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说话能力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说话能力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淮安市楚州区平桥镇初级中学樊重礼邮编223219 摘要:初中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大语文”原则、阶段性原则、灵活多样原则、及时评价原则。随机训练、有序训练、拓展训练、强化训练交错开展。旨在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说话能力原则方法

“说”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也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但由于升学压力、高耗低效等众多原因,她一直倍受到师生们的冷遇。《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因此“说”是与听、读、写一样重要的一种语文能力。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能漠然视之。笔者不揣陋俗,结合几十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初中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大语文”原则。我们不能局限于初中阶段的六本语文书,应该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学习与家庭、社会生活相结合的“大语文”观念。坚决改变那种通过几本语文书就能提高语文

素养的错误观念。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让学生做一个有心人,达到处处、时时都有训练的机会、意识和动力。

2、阶段性原则。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只会使学生对“说”失去信心和兴趣。说话能力的培养应该经历这样的四个阶段,即:想说、敢说、会说、妙说。要顺利完成这几个阶段最好先找些学生感兴趣的简单的话题,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太难的太深的话题学生势必不敢说,也说不好。

3、灵活多样原则。“说”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费时高耗的事情,但她也有着自身的优越性:灵活性和多样性。说话训练可以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社会实践等领域随时随地进行,这体现了她的灵活性;朗诵、复述、提问、讨论、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演讲、辩论、交谈、口头作文等都属于说话训练的范畴,这又体现了她的多样性。

4、及时评价原则。说话训练的内容不象书面信息一样具有持久性,它往往是“稍纵即逝”的。因此在说话训练中可采用“多起

点”“分层分类指导”,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老师点评相结合的形式,随时给予评价,及时归纳整理,直观地找出学生的差距,就不同个体有的放矢加以指导。这样不仅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更利于激发学生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

二、初中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应该讲究一定的方法。

(一)结合阅读、写作,进行随机训练

听、说、读、写语文能力是有机渗透,相互作用的。人为地肢解各部分使其独立运作,违背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的原理,必将高耗低效。为此,“说”的训练应融于课堂“读、写”之中。“说”的训练方式是丰富多样的。

1、朗读。当语文教师都有这么一个体会:大凡诵读文章声情并茂,畅达流利的学生,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比较强。因为朗读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熟悉语言的构成和规律,间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感能力。对“说”的能力的形成起着基础训练的作用。课堂朗读训练可以通过播放课文录音,示范朗读,指名朗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形式渗透朗读教学。一些精彩生动的片断、内涵深远的语段、历代传颂的古诗名篇,要求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甚至倒背如流。

第一、激发兴趣。教者可选一些优美的段落,诗篇进行朗读比赛,仿造电视上的一些选秀类的节目进行“PK”直至决出冠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第二,传授朗读技巧。这是培养朗读能力的关键性阶段。朗读时,强调声音的弹性训练,强调音色运用上的变化处理,力求音量适当,语调自然,停顿恰当,节奏得法,语音抑扬顿挫。第三,“以意逆志”(2)式地朗读,这是朗读水平的最高层次。文章节奏各不相同,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只有把握朗读基调,揣摩感情色彩,才能以声传情,感染听众。叶圣陶先生尤其赏识“美读”,所谓“美读”就是“以意

逆志”,全神贯注地把作者的情感在诵读中一一表达出来,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悲痛处还他悲痛。

2、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生相互探讨问题,发表意见,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讨论。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观念,而且锻炼了说话能力。

第一,分组讨论,概括发言。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具有研究性和开放性的讨论题,以四人学习组为单位,由组长组织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然后在课堂上概括性发言。如上苏教版初二上册《草》一文,教师提出:“彭德怀为什么含着眼泪杀死自己无言的战友——马?先前为什么没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经

过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这样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交给学生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供了学生“说话”的机会。第二,自由组合,代表发言。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讨论题。由座位靠近的几个同学自由组合,一起讨论,然后推举一个或几个代表在课堂上与其他组同学展开辩论。如《最后一课》教学中,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学生的意见分成三类:有的认为是小弗郎士,有的认为是韩麦尔先生,有的认为这两个人物都是主人公。根据不同的观点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激起了课堂的辩论,锻炼了学生“说话”的能力。第三,各自思考,抢先发言。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害羞,要消除一些学生害羞心理,就得时常在课堂

上营造一个和谐的畅所欲言的热烈氛围。学生置身于发言踊跃的氛围中,即使胆小害羞的,也会不知不觉放胆开口说话的。当我新接一个班,上第一篇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由于师生之间比较陌生,学生不敢举手,不愿回答。于是在第二课时,我安排了一轮抢答比赛。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一些抢答题,学生独立思考,看谁回答得既快又正确。积分最高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发了,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师生的距离缩短了,提高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3、演讲。这是在大庭广众场合宣传自己的意见、主张的一种交际方式。他是一个人口才的直接展示,能直接反映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训练中我坚持课前演讲。每节语文课的课前安排5分钟时间,让一位同学走上讲台,脱离讲稿说话,按照座位顺序循环往复进行,根据演讲效果即时讲评,即时亮分并记入成绩册。该项训练由易到难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既定话题演讲。老师先给一个话题,让学生做一下心理准备,写作准备。次日在语文课前作口头演讲。这一阶段让学生明确演讲的形象要求——人要站直,目视同学,面带表情,不能有多余的行为动作;同时表达上要做到语流连贯,消灭口头禅。既定话题的演讲,话题选择要精心细致,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涉及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让学生有话可说。如:《自我介绍》、《你喜欢交怎么样的朋友》、《别人取你绰号怎么办》、《你喜欢怎样过生日》、《一“网”情深》等。学生初次上台演讲,面对全班同学,心理紧张发怵:满面通红甚至脸色煞白;开口说话结结巴巴;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