等证,如“五苓散”。 2. 健脾补中:治湿困脾胃, 如“五味异功散” 3. 宁心安神:用于心气虚之 惊悸不安,常以朱砂拌之,称 朱茯苓,可增强安神效果,常 用茯神。
药用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 寄生于松树根部的菌核
续断、桑寄生、狗脊、骨碎补、五加皮
五味药均为苦温入肝肾,具有袪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的 作用,治风湿痹痛日久,肝肾虚损,腰胯酸痛,肢体麻木 病证。 续断:通理血脉,续筋接骨--治跌打损伤 止血安胎--肝肾虚损,妊娠下血,胎动不安。 桑寄生:养血安胎--肝肾不足,胎动不安,胎漏。 狗脊:固摄作用--老人的二便失禁。
药用泽泻科植物泽泻 的干燥球茎
利湿药
薏苡仁
药用禾本科植物薏苡的成熟干燥种仁
利湿药
薏苡仁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入脾、肺、肾。 功效主治: 1.利水渗湿:治小便不利,沙淋、石淋及水肿 等证,常与车前子、滑石、茯苓等同用。 2.渗湿除痹:治风湿热痹,筋脉拘挛,常与防 己、羌活、独活等同用。 3.清热排脓:治肺痈咯吐脓血,常与芦根、桃 仁等同用。 4.健脾止泻:脾虚泄泻,常用炒薏苡仁与白术、 茯苓等配伍。 民间认为,薏苡仁有消除赘疣的作用。
利湿药
石
韦
性味、归经:苦甘,凉。 入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
1.利水通淋:治淋痛、 尿血、尿结石等; 2.清肺泄热:治肺热 咳嗽、慢性气管炎等。
药用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石 韦和有柄石韦的干燥叶或全草
利湿药
海金沙
药用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 孢子。
性味、归经:甘,寒。 入小肠、膀胱经。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 通淋止痛。用于热淋、 砂淋、血淋、尿道涩痛。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中药学综合》考试要求
《中药学综合》考试要求Ⅰ、考试性质为遴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学习,特举办此考试。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基本稳定,试题难易适中,具有较强识别、区分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程度的能力。
Ⅱ、《中医学基础》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史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著作。
着重了解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四部经典著作、金元四大家及其所代表的学派。
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掌握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概念及内容,掌握病、症、证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了解中医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
包括阴阳的含义,阴阳的普遍性、相对性、关联性等属性特点。
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熟悉阴阳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
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
包括五行的含义,五行的特性。
熟悉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熟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熟悉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概念,熟悉五行相生、相克的次序。
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了解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的含义。
第三章藏象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
掌握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和特点,掌握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和特点。
掌握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
掌握五脏心、肺、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
熟悉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主要功能。
了解脑、女子胞的主要功能和生理特性。
第四章气血津液熟悉精的基本概念。
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分类、功能和气的运动。
掌握四种气的生成、分布、主要功能。
熟悉气的运动形式。
熟悉血的基本概念。
掌握血的生成、循行和功能。
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和津液的功能。
掌握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掌握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熟悉气与津液之间的关系,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五章经络掌握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掌握十二经脉的命名规律。
熟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熟悉奇经八脉的概念和功能。
了解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第六章体质熟悉体质的概念。
了解体质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精)中药学——第十单元 化湿药
中药学——第十单元化湿药细目一概述一、性能特点:气味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
二、功效:化湿醒脾或燥湿运脾三、适应范围:脾为湿困,运化失职四、使用注意:其气芳香,大多含挥发油,故入汤剂不宜久煎细目二具体药物一、解暑:藿香、佩兰二、燥湿力强:苍术、厚朴三、行气温中: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藿香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1.湿滞中焦证。
为芳香化浊要药。
2.呕吐。
3.暑湿或湿温初起。
佩兰功效:化湿,解暑。
应用:1.湿阻中焦。
2.暑湿、湿温。
苍术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应用:1.湿阻中焦证。
2.风寒湿痹。
3.风寒夹湿表证。
4.夜盲症及眼目昏涩。
厚朴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应用: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
为消除胀满的要药。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3.痰饮咳嗽。
砂仁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应用:1.湿阻中焦证及脾胃气滞证。
2.脾胃虚寒吐泻证。
3.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
白豆蔻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应用:1.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
2.呕吐。
草豆蔻功效: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应用:1.寒湿中阻证。
2.寒湿呕吐证。
草果功效: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应用:1.寒湿中阻证。
2.疟疾。
小结化湿药一、解暑藿香:化湿,止呕,解暑。
佩兰:化湿,解暑。
二、燥湿力强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三、行气温中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经典例题苍术的主治病证不包括A.湿阻中焦证。
B.风寒湿痹C.风寒夹湿表证D.腹胀便秘E.夜盲症『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苍术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应用:1.湿阻中焦证。
2.风寒湿痹。
3.风寒夹湿表证。
4.夜盲症及眼目昏涩。
既可以化湿,止呕,又能解暑的是A.青蒿B.砂仁C.厚朴D.藿香E.苍术『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藿香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厚朴除了能燥湿消痰,还可以A.健脾B.止泻C.止呕D.下气除满E.温中『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厚朴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中药学—化湿药考点总结
中药学——第十单元化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一化湿药的性能特点本类药多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
要点二化湿药的功效化湿醒脾或燥湿运脾,兼可解暑发表要点三化湿药的适应范围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或湿热困脾,以及湿温等兼治阴寒闭暑等要点四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多辛香温燥,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气虚者慎用入汤剂不宜久煎细目二具体药物藿香性能:辛,微温。
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1.湿滞中焦。
为芳香化湿浊要药。
2.呕吐。
3.暑湿或湿温初起。
用法用量:煎服,5~10g。
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不宜用。
佩兰性能:辛,平。
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
应用1.湿阻中焦。
治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等的脾瘅证。
2.暑湿、湿温。
用法用量:煎服,5~10g。
鲜品加倍。
苍术性能:辛、苦,温。
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应用1.湿阻中焦证。
2.风寒湿痹。
3.风寒夹湿表证。
4.夜盲症及眼目昏涩。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
厚朴性能:苦、辛,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应用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
为消除胀满的要药。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3.痰饮咳嗽。
此外,燥湿消痰,下气宽中,治梅核气证。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苦温燥湿,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
鉴别用药:苍术与厚朴同:燥湿,治湿阻中焦诸症。
异:苍术兼健脾,湿阻兼脾虚食少便溏者多用,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又能祛风湿而除痹,善治风湿痹痛;兼发表、明目,又治表证夹湿、夜盲及目昏眼涩。
厚朴兼行气,湿阻兼气滞胀满者宜之,并治脾胃气滞,为消除胀满的要药。
又能消积,善治食积胀满或大便秘结;善平喘,又治咳嗽痰多。
砂仁性能:辛,温。
归脾、胃、肾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应用1.湿阻中焦证及脾胃气滞证。
2.脾胃虚寒吐泻证。
3.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
化湿药
豆
蔻Δ
成熟果实入药,生用
豆
化湿\行气 化湿 行气
蔻Δ
湿阻\气滞证、 湿阻 气滞证、湿温 气滞证 证(肺)----轻宣 肺 轻宣
温中\止呕 温中 止呕
呕吐\中焦寒证 呕吐 中焦寒证
砂
仁Δ
成熟果实入药,生用
砂
化湿\行气 化湿 行气
仁Δ
湿阻\气滞证 湿阻 气滞证
温中止泻
脾胃虚寒吐泻
行气安胎
妊娠恶阻、 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肾) 肾
广 藿 香Δ
干燥地上部分入药,生用
广 藿 香Δ
化湿
湿阻中焦证 良(要)药---不 不 燥烈
止呕
呕吐----湿盛尤宜 呕吐 湿盛尤宜
解表
暑湿、湿温初起 内化湿浊 暑湿、湿温初起----内化湿浊
佩
兰
干燥地上部分入药,生用
佩
化湿
兰
解表
湿阻中焦证 平性----脾疸 脾疸(湿 平性 脾疸 湿 热) 暑湿、 暑湿、湿温初起
化湿药概述
三、性能特点 药性:偏温(佩兰性平) 药性:偏温(佩兰性平) 药味: 药味:辛 归经:多归脾、胃经 归经:多归脾、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不明显 毒性:均无毒 毒性:
第十三章 温里药
化湿药概述
四、配伍应用 五、使用注意 1.证候禁忌 本类药多辛温香燥, 1.证候禁忌 本类药多辛温香燥,易耗气 伤阴, 伤阴,气阴亏虚者慎用 大多含挥发性有效成分, 2. 大多含挥发性有效成分,不宜久煎
化 湿 药
化湿药概述
一、含义
第十三章 温里药
为主要功效, 以化湿运脾 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湿阻脾 胃证的药物,称为化湿药。又称芳香化湿药。 胃证的药物,称为化湿药。又称芳香化湿药。
中药学实验课-化湿药
化湿药
化湿药概述
01 02
定义
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常用治湿阻中焦的 药物,称为化湿药。(化湿运脾为主)
功效
能宣化湿浊,醒悦脾胃而使脾运复健
LOGO
苍术
功效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用法用量
煎服3-9克。
LOGO
来源
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 的干燥根茎。
饮片性状鉴别
为不规则的厚片,边缘不整齐,切面黄白色 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的油点 (朱砂点),久置有白色毛状结晶析出(习 称起霜)。周边灰棕色或棕黑色,有皱纹和 须根痕。质坚实,气香特异,味微甘、辛、 苦。
砂仁
功效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用法用量
3~6g,后下
LOGO
来源
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 砂 的干燥成熟果实
饮片性状鉴别
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有不明显的三棱,长1.5~ 2cm,直径1~1.5cm。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状突 起,顶端有花被残基,基部常有果梗。果皮薄而 软。种子集结成团,具三钝棱,中有白色隔膜, 将种子团分成3瓣暗 褐色,有细皱纹,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质硬, 胚乳灰白色。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
厚朴
功效
燥湿,行气,消积消痰平喘
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
LOGO
来源
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 皮、根皮及枝皮。
饮片性状鉴别
本品呈弯曲的丝条状或单、双卷筒状。外 表面灰褐色,有时可见椭圆形皮孔或纵皱 纹。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 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切面颗粒性, 有油性,有的可见小亮星。气香,味辛辣、 微苦。
化湿药(中药学课件)
概述
• 使用注意: • 化湿药物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一般以作为散剂服用疗效较
好,如入汤剂宜后下,且不应久煎,以免其挥发性有效成分逸失 而降低疗效; • 本类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 虚者宜慎用。
概述
• 现代药理: • 本类药大多能刺激嗅觉、味觉及胃粘膜,从而促进胃液分泌,
第十章 化湿药
草豆蔻《雷公炮炙论》
草豆蔻《雷公炮炙论》
• [来源]为姜 科 (Zingiberac
eae)植物草 豆寇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 的 干燥近成熟 种子。
草豆蔻《雷公炮炙论》
• 【性能】 辛,温。归脾、胃经。 • 【功效】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 【应用】 • 1.寒湿中阻证。 • 2.寒湿内盛,胃气上逆的呕吐。 •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散剂较佳。入汤剂宜后下。 •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慎用。
• 性能特点: • 本类药物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能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
前人谓之“醒脾”,“醒脾化湿”等。同时,其辛能行气,香能通气, 能行中焦之气机,以解除因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之症状。 • 此外,部分药还兼有解暑、辟秽、开窍、截疟等作用。
概述
• 适应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用于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
佩兰 《本经》
• 【性能】 辛,平。归脾、胃、肺经。 • 【功效】 化湿,解暑。 • 【应用】 • 1.湿阻中焦证。 • 2.暑湿或湿温初起。 • 【用法用量】 煎服, 5~10g。鲜品加倍。
第十章 化湿药
砂仁 《药性轮》
砂仁 《药性轮》
• [来源]为姜科 (Zingiberaceae)植 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绿 壳砂Amomum 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 es T.L.Wu et Senjen 或海南砂 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的干燥成熟 果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厚朴
【药用】木兰科乔木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皮、根皮及枝皮。
20
藿香按语
气味芳香化湿辟秽而和脾胃,性味辛温, 散表邪而除表证,兼能解除暑邪,为夏暑 令要药。
又治鼻渊,颇有良效。而辛香而不过散, 温熙而不燥烈,故为临床常用药也。
21
藿香
功效
芳香化湿
发表解暑 和中止呕
主治
特点:芳香化湿浊、醒脾健胃。 应用:湿阻中焦之证。症见脘腹胀闷、胃纳不馨、身
体倦怠、口甘胀、便秘。
气逆之咳喘。
特点:除无形之胀满,如气滞胸满、腹满;
又除有形之胀满,如食积、湿阻之便秘、脘闷等。
15
厚朴
注意:孕妇及气虚、阴虚者慎服 。
苍术 厚朴
苦温燥湿
燥湿健脾 燥湿行气
麻黄 厚朴
平喘
宣肺平喘 下气平喘
16
苍术与厚朴的功效比较
相同点
苍术 燥湿健脾
厚朴
不同点
燥湿健脾力强, 并能去风湿,疗雀目
用。从藿香中分离出来的成分可以抑制消化道及 上呼吸道病原体--鼻病毒的生长繁殖,藿香中有 抗病毒作用的成分是黄酮(黄碱素成分)。以该 成分为主,合成的抗病毒性更强、内服易吸收的 药物用于鼻病毒感染者,效果良好。 抗真菌作用 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24
藿 香参考
《本草正义》: “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胃,振动
+黑芝麻。苍术明目,黑脂麻补益肝肾,二者合用;有补益肝
肾明目之功效,用於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青盲、雀盲。
+黄柏。苍术苦辛性温,健脾燥湿,治内外湿邪;黄柏苦寒,善
清下焦湿热.二者等量伍用,清热燥湿健脾之功效更著,且功专於 下,用於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热痛、下肢痿软 无力以及湿热带下、下部湿疮等症。
特点:解暑,又兼发表。 应用: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恶寒发热、头痛、
脘闷、呕恶吐泻(胃肠型感冒)。 湿浊中阻之呕吐。
22
止呕之比较
温中止呕—生姜—胃寒呕吐; 清胃止呕—芦根、黄连—胃热呕吐 化湿止呕—藿香—湿阻呕吐 行气止呕—紫苏—气滞呕吐
23
藿香之药理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抗病毒作用 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有抗病毒作
还可配行气药(理气化湿—陈皮) 健脾药(健脾化湿—白术)。
6
苍术
【来源】菊科草本植物茅苍朮或北苍朮的根茎。
7
苍术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 归脾、胃经。
歌诀 苍术燥湿兼健 脾,湿痹泄泻风寒宜
苍术—脾胃湿盛—实证 白术—补益脾胃—虚证
8
苍术
功效
燥湿健脾
祛散风湿 发汗解表
主治
特点:燥性明显,燥湿力强。 应用:湿阻中焦之呕吐呃逆;
1. 湿阻中焦之证--脘腹胀闷、胃纳不馨、身体倦 怠、口甘多涎、大便溏薄、舌苔白腻(标志)
2. 暑湿证、湿温证—身热不扬、午后热盛。
4
概述
三、药性特点:
1. 味辛性温,归入脾胃; 2. 气味芳香,性属温燥或偏于温燥。
四、注意:
1. 不宜久煎; 2. 阴血、气虚者慎服。
5
概述
五、配伍原则
湿证有寒湿、湿热之分 寒湿—配温里散寒药物(附桂之类) 湿热—配清热燥湿药物(三黄之属)
燥湿除满力优, 并能行气消积,平喘
藿香
【药用】 唇形科草 本植物广 藿香的地 上部份。
18
藿香
【处方用名】 1. 广藿香(产广东者,一般认为功效较好。洗
净,晒干,切碎用) 2. 鲜藿香(新鲜者,洗净,切碎用。主要用于
解暑)
19
藿香
【性味与归经】 辛,温。 归脾、胃、肺经。 歌诀
藿香化湿又解表, 霍乱吐泻暑湿消
湿浊上蒙之头重如裹。 风湿痹痛,湿热下注之足膝肿痛、痿弱
(配黄柏)
表证夹湿
明目
夜盲症、眼目昏涩
特点:除一身上下内外之湿。
9
苍术
+防风。苍术苦辛性温,功擅除湿蠲痹,治内外一切湿邪;防风
辛温,升散,长於祛风止痛,乃治风通用之品.二者伍用,共奏祛 风燥湿、通络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疗恶寒无汗、头重如裹、肢体困 倦、关节酸楚等证因风寒湿邪所致者;亦可用於治疗水泻、飧泻、 头痛等。
清阳妙品。......霍乱心腹痛者,湿浊阻滞,伤及 脾土清阳之气则猝然撩乱,而吐泻绞痛,芳香能助 中州清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 “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熙而不偏于燥热,能袪除 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乏力, 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亦辟秽恶,解时 行疫气。” “藿香虽不燥烈,然究是以气用事,惟舌有浊垢而 漾漾欲泛者为佳。若舌燥光滑,津液不布者,咸非 所宜。”
2
湿与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 1. 喜燥而恶湿,爱暖而悦芳香; 2. 易为湿邪所困,湿困脾胃(又称湿阻中焦)则
脾胃功能失常。 化湿药能宣化湿浊,醒悦脾胃而使脾运复健,
故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3
概述
一、定义: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
化湿运脾作用的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
二、适应症:
+厚朴。苍术苦温主升, 燥湿、健脾;厚朴苦温主降,温中化湿、
下气除满,二者伍用,有健脾燥湿、行气除胀之功效,用於治疗脾 虚不运、湿邪中阻、气机不畅引起的脘腹胀满、纳呆、呕恶、口淡 无味、苔白而厚腻者。
10
苍术
药膳(汤):苍术羊肝汤 与猪肝、羊肝蒸煮同食,有明目之功,可治夜盲症。 烟熏消毒: 1. 苍术、艾叶、白芷、雄黄烟熏消毒,对结核杆菌、金黄
12
厚朴
【性味与归经】 苦、辛,温。 归脾、胃、肺、 大肠经。
歌诀 厚朴降气除湿痰,气滞胀满喘咳痊
13
厚朴
【处方用名】厚朴、制川朴、制厚朴(用生 姜、苏叶煎汁,趁热拌入,吸匀拌透,干燥 后用。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功。)
14
厚朴
功效
燥湿行气
消积导滞 降气平喘
主治
特点:为消除食滞痞满的要药。
应用:湿滞中焦证。
第10章 芳香化湿药
1
湿邪的致病特点
性质 类水,阴邪 重浊
粘滞 趋下
致病特点
易伤阳气, 尤易伤脾阳
沉重感, 分泌物、排泄物 秽浊不洁
易阻气机 起病缓、发病长、反复发作
易伤阴位(腰以下)
病症特点
恶寒、腹泻 不思饮食
头重、身困重 大便溏泻、小便混浊 湿疹流水、妇女带下
胸闷、腹胀、便溏不爽
下肢水肿、妇女带下 小便混浊、泄泻,阴部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