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结构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抗震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抗震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抗震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了解地震动的特性及其对结构的影响。

3.掌握结构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4.学习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熟悉抗震设计规范和标准。

6.能够进行地震波的时程分析。

7.能够运用结构动力学理论进行抗震计算。

8.能够根据抗震设计原则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9.能够正确运用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震安全的关注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震工程基本概念:地震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结构动力学基本理论:地震波的时程分析、结构的动力响应计算。

3.抗震设计原则和方法: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抗震设计的计算方法。

4.抗震设计规范和标准: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国际抗震设计标准。

5.抗震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抗震设计案例,学习抗震设计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震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抗震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抗震设计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进行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和抗震性能试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抗震设计原理。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抗震设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专业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参考。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地震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4.实验设备:准备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和抗震性能试验所需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建筑抗震课程设计

建筑抗震课程设计

建筑抗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建筑抗震的基本原理,掌握影响建筑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抗震特点,了解各类抗震设计方法;3. 学生能够掌握建筑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抗震等级和设防目标。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出改进措施;2. 学生能够运用建筑抗震设计方法,完成简单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建筑抗震设计案例进行评价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建筑抗震知识,增强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培养安全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对工程技术的尊重和热爱;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建筑学相关专业的高年级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建筑基础知识和结构力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今后从事建筑抗震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抗震基本原理- 地震波传播与影响-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抗震设计基本要求2. 建筑结构类型与抗震特点- 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 桁架结构- 其他新型抗震结构3. 抗震设计方法与措施- 抗震设防等级与目标- 结构布局与体系设计- 抗震构件设计- 抗震连接设计4. 抗震设计案例分析- 不同类型建筑抗震设计案例- 抗震设计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 抗震设计优化措施探讨5. 抗震设计实践- 简单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软件应用- 抗震设计报告撰写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各部分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设计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设计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工程结构抗震的基本原理,掌握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习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特点,了解不同结构类型的抗震性能。

3. 掌握我国抗震设防标准,了解抗震设防等级的划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结构的抗震需求,提出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案。

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工程结构抗震分析,具备一定的抗震设计能力。

3. 能够针对特定工程,编制抗震设计方案,并进行简要的抗震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工程结构抗震的重要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事业的热爱,培养其从事相关工作的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工程结构抗震知识,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安全意识。

为实现课程目标,将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抗震原理概述:介绍地震波、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目标等基本概念。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震与抗震基本概念2. 抗震设计方法:讲解静力法、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等抗震设计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抗震设计方法3. 建筑结构类型及抗震特点:分析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不同结构类型的抗震性能。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建筑结构类型及抗震特点4. 抗震设防标准与等级:阐述我国抗震设防标准,介绍抗震设防等级的划分及应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抗震设防标准与等级5. 抗震设计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工程案例,分析其抗震设计要点及措施。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抗震设计案例分析6. 抗震设计软件应用:学习使用PKPM、ETABS等抗震设计软件,进行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 教材章节:第六章 抗震设计软件应用7. 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分组进行抗震设计方案编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抗震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心得

抗震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心得

抗震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心得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抗震结构的优缺点,以及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

此外,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抗震结构的受力情况,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PKPM等)进行抗震结构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使学生掌握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技巧,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使学生认识到抗震结构设计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的重要性,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根据课程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过程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抗震结构设计原理:介绍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原则,分析各类抗震结构的优缺点,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2. 抗震设计规范:学习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了解规范中关于抗震设防、地震作用、结构分析、抗震措施等方面的要求。

3. 抗震结构计算方法:教授结构力学在抗震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如地震作用计算、内力分析、位移计算等。

4. 抗震结构设计方法:学习抗震结构的设计流程和技巧,包括结构选型、抗震等级确定、截面设计、配筋设计等。

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设计

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设计

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2. 掌握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方法、步骤和关键参数;3. 了解我国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和相关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软件进行结构抗震分析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结构抗震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结构抗震设计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遵循职业道德,关注生态环境。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结构抗震设计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结构抗震设计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等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工程意识。

内容可以直接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大纲的制定;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的教材章节关联...',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教学大纲制定:- 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及方法;- 抗震设防标准与法规;- 结构抗震设计实例分析;- 结构抗震设计软件应用。

2. 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结构抗震设计原理、抗震设防标准、设计方法和步骤;- 难点:结构抗震设计软件的操作与应用。

3. 本节内容的教材章节关联:- 教材第5章: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教材第6章:抗震设防标准与法规;- 教材第7章: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与实例;- 教材第8章:结构抗震设计软件介绍。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如下:1. 引言:介绍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课时);2. 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讲解基本原理,分析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2课时);3. 抗震设防标准与法规:解读我国相关法规,了解设防标准(2课时);4. 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与实例:分析实际案例,掌握设计方法和步骤(3课时);5. 结构抗震设计软件应用:学习软件操作,进行实际操作练习(3课时)。

大学抗震课程设计

大学抗震课程设计

大学抗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成因、分类、分布等;2. 学习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及设计要点;3. 了解我国抗震设防标准及政策,掌握抗震设计的相关规范。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案;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抗震设计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地震灾害的认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树立安全意识;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关注社会公共安全问题;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我国抗震事业作出贡献的意愿。

本课程针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抗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技能进行实际抗震设计,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我国抗震事业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震基本知识:讲解地震的成因、分类、分布及影响,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地震成因与机制- 地震波的传播- 地震灾害及影响2. 抗震设计原理:介绍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抗震设计基本原理-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 抗震设计方法及要点3. 抗震设防标准与规范:学习我国抗震设防标准及相关规范,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抗震设防标准- 抗震设计规范- 抗震设计流程4. 抗震设计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动手进行抗震设计,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案例分析- 设计方案制定- 抗震性能评估5. 抗震设计软件应用:教授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抗震设计分析,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 软件操作方法- 抗震设计分析- 结果解读与优化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根据课程目标和学时要求进行详细规划,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抗震设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结构工程抗震课程设计

结构工程抗震课程设计

结构工程抗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结构工程抗震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能够分析结构的地震反应,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抗震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波的传播和地震动的特性。

•掌握结构工程的抗震设计原则,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和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

•学习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弹性时程分析、pushover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结构工程抗震的基本原理进行地震作用的计算和结构抗震设计的分析。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结构工程抗震设计和分析,如SAP2000、ETABS等。

•能够分析和评估结构抗震性能,并提出改进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设计方案。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能够在团队中协作完成结构工程抗震设计任务。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基本知识:介绍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传播和地震动的特性。

2.结构工程抗震设计原则:讲解结构体系的选择、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和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

3.抗震设计方法:介绍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弹性时程分析、pushover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等方法,并通过案例进行讲解。

4.结构抗震设计和分析软件的应用:介绍SAP2000、ETABS等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震基本知识、结构工程抗震设计原则和抗震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结构工程抗震设计和分析的方法。

3.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软件进行结构工程抗震设计和分析,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培养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工程抗震课程设计

工程抗震课程设计

工程抗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抗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地震的基本知识,如地震波、震级、烈度等。

–了解工程抗震的基本原理,如结构抗震设计、抗震构造等。

–学习地震工程的相关知识,如地震风险评估、地震损失预测等。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工程抗震设计。

–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抗震相关问题的能力。

–学会查阅和应用相关规范和标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的重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基本知识:地震波、震级、烈度等。

2.工程抗震原理:结构抗震设计、抗震构造等。

3.地震工程:地震风险评估、地震损失预测等。

4.工程抗震设计实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工程抗震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5.相关规范和标准:介绍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知识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抗震原理和方法。

3.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实验法:安排一定课时的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工程抗震学》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需要,如地震模拟实验设备、结构试验设备等。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相关学术期刊、地震工程数据库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抗震结构课程设计

抗震结构课程设计

目录一、工程概况 (2)1.结构方案 (2)2.结构布置及梁柱截面 (2)3.梁柱的截面尺寸 (3)二、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3)1.屋面荷载标准值: (3)2.楼面荷载标准值 (3)3.梁柱自重: (3)4.墙体 (4)三、结构自震周期计算 (5)1.横梁线刚度i b的计算: (5)2.柱线刚度i c的计算: (5)3.各层横向侧移刚度计算: (D值法) (6)四、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9)1.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q (9)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а1 (9)3.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 (9)五、多遇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10)六、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11)1.框架柱端剪力及弯矩 (11)2.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分别按以下公式计算: (13)七、设计体会及今后的改进意见 (15)八、参考文献 (15)一、工程概况1.结构方案(1)结构体系。

考虑该建筑开间进深层高较大,根据“抗震规范”第 6.1.1条,框架结构体系选择大柱网布置方案。

(2)结构抗震等级。

该全现浇框架结构处于8度(0.2g )设防区,建筑为六层,底层柱高4.2米,其它层柱高3.6米;场地为二类场地,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确定结构抗震等级。

(3)楼该方案。

考虑本工程楼面荷载较大,对于防渗,抗震要求较高,为了符合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和增加结构的整体性及施工方便,采用整体现浇梁板式楼盖。

(4)基础方案。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考虑地基有较好的土质,地耐力高,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并按“抗震规范”第6.1.14条设置基础系梁。

2.结构布置及梁柱截面1、结构布置见图12、各梁柱截面尺寸: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见下表35006300630063006300630035006900690012345678CBAL1L1L1L1L1L1L1L1L2L2图1 结构布置图L33.梁柱的截面尺寸构件编号计算跨度L(mm) h=(1/8~1/12)L(mm)b=(1/2~1/3)h(mm)横向框架梁L1 6600 650 250 纵向框架梁L2 6300 600 250L3 3000 450 250 底层框架柱Z1 4200 550 550 其它层框架柱Z2 3600 500 500二、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资料准备:查《荷载规范》可取:1.屋面荷载标准值:屋面恒载标准值: 5.95 KN屋面活载标准值(不上人): 0.5 KN/m2屋面雪荷载标准值: 0.75 KN/m22.楼面荷载标准值楼面恒载标准值 3.80 KN/m2楼面活载标准值 2.50 KN/m23.梁柱自重:构件编号 截面 (m2) 长度 (m ) 线荷载 (KN/m ) 每根重量(KN )每层根数 (个)每层总重 (KN )L1 0.25*0.65 6.1 4.0625 24.7813 8 198.25 L2 0.25*0.6 5.8 3.75 21.75 15 326.25 L3 0.25*0.45 3.5 3.75 13.125 6 78.75 Z1 0.55*0.55 4.2 7.5625 31.7625 24 762.3 Z20.5*0.53.66.2522.5245404.墙体4.1第一层内墙总重 6.6*4*5.96=157.344 KN 外墙总重 105*6.84=718.2KN 楼面面积 495m 2楼面恒载 3.8*495=1881 KN 楼面活载 2.5*495=1237.5 KN 一层重力代表值10.5(198.25326.2578.75762.3) 1.05157.344718.218811237.50.54808.87G G G =+=+++⨯++++⨯=活恒注:梁柱剩上粉刷层重力荷载而对其重力荷载的增大系数1.05。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课程设计指导书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课程设计指导书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指导书一、题目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地震作用分析二、设计内容根据已有设计资料进行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的抗震设计,具体设计内容如下:1. 确定结构平面布置,确定结构承重方案,估算梁、柱尺寸,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2. 确定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绘制计算简图);3. 横向框架结构侧向刚度计算,并进行侧向刚度比验算;4.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求出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5.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采用底部剪力法求出每层的水平地震力,并进行剪重比验算;6. 内力计算:采用D值法进行一榀横向框架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内力计算并绘制相应的内力图。

三、设计内容指导1.结构平面布置(1)确定结构承重方案及构件布置: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和造型的要求,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结构布置方案。

结构布置基本原则为结构受力合理;传力体系简单明确。

结构构件布置内容包括框架梁、柱布置;非框架梁布置;楼、屋面板布置;以及其它构件布置。

框架的布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横向承重体系—竖向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梁承担,用纵向连系梁连接各榀横向框架。

●纵向承重体系—竖向荷载主要由纵向框架梁承担,用横向连系梁连接各榀纵向框架。

●双向承重体系—纵、横向框架梁均要承担楼板传来的竖向荷载,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房屋宜采用此方案。

非框架梁一般优先布置于墙下和较重设备下,然后再根据楼板的大小和框架承重体系布置。

●构件的材料及施工方法:框架结构梁、板、柱混凝土等级不低于C20,目前框架梁、柱混凝土等级通常采用C30及以上。

多层框架结构梁、板、柱常采用相同的混凝土等级;高层框架结构梁、板、柱常采用不同的混凝土等级。

梁、柱主筋常采用热轧II级钢筋;箍筋常采用热轧I级钢筋;现浇板、楼梯构件及非主结构构件常采用热轧I级钢筋。

在抗震设防区,全现浇框架被广泛采用,也可采用现浇装配整体式框架。

(2)构件截面估算:●梁高h b:主、次梁交接时,主梁梁高一般比次梁梁高大50mm以上。

建筑抗震设计课程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课程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建筑抗震设计理论学习、实践项目分析和设计实践,提高学生对于建筑抗震设计的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2. 课程设计内容(1)建筑抗震设计理论学习通过课件教学和阅读经典论著,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的危害和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与现状;阐述闵行公馆项目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案,探究其抗震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2)实践项目分析选取某一具体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和采访当地工程师,对该地区现有建筑抗震设计项目进行分析,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3)设计实践在理论学习与实践项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实践。

学生在实验室或者现场进行建筑抗震设计,包括结构设计与构造设计,力学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等。

课程最终评估将基于学生提交的设计报告和实验数据分析。

3. 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团队协作建立学生团队,要求各组成员间具有相互信任、合作共赢、共同进步的意识。

针对项目分析和设计实践,要求学生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形成有条理、高效、合理的团队合作模式。

(2)独立思考与创新实践在项目分析和设计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身学习与实践经验,进行独立思考,为实践项目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实践设计实践中,学生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开展实践活动,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制定分析报告,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4. 课程评估课程评估主要基于学生团队提交的项目分析报告和设计实践报告。

项目分析报告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目标地区现有建筑抗震设计项目的分析和评估能力,设计实践报告主要考察学生的设计思路、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综合实践能力等。

5. 参考文献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刘志辉. 从闵行公馆地震中获得的抗震设计经验[J].结构工程师,2016, 32(6): 30-35.3.高凯宁, 马晓, 张品杰等. 地震工程学及其应用[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

建筑抗震课程设计实例

建筑抗震课程设计实例

建筑抗震课程设计实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建筑抗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措施,掌握地震波的传播特性以及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

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及影响因素。

2.了解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包括场地选择、建筑布局、结构体系等。

3.熟悉常见的抗震加固措施,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判断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3.能够提出针对现有建筑的抗震加固措施,并分析其有效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增强学生对地震灾害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及影响因素。

2.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场地选择、建筑布局、结构体系等。

3.抗震加固措施: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4.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地震中受损的建筑,探讨抗震设计的优缺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等。

2.讨论法:分组讨论抗震加固措施的优缺点,分享讨论成果。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抗震设计的实践应用。

4.实验法:安排地震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地震波的传播特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相关教材。

2.参考书:地震工程、建筑结构抗震等领域的专业书籍。

3.多媒体资料:地震波传播特性、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案例的视频和图片。

4.实验设备:地震模拟实验设备、结构抗震实验设备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表现,占总评的30%。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1、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是土木工程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重点介绍建筑结构抗震课程的基本原理,对地震环境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2、课程的学习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其中突出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思维方法及设计技巧,形成建筑结构设计的思维和操作方法。

二、课程内容1、建筑结构抗震基础知识:介绍建筑结构抗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体包括地震波的概念、结构防震的基本知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等。

2、建筑结构防震设计:介绍建筑结构防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过程,如结构调整、阻尼增强、结构布置等。

3、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评价:介绍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方法和评价方法,如动力学响应分析、结构响应椭圆图等。

4、计算机抗震设计:介绍计算机辅助抗震设计的理论及应用,如建模、抗震分析和评估等。

三、课程安排1、引论:概述建筑结构抗震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以及在地震环境下对建筑结构的要求;2、基础理论:介绍建筑结构抗震的基础理论,具体包括地震波的概念、结构防震的基本知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等;3、建筑结构防震设计:介绍建筑结构防震设计的各种方法,如结构调整、阻尼增强、结构布置等;4、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评价:介绍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方法和抗震评价方法,如动力学响应分析、抗震椭圆图等;5、计算机抗震设计:介绍计算机辅助抗震设计的理论及应用,如建模、抗震分析和评估等;6、实践与操作:通过实践与操作,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维方法及设计技巧;7、复习与总结:通过复习与总结,使学生形成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抗震设计思维和技能操作方法。

四、考核方法1、考察学生对建筑结构抗震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设计思路的掌握情况;2、考察学生对建筑结构抗震防御设计、抗震分析评价及计算机辅助抗震设计的熟练程度;3、考察学生对建筑结构防震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4、考察学生通过复习形成的抗震设计思维和技能操作方法。

抗震结构课程设计

抗震结构课程设计

一.工程概况1.1结构方案(一)结构体系考虑该建筑开间进深层高较大,根据“抗震规范”第6.1.1条,框架结构体系选择大柱网布置方案。

(二)结构抗震等级该全现浇框架结构处于8度(0.2g)设防区,建筑为六层,底层柱高4.2m,其他层柱高为3.6m;场地为II类场地,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确定结构抗震等级(三)楼盖方案考虑本工程楼面荷载较大,对于防渗、抗震要求较高,为了符合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和增加结构的整体性及施工方便,采用整体现浇梁板式楼盖。

(四)基础方案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考虑地基有较好的土质,地耐力高,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并按“抗震规范”第6.1.14条设置基础系梁。

二.结构布置及梁柱截面2.1结构布置见图1CBA图1 结构布置图2.2各梁柱的截面尺寸荷载标准值按《荷载规范》取用:3.1屋面荷载标准值屋面恒载标准值: 5.95 KN/m2屋面活载标准值(不上人):0.5 KN/m2屋面雪荷载标准值:0.75 KN/m23.2楼面荷载标准值楼面恒载标准值 3.80 KN/m2楼面活载标准值 2.50 KN/m23.3墙体自重标准值外墙体均采用250厚加气混凝土块填充,内墙均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块填充。

内墙抹灰,外墙贴面砖。

建筑外围均有填充墙,底层②、⑦轴设有内横墙,二~六层②、④、⑥、⑦轴设有内横墙。

底层外墙线荷载(考虑开门、窗)标准值 6.84 KN/m内墙线荷载(考虑开门、窗)标准值 5.96 KN/m标准层外墙线荷载(考虑开门、窗)标准值 5.70 KN/m内墙线荷载(考虑开门、窗)标准值 4.95 KN/m240厚砖砌女儿墙线荷载标准值 3.60 KN/m3.4梁柱自重:3.5墙体(一)第一层内墙总重 (12 6.63256) 5.96686.59KN ⨯+⨯+⨯⨯= 外墙总重 (6.6461034) 6.84467.86KN ⨯+⨯+⨯⨯= 楼面面积 2475.2m楼面恒载 3.8475.21805.76KN ⨯= 楼面活载 2.5475.21188KN ⨯= 一层重力代表值1+0.5762.3540(428.96337.550.63) 1.05(686.59467.86)/22(570.24560.88)/21805.760.511885084.2G G G KN =+=+++⨯++++++⨯=活恒 注:梁柱剩上粉刷层重力荷载而对其重力荷载的增大系数1.05。

抗震课程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抗震课程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设计成果目录1.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任务书 (1)1.1设计资料 (1)1.2设计内容 (2)1.3设计要求 (2)2.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3)2.1计算简图及各楼层质量的计算 (3)2.2框架抗侧移刚度的计算 (3)2.3自震周期计算 (5)2.4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及弹性位移验算 (5)2.4.2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2.4.3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6)2.4.4多遇地震下的弹性位移验算 (6)2.5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分析 (7)2.6 框架重力荷载作用效应计算 (9)2.6.1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0)2.6.2重力荷载代表值下的弯矩计算 (12)2.6.3弯矩的条幅与折算 (14)2.7 内力组合与内力调整 (15)2.7.1 框架梁的内力组合及调整 (15)2.7.2 框架柱的内力组合及调整 (16)2.7.3节点核心区组合剪力设计值 (17)2.8 框架截面设计 (17)2.8.1 框架梁截面设计 (17)2.8.2 框架柱截面设计 (19)2.8.3 节点核心区验算 (21)参考文献 (2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23)1.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任务书1.1设计资料1.某一栋普通3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结构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不上人屋面,屋顶无局部突出部分;底层层高4m,二、三层层高3.6m。

2.本设计所有梁、柱尺寸均见图1.1,柱截面尺寸均为500mm×500mm。

图1.1 结构平面布置3.材料强度:梁、板、柱强度等级皆为C30,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300。

4.结构恒荷载框架计算简图1.2、活荷载框架计算简图1.3已给出。

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1=11400kN,G2=10900kN,G3=9900kN;5.地震资料:(1)设防烈度及基本地震加速度:8度(0.2g)。

工程机构抗震课程设计

工程机构抗震课程设计

工程机构抗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抗震设计的关键因素;2. 学习不同类型工程结构的抗震特点,理解各类抗震措施的应用;3. 掌握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了解国内外抗震设计的发展动态。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工程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简单的抗震设计计算;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具体工程案例提出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案;3.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抗震事业的热爱,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 增强学生对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认识,提高遵守规范的自觉性;3.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结构设计知识,但对工程抗震设计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抗震设计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抗震设计规范和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原理- 抗震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地震作用与结构地震反应- 抗震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步骤2. 抗震设计关键因素分析- 结构体系与材料选择- 结构布局与连接方式- 抗震构造措施及减震技术3. 不同类型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 桥梁与隧道工程抗震设计4. 抗震设计规范与案例分析-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国内外抗震设计规范对比- 典型工程案例抗震设计分析5. 抗震设计实践操作- 抗震设计软件应用- 抗震设计计算方法- 抗震设计方案编制与优化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原理第二周:抗震设计关键因素分析第三周: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第四周: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第五周:桥梁与隧道工程抗震设计第六周:抗震设计规范与案例分析第七周:抗震设计实践操作(上)第八周:抗震设计实践操作(下)本教学内容基于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抗震结构设计第四版课程设计

抗震结构设计第四版课程设计

抗震结构设计第四版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也日益重视。

在地震烈度高的地区,为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能,抗震设计便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抗震结构设计》是国家级精品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抗震设计能力,让学生能够熟悉设计的流程,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二、设计内容1. 选题本课程设计选用一座地震烈度为8度的医院建筑为对象,要求在城市耐震设计标准的要求下,进行结构抗震设计。

2. 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结构基本参数设定和结构内力分析;•根据城市耐震设计标准,确定结构的抗震等级;•根据选定的抗震措施和方案,进行结构总体设计;•进行构件设计,并进行验算和优化设计;•根据验算结果进行设计优化;•给出设计结论和设计说明。

3. 设计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设计要求如下:•结构体系:该医院建筑结构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该医院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设防目标为一级;•抗震措施:采用跨中限制型抗震设计方案,具体措施包括增加结构水平抗力,提高强度和刚度,采用低刚度柔性层,控制结构的位移;•设计指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验算和优化设计,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4. 设计流程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流程如下:•结构基本参数设定和内力分析;•确定抗震等级和措施;•进行结构总体设计;•进行构件设计;•验算和优化设计;•给出设计结论和设计说明。

三、设计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结构抗震设计:1. 结构体系与基本参数设定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建筑物紧密程度、场地特征、抗震设防目标等因素,确定结构体系类型。

然后,进行结构基本参数设定,如梁柱的截面尺寸、柱间距、梁间距等要素的确定。

2. 结构内力分析进行结构内力分析,确定不同构件的内力大小和分布情况。

3. 抗震等级和措施确定结构的抗震等级,根据抗震设计规范,采用相应的抗震措施和方案。

框架结构抗震课程设计

框架结构抗震课程设计

框架结构抗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建筑抗震中的重要性;2. 使学生了解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抗震结构的分类及特点;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明确抗震设防的目标和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抗震设计原则,进行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建筑抗震设防标准,评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抗震事业的兴趣和责任感,增强防灾减灾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养成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框架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提高抗震设计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为未来从事建筑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实施。

二、教学内容1. 框架结构基本概念:介绍框架结构定义、分类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2. 抗震设计原则:讲解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延性、能量耗散、合理布局等;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3. 抗震结构分类及特点:分析不同类型抗震结构的特点,如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4. 建筑抗震设防标准:解读我国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明确各级别抗震设防要求;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5.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结合实例,讲解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步骤;教材章节:第四章6. 抗震性能评估:介绍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评估建筑物抗震性能;教材章节:第五章7.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建筑物抗震设计,提高实践能力;教材章节:附录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

抗震结构课程设计

抗震结构课程设计

抗震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抗震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我国建筑抗震设防的基本要求和标准;3. 引导学生掌握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了解抗震结构的受力特点;4. 让学生了解常用的抗震结构材料和构造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工程中抗震结构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抗震结构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抗震结构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从事抗震结构研究的愿望;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抗震结构研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勤奋、务实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抗震结构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建筑结构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抗震结构基本概念- 地震及地震波- 抗震结构的定义与分类- 抗震设防目标与标准2. 抗震结构设计原理- 抗震结构受力特点- 抗震结构设计原则- 抗震结构设计方法3. 抗震结构材料与构造措施- 常用抗震结构材料- 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连接与节点设计4. 抗震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实例- 钢结构设计实例- 混合结构设计实例5. 抗震结构计算与绘图- 抗震结构计算方法- 抗震结构绘图技巧-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6. 抗震结构施工与验收- 抗震结构施工技术- 抗震结构验收标准-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课程要求进行调整,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抗震课程设计6层

抗震课程设计6层

抗震课程设计6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的抗震措施,培养学生面对地震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地震的等级划分等基本知识;掌握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震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在地震发生时迅速采取正确行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安全的重视,提高学生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震基本知识、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地震的等级划分等。

2.第二课时: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包括如何寻找安全的地方避难、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如何在地震后与外界取得联系等。

3.第三课时: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包括如何进行现场救援、如何寻找生存资源、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地震的基本知识和自我保护措施。

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针对地震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地震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震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

4.实验法:进行地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震知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地震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地震知识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地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程概况1.1结构方案(一)结构体系考虑该建筑开间进深层高较大,根据“抗震规范”第6.1.1条,框架结构体系选择大柱网布置方案。

(二)结构抗震等级该全现浇框架结构处于8度(0.2g)设防区,建筑为六层,底层柱高4.2m,其他层柱高为3.6m;场地为II类场地,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确定结构抗震等级(三)楼盖方案考虑本工程楼面荷载较大,对于防渗、抗震要求较高,为了符合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和增加结构的整体性及施工方便,采用整体现浇梁板式楼盖。

(四)基础方案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考虑地基有较好的土质,地耐力高,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并按“抗震规范”第6.1.14条设置基础系梁。

二.结构布置及梁柱截面2.1结构布置见图1CBA图1 结构布置图2.2各梁柱的截面尺寸荷载标准值按《荷载规范》取用:3.1屋面荷载标准值屋面恒载标准值: 5.95 KN/m2屋面活载标准值(不上人):0.5 KN/m2屋面雪荷载标准值:0.75 KN/m23.2楼面荷载标准值楼面恒载标准值 3.80 KN/m2楼面活载标准值 2.50 KN/m23.3墙体自重标准值外墙体均采用250厚加气混凝土块填充,内墙均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块填充。

内墙抹灰,外墙贴面砖。

建筑外围均有填充墙,底层②、⑦轴设有内横墙,二~六层②、④、⑥、⑦轴设有内横墙。

底层外墙线荷载(考虑开门、窗)标准值 6.84 KN/m内墙线荷载(考虑开门、窗)标准值 5.96 KN/m标准层外墙线荷载(考虑开门、窗)标准值 5.70 KN/m内墙线荷载(考虑开门、窗)标准值 4.95 KN/m240厚砖砌女儿墙线荷载标准值 3.60 KN/m3.4梁柱自重:3.5墙体(一)第一层内墙总重 (12 6.63256) 5.96686.59KN ⨯+⨯+⨯⨯= 外墙总重 (6.6461034) 6.84467.86KN ⨯+⨯+⨯⨯= 楼面面积 2475.2m楼面恒载 3.8475.21805.76KN ⨯= 楼面活载 2.5475.21188KN ⨯= 一层重力代表值1+0.5762.3540(428.96337.550.63) 1.05(686.59467.86)/22(570.24560.88)/21805.760.511885084.2G G G KN =+=+++⨯++++++⨯=活恒 注:梁柱剩上粉刷层重力荷载而对其重力荷载的增大系数1.05。

(二)第二至五层内墙总重 (12 6.63256) 4.95570.24KN ⨯+⨯+⨯⨯= 外墙总重 (6.6461034) 5.7560.88KN ⨯+⨯+⨯⨯=楼面面积 2475.2m楼面恒载 3.8475.21805.76KN ⨯= 楼面活载 2.5475.21188KN ⨯= 二至六层重力代表值2-5+0.5(428.96337.550.63540) 1.05570.24560.881805.760.511884955.82G G G KN==+++⨯++++⨯=活恒注:梁柱剩上粉刷层重力荷载而对其重力荷载的增大系数1.05。

(三)第六层女儿墙总重 (6.6461034) 3.6354.24KN ⨯+⨯+⨯⨯=屋面面积 2475.2m屋面恒载 5.95475.22827.4KN ⨯=屋面活载 0.5475.2237.2KN ⨯= 屋面雪荷载 0.75475.2356.4KN ⨯= 屋顶重力代表值+0.5428.96337.550.63540570.24560.88354.242827.44(237.6356.4)0.54722.792G G G KN=+++++=++++⨯=活屋恒四. 结构自振周期的计算4.1横梁线刚度b i 的计算4.2柱线刚度c i 的计算:4.3各层横向侧移刚度计算:(D 值法)(一)第一层①、A-1、A-8、C-1、C-8(4根角柱)443.91010/5.450.72K ⨯=⨯=(0.5)/(2)0.45K K α=++=这四根柱的抗侧刚度均相等为:24211012/0.4512 5.45/4.216683.7/A c D i h KN m α-=⨯=⨯⨯⨯=8A D -=1C D -=8C D -=1A D -②、A-2、A-3、A-4、A-5、A-6、A-7、C-2、C-3、C-4、C-5、C-6、C-7(12根边柱)4410105.2/5.450.95K ⨯=⨯=(0.5)/(2)0.49K K α=++=这12根柱的抗侧刚度均为:24221012/0.4912 5.45/4.218166.7/A c D i h KN m α-=⨯=⨯⨯⨯=2727......A A C C D D D D ----===③、B-1、B-8 (2根边柱)4443.910 3.91010()/5.45 1.43K ⨯⨯=+⨯=(0.5)/(2)0.56K K α=++=这两根柱的抗侧刚度为:242181012/0.5612 5.45/4.220761.9/B B c D D i h KN m α--==⨯=⨯⨯⨯=④、B-2、B-3、B-4、B-5、B-6、B-7(6根中柱)4445.210 5.21010()/5.45 1.91K ⨯⨯=+⨯=(0.5)/(2)0.62K K α=++=这六根柱的抗侧刚度均为:24221012/0.6212 5.45/4.222986.4/B c D i h KN m α-=⨯=⨯⨯⨯=27...B B D D --=则第一层柱的总抗侧刚度均为:1121241226416683.71218166.7220761.9622986.4464177.4/A A B B D D D D D KN m----∑=⨯+⨯+⨯+=⨯+⨯+⨯+⨯= 3.2第二~六层①、A-1、A-8、C-1、C-8(4根角柱)443.91010(2)/(2 4.34)0.9K ⨯=⨯⨯⨯=/(2)0.31K K α=+=这四根柱的抗侧刚度均为:24211012/0.3112 4.34/3.612457.4/A c D i h KN m α-=⨯=⨯⨯⨯=1818A A C C D D D D ----===②、A-2、A-3、A-4、A-5、A-6、A-7、C-2、C-3、C-4、C-5、C-6、C-7(12根边柱)445.21010(2)/(2 4.34) 1.2K ⨯=⨯⨯⨯=/(2)0.375K K α=+=这12根柱的抗侧刚度均为:24211012/0.37512 4.34/3.615069.4/A c D i h KN m α-=⨯=⨯⨯⨯=2727......A A C C D D D D ----===③、B-1、B-8 (2根)443.91010(2)2/(2 4.34) 1.8K ⨯=⨯⨯⨯⨯=/(2)0.47K K α=+=这两根柱的抗侧刚度均为:242121012/0.4712 4.34/3.618887.04/B B c D D i h KN m α--==⨯=⨯⨯⨯=④、B-2、B-3、B-4、B-5、B-6、B-7(6根中柱)441010(2 5.2)2/(2 4.34) 2.4K ⨯=⨯⨯⨯⨯=/(2)0.55K K α=+=这六根柱的抗侧刚度为:24221012/0.5512 4.34/3.622101.9/B c D i h KN m α-=⨯=⨯⨯⨯=则第二层柱到第六层柱的总抗侧刚度均为:261212...41226412457.41215069.4218887.04622101.9401049.1/A A B B D D D D D D KN m----∑==∑=⨯+⨯+⨯+=⨯+⨯+⨯+⨯= 4.4结构基本自振周期1T 的计算:基本自振周期1T (s )可按下式计算:1 1.7T ψ=注:T ψ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i G 作为水平荷载而算得的结构顶点位移。

T ψ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承重砖墙影响的折减系数,取值范围为0.6~0.7(填充墙的系数取小一点的),所以T ψ取0.6。

T ψ按以下公式计算:Gi i V G =∑ /i Gi ij u V D ∆=∑61u i i u =∆=∆∑注:ij D ∑为第i 层第j 号柱的层间侧移刚度。

i u ∆为第i 层的层间侧移。

u ∆为框架顶点总位移。

n 为框架结构的总层数。

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计算过程见下表,其中第六层的i G 为6G 和G 屋之和。

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计算:1 1.70.6)T T s ψ=⨯所以基本自振周期为0.51s 。

五.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本结构高度不超过40m,质量和刚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故可用底部剪力法来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即:5.1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eq G0.85eq i G G =∑0.85(5084.24955.8244722.79)25185.73KN =⨯+⨯+=5.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1α查表可得场地为二类场地,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时的特征周期值为:0.05ς=,0.40g T s =,0.9γ=,21η=;查表可得多遇地震情况下8度设防情况下,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5g 时,max 0.16α=;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3g 时,max 0.24α=。

本任务书为该全框架处于8度(0.2g )设防区。

所以根据插入法可得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2g 时:max 0.240.160.16(0.20.15)0.1870.30.15α-=+⨯-=-,则水平地震影响系数1α为:0.90.91max 10.4()()0.1870.150.51g T T αα==⨯=。

5.3计算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Ek F 及用底部剪力法分配10.1525185.733777.86Ek eq F G KN α==⨯=,因为10.51 1.40.56g T s T s =<=,所以不用考虑顶部附加的地震作用影响,: 其它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为:1i ii Ek njjj G H F F G H==∑;地震作用下各楼层水平地震层间剪力i V 为:(,1,2...6)i k V F i k =∑=。

计算过程如下表: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表注:集中于各质点的重力荷载i G ,为计算单元范围内各层楼面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及上下各半层的墙、柱等重量。

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沿房屋高度的分布图见图2六.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k u ∆和顶点位移i u 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k i ij u V D ∆=∑; i k u u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