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伟绩

合集下载

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王选同志(1937年—2006年)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出生于上海,生前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王选同志一生执着追随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他创造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

他衷心拥护和坚定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始终注重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不断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增光添彩。

他深知人才对于创业兴国的极端重要性,不计个人名利地位,以科学家的博大胸怀,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造就出一批批年轻的学术骨干。

王选同志以自己崇高的人品、巨大的贡献和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热爱,为广大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成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爱戴。

王选同志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是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骄傲,他的事迹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生动诠释,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献身科学勇于创新王选同志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是举世公认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

他不仅具有超前的眼光、非凡的魄力,更有献身科学,努力拼搏,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自主创新精神。

王选同志祖籍江苏无锡,1937年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

开明的家庭教育使他树立了爱国奉献的价值观和正直善良、诚实宽厚的做人原则;名师云集、学风优良的教学环境,塑造了他勤奋好学、善于思索的良好学风。

他从小对自然科学情有独钟,他树立的人生理想是成为一名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才智的科学工作者。

1954年,王选同志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56年分专业时,他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要抉择。

当他看到国家“12年科技规划”中把计算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学科,又了解到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对国防和航天工业乃至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时,便毅然决定攻读当时“冷门”的计算数学专业。

当代毕升——记两院院士王选ppt 课件

当代毕升——记两院院士王选ppt 课件
❖ 以上三句表达的意义与原句是相似的,“战争”与 “和平”、“失败”与“成功”、“死亡”与“生 存”也都是反义的,不但形似,而且神似。
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 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 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 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看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独的安 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古怪精灵的曲筱绡。她们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拥有幸或不幸。但她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什么事她都 有最准确的判断和认知;樊胜美虽然虚荣自私,但她努力做一个好HR,换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争取业绩;小蚯蚓虽没有高学历,却为了多卖几包咖啡绞尽脑汁;关睢尔每一次出镜 几乎都是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处理文件;就连那个嬉皮的曲筱潇也会在新年之际为了一单生意飞到境外……其实她们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现状。但每个人都像 个负重的蜗牛一样缓缓前行,为了心中那丁点儿理想拼命努力。今天的努力或许不能决定明天的未来,但至少可以为明天积累,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身边经常 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蛮,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却不想改变。还说:“改变干嘛?这个年龄了谁还能再看书考试,混一天是一天吧。”一个“混”字就解释了他 的生活态度。前几天我联系一位朋友,质问为什么好久不联系我?她说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条狗,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拼?她笑:“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条狗了。”恩,新换的上 司,海归,虽然她有了磨合几任领导的经验,但这个给她带来了压力。她的英语不好,有时批阅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怄火,埋怨好好的中国人,出了几天国门弄得 自己像个洋鬼子似的。上司也不舒服,流露出了嫌弃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议她是否要调一个合适的部门?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想着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员工,由她 羞辱?两个人很不愉快。但她有一股子倔劲,不服输,将近40岁的人了,开始拿出发狠的学习态度,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回家后捧着英文书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学的女儿和自己英 语对话,连看电影也是英文版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听力渐渐能跟得上上司的语速,并流利回复,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从挑剔变柔和,某天悄悄放了 几本英文书在她桌上,心里突然发现上司并没那么讨厌。心态好了,她才发现新上司的优秀,自从她来了后,部门业绩翻了又翻,奖金也拿到手软,自己也感觉痛快。她说:这个 社会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别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处,需要同等的段位,而这个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断付出,才有可能和优秀的人比肩而立。 人为什么要努力?一位长者告诉我:“适者生存。”这个社会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虽然也有潜规则,有套路和看不见的沟沟坎坎,但一直努力的人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有 些人明明很成功了,但还是很拼。比如剧中的安迪,她光环笼罩,商场大鳄是她的男闺蜜,不离左右,富二代待她小心呵护,视若明珠,加上她走路带风,职场攻势凌历,优秀得 让身边人仰视。这样优秀的人,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学习。她的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能量,能让未来的自己比过去更好一些。现实生活中,努力真的重要,它能改 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人生成败。有一句鸡汤:不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其实,岁月只能给你风尘满面,而希望,唯有努力才能得到!9、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 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选择学习,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观念!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 是世界。把钱放在眼前,看到的永远是钱,把钱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是金钱的世界。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财富买不来好观念,好观念能换来 亿万财富。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在人的脑海里!要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要让心灵启迪智慧,不能让耳朵支配心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差在两耳之间的 那块地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好的时候要找一条备胎,人不好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得意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失意的时候要找一条出路!孩子贫穷是与父母的有一定 的关系,因为他小的时候,父母没给他足够正确的人生观。家长的观念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有什么信念,就选择什么态度;有什么态度,就会有什么行为;有什么行为,就产生 什么结果。要想结果变得好,必须选择好的信念。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

人物点评文字稿-王选

人物点评文字稿-王选

点评人物文字稿——王选引子:方正集团介绍: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

二十年来,坚持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在中国IT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007年集团总收入达400亿。

今天,方正已经拥有5家在上海、深圳、香港及马来西亚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和海内外的20多家独资、合资企业,员工近3万人。

方正是中国本土最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之一,拥有并创造对中国IT产业发展和大规模应用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

与此同时,方正在PC制造领域连续7年稳居行业第二的地位,构筑起中国IT产业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的制造基础。

近年来方正集团确立了IT、医疗医药双主业的发展战略,主动寻求跨越式发展机遇,将方正做实、做强、做大,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集团。

在这个国际化企业集团的背后,有着一位举足轻重的灵魂人物。

他一直带领着这个集团不断进步、进取,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骄人伟绩。

那他是谁呢?——王选简介: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男,汉族,籍贯江苏无锡,生长于上海,九三学社成员,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

荣誉奖励1985年因研制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获国家经济委员会表彰1985年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在首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奖1985年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86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86年获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首届毕升奖1990年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1991年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奖特等奖1993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94年获美国中国工程师学会个人成就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1996年获王丹萍科学奖1996年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7年获台湾潘文渊文教基金奖1999年获香港蒋氏科技成就奖2002年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84年以来分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及北京市劳动模范、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光荣称号各界对王选的评价:※“半生苦累,一生心安”——夫人陈堃銶※“王选老师的一生,是奋斗不息的一生,搏战病魔,强忍病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院士的缅怀:发扬王选院士的跨越创新精神

院士的缅怀:发扬王选院士的跨越创新精神

龙源期刊网 院士的缅怀:发扬王选院士的跨越创新精神作者:李国杰来源:《计算机世界》2006年第06期王选院士的去世是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在举国上下贯彻自主创新精神的今天,这一损失显得格外沉重。

王选院士对国家的贡献不仅仅是发展了我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出版业告别了铅与火,因而被人们誉为“当代毕”,更重要的是他身体力行,走出了一条在高技术领域跨越创新的道路,为科技人员树立了榜样,为我国如何发展高技术产业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由于王选院士及其团队的努力,中国的印刷出版业没有经历第二代光机式照排机、第三代阴极射线管式照排机,而是直接由铅字排版跳跃到最先进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在报纸传版方面也是跳过了传真机排版,直接采用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

1994年以来,我国出版业又告别了纸和笔,实现了新闻信息处理全过程管理。

所有这些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都体现了跨越创新思想。

“重点跨越”已经作为我国科技发展十六字方针的重要内容写进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但至今还有不少人对我国的科技与经济能否跨越发展抱怀疑态度。

王选院士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出版业的跨越发展,他的成功轨迹为其他行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留下了珍贵的启示。

王选院士在北大和其他地方作过许多精彩的报告,在报刊上发表过许多关于创新的文章,这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他大声呼吁要培养“有市场头脑的科学家和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的名言仍振聋发聩!1996年我在《科技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技术创新的关键在选题》,王选院士看到后很赞同我的观点,他把这篇文章复印了许多份发给方正研究院的同事。

后来他遇见我时说,“你要是不亲自办企业,绝对写不出这样的文章。

”10年过去了,我对那次与他有关技术创新的对话仍然记忆犹新。

王选院士已经离开了我们,他的跨越创新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中国的科技通过跨越创新必将走到世界科技的前列。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
第 四单 元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王选
新课导入
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的科学家,他是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的领导者,他推 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二次革命,他有着自主 创新的成长历程,他提出了很多的前沿观点。 他一生中有八次重要抉择,每一次抉择都与 国家的需要紧密相连。他是中国科技界的一 位灵魂人物,让我们向他致敬!他就是—— 王选。今天就让我们从他的一篇演讲中来收 获启发:如何在处于人生重要抉择之时,做 出正确的选择。
堕落( duò )
膏药( ɡāo )
剥削( bō xuē )
狡辩( jiǎo )
出类拔萃( cuì ) 强词夺理(qiǎng )
阳奉阴违( wéi )
整体感悟
本文的标题是《我一生中的重大抉择》,那么,这 个“抉择”到底是什么?
明确:花大力气来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 自己的作用。(原文有八个抉择,这里指第六个抉择)
作者简介
王选,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 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 之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 基人”“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先 驱”。2002年,王选获国家最高科学 技术奖。
背景资料
1998年10月,“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北大方正的创始人 王选在北大演讲。他谈了自己人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分别是:选 择计算数学专业;从硬件领域跨越到软件领域;锻炼英语听力;在 照排项目中采用新的技术途径;致力于商品化和企业化;大力扶植 年轻人;20世纪90年代进军日本市场 ;1995年进军广电业。本课 文节选了演讲的开头、“大力扶植年轻人”部分(第六个抉择)和 结尾。
赏析语言
1.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 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 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

王选王选:十年征讨路

王选王选:十年征讨路

王选王选:十年征讨路王选,1952年生于上海,曾作为上海知青下放回故乡浙江省义乌市崇山村,后考入杭州大学。

1977年毕业后在义乌中学从事英语教学8年。

1987年,王选留学日本筑波大学,取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后留日工作。

1995年一则关于日军细菌战的报道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王选开始了长达近10年的日军侵华细菌战的诉讼之路。

2002年日本法院的一审判决承认了细菌战的事实,但驳回了原告方索赔的诉讼请求,2005年日本东京高等法院作出的二审判决维持了一审判决结果。

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说: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中国女人,就可以让日本沉没。

王选的诉讼之路还在继续……鲁豫:我特想知道,你平常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关于这个话题,每天谈到的比例是多少?王选:除了细菌战,我跟别人就不大说别的了,好像没有什么特别要说的。

还说什么呢?要么就是谈论一些跟这个会有些关系的话题,比如历史观,谈的都是自己关心的。

1995年8月3日,一则关于细菌战受害者要求赔偿的报道和一幅照片改变了王选的生活。

照片上的三名充做试验材料的中国人来自浙江一个叫做崇山村的地方,而王选的父辈正是从这个村子里走出来的。

在王选还是孩子的时候,父亲就曾经对女儿提起过日本人在浙江老家的暴行。

父亲讲述时恐惧的神情和事件中受害亲人的冤死,给王选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王选:我知道日本人在我们村子里面放鼠疫,这个是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就说过了,我印象很深。

它应该是一场灾难,一场很大的灾难,很惨重的灾难,因为我父亲说起来,表现出一种恐惧感。

我们家族死了八九个人,但是我们这一个村子里的人其实都是亲戚,属于一个祖宗、有一个家谱的,总共死了三分之一,1200个人里头死了400个人。

鼠疫的死亡率从医学上来讲是97%,所以从死亡率来看,还不能算是死得特别多。

当时因为鼠疫已经传播了几次,毒性就减弱了;而且有一些农民到别的地方逃难去了。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王选曾作为上海知青下放回故乡崇山村劳动,后在故乡父老乡亲的帮助下考入杭州大学,毕业时又回到义乌,在义乌中学从事英语教学8年。

【成功励志】好人王选

【成功励志】好人王选

【成功励志】好人王选清晨6点,王选走出家门,步行8分钟,来到北大南阁和北阁附近一片空地,开始一招一式认真地打太极拳。

晨读的学生匆匆走过,在他们眼里,这位中等偏瘦、架副眼镜的老者是一位普通的大学教授。

事实上,步入晚年的王选已经荣誉等身,王选的社会职务也越来越多,公务和社会活动一下多起来,每天的日程从早排到晚。

王选不知不觉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知识英雄",令人瞩目的公众人物。

然而,对于这一切,王选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他在给大专院校的学子们作报告的时候,非常幽默地坦露了自己的心迹。

一个科研工作者如果老是在电视上抛头露面,就说明他的科技生涯快结束了,因为在第一线努力工作的人,哪有时间接受采访呢?现在我脱离了科研第一线,为了工作需要,到处作报告,其实就是讲讲过去的经验,卖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

有一次在电视上,人家要李素丽形容一下她自己,李素丽说:"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轮到我,我也有一句话形容自己:"我是一个曾经做出过贡献,今天高峰已过,赶不上新技术发展的计算机专家。

"一般来说,院士者,是他一生做了重要贡献,给他一种安慰、一种肯定而已,多数院士创造高峰已过,特别是在计算机等新兴领域,很难有60岁的权威。

王选的报告出了名,他被请进中南海,给李岚清副总理等领导作报告;出差在外,每到一处,当地政府或院校都会慕名请他作一场报告。

他的报告既富有"煽动性"和幽默感,又注重用实例和事实说话,关键的一点,是敢说实话,说真话。

比如,谈到科技创新,他比喻:"除了爱人不要变,别的都要变";谈到鉴定会,他说:"我不愿参加鉴定会,因为有些鉴定会就是庆功会,而我又未必熟悉其涉及的领域,我有点名气,又不太懂得,这就对被鉴定方特别有利。

大家说些不丧失原则的话,弄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王选女士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王选女士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王选女士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王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

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

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

感动中国王选人物经历1995年,王选很偶然地了解到:第一届有关731部队的国际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两个日本人在会上报告了他们去浙江义乌崇山村调查731细菌战引起鼠疫流行的情况。

而义乌崇山村,正是王选父亲的家乡,也是她曾经下乡插队的地方。

这让王选想起小时候,听父亲讲述13岁的小叔叔被鼠疫夺去生命临死前的悲惨情景。

父亲痛苦而恐怖的神情,让她难忘。

王选觉得自己应该参与这件事,为家乡的父老做些什么。

为此,她放弃了留学美国计划,辞退了英语教师工作,执着地走上了对日诉讼索赔之路。

同年,王选带着两名日本学者一年数趟前往义乌崇山村调查取证。

就这样从一个村开始,挨家挨户调查当年日本细菌战受害的农民,进而发展到整个义乌,然后是宁波,再就是江西、湖南……从1995年到1999年,王选多次辗转在这几个地方,即使发起了诉讼,依然坚持调查下去。

1997年她被推举为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

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H·哈里斯曾评价说:“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中国女人,就可以让日本沉没。

”感动中国王选人物故事父辈的经历深印心中1952年8月6日,王选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中。

小时候从父亲口中得知,他们的祖籍在义乌崇山村。

也是父亲一次次地向孩子说起祖辈的经历,王选这才对历史有了切身的感受。

1942年的一天,一架钢铁怪物从村子上空掠过。

当地居民提心吊胆了好几天,之后人群中就开始出现传染病。

不知名的疾病很快肆掠开来,400多名村民走向死亡,王选的家族内也有8人相继离世,她13岁的小叔也未能幸免。

当代毕升——记两院院士王选 PPT课件

当代毕升——记两院院士王选 PPT课件

是以现代标准,不论从卓越成就还是高尚人品,
所谓“当代毕异”和“方正之士”,王选都实
至名归!
(《人民日报》2006年2月15日,袁新文,
有删改)
20.文末引用《汉书•晁错传》的一段话对“方正
之士”进行了解释,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方正之士”
应具备哪些品格?你试推想一下“北大方正”这——商
业品牌所包含的基本的文化内涵。(4分)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16、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17、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困惑谁都有,但成功只配得上勇敢的行动派。

1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19、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写什么? 凸显人物的内心世界, 展示其思想发展过程。
怎样写?
通过讲述人物有代表性的故 事,叙述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人物行为细节等,展现人物 性格和心灵。
人物简介:
王选(1937-2006),中国科 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 委员会副主席,是第十届全 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 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 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 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 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大 方正集团董事、方正控股有 限公司首席科技顾问。

王选事迹

王选事迹

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

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

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还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楷模”等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1975年,王选对国家正要开展的汉字激光照排项目发生了兴趣。

当时国外已经在研制激光照排四代机,而我国仍停留在铅印时代,我国政府打算研制自己的二代机、三代机。

王选大胆地选择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

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

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从铅字排版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王选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

王选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

王选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出生于上海。

计算机学家。

王选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王选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王守其,上海南洋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做会计师,是一个正直、严谨的知识分子;母亲周邈清出身于书香门第,也是一个喜爱读书、追求进步的知识女性。

父母的文化修养和殷实的家庭环境,使王选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4岁进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小学附属幼稚园,5岁入一年级,直到1954年高三毕业,一直在当时的上海南洋模范学校上学。

1954年秋,王选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前两年以学习基础课为主,师从江泽涵、程民德、丁石孙等一批著名学者,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

1956年分专业,大多数成绩好的同学选择了数学专业,王选却有不同想法,他对当时还是新兴学科的计算数学专业情有独钟。

他看到1956年1月制定的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未来重点发展学科就包括计算技术;又从报刊上了解到计算机在未来将对人类产生巨大神奇的作用。

他认为,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奉献于社会,因此王选下决心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

1958年王选大学毕业,留校在无线电系当助教,主持电子管计算机逻辑设计和整机调试工作,也参与过部分电路设计,一直在硬件第一线摸爬滚打,每天工作都在14个小时以上。

通过阅读国外文献,他逐步领悟到只有同时掌握硬件设计和程序与应用,才能产生创新。

于是,在1961年,王选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

为了这一目的,1964年,王选承担了当时正在进行硬件设计的DJS21机的ALGOL60编译系统,同时探讨适合高级语言的计算机体系结构。

1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

1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
• 原因或条件:十年来我们主打的产品仍 在出版这个领域,没有崭新的领域。
• 影响或结果:找到了第二很大的支撑点, 一个很大的市场,充满前景的,充满挑 战的,可以让年轻人做出成绩的领域
这八个抉择,涉及到多个方面, 如何面对事业、面对困难、面 对荣誉、面对财富,以及研究 的方法、课题乃至具体技术途 径的选择等。深入浅出,既是 讲的专业,所谈的问题又带有 普遍性 。
面的实践,解决技术难题有优势。 • 3.有自己做的决心和毅力。
第五次抉择:致力于产业化
原因或条件:把远大学术抱负和追求利润 紧密结合。
影响和结果:1990年占领了市场,明白 “满口袋”与“满脑袋”的道理。
第六次抉择:大力扶植年轻人
• 原因或条件:扶植年轻人是历史规律 • 影响或结果:倡导老师不要剥夺学生的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14
泉。
第三次抉择:锻炼英语听力
• 原因或条件: • 要作研究,必须要很快地掌握国外的资
料,必须提高阅读速度和反应能力。 • 影响和结果: • 从1962年一直听到“文化大革命”,听
了整整4年。
第四次抉择:第四代激光照排 系统研制
• 原因或条件: • 1.凭借外语优势,了解到国内外研究的
趋势。 • 2.用数学的基础,又有软件和硬件两方
结构方面的特点: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课文中写了八
次抉择,这些抉择看起来互不相干,但 读者看来却彼此相连,浑然一体。这是 因为每一个选择作者总是让我们看到: 所做选择的原因、选择后的实际行动和 “选择”对于作者的影响,这些都有内 在的联系,作者选取合适的角度把它们 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在“重要”这一前 提下作者又分出主次轻重,并用“时间” 这根红线贯穿起来,条理清楚地叙述内 容,层层深入地揭示主题。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王选人物事迹介绍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王选人物事迹介绍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王选人物事迹介绍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中,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王选获得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者的荣誉称号,下面小编就来分享一下他的人物事迹吧,赶紧来看看吧!王选主持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方正彩色出版系统得到大规模应用,实现了我国出版印刷行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和电”的技术革命,成为我国自主创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

致力于研究成果产业化,主持开发的电子出版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四次技术革新,使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99%国内报业和80%海外华文报业市场。

设立“王选科技创新基金”,支持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创新研究。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高科技应做到‘顶天立地’。

”这是王选一生奋斗的信条。

“顶天”即不断追求技术上的新突破,“立地”即把技术商品化,并大量推广、应用,而“顶天”是为了更好地“立地”。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出版业仍是铅字排版和印刷。

为改变落后状况,1974年,我国设立“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

正在北大任助教的王选看到了巨大可能,他通过分析比较,决定跨过当时国外流行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究世界尚无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历经艰难,1979年,我国首个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成功。

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王选夫人陈堃銶介绍,原理性样机做出后,有人劝王选,不要做下去了。

“但王选说,应用性研究如不做成商品,对社会就没有价值,所以他一直极力将成果转化为商品,和产业相结合。

”在艰苦研制条件下,王选团队不仅攻克汉字字形信息的计算机存储和复原输出的世界性难题,还在20多年间持续创新,与多个协作单位联合攻关,紧跟市场需求,先后研制出八代汉字激光照排产品,使中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得到彻底改造,“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至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99%的报社和90%以上的书刊出版社和印刷厂使用了王选团队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王选

王选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人才培养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选于1975年以前,从事计算机逻辑设计、体系结构和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等方面的研究。1975年开始主持 华光和方正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系统的研制,用于书刊、报纸等正式出版物的编排。针对汉字字数多,印刷用 汉字字体多、精密照排要求分辨率很高所带来的技术困难,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型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 法,并在华光Ⅳ型和方正91型、93型上设计了专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复原算法,改善系统的性能价格比。领 导研制的华光和方正系统在中国报社和出版社、印刷厂逐渐普及,并出口港、澳、台、美和马来西亚。为新闻出 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 。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1月北京大学纪念王选网站显示,王选先后出版多部著作,并撰写数十篇文章 。
所获专利
根据2021年1月北京大学纪念王选网站显示,王选先后获得9项中国国内外专利 。
科研成果奖励
人才培养
创新方法
王选总结了一整套自主创新的方式方法:一是跨越式发展是开辟高效益的捷径;二是需要和已有技术的不足 是创造的源泉;三是寻求技术和市场最前沿的需求刺激;四是新技术能创造出新市场;五是找准市场的切入点。 更关键的是要培养年轻人才 。
人物影响
人物影响
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 2005年,科技部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颁布公告,批准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设立的“新闻科学技 术奖”,更名为“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 。
后世纪念
后世纪念
学习活动 2006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教育部联合做出决定,在广大知识分子和统一战 线各界人士中开展向王选同志学习活动。5月17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教育部、九三学 社中央联合组成的王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在人民大会堂作了首场报告 。 铜像 2010年,北京印刷学院举行“学习王选精神,争做新时期优秀教师”主题活动暨王选院士铜像落成典礼 。 2012年,北京大学计算机所举行王选院士雕像落成及揭幕仪式。 2018年6月12日,王选雕像捐赠揭幕仪式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举行 。 王选创新实验班 2012年9月,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成立了“王选创新实验班”,将信息学拔尖人才作为培养重点,班级文化围 绕信息学展开。经王选夫人陈堃銶教授同意,从2020—2021学年起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白家庄校区成立王选......

他把生命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

他把生命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

他把生命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2002年2月1日上午,掌声在人民大会堂起伏。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王选教授迈着庄重的脚步,走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面前,接受了他亲手颁发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当今中国人几乎都受惠于王选,我们读书、看报、浏览杂志,那上面的文字、图片都是通过他发明的激光照排系统印上去的。

当我走进王选的世界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我也十分幸运地被引领到了科学发展的前沿,站在了中华文明传承突变的当口,耳边振荡着中国科学家创新的强音,眼前闪现着中国科学家智慧的光芒。

原本纯粹是个局外人印刷技术,特别是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对人类文明传承和光大的意义不言而喻。

西方学者把活字印刷称为“文明之母”,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多数印刷厂采用的铅字印刷技术,与1000多年前的活字印刷没有本质区别。

但是,活字印刷技术毕竟太古老了。

1946年,重达30吨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使人类走出了迈向信息时代的第一步。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日益进步,并且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信息交流和传播的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

如果说以动力革命为核心内容的前三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的手和脚变得更长、更强壮,那么信息革命无疑是对人类大脑的延伸。

到20世纪70年代,人类已经走到了信息时代的大门口。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即使没有王选,印刷技术的革命性飞跃迟早会到来。

与电子计算机出现和发展同步,印刷技术的变革也悄然萌动。

1946年,美国人发明了手动光学照相排版机,印刷界称为一代机;几年后,光学机械式照排二代机又在美国出现;20世纪60年代,德国人制造出了“阴极射线管”式照排三代机;1975年英国人在实验室开始了激光照排的研究。

信息时代正在向铅字印刷挥手告别。

当我们今天在已经经受过信息革命洗礼后,再回过头去看看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看看信息革命前夜的那种凝重的气氛,我们就知道王选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

1974年8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国家确立了“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研究项目,人们把它俗称为“748工程”。

病休不沉沦,矢志攻尖端--王选巨大贡献的由来

病休不沉沦,矢志攻尖端--王选巨大贡献的由来

病休不沉沦,矢志攻尖端--王选巨大贡献的由来
孙兴勤
【期刊名称】《云南科技管理》
【年(卷),期】2003(016)003
【摘要】@@ 俄国大文豪高尔基讲过,一个人志趣越高,作出的贡献越大.王选就是这样的人,能被誉为"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中国当代的毕升",荣获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奖,以及北京大学重奖,两次都是500万元人民币,缘于有崇高理想,踏实拼搏的精神.
【总页数】1页(P20-20)
【作者】孙兴勤
【作者单位】曲靖市科学技术协会,云南,曲靖,6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16
【相关文献】
1.矢志攻战"再生医疗"高地——记李建远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 [J], 杨诗星
2.面对战争,我们依旧无法避免——“墨攻”,就是不攻! [J], 风花雪月;
3.理论研究要密切联系实际攻尖端 [J], 刘鸿儒
4.理论研究要密切联系实际攻尖端 [J], 刘鸿儒
5.立志攻尖端再攀新高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选:当代毕昇,方正之士

王选:当代毕昇,方正之士

王选:当代毕昇,方正之士
王发明
【期刊名称】《师道·情智》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总页数】2页(P7-8)
【作者】王发明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忆“当代毕昇”王选院士的丰功伟绩展我国印刷出版业的发展前景(一) [J], 董必钦;
2.忆“当代毕昇”王选院士的丰功伟绩展我国印刷出版业的发展前景(二) [J], 董必钦;
3.王选:当代毕昇方正之士 [J],
4.王选:当代毕昇方正之士 [J], 袁新文
5.\"当代毕昇\"与我国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r——王选的创新思想与实践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示范意义(一) [J], 丛中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选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

王选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

王选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王选(1937-2006),当代中国著名科学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3)、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北京大学教授。

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以下是摘录自王选1999年在北大的演讲稿,参考了相关资料。

第一个抉择,大学二年级,1955年,18岁1954年进入北京大学的数学力学系。

在大学二年级,毅然选择了并不为多数人看好的计算数学专业。

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最为狂热的时期。

第二个抉择,1961年,24岁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即开始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探索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

第三个抉择,1962年,25岁为了提高英语阅读速度和反应能力,锻炼英语的听力,收听Radio Peking等,直到“文革”开始。

在出国潮时,放弃出国,参与了团队的工作。

养成了在一线自己动手的习惯,并且竖立了以后在科学研究中的自信。

1964年承担了国内较早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DJS21机的ALGOL60编译系统的研制。

第四个抉择,1975年,38岁从事照排这个项目,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技术途径,投入到“汉字精密照排系统”项目的研究中。

认为,英语的快速阅读能力在这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1970年自己动手做,一直做到1993年的春节,18年的奋斗。

18年里头没有任何节假日,也没有年初一。

年初一都是一天三段在那儿工作。

“一个献身于学术的人就再也没有权利象普通人那么生活。

”1981年,他主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I型。

1985年至1993年,他又先后主持研制成功并推出了华光II型到方正93系统共五代产品,以及方正彩色出版系统。

第五个抉择,1981年,44岁20世纪80年代初,致力于产业化的道路。

1981年后,主持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方正彩色出版系统相继推出并得到大规模应用,实现了中国出版印刷行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成为中国自主创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杰出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本段]一、科学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男,汉族,籍贯江苏无锡人士,生长于上海,九三学社成员,九三学社副主席。

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4年至1958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

1958年至1959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师。

1959年至1978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教师。

1978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教授。

1995年至1996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6年至1998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8年任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

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6年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

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

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

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

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还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楷模”等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1975年,王选对国家正要开展的汉字激光照排项目发生了兴趣。

当时国外已经在研制激光照排四代机,而我国仍停留在铅印时代,我国政府打算研制自己的二代机、三代机。

王选大胆地选择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

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

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从铅字排版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王选两度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和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并获1987年我国首次设立的印刷界个人最高荣誉奖——毕升奖,被誉为“当代毕升”。

王选是中国新一代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具有强烈的市场判断力和前瞻意识,被人们誉为具有市场头脑的科学家。

从1981年开始,他便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工作,使中文激光照排系统从1985年起成为商品。

占领国内报业99%和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988年后,他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

王选教授倡导团队精神,以提携后学为己任,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年轻的学术骨干,生动体现了一位新时代教师的价值观。

1993年,王选主动表示自己的创造高峰已经过去,今后的贡献在于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年轻人。

这一年,他把三个年轻人同时推上研究室主任的位子,还随身带个笔记本,记录研究院每个年轻人的兴趣、特长、导师评语和进步,每天都在琢磨如何发挥每个研究人员的潜能,给予他们一个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在他的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敢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前沿。

2002年2月1日,江总书记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亲自为王选颁发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和500万元奖金。

3月18日,北京大学从并不充裕的经费中拿出500万元,重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院士,这一奖励在中国高校历史上尚属首次。

活动年表(1937~1995)【1979年】·主持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主体工程,输出了一张八开报纸底片。

《光明日报》作了“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获重大突破――我国自行设计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主体工程研制成功”的报道,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1981年】·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I型)通过部级鉴定。

【1985年】高分辨率汉字字形发生器、照排机和印字机共享的字形发生器和控制器获得2项国家专利(与吕之敏等)·华光Ⅱ型系统通过国家鉴定,在新华社投入运行,并当选1985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

·华光III型系统问世,是我国第一个实用科技排版系统,获首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奖。

·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获国家经济委员会表彰。

【1986年】·华光III型系统获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被聘为博士生导师,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获得首届毕升奖。

【1987年】·作为唯一发明人,“高分辨率字形在计算机中的压缩表示”获得欧洲专利,编号EP0095536。

·《经济日报》率先购进华光III型照排系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采用计算机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

? 研制成功华光IV型系统,使延续上百年的中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得到彻底改造,被公认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该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获得首届森泽信夫印刷奖。

【1988年】·1988年7月,《经济日报》印刷厂卖掉了铅字,全部废除了铅排作业,成为中国第一个甩掉铅字的印刷厂。

·1988年,华光IV型投入批量生产,由于采用了两块专用的超大规模集成芯片,性能比华光III型优越得多。

·1988年12月15日,全国报协技术进步委员会和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在北京联合举办“北京大学华光电子出版系统技术汇报会”。

王选向与会的400多名代表做了精彩的技术报告。

【1989年】·“高分辨率字形的高速旋转方法”获得国家专利(与吕之敏等)。

·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获中国专利发明金奖。

【1990年】·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

·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1年】·“高集成度的字形发生器和控制器”、“高速产生倾斜字和任意角度旋转字的方法”和“一种适合单路和多路扫描的照排机输出正阴、反阳、及阳图的控制设备”获得3项国家专利(与吕之敏)。

·华光IV型系统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特等奖。

·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和北大新技术公司联合推出新一代电子出版系统—“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即方正91型系统),这是王选和同事们研制的第五代产品。

·获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汉字字形发生器在处理笔划交错情况时的一个措施”和“分段生成报纸和书刊版面点阵的方法”获得2项国家专利。

·率领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成功研制方正彩色出版系统并在《澳门日报》投入使用,诞生了世界上首次实现彩色图片与中文合一处理和输出的中文彩色报纸。

引发我国报业和出版印刷业的彩色技术革新。

·率领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通过卫星以页面描述语言形式远程传送报纸版面的新技术,被人民日报社首家采用,使我国报业跳过报纸传真机,直接推广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实现了报纸发行的全国同步、同质量印刷。

·推出国内第一个基于MS Windows 的中文专业组版软件。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届政协委员。

·出版《软件设计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年】·指导学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PostScript Level 2的中文页面解释器,与专用协处理器芯片相结合,推出第六代产品方正93系统,在香港《明报》的竞标中一举中的,此后迅速进入港澳台、东南亚、北美等地,迄今占据了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

·决定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扶持年轻人创造新成果。

【1994年】·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研制成功,由《深圳晚报》首家采用,由此引发了国内报业“告别纸和笔”的技术革新。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任主任。

·获美国中国工程师学会个人成就奖。

【1995年】·中文电子出版系统再次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成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北大计算机研究所与北大方正共同成立方正技术研究院,王选任院长,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

·出任方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方正在香港以红筹股的形式成功上市。

·决定研制日文出版系统,进军日本市场,依靠自主创新技术走向国际。

·决定以研制计算机动画制作系统为契机,开发数字视频领域,进军广电业。

·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当选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编辑本段]荣誉奖励王选教授因其杰出的科学成就,先后获得九项中国和欧洲专利,此外:·1985年因研制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获国家经济委员会表彰·1985年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在首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奖·1985年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86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86年获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首届毕升奖·1990年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1991年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奖特等奖·1993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94年获美国中国工程师学会个人成就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1996年获王丹萍科学奖·1996年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7年获台湾潘文渊文教基金奖·1999年获香港蒋氏科技成就奖·2002年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84年以来分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及北京市劳动模范、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光荣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