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患者的护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四、护理目标
1. 2天内体温降至正常。 2. 皮肤无破溃。 3. 血压保持稳定,组织灌注量正常。 4. 意识清楚,疼痛、出血、呕吐减轻或消失, 无潜在并发症发生。 5. 患者知道登革热的相关知识,心理健康, 焦虑减轻。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五、护理措施
1. 消毒与隔离 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体温正常后3日。 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新鲜流通,定期紫外线消毒。 2. 休息与体位 卧床休息,足够睡眠,保暖。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三)临床表现
典型登革热
①发热与毒血症状 ②皮疹 ③出血 ④其他
轻型登革热
发热低,全身 疼痛较轻,皮疹 稀少或无疹,无 出血,但浅表淋 巴结常肿大,1~ 4日痊愈。流行期 间此型甚多,常 被忽视。
重型登革热
发病3~5日后 突然加重,表现为 脑膜脑炎、消化道 大出血、出血性休 克。病情凶险,进 展迅速,因中枢性 呼吸衰竭或出血性 休克在1~2日内 死亡。本型罕见。
(1)高热:物理降温,慎用解热止痛药。毒血症状严重 者短期内可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2)重型登革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脑膜脑炎症状时,应及时使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每 次1~2g/kg快速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等。甘露醇可与呋 塞米等强效利尿药交替使用。 (3)补液:对大量出汗、呕吐、腹泻而导致脱水的病人应及时补液。 在静脉补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以防脑水肿的发生。 文本 (4)休克:要快速补液扩充血容量,可适当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或血浆。休克的治疗原则同其他感染性休克。 (5)出血:有出血倾向者可先用安络血、止血敏和维生素 C、维 文本 生素K等,大出血时可输新鲜全血或血小板。有DIC者使用肝素。
3. 饮食与营养 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呕吐频繁不能进食者则静脉补充营养。 昏迷者给予鼻饲饮食。
五、护理措施
4. 对症护理 (1)高热的护理 以物理降温为主,如给予冷敷头部及大动脉, 32~36℃温水擦浴; 慎用止痛退热剂; 若高热不退、毒血症状明显者,遵医嘱可用小 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二、护理评估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身心状况 1.症状评估 2.护理体检 3.心理社会状况 (三)辅助检查资料 1.周围血象 2.尿常规检查 3.血清学检查 4.PCR 5.病毒分离 6.其他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三、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1 体温过高 与登革病毒感染导致毒血症有关。 2.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皮肤黏膜皮疹、瘀 点有关。 3. 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抗登革热抗体与病毒形成免 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激活补体系统,导致 血管壁损伤和通透性增加有关。 4. 焦虑 与病情严重,短期内变化迅速有关。 5. 疼痛 与血管壁损伤和通透性增加有关。 6. 潜在并发症 急性血管内溶血。 7. 知识缺乏 缺乏登革热疾病相关的知识。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及发病机制
病原学:登革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黄病 毒属,为RNA病毒。呈哑铃状、棒状或球形, 直径20~50nm。可分四个血清型。不耐热, 50℃30分钟100℃2分钟即可灭活,但耐低温 与干燥,病人血液冰箱内可保持传染性数周。 乙醚、紫外线或0.65%甲醛可灭活。
学习内容
一、疾病概述 二、护理评估
登革热患 者的护理
三、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四、护理目标
五、护理措施
六、护理评价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一、疾病概述 登革热( dengue fever )是由伊蚊传 播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 骨骼和关节痛,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 白细胞减少等。 多见于夏秋雨季。
发病机制 : 登革病毒随伊蚊叮咬侵入人体,在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复制,然后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 而后病毒再次在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外周血液的大单核 细胞内复制,再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轻型和隐 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潜伏末期 和起病6日内均有传染性。 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海南省以埃及伊蚊 为主,广东、广西地区以白纹蚊为主。 伊蚊也可能是登革病毒储存宿主。 新流行区居民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型病 毒有较巩固免疫力,可维持多年;对异型 病毒免疫也>1年。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登革热皮疹
于病程3~6日出现 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 也有猩红热样疹或瘀点 可同时有两种以上皮疹 分布全身,多有痒感 很少脱屑 持续3~4日后消退
(四)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做好口腔和皮肤的清洁护理,保持大便通畅。
2.对症治疗
第3章 第12节
登革热患者的护理
案例3-12
王二,男,19岁,2005年3月1~5日随旅行团去泰 国观光,回家后因畏寒和高热、头痛、眼球后痛、背 痛、骨和关节痛、肌肉痛3日,同时伴有极度乏力,恶 心、呕吐,于2005年3月10日入院。体检:体温40℃ ,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90/60mmHg, 颜面潮红,皮下出血,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结 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心、肺无异常发现,腹部 平软。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减少。血清补体结合试 验滴度>1︰32,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滴度>1︰1280 问题:① 你考虑患者患了哪种疾病?② 可提出哪 些护理诊断?③列出主要的护理措施。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登革病毒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登革病毒传播途径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二)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地, 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也发现本病。 全年均可发病,雨季为发病高峰。 通常先发生于城镇,而后向农村蔓延。 新疫区暴发流行时来势凶猛,涉及面广,地方性 流行区则有隔年发病率升高的趋势。 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青壮年为 主。在地方性流行区,成人几乎都有免疫力,故 发病以儿童为多。
四、护理目标
1. 2天内体温降至正常。 2. 皮肤无破溃。 3. 血压保持稳定,组织灌注量正常。 4. 意识清楚,疼痛、出血、呕吐减轻或消失, 无潜在并发症发生。 5. 患者知道登革热的相关知识,心理健康, 焦虑减轻。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五、护理措施
1. 消毒与隔离 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体温正常后3日。 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新鲜流通,定期紫外线消毒。 2. 休息与体位 卧床休息,足够睡眠,保暖。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三)临床表现
典型登革热
①发热与毒血症状 ②皮疹 ③出血 ④其他
轻型登革热
发热低,全身 疼痛较轻,皮疹 稀少或无疹,无 出血,但浅表淋 巴结常肿大,1~ 4日痊愈。流行期 间此型甚多,常 被忽视。
重型登革热
发病3~5日后 突然加重,表现为 脑膜脑炎、消化道 大出血、出血性休 克。病情凶险,进 展迅速,因中枢性 呼吸衰竭或出血性 休克在1~2日内 死亡。本型罕见。
(1)高热:物理降温,慎用解热止痛药。毒血症状严重 者短期内可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2)重型登革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脑膜脑炎症状时,应及时使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每 次1~2g/kg快速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等。甘露醇可与呋 塞米等强效利尿药交替使用。 (3)补液:对大量出汗、呕吐、腹泻而导致脱水的病人应及时补液。 在静脉补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以防脑水肿的发生。 文本 (4)休克:要快速补液扩充血容量,可适当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或血浆。休克的治疗原则同其他感染性休克。 (5)出血:有出血倾向者可先用安络血、止血敏和维生素 C、维 文本 生素K等,大出血时可输新鲜全血或血小板。有DIC者使用肝素。
3. 饮食与营养 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呕吐频繁不能进食者则静脉补充营养。 昏迷者给予鼻饲饮食。
五、护理措施
4. 对症护理 (1)高热的护理 以物理降温为主,如给予冷敷头部及大动脉, 32~36℃温水擦浴; 慎用止痛退热剂; 若高热不退、毒血症状明显者,遵医嘱可用小 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二、护理评估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身心状况 1.症状评估 2.护理体检 3.心理社会状况 (三)辅助检查资料 1.周围血象 2.尿常规检查 3.血清学检查 4.PCR 5.病毒分离 6.其他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三、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1 体温过高 与登革病毒感染导致毒血症有关。 2.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皮肤黏膜皮疹、瘀 点有关。 3. 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抗登革热抗体与病毒形成免 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激活补体系统,导致 血管壁损伤和通透性增加有关。 4. 焦虑 与病情严重,短期内变化迅速有关。 5. 疼痛 与血管壁损伤和通透性增加有关。 6. 潜在并发症 急性血管内溶血。 7. 知识缺乏 缺乏登革热疾病相关的知识。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及发病机制
病原学:登革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黄病 毒属,为RNA病毒。呈哑铃状、棒状或球形, 直径20~50nm。可分四个血清型。不耐热, 50℃30分钟100℃2分钟即可灭活,但耐低温 与干燥,病人血液冰箱内可保持传染性数周。 乙醚、紫外线或0.65%甲醛可灭活。
学习内容
一、疾病概述 二、护理评估
登革热患 者的护理
三、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四、护理目标
五、护理措施
六、护理评价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一、疾病概述 登革热( dengue fever )是由伊蚊传 播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 骨骼和关节痛,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 白细胞减少等。 多见于夏秋雨季。
发病机制 : 登革病毒随伊蚊叮咬侵入人体,在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复制,然后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 而后病毒再次在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外周血液的大单核 细胞内复制,再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轻型和隐 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潜伏末期 和起病6日内均有传染性。 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海南省以埃及伊蚊 为主,广东、广西地区以白纹蚊为主。 伊蚊也可能是登革病毒储存宿主。 新流行区居民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型病 毒有较巩固免疫力,可维持多年;对异型 病毒免疫也>1年。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登革热皮疹
于病程3~6日出现 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 也有猩红热样疹或瘀点 可同时有两种以上皮疹 分布全身,多有痒感 很少脱屑 持续3~4日后消退
(四)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做好口腔和皮肤的清洁护理,保持大便通畅。
2.对症治疗
第3章 第12节
登革热患者的护理
案例3-12
王二,男,19岁,2005年3月1~5日随旅行团去泰 国观光,回家后因畏寒和高热、头痛、眼球后痛、背 痛、骨和关节痛、肌肉痛3日,同时伴有极度乏力,恶 心、呕吐,于2005年3月10日入院。体检:体温40℃ ,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90/60mmHg, 颜面潮红,皮下出血,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结 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心、肺无异常发现,腹部 平软。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减少。血清补体结合试 验滴度>1︰32,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滴度>1︰1280 问题:① 你考虑患者患了哪种疾病?② 可提出哪 些护理诊断?③列出主要的护理措施。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登革病毒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登革病毒传播途径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二)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地, 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也发现本病。 全年均可发病,雨季为发病高峰。 通常先发生于城镇,而后向农村蔓延。 新疫区暴发流行时来势凶猛,涉及面广,地方性 流行区则有隔年发病率升高的趋势。 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青壮年为 主。在地方性流行区,成人几乎都有免疫力,故 发病以儿童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