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第二中学2020年高一下学期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第

合集下载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是指:A、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B、立法权、行政权、考试权C、行政权、检察权、司法权D、司法权、考试权、检察权参考答案:A2. 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

“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

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A.地方的自治机构B.皇帝的秘书机构C.中央的派出机构D.朝廷的朝贡藩属参考答案:C3. 如图为1895年7月31日刘永福在台南创办的“台湾民主国邮政”发行的邮票,图案为一只老虎在溪边呼啸,又称“独虎图邮票”。

该邮票()A.见证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B.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事业的兴起C.曾在台湾地区公开发行了五十年D.“独虎”图案反映了分裂祖国的立场参考答案: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台湾爱国军民为了反对割让,保卫国土,早在李经方签署交割书之前,就已筹划抗日自卫的战守问题.邱逢甲等创议组织台湾抗日政府,并推举原任台湾巡抚(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长官)唐景崧主持,统一部署兵力,领导台湾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解答:据题干信息1895年、刘永福等可知,该邮票反映了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国近代邮政事业兴起于1866年,B错误;该邮票不可能公开发行五十年,台湾在反割台斗争后成为日本的殖民地,C错误;结合当时史实进行分析,“独虎”不能体现分裂祖国的立场,D错误.故选A.4.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这三个词语放在一起,说明的主题是()A.社会主义失败 B.国家呈变多、变小的趋势C.战争威胁削弱 D.多极化趋势发展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人民版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测试题专题1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人民版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测试题专题1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人民版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测试题专题1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济南洛庄汉墓遗址发掘当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下图所列文物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A.图1铁兵器B.图2陶罐C.图3青花瓷D.图4铜壶2.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期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

这说明当时A.“工官”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3.“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4.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

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A.年代久远 B.存世量大 C.造型别致 D.工艺高超5.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一项手工业产品的相关制作信息,“钵以粗泥造”“火以十二时辰为足”“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焉”。

该手工业产品是A.青铜器B.陶器C.铁器D.瓷器6.中国古代某装置“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

”该装置主要应用于A.灌溉B.冶金C.纺织D.制瓷7.“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

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

”明邝璠的《剪制》诗句反映民间手工产品主要用于A.出售赢利B.自我消费C.向政府交纳赋税D.捐赠礼品8.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作“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C.手工业品的质量难以提高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9.《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高一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一年级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一汉字与中国书画了解汉字的演变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商代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演变:A:演变过程为: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B: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了解古代中国的书法家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

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主要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楷书:具有实用价值。

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等。

王羲之(“书圣”)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城市的发展概貌:1、自周秦迄唐: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2、唐:坊市制3、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4、因经济发展兴起的城市:汉唐丝绸之路(敦煌、楼兰);唐宋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明州、扬州、杭州、登州)明清工商业发达地区兴起的中小工商业市镇(棉纺织的松江、冶铁的佛山、制瓷的景德镇)(1)含义:主张重视发展农业,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措施。

(2)理解(哪些现象属于“重农抑商”):农本商末的思想;盐、茶等重要商品的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3)首倡: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4)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的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

(5)推行:汉初严厉推行;中唐以来以后又有了某种松动。

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思想。

(6)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7)评价:A、该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封建经济的确立,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维护国家统一具有积极作用。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学考版)[精品文档]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学考版)[精品文档]

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提示】在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中,包括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等几种形式,农业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个体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形式,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突出的特征之一。

在重农抑商的古代社会,手工业与商业始终是农业的补充,其发展长期受限制。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

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考要求】1、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2、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A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知识结构】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课外阅读)二、耕作技术的演进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生产工具:汉代的生产工具、牛耕的演变、灌溉工具。

3、水利事业:战国时期兴修的都江堰、郑国渠……三、古代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的井田制;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A封建国家所有制;B地主土地私有制,最主要的形式;C自耕农(农民)土地所有制;3、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四、古代赋役制度(课外阅读)五、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点知识梳理】一、古代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课外阅读)二、耕作技术的演进:1、耕作方式:从原始阶段的“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以牛田”)B(1)演进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在农业发达地区(黄河流域)出现牛耕和铁农具,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逐渐普及全国(但南方地区仍以“刀耕火种”为主)。

(2)局限性:受小农经济的影响,长期停留在铁犁牛耕方式上,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

2、生产工具的革新(耕作技术进步):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1)汉代:便于中耕的曲柄锄、便于收获的大镰、播种工具耧车等。

(2)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①东汉以前:主要是“耦犁”(二牛抬杠)②东汉:有些地方出现较轻便的一牛挽犁,这种技术有利于山地的开垦。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同步试题.docx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同步试题.docx

专题一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宋朝是我国古代制瓷业的大发展时期,五大名窑留名青史,其中的定窑位于下D.④【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定窑位于河北曲阳,汝窑在河南宝丰,哥窑在浙江龙泉,官帘在河南开封,均帘在河南禹州。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只有②处在河北位置,故本题答案选B 项。

2、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比例均衡、形态流动、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岀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

A.唐宋政治体制的变革C.国际市场范围的扩大【答案】B【解析】山“异国情调、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B.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I).中国制瓷工艺的进步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到“纹饰低调、比例均衡、形态流动、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岀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文化兼容并蓄而宋代则孤芳排外,体现了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故本题答案选B项;A 项不选,唐宋的政治改革都是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会影响瓷器风格的变化;C项与材料无关;D项不选,材料主要说的是唐宋瓷器色彩、风格等有明显不同,而未比较工艺的进步与否。

3、中国是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

下列能够代表或反映古代中国丝织业水平的有①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②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③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④汉代丝织品远销地屮海地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丝织业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出土了家蚕丝绸片,反映了古代中国丝织业水平,故①正确;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蚕神也反映了丝织业相关现象,故②正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也代表了古代中国丝织业的高超水平,故③正确;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丝织品远销地中海地区,这也反映了中国丝织业水平,故④正确。

故①②③④组合正确,故D项正确,ABC项都错误。

高中历史学考必修2知识点填空(已填答案版)

高中历史学考必修2知识点填空(已填答案版)

历史学考复习基本内容-----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耕作技术:①春秋战国(时间),农业发达地区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铁犁牛耕方式形成。

②汉代(时间),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大超前代;出现便于中耕的曲柄锄、便于收获的大镰和播种工具耧车。

东汉出现一牛挽犁技术便于牛耕普及、有利山地开垦。

③唐代(时间),出现曲辕犁,控制耕土深浅。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①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②秦朝: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③汉代:关中“井渠”;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它是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发展纺织原料的变化:麻——丝——棉。

历代发展:①新石器时代(时间),纺织技术萌芽;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②商代(时间),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为并列“国有六职”,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相当重要。

③汉代(时间),纺织技术已相当发达,华美轻柔的丝织品远销地中海地区,被称为丝国。

④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规模。

⑤宋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

⑥元代(时间),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创造新式纺车,推广传授先进织造技术,推动棉纺织业发展。

棉逐渐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⑦明代,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机户和机工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

出土的商代时期的青铜铸造器:司(后)母戊大方鼎。

时期,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又到畜力鼓风,东汉初,杜诗(人)创造出以水力鼓风装置——水排(名称)。

人民版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测试题专题1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人民版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测试题专题1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人民版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测试题专题1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东汉崔蹇《政论》记载某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

”该工具是A.A B.B C.C D.D3.明代思想东顾炎武曾说。

“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此话虽有所夸张,但苏南一带盛行租佃制当是事实.这反映当时苏南A.土地呈现高度集中B.地主圈占大量土地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农产品商品化加快4.《朱子家训》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物资匮乏 B.男耕女织,自给自足C.传统农业,精耕细作 D.自然经济,封闭保守5.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6.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7.《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8.西周时“一人跖(踏)来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四百亩”。

引起这种变化的最直接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9.秦、汉、唐都有过大规模迁徙富豪,使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的事情。

高一历史必修二高一历史必修二高一...

高一历史必修二高一历史必修二高一...

高一历史必修二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小农经济及特点→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① 男耕女织②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二、古代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成就如下:(1)冶金业冶铜→原始社会晚期已有。

商周〖青铜文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冶铁→西周晚期已有。

众多发明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2)制瓷业中国〖China〗是瓷器的故乡。

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北朝白瓷。

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朝时,出现了五大名窑。

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3)丝织业中国又最早养蚕缫丝织绸。

距今四五千年已养蚕并有丝织品。

商朝织机。

西周斜纹提花织物。

唐朝丝织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明清设苏杭织造局。

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

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

那时使用的花楼机,能够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

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西汉“丝国” “丝绸之路”;唐朝起瓷器大量输出国外;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陕西专用)课件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陕西专用)课件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拓展延伸我国古代水利事业呈现出因地制宜、日趋完善的
特色,成为传统农耕经济的命脉。其中,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至今发挥着重要 作用。
问题1
问题2
【问题 1】我国宋代诗人范成大曾用“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 诗句,描述了小农经济的有关状况。想一想: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哪 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提示:分析时,应联系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思考。 其中,“有利条 件”可从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说明,“不利因素”应从生产规模等角度进行概 括。
《<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
发展的决定>辅导
读本》书影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指
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 事关人类生存、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 这一文件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水利事业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指导思 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成为我国水利事业发展 史上的纲领性文件。 想一想:我国战国时期和汉代的水利工程有哪些?它们产生了哪些重要的积极作用? 提示:(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 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 渠”、王景治理黄河。 (2)积极作用:有利于防洪治水、农田灌溉,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 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的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 归纳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我国古代 人民在农业工具、兴修水利等方面的发明创造;理解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认识农民承受的 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咸阳市2020年高一(下)历史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咸阳市2020年高一(下)历史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咸阳市2020年高一(下)历史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

生民之业,莫重焉。

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C.小农经济关乎封建社会的稳定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

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尤其如此。

材料“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说明了这一点,故应选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据统计,1949年至1957年,全国城市人口由5765万增加到9949万,增加了1.58%;农村人口则由48402万增加到54704万,仅增加了2.02%。

这一时期人口增长不平衡,主要是因为A.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B.受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影响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制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49年至1957年”和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政策的影响,B项正确。

三大改造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体现,属于B项内容的体现,排除A。

“大跃进”运动开展于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

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该时期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3.《朱熹集》中记载:“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据此可知,朱熹主张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三纲五常是天理D.知行合一【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可知,朱熹通过反问的方式明确了三纲五常是天理的论点,故选C。

人民版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人民版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人民版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据《宋会要辑稿》载,北宋中期全国年上供丝绸总计355万匹,东南和四川共计257万多匹,占全国2/3,其中仅江浙一隅就达125万多匹,占全国1/3以上,丝绵则超过2/3,而北方各地仪占1/4。

据此可知,北宋中期A.北方经济逐渐走向没落B.南北方经济水平逐渐趋于一致C.经济发展促进丝织业重心转移D.南方的文化影响力上升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宋时期部分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唐代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光彩,出现五大名窑D.商周时期青铜制造业发达3.在中国古代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A.商朝B.唐朝C.南宋D.明中叶以后4.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B.东汉时期出现的灌钢法提高了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C.两宋商业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D.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影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5.唐代元稹在《织妇词》中写道,“目击贡绫户,有终老不嫁之女”,“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说的就是为了不泄露“挑纹”绝活,竟然发生了使两个女儿终老于家不得嫁人的悲剧。

“悲剧”的发生反映出该行业A.传承的保守性B.传承对象为女性C.传承的周期长D.严格的工艺要求6.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已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现象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B.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C.苏州丝织业出现许多“小户”“听大户呼织”,并且“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7.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见下图)最为有名,这种冰裂纹瓷器应当属于A.青瓷系列B.白瓷系列C.青花瓷系列D.珐琅瓷系列8.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

2020-2021学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参考答案:C2.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香港回归祖国②澳门回归祖国③“九二共识”的达成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①② D.②③④①参考答案:C3. 1885年6月16日杭州一菜场失火,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关于此事的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上了。

《申报》的新闻搜集如此快捷主要得益于A.铁路运输的发展B.轮船航运的发展C.电报等通信发展D.报纸等传媒发展参考答案:C“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关于此事的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上了”反映的是信息的传递,和通讯相关,A、B是交通发展状况,和通讯无关,排除;电报等通信发展,新闻搜集更加快捷,故C正确;D不能说明“新闻搜集如此快捷”,排除D。

4. 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下列不是其共同点的是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D.是进步的和爱国的思想参考答案:D5. 《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参考答案:D6. 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

最新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奴隶社会:石器锄耕:耒耜;(3)封建社会:铁犁牛耕: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⑴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代人民创造了一种“井渠”(龙首渠),后来传到西北地区称为坎儿井。

⑵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

①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②唐朝时创制了筒车;③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水转翻车);④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⑴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⑵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生产为满足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局限: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⑶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1.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①新石器时代:丝织技术已经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货币种类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 流通制度。 7.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 商帮——徽商、晋商等。 8.商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 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主导地位
柜坊:古代的保管箱 是专供商客存放金钱、货物的店铺, 柜坊的业主会按存放金钱、货物的数 量,收取柜租。由于被储存的物品, 多放在大而坚固的柜子內,这种店铺 因此被称为柜坊
飞钱,亦称“便换”、“便钱”, 唐宋的汇兑券。“飞钱”实质上只 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 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三)唐代
坊市分离
“草市”逐渐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盛,反映了 商业发展
唐朝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长安城共108个坊,内有东西二市,布局 井然有序,坊有围墙,有坊门,坊门夜间紧闭,不准出入。东西二市各居两坊, 以墙围绕,定时启闭,是指定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市内规划整齐,同类商品 其中在一起,成为“行”,行设行首,以便加强管理,征收商税。凡市,以日 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起源早,并不断发展。 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城市中的市、庙会等,乡村中有草 市。 3.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 4.商业城市发达: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 规模的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更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5.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 成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
行的社会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以 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 品流通的经济活动。现代的商业 分为线下以及线上两种,极大提 高了贸易的效率。 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 活动。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一)先秦时期 远古时期就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
生产者之间的 直接的物物交

■ 商周时期:商代有了初步发展;西周时期交 易活动频繁,流通骨贝和铜贝。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史实,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目录
CONTENTS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二、“市”的发展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新课导入
农业
古代中 国的经 济结构
手工业
商业
讲授新课
商业兴起于先商时期的商国 形成初期是以物换物的方式进
二、“市”的发展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马鞍,南市买 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市”:商品交换的场所
——《周易》
(一)秦汉时期 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收受金钱时有法令限制 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二)南北朝时期 民间集市-“草市”形成 政府设立“草市蔚”进行管理
[易错提醒] 古代“城市”≠现代“城市”
古代中国“城”和“市”最初是分开的。古代的“城”是 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等,而“市” 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后来“城”和“市”才合二为一,成 为社会的中心,城市的商业功能也日渐显露。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战国 • “市井”商业区出现
• 长安和“五都”管理市场的官员,称为“五均司市师”
C.交通状况制约商业的发展
D.人民富足不需要购买柴米
3.寓言故事《郑人买履》里面介绍了想买鞋子的郑国人,因为 忘记拿鞋子的尺码而返回家里取尺码,结果回来后“市罢,遂 不得履”。这一故事说明此时的“市”( ) A.经 营时间有严格限制 B.主要商品多是农产品 C.与坊的界限没有划分 D.为农民设的交易场所
汉代 • 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唐代
• 长安的市已发展为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 • 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曾“雄富冠天下” • 随着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
的都会
• 都市商业繁盛,汴京有晓市、夜市,还有定时一聚的庙
宋代 会集市
• 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盛泽镇非常繁华,
(四)宋元
■ 商品远销海外,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 重要来源之一。
■ 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交通发展,商业繁荣,大都成为了国际性的大都

(五)明清时期 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其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 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很快
■ 春秋战国: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 中心。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各地出现许多市场和大商人
(二)汉代:
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 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
总体水平不高
商运活跃,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
活跃的人群之一。
(三)唐代
■ 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经营场所生 意非常兴隆,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巩固练习
1.北魏时期出现了“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的现象, 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解体
B.商品交易活跃
C.人口大量流亡
D.商贩人员稀少
2.《史记》一书中曾经引用“百里不贩樵(柴),千里不贩籴(粮 食)”的谚语,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富商不屑买卖薪柴和粮食
B.重本轻末思想的消极影响
——《唐六典》
材空料间反上映的了唐限代制对、”交市易”时有哪间些的限限制制?、政府对市管理严格
(四)宋代 商业活动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打破了“坊” 和“市的界限,并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市”分散于宅屋之间,形成了商业街 不允许设市的城郊和乡村出现“市” “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出现娱乐场所—瓦肆,而长安城是没有的
明清 还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和朱仙镇。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西汉:由于丝绸之隆的开通,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唐代: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的港口,政府设市舶司 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两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元特代点::以泉朝州贡成贸为易当为时主第,一以大宣港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 明清:系对,外满贸足易统逐治渐者萎对缩异,域政珍宝府特只产开的放需广求州为一目处的,由政 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由此可见唐代( ) A.“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 B.经济中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 C.都市中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区 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