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化湿药
(完整word)中药学 功效 整理
中药学第一章,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麻黄;温肺膀胱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温心肺膀胱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紫苏叶;温肺脾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香薷;微温肺胃脾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荆芥;微温肺肝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防风;微温膀胱肝脾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白芷;温胃大肠肺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细辛;温肺肾心小毒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温肺化饮羌活;温膀胱肾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藁本;温膀胱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生姜:微温肺脾胃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苍耳子:温肺小毒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辛夷; 温肺胃散风寒通鼻窍葱白:温肺胃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胡荽;温肺胃发表透疹开胃消食止痛解毒西河柳:平肺胃心发表透疹祛风除湿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凉肺肝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牛蒡子;寒肺胃疏散风热宣肺透疹祛痰利咽解毒消肿蝉蜕;寒肺肝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桑叶;寒肺肝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菊花;微寒肺肝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蔓荆子;微寒膀胱肝胃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葛根;凉脾胃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柴胡;微寒肝胆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升麻; 微寒肺脾胃大肠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淡豆豉: 凉肺胃解表除烦宣发郁热浮萍:寒肺膀胱宣散风热透疹止痒利尿消肿木贼:平肺肝疏散风热明目退翳谷精草: 平肺肝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第二章,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主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膏;大寒肺胃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止血生肌知母; 寒肺胃肾清热泻火生津润燥芦根;寒肺胃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天花粉;微寒肺胃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淡竹叶;寒心胃小肠清热除烦利尿竹叶;寒心胃小肠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栀子;寒心肝胆肺胃三焦泻火除烦清利湿热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夏枯草;寒肝胆清肝火散结消肿决明子; 寒肝大肠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密蒙花; 寒肝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青葙子;微寒肝清热泻火明目退翳寒水石;寒心胃肾清热泻火鸭跖草;寒肺胃小肠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第二节,清热燥湿药黄芩;寒肺胆脾胃大肠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连; 寒心脾肝胃胆大肠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寒肾膀胱大肠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龙胆;寒肝胆清热燥湿泄肝胆火苦参; 寒心肝大肠膀胱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秦皮;寒肝胆大肠清热燥湿涩肠止痢止带明目椿皮;寒大肠肝清热燥湿涩肠止泻止带止血白鲜皮;寒脾胃膀胱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第三节,清热解毒药金银花; 寒肺心胃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连翘; 微寒肺心小肠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大青叶; 寒心胃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板蓝根; 寒心胃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青黛;寒肝肺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贯众;微寒肝胃小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重楼;微寒肝小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蒲公英;寒肝胃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清肝明目紫花地丁;寒心肝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野菊花;微寒肝心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穿心莲;寒心肺大肠膀胱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射干;寒肺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山豆根;寒肺胃清热解毒消肿利咽马勃;平肺清肺利咽止血木蝴蝶;凉肺肝胃清肺利咽疏肝和胃鱼腥草;微寒肺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败酱草;微寒胃大肠肝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白头翁; 寒胃大肠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马齿苋;寒大肠肝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大血藤;平大肠肝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土茯苓;平肝胃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蛇舌草;寒胃大肠小肠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半边莲;平心小肠肺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鸦胆子; 寒大肠肝小毒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拳参;微寒肺肝大肠清热解毒镇肝熄风凉血止血止痢清肺漏芦;寒胃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熊胆;寒肝胆心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山慈菇;凉肝脾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痈金荞麦;凉肺清热解毒排脓祛瘀清肺化痰利咽消肿青果;平肺胃清热解毒利咽生津地锦草;平肝大肠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千里光;寒肺肝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明目利湿白蔹; 微寒心胃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四季青; 凉肺大肠膀胱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敛疮祛瘀止血绿豆;寒心胃清热解毒散痈解暑利水第四节,清热凉血药生地黄; 寒心肝肾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玄参;微寒肺胃肾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牡丹皮;微寒心肝肾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赤芍;微寒肝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紫草;寒心肝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水牛角;寒心肝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第五节,清退虚热药青蒿;寒肝胆肾清虚热退骨蒸解暑截疟退黄地骨皮; 寒肺肝肾凉血退蒸清肺降热白薇;寒胃肝肾清退虚热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银柴胡;微寒肝胃清虚热除疳热胡黄连,寒肝胃大肠清虚热除疳热清湿热第三章,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肠道,促进排便,主治大便秘结,或水饮臌胀的药物,称为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大黄; 寒脾胃大肠肝心包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清泄湿热芒硝;寒胃大肠泻下软坚清热消肿番泻叶;寒大肠泻热行滞通便利水芦荟;寒肝胃大肠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第二节,润下药火麻仁;平大肠脾胃润肠通便郁李仁;平大肠脾小肠润肠通便利水消肿松子仁;温大肠肺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第三节,峻下逐水药甘遂;寒肺肾大肠毒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京大戟;寒大肠肺肾毒泻水逐饮消肿散结芫花; 温大肠肺肾毒泻水逐饮外用杀虫疗疮巴豆; 热胃大肠大毒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牵牛子;寒大肠肺肾毒泻下逐水祛积杀虫商陆;寒肺脾肾大肠毒逐水消肿通利二便外用解毒散结千金子;温肝肾大肠毒泻下逐水破血消癥外用疗癣蚀疣第四章,祛风湿药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湿散寒药独活;温肾膀胱祛风湿通痹止痛解表威灵仙;温膀胱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消骨鲠木瓜;温肝脾舒筋活络和胃化湿蕲蛇;温肝毒祛风通络止痉乌梢蛇; 平肝祛风通络止痉川乌;热心脾肝肾大毒祛风湿温经止痛徐长卿; 温肝胃祛风湿止痛止痒海风藤; 微温肝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青风藤;平肝脾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伸筋草;温肝脾肾祛风湿舒筋活络路路通;平肝肾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疏肝理气丁公藤; 温肝脾肾小毒祛风湿消肿止痛蚕沙;温肝脾胃祛风湿和胃化湿油松节; 温肝肾祛风湿通络止痛昆明山海棠; 微温肝脾肾大毒祛风湿活血止痛续筋接骨穿山龙;温肝肾肺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止咳平喘第二节,祛风湿清热药秦艽;平胃肝胆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防己; 寒膀胱肺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豨莶草; 平肝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清热解毒络石藤; 微寒心肝祛风通络凉血消肿桑枝;平肝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雷公藤;寒肝肾大毒祛风湿通络止痛活血消肿杀虫解毒丝瓜络; 平肺胃肝祛风通络活血下乳臭梧桐;凉肝祛风湿通经络平肝阳老鹳草;平肝肾脾祛风湿通经络止泻痢清热解毒海桐皮;平肝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桑寄生;平肝肾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五加皮;温肝肾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狗脊;温肝肾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鹿衔草;平肝肾肺祛风湿强筋骨止血止咳千年健; 温肝肾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雪莲花;温肝肾祛风湿强筋骨补肾阳调冲任止血第五章,化湿药凡气味芳香,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治疗湿困脾胃证的药物,称为化湿药藿香;微温脾胃肺芳香化湿和胃止呕发表解暑佩兰;平脾胃肺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苍术;温脾胃肝燥湿健脾发汗解表祛风湿明目厚朴;温脾胃肺大肠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砂仁;温脾胃肾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豆蔻;温肺脾胃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草豆蔻; 温脾胃燥湿行气温中止呕草果;温脾胃燥湿温中除痰截疟第六章,利水渗湿药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作用,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第一节利水消肿药茯苓;平心肺脾肾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薏苡仁; 凉脾胃肺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猪苓;平肾膀胱利水渗湿泽泻;寒肾膀胱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冬瓜皮;凉脾小肠利水消肿清热解暑香加皮;温肝肾心毒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玉米须;平膀胱肝胆利水消肿利湿退黄葫芦; 平肺肾利水消肿利湿退黄利尿通淋第二节,利尿通淋药车前子;寒肝肾肺小肠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滑石;寒膀胱肺胃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木通; 寒心小肠膀胱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通草; 微寒肺胃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瞿麦;寒心小肠利尿通淋活血通经萹蓄;微寒膀胱利尿通淋杀虫止痒海金沙;寒膀胱小肠利尿通淋止痛石韦; 微寒肺膀胱利尿通淋凉血止血清肺止咳萆薢;平肾胃利湿祛浊祛风除痹地肤子;寒肾膀胱利尿通淋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灯心草;微寒心肺小肠清热利尿清心除烦冬葵子;凉大肠小肠膀胱清热利尿下乳润肠第三节,利湿退黄药茵陈; 微寒脾胃肝胆清热利湿退黄金钱草;微寒肝胆肾膀胱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虎杖;微寒肝胆肺利湿退黄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化痰止咳泻热通便垂盆草; 凉肝胆小肠利湿退黄清热解毒鸡骨草; 凉肝胃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地耳草; 凉肝胆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珍珠草;凉肝肺脾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第七章,温里药凡以温里散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附子; 大热心肾脾毒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干姜;热脾胃肾心肺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肉桂;大热肾脾心肝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吴茱萸;热肝脾胃肾小毒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小茴香;温肝肾脾胃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丁香;温脾胃肺肾温中降逆温肾助阳花椒;温脾胃肾温中止痛杀虫止痒高良姜;热脾胃温中止呕散寒止痛荜茇;热胃大肠温中散寒下气止痛荜澄茄;温脾胃肾膀胱温中散寒行气止痛胡椒;热胃大肠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第八章,理气药凡以疏理气机,消除气滞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气滞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陈皮;温脾肺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化橘红;温脾肺理气宽中燥湿化痰青皮;温肝胆胃疏肝破气消积化滞枳实;微寒脾胃大肠破气消积化痰散痞木香; 温脾胃大肠胆三焦行气止痛健脾消食沉香;微温脾胃肾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乌药;温肺脾肾膀胱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川楝子; 寒肝胃小肠膀胱小毒行气止痛疏肝清热杀虫香附; 平肝脾三焦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宽中佛手;温肝脾胃肺疏肝解郁理气宽中燥湿化痰香橼;温肝脾胃肺疏肝解郁理气宽中燥湿化痰荔枝核;温肝胃肾行气散结散寒止痛舒肝和胃薤白;温心肺胃大肠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大腹皮;微温脾胃大肠小肠行气宽中利水消肿甘松;温脾胃行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柿蒂;平胃降气止呃檀香;温脾胃心肺行气止痛散寒和中玫瑰花;温肝脾疏肝解郁理气和中活血止痛梅花;平肝胃肺疏肝解郁理气和中化痰散结娑罗子;温肝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九香虫;温肝脾肾行气止痛温中助阳刀豆;温胃肾温中行气降气止呃温肾助阳第九章,消食药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作用,主治食积证的药物,称为消食药山楂;微温脾胃肝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化浊降脂止泻止痢神曲;温脾胃消食和中麦芽; 平脾胃肝消食和中回乳消胀疏肝理气谷芽;温脾胃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稻芽; 温脾胃消食和中健脾开胃莱菔子; 平肺脾胃消食除胀降气化痰鸡内金;平脾胃小肠膀胱消食健胃涩精止遗通淋化石鸡屎藤; 微寒脾胃肝肺消食健胃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止痛第十章,驱虫药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治疗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使君子; 温脾胃杀虫消积苦楝皮;寒肝脾胃毒杀虫疗癣槟郎;温胃大肠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南瓜子;平胃大肠杀虫鹤草芽;凉肝小肠大肠杀虫雷丸; 寒胃大肠杀虫消积鹤虱;平脾胃小毒杀虫消积榧子;平肺胃大肠杀虫消积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芜荑; 温脾胃杀虫消积第十一章,止血药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成为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大蓟;凉心肝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小蓟; 凉心肝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尿通淋地榆;微寒肝大肠凉血止血解毒敛疮槐花;微寒肝大肠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白茅根;寒肺胃膀胱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侧柏叶; 寒心肝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苎麻根;寒心肝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羊蹄; 寒心肝大肠凉血止血解毒杀虫泻下通便第二节,化瘀止血药三七;温肝胃化瘀止血消肿定痛茜草;寒肝凉血止血化瘀通经蒲黄;平肝心心包止血化瘀利尿通淋花蕊石;平肝化瘀止血降香; 温肝脾化瘀止血理气止痛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白及;微寒肺胃肝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仙鹤草;平心肝脾肺收敛止血截疟涩肠止痢解毒消痈补虚强壮杀虫止痒棕榈炭; 平肺肝大肠收敛止血止泻止带血余炭;平肝胃收敛止血化瘀利尿藕节;平肝肺胃收敛止血化瘀紫珠叶; 凉肝肺胃收敛止血化瘀凉血解毒消肿生肌敛疮第四节,温经止血药艾叶;温肝脾肾小毒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外用去湿止痒炮姜; 温脾肝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灶心土;温脾胃肝温经止血止呕止泻第十二章,活血祛瘀药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治疗瘀血为主要作用,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瘀药第一节,活血止痛药川芎;温肝胆心包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延胡索;温肝脾心活血行气止痛郁金;寒肝胆心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乳香;温心肝脾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没药;平心肝脾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姜黄;温肝脾破血行气通络止痛五灵脂; 温肝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第二节,活血调经药丹参;微寒心肝活血调经化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桃仁;平心肝大肠活血化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红花;温心肝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益母草;微寒肝心膀胱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牛膝;平肝肾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鸡血藤;温肝肾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王不留行;平肝胃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干漆;温肝脾毒破瘀血消积杀虫月季花;温肝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消肿止痛茺蔚子; 微寒心肝活血调经清肝明目泽兰;微温肝脾活血调经化瘀止痛消痈散结利水消肿凌霄花; 寒肝心活血通经凉血祛风第三节,活血疗伤药马钱子;温肝脾大毒通络止痛散结消肿骨碎补;温肾肝活血疗伤补肾强骨自然铜;平肝活血止痛续筋接骨土鳖虫;寒肝小毒破血逐瘀续筋接骨苏木;平心肝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血竭;平心肝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刘寄奴;温心肝脾活血散瘀通经止痛止血疗伤消食化积止泻止痢儿茶;微寒心肺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第四节,破血消癥药莪术;温肝脾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棱;平肝脾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水蛭;平肝小毒破血通经逐瘀消癥穿山甲;微寒肝胃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虻虫; 微寒肝小毒破血逐瘀消癥散积斑蝥; 热肝胃肾大毒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引赤发泡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作用,治疗谈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治疗咳喘证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第一节,温化寒痰药半夏;温脾胃肺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天南星;温肺肝脾毒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旋复花;微温肺脾胃大肠降气化痰降逆止呕消痞行水芥子;温肺温肺化痰利气通络散结止痛白前; 微温肺降气化痰止咳白附子;温胃肝毒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止痛解毒散结皂荚; 温肺大肠小毒祛痰开窍行气通便散结消肿猫爪草;温肝肺化痰散结解毒消肿第二节,清化热痰药桔梗;平肺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川贝母;微寒肺心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平贝母;微寒肺心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伊贝母;微寒肺心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浙贝母;寒肺心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瓜蒌; 寒肺胃大肠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竹茹;微寒肺胃心胆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凉血止血竹沥;寒心肺肝清热豁痰开窍定惊天竺黄;寒心肝清热化痰清心定惊前胡; 微寒肺降气化痰疏散风热海藻;寒肝胃肾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昆布;寒肝胃肾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蛤壳; 寒肺肾胃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外用收湿敛疮海浮石;寒肺肾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瓦楞子;平肺胃肾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黄药子;寒肺肝毒化痰软坚散结消瘿清热解毒胖大海;寒肺大肠清热润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礞石;平肺肝坠气下痰平肝镇惊第三节,止咳平喘药苦杏仁;微温肺大肠小毒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子;温肺大肠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百部;微温肺润肺降气止咳杀虫灭虱桑白皮; 寒肺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葶苈子;大寒肺膀胱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紫菀;温肺润肺降气化痰止咳款冬花; 温肺润肺降气止咳化痰枇杷叶;微寒肺胃清肺降气化痰止咳降逆止呕马兜铃;微寒肺大肠清肺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白果; 平肺肾毒敛肺定喘止带缩尿银杏叶;平心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矮地茶;平肺肝化痰止咳清利湿热活血化瘀罗汉果;凉肺大肠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润肠通便洋金花;温肺肝毒止咳平喘止痛定惊解痉第十四章,安神药凡以安神定志为主要作用,治疗心神不宁病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第一节,重镇安神药朱砂;微寒心毒镇心安神清热解毒磁石;寒心肝肾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龙骨;平心肝肾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龙齿;凉心肝镇惊安神琥珀;平心肝膀胱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珍珠; 寒心肝镇惊安神明目退翳解毒生肌润肤祛斑第二节,养心安神药酸枣仁;平心肝胆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止渴远志;温心肾肺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止咳消散痈肿柏子仁;平心肾大肠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滋阴止汗合欢皮;平心肝解郁安神活血消肿首乌藤;平心肝养血安神祛风通络止痒灵芝; 平心肺肝肾益气安神止咳平喘第十五章,平肝熄风药凡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肝熄风药第一节,平肝潜阳药石决明;寒肝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牡蛎;微寒肝肾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赭石;寒肝心肺胃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蒺藜;微温肝小毒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止痒明目罗布麻;凉肝平肝安神清热利尿珍珠母;寒肝心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明目退翳紫贝齿; 平肝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清肝明目第二节,息风止痉药羚羊角;寒肝心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牛黄;凉心肝凉肝息风清心豁痰开窍醒神清热解毒钩藤;凉肝心包息风定惊清热平肝天麻;平肝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地龙; 寒肝脾膀胱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全蝎; 平肝毒息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蜈蚣;温肝毒息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僵蚕;平肝肺胃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第十六章,开窍药凡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麝香;温心脾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产下胎冰片; 微寒心脾肺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石菖蒲;温心胃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智苏合香;温心脾开窍醒神辟秽止痛安息香;平心脾开窍醒神祛痰辟秽行气活血止痛第十七章,补虚药凡以补益正气,纠正人体气血阴阳偏衰的病理偏向,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第一节,补气药人参;微温脾肺心肾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西洋参;凉心肺肾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党参;平脾肺补脾益肺养血生津太子参;平脾肺益气健脾生津润肺黄芪; 微温脾肺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白术;温脾胃益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山药;平脾肺肾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甘草;平心肺脾胃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大枣;温脾胃心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蜂蜜;平肺脾大肠补中缓急止痛润燥解毒外用生肌敛疮饴糖;温脾胃肺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白扁豆;微温脾胃益气健脾化湿和中消暑刺五加; 温脾肺肾心益气健脾补肾强腰养心安神红景天;平肺脾心益气健脾清肺平喘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绞股蓝;寒脾肺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沙棘;温脾胃肺心健脾消食祛痰止咳活血化瘀第二节,补阳药鹿茸;温肾肝补肾壮阳益精养血强筋健骨调补冲任托毒生肌紫河车;温肾脾肺肝温肾填精益气养血冬虫夏草;平肺肾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第11 中药药理芳香化湿方药
性温,味苦、辛,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 燥湿消痰 下气除满
[主治] 湿滞伤中 脘痞吐泻 食积气滞 腹胀便秘 痰饮喘咳
药理作用
1. 2. 3. 4. 5. 6.
7.
调节胃肠活动 促进消化液分泌 抗溃疡 抗病原微生物 抗炎镇痛 中枢抑制和肌松 保肝
1、调节胃肠活动
4、抗溃疡
1)增加胃黏膜保护作用
苍术中的氨基己糖具有促进胃黏膜修复作用 砂仁能促进胃黏膜细胞释放PG
2)抑制胃酸分泌
茅苍术所含β-桉叶醇有抗H2受体作用
第二节 代表药
一、广藿香
[主要成分] 广藿香醇、广藿香酮等 [功效] 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药理作用] 1)促进胃液分泌 挥发油可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增加 消化功能 2)调整胃肠功能 3)抗病原微生物 对多种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也具有抗病毒、 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临床应用
胃肠功能失调、消化不良:以苍术为主的复方 (如平胃散)常用于湿浊中阻证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以苍术为主的复方 (如二妙散、四妙散)常用于治疗用于风湿热 痹证 感冒:以苍术为主的复方(如与羌活、防风、 白芷等辛温解表药配伍)常用于治疗用于风寒 夹湿证
三、厚朴
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 皮、根皮及枝皮 [主要成分] 木脂素类有厚朴酚、和厚朴酚、四氢厚 朴酚、异厚朴酚等 生物碱类含木兰箭毒碱 挥发油约1%,油中主含β-桉叶醇
临床应用
胃肠功能低下、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或细菌 性痢疾:以厚朴为主的复方(如平胃散、厚朴 汤)常用于治疗湿阻中焦证 食积、胃肠功能低下、大便秘结:以厚朴为主 的复方(如枳实消痞丸、三物厚朴汤、大承气 汤等)常用于胃肠气滞证 咳喘:以厚朴为主的复方(如半夏厚朴汤)用 于肺气壅逆之喘咳证 厚朴复方对龋齿、肌强直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中药学综合》考试要求
《中药学综合》考试要求Ⅰ、考试性质为遴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学习,特举办此考试。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基本稳定,试题难易适中,具有较强识别、区分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程度的能力。
Ⅱ、《中医学基础》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史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著作。
着重了解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四部经典著作、金元四大家及其所代表的学派。
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掌握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概念及内容,掌握病、症、证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了解中医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
包括阴阳的含义,阴阳的普遍性、相对性、关联性等属性特点。
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熟悉阴阳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
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
包括五行的含义,五行的特性。
熟悉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熟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熟悉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概念,熟悉五行相生、相克的次序。
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了解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的含义。
第三章藏象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
掌握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和特点,掌握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和特点。
掌握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
掌握五脏心、肺、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
熟悉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主要功能。
了解脑、女子胞的主要功能和生理特性。
第四章气血津液熟悉精的基本概念。
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分类、功能和气的运动。
掌握四种气的生成、分布、主要功能。
熟悉气的运动形式。
熟悉血的基本概念。
掌握血的生成、循行和功能。
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和津液的功能。
掌握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掌握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熟悉气与津液之间的关系,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五章经络掌握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掌握十二经脉的命名规律。
熟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熟悉奇经八脉的概念和功能。
了解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第六章体质熟悉体质的概念。
了解体质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各论化湿利水渗湿药PPT课件
.
6
厚朴
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 1、燥湿行气——湿滞中焦证 2、行气消积——胃肠积滞证,为消除食 滞痞满的要药;上除胸满,中消脘闷, 下治腹胀、便秘。 3、降气平喘——气逆之咳喘。
特点: 除无形之胀满,如气滞胸满、腹满; 又除有形之胀满,如食积、湿阻之便秘、 脘闷等。
.
7
苍朮与厚朴之比较
.
2
湿与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 1. 喜燥而恶湿,爱暖而悦芳香; 2. 易为湿邪所困,湿困脾胃(又称湿阻中焦)则
脾胃功能失常。 化湿药能宣化湿浊,醒悦脾胃而使脾运复健,
故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
3
化湿药指功能化除湿浊,醒悦脾胃的药物。
化湿药,大多气味芳香,故又称为“芳香化湿 药”,“化湿醒脾药”或“化湿悦脾药”。
.
18
猪苓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 利水渗湿泄热——小便不利、水 肿、泄泻、带下、淋浊、脚气、 黄疸等 特点:利水渗湿、泻而不补;
猪苓治湿胜泄泻,取其利水渗湿 以实大便;“利小便即所以实大 便”。
.
19
猪苓、茯苓之比较
相同点:二者相须为用,利水渗湿。无水 湿者慎服。
不同点: 猪苓利水渗湿作用强于茯苓,但无健脾、 宁心等作用,是与茯苓不同之处。
阻之口甜口腻等。
.
1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草果
姜科。
燥湿散寒 –寒湿阻 中证(优于草豆蔻)
除痰截疟(治疟疾 偏寒者),配知母 治疗寒热往来而寒 多热少者,又退无 名高热。
.
14
第十一章 利水渗湿药
.
15
利水渗湿药指功能通利水道,渗除水湿的药物。
天津中医学院教案
余者同前
利用多媒体形式教学,以多媒体内容为主。亦可辅以副板书。
后记(课后发现的问题及修改意见)
备注
教学单元
及章节题目
第3节清热解毒药
第4节清热凉血药
第5节清虚热药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掌握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症、用药配伍及使用注意。
2.掌握金银花、连翘、板兰根、生地黄、玄参、青蒿。
4.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教学内容
提要及重点
1.五味的含义,确定的依据,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2.性与味的关系,气味配合的规律。
3.升降浮沉的含义,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4.归经的含义及其确定的依据。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结合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全面分析,准确掌握药性
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2学时。
板书设计
主板书
第八章解表药
含义:
性能特点及分类:------
适应证:------适应证的展开(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配伍应用:------配伍应用的具体内容
使用注意:------使用注意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包括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
麻黄
药名:(来源)麻黄(草质茎)
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
2.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代表著作。
教学内容
提要及重点
绪论:
通过介绍中药的悠久历史,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以及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讲解中药的含义、本草的含义,重点讲清中药学的概念。
掌握的一百三十种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12)
麻黄、桂枝、紫苏叶、防风、荆芥、羌活、白芷、薄荷、牛蒡(bang)子、桑叶、葛根、柴胡
第二章:清热药(20)
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黄芩(qin)、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青蒿、地骨皮
第三章:泻下药(2)
大黄、芒硝
第四章:祛风湿药(4)
独活、秦艽、防己、桑寄生
第五章:化湿药(3)
苍术、厚朴、广藿香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7)
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茵陈、金钱草、虎杖
第七章:温里药(4)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第八章:理气药(3)
枳实、木香、香附
第九章:消食药(2)
神曲、麦芽
第十章:驱虫药(3)
使君子、苦楝(lian)皮、槟榔
第十一章:止血药(6)
地榆、小蓟(ji)、三七、茜草、白及、艾叶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8)
川芎(xiong)、郁金、延胡索、益母草、红花、桃仁、丹参、牛膝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药(10)
半夏、桔(jie)梗、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百部、桑白皮、葶苈子、苦杏仁、苏子
第十四章:安神药(3)
磁石、龙骨、酸枣仁
第十五章:平肝息风药(5)
石决明、代赭石、牛黄、钩藤、天麻
第十六章:开窍药(1)
石菖蒲
第十七章:补虚药(14)
党参、黄芪、白术、甘草、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北沙参、麦门冬
第十八章:收涩药(2)
五味子、山茱萸。
药学《中医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药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7224012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药学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学分:4总学时:64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后续课程: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方剂学等选用教材:高学敏主编,《中药学》(新世纪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
必读书目:张廷模主编,《中药功效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选读书目[1] 张廷模主编,《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2] 李梅主编,《中医药学基础》,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年;[3] 钟赣生主编,《中药饮片辨识基本技能实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4] 安铁生主编,《话说中药:中华百草趣笔》,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年;[5] 王满恩主编,《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主编,《中国药典》(一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年。
二、课程教学目标概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医气血津液及脏腑含义及内容;掌握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等基本理论;掌握或了解约350种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熟悉各脏腑及气血津液的基本生理功能;了解辨证中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了解药材采集及炮制知识,为学习方剂学及其他后续学科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总论系统地介绍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包括中医、中药、中药学的含义,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其中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医及中药学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及辨证,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介绍产地、采集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和适时采集中药的一般知识;中药炮制介绍炮制的含义、目的与方法;药性理论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和药物“七情”的含义、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证候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含义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化湿药(中药学)
2.风湿痹痛,脚气痿躄
本品辛散苦燥,长于祛湿,故痹证湿胜者尤宜,可与慧茵仁、独 活等药同用。若配石膏、知母等药,可治湿热痹痛;用于湿热下 注,脚气肿痛,痿软无力,常与黄柏、慧茵仁、牛膝配伍合用, 即四妙散(《成方便读》)。若与龙胆草、黄芩、梔子等药同用, 可治湿热带下、湿疮、湿疹等。
3.风寒感冒
本品气味芳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用治湿浊中阻所致的脱腹痞 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不换 金正气散(《和剂局方》)。
2.呕吐
本品既能芳香化湿浊,又能和中止呕,故以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 吐最为捷要。常与半夏、丁香等同用。若偏湿热者,配黄连、竹 茹等;偏寒湿者,配生姜、白豆蔻等药;妊娠呕吐,配砂仁、苏 梗等;脾胃虚弱者,配党参、白术等。
3.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
本品既能化湿,又能解暑,治暑湿表证,常与蕾香、荷叶、青蒿 等同用;若湿温初起,可与滑石、慧茵仁、蕾香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对聚伞花素,乙酸橙醇酯,百里香酚甲醜等;生 物碱类成分:宁德络菲碱,仰卧天芥菜碱等;凿醇及其酯类成分: 蒲公英凿醇,蒲公英凿醇乙酸酯等;有机酸类成分:延胡索酸, 琥珀酸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 0.30%(mL/g),饮片不得少于0.25%(mL/g)。
2.药理作用
其所含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作用。 有防腐和抗菌作用,此外,尚有收敛止泻、扩张微血管而略有发 汗等作用。
佩兰
Peilan(《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 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夏、秋二 季分两次釆割,除去杂质,晒干。本 品气芳香,味微苦。以叶多、色绿、 质嫩、香气浓者为佳。切段,生用。
化湿药教学课件共40页文档
二、祛风湿--风湿痹痛 三、发表--外感表证夹湿
厚朴
一、燥湿行气--湿滞中焦证
二、消积--肠胃积滞 三、平喘--痰饮咳喘
砂仁
一、化湿行气开胃-湿滞中焦,脾胃气滞
湿阻气滞的实证或虚证皆宜
二、温脾止泻--脾胃虚寒吐泻
Hale Waihona Puke 、行气安胎--妊娠气滞恶阻 胎动不安
佩兰
古称兰草
“兰乃香草,能辟不祥,…… 女子小儿喜佩之。”《纲目》
“夏月佩之辟秽,气香如兰。” 《中国药学大辞典》
一、化湿--湿滞中焦证
特点:药性平和,化湿力强 脾瘅要药
二、解暑--暑湿证,湿温初起
苍术
一、燥湿健脾--湿滞中焦证
“敦阜之土,宜与苍术平之。” 《本草通玄》
苍术治湿,上、中、下皆有可用 朱丹溪
白豆蔻
一、化湿行气-湿滞中焦,脾胃气滞
二、温中止呕--呕吐
要点 1、主治证
脾瘅要药:佩兰 夜盲症:苍术
2、功效 行气安胎:砂仁(紫苏)
3、用法 后下:砂仁、白豆蔻
4、分类 化湿、解暑:广藿香、佩兰
化湿行气:砂仁、白豆蔻
燥湿:苍术(健脾) 厚朴(行气)
化湿药使用注意
1、气味芳香,除明确应后下者外, 不宜久煎 2、大多配伍健脾、利水药同用
化湿药教学课件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常用中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
--川乌
侧根
--泥附子
泥附子 用盐水反复浸泡
--盐附子
泥附子 用盐水反复浸泡 后
用(黄糖及菜油)染成浓茶色
--黑顺片
泥附子 用盐水反复浸泡 后煮至透心 --白附片
北乌头A. kusnezoffii Reichb.的块根 -- 草乌
功用:(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
1.回阳救逆:为回阳救逆第一药。 治亡阳证。 (1)亡阳证,配干姜、甘草,如四逆汤; (2)气脱亡阳证:配人参,如参附汤。 2.补火助阳:用于各种阳虚证。 (1)肾阳虚衰阳痿、不孕不育(桂附八味丸) (2)脾阳不振:便溏日久、大便冷秘(附子理中汤) (3)脾肾阳虚:尿少水肿 (真武汤)
3.温肺散寒(肺)-肺虚寒(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
4.温肝散寒(肝)-肝经受寒(少腹冷痛,寒疝腹痛或厥阴头 痛。)
5.温助心阳(心)-心肾阳虚(心悸怔忡,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6.回阳救逆-亡阳证(四肢厥冷、汗出神疲、脉微欲绝。)
–
四、配伍
1.表里俱寒者,配发散风寒药; 2.寒凝气滞血瘀者,配行气活血药; 3.寒湿内阻者,配健脾燥湿、化湿药; 4.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 5.气虚欲脱者,配大补元气药。
小便频多 (肾气丸)
(4)阳虚外感: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加附子汤
(5)脾阳不足之阴黄证,茵陈、干姜,茵陈四逆汤。
3.散寒止痛 (1)寒湿痹痛:乌附麻辛桂姜汤 (2)胸痹心痛:薏苡附子散; (3)脏腑冷痛、虚寒腹痛:配党参、白术等 (4)寒凝气滞之痛经:配川芎、小茴香等。
用法用量
1.用量:3-15g,中毒量:15-60克 2.用法:(1)先煎30-60分钟,至入口无麻味为度;(2)
前人说过:“下腹冷痛,非用肉桂不止。”用于 妇科,治少腹冷痛,经来后期,效果很好,有活 血通经作用。
化湿药
功效:化湿,解表,止呕。 应用: 用于湿浊阻中证。本品为芳化湿浊要 药,常用于湿浊阻中,脾失健运所致 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证,~苍术 、厚朴同用。
用于外感风寒表证。治暑天外感风寒 ,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身疼 等症,~紫苏、厚朴、半夏等,如“ 藿香正气散”。 用于呕吐。本品既能化湿,又能止呕 ,尤宜于湿浊阻中所致的呕吐,~半 夏同用;偏于寒湿者,~丁香、白豆 蔻等;偏于湿热者,~黄连、竹茹; 妊娠呕吐,~砂仁、紫苏等;脾胃虚 弱者,~党参、白术等。
水液潴留
痰饮、水肿。
特点:味辛苦,性温燥。主归脾、胃经。 病机与配伍: 脾虚湿阻者,~补脾健胃药; 湿阻气滞,脘腹胀甚者,~行气药; 寒湿中阻者,~温里药; 里湿化热者,~清热燥湿药; 湿阻较甚者,~利水渗湿药。
[广藿香] 广藿香]
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藿香 或藿香的全草, 或藿香的全草,广藿香主产广 东。藿香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 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 布。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 鲜用,或阴干,切段生用。 鲜用,或阴干,切段生用。本 品又名广藿香、广藿梗、 品又名广藿香、广藿梗、鲜藿 印度薄荷。 香、印度薄荷。
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后下 后下。 后下 药理研究:
阳春砂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樟脑、 阳春砂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樟脑、 龙脑、乙酸龙脑酯、柠檬烯、橙花叔醇等, 龙脑、乙酸龙脑酯、柠檬烯、橙花叔醇等, 并含皂甙。缩砂含挥发油, 并含皂甙。缩砂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 樟脑、一种萜烯等。 樟脑、一种萜烯等。砂仁挥发油有芳香健胃 作用,能促进胃酸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积气, 作用,能促进胃酸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积气, 故能行气消胀。 故能行气消胀。
对肠管,小剂量出现兴奋,大剂量则为抑制。 对肠管,小剂量出现兴奋,大剂量则为抑制。 对支气管亦有兴奋作用。 对支气管亦有兴奋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化湿药一、含义以化湿运脾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湿浊阻中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因本类药物一般多具有芳香气味,故又称为芳香化湿药。
二、功效与主治化湿药具有化湿运脾的功效。
脾喜燥恶湿,土爱暖而喜芳香,芳香化湿,消除湿浊,有利于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功能的健运,又能促进水湿的消散,故化湿与运脾,两者又是相互关联的。
此外,本类药还分别兼有解表、行气、温中、开胃、止呕等功效。
化湿药主要适用于湿浊阻中(又称湿困脾胃、湿浊困脾等)之证。
湿阻之证,多因外湿太盛,或涉水淋雨,或居处潮湿之地,感受湿邪,侵犯中焦,影响脾的运化,而致湿邪困脾,症见脘腹胀满,体倦,呕恶,口甘多涎,食少,便溏,舌苔白腻等。
温燥之性较强者,能温化寒湿,主要用于寒湿困脾证;温性较弱者或经配伍,也可用于暑湿、湿温之湿热阻中证。
三、性能特点辛能化浊,苦温燥湿,故化湿药味辛苦,性温燥。
因脾主运化水湿,脾合气于胃,故化湿药主要归脾、胃经。
本类药物辛温行散,为升浮之性。
常用剂量一般不具毒性。
四、配伍应用使用化湿药应根据湿浊内阻的不同情况及兼证而进行适当的配伍。
湿为阴邪,其性粘腻,易阻遏气机,出现脘腹胀满,故常与行气药配伍,既可增强化湿之效,又可消除胀满之症;寒湿中阻者,可与温里药配伍,以温化寒湿;湿热中阻者,宜与清热燥湿药,及解暑、清利之品配伍,以清化湿热;若湿邪在表,或兼有表证者,当与解表药配伍,以解表化湿;脾虚湿阻,神疲乏力,脘痞纳差者,应与补气健脾药同用,以健脾除湿;若湿阻较甚者,化湿药也常与利水渗湿药配伍使用,以提高治湿之效。
五、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多为辛香温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故对于气阴亏虚,及血虚津伤,舌干少津,大便干结者,应慎用;又因本类药物气味芳香,多含有挥发油,一般以作丸散剂服用疗效较好;若入汤剂,宜后下,且不应久煎,以免挥发性有效成分逸失而降低疗效。
本章学习指导1.化湿药的含义:以化湿运脾的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湿浊阻中证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2.化湿药的功效与主治:本类药的基本作用是化湿,联系其效果,又有化湿运脾、化湿和中或化湿和胃等用语。
化湿亦称化浊,或合称化湿浊。
本类药物主治湿浊阻中证(或称湿阻中焦、湿困脾胃、湿邪困脾、脾为湿困),其症见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口甘多涎、食少便溏,肢体困倦、舌苔厚腻等。
暑湿、湿温等病每兼湿浊中阻之象,故亦为其主治病证。
3.主要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化湿:指辛散性燥的药物消散停积中焦的湿浊,以促进脾之运化和胃之和降的治疗作用。
故又称化湿运脾、化湿和中等。
4.化湿药的性能特点:类药物药性偏温(仅佩兰为平性),且兼燥性,其气芳香,可使湿浊消散,故均有辛味;有的又为苦温燥湿药,故又有苦味。
其主治中焦之证,故主要归脾胃经。
5.化湿药的配伍原则:本类药物最常配伍行气药。
湿阻中焦之寒湿证,宜配伍温里药;若为湿热证,则宜配伍清热药,尤其是清热燥湿药;脾虚而生湿者,宜配伍补气健脾药;兼表证者,宜配伍解表药;夹食积者,宜配伍消食药;湿浊较甚者,宜与利水渗湿药同用。
6.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一是病证禁忌。
因化湿药性多温燥,故气阴两伤,或津血不足者,应慎用。
二是药物用法。
因本类药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有效成分,故不宜久煎,以防降低疗效。
【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为菊科草本植物茅苍术(茅术、南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 DC. 或北苍A. chinensis(DC.) Koidz 的根茎。
前者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
后者主产于内蒙古、山西、辽宁等地。
春秋季采挖。
除去泥土、残茎。
晒干,水或米泔水润透切片,晾干,生用或炒微黄用。
【性味归经】苦、辛,温。
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解表。
【应用】1.用于湿浊阻中证。
本品辛香而苦,具温燥之性,既能芳化湿浊,苦燥脾湿,以除中焦秽浊之气,又能健运脾胃,促进运化,为燥湿健脾要药。
故对湿浊阻中,脾失健运而致的脘腹胀满,困倦乏力,食少纳差,呕恶泄泻,舌苔白腻等证,最为适宜。
常与厚朴相须为用,既能增强化湿之效,又能行气以消除胀满之症,提高疗效。
如《和剂局方》平胃散,其与厚朴、陈皮等药同用。
对于水湿泄泻,大便清稀,甚如水样,脘腹胀满之证,本品能燥湿运脾,使湿邪得去,中焦得运,泄泻得止,常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利水渗湿药配伍,以增强治湿之效。
对于脾虚湿盛,水肿,或痰饮等证,本品除湿健脾,则湿邪痰饮可化,常与白术、茯苓等利水健脾药配伍。
对于寒湿困脾,身重肢冷,口淡不渴,脘闷胸胀之证,宜与肉桂、干姜等温里药配伍,以增强温散之力。
若湿热疮疹,或湿热脚气肿痛,当与黄柏、黄芩、木通等清热燥湿及清热利湿药配伍,以清除湿热。
2.用于风湿痹证。
本品辛温苦燥,能祛风散寒除湿,可用于风湿痹证。
又因本品长于祛湿,故对痹证而湿胜者尤宜。
常与薏苡仁、独活、羌活等祛风湿药配伍。
若湿热痹痛,当与石膏、知母等清热药配伍。
3.用于风寒表证。
本品辛散,能开腠理,发汗解表,祛除风寒邪气,又长于胜湿。
故多用于风寒表证而夹湿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者。
常与羌活、防风、白芷等辛温解表药配伍。
此外,本品尚能明目,可用于多种目疾证。
治夜盲及眼目昏涩,可单用,或配伍应用。
如《圣惠方》以本品与羊肝蒸煮同食。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本品苦温燥烈,故阴虚内热、多汗者忌用。
【参考资料】1.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醇(系β-桉叶醇和茅术醇的混合结晶物);其它尚含苍术酮、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及菊糖等。
苍术挥发油对实验性动物有健胃、镇静、降糖、排钾、排钠及抑菌作用。
其挥发油有明显的抗副交感神经介质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痉挛;对交感神经介质肾上腺素引起的兔肠肌松驰,苍术制剂能促进幅度恢复;同时可通过对抗胆碱作用而对抗盐酸而引起的大鼠急性胃炎及幽门结扎所致大鼠胃溃疡。
苍术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小剂量呈镇静作用,同时使脊髓反射亢进;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
苍术醇有促进胃肠运动作用,对胃肠平滑肌也有微弱收缩作用。
苍术煎剂对实验性四氧嘧啶糖尿病动物有降血糖作用,同时有排钠、排钾作用,但未见排尿作用;其有效成分维生素A样物质可治疗因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角膜软化症;苍术烟熏消毒,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绿脓杆菌有显著杀灭作用,但水煎液无抑菌作用。
2.《本经》但言“术”而未有苍、白之分。
陶弘景指出术有白术、赤术两种,赤术即苍术。
至《证类本草》始有苍术之名。
古方之用“术”者,应视其具体病证,改用苍术或白术。
3.茅苍术及北苍术均为苍术的正品药材,其中茅苍术为上品,而又以江苏茅山一带所产的质量最好,故有茅苍术之名。
【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或凹叶厚朴M.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 的干皮、根皮及枝皮。
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
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
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姜汁制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行气,平喘。
【应用】1.用于湿浊阻中证。
本品辛香苦温,既能芳化温燥中焦之湿,又能行脾胃之气。
适用于湿阻中焦,气滞不利所致的脘腹胀满疼痛,食少呕恶之证。
属寒湿阻中者,常与苦温燥湿药配伍使用,如《和剂局方》平胃散,其与苍术、陈皮等药同用。
本品与黄连、栀子、薏苡仁等清热燥湿、清热利湿之品配伍,以除湿清热,可用于湿热阻中,湿热俱重之证。
2.用于胃肠气滞证。
本品气味芳香,善行中焦之气,使胃肠气机通畅,而消除脘腹胀满,为行气消胀要药,适用于胃肠气滞之证。
常与枳实相须为用,以增强行气消胀之力。
若食积不化,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多与行气消食药配伍,以行气消食。
如《兰室秘藏》枳实消痞丸,以之与枳实、麦芽等药同用。
若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脘腹胀痛,常与泻下清热药配伍,以泻热通便行气。
如《伤寒论》大承气汤,以之与大黄、芒硝等药同用。
若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大便不通,常与行气泻下药配伍,以行气通便。
如《金匮要略》三物厚朴汤,以之与枳实、大黄等药同用。
若脾虚气滞,体倦食少,脘腹胀满,宜与人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以补脾行气。
3.用于肺气壅逆之喘咳证。
本品辛散苦降,燥湿化痰,降气平喘。
治痰湿内阻,肺气不降,咳喘胸闷之证,常与半夏、橘皮、紫苏子等燥湿化痰,降气平喘之品配伍。
若痰饮化热,胸闷气喘,烦躁不安,常与石膏、麻黄、杏仁等清热宣肺药配伍。
若宿有喘疾,又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常与桂枝、杏仁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品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见本章概述。
【参考资料】1.厚朴树皮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含β-桉油醇、厚朴酚、四氢厚朴酚、异厚朴酚;另含木兰箭毒碱、厚朴碱及鞣质等。
厚朴煎剂对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志贺氏及施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及若干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肠管,小剂量出现兴奋,大剂量则为抑制,对支气管亦有兴奋作用。
厚朴箭毒碱能使运动神经末梢麻痹,引起全身骨骼肌松弛;有降压作用,降压时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兴奋,心率增加。
厚朴酚对实验性胃溃疡有防治作用,并对组织胺所致十二指肠痉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抑制胃液分泌。
2.厚朴花,为厚朴花蕾。
性味辛温,其功似厚朴而力缓,具有化湿、行气之能,用于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疼痛,纳少,苔腻等,常与化湿行气药配伍。
煎服,3~6g。
【出处】------《名医别录》【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 的地上部分。
主产于广东。
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
鲜用,或阴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表,止呕。
【应用】1.用于湿浊阻中证。
本品气味芳香,具有良好的芳化湿浊,醒脾快胃作用。
故常用于湿浊阻中,脾失健运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恶泄泻,身体困倦者,且多与苍术、厚朴等化湿行气药配伍。
本品辛散而不偏于峻烈,微温而不过于燥热,故又常与清热药配伍,用于暑湿、湿温之湿热阻中证。
若湿重于热所致身热不扬,肢倦身重,胸腹痞闷,口腻不渴者,常与化湿、利湿之品配伍。
如《感证辑要》藿朴夏苓汤,以之与厚朴、茯苓等同用。
若湿热并重,身热困倦,胸闷腹胀,溺赤便结,舌苔黄腻者,常与滑石、茵陈、黄芩等清热燥湿及清利湿热之品配伍。
}2.用于外感风寒。
本品辛温芳香,外可透毛窍,散表邪,内能化湿浊,快脾胃。
故常用于暑天外感风寒,内伤湿浊而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腹胀脘闷,呕恶腹泻,苔腻者。
宜与解表化湿药配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