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患者的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四、护理目标
1. 2天内体温降至正常。 2. 皮肤无破溃。 3. 血压保持稳定,组织灌注量正常。 4. 意识清楚,疼痛、出血、呕吐减轻或消失, 无潜在并发症发生。 5. 患者知道登革热的相关知识,心理健康, 焦虑减轻。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五、护理措施
1. 消毒与隔离 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体温正常后3日。 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新鲜流通,定期紫外线消毒。 2. 休息与体位 卧床休息,足够睡眠,保暖。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三)临床表现
典型登革热
①发热与毒血症状 ②皮疹 ③出血 ④其他
轻型登革热
发热低,全身 疼痛较轻,皮疹 稀少或无疹,无 出血,但浅表淋 巴结常肿大,1~ 4日痊愈。流行期 间此型甚多,常 被忽视。
重型登革热
发病3~5日后 突然加重,表现为 脑膜脑炎、消化道 大出血、出血性休 克。病情凶险,进 展迅速,因中枢性 呼吸衰竭或出血性 休克在1~2日内 死亡。本型罕见。
(1)高热:物理降温,慎用解热止痛药。毒血症状严重 者短期内可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2)重型登革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脑膜脑炎症状时,应及时使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每 次1~2g/kg快速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等。甘露醇可与呋 塞米等强效利尿药交替使用。 (3)补液:对大量出汗、呕吐、腹泻而导致脱水的病人应及时补液。 在静脉补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以防脑水肿的发生。 文本 (4)休克:要快速补液扩充血容量,可适当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或血浆。休克的治疗原则同其他感染性休克。 (5)出血:有出血倾向者可先用安络血、止血敏和维生素 C、维 文本 生素K等,大出血时可输新鲜全血或血小板。有DIC者使用肝素。
3. 饮食与营养 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呕吐频繁不能进食者则静脉补充营养。 昏迷者给予鼻饲饮食。
五、护理措施
4. 对症护理 (1)高热的护理 以物理降温为主,如给予冷敷头部及大动脉, 32~36℃温水擦浴; 慎用止痛退热剂; 若高热不退、毒血症状明显者,遵医嘱可用小 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二、护理评估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身心状况 1.症状评估 2.护理体检 3.心理社会状况 (三)辅助检查资料 1.周围血象 2.尿常规检查 3.血清学检查 4.PCR 5.病毒分离 6.其他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三、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1 体温过高 与登革病毒感染导致毒血症有关。 2.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皮肤黏膜皮疹、瘀 点有关。 3. 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抗登革热抗体与病毒形成免 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激活补体系统,导致 血管壁损伤和通透性增加有关。 4. 焦虑 与病情严重,短期内变化迅速有关。 5. 疼痛 与血管壁损伤和通透性增加有关。 6. 潜在并发症 急性血管内溶血。 7. 知识缺乏 缺乏登革热疾病相关的知识。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及发病机制
病原学:登革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黄病 毒属,为RNA病毒。呈哑铃状、棒状或球形, 直径20~50nm。可分四个血清型。不耐热, 50℃30分钟100℃2分钟即可灭活,但耐低温 与干燥,病人血液冰箱内可保持传染性数周。 乙醚、紫外线或0.65%甲醛可灭活。
学习内容
一、疾病概述 二、护理评估
登革热患 者的护理
三、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四、护理目标
五、护理措施
六、护理评价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一、疾病概述 登革热( dengue fever )是由伊蚊传 播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 骨骼和关节痛,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 白细胞减少等。 多见于夏秋雨季。
发病机制 : 登革病毒随伊蚊叮咬侵入人体,在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复制,然后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 而后病毒再次在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外周血液的大单核 细胞内复制,再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轻型和隐 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潜伏末期 和起病6日内均有传染性。 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海南省以埃及伊蚊 为主,广东、广西地区以白纹蚊为主。 伊蚊也可能是登革病毒储存宿主。 新流行区居民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型病 毒有较巩固免疫力,可维持多年;对异型 病毒免疫也>1年。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登革热皮疹
于病程3~6日出现 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 也有猩红热样疹或瘀点 可同时有两种以上皮疹 分布全身,多有痒感 很少脱屑 持续3~4日后消退
(四)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做好口腔和皮肤的清洁护理,保持大便通畅。
2.对症治疗
第3章 第12节
登革热患者的护理
案例3-12
王二,男,19岁,2005年3月1~5日随旅行团去泰 国观光,回家后因畏寒和高热、头痛、眼球后痛、背 痛、骨和关节痛、肌肉痛3日,同时伴有极度乏力,恶 心、呕吐,于2005年3月10日入院。体检:体温40℃ ,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90/60mmHg, 颜面潮红,皮下出血,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结 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心、肺无异常发现,腹部 平软。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减少。血清补体结合试 验滴度>1︰32,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滴度>1︰1280 问题:① 你考虑患者患了哪种疾病?② 可提出哪 些护理诊断?③列出主要的护理措施。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登革病毒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登革病毒传播途径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二)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地, 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也发现本病。 全年均可发病,雨季为发病高峰。 通常先发生于城镇,而后向农村蔓延。 新疫区暴发流行时来势凶猛,涉及面广,地方性 流行区则有隔年发病率升高的趋势。 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青壮年为 主。在地方性流行区,成人几乎都有免疫力,故 发病以儿童为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