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有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清代纺织图》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难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学习内容为三个子目,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三个部分联系紧密。

农业发展是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础;同时它们又共同成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为清朝前期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学习这部分内容,要把握清朝前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A.重视农业的发展B.商业发达C.手工业发展D.商帮兴起2.明清之际,江南出现“妇女半边天”的说法,南京云锦织造生成了“七上八下”的成语(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大理杂乱无章的丝线),材料中的行业最可能是( )A.种植业B.水利业C.交通业D.纺织业3.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

如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已经名闻天下,被称为“四大镇”,其中汉口镇又有“船码头”之称。

这些属于清朝商业网中的( ) A.农村集市B.城镇市场C.区域性市场D.全国性市场4.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开始于( )A.顺治年间[板书设计]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2.表现:(1)耕地面积扩大(2)兴修水利(3)粮食产量提高(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3.影响: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传统手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工场手工业的发展2.商业的繁荣:各级商业市场的繁荣,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表现:乾隆末年,人口达3亿,占世界人口1/33.影响:推动经济发展,导致人口问题。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清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念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具体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培养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2.难点: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具体发展情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2.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享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发展的理解和看法。

3.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

2.图片: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图片。

3.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通过查阅教材和讨论,总结该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准备进行分享。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含答案)

第十九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史实。

2、了解清朝人口发展的史实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弊端。

自读文本,预习评价1、找出清初重视农业生产的皇帝,找出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2、找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

3、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表现有哪些?4、人口的快速增长有什么弊端?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一:清朝前期经济能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探究二: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有哪些?我的问题与疑惑:课堂小结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重视农业生产前期社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商业网、工商业市镇、商业都市、商帮会经济人口的增长------带来许多问题,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发展课堂检测第十九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检测题1、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C.招募农民屯田 D.改进生产工具2、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A.纺织业 B.采矿业 C.运输业 D.餐饮业3、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 B.环境改善 C.商业发达 D.医学进步4、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清朝前期出现了一些大的商帮,主要有()①晋商②徽商③闽商④浙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6、清朝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是在()A、康熙时B、雍正时C、乾隆时D、咸丰时7、《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回答问题:(1)材料反映了清朝时期什么社会经济现象?(2)这种现象首先在什么行业出现?(3)清朝时期著名的商业城市有哪些?学案答案:探究一: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调整统治政策;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清朝前期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比较稳定;清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家统一。

2016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

2016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十分重视,大力推行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清朝前期,面积不断扩大。

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水利兴修方面,对、及等进行治理;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等髙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和城镇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2.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了由集市、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著名的有和。

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到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3.影响:人口密度加大,逐渐突出。

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严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的持续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检测题1、明末以来,造成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B、连年混战C、国力强盛D、社会安定2、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3、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这些机户生活在()A、北京B、江宁C、长安D、洛阳4、“走西口”所描绘的商帮在清朝与徽商齐名,它是()A、浙商B、闽商C、冀商D、晋商5、下列不属于晋商主要贩卖的是()A、粮食B、食盐C、钢铁D、绸缎6、清朝时期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是在()A、康熙时B、雍正时C、乾隆时D、咸丰时7、回答问题:(1)清朝社会经济繁荣,农业上推广的农作物有哪些?(2)清朝著名的商业都市有哪些?(3)清朝典型的由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的有哪些地方?导学案答案:二、1、(1)清朝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一稳定的社会政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经济作物种植方面 经济作物种植有了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 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5、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具体措施的作用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 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盛世滋生图
盛世滋生图
盛世滋生图 《盛世滋生图》卷,亦名《姑苏繁华图》卷,原系清宫珍品,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作者徐扬,字云亭,苏州 人,家居穿珠巷,监生出身,曾为吴县候选主簿。清代乾隆十六年 (1751年)高宗乾隆第一次南巡,徐扬与吴县篁村人张宗苍各自进 献画册,由此二人取入画院供奉。乾隆十八年(1753年)钦赐徐扬 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清宫珍藏书画名著《石渠宝笈》,刊录徐扬 的作品35件,《盛世滋生图》是其中主要一卷,完成于乾隆二十四 年(1759年)。全图钤有鉴赏或收藏之章凡17方,从“乾隆御览之 宝,等钤印剖析可知,乾隆对此图卷十分赞赏,其中”太上皇帝之 宝“便可佐证乾隆禅位于其子仁宗嘉庆之后,仍依依留恋并浏览这 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期, 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制瓷技术达到登峰造极 的水平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 一、商业网的形成 形成概况: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 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区 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二、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产生 1、形成状况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 县城的规模还大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商帮作用 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五、归纳总结 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 ①全国商业网的形成 ②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产生:汉口 ③商业都市的出现: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 ④商帮形成:晋商与徽商的形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些重要知识,如:农业⽣产的恢复和发展,⼿⼯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增长,以及清朝前期我国⼿⼯业资本主义得到⼀定发展,清朝前期出现的商帮对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法借助图⽚和材料,帮助学⽣了解清朝前期农业、⼿⼯业和商业的繁荣发展的相关史实。

指导学⽣通过研读史实,从材料⼊⼿解决问题,帮助学⽣掌握学习历史的⽅法,提⾼学习的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清朝⼈⼝的增长问题的了解的,认识⼈⼝的增长给融合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对⽣态环境的破坏,帮助学⽣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农业、⼿⼯业、商业的发展【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江宁、佛⼭的⼿⼯业⼯场的性质。

2.⼈⼝增长带来的影响。

【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阅读史料,并结合提问、课堂讨论等⽅法,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的理性思维能⼒。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激趣导⼊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这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个盛世。

此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增长迅速。

(展⽰康乾盛世的图⽚)⾃主探究:这⼀时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增长的情况如何?⼆、新课学习⼀、农业⽣产的恢复和发展1、教师提问:在清朝的时候,每⼀位皇帝每年⽴春⽇,都要亲⾃⽀扶犁和耕种。

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学⽣回答:体现清朝统治者对农业耕作的重视。

教师讲解:清初统治者这么做的⽬的是为了引导各级官僚机构重视农业、劝民农桑。

特别是明朝末年的⼤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产的重要性,清朝初年的⼏位帝王,都⼗分重视农业⽣产,⼤⼒推⾏垦荒政策,使农业⽣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3)材料四反映出清初统治者推行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的推行又带来了哪些问题?
答案:(1)耕地面积增长速度远远不及人口增长速度。粮食危机。(2)提高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
(3)推行垦荒政策。大量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五、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2)人口增长的表现: A.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B.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C.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3)带来的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材料一明初耕地面积为8.5亿亩,清高达10亿亩,明代初期在籍人口数为6600余万,鼎盛时期达到1亿多,清代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材料二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材料三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材料四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说:“开垦一事,老百姓最有裨益。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宣,自垦自报。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早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年)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
D.推广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4、清朝前期,王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有【B】
①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②有利于扩大经济作物的产区③直接导致资本主义前芽出现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

(导学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商齐名,它是( D )
A.浙商 B.闽商 C.冀商 D.晋商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课后练案
6.(2019·滨州)以下中国古代清明治世,按时间先
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③文景之治
④康乾盛世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课堂导案
4.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增 长之间的关系。 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就快。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课堂导案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课堂导案
【精例】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鼓励垦荒促进经济发展 B.出现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C.人口的增长,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D.人口的增长,加重了社会负担,阻碍了城市经 济的繁荣和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课后练案
材料二:根据嘉庆《清会典》,嘉庆十七年(1812), 全国总产粮约为3 013亿市斤,约为1.5亿吨。清朝康 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 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配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主要集中在( A )
A.纺织业 B.采矿业 C.运输业 D.餐饮业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课后练案
4.清朝前期出现了一些大的商帮,主要有( A )
①晋商 ②徽商 ③ 闽商 ④浙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有答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标要求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事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耕织图》(局部)、《清代纺织图》和观看《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视频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康乾盛世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和作用||。

难点:晋商徽商||。

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视频||。

师:清朝对当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人口迅速增长是重要表现||。

中国人口曾经在北宋超过1亿||,之后到明朝晚期又达到1亿至2亿之间||。

明末清初||,中国人口又一次的急速下降||。

经历康乾盛世||,清朝人口的增长一反中国人口过去的波浪式增长型态||,呈现斜线上升||,人口数量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峰||。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背景:明末清初的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大破坏||,人口锐减与经济凋敝||。

明末人口为一亿||,到清世祖(顺治皇帝)时全国人口只剩下1400万人了||,锐减了80%多||,损失人口8000多万||。

2、原因:(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教材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2016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下第19课,本课学习内容为三个子目,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三部分紧密联系。

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与商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一学生,经过半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和叛逆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大大增强,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

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二三岁的少年,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

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初一学生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说出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知道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2.通过识读《盛世滋生图》等,获取历史有效信息。

3.通过小组讨论,概括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

4.通过探究学习认识人口增长的影响。

教学重点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设计: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doc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设计: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doc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掌握清朝前期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理解其重视农业生产的原因2.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3.认识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消极影响【学习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学习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1) ___________ 不断扩大,大片荒地得到开垦。

(2)对______ 、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3)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 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o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4.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________ o5.(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_____________ o(2)一些农村地区地区发展为_______________ o(3)在北京、江宁、_______ 、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________ 非常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_______ ,比如:晋商和徽商。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人口密度加大,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__________________ o二、合作探究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你知道其中的原因有哪些吗?三、练习巩固1.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A.发展海外贸易C.招募农民垦B.推行垦荒政策D.改进生产工具2.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这些机户生活在( )A.北京B.江宁C.长安D.洛阳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含答案)

课题: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姓名班级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史实。

2.了解清朝人口发展的史实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弊端。

学习过程: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2分钟)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

(28分钟)1、认真朗读课本P96-100页的内容,边读边思考下面思考题并做好标记。

(9分钟)2、完成自学思考题。

(8分钟)(1)找出清初重视农业生产的皇帝及农业发展发的具体措施。

(2)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3)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表现有哪些?(4)人口的快速增长有什么弊端?3、检查自学效果,读背知识,班内反馈。

(9分钟)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10分钟)1.清朝前期经济能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

(5分钟)1.下面两幅图反映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人口的显著增长D.城镇商品经济发展2.如图是清朝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朝廷大力推行垦荒政策B.政府积极兴修水利C.百姓努力改进种植技术D.农作物新品种引进3.清朝前期为了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推广种植的高产作物是()A.玉米、甘薯B.玉米、水稻C.小麦、水稻D.棉花、茶叶4.清朝前期,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至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其主要原因是()A.手工工场的出现B.耕地面积的扩大C.回族的形成D.越南占城稻的传入5.清朝商业繁荣的表现不包括()A.水陆交通发达B.兴起了许多商业城镇C.出现大型的商帮D.出现“交子”6.明清时期,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A.晋商与徽商B.徽商与浙商C.苏商与鲁商D.鲁商与晋商7.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B.环境改C.商业发达D.医学进步8.下面为明清时人口示意图。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通过清朝初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经济的兴盛。

2.知道康熙帝奖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减免租税等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习重难点】难点: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自主学习】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背景:(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2)淸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是“国之大计”。

(3)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政策。

2.表现: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和城镇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1)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叶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有些颇具规模。

2.商业的发展:(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成。

(3)、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山西的,江南徽州府的。

人口的增长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时,全国人口总数达1.5亿。

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3.影响:(1)人口密度加大,逐渐突出。

(2)进一步,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3)庞大的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

【合作探究】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学习与探究:结合中国历史地图册P51,找出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材料(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

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答:人口的快速增长||,带米了许多问题||。人地矛盾逐渐突出||,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外来粮食作物的引进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玉米、甘薯等外来粮食作物的产量很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劳动力转人手工业生产||。
(2)措施: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农业生产的发展(1)表现A.耕地: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情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B.水利: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C.庄稼种植: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D.经济作物: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2)经济发展||。清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经济保障||。
(3)农业保障||。政府鼓励发展农业||,高产作物得到推广、粮食产量增加||,为人口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
(4)人口基数增加||。清朝是一个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楼国家||,因此团结了很多少数民族进入中国的范畴||,使得人口第数增加||,为人口的增长创造了条件||。
3、商业:清代商帮(如晋商、徽商)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9课学案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9课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学习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学习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学习过程】●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十分重视,大力推行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清朝前期,面积不断扩大。

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水利兴修方面,对、及等进行治理;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等髙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和城镇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2.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了由集市、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著名的有和。

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到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3.影响:人口密度加大,逐渐突出。

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严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的持续发展。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

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归纳清朝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农、手工、商),认识到经济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分析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3、总结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史料研读1】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一说清朝前期耕地面积有什么变化?
【史料研读2】
耕地面积
(单位/万顷) 清朝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清朝治水图
清朝《黄河筑堤图》
观察上面材料,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史料研读3】
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甘薯、玉米等抗旱、耐贫瘠、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农作物的推广,成为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物质条件。

——根据七下教材和相关文献整理而成根据材料,说说清朝前期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方面有何新的发展?
【史料研读4】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课文回答,清初统治者对农业的态度是怎样的?推行了什么政策?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
【史料研读5】。

七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七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程标准】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学习重点】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情况。

【学习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自主学习指导】本节课学习重点要掌握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要依据农业、手工业、商业分类掌握。

【自主学习】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__________”。

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____,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3.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__。

4.清朝形成了__________(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

5.大城市的数量增加了;清朝的大城市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 。

6.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__________。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__________,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__________。

7.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__________,使得植被和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地力下降。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大,影响__________。

【合作学习与探究】材料一:清朝前期耕地面积概况表;材料二:清代纺织图;材料三:(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

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以上资料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问题一:根据材料一,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问题二:根据材料二,清朝前期,手工业出现了新的比较成熟的生产形式是什么?该手工生产模式相比于家庭手工业有什么特点?问题三:根据材料三,指出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些?材料中的“山西票号商”主要经营的活动是什么?【强化训练】1.某中学历史研究型学习小组选题《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请问以下哪位人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A. B. C. D.2.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A. 发展海外贸易B. 推行垦荒政策C. 发展手工业D. 改进生产工具3. 谚语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导学案:第二单元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导学案:第二单元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目标】①了解清朝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②理解清初人口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自主学习】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右图是清朝的开荒执照,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吗?政府为什么要颁发这个执照?1.背景(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________生产,是“国之大计”。

(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________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措施(1)扩大耕地面积: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2)兴修________: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3)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________、甘薯等高产作物。

(4)种植面积扩大: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________和城镇____________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2.商业(1)商业网:形成了由农村集市、________市场、____________市场和________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商帮:________和________。

三、人口的增长1.概况(1)明朝: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

(2)清朝:清朝________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标要求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事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耕织图》(局部)、《清代纺织图》和观看《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视频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康乾盛世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和作用。

难点:晋商徽商。

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视频。

师:清朝对当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人口迅速增长是重要表现。

中国人口曾经在北宋超过1亿,之后到明朝晚期又达到1亿至2亿之间。

明末清初,中国人口又一次的急速下降。

经历康乾盛世,清朝人口的增长一反中国人口过去的波浪式增长型态,呈现斜线上升,人口数量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峰。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背景:明末清初的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大破坏,人口锐减与经济凋敝。

明末人口为一亿,到清世祖(顺治皇帝)时全国人口只剩下 1400万人了,锐减了80%多,损失人口8000多万。

2、原因:(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

(2)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政策。

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把招抚流亡,鼓励垦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康熙亲政后,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

清初规定垦荒三年内免税,以后改为六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申新垦荒田十年后征税。

(3)税制改革与农技改进:“摊丁入亩”制度:把人头税(丁税)废除,并入土地税。

客观上放松了低层农民的人身控制,政府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增加了大量可以自由流动的劳动力。

以农业种植技术为主的明清生产技术革新推广促进粮食产量提高,减轻人口增长压力,增强抗灾能力。

3.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清朝前期,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也得到了开发。

到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亩。

(2)兴修水利:对、淮河等大河以及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

清初,黄河多次泛滥成灾,在河南、安徽一带经常决口,既影响了漕运,又使许多良田成了沙洲,严重威胁着国库收入和人民生活。

康熙帝亲政后,极为重视治河的问题,他把治河、三藩、漕运列为三件头等大事,“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以备日夜观看思考。

(3) 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当时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河北大批旱田改种水稻。

玉米、甘薯、花生、马铃薯成为百姓的主要食物来源,让许多贫困百姓免于因营养不良而死。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得到推广。

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

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4)经济作物种植方面:经济作物种植有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烟草、茶叶、药材,以及、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近时木棉、番薯,航海逾岭,而江、而淮、而河、而齐、秦、燕、赵。

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自来,何其速也。

——(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4、影响:(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3)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1)清朝前期,、棉纺织、印染业、矿冶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尤其是丝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瓷器的生产规模扩大和技术水平提升。

松江的棉布畅销各地,南京(江宁)的丝织超过苏州和杭州,“苏州的丝,杭州的绸,南京云锦苏杭愁”。

云锦是明清皇帝御用物品。

政府在江宁设置织造府。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祖上3代4人在江宁织造府任职。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如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 2 500家,织工超过50 000人。

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白银广泛使用、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弱,一些从事商品生产的民营手工工场扩大分工协作规模,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工价”的雇佣劳动方式。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计工受值”是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

2 商业的发展(1)条件: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发达。

(2)表现:①商业网的形成: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组成的。

(2)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

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

江苏吴江出现“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3)、江宁、扬州、苏州、杭州、等大城市中, 工商业非常繁荣。

乾隆时,“(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地段)地值寸金”。

(4)商帮的发展: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

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山西商人组成,明代时借助北方边镇贸易而崛起,至清代已是足迹遍天下。

主要贩卖粮食、、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便于货币流通。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由商人组成,东晋时新安商人相当活跃,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主要从事食盐、、茶叶、木材、粮食、等行业的经营活动,他们富甲一方,贾而好儒。

商帮的大发展,使人口流动性增大,经营规模的扩大带来投资权、经营权两权分离,近代意义上股份制出现,契约意识强化,商人地位提升极大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这都是历史进步的因素。

(5)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压制下,对外贸易仍实现了顺差。

广州“洋船泊靠,商贾云集,殷实富庶”。

"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三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具体的原因表现:①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②耕地面积扩大。

③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④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

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 、概况: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01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

3、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1)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逐渐突出。

(2)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使很多天然植被和遭到破坏,严重,地力下降。

(3)庞大的人口也造成,影响了经济的。

人口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拓展:康乾盛世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1684—1795),统治者调整政策,使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与发展。

国家巩固,社会相对稳定,一派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之为“康乾盛世”。

表现:农业: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粮食高产,农产品丰富。

手工业:生产工具有一定的改进,生产规模扩大,分工细密,产品种类多、质量高。

制瓷、丝织业、棉纺织业造纸业、制糖业、铜矿开采业均超过前代;对外贸易和商业城镇:北京、江宁、苏州、扬州都是繁华的大都市。

景德镇、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均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工商业市镇。

康熙帝时期,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约3000万两白银,最高的年份达到4736万两。

1750年,即清朝乾隆十五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32%,几乎是1/3。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课堂小结:明清时期,大量高产农作物的引种、手工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商业也因此而空前繁荣,出现了大的商业城市和商邦。

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的增长,这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又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巩固练习:1.文物承载着历史,清朝开荒执照(右图),是清朝政府将州县卫所荒地无主者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由官府给以印信执照,它说明清朝( )A.重视农业的发展B.商业发达C.手工业发展D.商帮兴起2.康熙采取的发展农业的措施中包括( )①奖励垦荒屯田②重视兴修水利③多次减免租税④严禁土地兼并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3.清朝农业发展的表现不包括()A.耕地面积扩大 B.水稻等粮食产量提高C.推广高产作物种植D.“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4.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

清朝著名的制瓷中心是()A.南京B.松江C.广州D.景德镇5.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D.商业市镇兴盛6.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如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已经名闻天下,被称为“四大镇”,其中汉口镇又有“船码头”之称。

这些属于清朝商业网中的( )A.农村集市B.城镇市场C.区域性市场D.全国性市场7.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

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

“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A.苏商和晋商B.浙商和晋商C.徽商和晋商D.苏商和徽商8. 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的地位升高。

下列解释不正确是()A、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耕社会已经发生变化。

B、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成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

C、人们观念发生变化,更多人想成为商人。

D、“士人”重视商人,重农抑商完全改变。

9.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是在( )A.顺治年间B.康熙年间C.雍正年间D.乾隆末年10.下表是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全国土地与人口变化表。

据此,可以推知( )A.土地兼并有所好转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C.传统农业逐渐没落D.重农抑商政策失效11.清朝时期人口有重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力强盛,社会稳定B.耕地面积扩大,种植高产作物C.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政策D.康雍乾的有效政策12.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2组添一个适当的词,使第2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