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和电路》最新说课稿
《电流和电路》教案共3篇
《电流和电路》教案共3篇《电流和电路》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定义和单位。
2. 理解电路概念和基本元件。
3. 熟悉Ohm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4. 能够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
二、教学重点1. 电流及其定义、单位。
2. 电阻、电流的关系。
3. Ohm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Ohm定律的应用。
2. 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
四、教学内容1. 电流的定义和单位。
电流是指电荷在物质中的流动,其单位为安培,符号为A。
2. 电路的概念和基本元件。
电路是指一个或多个元件构成的电器装置,用来实现电能传输和控制。
电路的基本元件有电源、导线、开关和负载。
3. Ohm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Ohm定律是指在电路中,电阻两端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U=R×I 。
1. 导入:让学生回顾电学基础概念,如电荷、电场、电势能等。
2. 讲解:介绍电流的定义和单位,以及电路的概念和基本元件。
3. 示范:演示电路搭建和电流计量的过程,引导学生熟悉电路的交流和直流形式,以及电流的计量方法。
4. 练习:让学生根据Ohm定律的表达式,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并帮助他们理解Ohm定律的应用。
5. 拓展:提示学生了解常见的电路故障,比如电路短路和电路开路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五、教学手段1. 课件:展示电路组成、电流计量和计算公式等内容。
2. 实物演示:展示实际电路装置,让学生直观感受电路的搭建过程和电流计量方法。
3. 计算练习:布置电路计算题,提供计算表格和答案解析等资源。
4. 交互讨论:进行电路案例分析和故障诊断,引导学生寻找问题根源和解决方法。
六、教学评价为了确保学生对电路和电流的掌握,可通过以下评价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1. 考试评估:布置课后测试,测试学生对电路中电流和电阻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2. 问题解决: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检测学生对电路故障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实践应用: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电器装置,反映他们对电路和电流的理解和应用。
电流和电路说课
六 板书设计
一 电流 1 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 2 方向:正极用电器负极 二 电路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
连接起来组成电流的路径叫电路 2 组成及作用:
电源:提供电能 用电器:消耗电能 开关:控制作用
金属导线中电荷的组成
没有通电时自由电子的运动情况
通电时自由电子的运动情况
五、教学设计
(三)电路的组成
1、电路都有哪几个组成部分?(学生观
察电路回答问题) 电源
用电器
导线
开关
五、教学设计
2、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3、我们不可能每次都把实物图画下来,对于 复杂的电路,我们用什么方式把它表达出来 呢?(学生思考回答:电路图)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 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动手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 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 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 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3、结合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 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对于知识,一般来说知道了就会了,但是对于技能, “知”和“行”之间往往还有一段距离,所以电路图和电路 的对应关系,即“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 路图”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学生对“电”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 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 动形成的,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电路的连接是电学 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 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突破难点, 结合本节课的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 转换法、引导法等。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说课稿(人教版初二上)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说课稿(人教版初二上)«电流和电路»讲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伙儿好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一.教材分析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电,而电流关于学生来讲既奇异又生疏。
第五章是最差不多的电流和电路知识,为以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处理电学咨询题奠定基础。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电流的知识,从前后联系来看,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电荷定向移动及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能够更好的明白得本节课内容。
而在本节课里学生要明白电流的形成和方向,明白电路的构成,这又为后面学习串并联电路及整个电路学打下了基础。
二.学生情形分析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有强烈的好奇心并期望亲自尝试,因此在教学中能够设计多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上。
依照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具有较好的直观观看能力的特点,关于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能够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展现。
三.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了电荷的初步知识,依照本人对教材的明白得和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形,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1)明白电流的形成及常见的电源和用电器(2)明白电流方向的规定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实验,课件展现,使学生感受到电流的存在,是培养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研究过程中以生活素材为依靠,通过学生摸索和讨论,共同得出结论,能够培养学生初步的观看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科学的物理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求知.积极合作的思想品质,在讲解电源知识时,通过对电池的了解,提高学生关怀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
四.重难点分析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分析教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明白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规定。
由于电流的方向不是直观形象的物理现象,学生较难明白得,因此本节难点定为明白电流的方向。
电流和电路 说课稿--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结合我校“五一一五”有效课堂模式,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电,电学已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电流电路》这一章的学习为后续课程中《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章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节内容中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也为接下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及电流的测量等知识做好铺垫,总之,本节内容的学习是整个电学部分的基本功。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第一次认识电学物理量---电流、第一次连接电路、第一次画电路图,学习过程中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因此,不论是从知识结构的衔接上,还是学生自身发展上看,本节内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安全操作意识○2通过画电路图,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学会总结规律针对以上情感目标,我制定如下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了解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3通过动手实验,认识通路、断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4结合小灯泡、电子门铃等电路的实际连接,掌握按实物电路画出对应的电路图的方法。
结合情感目标和知识目标,我确定如下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总结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路图可以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概括表达出来。
3、教学重、难点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能否会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电学各章的学习,因此,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重点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第一次连接电路,第一次画电路图,不容易正确、规范的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因此,学会根据实物图画对应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是本节课的难点二、教学设计1、教学理念○1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情况,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内容,老师坚决不插手,学生能自己掌握的知识,老师坚决不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精选4篇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精选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流和电路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1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电流和电路》。
一. 教材分析《电流和电路》是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学好电学的基础,贯穿整个初中电学的教学,从前后联系来看,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电荷的知识后,可以更好的理解本节课内容,而在本节课里学生要知道电流的形成和方向规定,电路的构成,能规范地画出电路图和识别电路的三种状态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为后面的电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 学生情况分析初中学生对“电”并不陌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但由于电是摸不着,看不到的,所以学生对“电”还是感到非常神秘,这为教师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前提;同时九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为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
但是由于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连接过电路,再加上年龄小,抽象思维较差,所以,在连接电路、理解电流的形成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使用多媒体来辅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2)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的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3)能辨别通路、短路和开路(断路),并能说出短路的危害2.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让学生从现象中分析问题,总结规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通过对电池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四. 重难点分析重点: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规定。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人教版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人教版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节关于电流和电路的说课。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电流和电路是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理解后续的电磁学知识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首先,我们来谈谈电流的概念。
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的现象。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用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来表示电流的方向。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而电流的大小则用电流强度来衡量,单位是安培(A)。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比如使用简单的电路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其次,我们需要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
一个完整的电路通常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导线用于传输电能,开关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而用电器则是消耗电能的设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和电路图的对照,让学生了解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接下来,我们要讲解电路的基本类型。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需要掌握串联和并联两种电路。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之间独立工作。
通过实验和电路模拟软件,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不同电路类型的特点和区别。
此外,我们还需要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在讲解电流和电路的同时,要向学生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如不触碰裸露的电线、不擅自拆卸电器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用电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流和电路的工作原理,增强理解。
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3. 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将电流和电路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 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2《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课后作业的布置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我会布置以下作业:首先,要求学生复习课堂笔记,加深对电流和电路知识的理解。其次,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后,布置一个实践性作业,如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探究电流表的使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同时,我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安全,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我所教授的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的兴趣。在认知水平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然而,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兴趣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缺乏学习动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三)互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例如,在实验操作环节,我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与他们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此外,我还会在课堂上适时提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些互动方式,我相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电流和电路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实验,如制作小电路、探究电流的奥秘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三、教法及教具:
• 1、教法: •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探究法可以通过
实验这种直观的演示(或体验),有效地帮助学生调动已 有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本节知识,所以本节采用实 验探究法;而部分物理知识是实验也难以显示出来的,必 须用讲解法作为补充。 • 整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力图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 2、教具: • 多媒体展示台、课件、学生实验电路器材(电池、电灯、 发光二极管、开关、导线)。 • 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习,可增强学来帮助上课,可化抽象为具体、化虚无为直观,还可节 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
二、电路图:画法:导线横平竖直
三、电流:1、概念 。
2、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
流方向 。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②电路
闭合
3、重点与难点:
• 电路组成是后续学习的基础,电流的方向 对以后的电路分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电 路图则是分析电路的基础知识和手段,后 面的学习会经常使用;而学生对“电”只 有一些零星的认识。——由此确定本节的 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 初二学生的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多数学 生对电路、电器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多是 道听途说,认识非常片面。
及画法。 • ②知道生活中常用的电源和用电器,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
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 ③知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及实验,认识电路元件及符
号,尝试连接电路;培养观察、实验操作、分析概括能力。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
1.课堂提问:在讲解过程中,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1.电路图绘制: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或合作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2.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路连接实验,测量电流和电压,验证电路原理。
3.问答练习:设计一些关于电流和电路的问题,让学生书面或口头回答,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
4.小组讨论:针对一些复杂的电路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四)总结反馈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电流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路元件的作用和特点。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
2.教学难点:
-电流的形成和作用原理。
。
3.问答教学: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实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巩固理论知识;问答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合作学习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设置梯度性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电流和电路的概念。
5.对学生的进步和成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15.2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15.2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说课思路: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训练、说程序。
本节共分成四大部分内容:1、电路构成;2、电流;3、电路图;4、电路状态。
在电流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知道并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流方向的规定,为电路的学习做好准备。
电路构成、电路图、电路状态,这些知识的掌握与否对学生今后的电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我制定了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电流方向.2.认识电路的基本结构,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3.会用电路图来表示电路.4.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过程与方法1.会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会区分不同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会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
通过电流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连接电路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说教材本节共分成四大部分内容:1、电路构成;2、电流;3、电路图;4、电路状态。
在电流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知道并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流方向的规定,为电路的学习做好准备。
电路构成、电路图、电路状态,这些知识的掌握与否对学生今后的电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我讲的顺序与教材稍有不同,是因为电流太抽象,看不到摸不着,所以我从电路开始导入,而电路刚好是本节课的核心词,一切都与电路有关。
三、说学生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已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与电流和电路相关的信息,对电路通断等知识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本课内容较抽象,因此教学过程设计了许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事例,由此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据此我开篇设计了四个简答题,既避免了填空的肤浅,有客服了直接连图操作上的难度,我们的学生大多是动口不动手的,所以这样的设计学生不认真读课文还不好回答。
九年级物理全册 15.2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电流和电路》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电,而电流对于学生来说既神秘又陌生。
第五章是最基本的电流和电路知识,为以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处理电学问题奠定基础。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电流的知识,从前后联系来看,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电荷定向移动及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可以更好的理解本节课内容。
而在本节课里学生要知道电流的形成和方向,知道电路的构成,这又为后面学习串并联电路及整个电路学打下了基础。
二. 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希望亲自尝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上。
根据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具有较好的直观观察能力的特点,对于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展示。
三. 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了电荷的初步知识,根据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常见的电源和用电器(2)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实验,课件展示,使学生感受到电流的存在,是培养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研究过程中以生活素材为依托,通过学生思考和讨论,共同得出结论,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科学的物理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求知.积极合作的思想品质,在讲解电源知识时,通过对电池的了解,提高学生关心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
四. 重难点分析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分析教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规定。
由于电流的方向不是直观形象的物理现象,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本节难点定为知道电流的方向。
五. 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电流和电路》说课稿(新版)教科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电流和电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电流在电路中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选择
(1)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示,讲解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规律,以及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2)讨论法:针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规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案例研究:分析生活中的实际电路案例,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电流和电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电器同时工作时,有的亮有的暗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电流和电路的奥秘。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类型电路的特点,为后续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物理观念:通过学习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电现象形成初步的认识,建立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概念。
发展科学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电流和电路》说课稿(新版)教科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2.内容精炼:板书将只包含最关键的知识点,避免冗长的文字,以便学生能够快速抓住重点。
3.风格简洁:板书将采用清晰的字体和简洁的图示,避免复杂的装饰和花哨的字体,以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阅读和理解。
(二)教学反思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这一节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电流的形成、电路的连接等知识点。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电流的形成、电路的连接方式、电源的作用、用电器的使用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电流的产生原理,掌握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包括学生对电路图的绘制和分析感到困难,以及部分学生对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理解不深。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将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和练习机会,通过反复的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来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4.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流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把问题细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结论,可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小结:
(2分钟)请学生小结本节内容或收获。学生大致小结。培养学生总结的习惯和意识,进一步点明本课知识。
四、练习:(8分钟)1、如图,通过电灯的电流方向是______。(插图)
2、想想议议。
3、P105页第1题。
实验、观察、思考。使学生学会从实际情景中归纳知识,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环保意识,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突出“电路”这个重点;通过介绍三峡水电站的情况,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突出“电路”这个重点。
让学生自然地从电路过渡到电路图的学习,并知道电路图的作用。
(二)演示实验,突破难点
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对初中学生来说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这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实验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通过观察、教师类比、引导等方法得出电流的概念。
(三)分组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
2、用电器:电风扇、电饭煲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工作?通电——消耗电能。
3、开关:开关断开时灯不亮,闭合时灯亮——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把电源和用电器连接起来——输送电能。
问题4:如果想要告诉其他人电路的连接情况,我们要带着实物给别人看,很麻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引导学生说出:用图表示。
电流和电路——说课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与地位:《电流和电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电荷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三个:电流概念、电路概念、电路图,是后续学习电学的基础,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编者意图:教材一开始就让学生连接电路,然后在实验和《电荷》(上节)的基础上学习电流的形成与方向,继而学习电路的组成,最后学习电路图——这样安排,既可让学生具有对电路的真实体验,消除学生对电的恐惧感和神秘感,也可唤起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电世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做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3、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知道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和“能说出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电路”等要求,以及学生对电流、电路认识模糊但又有极强好奇心的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与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4)通过观察,认识电路元件及符号,尝试连接电路。
(5)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4、重点与难点:电路组成是后续学习的基础,电流的方向对以后的电路分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电路图则是分析电路的基础知识和手段,后面的学习会经常使用;而学生对“电”只有一些零星的认识。
——由此确定本节的重点:(1)重点:电流的产生与方向;电路组成。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电路识别、规范画电路图方面出错非常多,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纠正,因此确立本节难点:(2)难点:电路图二、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初二学生的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多数学生对电路、电器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多是道听途说,认识非常片面。
而现代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
由此确定本节学法:多媒体——(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思考(原因)——讨论——(练习)应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说课稿《两种电荷》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原理、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导体和绝缘体。
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等。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有两种电荷”。
通过课本图15.1—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
关于元电荷及原子的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即可。
最后一部分“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用演示实验及画图讲解。
三、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四、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两种电荷第一节两种电荷[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等。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有两种电荷”。
通过课本图15.1—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
关于元电荷及原子的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即可。
最后一部分“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用演示实验及画图讲解。
1、摩擦起电现象。
2、两种电荷的规定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电荷及其单位。
5、原子结构,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初中化学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初中化学电流和电路说课稿.txt 初中化学电流和电路说课稿一、引言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研究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将介绍电流和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电流的单位和测量方法;3. 了解电路的组成和作用;4. 能够分析和解决简单电路中的问题;5. 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引入电流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电流的思考;-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电流的特点和流动方向。
2. 电流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介绍电流的单位安培(A)及其定义;- 通过示意图和实验仪器,向学生演示电流的测量方法。
3. 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元素:电源、导线和负载;- 通过图示和实际电路,说明电路中各元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4. 简单电路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示例展示简单电路的分析过程;- 引导学生应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路中的问题。
5. 实验操作- 设计简单的电路实验;-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提问或探究式教学引入电流和电路的概念。
2. 举例法: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电流和电路的特点。
3. 示范法:通过示意图和实验,向学生展示电流的测量方法和电路的组成。
4. 综合法:通过练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进行个人评价。
2. 学生根据实验操作和试卷测验进行自我评价。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和实验室实践;2. 扩展课程内容,引入更复杂的电路和实验设计。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化学》第X单元相关内容;2. 测量仪器、实验器材及电路图示。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电流和电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电路问题。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5.2《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电流的感性认识;
(2)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电路现象,如电灯的开关、电视遥控器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电流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如何流过电路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3.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电流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
(2)电路的种类和组成;
(3)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1)电来自的形成及流动规律;(2)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3)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3.分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加深对电流和电路概念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王瞳中学----皮桂花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电流和电路》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册第十五章第二节内容。
电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而本节中的电流、电路、电路图的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因此,掌握好本节的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电学内容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我确定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②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③结合小灯泡、电子门铃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可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概括性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本节又是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电路连接;第一次进行物理作图,对于九年级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重要。
能否会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电学各章的学习。
因此,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对“电”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知识跟自己的生活很贴近,而且很有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操作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奥秘的兴趣。
2、说教法
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的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转换法、引导法、类比法等。
3、说学法
通过连接电路的操作性练习来认识电流与电路的关系,电源和用电器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
本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指导原则,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练习法等,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电学实验习惯,提高认识电路、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实验引入,激发学习兴趣(2分钟)
用录音机播放一段DJ音乐,让学生看到突然断开录音机电源,音乐声停止。
问:同学们为什么听不到音乐声?从而引入了“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演示实验,突破难点(5分钟)
初中学生来说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这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实验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通过观察、教师类比、引导等方法得出电流的概念。
(三)分组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15分钟)
1、利用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器材和要求让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
在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教科书中的实验警示“!”,并对他们示范:如果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此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会很大,会将电源烧坏。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谁先让灯亮起来,电扇转起来,蜂鸣器响起来,二极管亮起来为目的在学生做实验后谈感受形成问题,结合阅读教材39页内容教师引导要有科学的实验习惯,必须有正确的实验操作,先结合实验的进程,规范实验操作,利用多媒体告诉学生什么是短路、断路和通路以及短路的危害。
电流形成条件及电流的方向的教学采用学生实验分析归纳、观察,教师类比、引导及阅读教材37页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出电流的方向和形成条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2、在电路的构成的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容易分析归纳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以及导线的作用,可结合课本38页的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根据平时的观察,列举知道的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师生互动,突出重点(15分钟)
对初学电路的学生,正确画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是学习电学的基本功,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
1、让学生认识课本38页图15.2—5中的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为画电路图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进行规范的画图示范,结合元件符号的特点,针对学生容易马虎的地方,提出画好元件符号的要求。
并采取比记忆竞赛法激发学生记元件符号的积极性。
3、结合同学们的分组实验,让同学们把实物连接电路画成电路图(可在课后让同学们练习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小小比赛)学生经过训练,认识电路、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能力会有较快的提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五)、总结本节收获填写课堂活动自我评价表。
(5分钟)
(六)、布置作业
课本P40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5题。
回家动手练习,实验。
(七)、板书设计
二、电流和电路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了形成电流。
电流方向: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
形成电流的条件:(1)有电源(2)电路闭合
电路: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等连成电流的路径。
电源和用电器:
(1)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发电机。
(2)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等。
电路图:用元件的符号表示出电路连接形成的图。
附:
课堂活动自我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