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细胞质膜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第四章  细胞质膜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危及生命。
糖脂
其极性头部共价结合到鞘氨醇上的糖分子或寡糖链。 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的质膜上,约占膜脂总 量的5%以下,但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约 5-10%。 最简单的糖脂是半乳糖脑苷脂;最复杂的糖脂是神 经节苷脂。家族性白痴病和神经节苷脂的异常降解 有关。
糖脂,是鞘氨醇的衍生物
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动和跨
膜运输将停止.
流动性过高,又会造成膜的溶解。
(二)细胞膜的不对称性
膜内外两层组分和功能的差异,称膜的不对称性。 (二)细胞膜的不对称性 样品经冰冻断裂处理后,各断面命名为:ES,细胞外表面;
EF ,细胞外小页断面; PS ,原生质表面; PF ,原生质小
甘油磷脂
(3-磷酸甘油的衍生)
2、鞘脂
主要在高尔基体合成。 是含有鞘氨醇骨架的两性脂,具有一条 长链脂肪酸,一条烃链 ,和一个头部。 根据头部基团的不同,可分鞘磷脂、脑 苷脂以及神经节苷脂三种;其中,鞘磷 脂中含有磷酸基团,脑磷脂和神经节苷 脂中含糖残基而不含磷酸基团。
鞘 磷 脂 p56
鞘磷脂(sphingomyelin)是最普通的鞘脂,其极 性头是磷酰胆碱或磷酰乙醇胺。 在高等动物的组织中含量极为丰富,细胞内鞘磷脂 的水解有赖于磷脂酶,磷脂酶的先天性缺损便导致 鞘磷脂在组织内堆积,可造成肝、脾肿大,严重者
白比较容易纯化、分析。
红细胞经过低渗处理,质膜破裂,内容物释放,留下一 个保持原形的壳,称为红细胞影(血影)。红细胞是研究膜 骨架的理想材料。
(二)红细胞质膜蛋白及膜骨架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血影的蛋白成 分包括:血影蛋白、锚蛋白、带3蛋白、带4.1 蛋白、肌动蛋白和血型糖蛋白。

第4章-细胞质膜(翟中和第四版)

第4章-细胞质膜(翟中和第四版)

6197–202.
Simons K, Ikonen E (June 1997). "Functional rafts in cell membranes". Nature,387 (6633): 569–72.
精选可编辑ppt
13
脂筏结构模型
脂筏模型(lipid rafts):脂质双分子层不是一个完全 均匀的二维流体,膜中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区, 其中聚集一些特定的蛋白质区。 特点:这些区域比膜的其他部分厚,更有秩序且较 少 流动性。其周围是流动性较高的液态区。 功能:参与信号转导、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以及胆固 醇代谢运输等。脂笩功能的紊乱涉及多种疾病的发生。
帽现象(capping)
Figure 10-35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精选可编辑ppt
41
(二)膜蛋白的流动性
• 膜蛋白流动性受 多种因素限制: 如紧密连接、细 胞骨架的影响等
精选可编辑ppt
42
(三)膜脂和膜蛋白运动速率的检测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主编
细胞生物学(第4版)
第4章 细胞质膜
1
细胞表面是复合的结构体系与多功能的体系,细胞膜是细胞表
面的核心结构。
精选可编辑ppt
2
基本概念
• 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又称质膜,曾称 细胞膜(cell membrane),是围绕在细胞最外层 ,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 脂筏基本结构成分, 还是很多重要生物活 性分子的前体化合物
Figure 10-4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第四章 细胞质膜
脂锚定膜蛋白
lipid anchored protein
通过与之共价连接的脂分子插入膜的脂双分子层中,从而锚定在细胞质膜上。与脂肪酸结合的脂锚定蛋白分布在质膜内测,与糖脂结合的脂锚定蛋白分布在质膜外侧,GPI脂锚定膜蛋白分布在质膜外侧。
研究膜蛋白的分析技术
低温电镜、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电镜三维重构
研究膜蛋白的难处
1、表达量低
2、分离纯化困难
3、难以形成三维晶体
细胞膜流动性பைடு நூலகம்
胆固醇含量减低,脂肪酸链短,不饱和度高,相变温度低,PC/SM比例高,流动性大(胆固醇即可增强流动性,又可降低流动性),由此可得流动性与胆固醇含量、脂肪酸链长短、饱和程度、PC/SM比值有关。
研究膜蛋白流动性(侧向运动)的实验
荧光抗体免疫标记细胞融合:用抗鼠细胞质膜蛋白的荧光抗体(绿色荧光)和抗人细胞质膜蛋白的荧光抗体(红色荧光)分别标记小鼠和人的细胞表面,然后用灭活的仙台病毒介导两种细胞融合,10min后,不同颜色的荧光开始在融合细胞的表面扩散,40min后分辨不出融合细胞表面的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区域,两种荧光均匀的分布在融合细胞表面。这一实验证明膜蛋白在脂膜上的运动。
带3蛋白
band3 protein
是红细胞质膜Cl-/HCO3-阴离子运输的载体蛋白,带3蛋白的N末端伸向细胞质膜基质面折叠成不连续的水不溶性的区域,为膜支架蛋白提供结合位点,多次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
细胞质膜的功能
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2、选择性的物质运输,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5、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6、质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7、膜蛋白的异常与某些遗传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甚至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很多膜蛋白可作为疾病治疗的药物靶标

第四章:细胞质膜

第四章:细胞质膜

的脂双层中呈不均
匀分布,如:PC和
SM主要分布在外小
叶,PE和PS分布在
内小叶。
镰刀形红细胞与荧光标记的 annexinV共孵育的荧光显微镜照片
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的PS暴露
于表面的红细胞的百分比
2,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包括:整合蛋白插入的深度不同; 穿过蛋白质两侧的基团不同;
两侧表面边周蛋白的性质种类不同。
1,2:膜整合蛋白 3,4:脂锚定蛋白 5,6:外周蛋白
1、整合膜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1)也称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s),为两 性分子,非极性区(疏水区)插在脂双层分子之间, 极性区(亲水区)则朝向膜的表面,占70%~80%。 2)主体穿过细胞膜脂双层,分为单次跨膜、多次跨 膜和多亚基跨膜蛋白三种。 3)单次跨膜蛋白肽链穿过脂双层一次,有胞外、胞 质和跨膜三个结构域,跨膜域含有20~30个疏水性 氨基酸,以α螺旋构象穿越脂双层。穿膜的方式包 括:
结合,因此只要改变溶液的离
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从
膜上分离下来。
有时很难区分整合蛋白和外周蛋白,主要是因为一
个蛋白质可以由多个亚基构成,有的亚基为跨膜蛋
白,有的则结合在膜的外部。
附着
膜蛋白
膜蛋白
周边蛋白
周边蛋白
附着在其他膜蛋白上的周边蛋白
3、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
滑入细胞质或在脂肪双层翻转,也可能参与环境相互
作用,细胞识别。
二、细胞膜的特性 (一)膜的不对称性决定膜功能的方向性 膜组分分布不对称性与膜功能的不对称性,使生 命活动高度有序。 1、膜脂的不对称性 1)膜脂内外层化学组成不对称 2)不同膜性细胞器中脂类成分组成不同

第四章-细胞膜的结构

第四章-细胞膜的结构
第一: 不同膜蛋白在脂双分子层
中的分布位置是不同的(如血影蛋 白只分布在内侧)。
第二: 膜蛋白在内外两层膜种数量不同。
第三: 膜蛋白穿越脂双层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第四: 跨膜蛋白两个亲水端结构不同。
※膜脂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决定了膜内外表面 功能的不对称性。
.
31
(二)膜的流动性(fluidity)是膜功能活动 的保证
(二)、膜蛋白的流动性
膜蛋白分子的运动方式 (1)侧向移动 (2)旋转运动
小鼠细胞
膜蛋白 (抗原)
人细胞
异核细胞 小鼠膜蛋白抗体 + 荧光素
小鼠膜蛋白抗体 + 小鼠膜蛋白(抗原)
人膜蛋白抗体 + 罗丹明
人膜蛋白抗体+ 人膜蛋白(抗原) 孵育(37℃,40分钟)
光 脱 色 恢 复 技 术 (

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
外在膜蛋白(20 ~30%) (extrinsic membrane protein)
脂锚定蛋白 (lipid anchored protein)
.
22
.
23
.
24
去垢剂
SDS Triton X-100
.
25
(三 )存在于质膜表面的糖脂和糖蛋白
单糖或多聚糖 + 膜 脂
共价键
糖脂
单糖或多聚糖 + 膜蛋白
积相当于所用红细胞膜总面积的两倍,因而首次提出细胞 膜是由连续的脂双分子层组成的。
迄今为止,关于膜的几十种结构模型都是建立 在“脂双分子层”这一基础之上的。
一、片层结构模型
[夹层学说]
(lamella structure model)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种去极化波,沿着轴突迅速传播,称为动作电位。由于Na+通道开放后不久即失活,通 过电压门控K+通道和K+渗漏通道的作用,兴奋后的膜可迅速恢复原来的静息状态。 9. [题解]细胞膜是细胞膜结构的总称,包括细胞外层的膜和细胞质内的膜。膜是由膜脂与 蛋白质组成的。质膜为双层脂结构,膜蛋白分为整合蛋白、外周蛋白、脂锚定蛋白。细 胞膜的功能包括:界膜及区室化,生命活动的基础;调节物质运输;提供了功能区室化 的条件;参与信号的检测与传递;参与细胞间相互作用;能量转换。
第四章 细胞质膜
一、填空题 1. 流动镶嵌模型强调生物膜的主要基本特征是____和____。 2. 膜脂主要的3种类型是____、____和____。 3. 生物膜上的磷脂分为____和____两类,甘油磷脂包括:____、_
___、____和____。 4. 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其中____是最简单的糖脂,只有1个葡萄糖或半乳糖残
9. 1935 年 Danielli 和 Davson 根据膜________,提出质膜的外面有一层蛋白质 的存在。
10. 1925 年 Gorter 和 Grendel 提出膜的双分子层的结构设想的依据是:________ ____。
11. 成熟的红细胞是研究细胞质膜的好材料,它不仅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而且也没有__ ______。
三、判断题 1. 生物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膜。 2. 胆固醇在动物细胞膜中含量较高,但不存在于植物和原核生物细胞膜中。 3. 膜蛋白的跨膜区均呈α 螺旋结构。 4. 为获得有生物活性的膜蛋白,常采用离子去垢剂。 5. 膜脂和膜蛋白都处于流动状态,两者互不影响。 6. 细胞内的囊泡,与细胞质基质接触的膜面为PS面,而与囊泡腔内液体接触的面为ES面。 7. 改变处理血影的离子强度,则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条带消失,说明两种蛋白不是膜内在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质膜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质膜
(1)磷脂(phospholipids) 含有磷酸基团的脂称为磷脂,是细胞膜中含量
最丰富和最具特性的脂。它有一个极性的头部 和一个疏水的尾部。
(internal membrane), 习惯上把细胞所有膜 结构统称为 生物膜 (biomembrane)。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质膜
虽然细胞很早就在光镜下被发现,但其是否有明确的边界结构,尚 未可知,直到电镜发明发现质膜的超微结构,但人们并不惊奇,因 为在此之前已侦知。
1、关于膜的化学组成的早期研究: 18世纪90年代,Overton 用植物的根毛作实验,
第四章、细胞质膜
知识要点: 1 、掌握几种膜分子结构模型学说,并评价之。 2 、了解膜结构的组成成分和组成方式。 3 、理解质膜流动性和不对称性两大特点。 4、了解红细胞膜骨架的组成和功能。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质膜
第一节、细胞膜结构模型与成分 一、细胞膜结构
膜(membrane)是细胞 的重要结构, 包括细 胞质膜 (plasma membrane)、内膜
高尔基体膜)、细胞类型(肌细胞、肝细胞)、生物类型(动物、植物 和原核生物)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而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膜脂占50%,蛋白质占40%,碳水化合物约1-10%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质膜
1、膜脂
膜脂都具有双亲性,这种性质使生物膜具有屏 障作用,大多数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只 允许亲脂性物质通过。
膜脂是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 主要有三大类 型:磷脂、糖脂、胆固醇。
质膜的片层结构模型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质膜
5、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
1959年,J.D.Robertson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细胞膜是类似 铁轨结构,两条暗线被一条明亮的带隔开,显示暗—明— 暗三层,总厚度为7.5nm,中间层为3.5nm,内外两层各为 2nm。并推测:暗层是蛋白质,透明层是脂,并建议将这种 结构称为单位膜。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 细胞质膜及其表面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 细胞质膜及其表面
①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旧称卵磷 脂 ②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 ③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 旧称脑磷脂 ④ 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 ⑤ 双磷脂酰甘油Diphosphatidylglycerol, DPG,旧 称心磷脂
磷脂与糖脂分布的不对称性
2.复合糖 的不对称性
• 膜糖以糖 蛋白或糖脂 的形式存在, 无论是糖蛋 白还是糖脂 的糖基都是 位于膜的外 表面
膜糖分布的不对称性
3、膜蛋白的 不对称性:
每种膜蛋白分子在 细胞膜上都具有特 定的方向性和分布 的区域性。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包括外周蛋白分布 的不对称以及整合 蛋白内外两侧氨基 酸残基数目的不对 称。
①,② integral protein; ③,④ lipid-anchored protein; ⑤,⑥ peripheral protein
膜蛋白的功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节 细胞膜的结构 一、细胞膜结构的研究历史
1. E. Overton 1895 发现凡是溶 于脂肪的物质很容易透过植物的 细胞膜,而不溶于脂肪的物质不 易透过细胞膜,因此推测细胞膜 由连续的脂类物质组成。
1. 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非极性的尾(脂肪酸链), 线粒体内膜上的心磷脂具有4个非极性尾部。 2. 脂肪酸碳链为偶数,多数碳链由16,18或20个碳 原子组成。 3. 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
1、甘油磷脂
• 以甘油为骨架的磷脂类,在骨架上结合两个脂
肪酸链,磷酸基团,胆碱、乙醇胺、丝氨酸或肌醇 等分子籍磷酸基团连接到脂分子上。主要类型有:
• 细胞膜、 细胞外被和表层胞质溶胶构成细胞表面。

细胞生物学-4第四章质膜

细胞生物学-4第四章质膜
膜的不对称性
七、细胞质膜的功能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
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 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 质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脂质体的应用
研究膜脂与膜蛋白及其生物学性质; 脂质体中裹入DNA可用于基因转移; 在临床治疗中,脂质体作为药物或酶等载体
三、膜蛋白
基本类型 内在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 外在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 去垢剂(detergent)
基本类型
外在(外周)膜蛋白(extrinsic/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s )
膜的不对称性
细胞质膜各部分的名称 膜脂与糖脂的不对称性
糖脂仅存在于质膜的ES面,是完成其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 膜蛋白与糖蛋白的不对称性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指每种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上都 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糖蛋白糖残基均分布在质膜的ES面(GO+3HBH4 labeling);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生物膜完成复杂的在时间与空间上 有序的各种生理功能的保证。
糖脂:糖脂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的质膜上(5%以下),神经细 胞糖脂含量较高;
胆固醇:胆固醇存在于真核细胞膜上(30%以下),细菌质膜不含有 胆固醇,但某些细菌的膜脂中含有甘油脂等中性脂类。
运动方式
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基本运动方式),其扩散 系数为10-8cm2/s;相当于2μm/s
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 脂分子尾部的摆动; 双层脂分子之间的翻转运动,发生频率还不到
第四章 细胞质膜 (Cell membrance)

细胞生物学 第四章细胞质膜

细胞生物学 第四章细胞质膜

蛋白与膜的结合方式 ①、②整合蛋白;③、④脂锚定蛋白;⑤、⑥外周蛋白
(一)内在蛋白(integral proteins)
内在蛋白又称为整合蛋白,以不同程度嵌入脂双层的内部 ,有的为全跨膜蛋白(tansmembrane proteins)。膜蛋白为
两性分子。它与膜结合非常紧密,只有用去垢剂(detergent)

5.血型糖蛋白(glycophorin ) 血型糖蛋白又称涎糖蛋白(sialo glycoprotein),因 它富含唾液酸。血型糖蛋白是第一个被测定氨 基酸序列的蛋白质,有几种类型,包括A、B、C、 D。血型糖蛋白B、C、D在红细胞膜中浓度较 低。血型糖蛋白A是一种单次跨膜糖蛋白, 由 131个氨基酸组成, 其亲水的氨基端露在膜的外 侧, 结合16个低聚糖侧链。血型糖蛋白的基本 功能可能是在它的唾液酸中含有大量负电荷,防 止了红细胞在循环过程中经过狭小血管时相互 聚集沉积在血管中。
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常用SDS和Triton-X100。
内在蛋白的跨膜结构域形成亲水通道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多
个α螺旋组成亲水通道;二是由β折叠组成亲水通道。
内在蛋白与脂膜的结合方式:
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
跨膜结构域两端带正电荷的aa残基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
极 性头形成离子键,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Ca2+、Mg2+等 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互作用。 膜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共价结合脂肪 酸分子,插入脂双层之间, 还有少数蛋白与糖脂共价结合。
细胞融合技术观察蛋白质运动
光脱色恢复技术(FRAP)
4.膜流动性的意义
质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例如 跨膜物质运输、细胞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细胞免疫 、细胞分化以及激素的作用等等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 相关。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 动和跨膜运输将停止,反之如果流动性过高,又会造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第四章 细胞质膜

膜脂— 二、膜脂—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
磷脂、 胆固醇三种类型 (一)成分:主要包括磷脂、糖脂 胆固醇三种类型。 成分:主要包括磷脂 糖脂和胆固醇三种类型。 磷脂(phospholipid):膜脂的基本成分(50%以上); 1、 磷脂 ( phospholipid) 分为二类:甘油磷脂和鞘磷脂,其中甘油磷脂又包括: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 (脑磷脂)和磷脂酰肌醇等,磷脂的主要特征:
根据Fluid-mosaic model: 根据 :
1. 2.
细胞膜由流动的双脂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 细胞膜由流动的双脂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 流动的双脂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 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 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 物膜骨架; 物膜骨架;
3.
蛋白质或嵌在双脂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 蛋白质或嵌在双脂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 双脂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不对称性。 双脂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甘油磷脂
以甘油 甘油为骨架的磷脂类,在骨架上结合两个脂肪酸 两个脂肪酸链一 甘油 两个脂肪酸 个磷酸基团 磷酸基团,胆碱、乙醇胺、丝氨酸或肌醇等分子靠磷 磷酸基团 酸基团连接到脂tidylcholine,PC,旧称卵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旧称脑磷脂 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 双磷脂酰甘油Diphosphatidylglycerol, DPG,旧称心磷脂
具有一个极性头部和两个非极性尾部(心磷脂除外) ① 具有一个极性头部和两个非极性尾部(心磷脂除外); 脂肪酸碳链碳原子为偶数,大多数由16 18或20个组成 16, 个组成; ② 脂肪酸碳链碳原子为偶数,大多数由16,18或20个组成; 含有饱和脂肪酸(如软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 ③ 含有饱和脂肪酸(如软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

第四 章 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1)讲解

第四 章 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1)讲解

三 锚定连接
中间纤维
肌动蛋白
桥粒和半桥粒
粘着带和粘着斑
锚定连接广泛存在于上皮组织,心肌和子宫颈中
结构组成: a)细胞内附着蛋白(attachment proteins):
将细胞骨架与连接蛋白相连 b)跨膜连接糖蛋白:其胞内端与附着蛋白相连, 胞 外端与相邻细胞的连接糖蛋白或胞外基质相连。
1 桥粒与半桥粒
磷脂脂肪酸链具有流动性; 荧光抗体标记的融合细胞 质膜具流动性 …..
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SJ Singer&G Nicolson(1972)
单位膜模型
寡糖 糖脂
流动镶嵌模型
胆固醇
磷脂
现今广泛接受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要点
1)镶嵌性:脂双分子层是膜的“构架”,双层脂 分子以疏水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外;膜蛋白 镶在其表面、或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或横跨 整个脂双层;
4)与生物的耐寒性有关:耐寒品种中脂肪的不饱和程 度较高,流动性较大。
5)在发育过程中细胞膜的流动性有明显变化:随年龄 增加,细胞中饱和脂肪酸增多,膜流动性较低。
6)细胞周期中膜的流动性有变化:分裂期(M)流动性高; G1和S期膜流动性最低。
五 膜的不对称性
1 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
胆固醇
外层: 鞘磷脂
封闭连接 紧密连接
锚定连接
中间纤维 相关
肌动蛋白纤 维相关
间隙连接 通讯连接 胞间连丝
化学突触
桥粒(desmosome) 半桥粒hemidesmosome)
粘着带(adhesion belt) 粘着斑(focal adhesion)
动物上皮中的细胞连接
二 封闭连接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质膜]课程预习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质膜]课程预习

第四章细胞质膜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质膜(plasma membrane),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细胞膜不仅是细胞结构上的边界,使细胞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及信息传递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生物膜(biomembrane):真核细胞内部存在着由膜围绕构建的各种细胞器,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膜统称为生物膜。

一、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一)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目前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可归纳如下:(1)膜脂主要由磷脂分子构成,磷脂分子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

在水相中以疏水性非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自发形成磷脂双分子层的封闭的膜系统。

(2)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的类型、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具有各自的特性与功能。

(3)在膜蛋白与膜脂之间、膜蛋白与膜蛋白之间以及膜蛋白与膜两侧其他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膜蛋白和膜脂的流动性。

(二)膜脂膜脂是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每个动物细胞膜上约有109个脂分子,即每平方微米的质膜上约有5×106个脂分子。

1.成分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种类型。

(1)磷脂。

磷脂是膜脂的基本成分,占膜脂的50%以上。

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的主要特征是:①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非极性的尾(脂肪酸链),但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某些细菌质膜上的心磷脂具有4个非极性尾部;②脂肪酸碳链为偶数,多数碳链由16、18或20个碳原子组成;③除饱和脂肪酸根外,还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多为顺式,顺式双键在烃链中产生约30。

弯曲。

(2)糖脂。

在原核和真核细胞的膜上,糖脂含量约占膜脂总量的5%以下,在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约占5%~10%。

已发现40余种糖脂,不同细胞中的糖脂种类不同。

如神经细胞的神经节苷脂,红细胞表面的ABO血型糖脂。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第四章  细胞质膜
水性头部朝向水相。
2. 三明治模型
• J. Danielli & H.
Davson 1935 发现质 膜的表面张力比油- 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 提出三明治模型(蛋 白质-脂类-蛋白质)。
3. 单位膜模型
• JD. Robertson 1959
根据电镜观察提出单 位 膜 模 型 。 厚 约 7.5 nm。
5. 脂筏 ( lipid raft )
• 生物膜上富含鞘磷脂和胆固醇的相对有 序的微小区域,与生物膜某些特定功能 的发挥有关。
细胞膜的脂筏模型示意图
病毒出芽过程中细胞质膜的动态变化
二、膜脂
(一)、成分
(二)、膜脂的运动方式
(三)、脂质体
(一)、成分
1. 甘油磷脂 2. 糖脂
3.胆固醇
膜脂的基本类型
• 胆固醇起束尾(与磷脂尾部结合)和疏开(将磷脂分
子隔开)的双重作用,但通常胆固醇起到防止膜脂由
液相变成固相以保证膜脂处于流动状态的作用。
膜脂的流动性主要由脂分子本身的性质决定。
(二)、膜蛋白的流动性
• 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两种荧光标记→细胞融合→对
半→均匀→成斑→成帽 • 膜蛋白在脂双层二维溶液中的运动是自发的热运动 • 细胞骨架既限制膜蛋白的运动,也影响其周围的膜脂的
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 Ca2+、
Mg2+ 等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互作用。
• 某些膜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共价结
合脂肪酸分子 , 插入脂双层之间 , 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
双层的结合力,还有少数蛋白与糖脂共价结合。
内在膜蛋白与膜脂结合方式示意图
2) 跨膜结构域与膜脂的作用方式

第四章细胞质膜

第四章细胞质膜
上相邻的脂分子交换位置 。
2. 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膜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快速旋转。 3.脂分子尾部的摆动:膜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 4.双层脂分子之间的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
层 。是在翻转酶(flippase)催化下完成发生频率不到脂分子侧向交换频率的 10-10。但在内质网膜上,新合成的磷脂分子翻转运动发生频率很高。
2.脂质体的应用
研究生物膜的特性研究膜脂与膜蛋白及
其生物学性质;
转基因脂质体中裹入DNA可用于基因转移;
制备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脂质体作为药物或
酶等载体。
三、膜蛋白
占核基因组编码蛋白质的30%。 1、基本类型 (1)外在(外周)膜蛋白(extrinsic/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 ):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膜内表面的 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极性头部非共价结合,改变溶液的离子 强度、提高温度就可从膜上分离下来。 (2)内在(整合)膜蛋白(intrinsic/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整合蛋白为跨膜蛋白,水不溶性蛋白。是两性分 子,形成跨膜螺旋,跨膜结构域为1至多个疏水的α螺旋, 与膜结合紧密,需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
小窝蛋白
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
细胞膜穴样内陷
过渡限制区
微结构域
二、膜脂——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
膜脂的成分: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 和胆固醇三种。
膜脂的运动方式 脂质体(liposome)
(一)膜脂成分
1.磷脂: 膜脂的基本成分(50%以上),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二 类。 主要特征:①具有一个极性头部和两个非极性的尾部(心磷 脂除外);②脂肪酸碳链碳原子为偶数,多数碳链由16、18 或20个组成;③含饱和脂肪酸(如软脂酸)及不饱和脂肪酸 (如油酸);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 细胞质膜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  细胞质膜

水溶性蛋白-脂质-去污剂复合体
可溶性脂质去污剂混合胶粒
第二节 生物膜基本特征与功能
一.膜的流动性 (一)膜脂的流动性
膜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细胞进行 生命活动的必须条件。流动性包括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 流动性。
典型的磷脂分子有1个极性的头部和2个疏水的碳氢链尾
部,当一条烃链中含有一个或几个顺式排列的双键(不饱和 的),在双键部分可形成弯曲。烃链的长度及饱和状态的不 同,影响膜的流动性。
翻转运动
弯曲 弯曲的碳氢链
饱和的碳氢链
胆固醇
(三)脂质体 (1)膜脂都是兼性分子,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 和疏水两部分。两条脂肪酸链几乎彼此平行,分子 的两端,形成所谓极性的头部和非极性的尾部,头 部具有亲水性而尾部具有疏水性。
(2)在水溶液中会自动形成双分子层结构,即亲水
第一节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一、生物膜的结构模型 (一)片层结构模型
1925年荷兰的2位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用有机 溶剂抽提人的红细胞膜的膜脂成分并测定膜脂单层分 子在水面的铺展面积,发现它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二倍, 提 示 了 质 膜 是 由 双 层 脂 分 子 构 成 的 。 1935 年 , Daniell&Davson:发现质膜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界面的 表面张力低得多,已知脂滴表面如果吸附有蛋白质成 分则表面张力降低,因此推测,质膜中含有蛋白质成 分。从测定膜的表面张力得出细胞膜的“三明治结构 型”,即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不足之处:(1)单位膜为一种静态单一的结构无
法说明膜的动态结构的变化,(2)各种膜的功能不 一样,而单位膜模型显示不出来,(3)各种不同细 胞和同一细胞中的不同部分膜的厚度实际上并不都 是7.5nm。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第四章细胞质膜第一节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与基本成分一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发现过程:1925年,E.Gorter和F.Grendel通过对红细胞质膜的研究揭示了质膜是由双层脂分子构成的。

之后,Davson和Danielli推测出质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并提出三明治式模型—蛋白质-脂质-蛋白质1959年,Robertson提出单位膜模型,并大胆推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单位膜构成。

这一推测得到了X射线分析结果的支持Singer和Nicolson在1972年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得到了各种实验结果的支持。

1975年Uuwin和Henderson首次报道了质膜蛋白菌紫红质的三维结构,他是一个跨膜蛋白镶嵌在膜上。

流动镶嵌模型强调:1,膜的流动性,即膜蛋白和膜脂都可以流动;2.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在膜表面,有的镶嵌,有的跨膜。

Simons在1988年提出了脂筏模型。

脂筏模型—在生物膜上胆固醇,鞘磷脂等富集区域形成相对有序的脂相,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脂筏一样载着执行某些特定生物学功能的各种膜蛋白。

生物膜结构归纳总结:1.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磷脂分子以疏水性的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形成脂双分子层,每层磷脂分子称为一层小叶。

2.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质的类型,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各自的特性与功能。

3.生物膜可看成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之中的二维溶液。

膜蛋白与膜脂之间,膜蛋白与膜蛋白之间及其与膜两侧其他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不同成度上限制了膜蛋白和膜脂的流动性。

4.在细胞生长和分裂整个生命活动中,生物膜在三维空间上可出现弯曲,折叠,延申等改变,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

二、膜脂(一)成分1.甘油磷脂构成了膜脂的基本成分,占整个膜脂的一半以上。

是3-磷酸甘油的衍生物.主要在内质网合成主要特征:1,具有一个与磷酸基团相结合的极性头部和两个非极性的尾部,但是存在于线粒体和某些细菌质膜上的心磷脂除外,它有4个尾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膜脂的功能:
1. 支撑,膜脂是细胞的骨架; 2. 维持构象并为膜蛋白行使功 能提供环境; 3. 是部分酶行使功能所必需的。
二、膜蛋白
• 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据估计核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中 30%左右的为膜蛋白。根据膜蛋白与脂分子的结合方式, 可分为:
– 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 – 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
蛋白与膜的结合方式
①、②整合蛋白;③、④脂锚定蛋白;⑤、⑥外周蛋白
二、膜蛋白
1. 外周蛋白特点:
• 占膜蛋白的20%~30%,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是水溶性蛋白, 它通过离子键、氢键与膜脂分子的极性头部相结合,或通过内在
蛋白与膜结合。
• 外在膜蛋白的结合力较弱,一般用一些温和的方法既可将他们从 膜上分离下来而不破坏膜的其他结构。
3. 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
1、甘油磷脂
• 以甘油为骨架的磷脂类,在骨架上结合两个脂肪酸链一 个磷酸基团,胆碱、乙醇胺、丝氨酸或肌醇等分子磷酸 基团连接到脂分子上。主要类型有:
①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旧称卵磷脂
②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
3.糖脂
糖脂是含有1个或几个糖基的脂类。
分子组成:主要是鞘氨醇的衍生物。
糖脂是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的质膜上,其 含量约占膜脂总量的 5%以下,在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约占 5-10%。 糖脂也是两性分子。结构与鞘磷脂( SM )相似,只是由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代 替了磷脂酰胆碱而与鞘氨醇的羟基结合。
与脂类结合- 糖脂
与蛋白结合- 糖蛋白
细 胞 膜 的 基 本 骨 架
一、膜脂
• • • 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种类型。 (一)、磷脂 是构成膜脂的基本成分,约占整个膜脂的50%以上。 磷脂分子的主要特征是:
1. 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非极性的尾(脂肪酸链),线 粒体内膜上的心磷脂具有4个非极性尾部。 2. 脂肪酸碳链为偶数,多数碳链由16,18或20个碳原子 组成。
R2 C O CH CH2
P OH O O
P OH R4 C O CH O CH2
2、鞘磷脂
• 鞘磷脂( sphingomyelin , SM )在脑和神经细胞
膜中特别丰富。以鞘胺醇( sphingoine )为骨架, 与一条脂肪酸链组成疏水尾部,亲水头部也含胆碱 与磷酸结合。原核细胞、植物中没有鞘磷脂。
③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旧称脑磷脂
④ 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 ⑤ 双磷脂酰甘油Diphosphatidylglycerol, DPG,旧称心磷脂
磷 脂 酰 乙 醇 胺 的 分 子 结 构
Phospholipids in plasmamembranes
分布:均位于膜的非细胞质侧的单层,糖基暴露在细胞表面,与细胞识别及信 息传导有关。 功能: 1. 膜糖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可以提高膜的稳定性, 2. 增强膜蛋白对细胞外基质中蛋白酶的抗性, 3. 帮助膜蛋白进行正确的折叠和维持正确的三维构型。 4. 膜糖也参与细胞的信号识别、细胞的粘着。如同某些糖脂一样,膜蛋白中的 糖基是细菌和病毒感染时的识别和结合位点。 5. 糖蛋白中的糖基还帮助新合成蛋白质进行正确的运输和定位
膜的概念: 细胞膜(cell membrane) :是包围在细胞质外 周的一层界膜,又称质膜。它既是细胞质与外环境 之间的一道屏障,又是细胞与外环境之间进行物质、 能量的交换和信息传递的特别通道。 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细胞膜外的 其他膜结构,是许多细胞器的界膜。 生物膜(biomembrane) :细胞膜和细胞内膜统 称为生物膜。 单位膜 (unit membrane) :在透射电镜下呈现 为“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


跨膜蛋白(tansmembrane proteins),是两性分子。与膜的结合非常 紧密,只有用去垢剂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如离子型去垢剂SDS,非离 子型去垢剂Triton-X100。

工作原理:去垢剂是一端亲水一端疏水的双亲媒性分子, 它们具有极性 端和非极性的碳氢链。当它们与膜蛋白作用时,可以用非极性端同蛋白 质的疏水区作用,取代膜脂,极性端指向水中, 形成溶于水的去垢剂-膜 蛋白复合物, 从而使膜蛋白在水中溶解、变性、沉淀
膜脂分子的运动方式
• • • • • • 侧向扩散运动:同一平面上相邻的脂分子交换位置。 旋转运动: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快速旋转。 摆动运动: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 伸缩震荡运动:脂肪酸链进行伸缩震荡运动。 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层。 旋转异构化运动:脂肪酸链围绕C-C键旋转。
H3C
(CH2)11
CH3 CH2 C CH3
OSO3 Na
+
SDS
CH3 H3C C CH3
(O
CH2 CH2)10 OH
Triton-X100
去垢剂在膜蛋白分离中的作用
总结
外在(外周)膜蛋白
(extrinsic/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s );
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膜内表 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极性头部非共价结合, 易分离。 内在(整合)膜蛋白 (intrinsic/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s)。 水不溶性蛋白,形成跨膜螺旋,与膜结合紧密, 需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可分离。 脂质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s) 通过糖脂、长烃链或脂肪酸锚定,共价结合。
第二节 质膜的结构
一、质膜结构的研究历史
1. E. Overton 1895 发现凡是溶于脂肪的物质很容易透过
植物的细胞膜,而不溶于脂肪的物质不易透过细胞膜,
因此推测细胞膜由连续的脂类物质组成。
一、质膜结构的研究历史
2. E. Gorter & F. Grendel 1925 用有机溶剂提取了人
glycolipids
鞘 氨 醇
Glycolipids
ABO血型决定子(determinant),即ABO血型抗原,它是 一种糖脂, 其寡糖部分具有决定抗原特异性的作用
血型抗原
(三)、胆固醇
• 主要存在真核细胞膜上,含
量一般不超过膜脂的 1/3,植 物细胞膜中含量较少,其功
能是提高双脂层的力学稳定

4、J. D. Robertson 1959 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
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 - 明 - 暗三层结构,它由厚约 3.5nm 的双层脂分子和内外表面各厚约 2nm 的蛋白质 构成,总厚约7.5nm。
5、S. J. Singer & G. Nicolson 1972
根据免疫荧光技术、冰冻蚀
标记:用发绿光的荧光素标记能小鼠细胞表面抗 原结合的抗体;用发红光的荧光素标记能与人体 细胞表面抗原结合的抗体; 融合:将两种细胞混合(加入仙台病毒即可实 现)。 培养:在不同的培养时间下取样观察。 培养之初观察:标记物分别在各自细胞膜上分布。 37℃孵育40分钟观察:两种标记物分别移到对 方细胞膜中。 膜蛋白的流动具有区域性。这与细胞功能密切相 关。
2、细胞膜具有不对称性
定义:指细胞质膜脂双层中各种成分不是均匀分布的,包括种类和数量的不均匀。
二、生物膜的特征 (一)、膜的流动性
质膜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1). 胆固醇: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会降低膜的流动性。 (2). 脂肪酸链的饱和度:脂肪酸链所含双键越多越不饱和,使膜流动性增 加。 (3). 脂肪酸链的链长:长链脂肪酸相变温度高,膜流动性降低。 (4).卵磷脂/鞘磷脂:该比例高则膜流动性增加,是因为鞘磷脂粘度高于卵 磷脂。 (5). 其他因素: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
第四章 细胞质膜及其表面结构
PLASMA MEMBRANE AND ITS SURFACE STRUCTURES
本章内容提要
• 第一节 质膜的化学组成 • 一、膜脂 • 二、膜蛋白
• 第二节 质膜的结构
• 一、质膜结构的研究历史 • 二、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三、细胞膜的功能
• 第三节 细胞表面的分化 • 一、细胞外被 • 二、膜骨架 • 三、质膜的特化结构
人 鼠 细 胞 融 合 实 验
-
淋巴细胞成班成冒反应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 FRAP)-细胞膜蛋白运动动力学参数
• 定义:是使用亲脂性或亲水性的荧光分子,如荧光素、绿色荧光蛋白等 与蛋白或脂质耦联,用于检测所标记分子在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运 动及其迁移速率。 • 原理:用荧光物质标记膜蛋白或膜脂, 然后用激光束照射细胞表面某一 区域, 使被照射区域的荧光淬灭变暗形成一个漂白斑。由于膜的流动性, 漂白斑周围的荧光物质随着膜蛋白或膜脂的流动逐渐将漂白斑覆盖,使 淬灭区域的亮度逐渐增加, 最后恢复到与周围的荧光光强度相等。
二、膜蛋白
2.内在蛋白特点:
• 占膜蛋白的70%~80%,可不同程度地嵌入脂质双分子层中,根 据嵌入程度的不同有:嵌入蛋白和跨膜蛋白。跨膜蛋白根据其跨 膜次数的不同有:单次跨膜蛋白和多次跨膜蛋白。 内在膜蛋白的结合力较强,以非极性氨基酸与脂双分子层的非极 性疏水区相互作用只有用去垢剂处理,破坏膜结构,才能将他们 分离出来。
+
NH3 CH2 CH2 H
+
H3C C CH2 COO-
NH3
CH3 CH3 + N CH2 CH2 O P O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