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面帮助犯问题研究
片面共犯全面否定说之证成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4), 2009-2018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ss https:///10.12677/ass.2023.124273片面共犯全面否定说之证成周 宸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江苏 苏州收稿日期:2023年2月28日;录用日期:2023年4月17日;发布日期:2023年4月29日摘要 对于片面共犯问题,存在全面肯定说、部分肯定说、全面否定说的对立。
在片面共犯所形成的现实困境的背景下,肯定说总体而言存在着众多理论与实践的困境,故对其展开批判,同时对片面共犯全面否定说加以证成。
全面否定说肯定了双向意思联络对构成共同犯罪的重要性,强调了“共同故意”的本质特征,避免了共犯逻辑上的困境,也使得各行为主体所受处罚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且按照我国单一正犯的体系,全面否定说并不存在法律障碍。
以单独犯定罪处罚的解决路径可以使片面共犯问题得到切实而妥善的处理。
关键词片面共犯,全面否定说,单一正犯,共同犯罪The Evidence of the Comprehensive Denial of One-Sided AccomplicesChen ZhouKenneth Wang School of Law,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Received: Feb. 28th , 2023; accepted: Apr. 17th , 2023; published: Apr. 29th , 2023AbstractFor the problem of one-sided accomplices, there are oppositions of comprehensive affirmation, partial affirmation and comprehensive negation.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alistic dilemma formed by one-sided accomplices, it is affirmed that there are many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i-lemmas in general, so it criticizes them, and at the same time justifies the comprehensive negation of one-sided accomplices. The theory of total denial affirms the importance of two-way intenti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joint crimes, emphasize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joint intention”, avoids the logical dilemma of accomplices, and makes the punishment of each actor周宸comply with the principle of adaptation of crime and punishment, and according to my country’s system of a single principal offender, there is no legal obstacle to a comprehensive denial. The so-lution path of convicting and punishing individual offenders can effectively and properly handle the problem of one-sided accomplices.KeywordsOne-Sided Accomplice, Comprehensive Negation Theory, Single Principal Offender, Joint Crime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问题的提出中外刑法届对于片面共犯是否成立,以及能否作为共同犯罪处理的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激烈争论,学说林立,观点相争不绝。
论片面共犯成立的理论基础

的情况 , 片面共犯所实施 的行为必须与共 同犯罪相联系 , 才能确定其
罪名, 并追究其刑事责任 。片面共犯首先 出现在司法实践当中, 但是 由于我们立法本身存在着局限性 , 以预见的犯罪情况不可能考虑周 难 全, 加之我 国刑法学界对共 同犯罪 的研究起步较晚 , 共同犯罪理论 尚 不够完善, 使得片面共犯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科学合理的理论基础 。
L g l y t m A dS c t e a S se n oiy e
{占 l 缸会 } l J
2 9( ) 0.幸 01
论 片面共犯成立的理论 基石 幺
胡 丽曼
摘 要 本文指出片面共犯理论由大陆法系刑法学家所倡导, 研究片面共犯的成立有助于对片面共犯正确定罪和追究刑事 责任.片面共犯成立的理论基础包括哲学基础 共犯理论 以及因果关系理论 . 关键词 片面共犯 哲学基础 中图分 类号 : 1 D94
系方面, 互性的主观联系即双方面的主观联系存在 , 相 非相互性 的主 直接参与实行犯所实旌 的行为, 但他是帮助实行犯进而达到 自就是说单方面的主观联系是双 罪 目的, 并且他的帮助行为在精神上使 实行犯受到鼓舞 。 在物质上提
方面主观联系的一种特 殊情况, 就好像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情况 , 供 了条件 , 行动上 给予实行犯 以有利的支持, 他们的行为 由于共 同的 是一种特殊 的运 动一样 。 在共同犯罪中, 构成要件 要求二 人以上 必须 故 意 已经 融 为一 体 , 同对 犯 罪 结 果 的 出现 起 了 决 定 性 的 作 用 。0 共 有相互的、 双方的共同故意犯罪意图交流, 这种大的前提 保证了普通 实际上这 样的认 识完全可以运用 到片面共犯的因果关系上 。例
基础。
一
片面共犯的研究

目录1片面共犯的概念与特征 11.1概念 11.2片面共犯的特征 11.2.1犯罪主体上具有多方性 11.2.2犯罪行为具有共同性 21.2.3故意具有片面性 21.3片面共犯的形式 21.3.1片面帮助犯 21.3.2片面教唆犯 21.3.3片面组织犯 32关于片面共犯存在的理论分歧 32.1全面肯定说 42.2全面否定说 52.3部分肯定说 62.4笔者的观点 63片面共犯的构成要件的界定 73.1实行犯必须要有实行行为 73.2片面共犯必须参与其中 83.3必须具有共同的犯意 84片面共犯的处罚 94.1片面共犯的定罪 94.2片面共犯与从犯 104.3片面共犯的犯罪形态 105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 谢 13片面共犯的研究王明月摘要:对片面共犯是否成立,学界存在较大的分歧。
论文从哲学、构成要件、司法实践的需求、以及法理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片面共犯是成立的。
片面共犯的构成,必须是片面共犯人暗中对犯罪实行行为的一种帮助、加功,但二者在犯罪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不存在犯意的联络,只存在一方的合意,而不存在双方的合意。
对于片面共犯的处罚,可以参考从犯的量刑标准进行定罪量刑,但是在实际司法实践中,应当针对案例中具体的片面共犯行为的加功程度酌情考量,不能完全套用从犯的定罪标准。
这样既能够保证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又避免了司法上的处罚过重。
关键词:片面共犯;构成要件;处罚Research on one sided accompliceByWang MingyueMarch,2016Abstract:The one-sided accomplice is established,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academic circles. The thesis, from the aspects of philosophy, constitution, demand of judicial practice and legal theory, thinks that the one-sided accomplice is established. One-sided accomplice, must be one-sided accomplice secretly to the crime to implement the behavior of a help, plus the work, but the two in prior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im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does not exist in the contact of criminal intention, there is only a desirable, and there is no mutual agreement. For the punishment of one-sided accomplice can reference an accomplice of thesentencing standards of 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but in actual judicial practice shall be according to the case, the one-sided accomplice behavior of contribution degree into consideration, can not be fully applied in accessory, the convictive standard. So not only can guarantee the punishment of criminal justice, and to avoid the heavy punishment.Key Words:One-sided accomplice; constitutive elements; punishment片面共犯的界定和归属问题,一直是我国刑法领域乃至国际相关领域讨论未决,在学术界也是有颇多的歧义。
浅析片面共同犯罪

浅析片面共同犯罪摘要:在我国刑法理论界,对于片面共同犯罪(简称片面共犯)是不是共同犯罪,应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本文通过介绍片面共犯在各国面临的理论争议,认识剖析片面共犯的内涵,并对其具体存在形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片面共同犯罪共同犯罪实行犯帮助犯一当前对片面共同犯罪的理论争议所谓片面共同犯罪,亦称片面共犯,即指参与犯罪的人中一方有同他人实施犯罪的共同故意,暗中配合他人实行犯罪,而另一方却不知道有人配合自己实施犯罪,因而缺乏共同犯罪故意的情况。
简言之,是指一方行为人明知他人正在犯罪并参与犯罪,而他人并不知情的犯罪形态。
对于片面共犯,中外刑法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
有人否定片面共犯概念,认为不存在片面的共同犯罪,有人认为应肯定片面的共同犯罪,但对其存在范围有争议。
在美国,存在与片面共犯相对的概念,即潜在同谋犯( potential ccompolice)。
潜在同谋犯的规则是,只要帮助者认识到他在帮助他人实施犯罪,而被帮助人不知情时,也构成犯罪。
共同犯罪所谓的共同犯罪意图仅指犯罪意图的相同性质,而不要求彼此知道,只要有一方共犯知道自己在与他人共同加功于犯罪行为即可。
所以,潜在同谋犯规则并不违反共同犯罪要求共同意图这个原则,只不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共同犯罪。
英国刑法在一定范围内也肯定片面共犯的存在,根据《1972年刑事审判法》,在”促成”的情况下可构成片面共犯。
在日本刑法学界内部出现不同观点。
主张片面共犯的学者认为,共同加功的意思属于犯人心理的事项,其相互交换或共犯者的双方有此交换,不过是外界的事项,作为共犯的主观要件的此意思,在此片面的场合,尚可成立,即在这种场合,对于有此意思的一方,产生片面的效果。
否定片面共犯的学者认为,共犯以共犯间的意志联络为要件,所谓片面的共犯,由于欠缺共犯成立的重要条件,应该完全否定它。
在我国刑法学界,有与日本大致相似的争议。
传统观点认为片面共同犯罪是共同犯罪,现在不断有学者深入探讨,提出了不同的共同犯罪的范围,有个别学者怀疑片面共同犯罪不是共同犯罪。
关于帮助犯中的片面共犯问题之探讨

关于帮助犯中的片面共犯问题之探讨摘要:现有共同犯罪理论和刑法规定,看似确定明晰、严密无懈的传统共同犯罪理论,适用于纷繁复杂的司法实践,却不无疏漏欠缺之处,亟需补充、完善。
关键字:共同犯罪;片面共犯;帮助犯帮助犯是共同犯罪的一种,其犯罪构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客观方面:帮助行为是指为其他共同犯罪人实行犯罪创造便利条件,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行为。
帮助行为多种多样,但各犯罪人行为的指向都是同一的,不是孤立的,它们彼此联系,互相配合,都是共同犯罪行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犯罪结果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当然,这种因果关系是有区别的,实行犯的行为是犯罪结果发生的直接原因,帮助犯的行为是犯罪结果发生的间接原因。
主观方面:共同犯罪中,从认识因素方面讲,各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地实施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犯罪人和自己一起共同配合实施犯罪;从意志因素方面讲,各犯罪人明知共同犯罪行为会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一般是希望)这种危害结果发生。
帮助犯在其主观上具有双重心理状态。
在认识因素中,一方面,认识到其他犯罪人(主要指实行犯)所实行的犯罪行为和这种犯罪行为将要产生的危害结果,另一方面,认识到自己所实行的行为是帮助实施犯罪的行为,即以自己的帮助行为,为实行犯实施和完成犯罪创造便利条件。
在意志因素中,一方面,希望或者放任自己的行为能为实行犯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希望或者放任通过自己的帮助,实行犯能够顺利完成犯罪或者造成一定的犯罪结果。
笔者曾承办了一起比较典型的帮助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刘某某的老乡陈某某、杨某某图谋抢劫犯罪,便叫刘某某帮助物色作案对象,并许诺事成后给其好处,刘某某称无法找到对象,也不要钱。
陈某某、杨某某再三劝说,称不需要刘某某亲自动手,事成后肯定不会连累到他。
刘某某遂将其姐姐租房隔壁住有一女子的情况告诉了陈某某、杨某某,并称该女子“手机可能有的”。
某日下午,陈某某来到刘某某姐姐租房,察看了路线,准备从该租房卧室窗户爬到隔壁阳台上去,刘某某则认为这样做很危险。
片面共犯否定说有哪些观点

⽚⾯共犯否定说有哪些观点概括起来,⽚⾯共犯否定说⼤致有单独犯说、间接正犯说、拓展的间接正犯说等⼏种观点。
单独犯说。
该观点认为⽚⾯共犯是单独犯罪。
理由如下:第⼀,⽚⾯共犯不符合共同犯罪成⽴的主观条件。
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成⽴共同犯罪以⾏为⼈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为主观条件。
⽚⾯共犯⾏为⼈之间没有意思联络的存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犯罪故意。
第⼆,从犯罪的客观⽅⾯来看,在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的⼀致,虽然事先有分⼯,但各共同犯罪⼈之间的⾏为是紧密配合的。
⽽在⽚⾯共犯中,被帮助⼈与帮助⼈之间并未有什么事先分⼯,更谈不上与帮助⼈的⾏为相互配合,因为被帮助者根本就并不知晓他被另外⼀⼈暗中帮助。
所以,⽚⾯共犯不符合共同犯罪的基本性质。
间接正犯说。
该观点认为⽚⾯共犯应当构成间接正犯。
该说试图按照间接正犯理论来处理⽚⾯共犯,这在⼀定程度上克服了“单独犯”说的不⾜,但对于其怎样构成间接正犯却缺乏有⼒的论证。
间接正犯是指在“主观上明知被利⽤者是没有刑事责任能⼒或者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故意加以利⽤,希望通过被利⽤者的⾏为达到其预期的犯罪结果”的⼈。
间接正犯者将被利⽤者控制在⼿⾥,并通过被利⽤者实施犯罪⾏为,将他⼈作为犯罪⼯具实⾏犯罪,这与直接正犯情况下亲⾃实施犯罪⾏为⽆实质区别,因此应对他⼈的⾏为所造成的犯罪结果承担全部刑事责任,被利⽤者即实⾏⾏为⼈⼀般⽽⾔不构成犯罪,但在⽚⾯共犯的场合却构成犯罪。
显然,将⽚⾯共犯视为间接正犯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其缺陷是显⽽易见的。
拓展的间接正犯说。
该说认为⽚⾯共犯的观点与共同犯罪制度存在着冲突,并不能将其容纳于共同犯罪制度之中。
原因在于:⼀是从犯罪主体来看,共同犯罪的⾏为⼈必须是⼆⼈以上,即必须⼆⼈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这是成⽴共同犯罪的前提条件。
⽽⽚⾯的共同犯罪主体可以是⼀⼈,显然⼀个⼈实施犯罪是不可能构成共同犯罪的。
⼆是从犯罪的主观⽅⾯来看,各共同犯罪⼈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各共同犯罪⼈通过意思联络达成的⼼理态度。
片面帮助犯成立要件刍议

从 理论 上讲 , 片面 帮助 犯是 片面 共犯 的一 种 , 片 面共犯 是 意志 因素上 只能 是希 望犯 罪 结果 的发生 。 而 因为 , 如果 帮助 人对犯 共 同犯 罪 的一种 特殊情 况 。 以, 所 片面 帮助 犯属 于共 同 犯罪 的范 罪 结果 持放 任态度 , 并不 积 极追 求 , 罪结 果发 生与否 都 无关紧 犯
为的 定性 。 根据 我 国刑法 理 论及 立法 现状 , 同犯 罪是 指两 人 或 共
向对方 的犯 罪行 为实施 帮助 , 自己的行 为可 能使犯罪 行为 更易 且 于完成 并产 生危害 结果 , 仍然 实施帮 助行 为并希 望犯罪 结果 发生
的主观 心态 。 首先 , 片面 帮助 犯具 有双 重认识 因素 : 第一 , 他必须 认识 到被
以为 犯罪创 造 便利 条件 , 使犯 罪 更易 完成 。 两方 面必须 同 时具 这
在帮助 自己, 也就 是说 , 人之 间没 有意 思联络 , 两 只有 叶某有 单 方 备 , 缺一 不可 。这 是 区分罪 与 非罪 的一个 重要 标 准 。例如 : 甲在 面的 帮助 意 图。所 以,叶某 的行 为并 不符 合我 国 的共 同犯 罪 理 与 丙 - 殴过 程 中 , q 一 被按 倒 在地 。正 巧 甲的朋友 乙从旁 经过 , 乙误
情书 。一 日晚 上 , 某特 意把 小静 打扮 了一番 , 哄 带劝将 她 送 叶 连 到袁 某的 房 间里 , 她安 心在 那里 玩 , 至叮 嘱她 晚上 可 以睡 在 让 甚
刑事 责任 能 力, 因为 他只 是一 种被 利用 的犯 罪工 具 。所 以, 间接
正犯 虽然 没有 亲 自实施 犯罪 , 仍要 以实 行犯 来定 罪量 刑 。 主 但 对 体方面 的不 同要求 是 片面共 犯和 间接正犯 之 间的一个 显著 区别 。
片面共犯应以共犯论处

片面共犯应以共犯论处所谓片面共犯是指共同行为人的一方有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的意思,并协力于他人的犯罪行为,但他人却不知其给予协力,因而缺乏共同犯罪故意的情况。
片面共犯是大陆法系刑法学中的用语,在美国,片面共犯也被称为“潜在的同谋犯”。
对于片面共犯,我国刑法理论上存在截然对立的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应承认它是共犯。
片面共犯的故意和行为都是单方面的,不是行为人相互之间的共同故意和相互利用对方的行为,与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概念不符合,并认为片面共犯这个概念自身在逻辑上就是矛盾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片面共犯暗中帮助他人实施故意犯罪,被帮助者虽不知情,但帮助者既与他人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又有共同犯罪的行为,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按共犯论处是比较适宜的。
对于片面共犯构成犯罪的,持反对意见的学者主张以单独犯罪论处;持肯定意见的学者则主张以共犯中的从犯论处。
确实,根据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要将片面共犯纳入共同犯罪实属勉强,理论界通说基本否定片面共犯构成共同犯罪。
但笔者以为,片面共犯应以共犯论处。
一、片面共犯以单独犯罪论处不合理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法定刑都是以实行犯为标准设定的。
所谓实行犯,是自己直接实行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或者利用他人作为工具实行犯罪行为。
而片面共犯一般都是帮助犯。
帮助犯是故意帮助他人实行犯罪。
帮助犯自己不直接实行犯罪,它只是在他人产生犯罪决意之后,为他人实行犯罪创造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完成犯罪。
与实行犯相比,帮助犯无论是在犯罪的主观恶性方面还是在犯罪的客观危害方面都要小得多。
因此,将片面共犯以单独犯罪论处,无异于将帮助犯与实行犯同处罚,这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二、片面共犯虽名为“片面”,但亦有“双面”之处,具有共同犯罪的部分特征片面共犯之“片面”主要表现在片面共犯只有单方面的意思联络,缺乏彼此共同的犯罪意志。
但在客观方面,片面共犯却是“双面”的,具有共同犯罪行为。
论片面共犯的不存在

论片面共犯的不存在姚苏玲(淮阴师范学院法律系07级1班淮安 223300)摘要:片面共犯所说的情形不符合我国刑法理论关于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因而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
承认片面共犯,无疑会导致客观归罪。
关键词:共犯;片面共犯;犯意联络;故意内容所谓共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共犯是指共同犯罪,与单独犯罪相对而言,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犯罪现象,它包括正犯、教唆犯和帮助犯。
而狭义的共犯,仅指教唆犯和帮助犯,与正犯相对应。
所谓片面共犯,指行为人单方面有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的故意,并与之共同实施犯罪,但他人不知情的情况。
不知情的他人仅就自己的行为负刑事责任,不构成共同犯罪;但行为人能否成立片面共犯,在中外刑法理论上都存在争论。
张明楷教授认为,共同犯罪的严重危害性来源于其整体性,整体性来自于各共犯人的行为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而行为的相互配合、协调与补充取决于各共犯人主观上的相互沟通,彼此联络。
因此,所谓片面共犯并不符合共同犯罪的实质特征。
赵秉志教授认为,片面共犯所说的情形只存在单方面一厢情愿的“共同”犯罪意图,没有双方的意思联络,没有形成真正的共同犯罪意思(包括共同的认识因素和共同的意志因素),因而不符合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
曹子丹教授认为意思联络是共同故意及其形成的实质标志,在片面联系的前提下不可能形成共同的意志因素,而只能是几个因素的简单相加,没有任何内在的联系性,承认片面共犯,无疑会导致客观归罪。
笔者认为,片面共犯所说的情形不符合我国刑法理论关于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因而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
片面共犯不符合共同犯罪成立的主观条件。
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根据这一规定,成立共同犯罪以行为人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为主观条件。
对那些客观上针对同一犯罪对象实施了犯罪行为,但行为人之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意思联络的案件,不能以共同犯罪论处。
这一定义要求只有同时具备二者的情况才是共犯,而片面的共犯不具有这种特征。
继承的共同犯罪的案例与片面的共同犯罪

一、继承的共同犯罪的案例被告人章浩承租泗阳县中亚一店大酒店,因经营不善而严重亏损,遂产生了绑架勒索财物的犯意。
经考察,章浩选定了泗阳县摄影个体户吴艺光之子吴迪(本案被害人,7岁)为绑架对象,并对吴迪的活动规律进行了跟踪了解。
2000年1月14日上午,章浩向在自己承包的大酒店做服务员工作的被告人王敏提出:有人欠债不还,去把其子带来,逼其还债。
王敏表示同意。
当日13时10分左右,章浩骑摩托车载着王敏至泗阳县实验小学附近,将去学校上学的被害人吴迪指认给王敏,王敏即跟随吴迪至教室,将吴迪骗出。
章浩骑摩托车与王敏一起将吴迪带至泗阳县中亚一店大酒店,用胶带将吴迪反绑置于酒店贮藏室内关押。
16时许,章浩电话寻呼被告人章娟(系章浩外甥女),告诉章娟自己绑架了一个小孩,要求章娟帮助自己打电话给被害人家勒索财物,并告知章娟被害人家的电话号码以及勒索50万元人民币和一部手机等条件。
章娟表示同意。
当日16时至17时许,章娟共3次打电话给被害人家,提出了勒索50万元人民币和一部手机等条件。
次日,章浩赶到沭阳县城,再次要求章娟继续向被害人家打电话勒索,章娟予以拒绝。
因被害人家属报案,1月17日凌晨,被告人章娟、章浩、王敏先后被公安机关抓获,被害人吴迪同时被解救。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章浩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被告人章娟在明知被告人章浩实施绑架行为后,打电话勒索财物,章浩、章娟的行为均已构成绑架罪。
其后来虽然拒绝继续实施勒索行为,但不足以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不属于犯罪中止。
被告人王敏在被告人章浩谎称扣押人质而索债的认识支配下,非法拘禁儿童,由于其主观上只有非法拘禁的故意,没有绑架的故意,其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章浩、章娟系绑架罪的共犯,其中,章浩系主犯;章娟是在章浩实施绑架行为后,帮助实施勒索行为—,属从犯,可依法予以减轻处罚。
三被告人给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应予赔偿。
⑴本案的裁判理由是:“明知他人实施了绑架行为后帮助实施勒索行为的,构成绑架罪的共犯……被告人章娟虽然是在被告人章浩绑架行为之后才应邀帮助实施勒索行为的,但她也正是接受并利用了这种绑架行为向被害人的亲属实施勒索行为的,没有前面的绑架也就没有后面的勒索,此时绑架与勒索均在其共同犯意之内。
片面共犯肯定说证成

片面共犯肯定说证成片面共犯是指共同行为人的一方有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的意思,并协力于他人的犯罪行为,但他人却不知道其给予协力,因而缺乏共同犯罪故意的情况。
对于片面共犯是否成立共同犯罪的问题,理论界历来争论不休,没有完全达成共识,同时在司法实践中,片面共犯的情形却层出不穷,因此,若刑法理论上否定片面共犯属于共同犯罪,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无疑会在司法实践中放纵犯罪,使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共犯的本质问题则是对于片面共犯争论的理论前提。
对于共同犯罪究竟在何方面“共同”,即共同犯罪究竟是指犯罪的共同还是行为的共同,素来饱受争议。
之前我国的通说似乎倾向于完全犯罪共同说,近年来,部分犯罪共同说则已有取而代之之势。
行为共同说的的主张者相对而言则为少数。
根据犯罪共同说的观点,共同犯罪是指数人共同实施特定的犯罪。
完全犯罪共同说认为,共同犯罪是指数人共同故意实施同一种犯罪,要求各行为人具有完全相同的犯罪故意;如果各行为人的犯罪故意不同,则各自成立单独犯罪,即同时犯,而非共同犯罪。
部分犯罪共同说则认为,共同犯罪的成立不要求各个行为人的犯罪故意完全相同,只要数个犯罪在构成要件上具有重合部分,即可成立共同犯罪。
根据行为共同说的观点,共同犯罪是指各行为人通过共同的行为来实现各自的犯罪,而不是共同实施特定的犯罪,故只要各行为人具有共同行为的意思并共同实施了行为,即可成立共同犯罪。
现在的行为共同说一般是指客观主义的行为共同说。
客观主义的行为共同说认为,虽然共同犯罪时各行为人相互利用他人的行为去实现自己的犯罪,不一定是数人共犯一罪而可能是数人共犯数罪,但既然是共同犯罪,当然不能离开构成要件行为,其共同的行为也必须是符合各自犯罪的构成要交的重要部分的行为,不能将“偏离构成要件的行为共同”理解为共同犯罪。
一、片面共犯相关学说简叙与评析关于片面共犯的相关学说,主要指片面共犯中共同犯罪的成立范围问题,即在哪些片面共犯场合可以成立共同犯罪,国内外向来存在着全面肯定说、部分肯定说及全部否定说。
试论片面帮助犯的成立

试 以论者常用之例作为开篇 :某 日,乙发现曾多次实施 盗窃行为 的 甲将要侵 人丙家盗窃 ,乙在 甲不知情 的情况 下 ,主动为 甲望风。在望 风 过程 中 ,乙发现丙 回来 ,于是 与丙聊 天,拖 延丙 回住宅 的时间 。待 甲窃 取财 物从 丙家 出来 后 ,乙才 离开 。 本 案 中,没有 乙 的 暗 中帮助 行 为 , 则 甲的盗 窃结果不能实现或者不会如此顺利 实现。乙的暗 中帮助行为对 于 甲的盗窃结果之间具有 因果联 系,且其 主观上有着帮助 甲实行盗窃犯 罪 的故 意。乙的暗中帮助行 为便是 刑法理 论 中所 讨论 的片面 帮助行 为。 对 于片面帮助行为的处理 ,学界有着 不同看法 :有的主张将其 视为共 同 犯罪 的特 殊形态 ,成立片面帮助犯 ;有 的主张不构成犯罪 ;有 的主张将 其视 为间接正犯 ;亦有 的主张从分则人手 ,单独处罚。 从上 述案例 出发 ,这样界定片 面帮助犯 是较 为妥当 的:所 谓片面 帮 助犯 ,系指行为人有为他人实施犯罪 提供 帮助的故意 ,并在他 人不知情 的情况下 ,暗中帮助 他人 ,促 使他 人所 实施 的犯罪 结果 得 以发 生的情 形 。与通 常意义上所讨论的帮助犯不 同的是 ,片面帮助是行 为人进行 的 帮助 是一 种暗中的帮助 ,被帮助 的实行行 为人 ,并不知晓有这 样的帮 助 的存 在 ,此即片面帮助犯与一般帮助犯 的区别所 在。从该 角度而言 ,片 面 帮助犯 为帮助犯的特殊形态 。 关于片面帮助犯的成立之争 我国现行刑法并未对于帮助犯做 出明确 规定 ,更无 法从 中找出有关 片 面帮助 犯的明确规定 。我 国现行刑法从行 为人 在共同犯罪 中所起 的作 用大小 ,分为主犯和从犯 。其 中,关 于从犯 的规定 ,为 “ 在共 同犯罪 中 起次要作 用或者辅助作用的 ,是从 犯 ” 。一 般认 为 , “ 起 次要作 用 ”是 指在共 同犯 罪中起到次 要作用 的实行 犯 ( 正犯 ) ,而 “ 起辅 助作 用 的” 则是关 于帮助犯的规定 。而刑法关于共 同犯罪 的规定 为 “ 二人 以上共 同 故意犯罪 ” ,我国刑法 理论 背景 下片 面帮助 犯能 否成 立 ,则 值得 考察 。 目前 ,学 界关于片面帮助犯的讨论主要集 中在片 面帮助 犯是否 成立 以及 如何处理 片面帮助行为两个问题上 ,形成 了否定说 与肯定 说两种观点 : l _ 否定 说 该说从 犯罪共 同说 的立 场 出发 ,认 为共 同犯罪 的 “ 共 同” 是 指犯 罪 的共 同 ,主张共同犯罪是二人 以上共 同对 同一法 益造成 的侵 害 ,共 同 犯罪 除了要 求行为人具有共 同的犯罪行为 ,同时要求各 行为人 之间具备 共 同的犯 罪故意。而这样的共 同的犯 罪故意 ( 即通常所 称的犯 罪合 意) 是成立共 同犯罪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该角度 出发 ,即使 行为人 中一方有 共 同犯罪 的意思 ,而其 他人 并无 共 同犯 罪的 意思 ,也不 能成 立共 同犯 罪 。按此 说 ,片面帮助犯 由于缺乏共 同犯罪所必 须的主观上 的共同犯罪 故 意,当然不能成立 。对此说 持支 持态 度 的有 日本 刑法 学家 久礼 田益 喜 、 日本 刑法学者植松正等 。 我国也有很多学者对片面共犯是否成立共 同犯罪持否定 的态度 ,支 持该 主张的有赵秉志教授 、何秉松教授 、刘 艳红 教授等。 对该 说持支持观点 的理 由主要在 于:片面帮助犯因缺乏共 同的犯罪 故意 ,不 能成立共同犯罪 ;若认定其成立 ,则属 客观归罪。 片面帮助犯因缺乏共同 的犯罪故意而不符合成 立共 同犯罪 的主观条
片面共犯之出路

要 基 于 以下原 因 : 社会 生 活 中存 在着 共 同犯 罪 的现象 , 且共 距离 中心 越 近对 范 畴特 征表达 的就 越 明显 , ① 并 越远 越不 明显 。 关于
同犯 罪较 之一 人 单独 犯罪 具有 更 大 的社 会危 害 性 。② 便 于解 决 犯罪 的范 畴都 是原 型 范畴 。 片面共 犯 与我 国刑 法规 定 的共 同犯 司 法 实践 中出现 的共 同犯 罪 案件 。③ 对 各种 共 同犯 罪人 的 处 罚 原 则 符合 我 国惩 办与 宽大 相 结合 的刑 事 政策 。在司 法实 践 中 出 现 的片 面共 犯 现象 , 是否 属 于我 国刑法 规 定 的共 同犯罪 呢 ? 二 、 面 共犯理 论简 述 片 罪 的范 畴有 质 的区别 , 片面 共犯 解释 为是 “ 把 二人 以上共 同故意 犯罪 ” 中的一人 共 犯, 是刑 法上 禁止 的类推 解释 , 也是 常人思 维无
理 由外 还包 括 以下 四点 : 犯。 片面 共犯 , 括 片面 实行 犯、 面教 唆犯 和片 面帮 助犯 , 是 包 片 都
题 的最佳 出路 。
关键 词
中 图分 类号 : 94 D 1
一
、
前 言
我 国刑法 第二 十五 条第 一款 规定 : 共 同犯 罪是 指两 人 以上 的 范畴 都 是特 征范 畴 , 素数 , “ 如 所有 的素 数都 是只 能整 除 l 和它 共 同故 意犯 罪” 。由 此 它 必须 具备 ① 二 人 以上 , 共 同犯 罪 故 本 身的 数 。在 原型 范畴 中 , 有事 物是 不平 等 的, ② 所 它有 中心 和偏 意 , 共 同犯 罪的行 为 。之所 以在 刑 法总 则 中规定 共 同犯罪 , ③ 主 远地 带 , 于 中心 的事物 是典 型原型 , 位 位于 偏远 的是非 典型原 型 ,
论片面共同正犯的成立依据---——基于“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原则的解读

论片面共同正犯的成立依据——基于“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原则的解读尹晓静【内容提要】片面共同正犯所要解决的是对知情者一方能否适用“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原理,即对客观结果承担全部责任的问题;“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要求不是片面共同正犯成立的前提,而是共同正犯的归责原则;从行为共同说、因果共犯论的角度出发,片面共同正犯只要客观上具有物理因果关系和单方面的意思联络就可以成立。
【关键词】片面共同正犯部分行为一、司法实践中片面共同正犯争议问题的核心所在我国实务界的通说观点只承认片面帮助犯,否认片面共同正犯。
否定的主要原因在于片面共同正犯自身有单独的可罚性,即便不予承认也不会有处罚漏洞。
笔者试图通过以下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案例1:某丙看到某甲拿刀追杀某乙,也想同某甲一起杀某乙,于是在暗中设置障碍将某乙绊倒,使其无法继续逃跑,某甲追上某乙用刀将其杀死。
案例2:某丁看到某甲在拿刀追杀某乙,也想同某甲一起杀某乙,于是在暗中用枪射击某乙,结果打中某乙的腿部,某乙因突然中枪无法逃走,遂遭某甲用刀杀死。
对某丙、某丁如何处理,这就涉及片面共同正犯问题。
案例1中的某丙成立片面帮助犯。
在片面帮助犯的场合,帮助行为自身不具有可罚性,认定为共犯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唯一途径,所以,不得不把片面帮助犯纳入共犯范围。
⑴在案例2中,如果不承认片面共同正犯,丁的行为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其一,单独犯罪说认为某丁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如果主观上没有犯意的相互联系,虽然此实行犯对彼实行犯具有片面的共同犯罪故意,也没有必要承认其为片面的实行犯,只要径直依照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文定罪量刑就可以了。
⑵但是在本案中,正是由于某丁的加工、补充行为,才使甲的杀人行为得逞。
某丁的行为与某乙的死亡结果具有因果关系,某丁也有与某甲一起杀乙的意思联络。
对某丁仅以未遂处罚难脱重罪轻判之嫌。
刑法遵循分配公正的原则,刑罚的轻重应该与罪行的轻重相符合。
这既适用于普遍的、法律的规定,也适用于个案的判决。
片面共犯研究

教唆犯 的成立 均需具 有意思联 络 , 因而片面共 同正 犯 、 片面教 唆 犯场合 不 成立 共 同犯 罪 , 片面 帮助 犯 但
的成立 有立法 上 的依 据 。
第二种 观点认为 片面帮 助犯 和片面教 唆犯可 以成立 。虽然 成立共 同正犯需 要各行 为人 均具有共 同 实行 的意思 , 是可 以承认 片面教 唆犯与 片被 教唆 的事实
个极具争议 的问题 。
一
、
片 面 共犯 成 立 范 围 之争 及 评析
片面共犯 的成立范 围 , 是指在 哪些 片 面共 犯场合 可以成立共 同犯罪 , 对此 , 全面肯定说 、 有 全面否定 说 与部 分肯定说 之争 。 全面肯定说 认为各种 片面共犯 场合 均 成 立共 同犯 罪 。 日本学 者植 田重正 、 本英 修 、 牧野 英一 宫 …
有所认 识 , 立帮助犯 也不要 求各行 为人之 间具有 意思 联 络 。13 一 成 [16诎有 的认 为教 唆犯 可 用 暗示 或半 暗 08 示 的方法使 实行犯 去 实 施 犯 罪 , 助犯 可 以 暗 中帮 助 实 行犯 , 在 缺 乏 相 互 了解 时 也 可 构 成 共 同犯 帮 故
果力大小, 类推 适 用从 犯 的规 定 。
关 键 词 : 面共 犯 ; 片 片面 实行 犯 ; 面 帮助 犯 ; 犯 片 从 中 图分 类 号 :9 4 1 D 2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1 5 1 (0 9 0 0 5 一 6 1 — 09 20 )4— 0 1 o
关于我国刑法不存在片面共犯的探究

关于我国刑法不存在片面共犯的探究关于片面共犯是否应以共同犯罪论处,理论界有肯定说与否定说之争。
因果共犯论只是为共犯提供了处罚根据,并未实际解决片面共犯是否成立共犯的问题。
肯定说和否定说的理论基础是行为共同说与犯罪共同说。
以行为共同说为基础所推演的结论不具有唯一性,结合我国刑法的规定,应当从解释论上得出否定说的结论。
片面共犯尽管在理论上可以成立,但是依据外国刑法解释出的结论并非一定能适用于我国的司法实践。
片面共犯是指行为人有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的意思,并实际参与他人的犯罪行为,但他人并不知情的犯罪形态。
例如,甲追杀丙,乙知悉并且也希望置丙于死地,便在甲追杀丙的过程中设置障碍,阻碍丙逃跑,使甲顺利完成犯罪,甲对此却毫不知情(以下简称“典型案例”)。
就不知情的甲而言,只需依其所犯之罪定罪量刑即可,并无争议。
然而对于知情并暗中参与的乙,是否应以共同犯罪论处,理论上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的争论。
持肯定说的学者认为:“作为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各个共犯人只要具有利用他人行为实现自己犯罪的意思就够了,不要求具有相同的犯罪故意,也不要求相互之间具有意思沟通和联络。
因此,没有意思联络的所谓片面共同犯罪之间都可以成立共同犯罪。
”[1]还有学者认为:“是否承认片面共犯,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共同犯罪的因果性……如果肯定共同犯罪的物理的因果性,那么,片面共犯也可以共同引起法益侵害,因而成立共同犯罪。
”[2]持否定说的学者认为:“所谓的‘片面共犯’不是真正的共犯……因为他的故意和行为都是单方面的,而不是行为人相互之间的共同故意和相互利用对方的行为,与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的概念不符合。
”[3]也有学者认为:“从整体上看,在所谓的片面共犯中,行为人无论是在认识因素上还是在意志因素上均不具有共同犯罪的一般特征。
既然连普遍性都不存在,又从何谈起特殊性?这时再称之为共同犯罪,未免名不符实。
”[4]理论上通常认为肯定说和否定说的理论基础是行为共同说和犯罪共同说,持肯定说的学者一般以行为共同说为基础论证片面共犯,持否定说的学者则以犯罪共同说作为论证依据。
我国片面共犯之立法及完善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909 (090.4.1 10.5 2 0)63 8 2 0
有机联系 。 事实上在丙 的认识 中, 既存在利用甲的犯罪行为实现 自己 犯罪意 图的 目的, 还包含着促使 甲的犯罪 目的实现 的因素, 即以参与
片面共犯的概述 共犯, 即两人 以上基于共同犯罪 的意思联络 , 实现犯罪构成要件
的必备要件 。 三、 立法完善 承认 片面教唆犯是共同犯罪 , 为追究教唆犯的刑事责任提供 了法 从以 立法中,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针对片面共犯的立法其实都是针 对片面帮助犯, 这也是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 即只存在片面帮助犯 。 但 律依据 。 教唆行为不是刑法分 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对于犯罪实行行 是, 在现实生活中不但存在片面帮助犯, 还存在片面实行犯、 片面教唆犯。 ( ) 面 实行 犯 一 片
然得到 了制毒原料, 便在未与乙打招呼的情况下包装发运给 乙。 原料 向乙勒索就可 以成暴发户 。 丙听到后虽然不知道甲是在唆使他犯罪 , 发运途 中被有关部门查扣, 案发 。显然乙没有共 同犯罪的故意 , 当 但萌生了绑架勒索 的念头 ,并趁 乙家人不备将其儿子绑走后索要赎 应 单独定罪处罚 , 甲具有共同犯罪 的故意, 成立片面共犯。 金 。本案中的甲便是片面教唆犯 , 究竟能否成立共 同犯罪, 关键在于
L 0 i y t m n 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t e a se A dS c y S e
29() 0. 尘 06
{占 ; 缸会 I
国 片 面 共 犯 之 立 法 及 完 善
韩
摘 要
敏
关于片面共犯, 现实中是客观存在的, 但对于它的学理分析, 学界尚有很 多争议 , 很多文章从它的理论基础、 性质、
论片面对向犯

目次一、片面对向犯中一方的行为不被处罚的根据二、片面对向犯一方的参与行为不被处罚的限制三、片面对向犯中法无明文规定予以处罚的一方参与行为可罚与否的判断四、片面对向犯中第三方参与行为可罚与否的判断摘要在片面对向犯中,不处罚一方的参与行为,是立法者基于刑事政策的需要或立法技术的考量所做的一种选择。
对法无明文规定予以处罚的一方参与行为,虽然在原则上不处罚,但是如果该参与行为超出立法者预想的定型性、通常性的范围,那么就有可能与相对方构成共同犯罪,应予处罚。
在具体判断行为是否可罚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我国已有两项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与此相关,尽管受到较多的非议,但是与我们应采取的判断规则并不冲突。
如果第三方参与实施片面对向犯的一个参与行为,那么可以视为对双方均给予了帮助或教唆,这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的想象竞合犯相似,可以根据从一重处断的原则按可罚的参与行为处罚。
关键词片面对向犯参与行为可罚性第三方参与行为对向犯,又称对合犯,是指必须由二人以上实施相对应的行为(即有人扮演相对角色),才可能完成的犯罪。
对向犯可以分为3种类型:一是同等处罚参与双方之行为的情形,如在重婚的场合,双方的行为都构成重婚罪;二是分别处罚参与双方之行为的情形,如在行贿与受贿的场合,双方的行为分别成立行贿罪或受贿罪;三是仅处罚参与双方中一方之行为的情形,如在买卖淫秽物品的场合,仅按贩卖淫秽物品罪处罚出卖者的行为。
其中,特别是最后这种类型的对向犯(即片面对向犯),有待研究的争议问题更多,笔者拟对此展开论述。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对向犯,都要有相对向的双方合作,才能共同完成犯罪。
但对上述第3种类型的对向犯,刑法明文规定处罚一方的行为,却未规定处罚另一方的行为,如在买卖淫秽物品的场合,只规定有贩卖淫秽物品罪(处罚出卖方的行为),而没有规定购买淫秽物品罪(未规定处罚购买方的行为)。
这种只规定处罚对向者之一方行为的情形,“严密地看,不能说是对向‘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片面帮助犯问题研究
摘要:片面帮助犯是刑法理论和实践中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
本文认为在复杂的犯罪现象中是存在片面帮助犯,但是不应认定为共犯的特殊形式,文中对片面帮助犯的成立要件进行了阐述,进而对片面帮助犯的刑事责任认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共同犯罪,片面共犯,片面帮助犯
一、片面帮助犯不是共犯
片面共犯理论在刑事理论学界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
肯定说认为其属于共同犯罪的一种,只是因为主观上的单方面性而称为片面共犯,且承认片面共犯主要是为了解决其刑事责任问题,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而否定说则认为片面共犯不是共同犯罪,因其无主观的联系。
有的学者进而认为是间接正犯的一种,处罚同样也存在混乱和问题。
我认为对于片面共犯不应当承认其属于共犯的特殊形式。
理由如下:
首先全面共犯的一般特征,即共犯之间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不但认识到自己在实施危害行为,而且其他共犯也在于自己一起实施危害行为。
而片面共犯的概念中,行为人缺乏对他人危害行为的认识,也就是说根本就不具备全部共犯的普遍特征,既然
连普遍性都不存在,何谈特殊性?
其次,在司法实践中,对片面共犯的处理往往不是按照共同犯罪的方法处理,这显然与共同犯罪的处罚相矛盾。
例如:某甲得知某乙将去丙家盗窃,便利用其在丙家左面的友邻关系,到丙家将其防盗门的锁弄坏,使其防盗门无法上锁。
第二天,乙来盗窃时因防盗门未锁,顺利完成盗窃,那么乙应该作为主犯处理,甲应该作为从犯处理。
但是司法实践却恰恰相反,对于实行犯乙以单独犯罪处罚。
司法实践明显的否认了片面共犯的共犯性质。
所谓的片面共犯不是共同犯罪,是不能按照共犯原则处罚的,否则没有理由对于片面共犯中的一部分人还得按单独犯罪处理。
综上,片面共犯不属于共犯,可以作为二种犯罪现象对此进行讨论,因此作为类型之一的片面帮助犯也就不具有共同犯罪的性质。
二、片面帮助犯的成立条件
片面帮助犯是暗中帮助他人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他人
正在实行犯罪而暗中给予其以帮助的行为。
(一)从主观方面上看,片面帮助犯必须具有帮助故意。
1.片面帮助故意的认识因素。
片面帮助犯须具有双重认识:其一,认识到他人企图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所实施的是犯罪行为,以及该行为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社会结果。
其二,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在对他人的犯罪行为予以暗中帮助,即只为他人犯罪的实施或完成暗中创造便利条件,而非自己亲自实施实行行为。
2.片面帮助故意的意志因素。
与片面帮助故意的双重认识相适应,其意志因素也是双重的。
其一,希望或放任自己的暗中帮助行为能为实行犯犯罪的实施或完成提供便利条件。
其二,希望或放任通过自己的暗中帮助,实行犯的行为能造成危害结果。
(二)从表现形式上看,片面帮助行为是有形帮助,而非无形帮助,在大陆法系刑法上又称为物质帮助,即指给予实行犯以物质上的助力,以便为犯罪的实施或完成提供便利、创造条件。
无形帮助系指以精神或心理上的助力,增强、巩固实行犯犯意,从而促成犯罪的实施或完成。
(三)从因果关系上看片面帮助犯,必须对犯罪的实施或完成具有实际的影响力,片面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才能成立。
(四)从参与共同被帮助者犯罪的时间上看,片面帮助行为包括事前帮助,事中帮助。
三、其他国家及地区对片面共犯的相关立法规定
英国刑法在一定范围内肯定片面共犯的存在,根据《1972年刑事审判法》,在“促成”的情况下可构成片面共犯。
所谓“促成”,不仅指犯罪实施以前的帮助或鼓励,而且是他准备保证犯罪的实施并且采取适当的步骤促成其实施。
《德国刑法典》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对他人故意实施的违法行为故意予以帮助的,是帮助犯”。
从字面意思来看,德国刑法也承认片面的故意,并没有要求“他人”知道“帮助犯”对其进行的帮助。
因此,德国刑法是肯定片面帮助犯的。
《日本刑法典》总则第六十条也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的都是正犯。
”第六十二条规定:“帮助正犯的是从犯。
”可见,日本刑法对共同犯罪根本没有以故意为构成条件,自然不会要求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意思联络。
因此,在日本刑法中也是肯定片面共犯的。
泰国刑法第八十六条规定:“于他人犯罪前或犯罪时,以任何方法帮助或便利其犯罪,为从犯,依该罪法定刑三分之二处罚之。
犯罪人不知帮助或便利之情者,亦同。
”[2]该刑法明确规定了片面帮助犯的犯罪情形,并将其作为从犯处罚。
台湾现行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帮助他人犯罪者,为从犯。
虽他人不知帮助之情者,亦同。
”由此规定可见,台湾刑法将帮助他人犯罪的人统统规定为从犯,无论他人是否知道有人在帮助他犯罪,也就是说,即使行为人有单方面帮助他人犯罪的故意,也按从犯论处,而且,台湾刑法和泰国刑法一样,也将片面共犯限定于片面帮助犯。
澳门地区刑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规定:“对他人故意做出之事实,故意以任何方式提供物质上或精神上帮助者,以从犯处罚之。
”从这一规定来看,构成从犯并不以被帮助者知情为前提条件,帮助他人犯罪的行为本身就足以成立从犯,被帮助者知情与否不影响从犯成立。
也就是说,被帮助者即使不知道他人帮助自己实施犯罪,帮助者仍然成立共同犯罪。
由此可见,澳门地区的
法律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片面共犯,但是从其法条表述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片面共犯澳门刑法是持肯定态度的。
四、我国现行刑法对片面共犯的相关规定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刑法全面师承了前苏联刑法理论,对片面共犯的规定就此消失。
在 1979 年刑法基础上,1997 年刑法对共同犯罪作了较明确的规定,而关于片面共犯却看不到只字片语。
但是,我国现行刑法并没有明确排斥片面共犯,对某些共犯的成立并不需要以全面的意思联络为要件。
保险诈骗罪的片面共犯。
《刑法》第 198 条第 4 款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
在此场合,帮助人与被帮助人并不需要全面的共同犯罪故意,如果被帮助人并不知道帮助人为其提供条件的,由于帮助人与被帮助人没有双向的意思联络与沟通,故只能成立保险诈骗罪的片面共犯。
制造毒品罪的片面共犯。
《刑法》第 350 条第 2 款规定: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提供前款规定的物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该条规定的内涵与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规定一致,也包含片面共犯的情形。
帮助犯与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有通谋,成立一般共犯;帮助犯与本犯无通谋,仅仅是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提供制毒原料或配剂的,则只能以片面帮助犯论处。
其实,在我国刑法分则第156条、第349条第3款及第382条第3款分别规定了走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及
贪污罪的共犯,但都加了“通谋”、“事先通谋”、“勾结”等字眼,也就是说若想成立此类犯罪的共同犯罪,共犯之间必须具有全面的共同犯罪故意,可见我国刑法对于片面共犯还是留有一定的空间的。
五、对片面帮助犯的立法完善
对于片面帮助犯,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在刑法当中直接对片面帮助犯作出专门的规定,这样既解决了追究片面帮助犯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的问题,又将其与共同犯罪情形区别开来,从而名正言顺的只以单独犯罪追究实行犯的刑事责任,避免了理论上属于共犯情形。
这样的考虑的合理性也在现行刑法上有所体现,比如刑法中将许多本属于共犯帮助犯性质的行为不按帮助犯定
罪处罚,而是单独定为一个罪名。
最为典型的有协助卖淫罪,不论组织卖淫者明知或是不知道有人暗中协助其组织卖淫的行为,对于帮助者都由刑法加以单独明确的规定。
因此,对于被理论界成为片面帮助犯的这个犯罪现象的立法模式,可以考虑如下:“行为人一方知道在与他方共同实施犯罪,而他方并不知道有人在与自己共同实施犯罪的,对知情一方以共同犯罪论处。
按其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处罚,对不知情的一方以单独犯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