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抗震课程设计
多层框架抗震计算课程设计计算书
多层框架抗震计算课程设计计算书引言本文档为多层框架抗震计算课程设计的计算书,旨在通过计算分析多层建筑框架结构在发生地震时的抗震性能。
本文档将从结构设计、地震力计算、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等方面进行介绍,并提供相应的计算结果和分析。
结构设计结构类型选择在进行多层框架抗震计算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结构类型。
常见的结构类型包括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钢混凝土结构等。
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
结构参数确定确定结构参数是进行抗震计算的重要一步。
通过对结构的需求、荷载情况和材料性能等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结构参数。
包括框架柱的截面尺寸、梁的截面尺寸、连接节点设计等。
结构模型建立在进行抗震计算之前,需要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根据实际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能,使用相应的有限元软件进行模型建立。
同时,需要合理设置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
地震力计算地震烈度确定根据地震区划和地震参数,确定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评估地震影响的指标,根据地震烈度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计算根据地震烈度和结构的动力性能,使用地震反应谱法或时程分析法等方法,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计算中需要考虑结构的质量、刚度、阻尼等参数。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响应谱分析通过响应谱分析,可以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最大剪力、最大弯矩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以及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构件性能评估除了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外,还需要对构件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包括截面的抗剪、抗弯能力等。
通过计算和分析,评估构件的抗震能力。
结论根据计算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多层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确定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深入了解了多层框架抗震计算的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实际工程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以上是多层框架抗震计算课程设计计算书的主要内容,通过以上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评估多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确定设计的合理性。
建筑抗震课程设计
建筑抗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建筑抗震的基本原理,掌握影响建筑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抗震特点,了解各类抗震设计方法;3. 学生能够掌握建筑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抗震等级和设防目标。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出改进措施;2. 学生能够运用建筑抗震设计方法,完成简单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建筑抗震设计案例进行评价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建筑抗震知识,增强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培养安全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对工程技术的尊重和热爱;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建筑学相关专业的高年级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建筑基础知识和结构力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今后从事建筑抗震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抗震基本原理- 地震波传播与影响-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抗震设计基本要求2. 建筑结构类型与抗震特点- 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 桁架结构- 其他新型抗震结构3. 抗震设计方法与措施- 抗震设防等级与目标- 结构布局与体系设计- 抗震构件设计- 抗震连接设计4. 抗震设计案例分析- 不同类型建筑抗震设计案例- 抗震设计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 抗震设计优化措施探讨5. 抗震设计实践- 简单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软件应用- 抗震设计报告撰写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各部分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标准课程编码:23010019承担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08〕审核〔建筑工程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10.23〕批准〔〕批准日期〔2022.10.23〕(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建筑工程工程技术专业的必修课。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施工员、质检员及安全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相关岗位上的关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的方法;能领会结构设计意图,正确处理施工及工程管理中常见的结构抗震问题,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继专业课提供材料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建筑力学》、《建筑构造》、《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后续课程有《质量事故分析》、《工程监理》和《毕业综合实训》。
2.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房屋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从而初步具备懂得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的方法;能领会结构设计意图,正确处理施工及工程管理中常见的结构抗震问题。
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为工作提供结构抗震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场地土、场地类别划分、抗液化措施与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天然地基与桩基础进行抗震验算的能力,并且能用计算简图和计算书来表达验算过程;通过对结构基本周期、地震系数、地震作用效应与“三水准两阶段设计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多质点弹性体系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及结构抗震验算的能力,并且能用计算简图和计算书来表达验算过程;通过对钢筋混土框架结构震害特点、房屋选型、结构布置及抗震验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能力,并且能用施工图和计算书来表达设计成果;通过对砌体结构震害特点、房屋选型、结构布置、抗震验算方法及抗震构造措施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多砌体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能力,并且能用图表和计算书来表达设计成果。
第5章框架结构抗震设计1-PPT文档资料111页
24.01.2020
40
结构抗震等级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抗震规范》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主 要因素,将结构划分成4个抗震等级,见表5-3。
24.01.2020
41
表5-3 丙类多层及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结构类型
5
多层与高层
3. 我国其他有关规范中规定: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中规定10
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 筑为高层建筑。
▪《钢筋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BJ3-90)中 规定10层和10层以上的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此规定仅 限于钢筋砼结构,其高度不超过200m。
4.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 定抗震等级。
5. 框架-抗震墙结构中,当取基本振型计算地震作用时,如抗震墙底部 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则框架部分 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
24.01.2020
43
关于确定结构抗震等级的说明——续
24.01.2020
37
基础连系梁布置
(3)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 (4)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
不均匀土层。 (5)桩基承台之间。
24.01.2020
38
5.2.3 结构抗震等级
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反应特点 (1)地震作用越大房屋的抗震要求越高。
24.01.2020
22
基础的形式
条形基础
十字形基础
筏板基础
箱形基础
24.01.2020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课程设计指导书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指导书一、题目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地震作用分析二、设计内容根据已有设计资料进行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的抗震设计,具体设计内容如下:1. 确定结构平面布置,确定结构承重方案,估算梁、柱尺寸,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2. 确定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绘制计算简图);3. 横向框架结构侧向刚度计算,并进行侧向刚度比验算;4.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求出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5.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采用底部剪力法求出每层的水平地震力,并进行剪重比验算;6. 内力计算:采用D值法进行一榀横向框架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内力计算并绘制相应的内力图。
三、设计内容指导1.结构平面布置(1)确定结构承重方案及构件布置: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和造型的要求,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结构布置方案。
结构布置基本原则为结构受力合理;传力体系简单明确。
结构构件布置内容包括框架梁、柱布置;非框架梁布置;楼、屋面板布置;以及其它构件布置。
框架的布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横向承重体系—竖向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梁承担,用纵向连系梁连接各榀横向框架。
●纵向承重体系—竖向荷载主要由纵向框架梁承担,用横向连系梁连接各榀纵向框架。
●双向承重体系—纵、横向框架梁均要承担楼板传来的竖向荷载,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房屋宜采用此方案。
非框架梁一般优先布置于墙下和较重设备下,然后再根据楼板的大小和框架承重体系布置。
●构件的材料及施工方法:框架结构梁、板、柱混凝土等级不低于C20,目前框架梁、柱混凝土等级通常采用C30及以上。
多层框架结构梁、板、柱常采用相同的混凝土等级;高层框架结构梁、板、柱常采用不同的混凝土等级。
梁、柱主筋常采用热轧II级钢筋;箍筋常采用热轧I级钢筋;现浇板、楼梯构件及非主结构构件常采用热轧I级钢筋。
在抗震设防区,全现浇框架被广泛采用,也可采用现浇装配整体式框架。
(2)构件截面估算:●梁高h b:主、次梁交接时,主梁梁高一般比次梁梁高大50mm以上。
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抗震框架结构设计指导书
柱截面高度与宽度均不宜小于 300mm,剪跨比宜大于 2,柱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 长比不宜大于 3。 同一平面内框架柱与框架梁中心线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 边长的 1/4。
2
二、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1.框架的计算单元 框架结构是空间结构,设计时通常近似按两个方向的平面框架分别计算。图 1 为 横向承重框架结构 KJ-3 的计算单元选取。 2.动力计算简图 多自由度体系动力计算简图采用层间模型,即每层楼面及屋面作为一个质点,楼 面与楼面(屋面)之间的竖向构件(如墙、柱等)的质量分别向上、向下集结到楼面及 屋面质点处。 3.内力计算简图 (1)框架跨度:取柱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2)框架高度:底层高度取基础顶面到二层梁面之间的距离,其余层取层高。 (3)坡度≤1/8 的斜梁或折线形横梁简化为水平横梁。
六、多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对于房屋高度不超过 40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剪切变形 为主, 扭转效应可忽略不计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多遇水平地震作用, 其主 要计算步骤为: 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q=0.85ΣGi; 2.由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 T1,根据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确定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α1; 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 ζ 取 0.05; 3.计算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α1 Geq; 4.计算各质点多遇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1)T1>1.4 Tg
Gi H i
∑G j H j
j =1
n
FEk 。
七、框架各层地震力及弹性位移计算
1.各层地震力 相应各层的地震剪力标准值 Vi:Vi= ∑ Fi 。
j =i n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 数 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计入。 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时, 平行地震作用方向两个边榀, 其地震作用应乘以 增大系数。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 1.15 采用,长边可按 1.05 采用。 2. 位移计算 (1)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楼层内最大水平弹性层间位移验算:Δue≤/h/550; (2)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Δup≤h /50。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课件
22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Gi
PPT学习交流
23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n
G Gi i 1
n
Geq0.85G0.85 Gi i1
PPT学习交流
24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uT
Gi
T1 1.7T uT 1.7(0.6~0.7) uT
uT:结构顶点假想位移
PPT学习交流
25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施工方法 现浇 现浇 现浇 现浇
不埋线管 60mm 70 80 100
埋铁皮管 80mm 80 100 -
埋塑料管 90mm 100 120 -
PPT学习交流
10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类别 屋盖 楼盖 整块楼盖 阳台、雨篷
梁距 2.0m左右 2.0m左右 3.3-4.0m左右 悬桃1.2-2.0m左右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PPT学习交流
1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目标
• 三水准设防目标
具有 • 足够的强度 • 足够的刚度 • 足够的延性(耗能能力)
PPT学习交流
2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内容
• 概念设计 • 抗震计算 • 构造措施
PPT学习交流
3
概念设计(方案设计)
• 体型简单、对称、规则
2 1 2
1
2
1.22
板厚 60-80mm 80-100mm 120-180mm 根部120-200mm
PPT学习交流
11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类别 单向板 双向板
简支板h/l
1/35 1/45
连续板h/l
1/40 1/50
建筑抗震课程设计实例
建筑抗震课程设计实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建筑抗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措施,掌握地震波的传播特性以及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
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及影响因素。
2.了解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包括场地选择、建筑布局、结构体系等。
3.熟悉常见的抗震加固措施,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判断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3.能够提出针对现有建筑的抗震加固措施,并分析其有效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增强学生对地震灾害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及影响因素。
2.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场地选择、建筑布局、结构体系等。
3.抗震加固措施: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4.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地震中受损的建筑,探讨抗震设计的优缺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等。
2.讨论法:分组讨论抗震加固措施的优缺点,分享讨论成果。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抗震设计的实践应用。
4.实验法:安排地震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地震波的传播特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相关教材。
2.参考书:地震工程、建筑结构抗震等领域的专业书籍。
3.多媒体资料:地震波传播特性、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案例的视频和图片。
4.实验设备:地震模拟实验设备、结构抗震实验设备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表现,占总评的30%。
抗震设计课程设计
D 中柱(7 根)
Σk K= b 2k c
—
α=
K 2+ K
—
—
D = αk c
12 ( KN / m) h2
12 3.9 2 12 3.9 2
4 × 27.54 × 10 3 = 1.37 2 × 40.06 × 10 3
3
1.37 = 0.407 2 + 1.37 0.684 = 0.256 2 + 0.684
K=
—
2+ K 3 0.5 + 0.687 2 × 27.54 × 10 = 0.442 = 0.687 3 中柱(7 根) 2 × 40.06 × 10 2 + 0.687
1 × 27.54 × 10 = 0.344 边柱(14 根) 2 × 40.06 × 10 3
3
Σk b 2k c
α=
0.5 + K
Σk K= b 2k c
—
3
α=
K 2+ K
—
—
D = αk c
12 ( KN / m) h2 12 3.9 2
4 ×14.17 ×10 = 0.707 中柱(15 根) 2 × 40.06 ×103 2 × 14.17 × 10 = 0.354 边柱(6 根) 2 × 40.06 × 103
—
—
D = αk c
12 ( KN / m) h2
12 4.7 2
0.442×40.06×103× =9616.56 0.36×40.06×103× =7834.99
0.5 + 0.344 = 0.36 2 + 0.344
12 4.7 2
∑D=9616.56×7+7834.99×14=177005.7 KN/m (3) 框架自振周期的计算 计算公式: T1 = 2ΨT
抗震结构设计第四版课程设计
抗震结构设计第四版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也日益重视。
在地震烈度高的地区,为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能,抗震设计便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抗震结构设计》是国家级精品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抗震设计能力,让学生能够熟悉设计的流程,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二、设计内容1. 选题本课程设计选用一座地震烈度为8度的医院建筑为对象,要求在城市耐震设计标准的要求下,进行结构抗震设计。
2. 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结构基本参数设定和结构内力分析;•根据城市耐震设计标准,确定结构的抗震等级;•根据选定的抗震措施和方案,进行结构总体设计;•进行构件设计,并进行验算和优化设计;•根据验算结果进行设计优化;•给出设计结论和设计说明。
3. 设计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设计要求如下:•结构体系:该医院建筑结构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该医院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设防目标为一级;•抗震措施:采用跨中限制型抗震设计方案,具体措施包括增加结构水平抗力,提高强度和刚度,采用低刚度柔性层,控制结构的位移;•设计指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验算和优化设计,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4. 设计流程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流程如下:•结构基本参数设定和内力分析;•确定抗震等级和措施;•进行结构总体设计;•进行构件设计;•验算和优化设计;•给出设计结论和设计说明。
三、设计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结构抗震设计:1. 结构体系与基本参数设定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建筑物紧密程度、场地特征、抗震设防目标等因素,确定结构体系类型。
然后,进行结构基本参数设定,如梁柱的截面尺寸、柱间距、梁间距等要素的确定。
2. 结构内力分析进行结构内力分析,确定不同构件的内力大小和分布情况。
3. 抗震等级和措施确定结构的抗震等级,根据抗震设计规范,采用相应的抗震措施和方案。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防震与加固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防震与加固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水利工程等领域。
然而,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造成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
因此,在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时,必须考虑地震荷载,并采取相应的防震措施,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1. 地震参数确定: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之前,必须确定地震设计参数。
这包括地震烈度、设计地震加速度、设计基准震度等。
通过对地震历史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合所在地区的地质和地震活动情况,可以确定合理的地震参数。
2. 结构的初步设计:在进行框架结构的初步设计时,应根据地震参数进行地震力计算,并按照相关规范确定结构的设计参数,如层间刚度、楼层周期等。
同时,结构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3. 结构的抗震措施: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框架节点:在节点处加设加强板、加强筋等,以提高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 提高墙体承载力:可以在结构内部设置剪力墙或加设加固筋,以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 增加剪力墙:在结构的横向方向增设剪力墙,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 设计合理的剪重比:通过控制剪力墙的布置和剪重比的大小,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 使用防震器或减振器:在结构系统中引入防震器或减振器,可以减小地震引起的动力响应,提高结构的耐震性能。
4. 耐震等级的确定:根据不同的建筑用途和地区的地震情况,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需要确定相应的耐震等级。
耐震等级包括一般抗震设计、中等抗震设计和重要抗震设计等,不同等级对结构的设计要求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5. 加固设计:对于已建成的老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可以进行加固设计。
加固设计的方法包括增加梁柱节点的配筋、设置剪力墙、增加钢筋混凝土外包钢筋等。
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并进行详细的设计和施工。
框架结构抗震课程设计
框架结构抗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建筑抗震中的重要性;2. 使学生了解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抗震结构的分类及特点;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明确抗震设防的目标和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抗震设计原则,进行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建筑抗震设防标准,评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抗震事业的兴趣和责任感,增强防灾减灾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养成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框架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提高抗震设计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为未来从事建筑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实施。
二、教学内容1. 框架结构基本概念:介绍框架结构定义、分类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2. 抗震设计原则:讲解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延性、能量耗散、合理布局等;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3. 抗震结构分类及特点:分析不同类型抗震结构的特点,如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4. 建筑抗震设防标准:解读我国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明确各级别抗震设防要求;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5.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结合实例,讲解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步骤;教材章节:第四章6. 抗震性能评估:介绍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评估建筑物抗震性能;教材章节:第五章7.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建筑物抗震设计,提高实践能力;教材章节:附录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绵阳的两个框架结构
• 一个填充墙经过设计认真考虑,与周边框架采用水平系梁和
构造柱连接,结构抗侧刚度很大,地震中填充墙也几乎没有 开裂,主体框架结构几乎也未损坏。 • 另一个填充墙开裂显著,尽管主体框架结构损坏并不严重, 但需要对填充墙进行大修。
影响因素的分析
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影响
柱剪切破坏,梁柱节点区破坏
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的震害
柱剪切破坏,梁柱节点区破坏
李英民
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的震害
柱剪切破坏,梁柱节点区破坏
• 配箍不足,箍筋拉结、弯钩等构造措施不到位。 • 最小配箍率需提高。 • 强剪弱弯:即使柱端先发生弯曲破坏形成塑性铰,巨大的轴
压易使混凝土压溃,严重削弱柱端抗剪能力,而柱端出铰并 不会减小柱端的地震剪力,很容易引起剪切破坏。 • 连续箍筋技术,防止柱端混凝土强度严重退化。 • 控制柱轴压比
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的震害
柱端出现塑性铰,未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
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的震害
柱端出现塑性铰,未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
几乎没有看到设计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破坏机制
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的震害
柱端出现塑性铰,未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
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的震害
柱端出现塑性铰,未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
成的超配,对大多数二级和三级框架,都会超出(1a)式 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 如果考虑其它因素导致框架梁超配筋,则对一级框架也
可能会不满足(1b)式的强柱弱梁要求。 对二级和三级框架: ∑Mc=ηc∑ Mb (1a) (1b)
对一级框架结构和9度: ∑Mc=ηc∑Mbua
影响因素的分析
楼板影响
• 目前,考虑楼板影响时 “强柱弱梁”设计的两种思路: • 一种是,计算梁截面抗弯承载力时不考虑楼板翼缘,代之
抗震结构课程设计
抗震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抗震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我国建筑抗震设防的基本要求和标准;3. 引导学生掌握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了解抗震结构的受力特点;4. 让学生了解常用的抗震结构材料和构造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工程中抗震结构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抗震结构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抗震结构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从事抗震结构研究的愿望;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抗震结构研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勤奋、务实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抗震结构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建筑结构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抗震结构基本概念- 地震及地震波- 抗震结构的定义与分类- 抗震设防目标与标准2. 抗震结构设计原理- 抗震结构受力特点- 抗震结构设计原则- 抗震结构设计方法3. 抗震结构材料与构造措施- 常用抗震结构材料- 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连接与节点设计4. 抗震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实例- 钢结构设计实例- 混合结构设计实例5. 抗震结构计算与绘图- 抗震结构计算方法- 抗震结构绘图技巧-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6. 抗震结构施工与验收- 抗震结构施工技术- 抗震结构验收标准-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课程要求进行调整,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案
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抗震是建筑物设计中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而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经济、实用、可靠的抗震结构形式,因此被广泛采用。
本文旨在提供一种全面的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案。
二、设计要求1. 抗震性能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要求。
2. 结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3. 设计方案应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尽可能减少建造成本。
4. 设计方案应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选用环保材料或采用节能措施。
三、结构形式选择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用的抗震结构形式,其抗震性能和经济性优于其他结构形式。
因此,本设计方案采用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
四、结构分析1. 荷载分析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确定荷载类型和荷载大小,包括自重、楼层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2. 设计参数根据所选用的结构形式和荷载分析结果,确定设计参数,包括框架的几何形状、截面尺寸、钢筋等级和配筋等。
3. 结构计算根据设计参数进行结构计算,确定框架构件的尺寸、配筋和钢筋数量等。
4. 抗震性能评价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如地震位移角、地震剪力比、层间位移等。
五、设计方案1. 框架结构形式本设计方案采用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其中框架柱和框架梁均采用矩形截面,框架柱采用普通混凝土C30,框架梁采用混凝土C40。
框架柱和框架梁的钢筋等级均为HRB400,钢筋配筋率为1.5%。
2. 楼层高度和层数本建筑物高度为30米,共8层。
3. 框架柱和框架梁的尺寸框架柱的尺寸为350mm×350mm,框架梁的尺寸为500mm×500mm。
4. 抗震设计参数本设计方案采用烈度为7度的地震烈度,设计基本周期为1.0秒,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按照规范计算,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应为6度,抗震设防等级为一级。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课件
反弯点位于中部时,可按构件净长与2倍截面高度之比计算。
4、柱的轴压比不宜过大 轴压比: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即:
N / bhfc
N为组合轴压力设计值;b、h为柱的短长边;为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它是控制偏心受拉边钢筋先到抗拉强度,还是受压区混凝土先达到其极限压应变的主要指标。
为了避免梁在弯曲破坏前发生剪切破坏,应按‘强剪弱弯’的原则调整框架梁端部截面组 合的剪力设计值:
一、二、三级框架梁
ln
Vb
Mbl Mbr
Vb
ln
9度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梁的净跨;
VGb
Vb 1.1Mb l ua l nMbruaVGb
V Gb
---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9度时高层建筑还应包括竖向地震作用标 准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1跨高比 2
对于柱
c
Mc Vch0c
Vc
lc 2
Vch0c
1 lc 2h0c
1高宽比 2
3、震坏房屋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1)平面或楼层有局部薄弱环节,不能发挥整体抗震能力。 2)梁柱变形能力不足,构件过早破坏; 3)梁柱节点箍筋不足,节点受震破坏,梁柱失去了相互 之间的联系;
4)砌体添充墙破坏;
5、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应该合适
为了提高梁的正截面塑性铰转动延性,梁的纵向配筋率不宜过高。为此,框架梁的纵向配筋 应符合下列要求:
(a)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梁端截面最大配筋率应使梁端截面的受压区 相对高度(即截面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比)应满足: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3)梁端弯矩可由节点平衡条件求出,并按结点左右梁的线刚度进行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系 梁靖波
0
框架施工图设计
• 施工图的重要性:施工图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 现,也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
• 对施工图的要求: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 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 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 本课程设计任务: 按抗震要求绘制框架结构施工 图一份(手工绘制A2图一张),要求:用铅笔绘 制白纸图,尺寸及标注应齐备,满足构造要求。
• (4) 采用拉筋组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 并勾住封闭箍; • (5) 柱非加密区的箍筋,其 体积配箍率 不宜小 于加密区的一半; 其 箍筋间距 ,不应大于加 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且一、二级不应大于10d, 三、四级不应大于15d。
框架节点核心区应设置水平箍筋,且应符合下列规 定 • (2)抗震设计时 • 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符合抗震柱中箍筋的 规定,且
28
• la的计算式: l = α f y d α钢筋的外形系数 a ft • • 受拉钢筋绑扎搭接的搭接长度L1: L1≥ζla 且≥300mm
表4.8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ζ 同一连接区段内搭接钢筋面积百 分率(%) 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ζ ≤25 50 100
1.2
1.4
1.6
• 3、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纵向受力 钢筋的锚固和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各 式采用: • • • 一、二级抗震等级 LaE =1.15La 三级抗震等级 LaE =1.05La 四级抗震等级 LaE =1.00La 接长度不应小于下式的计算值: • L1E=ζLaE
• (5)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 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4.6的要求;
表4.6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抗震等级 一 二 三 四 加密区的长度(取 较大值) 2.0hb ,500 1.5hb ,500 1.5hb ,500 1.5hb ,500 箍筋最大间距(取 最小值) hb/4,6d,100 hb/4,8d,100 hb/4,8d,150 hb/4,8d,150 最小直径 10 8 8 6
• (2)顶层端结点处,柱外侧纵向钢筋可与梁上部纵 向钢筋搭接,搭接长度≥1.5laE,且伸入梁内的柱 外侧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柱外侧全部纵向钢筋截面 面积的65%;在梁宽范围外的柱外侧纵向钢筋可伸 入现浇板内,其伸入长度与伸入梁内的相同。 • 当柱外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1.2%时,伸入梁 内的柱纵向钢筋宜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的距 离≥20d (柱纵筋直径)。
抗震设计时,柱箍筋设置的要求 • (1) 箍筋应为封闭式,其末端应做成135 ° 弯钩且弯 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的箍筋直径,且不 应小于75mm; • (2)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 一级 ≤200mm;二、三级 ≤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 的较大值;四级 ≤300mm。
• (3)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约束;
0.12 配箍特征值λ v ≥ 0.10 • 0.08 0.6% ρ v ≥ 0.5% 0.4% 一级 二级 三级
• 柱剪跨比 ≤ 2的框架节点核心区的配箍特征值不宜 小于核心区上,下柱端配箍特征值中的较大值
框架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 (1)抗震设计时
x h0 ≤ 0.25 x h0 ≤ 0.35 一级 二、三级
中柱、边柱 0.9(1.0) 0.7(0.8) 0.6(0.7) 0.5(0.6) 角柱 框支柱
表中括号内数值适用于框架结构。
• (2)抗震设计时,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 加密区的箍筋直径和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 ①通常箍筋的直径和间距应按表4.11采用。 表4.11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 (1)抗震设计时,宜采用对称配筋; • (2)纵向钢筋净距≥50mm,其间距要求为 • 抗震,截面尺寸大于400的柱:一、二、三级时, ≤200mm;四级时,≤300mm; • 非抗震设计的柱:≤350mm;
• (3)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ρmax • 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5%、不应大于6%; • 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
•
•
•
框架梁的贯通筋,当为机械连接或等强度对接焊,应标 出接点位置;当为搭接时,应注明搭接位置及长度。当 梁箍筋肢数较多时,除贯通筋外尚需增加架立筋,此时 应将通长筋与架立筋分别标出。 梁侧有集中荷载(次梁)作用时,应标出吊筋及附加箍 筋的位置及吊筋大样。 梁的腹板高度不小于 450mm 时,应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腰筋)。梁的腰筋按构造配置时,锚入柱内的长度取 15d;腰筋按抗扭设置时,锚固长度为 LaE。
Hale Waihona Puke • (5)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 (同柱) • •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5dmin 且≤100mm; 纵向受压钢筋搭接: ≤10dmin且≤200mm; 间距的2倍。
• (6) 框架梁非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加密区箍筋
钢筋连接与节点构造要求 1、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部位; 抗震设计时,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 钢筋连接可采用机械连接、绑扎搭接或焊接。 2、非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应取la; 受拉钢筋绑扎搭接的搭接长度L1: • L1≥ζla 且≥ 300mm
毕业设计中某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局部)
• A级高度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
烈 结 构 类 型 高度(m) 框架 框架- 剪力墙 框架 高度(m) 框架 剪力墙 高度(m) 剪力墙 部分框 支剪力 墙 剪力墙 非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 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 框支框架 ≤80 四 四 三 二 ≤30 三 ≤60 四 三 >80 三 三 二 二 ≤80 三 三 二 一 6度 >30 三 >60 三 三 ≤60 三 二 二 二 二 二 一 一 7度 ≤30 二 二 一 二 一 >80 ≤80 >80 一 度 8度 一 一 9度 ≤25 一 ≤50 一 一 ≤60 一 >30 ≤30 >30 >60 ≤60 >60
抗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箍筋最大间距/mm 6d和100的较小值 8d和100的较小值 8d和150(柱根100)的较小值 8d和150(柱根100)的较小值 箍筋最小直 径/mm 10 8 8 6(柱根8)
• ②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 ≤150mm及二级框架柱箍筋直径≥10mm,肢距 ≤200mm时,除柱根外箍筋最大间距允许采用150mm; 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可 用6mm,四级框架柱的剪跨比≤2或柱中全部纵向钢 筋的配筋率>3%时,箍筋直径≥8mm; • ③剪跨比≤2的柱,箍筋间距≤100mm。
• (3)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端结点的锚固长度,直线 锚固时≥laE,且伸过柱中心线长度≥5d(梁纵筋直 径);当柱截面尺寸不足时,梁上部钢筋纵向钢筋 应伸至结点对边并向下弯折,锚固段弯折前的水平 投影长度≥0.4la,弯折后的竖直投影长度取15d(梁 纵筋直径)。 • (4)梁下部纵向钢筋的锚固与梁上部纵向钢筋相同, 但采用900弯折方法锚固时,竖直段应向上弯入结 点内。
柱纵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 1 ) 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4. 3 的规定值, 且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抗震设 计时,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数值应增加 0.1; 表4.3 柱类型 柱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抗震等级 非抗震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0.5 0.5 0.7 1.1 1.1 0.9 0.9 0.8 — 0.7 —
• •
各类纵筋应分别标注,并画出锚固做法,锚固长度可采 用文字说明。 应标注梁、柱箍筋加密区范围以及加密区、非加密区、 节点核芯区的箍筋做法;按规定需采用复合箍筋时,应 在剖面旁边画出示意图。 悬臂梁的负筋应与框架梁边跨的负筋一起考虑,可根据 需要进行调配。梁纵筋不能伸入邻跨时,可将部分钢筋 向下或向上锚入柱内。 梁的支座负筋分批切断时,应分批标明切断点位置,宜 加上钢筋编号。
21
• (3)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 宜大于2.5%;当大于2.5%时,则受压钢筋配筋 率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 • (4)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 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计算确定外,应满足: • •
′ AS ≥ 0.5 As ′ AS ≥ 0.3 As
一级 二、三级
• (2)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的箍筋构造要求 • (1)框架梁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应符合下 列要求: • • •
ρ sv ≥ 0.30 f t f yv ρ sv ≥ 0.28 f t f yv ρ sv ≥ 0.26 f t f yv
一级 二级 (4.44)
• •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柱纵 向钢筋在节点区的锚固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柱 纵向钢筋的锚固和搭接
6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柱纵向钢筋在框架节点区 的锚固和搭接要求,应符合上图。 • (1)顶层中结点柱纵向钢筋和边结点柱内侧纵向钢 筋伸至柱顶;当从梁底边计算的直线锚固长度≥la 时,可不必水平弯折;否则应向柱内或梁、板内 水平弯折。当充分利用柱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时, 其锚固段弯折前的竖直投影长度≥0.5laE ,弯折后 的水平投影长度≥12d(柱纵筋直径)。
•
混凝土课程设计中非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
框架配筋大样图
• • • 框架大样图可用1:50比例绘制。 各层柱中、框架梁两 端及跨中各作一个剖面,均用1:20比例绘制。 完整标出框架、剪力墙的构件尺寸及定位尺寸,并用 一度尺寸线标明层高、柱高、梁顶标高。 纵向钢筋用粗实线表示,箍筋粗细可取纵筋的 70% 。 HPB300 级钢筋的切断点要画弯钩; HRB335 级钢筋的 切断点用短斜线标出,并斜向钢筋一方;钢筋如采用 机械连接或等强度对接焊时,应用圆点标出接点位置; 当采用搭接连接时,要标出搭接位置及搭接长度(取 50mm的倍数)。需要分批接驳时,应标出每次接驳的 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