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是指对进货物料进行质量检验的过程,旨在确保进货物料的质量符合预期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IQC检验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以确保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范围本次IQC检验涵盖的物料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元器件、机械零部件、原材料等。
检验标准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及公司内部标准。
三、检验设备1. 检验工具:卡尺、量规、显微镜等。
2. 检验仪器:电子测量仪器、拉力测试机、硬度计等。
3. 检验设备的校准:确保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校准周期为一年。
四、检验流程1. 接收物料- 检查物料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或者湿气进入。
- 核对物料送货单与实际物料是否一致。
- 将物料送至IQC检验区域,妥善存放。
2. 检验准备- 准备所需的检验工具和仪器。
- 根据检验标准,确认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3. 外观检验- 检查外观缺陷,如划痕、变色、变形等。
- 根据标准,对外观缺陷进行评估和记录。
4. 尺寸检验- 使用卡尺、量规等工具对物料的尺寸进行测量。
- 比对测量结果与标准要求,记录测量数据。
5. 功能检验- 根据物料的功能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测试。
- 使用适当的测试设备和方法,记录测试结果。
6. 化学成份检验- 对需要进行化学成份检验的物料,采集样品。
- 使用适当的化学分析方法,分析样品的成份。
- 比对分析结果与标准要求,记录分析数据。
7. 物理性能检验- 对需要进行物理性能检验的物料,使用相应的测试设备和方法。
- 比对测试结果与标准要求,记录测试数据。
8. 检验判定- 根据检验结果,按照事先确定的判定标准,判定物料的合格与否。
- 对不合格物料,进行分类和处理,如退货、返修等。
- 对合格物料,进行标识和妥善存放。
五、记录与报告1. 检验记录- 对每一个检验项目,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
- 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检验员、检验方法、检验设备等信息。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进货检验是指在企业采购原材料、零部件或成品时,对所采购的物料进行质量检验的过程。
通过进货检验,可以确保所采购的物料符合企业的质量要求,避免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要求,以帮助检验员准确、高效地进行进货检验工作。
二、检验前准备1. 确认检验物料:根据采购订单和物料清单,核实待检验的物料种类和数量。
2. 准备检验设备:根据不同物料的检验要求,准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和工具,如称重器、显微镜、测量工具等。
3. 准备检验标准:根据企业的质量标准和产品要求,准备相关的检验标准和规范。
三、检验操作步骤1. 接收物料:当物料到达时,检验员应与供应商的送货员一同进行物料的验收。
检验员应核对物料的种类和数量是否与采购订单一致,并记录相关信息。
2. 外观检验:对物料的外观进行检验,包括检查是否有损坏、变形、腐蚀等问题。
根据检验标准,对外观缺陷进行评估和记录。
3. 尺寸检验: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对物料的尺寸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规定的尺寸要求。
记录测量结果,并与标准进行比对。
4. 材料检验:对物料的材料成分进行检验,如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塑料材料的拉伸强度测试等。
根据检验标准,判断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5. 功能性检验:对物料的功能进行检验,如电子产品的电气性能测试、机械产品的运转测试等。
根据产品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性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6. 包装检验:对物料的包装进行检验,包括包装完整性、防潮性、防震性等。
根据检验标准,评估包装的质量,并记录相关信息。
7. 样品留存:根据企业的要求和产品特点,留存一定数量的样品作为备案和后续检验的参考。
四、检验结果处理1. 合格品处理:对于经检验合格的物料,可以进入下一生产环节或仓储环节。
记录合格品的数量和相关信息。
2.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经检验不合格的物料,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协商处理方式,如退货、更换等。
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1.进货检验1.1目的进货检验就是为了有效控制供方不合格品进入仓库,确保供方所提供的产品能满足公司及客户的质量要求。
1.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外购或委外加工的原材料、零部(配)件、半成品、成品的检验1.3职责负责供方物料的质量判定与质量状态的标识1.4作业程序1.4.1进货检验部分1、进货检验根据采购部下发的物资采购订单每周汇总表做好检验准备,准备好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卷尺,角度尺等)、工艺、零件图纸、检具及检验标准等;2、仓管员收到送货单后进行检验,根据送货单上的订单号,规格,核对产品是否正确。
核对无误后根据 MIL-STD-105E抽样标准进行抽样检验。
检验合格后在送货单上签字,并做好《进货检验记录》,次日交质管部;3、产品经检验判定合格后须贴好合格标签,并做入库处理。
产品不合格须贴不合格标签,作退货或挑选处理,并立即开出《不合格品处理单》,经质管部长或以上领导审核签字后及时反馈供方、业务,检验员还须对退货的产品以及不良品挑选过程作好跟踪和验证;4、对于供方送检的新产品的首件,进货检验员要填写《首件检验表》交研发部门确认,最终由检验部门来判定该产品是否合格,确认后立即将确认结果传真供方。
5、各项记录要规范填写,数据要真实,特别是现象的描述要清晰、易懂,必要事可以用简图来描述。
1.5检验方法1.5.1外观检验:一般采取目测,手感,样板对照等;1.5.2尺寸规格检验:卡尺,卷尺,角度尺,千分尺,螺纹环规等;1.5.3承重测试:按指导书要求加载相应的重物作禁止和滚动测试;1.5.4组装测试:与配套的产品进行组装。
1.6检验项目1.6.1管材类1、依采购订单型号,规格与送货单核对,有无质保书;2、管材表面擦拭干净,检查表面有无焊道开裂、模具压痕及材质麻点、凹坑等,方管四处R角是否一致;3、检查尺寸是否正确,方管及圆管壁厚公差±0.05;4、管材直线度、平面度、扭曲度能否满足加工要求,公差范围参照《管材的质量要求》;5、表面要求无严重的划伤,无明显的麻点凹坑,无锈斑等;6、一般管材接头管≤2%, 如有特殊要求则不可有接头管;7、特殊管材类检查捆包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因保护不当导致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划伤。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为了确保企业进货的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制定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
本指导书旨在规范进货检验的流程和标准,确保每一批进货产品的质量可靠。
二、进货检验流程1. 接收货物a. 确保货物送达时完好无损,无明显破损或者变形。
b. 检查货物包装是否完好,无泄漏、破损等情况。
c. 根据货物清单核对货物数量和型号规格是否与定单一致。
2. 外观检验a. 检查货物外观是否整洁、无污渍、无划痕等。
b. 检查货物颜色、图案、标识等是否与样品或者要求一致。
c. 检查货物表面是否有明显的氧化、腐蚀等现象。
3. 尺寸检验a. 根据产品的尺寸要求,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b. 检查产品尺寸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范围。
4. 功能性检验a. 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性测试。
b. 检查产品是否能正常工作,是否符合产品性能指标。
5. 材料检验a. 根据产品的材料要求,进行材料的检验。
b. 检查材料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6. 包装检验a. 检查产品的包装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b. 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是否能保护产品免受损坏。
7. 检验记录a. 在进货检验表格中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
b. 如发现不合格项,应详细记录并通知供应商采取相应措施。
8. 判定结果a. 根据检验结果,判定货物是否合格。
b. 如发现不合格项,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商议解决方案。
三、进货检验标准1. 外观标准a. 货物外观应整洁、无明显污渍、划痕等。
b. 货物颜色、图案、标识等应与样品或者要求一致。
c. 货物表面应无明显的氧化、腐蚀等现象。
2. 尺寸标准a. 货物尺寸应符合规定的标准范围。
b. 尺寸偏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3. 功能性标准a. 货物应能正常工作,符合产品性能指标。
b. 功能性测试结果应与产品说明书或者要求一致。
4. 材料标准a. 货物材料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b. 材料应无明显的缺陷、污染等。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进货检验是指在企业采购原材料、零部件或者成品时,对所采购的物料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和标准。
进货检验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防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从而降低质量风险和生产成本。
二、检验人员要求1.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产品知识和检验技能,熟悉相关标准和规范。
2. 检验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供应商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商议。
三、进货检验流程1. 接收物料(1) 检验人员应在物料到货时及时接收,并核对送货单和物料数量是否一致。
(2) 如发现物料有破损或者异常情况,应即将通知供应商并记录。
2. 样品抽取(1) 根据采购数量和规格要求,从到货物料中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2) 样品抽取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3. 检验项目(1) 根据物料的特性和要求,确定检验项目和方法。
(2) 检验项目可以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性能测试、化学成份分析等。
4. 检验结果记录(1) 检验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检验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2) 检验结果记录应包括物料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日期等。
5. 判定和处理(1) 根据检验结果,判定物料是否合格。
(2) 对于不合格物料,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商议解决措施,如退货、返修等。
6. 检验报告(1) 检验人员应编制检验报告,将检验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供应商。
(2) 检验报告应包括检验结果、判定依据、处理意见等。
四、进货检验记录管理1. 进货检验记录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存档规则进行管理,以便于查阅和追溯。
2. 进货检验记录应保存一定的时间,以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五、进货检验的意义和作用1. 保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减少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降低质量风险和生产成本。
2. 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确保产品符合客户要求和标准。
3. 促进供应商的质量改进和管理,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
进货检验和试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制修订记录Aim / 目的:对进厂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配套件、配套产品以及半成品等入库前所进行的检验. 防止不合格品进厂入库及由于使用不合格品而影响产品质量.Applicable Area/ 适用范围:所有的采购材料(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配套件、配套产品以及半成品)例外情况:那些材料编号不出现在最后成品零件单上的一些生产辅助性材料不按此程序去处理Definitions/ 定义:1. 批量:批中所包含的单位产品2. 样本大小:从批中抽取用于检查的单位产品3. 合格检查水平:在抽样检查中,认为可以接受的连续提交,检查批的过程平均上限值4. 检查水平:表示批量与样本大小间的分级关系5. 合格判断数:作出批合格判断样本中所允许的最大不合格品数或不合格数6. 不合格判断数:作出批不合格判断样本中不允许的最小不合格品数Content / 内容:1. 原材料的接收1.1仓库管理员的工作:根据供应商的送货单,核对货物的一致性,对原材料的外观情况作一般性检查,并安排卸货.1.2 仓库管理员及时填写入厂原材料送检单,连同入厂原材料所附的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或质量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材料,一并交质量检验员作为原材料入厂检验的送检手续.1.3 详见原材料仓库管理规定.2. 原材料检验2.1检验员从原材料接收部门取得需检验零件的相关文件和送检单后,确认零件的编号是否与该文件一致.针对强制性认证产品要根据《电热水器关键零配件明细表》进行一致性的检验(样本量按2.4 抽样方案C 执行),如不符合产品一致性要求,按《不合格管理程序》处理,并把检验结果记录在《零配件来料检验记录表》上.2.2外购原材料分为两类:a. 须经检验的材料b. 不须经检验的材料所有发往生产线和仓库储存前需要进行检验的原材料属于a类原材料。
这类材料也包括大件材料(如:钢卷,纸箱,固体粉末等),这些材料通常先放置于待检区。
其它材料均为b类材料,这些材料基于供应商良好的质量控制或提供材料质保书等原因,被列入不须经进料检验的材料的范畴(如免检产品,发泡材料等)。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进货检验是指在企业采购原材料、零部件或成品时,对所采购物品进行检验和验证,确保所购物品的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和标准。
进货检验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品流入生产环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为企业制定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要求。
二、进货检验的目的1. 确保所进货物品的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和标准。
2. 防止不合格品流入生产环节,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 保护企业的利益,减少质量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声誉影响。
4. 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商的质量水平和服务水平。
三、进货检验的流程1. 采购准备阶段:a. 制定进货检验计划,明确检验的范围、标准和要求。
b. 确定供应商的选择标准,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
c. 与供应商沟通,明确物品的技术要求和交货期限。
d. 确定进货检验的检验方法和检验设备。
2. 进货检验操作:a. 检验员根据进货检验计划,到达供应商处进行检验。
b. 检验员对所进货物品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功能测试等。
c. 检验员根据检验结果,判断物品是否合格,记录检验数据。
d. 如发现不合格品,及时通知供应商,要求其采取纠正措施。
e. 如发现重大不合格品或频繁不合格品,可以暂停供应商的供货。
3. 检验结果处理:a. 合格品:将合格品移交给仓库,进行入库操作。
b. 不合格品:按照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如退货、返修等。
c. 不确定品:如遇到无法确定是否合格的物品,应进行进一步的测试或鉴定。
4. 数据分析和改进:a. 对进货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b. 定期评估供应商的质量水平,对不合格率较高的供应商采取相应的措施。
c. 不断优化进货检验的流程和方法,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四、进货检验的注意事项1. 检验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 检验员应遵循检验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进货检验是指在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提供的物料进行检验,以确保物料的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和标准。
进货检验的目的是防止次品物料进入生产环节,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检验标准1. 外观检验:- 外包装:检查物料的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有无破损、变形、污渍等情况。
- 外观质量:检查物料的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有无划痕、凹陷、氧化等缺陷。
- 颜色和标识:检查物料的颜色是否符合要求,标识是否清晰可辨认。
2. 尺寸检验:- 尺寸测量:根据物料的设计图纸或者规格要求,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对物料的尺寸进行测量,确保尺寸符合要求。
- 公差控制:根据物料的设计要求,确定合理的公差范围,对尺寸进行判定。
3. 功能性检验:- 功能测试:根据物料的用途和功能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测试,确保物料的功能正常。
- 特殊测试:对特殊要求的物料,如电子元器件、机械零部件等,进行特殊的功能性测试。
4. 化学性能检验:- 化学成份:对需要进行化学分析的物料,进行成份分析,确保化学成份符合要求。
- 环境友好性:检查物料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5. 包装检验:- 内包装:检查物料的内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有无破损、变形、污渍等情况。
- 标识和说明书:检查包装上的标识和说明书是否清晰可辨认,是否与物料一致。
三、检验流程1. 接收物料:在收到供应商提供的物料时,进行外观检验,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2. 选择样本:根据采购批次的大小和抽样标准,选择适当数量的样本进行检验。
3. 检验样本:对选择的样本进行外观检验、尺寸检验、功能性检验和化学性能检验。
4. 记录检验结果: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包括样本编号、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
5. 判定合格与否:根据检验结果判定物料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退货、返工等。
6. 处理不合格物料:对不合格的物料进行处理,如退货、返工、报废等,确保不合格物料不进入生产环节。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进货检验是指在采购过程中对所购买的物品进行质量、数量等方面的检验,以确保所进货物品的质量符合要求,从而保证生产和销售的顺利进行。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进货检验的操作流程,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二、作业目的1. 确保进货物品的质量符合要求,减少不合格品进入生产和销售环节;2. 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3. 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和风险。
三、作业流程1. 接收货物a. 确定进货物品的数量和规格,与供应商的发货单进行核对;b. 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是否存在破损、变形等情况;c. 检查货物的标识是否清晰可辨,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次号等信息。
2. 外观检验a. 检查货物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划痕、污渍、变色等情况;b. 检查货物的尺寸、形状、颜色等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c. 检查货物的表面是否存在氧化、腐蚀等情况。
3. 功能性检验a. 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性测试,确保货物的功能正常;b. 检查货物的配件、附件是否齐全,并与产品说明书进行核对;c. 如有需要,进行特殊设备的检验,如电气设备的电压、电流等参数。
4. 材料检验a. 根据产品的材料要求,对货物的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材料符合标准;b. 如有需要,进行材料的化学成份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5. 抽样检验a. 根据抽样检验的原则和方法,对货物进行抽样,确保样品的代表性;b. 对样品进行检测和测试,得出样品的质量指标,与标准进行比较。
6. 检验记录a. 对每一批次的货物进行详细的检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检验员、检验结果等;b. 如有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退货或者索赔,并记录相关处理过程。
四、作业要求1. 检验员应具备相关的产品知识和检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货物的质量和合格性;2. 检验设备和工具应符合检验要求,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检验过程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每一步骤的准确执行;4. 检验记录应详细、准确,便于后续的追溯和分析;5. 如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生产和销售环节。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1. 检验目的和背景1.1 检验目的进货检验是为了确保所采购的物料或者产品符合质量要求,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最终产品的质量稳定。
1.2 检验背景进货检验是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它对于保证供应链的高效运转和产品质量的稳定至关重要。
通过对进货物料或者产品进行检验,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不合格物料或者产品进入生产环节,从而降低质量风险和成本。
2. 检验范围和标准2.1 检验范围进货检验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外观检验:检查物料或者产品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如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
- 尺寸检验:测量物料或者产品的尺寸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 功能性检验:测试物料或者产品的功能是否正常,如电子产品的开关、传感器的灵敏度等。
- 包装检验:检查物料或者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是否符合运输和存储要求。
2.2 检验标准进货检验的标准应根据采购合同、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等文件确定。
标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外观标准:规定物料或者产品的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外观要求。
- 尺寸标准:规定物料或者产品的尺寸参数的上下限或者允许偏差范围。
- 功能性标准:规定物料或者产品的功能性能要求,如电子产品的工作电压范围、传感器的灵敏度等。
- 包装标准:规定物料或者产品的包装方式、包装材料、运输标志等要求。
3. 检验流程和方法3.1 检验流程进货检验的普通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物料或者产品:接收到供应商交付的物料或者产品,并记录相关信息,如交货单号、供应商信息等。
- 外观检验:对物料或者产品的外观进行检查,记录外观缺陷情况。
- 尺寸检验: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对物料或者产品的尺寸进行测量,并与标准进行比对。
- 功能性检验:根据标准要求,对物料或者产品的功能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 包装检验:检查物料或者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并记录包装情况。
- 判定结果:根据检验结果,判断物料或者产品是否合格,如果有不合格项,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进货检验是指在采购商品到达仓库后,对商品进行检查和验证,以确保商品的质量、数量和规格符合要求。
进货检验的目的是保证供应链的顺畅运作,减少不合格商品的流入市场,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作业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进货检验作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遵循本指导书的要求,可以确保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三、作业流程1. 接收货物a. 检查货物的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有无破损、变形等情况;b. 核对货物的数量是否与送货单一致;c. 核对货物的规格、型号、批号等信息是否与采购订单一致。
2. 检查货物质量a. 根据货物的性质和特点,选择相应的检验方法和设备;b. 对货物进行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形状、表面是否有瑕疵等;c. 对货物进行功能性检查,例如对电子产品进行开机测试、对食品进行口感和味道的评估等;d. 对货物进行实验室检测,例如对化妆品进行成分分析、对服装进行拉力测试等。
3. 记录检验结果a. 将检验结果记录在进货检验报告中,包括货物的质量、数量、规格等信息;b. 如发现不合格的货物,需要详细描述问题,并拍照留证;c. 将进货检验报告归档,以备日后查阅和追溯。
4. 处理不合格货物a. 如发现不合格的货物,需要立即通知供应商,并提供详细的检验结果;b. 与供应商协商处理方式,例如退货、更换、修理等;c. 根据供应商的处理结果,更新进货检验报告,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5. 完成进货检验a. 检验合格的货物,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入库;b. 对进货检验作业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优化。
四、作业要求1. 作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产品知识和检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货物的质量和规格是否符合要求;2. 作业人员应遵循操作规程,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进行作业;3. 作业人员应保持工作环境整洁,确保检验设备的正常运行;4. 作业人员应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并做好相应的归档和备份工作;5. 如发现不合格货物,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理;6. 作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标题: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进货检验是企业重要的质量管理环节,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进货检验作业的流程、方法、标准、记录和报告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匡助企业建立健全的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进货检验作业流程1.1 确定检验标准和方法:根据产品特性和质量要求,确定进货检验的标准和方法。
1.2 制定检验计划:根据进货批次大小和重要性,制定进货检验的计划,包括检验频次和样本数量。
1.3 接收检验样品:从供应商处接收检验样品,确保样品代表性和完整性。
二、进货检验方法2.1 外观检验:对产品外观进行检查,包括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
2.2 尺寸检验:对产品尺寸进行测量,确保符合规定的尺寸范围。
2.3 功能检验:对产品功能进行测试,确保产品性能符合要求。
三、进货检验标准3.1 国家标准:根据产品类别和行业标准,确定进货检验的相关标准。
3.2 企业标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制定适合的进货检验标准。
3.3 客户标准:根据客户需求,确定进货检验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四、进货检验记录4.1 检验报告:对每次进货检验进行记录,包括检验结果、问题发现和处理意见等。
4.2 检验记录表:建立进货检验记录表,详细记录每一个批次的检验情况。
4.3 检验样品保存:妥善保存进货检验样品,确保检验结果可追溯和核查。
五、进货检验报告5.1 检验结果汇总:将每次进货检验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产品质量状况。
5.2 问题分析:对浮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5.3 报告审核:对进货检验报告进行审核,确保准确无误后进行报告发布。
结语:建立健全的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对于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质量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制定适合的进货检验流程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货检验
检
验
指
导
书
板材(卷材)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金属材料进货检验操作,确保金属材料符合规定要求,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板材(卷材)的检验。
3.工作程序:
3.1材料进厂后应按规定放在待检区,由仓库填写请检单,送交质保部,质保部收到请检单后派员到现场进行检验或取样。
3.2收集材料质保书。
4.检验项目:
5、检验规则
5.1每批抽取板材一张(卷)进行表面质量和尺寸检验。
5.2硬度试验
每批任取一张(卷)剪裁长度*宽度3cm*3cm的试样。
6检验结果判定:
6.1 化学成分依据进货材料检验验证质保书及GB3280-2015。
6.2 在硬度试验中,若试验结果不合格,则该批产品扩大抽样,随机抽取3件试样,进行重复试验,若重复试验仍出现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作退货处理。
产品配件、外协加工件进货检验
1.目的:
为了规范进料检验,预防不合格产品配件的流入,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2.适用范围:
凡外购的产品配件、外协加工件等对质量有影响的进货。
3.工作程序:
3.1产品配件、外协加工件进厂后应按规定放在待检区,由仓库填写请检单,送交质保部,质保部收到请检单后派员到现场进行检验或取样。
3.2收集材料质保书。
4.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5. 正常检查一次抽检方案
抽样依据GB/T2828.1-2012
6修改状态:
7.12015年6月首次修订为A/0版。
7.2 2018年12月第2次修订为A/1版。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进货检验是指在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提供的货物进行检查和验证,以确保货物的质量和规格符合采购方的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一套标准的操作流程,以帮助员工正确进行进货检验工作,确保采购的货物符合质量标准。
二、作业目的进货检验作业的目的是确保采购的货物符合质量要求,减少不合格货物的入库,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和产品质量的可控性。
通过严格的进货检验,可以降低不合格品的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三、作业流程1. 接收货物- 在货物到达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接收。
- 检查货物的数量和外包装完好性,如有异常及时记录并与供应商联系。
2. 质量检查- 根据采购合同和规格要求,对货物进行质量检查。
- 使用适当的检测设备和工具,如计量仪器、试验设备等,对货物进行检测。
- 检查货物的外观、尺寸、重量、颜色、材料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
- 进行必要的功能性测试,如电器设备的开关、机械设备的运转等。
- 如发现不合格品,及时记录并与供应商协商解决方案。
3. 抽样检验- 对大批量货物进行抽样检验,以减少检验成本和时间。
- 根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
- 选择合适的样品数量和抽样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4. 检验记录- 对每一批次的货物进行详细的检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批次号、供应商信息等。
- 记录检验结果,包括合格品数量、不合格品数量和不合格品的具体问题。
- 如有需要,拍摄照片或制作样品展示,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5. 处理不合格品- 对于不合格品,根据公司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 如可以修复,安排相关人员进行修复工作。
- 如不可修复,与供应商协商退换货或索赔事宜。
6. 检验报告- 撰写进货检验报告,包括检验结果、不合格品情况、处理措施等。
- 将报告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如采购部、质量管理部等。
四、作业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作业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都得到正确执行。
2. 使用适当的检测设备和工具,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进料检验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对原材料和进货产品进行检验,可以保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进料检验涉及到材料的外观、尺寸、化学成分以及物理性能等方面的评估。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进料检验工作提供详细的指导,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二、作业准备1. 确定检验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原材料和进货产品,需要准备相应的检验标准。
检验标准应明确各项检验指标及其要求。
2. 准备检验设备:根据检验标准确定所需的检验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并校准准确。
3. 准备检验记录表:为每一批次的进料检验准备检验记录表,确保记录准确完整。
三、检验流程1. 样品接收:对每一批次的样品进行编号和记录,确保样品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2. 外观检查:根据检验标准,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表面是否平整、无明显缺陷等。
3. 尺寸检验: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对样品进行尺寸检验,确保尺寸符合要求。
4. 化学成分分析:根据样品的化学成分要求,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成分符合要求。
5. 物理性能测试:根据样品的物理性能要求,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法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如耐磨性、拉伸强度等。
6. 检验结果评估:根据各项检验结果,评估样品是否合格。
7. 检验记录和报告编制: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表中,并编制进料检验报告。
四、注意事项1. 检验人员必须熟悉检验标准,并确保检验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检验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的状态,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3. 样品的处理和保存必须符合相应的要求,防止样品的污染和损坏。
4. 在检验中发现样品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协商解决措施。
五、结果评估和处理1. 合格品:检验结果符合标准要求的样品。
2. 不合格品: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样品。
不合格品应根据公司的相关流程进行处理,如退货、修复或报废。
3. 数据分析: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进货检验是指企业在采购原材料、零部件或者成品时,对所购买的物料进行检验和评估,确保其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和标准。
进货检验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减少不良品流入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二、作业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企业的进货检验作业,确保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检验效率和减少不良品流入生产过程。
三、作业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于企业所有进货检验作业,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和成品的检验。
四、作业流程1. 接收物料a. 确保物料包装完好无损,无明显变形或者破损。
b. 核对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与采购定单一致。
c. 签收并记录物料的到货时间和送货人信息。
2. 检验物料外观a. 检查物料外观是否完整、无明显污染、无划痕或者变色等缺陷。
b. 检查物料的尺寸、形状、颜色等是否符合规格要求。
c. 根据物料的特性,使用相应的检验工具和设备进行外观检验。
3. 进行物料抽样检验a. 根据采购定单的要求和标准,确定抽样数量和抽样方法。
b. 从批次中随机抽取样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c. 对样品进行相关的物理、化学、机械等检验,以验证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d. 记录检验结果,并与采购定单的要求进行对照。
4. 判定检验结果a. 根据检验结果和采购定单的要求,判定物料是否合格。
b. 若物料合格,将其标记为合格品,并进行相应的入库操作。
c. 若物料不合格,将其标记为不合格品,并通知供应商进行处理。
5. 处理不合格品a. 通知供应商不合格品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解决方案。
b. 根据供应商提供的解决方案,进行相应的处理,如退货、返修等。
c. 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并进行相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6. 文件管理a. 建立进货检验记录,包括物料名称、规格、检验结果等信息。
b. 建立供应商评估记录,包括供应商的质量绩效、交货准时率等信息。
c. 建立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和结果等信息。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一、目的和范围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进货检验作业的进行,确保所进货物的质量符合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本指导书适合于所有需要进行进货检验的情况。
二、术语和定义1. 进货检验:指对所进货物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定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
2. 供应商:指提供进货物的供应商或者生产商。
三、进货检验准备工作1. 确定检验项目:根据进货物的性质和要求,确定需要进行的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功能测试等。
2. 制定检验计划:根据进货物的数量和紧急程度,制定进货检验的计划,包括检验时间、地点和人员安排等。
3. 准备检验设备和工具: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4. 确定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的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确定进货检验的标准,包括外观缺陷的接受水平、尺寸偏差的允许范围等。
四、进货检验流程1. 接收货物:在货物到达时,检查货物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受到损坏。
2. 外观检查:对货物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表面是否有划痕、变形、脱漆等缺陷,确保货物外观符合要求。
3. 尺寸测量:对货物的尺寸进行测量,确保货物的尺寸符合要求,可以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如卡尺、游标卡尺等。
4. 功能测试:对货物的功能进行测试,确保货物的功能正常,可以使用相应的测试设备,如电压表、功率测试仪等。
5. 抽样检验:对大批量货物进行抽样检验,以代表整批货物的质量状况,根据抽样检验的结果,判断整批货物是否合格。
6. 记录检验结果:将检验结果记录下来,包括货物的检验项目、检验标准和检验结果等,以备后续参考。
五、进货检验报告1. 报告内容:进货检验报告应包括货物的基本信息、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检验结果等。
2. 报告格式:进货检验报告可以采用表格形式,清晰明了地展示检验结果。
3. 报告保存:进货检验报告应妥善保存,以备后续参考和追溯。
六、进货检验结果处理1. 合格品处理:对于合格的货物,可以按照正常流程进行入库和使用。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进货检验是指在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提供的货物进行检查、验证质量和数量是否符合要求的工作。
进货检验的目的是确保所采购的货物符合公司的质量标准,以提供给客户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步骤和要求,以帮助员工正确进行进货检验工作。
二、进货检验流程1. 接收货物- 确保货物的送达时间和地点与采购订单一致。
- 检查货物的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如有破损或变形应及时记录并通知供应商。
- 核对货物的数量与采购订单中的数量是否一致。
2. 检查货物质量- 根据采购订单和相关标准,对货物的质量进行检查。
- 检查货物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如有划痕、变色等问题应记录并通知供应商。
- 进行功能性测试,确保货物的功能是否正常。
- 如有需要,可以进行抽样检验,以确保整批货物的质量。
3. 记录检验结果- 将检验结果详细记录,包括货物的数量、质量状况、外观问题等。
- 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记录相关沟通记录。
- 如货物符合要求,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入库操作。
4. 入库操作- 确认货物符合要求后,进行入库操作。
- 将货物放置在指定的存储区域,并做好标识,以便后续使用和管理。
- 更新库存记录,确保库存数量的准确性。
5. 不合格品处理- 如发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应按照公司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退货、返修或报废等方式进行处理。
- 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的追溯和改进。
三、进货检验的要求1. 熟悉采购订单和相关标准- 在进行进货检验前,员工应熟悉采购订单中的要求和相关标准。
- 对于特殊的货物或行业,员工还应了解相关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2. 严格按照检验标准执行- 在进行进货检验时,员工应严格按照检验标准执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如有需要,可以使用适当的检验工具和设备。
3. 及时沟通和记录- 如发现质量问题或其他异常情况,员工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并记录沟通内容。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一、目的和范围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进货检验的操作流程,确保所进货物的质量符合要求,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本指导书适用于所有进货检验的场景。
二、术语和定义1. 进货检验:指对所进货物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2. 供应商:指提供所进货物的公司或个人。
3. 检验标准:指用于评估所进货物质量的参考标准,可以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公司内部标准等。
三、作业流程1. 接收货物a. 检查货物数量是否与订单一致,记录在进货检验表中。
b. 检查货物外包装是否完好,无破损或变形。
c. 检查货物标识是否清晰可辨,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等信息。
2. 外观检验a. 检查货物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如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
b. 检查货物是否存在明显的瑕疵、划痕、变形等问题。
c. 检查货物是否有漏液、渗漏等现象。
3. 尺寸和重量检验a. 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检测货物尺寸是否符合规格要求。
b. 使用天平或称重器检测货物重量是否与规定范围内。
4. 功能性检验a. 根据产品的功能特性,进行相应的功能性检验,如开关操作、电气性能测试等。
b. 根据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或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的检验操作。
5. 化学成分检验a. 对需要进行化学成分检验的货物,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如化学分析仪器等。
b. 检测货物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6. 抽样检验a. 根据抽样计划,从所进货物中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b. 根据检验结果,对整批货物进行判定,判断是否合格。
7. 记录和报告a. 将检验结果记录在进货检验表中,包括样品编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信息。
b. 如有不合格项,记录不合格原因和处理措施。
c. 根据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供检验报告。
四、质量控制要求1.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的检验标准和操作规程。
2. 检验设备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3. 检验过程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进货检验是指在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或产品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进货检验提供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标准,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依据进货检验应根据以下依据进行:1. 产品规格和要求:根据采购合同、技术规范、质量标准等文件确定产品的规格和要求。
2. 检验方法和标准: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确定适用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3. 检验设备和工具: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和工具。
三、检验流程1. 接收货物a. 检查货物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或变形。
b. 核对货物数量是否与采购订单一致。
c. 检查货物标识和标签是否清晰可读。
2. 外观检验a. 根据产品规格和要求,检查货物外观是否符合要求。
b. 检查货物表面是否有划痕、变色、氧化等缺陷。
c. 检查货物的尺寸、重量等是否符合规定。
3. 功能性检验a. 根据产品规格和要求,进行功能性测试。
b. 检查货物的操作是否正常,功能是否完好。
c. 如有需要,可使用相应的测试设备进行性能测试。
4. 化学成分检验a. 根据产品规格和要求,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b. 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比对测试结果与规定的限制值。
5. 物理性能检验a. 根据产品规格和要求,进行物理性能测试。
b. 测试货物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等物理性能指标。
6. 封样和记录a. 对于合格的货物,进行封样并填写进货检验记录。
b. 对于不合格的货物,进行封样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理记录。
四、检验结果判定1. 合格品:货物在各项检验项目中均符合规定的要求。
2. 不合格品:货物在任一检验项目中不符合规定的要求。
五、不合格品处理1. 暂扣货物:将不合格品暂时隔离存放,待供应商提出处理方案后再进行处理。
2. 退货处理:将不合格品退回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负责修复或更换。
3. 报废处理:对于无法修复或更换的不合格品,按照公司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为使进料检验作业规范化,并通过进料检验能及时发现来料异常,避免发生因料件异常而导致生产线返工或报废,尽量减小公司之经济损失。
2范围
适用本公司进料检验作业的相关部门与个人。
3作业内容
审核装箱单:
3.1.1进货作业员检验之前必须核对装箱单,包括装箱单号、箱号、装箱内容、订单号等内容。
3.1.2若来料为供应商直接送料或其它方式送料,则认真核对送货单据。
验料实施:
3.2.1进货作业员要检验的物料,必须是由仓管员已点收OK的部分,依《进货验证规范》相应项目抽样检验,检验完毕应将样本放回原包装箱,而且如有不良品应作明显标记。
抽样方法:
3.3.1参照《抽样方法作业指导书》执行。
3.3.2同一种物料有较多箱时,进货作业员抽取样本时应尽量分散于多个包装箱中,使各箱的物料均有同等机会被抽到的可能。
3.3.3还应注意物料的包装运输情况,发现外箱有破损等异常时,应特别注意里面所包物料有无外观或功能损坏等异常。
验料注意事项:
3.4.1验料时应注意比对装箱单之每种物料之描述与实物是否一致。
3.4.2当发现某种物料与之前生产线投产使用的同一种物料有差异时,应首先查清该物料之料号是否有变动之后再作处理。
3.4.3当发现某种物料更换新的供应商或更换另一种物料(不同料号),而且较难判断该物料在工厂实际使用是否可靠时,应提出建议先让生产线小批量试产,品保单位及时跟踪该物料的实际使用品质状况,并作相应处理。
3.4.4当某些物料单纯从物料本身难以确定其品质状况时,进货作业员应主动在生产使用过程中跟踪其品质状况。
3.4.5当遇到某批物料因为某种异常而批退时,进货作业员应在下批来料检验过
程中
特别留意上批之不良状况有无重现,有必要时应针对该不良状况加严检验。
3.4.6当遇到某种物料之电气特性检验有一定难度(如人力问题、设备、问题),进货作业员应请示主管协助,寻求生产线代为检测。
作业员素质要求
a)熟悉内部文件及其它相关的各种技术文件。
b)熟练掌握《进货检验规范》及其它相关文件。
c)掌握各种检测仪器的使用,如:卡尺、仪器仪表、电子秤等。
d)较好的语言书写表达能力和英文读写能力。
e)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异常的警觉性。
f)熟悉生产线制程,熟悉材料在生产线中的使用过程。
4相关文件
二级文件:无
三级文件:
4.2.1《进货检验规范》
4.2.2《抽样方法作业指导书》
四级文件:
4.3.1进货验证记录
编制:审核: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