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护理
登革热护理措施
登革热护理措施背景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热、全身疼痛和皮疹等症状。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着登革热的爆发和传播。
由于登革热病毒是通过蚊子传播的,因此在疫情高发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此外,对于已经患上登革热的患者,正确的护理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登革热护理措施下面是一些登革热护理措施的建议:1. 病患隔离对于已经确诊患有登革热的患者,要将其与健康人群隔离。
这有助于阻止疾病在社区内的传播。
2. 用药控制发热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因此需要适当控制体温。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退热药物。
患者应按照医嘱剂量和频率服用药物,并在服用过程中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
3. 补充水分患者发热时易出汗,这会导致身体脱水。
因此,患者需要大量补充水分,以保持身体水平的平衡。
建议患者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并加强摄入富含电解质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
4. 休息充足登革热是一种疲劳性疾病,患者往往感到乏力和疲劳。
因此,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来帮助身体恢复。
在疾病发作期间,建议患者多休息,减少活动。
5. 注意饮食在护理登革热患者时,合理的饮食也很重要。
建议患者食用容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帮助身体抵抗疾病。
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6. 空调温度控制保持室内温度的适宜是帮助患者降低发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高温天气或空调维持低温环境的地区,确保室内温度适宜,有助于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
7. 注意个人防护在护理登革热患者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个人防护,以避免被病毒传播。
这包括戴口罩、穿戴手套、勤洗手等。
8. 感染控制登革热是一种传染病,可以通过蚊子传播。
因此,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采取措施预防蚊虫叮咬,避免再次感染或传播。
例如,穿戴长袖衣物和长裤,使用驱蚊剂等。
结论登革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患者可以更快地康复。
隔离病患、用药控制发热、补充水分、休息充足、注意饮食、控制室内温度、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都是护理登革热患者的重要措施。
《登革热护理》ppt课件
循环系统并发症
总结词
登革热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循环系统症状, 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
详细描述
循环系统并发症也是登革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 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炎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 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循环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神经系统并发症
总结词
登革热患者可能会出现脑炎、脑膜炎等 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漱 口,每日3-4次。
眼部护理
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遵医嘱使 用眼药水或药膏。
出血期护理
观察出血情况
密切观察出血的部位、颜色、量等,做好记录。
防止继发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遵医嘱使用抗感 染药物。
补充营养
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如Hale Waihona Puke 鲜蔬菜、水果等。休克期护理
在户外活动时,使用驱蚊液或驱蚊喷雾,避免蚊虫叮咬。
避免在高峰期活动
登革热传播的高峰期是在早上和傍晚,因此尽量避免在这些时间段 进行户外活动。
社区防控
加强宣传教育
向社区居民宣传登革热的 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提 高居民的防范意识。
环境卫生整治
加强社区环境卫生整治, 清理垃圾和积水,减少蚊 虫孳生地。
定期灭蚊
VS
详细描述
神经系统并发症是登革热患者较为严重的 并发症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脑炎、脑膜 炎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需要密 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情况,及时采取措 施。
05
登革热护理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地区登革热爆发,医护人员通 过科学护理方法成功控制疫情
案例二
一例登革热患者因得到及时、科 学护理而康复
登革热病人的护理PPT
如何防止登革热的传播? 社区宣传
开展登革热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护理的重要性
科学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登革热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
提高护理质量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总结与展望
未来的研究方向
需加强对登革热疫苗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物。
登革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
特别注意出血迹象和休克表现。
如何防止登革热的传播?Leabharlann 如何防止登革热的传播? 环境治理
清理积水,消灭蚊子滋生地。
定期检查和清理花盆、瓶子等容器。
如何防止登革热的传播? 个人防护
建议穿长袖衣物和使用驱蚊剂。
希望能降低登革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总结与展望
全民参与
防控登革热需要政府、社区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谢谢观看
登革热病人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登革热是什么? 2. 如何识别登革热患者? 3. 登革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4. 如何防止登革热的传播? 5. 总结与展望
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什么?
定义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登革热是什么?
症状
患者常出现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 等症状。
需注意血小板计数是否下降。
如何识别登革热患者? 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蚊虫叮咬和旅行史。
特别是去过登革热疫区的旅行史。
登革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传染病护理学登革热的护理管理
传染病护理学登革热的护理管理传染病护理学—登革热的护理管理传染病护理学是研究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护理的学科,对于登革热这类传染病的护理管理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登革热的护理管理进行探讨,包括护理措施、病人教育、环境控制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系统分析登革热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
一、登革热概述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其特点是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登革热的护理管理至关重要。
二、护理管理措施1. 病房环境控制登革热是一种蚊传传染病,所以病房环境的清洁与蚊虫防护非常重要。
确保病房内的窗户、门、屏风等密封良好,防止蚊虫进入。
使用电蚊拍、蚊香等物理和化学手段杀灭蚊虫,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干燥。
2. 病人教育对登革热病人进行教育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
护士可以向病人介绍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告知病人蚊子叮咬的预防措施,如穿长袖衣服、使用蚊虫驱避剂、居住环境清洁等。
此外,护士还需提醒病人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3. 定期观察对于登革热病人,护士需要进行定期观察,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观察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注意病人的皮肤黏膜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出血点。
同时,通过与病人交流,了解其精神状态、食欲和排尿情况等,以便及时判断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 药物治疗与护理登革热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补液、退热等。
护士需要掌握药物使用的剂量和频次,合理安排病人的饮食与休息,随时观察治疗效果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5. 动态液体管理登革热患者因发热、出汗、呕吐等原因,易造成体液的不平衡。
护士需要经常检测病人的尿量、体重等指标,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脱水、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及时调整液体管理方案,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6. 定期床旁教育床旁教育是护士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并提供关于治疗、病情护理等方面的信息的重要手段。
护士应利用床旁教育机会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耐心回答患者和家属的问题,并向其传达正确的护理观念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登革热。
登革热的护理与宣教
登革热的护理与宣教【摘要】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疾病具有严重性,可能导致出血症状和器官衰竭。
对于登革热的护理措施包括清洁环境,避免蚊虫叮咬,及时就医等。
宣教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等。
在家庭、医院和社区方面,护理与宣教都具有重要性,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关注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措施至关重要,包括清除孳生地和防止蚊虫叮咬。
护理与宣教的结合将在预防登革热和保障公众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登革热、护理、宣教、传播途径、严重性、家庭护理、医院护理、社区护理、重要性、预防措施、挑战、展望1. 引言1.1 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亚洲虎蚊叮咬传播给人类。
患有登革热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烧、头痛、肌肉酸痛、皮疹等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发展成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危及生命。
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流行病学特点,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导致数以千计的死亡病例。
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成为关键。
加强对登革热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1.2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病毒主要经伊蚊、埃及伊蚊和亚洲虎蚊叮咬传播给人类。
伊蚊主要在城市和乡村流行,喜欢繁殖在清洁、积水较少的环境中,而埃及伊蚊则更喜欢在乡村地区繁殖于黑色过渡至臭水虻。
亚洲虎蚊多在亚洲地区流行,是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蚊子叮咬感染登革病毒的患者后,蚊子本身携带病毒,再叮咬其他人类,从而传播疾病。
登革病毒还可以通过输血、器官移植、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给人类。
有效防控蚊虫是预防登革热传播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流行季节,避免去蚊虫密集的地区,穿长袖衣物、裤子,使用驱蚊剂等都是预防登革热传播的重要措施。
1.3 登革热的严重性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登革热患者的护理
• 当发生休克时,应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并应用血管活性药 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抗休克治疗。
一、护理评估
(五)治疗原则
3. 并发症治疗: (1)急性血管内溶血的治疗,严重病例可发生急性肾衰竭,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碳酸氢钠,并作血液透析治疗 (2)脑膜脑炎的治疗应及时降低颅压,应用20%甘露醇脱水
一、护理评估
(四)心理与社会状况
• 本病起病急,病情重,短期内变化迅速,常使患者或家属感 到恐惧焦虑。 • 多个器官发生出血和休克,评估时注意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 的发生、发展、流行及预防等方面的认识情况。
一、护理评估
(五)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 做防蚊隔离,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及吸收 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加强护理,补充维生素,维 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注意口腔及皮肤清洁,保 持大便通畅。
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3)吉兰一巴雷综合征的治疗除加强对症治疗、应用肾上腺
皮质激素外,有呼吸衰竭者,还需应用人工呼吸机治疗。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 1.体温过高 与登革热病毒感染导致毒血症有关 •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皮肤粘膜皮疹、瘀点有关 • 3.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抗登革热抗体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
一、护理评估
概述
病程常有自限性。严重者可发生大出血和休克。称“登 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病死率较高。主要 的预防措施是灭蚊和防蚊。暂无可供现场应用的疫苗。
一、护理评估
(一) 致病因素
1.病原学
•登革热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 •根据抗原性的差异,登革热病毒可分为4个血清型 •各型之间及与乙型脑炎病毒之间有部分交叉免疫反应
登革热的预防及饮食护理
登革热的预防及饮食护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革热的预防及饮食护理登革热的预防及饮食护理方法夏季登革热频发,这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也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
1例登革热患者的护理报道
1例登革热患者的护理报道发布时间:2022-10-20T05:08:02.166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3期作者:苏玉萍[导读] 登革热在临床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虫媒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且传播速度比较快,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1]。
苏玉萍湖北省襄阳市传染病医院?湖北襄阳 441000 登革热在临床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虫媒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且传播速度比较快,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1]。
目前,临床对登革热侧重于对症支持、药物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
因登革热患者需隔离治疗,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不利于临床治疗,故需要做好护理干预。
鉴于此,本文以1例登革热患者为例,分析了临床护理的干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吴XX,性别男,年龄40岁。
主诉:因“反复发热伴呕吐1周”于2019年6月13日12:00收入院。
入院查体:体温39.8oC,脉搏100次/min,呼吸频率21次/min,血压180/99mmHg,血氧浓度98%。
精神差,自述发热、全身肌肉酸痛、四肢寒冷。
患者近期有登革热流行病区生活史,有登革热病人密切接能史。
临床诊断:登革热。
【护理问题】1.心理问题:患者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情绪低落。
2.疾病认知程度低。
【护理目标】1.舒缓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2.提升对登革热的认知程度。
【护理措施】(1)消毒隔离:患者入院后,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相关部门,为患者提供单间病房隔离。
在病房安装纱窗、纱门,病床支上蚊帐;利用杀虫喷雾剂(枪手)对病房实施灭蚊处理,使用蚊香;要求患者穿长衣长裤,尽量呆在有蚊帐的床上,并且每天涂抹防蚊喷剂,避免蚊虫叮咬。
确保病房内空气流通,保持病房安静,病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oC~24oC,病房内的湿度维持在50.00%~60.00%;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病房和地面,一天二次;利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消毒时间为60min,一天一次;在病房床尾放置速干手卫生消毒液,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开展医疗行为。
登革热护理查房范文
登革热护理查房范文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程轻者可自行恢复,但重症患者会出现高热、出血和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针对登革热患者的护理查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患者病史和一般情况:首先与患者及家属打招呼,介绍自己并询问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家庭住址、接触史等重要信息。
同时询问患者当前身体不适的症状、持续时间以及用药情况等。
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初步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下一步的护理计划。
2.观察体温和其他生命体征:仔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特别要注意体温是否升高、脉搏是否加快、血压是否下降以及呼吸是否困难等症状。
记录这些变化的具体数值,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监测尿量和尿液情况:排尿功能是了解患者肾功能和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指标。
定期测量患者的尿量,并观察尿液的颜色、味道和气味等变化。
注意尿量是否过少或过多,尿液是否出现血尿、蛋白尿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观察皮肤黏膜情况:登革热患者常出现皮疹、瘀点和瘀斑等皮肤黏膜损害。
仔细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瘀点或瘀斑等症状,尤其是在关节、躯干和四肢等易出现皮疹的部位。
如有异常,应向医生报告并进行进一步的护理处理。
5.管理液体平衡:登革热患者常伴有高热、出汗、呕吐和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体液丧失和循环衰竭。
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和输出情况,及时纠正失水和电解质紊乱。
护士根据医嘱适时给予静脉补液,并监测补液的效果。
6.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医嘱给予抗病毒药物、退热药、止吐药或抗出血药等,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和缓解患者的症状。
同时注意监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并记录相关的药物使用情况和疗效。
7.提供心理支持和疾病教育:登革热是一种传染病,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护士应及时与患者交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
登革热护理要点
登革热护理要点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痛、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
病原学登革病毒为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单股线状RNA,分四个血清型。
登革病毒对酸、脂肪溶媒、洗涤剂均敏感,用乙醚、紫外线或0.65%甲醛溶液皆可灭活。
不耐热,50℃30分钟或100℃2分钟均可灭活。
耐低温及干燥。
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在流行期间,轻型病人及隐性感染者显著多于典型病人,且不易发现,是重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通过蚊叮咬传播,主要媒介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地区性:热带,主要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
季节性:夏秋雨季,流行与伊蚊滋生有关。
年龄:新流行地区以成人为主,地方性流行区以儿童为主。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增殖至一定数量后,即进入血液循环(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复制至一定程度,再释出于血流中,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导致发热等感染中毒症状。
临床表现潜伏期3~15天,通常为5~8天。
感染登革病毒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
临床上将登革热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3型。
1.典型登革热(1)发热:起病急骤,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发热持续3~7天。
部分病例于起病第3~5天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型。
发热时伴头痛、眼球后痛,全身骨、关节、肌肉痛,极度乏力等全身毒血症状及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皮疹:于病程3~6天出现,为多形性,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分布于躯干、四肢、头面部,皮疹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
(3)出血:病程的5~8天,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牙龈、鼻粘膜、皮下、内脏等。
2.轻型登革热:全身疼痛较轻,低热,皮疹稀少或不出,一般无出血,浅表淋巴结常有肿大,病程短,临床上类似流感。
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的标准护理
【诊断】 1.流⾏病学注意流⾏地区与发病季节,病前2周内有⽆在疫区⽣活史。
2.病史有⽆畏寒、⾼热、鞍状热型、剧烈头痛、肌痛、关节痛、极度疲乏等。
如考虑为登⾰出⾎热时,还要注意患者过去有⽆登⾰热病史,此次发病有⽆出⾎、休克、⾎液浓缩等现象。
3.体征注意有⽆⾯红、结膜充⾎、⽪疹(在第⼆次发热时)、淋巴结肿⼤、脾肿⼤、相对缓脉、⿐衄及各种出⾎与休克体征。
4.检验⽩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与⾎⼩板计数,出⾎及凝⾎时间,尿常规,⾎尿素氮、钾、钠、氯及HCO3、肝功能试验。
有条件时,取早期⾎接种⽩纹伊蚊细胞系分离登⾰病毒,并以登⾰病毒单克隆抗体做免疫荧光鉴定。
双份⾎清⾎凝抑制抗体检测。
5.特殊检查并发⼼肌炎时,测⾎清AST等酶及⼼电图检查。
【治疗】 1.⼀般治疗发热期卧床休息,以流⾷为主,供应充分液体。
恢复期饮⾷逐渐增加,多⽤富于营养的饮⾷。
2.对症治疗⾼热时,头部置冰袋或⼝服苄达明(炎痛静)或对⼄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剧烈头痛、肌痛、关节痛时,可内服安乃近或可待因。
⾷少、出汗、呕吐、腹泻时,需⼝服10%葡萄糖液及糖盐液等。
休克时,⽴即快速静脉输⼊平衡盐液、⽣理盐⽔、右旋糖酐40、⾎浆等;必要时⽤5%碳酸氢钠。
严重出⾎时,输新鲜⾎液,服路丁等;有DIC时可⽤肝素。
【护理】 1.按传染病⼀般护理常规护理。
2.昆⾍隔离,室内要灭蚊并有防蚊设备。
3.寒战时保温,⾼热时⽤冷敷或酒精擦浴。
4.严密观察病情,如有⾎压下降、出⾎等情况,应即报告医师。
【出院标准】 症状消失,体⼒恢复,AST与ECG正常,即为治愈,可以出院。
重症者,出院后须继续休息数周,⽅可恢复⼯作。
《登革热护理》ppt课件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防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自身感染。同时,他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及时报告疑似病例,为防控工作提供准确信息。此外,护理人员还应积极参与健康宣教工作,向患 者和公众普及登革热防控知识,提高人群的防控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的情况。
环境调整
保持病房通风,温度适中,避免 患者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加重发
热症状。
补充水分
鼓励患者多饮水,或根据医嘱给 予静脉补液,以防脱水。
皮肤护理
清洁皮肤
定期为患者擦拭身体,及时更换衣物和床单,保 持皮肤干燥清洁。
避免刺激
使用温和的洗涤用品,避免对皮肤产生刺激,减 少不适感。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出现出血点、瘀斑等登革 热特异性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登革热病毒。
血清学检测
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 的登革热病毒特异性抗体,可用于 辅助诊断。
RT-PCR检测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技术,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登革热 病毒核酸,具有快速、敏感、特异 的优点。
03
CATALOGUE
登革热患者的护理方法
发热护理
体温监测
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记录变 化,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体温升高
展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登革热防控工作将更加精准和高效。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可能为疫苗研发提供新思 路。智能化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将有助于实现登革热疫情的早发现和早控制。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也将推动 全球登革热防控工作的共同进步。
护理人员在防控工作中的角色与责任
角色
护理人员是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承担着患者护理、疫情监测、健康宣教等多重角色。他们 既是患者的贴心照顾者,也是防控工作的得力助手。
传染病护理学中的登革热护理
传染病护理学中的登革热护理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该病在短期内迅速蔓延,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在传染病护理学中,登革热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护理流程、护理措施和护理要点三个方面,对传染病护理学中的登革热护理进行论述。
一、护理流程1. 病情评估: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表现、体温变化等,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2.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将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3. 治疗计划: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体温的波动、呕吐、腹泻等症状,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2. 体温管理: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擦浴、冷敷等,以控制患者的高热。
3. 补液治疗:因为登革热患者易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适当的补液,维持患者的体液平衡。
4. 疼痛管理:登革热常伴有关节和肌肉疼痛,护理人员可使用非处方药物或采取物理疗法,如按摩、理疗等,缓解患者的疼痛。
5.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胃口和饮食状况,合理安排膳食,提供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三、护理要点1. 传播途径: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登革热病毒的了解,清楚掌握其传播途径,以便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2. 预防措施:加强环境卫生,消灭蚊子孳生源,提高个人防护意识,使用蚊帐,穿着长袖衣物等。
3. 疫苗接种:全面推进相关疫苗的接种工作,减少人群感染登革热的风险。
4. 家庭护理: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和家属普及相关知识,教授正确的护理方法,提醒患者及时就医。
5. 社区宣传:加强对登革热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防护意识,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总之,传染病护理学中的登革热护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护理人员应熟悉登革热的护理流程,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登革热病人的护理
临床特点: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疼 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WBC减少
登革热病毒不耐热,60℃加热30min或 100℃2min即可杀灭,但能耐低温,在-20℃可 存活5年,在-70℃可存活8年以上,不耐酸,不 耐醚。紫外线、0.05%甲醛可以灭活。
1.传染源:病人和隐性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其次为白
纹伊蚊。
3.人群易感性:人类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2)季节性 (3)流行形式 (4)人群分布
潜伏期为3-15天,通常为8-10天。 临床பைடு நூலகம்分为3型:典型、轻型和重型。
1.典型登革热:发热,全身毒血症状,皮疹,出血。
2.轻型登革热:症状较轻,发热较低,全身疼痛较 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
3.重型登革热:早期表现类似于典型登革热,3-5 天时病情突然加重。
以急性血管内溶血最常见,发生率为1 %。其他并
发症有精神异常、心肌损害、胸膜炎、尿毒症、急 性脊髓炎、吉兰-芭蕾综合征、肝功能异常等。
登革热无特殊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及支持治疗。 1.一般治疗 2.对症治疗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增强人群免疫力
1.隔离防护 2.一般护理 3.病情观察 4.对症护理 5.心理护理 6.健康指导
传染病护理-登革热
护理评价
1.病人体温3-5天内降至正常。 2.皮肤无破溃,无感染情况 。 3.组织灌注量恢复正常。 4.病人已了解本病的相关认识, 心理健康。 5.无潜在并发症发生。
小 结
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 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临床表现 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骨骼和关节痛,疲乏, 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采取支持 及对症治疗。临床护理问题主要是体温过高、皮 肤黏膜完整性受损、组织灌注量改变、焦虑、疼 痛(头痛、眼球后痛、背痛、骨和关节痛、肌肉 痛)、急性血管内溶血等潜在并发症。护理措施 应以加强皮肤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 现是否有潜在并发症,正确指导预防及进行有效 的健康教育为重点。
护Hale Waihona Puke 目标1.体温降至正常。 2.皮肤无破溃。 3.血压保持稳定,组织灌注量正常。 4.意识清楚,疼痛、出血、呕吐减轻或消 失,无潜在并发症发生。 5.知道登革热的相关知识,心理健康,焦 虑减轻。
护理措施
1.隔离与休息 2.心理护理 3.饮食护理 4.高热的护理 5.皮肤护理 6.用药护理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8.给病人介绍有关登革热的相关知 识,增强病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9.健康教育
第 4章 第 3节
登革热患者的护理
1.叙述登革热患者的护理诊断及 医护合作性问题。 2.说出各型登革热的护理措施。 3.简述登革热的预防及健康教育。
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资料 2.身心状况 (1)症状评估 (2)护理体检 (3)心理社会状况 3.辅助检查资料 (1)周围血象 (2)尿常规 (3)血清免疫学检查(4)PCR法 (5)病毒分离 (6)其他
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登革病毒感染导致毒血症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皮肤黏膜皮疹、瘀 点有关 3.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抗登革热抗体与病毒形成免 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激活补 体系统,导致血管壁损伤和通透性增加有关。 4.焦虑 与病情严重,短期内变化迅速有关。 5.疼痛 与血管壁损伤和通透性增加有关 6.潜在并发症:急性血管内溶血 7.知识缺乏 缺乏登革热疾病相关的知识
登革热护理常规
登革热护理常规
1、按虫媒隔离执行,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严密观察心律变化。
2、观察出血情况:如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或黑便、皮下出血、咯血、尿血、
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如出现烦躁不安、四肢厥冷、体温下降,呼吸快而不规则,脉搏细弱等休克症状者,应立即报告医生,迅速而准确的配合进行强救。
3、患者应置于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退热,病室应保持卫生,喷酒灭
蚊剂,消灭蚊虫。
4、急性期患者宜卧床休息,给予丰富营养并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发热患者可用物理降温。
严格按医嘱慎用止痛退热药,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做好记录。
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6、注意观察皮疹的分布情况,剪短指甲,加强皮肤保护,避免痒感搔抓致皮损,
诱发感染。
7、需静脉补液的患者,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注意防止输液反应,同时控制液
体入量及补液速度。
防止脑水肿的发生。
8、对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抽搐、颈项强直、瞳孔缩小等小脑型病例,
按医嘱使用脱水剂,并密切观察病情。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林**芬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未发现病毒携带者 患者发病前6~18小时至病程第3天,具有明 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的伊蚊受染 在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 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是重要的传 染源
流行病学
传播媒介:伊蚊
海南、东南亚诸国----埃及伊蚊. 广东、太平洋岛屿----白纹伊蚊 在32℃ 时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 (病毒分布到蚊体全身:唾液腺、肌肉和细胞),传 染期长者可达174日。伊蚊叮咬人体--传播 伊蚊卵巢中可检出登革病毒颗粒,可经卵将病毒传给 下一代,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临床表现
登革出血热
较轻的登革出血热 较重的登革休克综合征
临床表现
无休克的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 2-5天后出现严重出血倾向,如束臂试验阳性、皮肤
瘀斑、鼻衄 严重者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两个以上器 官大量出血 如治疗不当,不及时,进入休克,可于4-24h内死亡 血液浓缩,PLT<100×109/L,WBC增高,有的病例出 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 脏器而危及生命
要注意盖好储水容器
花盆及水生植物每星期至少换水一 次,切勿让花盆底盆积水
健康指导
填 平 凹 陷 的 地 面
适当丢弃空瓶 子、空罐子
时间(天)
体温(℃)
40.0
9
登革热病例体温曲线
皮
疹
临床表现
轻型登革热
疼痛轻、少疹或不出,不出血,淋巴结大,1-4 天,似流感。在流行期多见
重型登革热
早期如典型登革热,3-5天时突然加重 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 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脑膜脑炎表现。有些病 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并发症:急性溶血,多见于G6PD缺陷者 精神异常,心肝肾损害等
治 疗
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隔离、早就地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一般治疗 预防性治疗(预防出血、休克出现)
治疗
一般治疗及隔离
急性期卧床休息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防蚊隔离至完全退热为止(一般起病后7天)
治疗
对症治疗
物理降温,慎用止痛退热药以防止在G-6PD缺乏者中引起溶血, 对于病毒血症严重者,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有大量出汗、呕吐、腹泻而致脱水者,应及时补液。尽可能 使用口服补液,不宜大量补液以防止出现脑炎样症状 有出血倾向者用止血药物,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凝血 酶、雷尼替丁等 脑炎样病例,甘露醇、地塞米松、低分子右旋糖酐、速尿 呼吸中枢受抑制者应使用人工呼吸机
伊蚊
登革热病人及隐性 感染者
健康人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地理:伊蚊孳生的热带地区,东南亚、太平洋 岛屿和加勒比海。我国海南、广东和广 西、台湾等 季节:雨季,海南为3-11月,广东为5-10月 其他:多首发于市镇,后向农村蔓延
流行病学
流行学的其他特征
突然性:不少国家在本病消慝十余年之后突然流行 我国40年代东南沿海散发流行,1978年在佛山突然流行 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如1978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 石湾镇首先发生登革热,迅速波及几个市、县。1980年 3月海南省开始流行,很快席卷全岛,波及广东内陆几 十个省、市 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病死率0.016%~0.13% 本病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故多发生在交 通沿线及对外开放的城镇
临床表现
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 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
伴周围循环衰竭 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 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 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实验室检查
WBC下降:第4~5d降至低点2×109/L PLT下降:最低可达13×109/L 束臂试验阳性 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 脑型,CSF为无菌性改变 血清学检查:IgM双份血清滴度升高4倍以上 病毒核糖核酸和病原学检查
临床表现
潜伏期:3-14天,通常4-8天 分型: WHO:典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无休克)
登革休克综合征
我国分型:典型登革热 轻型登革热 重型登革热
临床表现
典型登革热
发热:起病急骤,24小时内T高达40 ℃,双峰热或马
鞍热;面潮红、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 儿童起病较慢,症状较轻,体温也较低
病原学
病原体:登革病毒,黄病毒属 病毒颗粒呈哑铃状(700×20--40nm)、 棒状或球形(直径为20--50nm) 核心为单股RNA分DEN-1, DEN-2 DEN-3 DEN-4四个血清型;与其他B组虫媒病毒 如乙型脑炎病毒可交叉免疫反应
病原学
登革病毒对寒冷的低抗力强,在人血清贮 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传染性数周,-70℃可 存活8年之久 但不耐热,50℃、30min或100℃、2min皆 能使之灭活 不耐酸、不耐醚 用乙醚、紫外线或0.05%福尔马林可以灭活
诊 断
疑似病例:具备上述1、2和3,加上4-8之一以上者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
末梢血检查:血小板低于 100×109/L。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 细胞和单核细胞分类计数相对增多 (登革热流行已确定) 或再加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
实验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以下任一项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恢复期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 从急性期病人血清、血浆、血细胞层或尸解脏器中分离到DV或检 测到DV抗原
护理诊断和措施
体液不足:与高热、多汗、血管通透性增加致血浆外渗有关
病情观察、记24小时出入量 饮食护理 降温:保护头部、避免酒精擦浴,不易太快 补充血容量:控制速度,防脑水肿 休息与活动:早期卧床,适当活动 观察出血症状 出血防治 心理护理 体温过高、皮肤完整性受损、有感染的危险、疼痛
登革热
内
容
概述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护理 健康指导
概述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 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肌肉 骨关节痛,极度乏力,皮疹,出血倾向 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 登革(dengue):西班牙语,意指装腔 作势。描写本病急性期由于关节疼痛,其 步态好像装腔作势的样子
流行病学
易感性与免疫力
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为主 地方性流行区:以儿童为多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 对异型病毒也有1年以上免疫力 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其他B组虫媒病毒,也产 生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如登革热流行后,乙 型脑炎发病率随之降低
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概述
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 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 登革热 流行分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威胁着全球2亿 以上人口的健康 每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发病人数有数千万人 每年50万住院病例,90%是15岁以下的儿童, 平均死亡率为5%,死亡在2万人以上 我国登革热病例的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广东地区 2013年云南爆发近千例 它是仅次于疟疾的重要热带病
疼痛:头、眼球后、腰背部,周身骨、肌肉、关节疼痛 皮疹:3-6天出现,持续3-4天,为多样性皮疹 出血:5-8天,牙龈、鼻、皮下、消化道、沁尿系、浆膜等
消化道症状:纳差、恶心、呕吐
其他:1/4肝大
41.0
39.0
38.0
37.0
36.0 0 35.0 1 2 3 4 5 6 7 8
Biblioteka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带登革病毒伊蚊
↓叮咬 人 ↓ (增殖)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淋巴组织 ↓(增殖、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毛细血管内皮损害 ↓ 皮疹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病毒和抗体(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 血管通透性 骨髓 WBC PLT
病理:肝、肾、心、脑退行性,浆膜、胃肠 粘膜、 肌肉、皮肤、 CNS不同程度出血
潜在并发症:DIC
其他护理诊断
健康指导
对病人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预防疾病指导:个人防护
睡觉的时候要挂蚊帐、点蚊香 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 涂防蚊水 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登革热类似 症状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健康指导
预防疾病指导:治理环境
白纹伊蚊(花斑蚊),多在室外吸血攻击人 喜居室内外2.5厘米以上深的积水,如花盆、缸罐、轮胎、树 洞等。特别是轮胎积水 伊蚊喜白昼活动叮人,尤其是日出后2小时及日落前数小时
诊断
登革热诊断标准
1. 2. 3. 4. 5. 6. 生活在流行地区或15d内去过,病前5~9d 有蚊虫叮咬史 突然起病,畏寒、发热 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 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以及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表浅淋巴结肿大 皮疹:于病程5~7d 出现为多样性皮疹、皮下出血点等。皮 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 3d~5d 7.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 8. 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5~8d
治疗
登革出血热的治疗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休克病例要快速输液,加用血浆或白蛋白,但不宜输入全血, 以免加重血液浓缩 静滴糖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和改善休克 有DIC证据者按DIC治疗 出血倾向: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大出血输新鲜全 血或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 脑型:20%甘露醇、地塞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