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导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卷五-七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卷五-七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c588a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5.png)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政治学》被誉为政治哲学的奠基之作。
《政治学》一书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辟的论述,成为了古代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以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卷五至七为主要阅读对象,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入的读书笔记和探讨。
一、卷五:政体问题的探讨1. 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类型的划分卷五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关于政体问题的章节,在这一部分,他对政体的类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划分。
亚里士多德将政体分为寡头政治、寡头民主政治和纯粹民主政治等几种类型,并从每种政体的利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我们理解古希腊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对不同政体类型的评价在卷五中,亚里士多德对于各种政体类型都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
他指出寡头政治的优点在于能够更好地发挥精英人物的才能和智慧,但缺点是容易引发专制和压迫;而民主政体则能够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但容易陷入贫富悬殊和无序的困境。
亚里士多德的分析既客观又深刻,为我们理解不同政体类型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二、卷六:政体的演变和变革1. 政体的演变规律在卷六中,亚里士多德从政治制度的演变角度出发,探讨了政体变革的规律和原因。
他指出政体的演变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表现。
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认识政治制度的变革规律和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 政体变革的可能途径卷六中,亚里士多德还对政体变革的可能途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他认为政体变革有两种可能的途径,即和平途径和暴力途径。
亚里士多德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充分体现了他对政治变革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三、卷七:政治家的职责和素质要求1. 政治家的职责和使命卷七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关于政治家的职责和使命的探讨章节。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家应当以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为重,秉持公正和智慧,为国家发展和民众福祉而努力。
他将政治家视为智慧的化身,是领导国家的重要人物。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9224e3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0.png)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他首先提出了“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这一基本观点,然后通过对不同政治制度的分析,阐述了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他的论证过程逻辑严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循环论证方式,使得他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亚里士多德的结构安排让我对他的观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篇范文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全新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将《政治学》视为一部探讨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如何实现和谐共生的著作。亚里士多德在书中试图解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中寻找一种平衡,使得社会秩序稳定,人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四篇范文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写作风格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文笔清晰、逻辑严密。他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和比较,使得抽象的政治理念变得具体而有趣。他的论证过程条理清晰,让人容易理解他的观点。亚里士多德的写作风格让我深感他的严谨和智慧,也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政治学原著选读》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原著选读》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https://img.taocdn.com/s3/m/07a242a051e79b8969022608.png)
⑷政体就是对城邦中各种官职——尤其是拥有最高权力的官职的某 种制度或安排。因为人是政治动物,追求共同的生活,因此城邦 的目的在于实现美好的生活并维系公民的共同利益。一个城邦共 同体不能仅仅以生活为目的,而更应谋求优良的生活,城邦共同 体不是为了联合抵御一切不公正的行为也不是为了彼此间的贸易 往来以有利与城邦的经济。城邦必需关心德性问题,以保障优良、 完美的、自足的生活为目标。
⑺城邦权力归属问题:“执掌城邦权力的人或者是多数人,或者是 富有的人,或者是贤明的人,或者是所有人中最高贵的一个人, 或者是僭主或暴君。” 但是无论哪种人当权都会带来问题。虽
然多数人执政优于少数最优秀人执政存在疑问,但仍是可取的。 有人提出:人的统治肯定不如法的统治,因为人的灵魂会受到各 种激情的影响。但法律本身也会带上寡头制和平民制的色彩,从 而产生许多问题。“恰当的法律可以拥有最高的权力;某一官员 或某一些官员只是在法律无法详细涉及的事情上起裁决作用。” 但法律的好与坏,公正与不公正,必然要与各种政体的情况相对 应,正宗政体就会有公正的法律,变态政体必然有不公正的法律。
卷二:对以往理想政体理论的研究(对柏拉图的批判) ⑴苏格拉底认为,城邦完美一致的标志是达到最高程度
的一致性。但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本性就是多样化, 城邦由不同种类的人组合而成。同时亚里士多德认为一 件事物为愈多的人所共有则人们对它的关心便愈少。任 何人主要考虑的是他自己,对公共利益几乎很少顾及, 即使顾及也仅仅是在其与他个人利益相关时。 ⑵财产共同享有将带来极大的麻烦和吵闹,如所有权纠 纷,分配和消费纠纷。此外,在财产方面乐善好施以及 克制对妇女的情欲的德性将消失。(德性的人要求节制) ⑶对柏拉图《法律篇》以及其他哲学家和政治家所倡导 的政体进行批判和质疑,并认为:不能让妇女放纵,否 则将给政体带来难堪的局面并培养贪婪的恶习;不能财 富过度不均以避免人口无法维持;行政官要品行优良, 富有钱财且不能一人兼数职。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导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6cde74ee7fd5360cbb1adb1a.png)
第三章《政治学》导读姜灵芝一、著作版本《政治学》在我国常见的译本有六种,分别是: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颜一、秦典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姚仁权编译,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高文书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高文书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这里采用的是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出版的版本。
二、本书结构《政治学》全书共有八卷:第一卷为论城邦和家庭;第二卷为论理想城邦和优良城邦;第三卷为公民和政体理论;第四卷为现实政体;第五卷为政变和革命;第六卷为建立较为稳定的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方法;第七卷为政治理想和教育原则;第八卷为青年训练。
就结构和内容而言,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政治学》中各卷可以分成两组。
第一组是讨论理想中的国家的,第二、三、七、八各卷属之。
第二组是讨论实际政制的,第四、五、六等卷属之。
余下的一卷是结论。
也有人认为《政治学》是由三种单独的论文组合而成的。
第一种论家庭,如第一卷。
第二种论前人理想国的见解以及当代最完备的宪法,如第二卷。
第三种论国家、公民及宪法的分类,如第七、八卷。
还有人认为根据实际内容而言,《政治学》基本上包括两种问题的讨论:一是关于政治理论的讨论;二是关于现实政制的讨论。
1本文对《政治学》的介绍力求直观,不涉及上述的各种观点,基本遵照原著的行文顺1吴恩裕:《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载《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序。
限于时间,仅对各卷的主要内容作简单归纳。
(第七、八卷的内容不作介绍)三、主要内容(一)城邦和家庭1. 城邦的性质、形成“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所有人类的每一种作为,在他们看来,其本意总是在求取某一善果”。
所以,“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追求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即政治社团(城市社团)”。
亚里士多德政 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 治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581bf4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06.png)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在阅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时,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智慧之旅。
这部著作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对政治现象的洞察,让我深受启发。
亚里士多德开篇就指出,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
他认为人类具有合群的本性,只有在群体中,人们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
这种观点打破了以往对政治的狭隘理解,将其与人类的本质需求紧密相连。
在书中,亚里士多德对城邦的起源和本质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认为城邦是自然的产物,是由家庭、村落逐步发展而来。
城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应该以促进人民的幸福和美好生活为导向。
亚里士多德还详细分析了不同的政体形式。
他将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
他认为每种政体都有其优点和缺陷,而且政体的好坏取决于统治者是否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
例如,君主政体如果统治者公正贤明,能够为民众谋福祉,那就是好的政体;反之,如果统治者只为自己的私利,就会沦为僭主政体。
这种对政体的分类和评价,为我们思考政治制度的优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论述政治权力的分配时,亚里士多德强调了中产阶级的重要性。
他认为中产阶级在社会中处于相对稳定的地位,能够平衡贫富两端的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中,如何培育和壮大中产阶级,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对于法治的重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法治优于人治,因为法律是一种没有感情、不会偏私的准则,能够保证公正和公平。
这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树立法律的权威,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的基石。
同时,亚里士多德还关注到了教育在政治中的作用。
他认为教育不仅是培养公民品德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城邦稳定和发展的关键。
通过教育,公民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积极参与到城邦的政治生活中。
这使我认识到,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应该不断优化教育体系,培养具有责任感和公共意识的公民。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的主张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的主张](https://img.taocdn.com/s3/m/203855f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3.png)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的主张
亚里士多德是现实主义的鼻祖。
不同于他的老师柏拉图以自己假定的理想国衡量现实,他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和促进国家的发展。
他对人性和理性持怀疑态度,主张法治,而法律的来源也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于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东西,也就是历史的理性。
他对变法和改革持一种十分谨慎的态度,非到万不得已坚决不能改革。
也柏拉图一样,也认为城邦高于公民,但是他也主张人有自己的权利。
因为城邦不仅是理性的产物,也是人们满足自身需求的产物。
因此他要求实现城邦和公民利益的平衡。
他还确立了公平的正义和交换的正义的均衡正义原则。
一方面对于不同出身、财产、地位、能力的人要平等对待,另一方面对于特殊的任务也可以给予特殊的优待。
为此他非常推崇民主制和君主制的结合,在立法问题上实行民主,行政上实行君主制。
他希望借此在维护城邦整体利益时保证公民的各种利益。
也提出了某种分权学说。
他还是类型学大师,依据统治者人数多少和是否维护全体公民到了利益把城邦分为六大类。
并论证了各种整体的演变,其演变是逐渐变坏,其原因则是那种综合的正义原则被破坏。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导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7adab632aaea998fcc220e13.png)
政体按人数分为一人、少数、多数;按统治目的分为为个人利益或是公共利益分为变态政体和正宗政体;按财产多少分为平民(以自有出生论平等)或寡头(以财富论平等)君主制的变态是僭主制贵族制(最优秀的人的统治,考虑才德、功勋,崇尚才德、守法精神)寡头制:以财富为特征,同时兼顾出身、教育、少数人团体等特征,财富最为重要。
是城邦有产阶级的全权统治,泛指为控制民主制权力而通过合法或暴力途径建立的政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寡头统治下,统治者太过自私,忽视公共利益,往往容易被民众推翻,不稳定。
赞赏温和的寡头制:因为拥护古老的农业城邦的传统价值观以及一致反对雅典帝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文化制度。
民主制:亚里士多德定义为自由而贫穷——同时又为多数人所控制的政体,其建置原则自由、平等,表现在:全民大会裁决,抽签制,津贴制,限制任期,贝壳放逐等。
亚里士多德对于这种政体处于辩护和批评之间,他反对纯粹的民主制和极端的民主制,又赞同温和的,一方面将其列为变态政体,一面又称其为变态政体中最好的和最可以容忍的政体。
共和制的变态是民主制政体改革:一般原因:平等观念的不同理解,例如寡头制以财富论平等,以政治不平等分配为正义;而民主制则以自由出身论平等,主张一切平等和绝对平等。
特殊原因:寡头制——执政者虐待平民、执政集团间相互倾轧;贵族制——统治集团门户过于狭隘且不注意小节;君主制——不义(不公道)、凌辱、恐怖、鄙薄、野心引起;僭主制——外力、内部不和政体转化:历史原因+军事力量+阶级力量对比造成的。
历史——古代各邦一般是君主制,因为有德之人增多了,产生了立宪政体即贵族制,后又因为贤良日趋腐败且崇尚财富的兴起,慢慢变成了寡头制、僭主制、民主制。
军事——主要依靠骑兵的主要是贵族或寡头制,依靠步兵的主要用的是民主或共和制。
阶级——中产阶级的力量对政体产生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https://img.taocdn.com/s3/m/26e89d6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c.png)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的政治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包括对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政治目的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对于理解政治现象和指导政治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亚里士多德对政治的定义是“治理城邦的艺术”,他认为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为了实现人类幸福而存在的。
亚里士多德强调政治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正义,政治的最高价值在于实现公共幸福。
他提出了“政治动机”理论,认为政治活动的动机应当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私利。
其次,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的思考也具有重要意义。
他认为不同的政治制度适用于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不存在一种绝对的最佳政治制度。
他通过对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分析,提出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缺点,认为这三种政治制度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局限性。
亚里士多德主张政治组织应当是一种合理的混合体制,吸取各种政治制度的长处,避免其弊端,实现政治的稳定和公正。
此外,亚里士多德对政治目的的思考也是其政治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政治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人类的幸福,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的设计应当以实现公共幸福为出发点。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幸福理论”,认为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最高价值,政治活动应当以实现公民的幸福为目标。
他主张政治应当追求人类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应当为实现公民的全面幸福而服务。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是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实践的深刻思考,其政治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强调政治的实践性和目的性,强调政治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幸福。
他的政治学思想对于理解政治现象和指导政治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代政治学研究和政治实践具有启示作用。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https://img.taocdn.com/s3/m/86d8be1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0.png)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目的与秩序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 politics )中就像在《伦理学》( ethics )中一样强调目的这一要素。
他认为:家庭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延续生命,国家的出现起初是为了延续家庭和村社的生命,家庭和村社从长远来看是不能光靠自身存在下去的。
但是国家的功能还在于确保人民的最高利益,即我们的道德的和理智的生活。
(1)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是:要实现国家的功能,要有适当的秩序与制度。
而重视道德与理智,则是秩序与制度实施的目标。
他嘲笑柏拉图废除保卫者阶层的家庭并把他们的后代交由公共抚养的主张,因为那样会让人们失去道德。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如果采取这种主张,“那么所谓的父亲就没有任何理由照顾儿子.儿子也没有任何理由照顾父亲,兄弟之间也是如此”。
二、制度有三种政府是好的:即,君主制、贵族制和共和制;有三种政府是坏的:即,僭主制、寡头制和民主制。
还有许多种混合的中间形式。
(2)当一个政府的目的在于整个集体的好处时,它就是一个好政府;当它只顾及自身时,它就是一个坏政府。
最大的犯罪是由于过度而不是缺乏;没有人因为想避寒而成为暴君,所以培养那些能为整个群体着想的掌权者很重要。
(3)亚里士多德的民主来自于一种信念,即拥有同等自由的人在各方面都应该是平等的;而寡头则是因为某些方面优秀的人要求太多而产生的。
两者都有一种正义,但都不是最好的正义。
最好的分配方式是:“按比例的平等并且使每一个人都享受自己的所有”。
(4)那这个比例是怎样划分的呢?其实,就是按法律规定划分的即是平等的比例。
因此,有三件事是防止革命所必需的:政府的宣传和教育,对法律的尊重(即使是最小的事情),以及法律和行政公正。
亚里士多德看到了法律的重要性,把立法程序、司法审判和行政权力分开,可以减少行政对立法和审判的影响。
这就是关于政体三要素(议事、行政、审判)的论述,在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国家权力的分立问题。
现代法律也是按照各种比例分配人的权利。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https://img.taocdn.com/s3/m/a7eb4ad73186bceb19e8bb35.png)
对君主制的看法
亚里士多德认为,君主制是原始家属关系的延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君主制应该逐渐为民主制所代替,野蛮民族才 实行君主制。“政治家所执掌的则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托付的权 威”。特别强调正义,“人类由于志趋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 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 “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是奴隶制的维护者,他反驳了那种认为奴隶制违反自然, 是源于强权、是不正义的观点。他并不认为人生来平等。发动战争以 掠取奴隶也是合理的,如果那些本应服从的卑下的部落却拒绝服从的 话。因为,掠取奴隶就如同狩猎掠取野兽。 亚里士多德那里已经有了任期制的思想 。
对财产管理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反对苏格拉底财产共管的思想,因为人们的利己本性决定 了他关心自己的所有物,而忽视公共事物,至多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 公共事物。在财产公有的情况下,实际上人一无所有。 亚里士多德是主张“产业私有而财物公用”的经济制度的,其中“私 有”是关键。他认为世界上的罪恶并非来自私有制,而是来自人类的 罪恶本性,即使实行了公有制也不能消除这些罪恶。因为人们大都生 活于私有制下,很少生活在公有制下,对公有制下的罪恶少有觉察。 “人类的恶德就在他那漫位止。惟有训导大家以贪 婪为诫;至于他们分内应得的事务当然应该给予公正的分配,勿使发 生怨望。
政治思想
实行公有制,必然导致社会的完全划一,而亚里士多德却赞成社会的 多元化。 自由的公民各阶级禀赋相同,政权不应由一部分人垄断,而应实行民 主制度。政治制度是“居民由以分配政治权利的体系”。 亚里士多德把统治分成两个方式:1、主人统治非自由人、即奴隶, 2、自由人统治自由人,即公民统治公民。 立法须与现实相适应,政体决定法律。<没有好的政体,便没有好的法 律.> 平民政体的变种—非法治的平民政体否定了法律,趋向专制, 不能算作政体。最坏的政体是非法治政体。 对一种政体来说,最好是恪守“中庸之道”,对于统治者来说也是 如此。 平民政体 平民主义政体的精神为“自由”。平民政体的正义原则是 数量的平等,即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思想研究共3篇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思想研究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40627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5.png)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思想研究共3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思想研究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思想研究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他的著作《政治学》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性地探讨政治学的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深入探讨了不同政体的特点和优缺点,提出了自己的政体理论,成为后世政治学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
亚里士多德将政体分为好政体和坏政体,好政体包括君主制、共和制和政治混合制,坏政体则包括暴政、寡头制和民主制。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君主制是最理想的政体,一个合适的君主可以带领国家走向和谐、富足和繁荣。
共和制和政治混合制则是次好的政体,其中政治混合制更是高于共和制,因为政治混合制既有少数精英的优点又有广大民众的优点,更容易达到政治的平衡。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各种政体的根源在于国家的目的和国家的实际状态,因此他将政体的产生归结为国家成员的合理抱负和政府的组织原则,这也是他的政体论中最为核心的思想。
除此之外,在国家管理中,亚里士多德也赞成推行宪法,强调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他认为宪法是国家制度的定位和规范,国家的法律制度应该遵循宪法的要求,避免政治和司法腐败,在构建完善的国家机制、保障国家长足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古希腊时代,但他的政治学思想却在当今政治学领域中仍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启示。
在今天,政府透明度、公正性、专业化已成为现代政治的重要课题,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依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反思和思考的空间。
当今的政治学都强调人民的主权,尊重民主,建立完善的法制和制度。
民主和法制都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理念,并在其政体论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这就说明,历史可以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而我们也应该因势利导,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制定出更为适合的国家发展战略。
总而言之,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在现代政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他倡导的君主制、共和制和政治混合制成为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模板,政体的分类及其优缺点的分析,也为我们认识不同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83d97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6.png)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政治学思想主要表
现在《政治学》一书中。
他认为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和观点包括以下几点:
一、政治的本质和目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本质属性,是指人们
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和协调来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
种活动。
政治的本质在于协作,目的在于实现公正和幸福的条件。
因此,政治学应该研究如何通过制度和规则来保证公共利益,实现个人
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
二、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现代国家的政治体制是由政治制度所组成的。
政
治制度是有关国家形式和组织的规定,它包括政治权力的构成、分配
和运用等方面。
亚里士多德通过对不同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提出了
三种基本的政治体制,即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
他认为君主制是
最好的政治制度,因为它可以保证政治权力的集中和统一,从而更容
易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发展。
三、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
亚里士多德认为公共利益是政治制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他认为
公共利益不仅包括个人利益,还应该包括全体成员的利益。
政治制度
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公共利益,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
他同时也注意到,要使公共利益得到保障和发展,必须要有贪污、舞弊等腐败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以上就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这些政治学原理
在现代政治生活中仍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https://img.taocdn.com/s3/m/8042dd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f.png)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简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出的政治哲学体系。
这一体系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涵盖了政府组织、法律制度、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的观点和理论。
政治的本质和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实现人民的幸福和良好生活。
他提出了政治的本质和目的的理论,主张政治制度应该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同时也应该兼顾个人的利益。
政治体制亚里士多德对政治体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他认为,政治体制应该根据特定国家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没有一种政治体制适用于所有国家。
他对君主制、共和制和寡头制等不同政治体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理想政治体制——中庸政体。
在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中,国家应该由公民组成,并实行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制度。
他强调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并主张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和支持。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讨论了政治权力的分配和平衡问题,提出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应该得到合理的体现,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的不公平和暴政。
法律制度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法律制度被视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他认为,法律应该是公正和合理的,同时也应该是人民自愿遵守的。
他主张法律应该根据国家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公正性。
亚里士多德还关注法律对社会道德的影响。
他认为,良好的法律制度可以促进道德的发展和维护社会秩序,从而实现人民的幸福和良好生活。
社会和公民教育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社会和公民教育被视为培养公民品质和推动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他认为,公民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他们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并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亚里士多德主张公民教育应该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公民的智力、道德和体力。
他认为,只有具备这些素质的公民,才能够有效地参与政治决策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结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是西方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政治的本质和目的、政治体制、法律制度以及社会和公民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和理论。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讲稿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03efc59f121dd36a22d8205.png)
一、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八卷梗概大家应当一致同意,少年的教育为立法家最为关心的事业。
首先我们必须阐明的一点是,在亚里士多德的观念中,重视教育是为了维护政治统治。
因此,教育,尤其公民教育及青年教育绝非一家之言,而是由整个城邦及其公民的共同目的所决定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育符合政治统治需要的公民,因而,教育应当订有规程并且由城邦办理。
业务应该分为适宜与不适宜自由人操作的两类。
其次,对于教育的性质,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既是维护政治统治,培养合格公民的方式,那么在教育属性即重理智还是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中,认为教育科目的制定培育,不应该使青少年具有“匠工”习性,因而此类科目应该受到有效的限制。
教育分两类,一类为基础科目,一为有关闲暇的科目(宗旨),应当先将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然后再及于理性方面。
对于这一段话的理解在于: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全部生活的目的应当是操持闲暇。
闲暇比勤劳更高尚,因而人生所以不怕繁忙,其目的在于获致闲暇。
人们在勤劳工作生活的过程中需要憩息,憩息的方式是游嬉。
游嬉不同于闲暇,闲暇有其内在的愉悦、快乐与人生的幸福境地。
因此在教育科目的安排中,音乐作为一种娱乐游嬉方式,其存在是必须的,要教会青少年如何获致闲暇。
因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科目中须有某些课目专以教授和学习操持闲暇的理性活动;凡有关闲暇的课目都出于自主而切合人生的目的,这就实际上适用于教学的宗旨,至于那些使人从事勤劳的实用课目固然事属必需,而被外物所役使,只可视为遂生达命的手段。
我们不难理解出在亚里士多德的科目观念背后隐藏着是对体力劳动者如匠工、佣人等此类人群的阶级歧视,这意味着,站在亚里士多德教育观念背后的是一种阶级观念,正是这种阶级观念导致了科目性质的区分以及教育目的的确立。
心理活动和体力活动同时进行是不合适的。
体育应当适度,重在培育。
在体育训练方面,亚里士多德对以往注重严酷训练以培养勇毅品格的方式加以批驳,并认为凡属最凶猛的往往未必真正勇毅,凡真是勇族与猛兽,其性情毋宁是比较温和或近似于雄狮的脾气。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https://img.taocdn.com/s3/m/0c2c8312bb68a98271fefaec.png)
(二)主要著作
据记载他写的书不下170本,留下来的有47部,不过,他的 成就并不限于作品,而在于他知识的渊博。在科学上,亚里 士多德研究了解剖学、天文学、经济学、胚胎学、地理学、 地质学、气象学、物理学和动物学。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则 研究了美学、伦理学、政治、政府、形而上学、心理学、以 及神学。亚里士多德也研究教育、文学以及诗歌。亚里士多 德的生平著作加起来几乎就成了一部希腊人知识的百科全书。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 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和《诗学》等。他的思想 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 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仅存 政治学著作《政治学》和《雅典政制》。《政治学》系统地 论述古希腊政治思想,第一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西 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
“所谓平等有两类,一类为其数相等,另一类为 比值相等。‘数量平等’的意义是你所得的相同事 物在数目和容量上与他人所得者相等;‘比值相等’ 的意义是根据各人的真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衡 称的事物。举例来说,3多于2与2多于1者其数相等; 但4多于2者与2多于1者,比例相等,两者都是2:1 之比,即所超过者都为一倍。”(第234页) 解读:亚里士多德把平等分为“数量平等”和 “比值平等”,并进而主张把两种平等观结合起来。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数量平等”是指不论个人贡献 的贡献大小而获得的结果是平等的,即平均主义; 而比值平等是每个人获得与每个人贡献程度相适应 的结果。
“城邦是若干生活良好的家庭或部落为了追 求自足而且至善的生活,才行结合而构成 的。……一个城邦的作用及其终极目的却是 ‘优良生活’,而社会生活中的这些活动却 只是达到这种目的的一些手段而已。城邦为 若干家庭和[若干家庭所组成的]村坊的组合, 由此结合,全城邦可以得到自足而至善的生 活,这些就是我们所谓人类真正的美满幸福。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政治团体的存在并 不是由于社会生活,而是为了美善的行为。” (第140页)
从《政治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
![从《政治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979bb19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a.png)
从《政治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从《政治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通过《政治学》,可以看到奴隶制时代伟大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对社会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政体的设计,其中包括当今时代热议的“枣弧形社会阶层结构”、民主政治建设、国防事业及对外政策,这些虽不是《政治学》一书的主要论述内容,但也足以显示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在此,仅以本人观点选出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念对《政治学》进行学习。
首先,对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念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以下结论:一、法的概念———理性的表现和正义的化身无论是从词源结构、逻辑或者是从法学理论上来说,法和法治都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在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政治学》一书中,法和法治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亚里士多德把法定义为“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祉和理智的体现”,在他看来,法律是理性的体现,代表着正义,为世人所公认的公正无偏的权衡。
这也是亚里士多德用来反驳柏拉图人治主张的有力论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以正义为原则,正义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其实质在于“平等的公正”,它以“城邦整个利益以及全体公民的共同善业为依据”。
而由正义派生出来的法律,是可以裁断人间的是非曲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就是正义的体现,服从法律就是服从正义。
可见在这一点上,他把法律和理性及正义等同起来。
二、法治的内涵法治是什么?它的内涵和外延有多大?至今法律界都无一个统一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尽管也没有对法治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但他却给出了法治的两个必备的要素。
他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1、法治的前提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毫无疑问,这点是与他的法律观念一脉相承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善恶的的衡量标准尺度是正义。
恶法尽管也能导致法律的统治,但绝不可能达到法治。
唯有良法是法治的前提。
接着他又提出良法的判断标准:首先,良法必须能够促进建立合于正义和善德的政体,并为保存、维持和巩固这种政体服务;其次,良法不得剥夺和限制自由,在法律、自由的关系上,他提出应将自由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再次,良法是符合公众利益而非只是谋求某一阶级或个人利益的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报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88cc2f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4.png)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报告一、导言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古代希腊政治生活的深入洞察,而且也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政治现象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在这篇读书报告中,我将概括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观点,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探讨。
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观点1. 国家的本质和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最高形式的共同体,其目的是实现人的最高幸福。
他将国家分为三类: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其中共和政体是最适合实现国家目的的形式。
他还指出,国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不是为了谋求权力和财富。
2. 政治领导的原则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领导的原则应该是美德和公正。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政治领袖应该具备智慧、勇气和节制等美德,并能够公正地对待所有公民。
他还指出,政治领袖应该受到道德约束,以避免滥用权力。
3. 公民的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应该接受教育,以便他们能够参与政治生活并发挥积极作用。
他强调了音乐和文学在培养公民品德方面的作用,并认为体育也应该成为教育的一部分,以培养公民的身体健康和勇敢品质。
三、对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评价1. 贡献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国家的目的和形式、政治领导的原则以及公民教育的观点,这些观点为后来的政治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此外,他的政治学还为我们理解古代希腊的政治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 局限性然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他过于强调了贵族政体的优越性,这可能导致他对其他形式的政治制度持有偏见。
其次,他的政治学建立在城邦国家的基础上,因此可能不适用于现代民族国家。
此外,他的政治学也缺乏对经济因素和社会不平等的分析。
四、结论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著作。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古代希腊政治生活的深入理解,而且也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政治现象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他的观点仍然对我们今天的政治思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6ca7fc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4.png)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古代政治学的代表作之一,主要内容如下:
1.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阐述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家、政治组织、政治权力等等。
2. 国家与公民:亚里士多德指出,国家的核心是公民,公民是国家的生命和支柱。
他系统地分析了公民的种类、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权利等方面。
3. 政治制度:亚里士多德讨论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包括寡头制、民主制和君主制等。
他认为,政治制度的目的在于达到公正和稳定,理想的政治制度是综合了各种制度优点的政治制度。
4. 法律与正义: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和正义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桥梁。
他强调了法律和正义的重要性,指出政治权力必须受制于法律和正义,否则就会导致混乱和暴力。
5. 政治改革: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许多关于政治改革的建议,包括加强法律和正义、建立公平的税制、限制财富和权力的集中等等。
他认为,政治改革是为了达到公正和稳定,必须基于对政治实践和历史背景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对后世的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人仅收藏整理
如有错误
还请自己查证!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导读
亚里士多德
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亚里士多德所涉及的学术研究领域几乎涵盖了他所在时代已有的全部学科
并留下了大量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中庸则是美德的特征
"善德就在于行中庸之道
过度和不及就会导致恶行
他认为这种善恶标准也同样适用于政体
他还指出:"凡离中庸之道(即最好的形式)愈远的也一定是恶劣的政体
理想政体之所以理想
就在于这种政体的主体一一被亚里士多德看作是中庸的化身的中产阶级
能顺从理性而不走极端
也不像富人那样容易引起别人的觊觎
他们过着无忧无惧的平安生活
易具中庸美德
适于作贫富两级间的仲裁者
这样就可以减少城邦内的竞争和内讧
(四)主张通过公民教育和培养实现城邦生活的完善与和谐
在亚里士性、习惯和理性
本性毫无疑问是首要的
也就是说
他认为
要想调和这种矛盾
实现长治久安
就必须有一套适宜的政治理论
在他看来
这个理论就是中庸之道
这就需要找到一个能在穷人阶层和富人阶层之间起居间掣肘作用的力量
即中产阶级
这样
就可以建立一个"能包含较多因素的""完善政体"
即共和政体(或称"立宪政体"、"混合政体")
总之
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就是"中庸之道"
在他看来
和平是战争的目的
闲暇是劳动的目的
勇敢和坚韧适用于劳作之时
智慧适用于闲暇之时
要在闲暇时培养自己的德性
优良城邦中的好公民应当既勤劳勇敢又善于追求闲暇
要在闲暇中追求那种不以实用为目的的高尚行为
而对于这些重要的道理
公民要通过接受教育
使自己在儿童时期就明白
以上只是概括了亚里士多德的这本经典著述的几个方面的贡献和主张
主要有:《工具论》、《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三段论)
并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
他的思想对西方的文化取向和内容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政治学》是公元前325年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调查结果写成的
这是古希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
第一次把匍匐在神学和哲学框架下的政治学转变为人的政治学
一定程度上开创了政治"科学"研究的先河
他在《雅典政制》以及本书中所采用的这种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对后来的政治学者
比如声名赫赫的西塞罗、托马斯?阿奎那、马基雅维利、布丹和孟德斯鸠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提出了理想的政体模式--中产阶级占主体的共和制
他在本书中所表达的关于国家和政治的真知灼见远不限于此
例如
他的人的政治本质思想、政体分类思想、政体变革思想等对于我们今天理解政治生活以及各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实践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同的读者会对他的观点有着不同的看法
但对于有志于研究政治理论或实践的人而言
回避或忽略亚里士多德以及他的《政治学》都是不明智的
能保持共和政体的"中间形式"和"中间性格"
总而言之
他的政治主张是兼容贫富
平衡" 质"和"量"
既主张考虑自由出身、财富和门第
又坚持照顾多数人的利益
根据中庸之道
他提出"国家有调和阶级矛盾的职能和责任"的思想
即"一切政治组织总是由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相合成"
统治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以统治者为中心的所谓专制统治
所以最优良城邦中的立法者可以通过立法和教育
来培养或培训公民的德性
使公民灵魂的这三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一致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对城邦的少年儿童进行教育
在本书中
亚里士多德关注了公民教育的方方面面
包括婚配、生育、儿童教育的科目设置、教育阶段的划分、如何度过闲暇生活等(他对闲暇生活的见解时至今日都耐人寻味)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对学科进行分类
他把各门学科按照知识的不同分为理论学科、实践学科和创制学科
其中政治学就属于他所谓的实践学科
在他看来
政治学是研究至善的学科
是一切学科中最高、最权威的学科
而那些研究战术、理财术、讲演术等的学科都隶属于政治学
都是为政治学服务的学科
政治学是其他学科的目的
他试图理清各个城邦的发展历史
然后对它们进行比较
最后找到它们兴衰成败的原因
在本书第二卷中
他分析批判了柏拉图等人以及别的时期的前辈关于政体的思想
阐述了历代政体的兴衰得失
为他后来关于政治的各种精辟观点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他首次在政治学领域突破神学观念的束缚
坚持从历史和现实中寻求国家产生的原因
也是我们研究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主要依据
在本书中
亚里士多德的讨论十分广泛
涉及了国家(城邦)的目的、起源、产生、衰败及保全的原因
政体的分类、变革和维持
理想城邦及其构建
公民的教育等
概括而言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贡献有以下几点:
(一)使政治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开创政治学研究之先河
把神学束缚下的政治学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政治学
与他的老师柏拉图注重抽象思维和神话论证不同
主张"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的亚里士多德更注重经验
他毕生的大量精力都放在了开创性的、贴近现实的研究工作上
他所收集的当时希腊158个城邦的政治法律制度方面的资料
涵盖了这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他首先必须是人而不是动物
动物主要靠自然本性生活
很少受习惯的影响
而人的生活除了受本性的影响
还要受习惯和理性的影响
习惯和理性是人所独有的
本性、习惯、理性三者协调一致、相互促进
特别是当理性能够统御本性和习惯的时候
人才可以过上至善的生活
而对于最优良的城邦而言
公民的善和城邦的善是一致的
如果一个人离开了城邦还能生存的话
他要么是一个神祗
要么是一个野兽
总之
他很难像正常人那样活着
从这个意义上说
政治学要高于伦理学
伦理学在本质上属于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对伦理学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划分、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确定
使政治学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因此他有了"政治学奠基者"的美誉
(二)重经验研究方法
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城邦日益没落
社会混乱
贵族和平民、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日益激化
对此
亚里士多德认为
各种社会动荡和混乱均起于非正义
而非正义就是不公道、不平等
在本来应该平等的公民之间如产生了不平等
必然导致不满
产生斗争
富人掌权的寡头政权
以压迫穷人为能事;而如果贫民掌权
他们也会不择手段地排挤富人
亚里士多德认为
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
或者说人天生就要过城邦生活
人的向善本性
使得人不断追求善的生活
人参加各种层次的共同体
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己对至善生活的追求
城邦是包含了一切共同体的共同体
所追求的是生活的至善
政治学是研究城邦至善的学问
与之相对
伦理学则是研究个人至善的学问
要实现个人生活的至善离不开城邦
即主奴统治;另一种是以被统治者利益为基础的"自由人统治"
他赞成后一种统治而反对前一种统治
因为城邦是自由人组成的平等的、符合正义的社会组织
所以大家都有平等的权利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应该"轮番为治"
亚里士多德坚持要把中产阶级当作组建共和政体的依靠力量
因为
在他看来
中产阶级既不像穷人那样希图他人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