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7高考理解性默写高中分析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1 名句名篇默写 含解析
考点11 名句名篇默写[2017新课标全国卷乙卷(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1)澹,竦,峙;(2)递,族。
答案:(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2017新课标全国卷甲卷(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1)根据“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大年”“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等关键信息,可得出答案。
(2)根据“借指自己的陋室”“仰慕前贤”等关键信息,可得出答案。
另外,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如(1)中的“匹”,(2)中的“庐”“蜀”等。
答案:(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017新课标全国卷丙卷(Ⅲ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017年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_(1)
2017年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高中部分(14篇)1.《劝学》(《荀子》)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
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文中用成功雕刻金石的例子来说明在学习中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文中以雕刻为喻,从反面论述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5.文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的句子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文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文中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l0分)1.(5分)按要求填空。
(1)家住吴门,。
(周邦彦《苏幕遮》)(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三、标题2.(2分)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3.(3分)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天然”就是自然而然。
“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
“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
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
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
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
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
人与人,借助音乐描摹的山水达成最高的和谐,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个缩影。
③魏晋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期,以自然为题材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蓬勃而出,并延续至今,形成诗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传统。
开创山水诗的谢灵运好游,曾经惊动地方官,以为山贼。
人的情感与山水相通,则以山水为友。
唐代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不将山水看作客体。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5分)按要求填空。
(1)家住吴门,。
(周邦彦《苏幕遮》)(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2.(2分)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A.行百里者半九十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3.(3分)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
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
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
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天然”就是自然而然。
“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
“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
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
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
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
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
人与人,借助音乐描摹的山水达成最高的和谐,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个缩影。
③魏晋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期,以自然为题材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蓬勃而出,并延续至今,形成诗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传统。
开创山水诗的谢灵运好游,曾经惊动地方官,以为山贼。
人的情感与山水相通,则以山水为友。
唐代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不将山水看作客体。
高考试卷-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l0分)1.(5分)按要求填空。
(1)家住吴门,。
(周邦彦《苏幕遮》)(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三、标题2.(2分)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3.(3分)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天然”就是自然而然。
“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
“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
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
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
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
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
人与人,借助音乐描摹的山水达成最高的和谐,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个缩影。
③魏晋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期,以自然为题材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蓬勃而出,并延续至今,形成诗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传统。
开创山水诗的谢灵运好游,曾经惊动地方官,以为山贼。
人的情感与山水相通,则以山水为友。
唐代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不将山水看作客体。
2017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复习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1、《阿房官赋》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3、《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4、《赤壁赋》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5、《氓》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
,。
6、《诗经·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期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7、杜牧在《阿房官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突出的钉头与谷仓粮食对比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的句子,9、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人很渺小的句子是,10、《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是,12、哲学上讲,运动是绝对的。
在《赤壁赋》中,苏轼认为,从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万物存在的名句是:,14、《阿房官赋》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15、《庄子·逍遥游》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16、《庄子·逍遥游》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17、《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18、《庄子·逍遥游》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19、《庄子·逍遥游》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20、《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2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2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写回归田园后,环境清幽,心境闲适的诗句是:,23、《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沪教版2017高考理解性默写(高中)分析
高三理解性默写之高中篇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 “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9•《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
10.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
1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12. 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 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3. 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4. 《师说》中说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二、《劝学》(选自《荀子》)1、 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 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同时也说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2、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学不可以 已”的观点,活到老学到老,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 为之,而寒于水”都表达岀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这与韩愈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4、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通过“木”、“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 来的状况。
2017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补充材料
理解性默写补充材料《短歌行》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
《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6、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运用典故表明诗人优待贤才的态度的诗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8。
《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9、《短歌行》中以乌鹊南飞、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的诗句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10、既是运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诗句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11、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居秋暝》1、《山居秋暝》中描绘山间宁静的夜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球。
3、描绘有声有色、素淡雅致的自然景物的诗句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通过写人的活动,进一步衬托了山谷的寂静。
《旅夜书怀》1、杜甫五律《旅夜书怀》的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的景象雄浑阔大,反衬了作者孤苦漂泊的悲怆心情.2、《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两句,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诗人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3、杜甫在《旅夜书怀》中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相应的诗句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017年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名篇名句默写专题(含答案解析)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名篇名句默写专题一、【新课标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曹操《观沧海》中“,”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名句名篇需要识记技巧,更需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
二、【新课标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答案】(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解析】试题分析:诸子散文与唐代铭文,一散一韵。
注意语境提示和不写错字,“匹”“庐”。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新课标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上海高考2017年作文解析及点评
上海高考2017年作文解析及点评从山的那边走来,走进高考,同学们不容易。
相信自己,正常发挥,高考栏目为你们提供上海高考2017年作文解析及点评,相信你是最棒的!高考原题预测,是指预先推测。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析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去年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相比,今年以“预测”为题,又回到了前几年宏观思考的层面。
黄荣华老师表示,今年作文题目延续了上海卷作文一贯的思辨性,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发展理性思维的品质。
同时今年的题目又更直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与时代、个人命运和世界发展的关系,让学生将自己跟社会、世界联系起来,让个人融入时代、融入世界,对“万物息息相关”进行深度思考。
从具体写作上,学生既可以赞同“可以预测”,比如通过研判时代风云和变化,做时代的“弄潮儿”;也可以反向思考,从“命运不可预测”的角度切入,万物瞬息万变,生活中没有发生不了的事情,只有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学生还可以从“做人生的设计者”入手,做生活和工作的设计者,但同时又要有豁达的态度。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黄荣华老师还列举了高中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的第一句话,“虽然是有天命的,但难道没有人事的关系吗?这是欧阳修的观点,那么反之亦然,学生都可以寻找角度来写。
”延伸阅读借物抒情法【特点】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托物言志法【特点】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沪教版2017高考理解性默写(高中)分析
沪教版2017高考理解性默写(高中)分析简介高考是每个高中生都期待的一场考试,理解性默写是其中的一部分。
沪教版2017高考理解性默写是高中课程中的一道难题,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种题型。
题型沪教版2017高考理解性默写的试题一般为一段短文,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大意,总结出主旨要点,并在一定时间内默写在答题卡上。
此外,该题型还会涉及到一些语言表达、阅读理解等要求。
考察内容该考试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默写能力。
考生需要先阅读短文,然后快速抓住文章主旨要点,并能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达。
接着根据主旨要点进行默写,完成答题卡。
题目难度沪教版2017高考理解性默写的难度较大,主要在于需要考生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有些短文的语言难度较大,需要考生有一定的语言素养和词汇量。
此外,时间也是一项考验,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默写。
提高方法提高沪教版2017高考理解性默写的能力有许多方法,以下是几个建议:•积累词汇量。
广泛阅读,多积累常用的单词和短语,以便更好的理解短文。
•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
不要急于进行默写,要确定好答题思路,避免后悔错失分数。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加强基础,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多练习。
找到符合考试标准的题目进行练习,熟悉题目的要求和答题方式,提高应试能力。
结论沪教版2017高考理解性默写是对考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需要考生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平时的积累和专门的训练,考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默写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好成绩。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分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 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 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反面填写姓名。
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 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 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_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___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2分)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_________________,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
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B.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C.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D.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吴歌、白茅山歌二阅读7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常识和理论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空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呢?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
2017沪教版高三理解性默写之高中篇目答案
2017沪教版高三理解性默写之高中篇目答案D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总写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勾画出词人正面对着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
2、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这两句写低处所见,到处花落叶败,万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
3、柳永《八声甘州》中使用拟人手法同时借用长江水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是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在无语东流的长江水中,寄托了韶华易逝的感慨。
4、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的矛盾心理。
5、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扪心问声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
问中带恨,发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哀。
6、虽说是自己思乡,这里却设想着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
词人却用“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来表达怀念之情。
7、“倚阑”、“凝愁”本是实情,但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的句子是“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雨霖铃》1、《雨霖铃》交代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词中渲染分别气氛,融情入景,准确地传达一种凄凉的诗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雨霖铃》词中写不忍离别而又不能不别,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内心痛苦的诗句: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3、《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4、《雨霖铃》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
5、《雨霖铃》词中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诗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6、《雨霖铃》词中“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7、《雨霖铃》词中表现主题的诗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上海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及点评
上海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及点评
2017年高考考试已经圆满的结束了,以下“上海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及点评”由高考栏目整理而出,希望每一个考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今年的高考作文指向预测,生活可预测的吗,这实际上指向的是“必然和偶然”的关系,学生可以就此展开思考。
题目又说,有的人乐于接受,有的人不以为然,不同的人,对此持不同的态度和视角,展现的是不同的生活视角,年轻学生又该怎么看待。
总体来说,今年秋季高考作文题,延续去年高考和今年春考作文命题的风格,既温和又大气,同时有理性思考的空间。
对学生来说,题目有很深的哲学意味,既能引领学生深度思考,有能呈现学生的思维品质。
无论是题型、难度或思维品质,今年命题和平时教学的契合度较好,对高中平时教学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理解性默写之高中篇目一、《师说》(韩愈)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
”这与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聪明人做出糊涂事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9.《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
10.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
1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2.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4.《师说》中说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二、《劝学》(选自《荀子》)1、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同时也说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活到老学到老,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这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4、“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5、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6、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7、“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8、《劝学》一文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作者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来作结,皆宜说明君子之所以能超越常人,是后天善于学习的结果的道理。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1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2、只有坚持,才会成功。
是正如《荀子.劝学》在后面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用心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用好马劣马的比喻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三、《蒹葭》1、《蒹葭》在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道路曲折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且被谱上了曲演唱,成为了歌曲的一部分。
2、《蒹葭》写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3、反映追求的道路漫长遥远,充满艰难险阻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反映追求的道路高阻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4、《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四、《采薇》2、《诗经·采薇》中写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然而他们没有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
他们忧伤地想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而今天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五、《饮酒(其五)》(陶渊明)1、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2、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六、《梦游天姥吟留别》1、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令人叹为观止。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7、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8、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9、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10、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1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山之夜景,诗人正迷恋花石美景,千岩万转,忽然夜幕降临了,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
此时“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黑沉沉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
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恰似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
1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几句写仙境的石门轰然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
七、《登金陵凤凰台》1、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
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2、“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两句寄予深意,沉痛地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慨。
八、《终南山》1、“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2、“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两句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3、“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
4、“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
“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
九、《从军行》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展示了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直接抒情,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十、《塞下曲》1、“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诗中特意指出勇猛的“鹫”和轻捷的“燕”这两种飞禽,借以象征人物的精神状态,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
2、“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写发布新令,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出呼喊,雄壮的呐喊之声响彻云天、震动四野,显示出了豪壮的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