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当的归因及对策分析
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上课时展现出的一些令人不悦的行为现象,如爱说话、上课玩耍、捣乱闹事、无礼视讲师等,这些行为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秩序,影响深远。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原因分析1、对课堂环境的不满学生在遇到一些令人不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时,很容易产生不满的情绪,并表现出一些不当的行为。
例如,当学生觉得上课环境太吵、太闷无聊时,他们就会采取一些行为来让自己感到舒适,这些行为就可能会干扰到其他学生的学习秩序。
2、对教学内容的不愿学生可能会因为对教学内容没有兴趣或不够理解而表现出一些不合适的行为。
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看不懂教材而缺乏学习兴趣,也可能会因为教学内容太过枯燥而觉得无聊,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做出一些无意义的行为,来引起老师或其他学生的注意。
3、对讲师的不满学生可能会因为讲师态度不好、对学生管理不当或教学能力不足而表现出一些不当的行为。
有时候,学生也可能会因为讲师对学生的要求太高或课堂讲解模式太枯燥而不满,这些都可能导致学生不停地说话、打断讲师的话、无礼地视讲师等行为。
三、应对策略1、建立良好的课堂环境要维护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应该注重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室应该有现代化的设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也要加强课堂上的管理,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要求学生遵守。
2、改善教学方式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教师应该多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方式,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3、与学生进行沟通对于一些学生因对教师态度不满或其他原因而表现出不当行为的情况,教师应该尝试与他们进行沟通,让学生更加珍惜上课的机会,并且要求学生尊重其他学生的学习空间,遵守课堂纪律。
四、结论课堂问题行为是学校教育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为了改进教学质量,教师应当从重视课堂教学管理、改善教学方式和与学生进行沟通等方面着手,以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纪律性,控制住课堂的行为行为,维护好课堂的教学秩序。
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探讨
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
而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对于学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堂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那么,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这些问题行为呢?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可以让孩子的学习情绪稳定,学习动力强。
很多时候,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和谐或者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导致一些学生性格叛逆、情绪不稳定,从而在课堂上表现出问题行为。
2.自身情绪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许多情绪问题的干扰,如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焦虑等,这些情绪问题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问题行为,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大声喧哗等。
3.社交压力社交压力是学生学习中的一大困扰,长期以来,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和关系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比如有时学生会为了取悦同学而表现出问题行为,以此来获得同学的认可。
4.缺乏自制能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制能力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而在课堂上,缺乏自制能力的学生会表现出一些问题行为,比如缺乏耐心、自我放纵、爱玩、不尊重他人等。
5.教学方式不当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采用一些不当的教学方式,比如单一的讲授、过分的批评等,这些教学方式可能会引发学生的问题行为。
1.家校合作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为了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合作,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定期进行交流,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2.情感教育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力度,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情绪问题,从而减少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性。
3.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规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保持有效的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产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产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学生的不良行为决非空穴来风,一定是有原因的。
课堂不良行为最常见的强化物就是注意--来自教师、同学或者两者,另一个原因是学生想从腻味、挫折、烦躁和不愉快的活动中解脱出来。
(1)赢得教师的注意有时候,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是为了赢得教师的注意,哪怕是消极的注意。
这一原因比许多老师想象的要更普遍。
其解决方法也相当容易,尽量地忽视他们,当他们表现不良时只注意那些表现好的学生。
如果实在无法忽视他们的不良行为时,只好暂时请出去,例如让学生站在一个安静的角落或者送到校长办公室,这将比斥责有效一些。
事实上,斥责对其他学生而言起到了强化作用。
(2)同伴的注意学生表现不良除了赢得教师的注意外,另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得同学的注意和赞赏。
青少年时期这一原因就更为普遍。
忽视受同伴强化的不良行为是错误的。
例如,一个学生将书放在头上晃来晃去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教师忽视了,这一行为就会继续下去,并且还可能鼓励其他人做出类似的行为;斥责,又只会吸引全班更多的注意,甚至更糟的是,增强了他在同伴中的地位。
对于受同伴强化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做出以下两个反应:一个就是将犯规者从班上请出去,以剥夺其同伴的注意;另一个就是使用集体连坐。
这一策略是指根据全班(或小组)中所有成员表现予以奖励。
如此则可消除同伴对不良行为的支持。
(3)避免不愉快的状态或活动不良行为第三个重要的强化是逃避烦闷、挫折、乏味和不愉快的活动。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逃避或避开不愉快的刺激就是一种强化,有些学生把学校里发生的许多事都看做是不愉快的、烦闷的、挫折的和疲惫的,对于那些在学校里反复遭受失败的学生尤其如此,但是甚至最有能力的或动机最强的学生,有时也会感到烦闷和挫折。
学生经常表现不良,只是为了逃避不愉快的活动。
这在学生频繁请求上厕所、削铅笔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出。
这些学生在自习或做作业时比听讲时更容易提出这些请求,因为对于那些对自己的学业能力不太自信的学生而言,对课堂作业更会感到挫折和焦虑。
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及对策探究
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及对策探究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比如学生不对课堂内容感兴趣、不认真听讲、不积极参与讨论等。
这些问题行为的发生往往涉及到学生的主观主义、缺乏学习动力、对语文课程的认知偏差等原因。
本文将从归因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这些问题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之一是主观主义思想的影响。
有些学生可能认为语文知识掌握得足够了,不需要再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他们将时间用于与同学聊天、玩手机等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上。
对于这种行为,可以通过加强课堂互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来缓解。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加课堂的活跃度。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意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之二是缺乏学习动力。
在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的重量和难度都有所增加,学生可能会感到压力较大,缺乏对语文课程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
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小目标和比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之三是对语文课程认知存在偏差。
有些学生可能认为语文只是背诵知识点,缺乏对语文学科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为了改变这种认知偏差,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语文知识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辨和写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于高中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我们应该从学生的主观主义思想、学习动力缺乏和对语文课程认知偏差等方面去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通过加强课堂互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意义,我们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师常见的不当教学行为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一)
教师常见的不当教学行为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一)林传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来完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组织、指导的。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是教学理念的外在表现,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常见教师不当的教学行为,这些不当的教学行为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
为此,分析教师不当教学行为并提出解决对策,对教师改进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一、课堂提问不当行为分析及解决对策1.课堂提问不当行为之一:提出问题后,一有学生举手就请学生回答。
现象: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一有学生举手,老师便请这位学生回答问题,所有同学便听这位学生回答,教师根据这位学生回答组织接下来的教学。
分析与对策:教师提出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
每个班上都有少数思维敏捷的学生,常常能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或是很短时间里,就能知道答案,此时让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是无效的教学行为。
因为:一是这个问题对举手的学生而言不是问题,所以不具备思考价值;二是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进行有效思考,就中断了思考过程,所以这个提问及回答的教学过程无效。
为此,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切不可一有学生举手就让其作答,而是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本班学生的思维具体情况,给足时间,让全体学生的思维都能参与其中。
提出问题的本意就是要让全体学生参与思考,虽然思考时间到了,还可能有学生思考不出结果,但这并不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及思维策略参与思考之中,这个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
2.课堂提问不当行为之二:提问是为了得出答案。
现象:教师提问之后,教师请学生进行回答,当学生回答的结果不是正确答案时,教师再请另一位学生回答,直到得出正确答案为止。
然后就转入下一个内容的学习了。
分析与对策:以上现象可以清楚地看出,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心中只有正确答案,置学生的思维于不顾,提问的价值窄化成只为寻求正确的答案。
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探讨
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不恰当、干扰、打扰甚至违规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日益关注,课堂问题行为已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如何有效应对课堂问题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研究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有助于深入了解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背后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通过总结有效的预防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旨在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有效的预防策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课堂问题行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课堂问题行为在教育教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教学秩序。
研究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及预防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探讨预防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计划,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深入研究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及预防策略,可以为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探讨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及预防策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教学建议。
2. 正文2.1 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如打闹、说话、走神、迟到等,这些问题行为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这些问题行为呢?以下是我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学生个体因素是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学生天生调皮捣蛋,缺乏自控能力,难以自觉地维持课堂秩序。
有的学生可能在家庭环境中受到了不良影响,教养不善,导致其在学校表现不佳。
课堂教学行为不当案例的归因及对策分析
课堂教学行为不当案例的归因及对策分析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当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与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有关。
本文试图通过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不当的方式进行归因,提出一些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学不当的行为的对策。
标签:课堂教学方式;归因;对策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取得教育预期效果的保证。
本文试图通过对自己这一年多的教学过程中不当的方式进行归因,原因如下:一、情智分裂情智分裂表现为教师只顾讲解课文,不涉及情感教学。
具体表现在朗读文本主题的偏差上,拿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老王》为例,文本丰富的主题意向往往向读者提供了理解和想象的空间。
文本内容当然要探究,但内容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因而,在探讨思想内容的同时,必须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位语言。
当我上完这两堂课来看我的两个教学设计时,发现我只注重了文章思想内容的把握,只想着把文章思想挖深挖透,在琐碎的提问中竟没有让学生好好的从语言中体会,怪不得学生对作者反思中的自责,善良中的人道,关爱中的遗憾都无法真正的体悟。
没有朗读,不对文字仔细咀嚼,怎么能知其中原委呢?尤其是第二个教学设计中,学生其实无法从文章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是出于一种怎么样的情感去帮助老王”和“给钱意味着什么?”因为文章的语言是平淡、从容,典雅,是“微笑中含着眼泪”写下的,为了主题的分析而硬梆梆地从平实的语言中去发现作者情感的锋芒,这其实是破坏了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和谐统一。
二、旁逸失措旁逸失措表现为教师只会按照教案上课,当学生提出与教案内容上不相关的内容,教师不知道如何回答或是直接打断学生的思考,要求学生听从自己的意见。
三、教试浅唱教试浅唱表现为教师上课比较形式主义,只顾品析课文中优美句子,或是创设优美意境,而忽略了课文内容。
在小学实习期间,笔者就遇见这样的情况,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给学车提供一个更加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面上贴上了各式有趣生动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近年来,初中学生的行为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课堂上的行为问题,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会影响整个教室的学习气氛。
有研究表明,学生的抗拒性行为、缺乏自制力和学习兴趣等常见行为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学习效果,甚至增加教师和家长的压力。
因此,如何解决课堂上学生行为问题,让学生和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当今教育界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有效分析学生课堂行为问题
要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首先要做的是有效的分析学生的行为问题,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行为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
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学习兴趣程度、家庭环境等方面对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二、有效应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
应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首先要重视家庭教育,让家长重视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
此外,学校也应该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的行为训练,帮助学生培养自制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解决行为问题。
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有充分的参与和体验,增加其学习的激情和动力,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
最后,学校也可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监测和调查,尽早识别学生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有
效预防学生出现行为问题。
三、总结
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是当今教育界的重要课题,要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有效的分析学生的行为问题是重要的,教师还应采取有效的训练和应对策略,尽早发现学生的行为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和教师都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分析
小学生上课中常常会出现不专心听讲、课堂嬉闹、拖延时间、激动不定、走神等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造成的:
1.认知能力不足: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尚不完善,在课堂中经常会走神或者难以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
2.兴趣不高:小学生在遇到没有兴趣的课程时,容易干扰其他同学,表现不良。
3.家庭教育不当: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一些小学生对教师的话语缺少足够的尊重和听从。
4.身体状况问题:有些小学生可能身体不适,需要离开教室,导致教室内的干扰。
二、对策研究
为了解决小学生在课堂中的问题行为,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鼓励和引导课堂参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例如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搭配适当的幽默和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
2.提供个性化教育:如果孩子对某个科目没兴趣,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发掘自身的兴趣爱好并与课程结合,让孩子对学习的热情更高涨。
3.加入游戏元素:在课堂环节中加入游戏元素,通过各种方式
让孩子愉悦的学习,提高孩子听课的效率。
4. 回归教育本质:儒家思想有“义”的概念,引导小学生认识
到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懂得遵守规矩、
努力学习,这是孩子需要培养的气质。
5. 翻转课堂模式实践: 翻转课堂模式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导者,增加了学生听课积极性和参与度,帮助老师有效控制课堂时间。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我们应该耐心理解并提供
有效的方法解决,不断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水平,为小学生的成
长奠定健康的基础。
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当的归因及对策分析
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当的归因及对策分析[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经常会出现一些干扰因素,这些因素常常与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有关。
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过程中的不当表现进行归因,提出一些教师正确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归因对策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取得教育预期效果的保证。
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过程中的不当表现进行归因,提出一些正确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及种类课堂问题行为包括教师的课堂问题行为和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本文所指的是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国内外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颇多。
如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将问题行为定义为:“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班级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
”我国心理学家邵瑞珍将其定义为:“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
”简单地说,问题行为就是在课堂里阻碍正常教学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对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国内外的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
美国的威克曼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扰乱性问题行为和心理问题行为;奎伊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行为型和情绪型三种;我国有学者把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向性的攻击行为,如心理抵触、侵犯别人、顶嘴、做小动作、多动、走神、发呆、插嘴,恶作剧等;二是内向性的退缩行为,如缺乏耐心、追求一知半解、自以为是、轻视他人、不做作业、放弃学习、胆怯退缩、盲目跟从等。
外向性的攻击行为教师一般都能观察得到,而且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内向性的退缩行为虽然不会影响到其他学生,但可能会影响教师上课,对学生个人的发展也不利。
二、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当的表现1,不闻不问。
把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当作教学以外的因素,不予处理。
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及对策探究
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及对策探究语文课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课堂上,一些学生存在着不良的问题行为,比如上课走神、不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等。
这些问题行为给课堂教学秩序和学生自身学习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有效地改善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我们需要对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归因分析。
问题行为的出现通常具有多种原因,包括学生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
学生个体因素是问题行为出现的内在原因,比如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
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比如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等。
学校因素则是学校教育管理、教师教学方式等因素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
对于学生个体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是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培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自觉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
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可以通过增加课堂互动、活动设计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家庭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提高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是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家长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对于学校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学校教育管理。
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教育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及时做出处罚和教育。
二是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事,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及时发现学生问题行为并予以引导和规范。
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探讨
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探讨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不良的行为,比如打闹、吵闹、不守纪律等问题。
这些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教学秩序,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影响整个教学氛围。
了解问题行为的原因,以及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一、问题行为的原因1. 个体原因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往往存在一些个体原因。
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不稳定,导致学生情绪波动,进而影响到在学校的表现;也可能是学生自身性格特点,比如好动、不听话等;还有可能是学习成绩不佳,因此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这些个体原因都可能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
除了个体因素外,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还与群体因素密切相关。
学生在团体中会产生相互影响,如果周围的同学都在打闹、吵闹,就会勾起学生的跟风心理,导致他们也跟着参与其中。
这种群体效应会进一步放大问题行为的范围和影响力。
3. 教学原因课堂问题行为还可能与教学本身存在一定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教学内容单一乏味,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如果教学环境杂乱无序,学生会容易产生不尊重的行为。
教师自身也有一定的责任和影响力。
二、预防策略探讨针对以上的问题行为原因,我们可以制定一些有效的预防策略,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1. 个体因素的关怀与引导对于个体原因导致的问题行为,我们需要重视起来。
可以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关怀和引导方案。
对于家庭环境不稳定的学生,可以加强他们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对于好动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参与体育活动,释放过多的能量;对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辅导和考试指导。
针对群体因素产生的问题行为,我们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可以通过班级会议、家长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不良行为的危害,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观。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小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如注意力分散、打闹扰乱、无礼指责等。
这些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因此需要认真探索其产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产生原因1.个体因素:小学生身体发育不完全,心理和生理上存在发展差异,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更难集中注意力。
此外,个体的特性、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也会对问题行为产生影响。
2.教学因素: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吸引人、教学节奏以及课堂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小学生的特点,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行为表现。
3.家庭因素:家庭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家庭教育环境以及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期望等因素,也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4.同伴因素: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有些小学生可能因为受同伴的影响而表现出问题行为,如打闹、讲话等。
二、应对措施1.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装饰课堂、挂墙报、设置课堂角落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故事、游戏、小组合作等,提高教学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设置有效的学习任务:合理设计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力。
任务不宜过难,也不宜过简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就感。
4.个别辅导和关爱:对于问题学生,教师应积极与其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个体差异和背后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个别辅导和关爱,帮助学生改善课堂问题行为。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准备课前材料等。
这些良好的习惯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和学习效果。
6.家校合作:教师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和行为表现。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亲自参与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
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报告
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报告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报告教育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未来。
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围绕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课堂存在的问题1. 教师缺乏教学技能和经验现在许多教师缺乏教学技能和经验,教学方法陈旧,不够灵活多样,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很多教师缺乏与时俱进意识,不愿意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也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2. 课程单调乏味许多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单调乏味,缺乏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不佳。
3. 学生思维惯性现如今的教育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思维惯性问题,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和理解,重复背诵,缺乏批判性思维。
4.学生自觉性不足在如今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自觉性往往不够,有很多问题是需要学生通过课外研究来解决的。
但很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发意识,不能主动去拓宽知识面,这样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效果。
5. 学科之间的割裂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割裂严重,各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导致学生学科之间的知识难以串联起来,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不能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二、解决课堂存在的问题的措施1.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经验鼓励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参加各种教学培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样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经验,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打破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活动和课堂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课程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和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逻辑思考和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拓展知识面,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探究、自学来让自己的学习更加深入。
教师存在课堂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教师存在课堂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问题描述课堂管理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然而,在一些教师的课堂管理中存在一些不到位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1.缺乏明确的纪律规定:一些教师没有在班级中明确规定纪律,导致学生纪律松散,课堂秩序混乱。
2.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教师未能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导致课堂进度缓慢,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3.不充分关注学生参与度: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4.对不当行为的处理不当:部分教师在面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时处理方式不当,无法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行为,使得学生产生不当的行为习惯。
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教师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课堂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提前制定纪律规定教师应在开学前制定明确的纪律规定,并向班级学生宣布。
这些纪律规定应包括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迟到早退、手机使用等方面的约定。
同时,教师应当为违反纪律规定的行为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措施。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教师应合理规划课堂时间,确保课堂进度紧凑有序。
教师可以事先制定教学计划,明确各个教学环节所占用的时间,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情况灵活调整课堂时间分配。
注重学生参与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他们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
及时纠正不当行为教师应当在学生出现不当行为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
通过与学生进行私下交流、提问、给与警告等方式,使得学生意识到其行为不当,并促使其改正。
同时,教师还应当与学生充分沟通,理解学生的问题,寻找问题解决方案。
结论课堂管理是教师工作中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一项任务。
教师需要充分重视课堂管理的工作,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通过提前制定明确的纪律规定、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注重学生参与度以及及时纠正不当行为等方法,教师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管理水平,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教师课堂管理不当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教师课堂管理不当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管理是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而管理不当则会导致教学秩序混乱,影响学生学习。
本文将探讨教师课堂管理不当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一、问题分析1.1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教师课堂管理常见的问题之一。
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分心,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1.2 学生纪律问题在一些课堂中,学生纪律问题比较严重。
他们可能迟到早退、无视教师的要求、打闹嬉笑等,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1.3 学生参与度低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不愿意参与讨论和提问,导致教学过程缺乏互动。
二、解决方法2.1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课堂布置、充满活力的教学方法和积极的表扬鼓励等方式,创造一个积极、温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通过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2.3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2.4 建立明确的学生纪律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学生纪律要求,并严格执行。
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如警告、留校等,保持课堂秩序。
2.5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意识。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2.6 与家长保持有效沟通教师应该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并与家长共同解决学生在课堂管理方面的问题。
三、结语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通过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建立明确的学生纪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家长保持有效沟通,教师可以有效解决教师课堂管理不当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纠正对策4页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纠正对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干扰教学的现象,造成课堂秩序混乱,使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是学生单方面引起的.其实不然,实际上与教师、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自身的因素在课堂上教学内容,或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都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寻求其他刺激而违反课堂纪律.如果教师讲解的教学内容太简单,优秀的学生早就把该内容弄懂,导致他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方面去;如果教师讲解的教学内容太难,差的学生如同听天书,就破罐子破摔,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做白日梦;有些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学习、行为方面的各种要求,自己达不到,屡遭挫折、失败,同样造成学生产生问题行为.二、教师方面的因素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严,遵循“严师出高徒”而滥用惩罚手段.惩罚虽能迅速而有效地制止课堂问题行为,但若不加分析地惩罚,则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使学生产生怨恨情绪,从而诱发攻击性或退缩性问题行为.有的教师则要求过低,只要学生不惹是生非,其他一概不管,这样课堂纪律必然散漫.有的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当问题行为严重干扰课堂教学时,教师只是单方面地责怪学生,严厉惩处,而很少进行自我反省,这更会加剧学生的不满情绪,导致问题行为变本加厉.三、校外各种因素不良的社会风气、不良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等,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例如,一些夫妻当着孩子的面经常吵架,互相指责,在这样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得或孤僻退缩,或烦躁不安,甚至挑衅生事;部分家长溺爱子女,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的不良习惯,这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在课堂上稍有不顺其意就产生问题行为.此外,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几率要大.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这类孩子得到的关爱不健全,容易表现出胆怯、缺乏自信,遇到事情不会处理,精神紧张、焦虑却不会及时调节,在课堂上更容易发生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大致由以上几种因素造成,当然还有更多因素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课堂问题行为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调控,则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对此,笔者提几点拙见.一是正确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抑制问题恶化.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由于长期得不到老师或同学的关注,为了吸引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对他的注意,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就大声说话.这时教师对他们的这种行为应当进行“冷处理”,不予关注,他们的行为自然会很快消失.当学生出现更严重的行为,如,故意大笑或者打架等,则可以责令该学生离开教室一段时间,独自反省,课后才进行处理.但这要求教师在进行干预时摆事实、讲道理,以免学生误解,加深师生之间的矛盾.二是运用德育关怀,促进问题行为的有效转化.发现问题行为,教师要用诚心和耐心经常性地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和情感沟通,通过思想工作达到目的,其过程是无形无规则的,但却实实在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效果是明显的.我们要敏锐地捕捉问题行为学生的“闪光点”,恢复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要教育全班同学建立互帮互助的温暖的集体氛围.教师应建立与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三是采取措施事先预防.事实上,一些课堂问题行为是在课前就注定了的,而不是课堂上突发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课讲得绘声绘色、富有吸引力,那么其课堂上发生问题行为的概率就相对偏低,反之就偏高.学生一旦产生了问题行为,事后再去解决它就比较麻烦.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在先,这就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特别是课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若缺乏吸引力,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就容易引发问题行为.探究课题尽量取材于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的内容.笔者在教学《反比例函数》这一章节时,列举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引起学生的注意:你一定熟悉这种现象,生活中常用的刀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不就会变钝,用起来很费劲.如果把刀刃磨薄,刀具就会锋利起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解释这个现象需要压强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当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例关系.根据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反比例关系,你能解释为什么重型坦克、推土机要在轮子上安装又宽又长的履带?为什么超载的车辆很容易爆胎?这些内容源于生活,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深刻体会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这样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学内容上了,减小问题发生率,起到预防作用.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及管理策略探究
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及管理策略探究课堂问题的成因可以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因及相应的管理策略探究:
1. 学生的个人因素:
学生可能因为个人原因而在课堂上产生问题行为,例如缺乏兴趣、不理解课程内容、语言障碍等。
管理策略可以包括:
-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材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 鼓励学生参与交流,培养他们积极学习的态度。
2. 教学方法与教师因素:
教学方法和教师的因素也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问题行为,例如教师讲解不清晰、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师与学生关系不良等。
管理策略可以包括:
- 提供清晰明了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内容;
- 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和沟通。
3. 课堂环境因素:
课堂环境也可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例如嘈杂的环境、座位安排不当等。
管理策略可以包括:
- 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确保课堂的宁静和秩序;
- 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听讲;
- 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如适当的照明和温度。
总之,管理课堂问题的关键在于了解问题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来解决问题。
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支持,以及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都是有效的管理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及对策探究
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及对策探究一、引言语文课堂中出现各种问题行为,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影响了教学效果。
问题行为的出现原因很复杂,其中涉及到多个因素,例如学生个体的特质、家庭背景、班级氛围、教师授课方式等。
针对问题行为的出现,需要对其进行行为归因,并寻求对策,以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问题行为的归因1.学生个体特质归因有些问题行为是学生个体的特质导致的。
例如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内向、敏感等问题,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产生问题行为。
另外,有些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活跃度低等问题,可能也会表现为问题行为。
2.家庭背景归因家庭背景也是影响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学生来自单亲、失独、离异等家庭,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创伤,可能表现出安静、抵触、逃避的行为。
而一些学生来自富裕家庭,过于依赖家长的支持和呵护,可能表现出自我中心、贪玩等问题行为。
3.班级氛围归因班级氛围对学生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班级中存在言语暴力、恶性竞争等问题,会使得部分学生产生社交恐惧、抵触等问题行为。
另外,班级中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观念,也会使得学生产生某些消极行为,例如盲目应试、刻意回避难点、不愿意思考等。
4.教师授课方式归因教师授课方式也是问题行为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一些教师缺乏耐心,授课过于机械,可能使得学生感到无聊、沉闷而出现问题行为。
另外,一些教师教学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也容易使得学生失去兴趣而表现出问题行为。
三、对策探究对于个体特质影响导致的问题行为,教师可以采取多方面手段进行干预。
例如可以通过学生小组活动、课堂辩论等方式,增加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另外,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例如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多元化的题型形式等。
对于家庭背景影响导致的问题行为,教师可以采取定向行为干预策略。
例如可以与家长联手,共同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和目标,加强家校沟通,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当的归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经常会出现一些干扰因素,这些因素常常与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有关。
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过程中的不当表现进行归因,提出一些教师正确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归因对策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取得教育预期效果的保证。
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过程中的不当表现进行归因,提出一些正确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及种类
课堂问题行为包括教师的课堂问题行为和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本文所指的是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国内外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颇多。
如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将问题行为定义为:“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班级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
”我国心理学家邵瑞珍将其定义为:“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
”简单地说,问题行为就是在课堂里阻碍正常教学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对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国内外的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
美国的威克曼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扰乱性问题行为和心理问题行为;奎伊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行为型和情绪型三种;我国有学者把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向性的攻击行为,如心理抵触、侵犯别人、顶嘴、做小动作、多动、走神、发呆、插嘴,恶作剧等;二是内向性的退缩行为,如缺乏耐心、追求一知半解、自以为是、轻视他人、不做作业、放弃学习、胆怯退缩、盲目跟从等。
外向性的攻击行为教师一般都能观察得到,而且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内向性的退缩行为虽然不会影响到其他学生,但可能会影响教师上课,对学生个人的发展也不利。
二、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当的表现
1,不闻不问。
把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当作教学以外的因素,不予处理。
或者往往把这些问题交给班主任和学生父母去纠正,让别人来承担责任,自己则摆脱麻烦。
课堂的问题行为是发生在课堂上的,教师对其不予处理或将责任推卸给别人,即使该同学的课堂问题行为会暂时消失,但却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很有可能会再次出现。
2,急躁武断。
表现在有些教师不调查事件真相,不搜集论据,不考虑其他相关的情景,轻易做出结论,认定学生有课堂问题行为,把学生训斥一顿,这样就会造成师生对立,教学效果下降。
3,强行制止。
教师发现问题行为后不是因势利导,而是采用惩罚等手段进行制止,这可能会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
4,存有偏见。
教师对学生存有偏见,是指一旦被教师认定为是好学生,即使该学生出现了问题行为,教师也会认定该学生的行为不属于错误行为。
教师这样做,势必会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会认为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不会得到教师的认同。
而一些所谓被教师认定的好学生,也可能会由于教师的错误认定,结果无法对自己的课堂问题行为加以改正,甚至变得越来越严重。
三、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当的归因
1,教师观察不够准确。
观察是教师处理问题行为的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
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教师会越来越多地注意学生的各种问题行为。
教师与每个学生空间距离不同,观察效果也不同。
比如教师对坐在最前排正中学生的表现资料收集得比较齐全,对坐在后排角落的学生,则由于障碍比较多,可能会产生一些误解或错误的判断。
最后,由于课堂教学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即使是资深的教师,也无法对课堂中所发生的所有问题行为都了如指掌。
2,判断处理问题行为带有主观性。
一些教师在判断学生的问题行为时,往往缺少仔细客观的调查,而是从主观印象出发,用“有色眼镜”看学生,这样即使教师看到问题行为,还是无法进行正确判断,而可能把正确行为看成是问题行为,把问题行为看成是正确行为。
这些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把一些学生的行为归为问题行为,在处理方面,不经过仔细考虑,鲁莽地做出错误决定。
如果学生的一些行为只是习惯性行为,而不是比较大的复杂问题的一部分,教师应该禁止学生的这种扰乱性的或惹人讨厌的习惯,但不应该把这些习惯描绘得比其本身还坏。
3,课堂控制能力的缺失。
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效处理各种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一种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采取过于放任或过于严厉的方式,都是课堂控制能力缺失的表现。
对于学生的问题行为采取过于放任的方式,可能是由于教师本身没有能力去禁止他们这种行为;而对于学生的问题行为采取过于严厉方式的教师,可能会错误地认为,要制止学生的问题行为,只有通过强行严厉的方式。
这样做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紧张,而且,这种问题行为会再次出现,甚至会变得更加严重。
四、教师正确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分析
1,更新错误观念。
第一,要更新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错误界定。
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影响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
很多教师常常误把一些自己没有预期到的行为都归为问题行为,这是不合理的。
比如,学生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错误或学生向教师提出一些教师没有预期到且无法回答的问题等,教师都认为是扰乱课堂秩序的问题行为。
其实,如果教师处理得当,这些行为反而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要更新教师中存在偏见的观念,做到一视同仁。
这就要求教师在判断学生问题行为时,做到客观公正,不因人而异,不能因为一个学生犯过几次错,就给他贴上标签,认定他的行为都是问题行为。
也不能因为一个学生以前没出现过问题行为,就认定他以后也不会出现。
2,全面客观地进行观察。
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偶然的或有计划性的察觉学生的特点、人格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它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
课堂观察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对学生学习困难的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但是课堂观察必须做到全面客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随时对课堂活动做出调控,制止问题行为的发生及恶化。
教师要对课堂中的全面情况加以监控,同时还要根据课堂情境的特点和学生表现,对课堂活动的某些方面或某些学生的个人行为进行重点观察,以达到对课堂活动的深入了解。
实践表明,教师心理活动的某些主观成份有时也会左右他的课堂观察,从而形成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观察结果,教师应该加以排除。
3,有效进行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即在课堂教学时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有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必要保证。
课堂管理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建立明晰的课堂规则,同时,教师也应该控制自己不当的教学行为。
当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行为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不能够直接向学生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如果学生拒绝与教师合作,不采用教师找到的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或者一直不能遵守自己的承诺,这时教师就需要与家长加强沟
通。
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要同对学生持积极的态度、与学生良好的学业或表现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通过电话或家访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商议教育方法。
但切忌“告状”,因为这样会使师生关系紧张、对立,诱发新的问题行为。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遇到的难题,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正确地进行处理,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正确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的对策除了上述几点外还有很多,如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等。
总之,教师只有在课堂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些对策,才能正确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有效促进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