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结课论文定稿版

合集下载

民族理论结课论文

民族理论结课论文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民族问题都是世界上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它影响着各国政府和人民,世界的安宁和稳定。

世界上许多的多民族国家采用不同的民族政治制度来处理民族问题,像联邦制、民族自治等,中国则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其前提是国家的集中统一,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根本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激发了各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有着很大的灵活性。

它可以充分适应我国民族分布上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使人口多的和人口少的、大杂居的和小聚居的少数民族,都能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使各少数民族都能充分享受自治权利,实现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愿望,充分调动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的主人翁责任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为建设好民族区域地方,促进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胜利发展发挥作用。

(二)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经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基础。

这种民族关系是迄今为止人类发展史上最进步的民族关系。

它保证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和经济权益,消除了民族压迫、歧视、隔阂和不信任的根源,使各族人民之间平等相待、和睦共处、亲密无间、真诚互助的关系不断地加强和深化。

本科毕业生民族学论文范文模板

本科毕业生民族学论文范文模板

本科毕业生民族学论文范文模板摘要本文选取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春节的起源、传承和演变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探讨了民族文化在节日中的表现形式,以及这种表现形式对于民族认同感的影响。

研究方法主要是以民族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现代社会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具有重要的文化认同价值。

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族文化的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民族认同感的形成和强化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是研究民族学的重要方向之一。

因此,通过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特点、民族认同感的形成过程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部分春节的起源与传承1.1 春节的起源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根据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的夏历年终祭祀活动。

原始社会的人们通过祭祀来祈求风调雨顺、丰收吉祥,逐渐形成了庆祝新年的习俗。

1.2 春节的传承与演变随着社会的演进和文化的发展,春节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诸多变化。

尤其是在历史上的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中,春节的庆祝方式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传统的春节习俗包括贴年画、放鞭炮、舞龙舞狮等,这些习俗既是对祖先传统的传承,也是民众娱乐和社交的方式。

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春节习俗,如电视晚会、网络祝福等。

第二部分春节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2.1 节日食物和饮食文化春节期间的食物和饮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汤圆、年糕等传统食物外,春节还有特色的年夜饭、团圆饭等,这些食物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承载着家人团聚、幸福美满的寓意。

2.2 节日服饰与传统手工艺春节期间的节日服饰和传统手工艺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论文【范本模板】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论文【范本模板】

浅论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成就及学习意义内容摘要:中华民族是由许多民族共同体结合而成.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互相展,边疆地区和中原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相互了解和依存关系的加深,进一步导致政治上的接近和结合,从而逐步为组成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而奠定基础。

全国统一集中的发展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矛盾和斗争始终是有少数民族参加的在历史上不少朝代,如五胡十六国、北魏、辽、金、元、清,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它们或者统一了中国大部,或者统一了全国,这就从政治上说明了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

“民族团结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①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各民族也就是去了依靠而难以发展。

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中的最高利益,也是个民族的共同愿望。

关键词:民族政策;成就; 建国及改革开放以来;意义与启发二.中国的民族政策及成就(一)建国以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面对中国56个民族长期共存且发展极不平衡,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比汉族相对滞后的实际情况,中国政府逐步制定了一整套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政策体系,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民族平等政策(二)民族团结政策(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政策②为推动各民族尽快走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国家还在财政、税收、金融、贸易、资源开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民族干部的培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特殊优惠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发展。

在政治方面,加大培养与任用少数民族干部,重视少数民族干部数量,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在经济方面,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科技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民族理论与政策知识论文范文

民族理论与政策知识论文范文

民族理论与政策知识论文范文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的愿望,因此研究民族理论与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篇一:《浅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研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它揭示了民族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民族理论的纲领和方法。

在学习民族理和与民族政策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们具有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念。

本文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工作,略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问题。

关键词: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教学创新中国共产党自产生以来就很重视民族的问题,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制定了许多合理的民族政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平等团结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掌握党的民族政策,是每个学生的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增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学的时效性和创新性。

1 课程目标上,老师要做到知识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我国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学生们在掌握了我国民族的基本情况后,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让学生科学的认识我国民族与民族问题的根源,使同学们树立各民族相互依靠,谁也离不开谁的观念,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与世界观,让学生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们的民族意识。

培养他们热爱少数民族,热爱中华民族,使学生们形成促进各民族的进步和团结,维护祖国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的正确民族意识。

作为党培养的优秀知识青年,我们应当处理好这些关系。

让学生们成为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拥护者和执行者。

《民族政策与理论》论文

《民族政策与理论》论文

浅谈傣族语言文字危机及对策傣语文是傣族人民思想表达、信息传播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傣语文承载着丰富的傣族文化,本身也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傣语文的使用状况如何?是否存在消亡的危机?如何来挽救濒危的傣语文?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

傣语文的消亡,意味着傣族文化将失去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从而最终导致傣族文化的消失。

这种后果,对世界文化来说也是一种无法挽回的损失。

本文主要是对德宏地区傣语文的现实状况、存在问题、应对措施进行一些粗浅探讨,为傣语文的挽救复兴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傣族概况傣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过百万的民族之一,据2010年11月1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表明,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傣族为1261311人,占总人口的0.094%,在少数民族人口中位居第18位。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南部和西南部(德宏和版纳两个自治州傣族人口相对集中)。

傣族通常聚居在江河流域、坝区和亚热带雨林气候地区;傣族历史悠久,是“古越人”的后裔;与壮族、侗族、水族、布依族、黎族、毛南族、仡佬族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具有共同的分部区域、经济生活、文化习俗和民族特点,语言方面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同源词和相同的语法结构。

傣族是一个跨国界民族。

它与缅甸第三大民族掸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印度阿萨姆邦阿霍姆人有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习俗接近。

三、傣语文现状傣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傣族人民的智慧、技艺、宗教、风俗、历史、文化都深深蕴藏在傣族的语言和文字里。

傣语文是傣民族灵感的源泉、创造力的钥匙、智慧的结晶,是文明传承的载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员的往来,文化的交融,傣族地区的思想观念、传统习俗、文化生活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傣民族的语言文字更是岌岌可危!语言萎缩退化是一种全球现象。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相关论文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相关论文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相关论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手段。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相关论文篇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探析》摘要:“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手段。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实施专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运用案例教学法与讨论式互动教学法,要推动实践教学,提高该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存在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110-0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向各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爱国观教育的一门课程,其宗旨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提高学生的民族理论素质和民族政策水平,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存在的问题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服务,为民族地区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对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弘扬和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及思想品德的主渠道、主阵地。

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对于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促进各族人民团结、平等、共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这门课程的部分内容已显得日益陈旧、缺乏活力,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目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主要存在班级人数相对较多和教学理念滞后两大问题。

(一)在教师有限的前提下,班级人数相对较多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集中在第一学期上课,在这个学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研室的教师要承担整个学校所有大一学生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

民理论文

民理论文

在中国的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之中,除了汉族之外,其他民族,或多或少,还依稀能有一点民族形成的历史线索可寻,甚至还有种族形态可辨。而惟独汉族中的种族历史成分最杂,以至没有种族性形成历史线索可以追溯,因而汉族也就没有狭义的民族族性。而汉族中表现最基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相同,文字相同,生产、生活、风俗、习惯上基本相同,对于中华历史、中华文化认同上一致。因为这一群体的形成,最根本的历史原因就是由中华历史文化为纽带。所以,汉族的历史体现不是种族体现,而是一种强烈的严重的摧残。
对待任何事物,我们都应当依历史、唯物、辨证、求实的态度加以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客观实际的看法。历史文化,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一直是在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一个渐变过程的。而任何事物的变化,都存在着进与退、兴起与衰落的两种可能。中华文化之所以优秀,之所以博大精深,并不是由它这样那样的历史表现形式所决定,而在于它的精髓性本质是充满了历史、唯物、辨证、求实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精神。中华历史文化之根并不在秦汉魏晋,也不在春秋战国,更不是夏商以来神道设教、实行愚民统治、鼓吹“君权神授”所能够形成的,它的历史之根在五帝时期乃至更远的历史上。它的精髓和灵魂,就是伏牺之道。在这个文化形成的历史上,是经历了多次历史性破坏的,如夏、商、周以神道设教、迷信神鬼所进行的破坏性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有过一定程度上的恢复性建设,秦汉之际又遭到了封建神学化的极严重侵袭,唐朝以后,五代十国的战乱性破坏,辽、金、元、清时期的大兴文字狱,大批焚书和篡改历史典籍,愚民和奴隶思想文化的浸润,无论如何也难说成是文化的建设与提高。在这种实际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业已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亟待进行历史性的清理和重建。
第二,中华民族的历史融合,是由历史文化所造成的。

大二民族学论文范文模板

大二民族学论文范文模板

大二民族学论文范文模板引言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多样性、文化差异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学的研究更加重要和必要。

本篇论文将以大二民族学的学习和研究经历为基础,介绍如何写作一篇优秀的民族学论文。

本模板将提供一个指导性的框架,使你能够更加系统地展开论述,规范论文的结构,注重逻辑和论证的合理性。

主体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和目的在这一部分,你需要简要介绍你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关注某个特定的民族群体,或是研究特定的文化现象。

通过介绍研究背景,让读者对你的研究领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明确你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在文献综述中,你需要列举和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可能涉及到不同的学科领域,包括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

在综述中,你可以讨论不同研究的观点和结论,对研究方法进行评价,并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通过综述现有文献,你可以为你的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和实证的基础。

第三部分:研究方法在这一部分,你需要明确你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一般可以选择使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

你需要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以及如何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同时,你需要明确你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进行样本选择,并展示你的研究工具和技术。

第四部分:研究结果和分析在这一部分,你需要呈现你的研究结果,并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

你可以使用图表、表格等可视化工具来展示你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在分析中,你需要提炼出你的研究发现,解释结果背后的原因,并与已有文献进行对比和讨论。

第五部分:结论与展望在结论部分,你需要总结你的研究结果,回答你的研究问题,并对你的研究进行总体评价。

同时,你需要指出你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通过结论和展望,你可以对你的研究做出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并为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结语通过这篇模板,你可以按照逻辑顺序和合理的论述展开你的民族学论文写作。

民族理论论文

民族理论论文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摘要]民族区域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它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是对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实践和发展、对我国民族和社会产生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论述其重大意义。

[关键字]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利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和尊重民族自治权的原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引自(书本P13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衽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依据.政治基础与现实条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植于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之中,是为解决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制度符合马克累列宁主义的民族自主原则和我国的国情,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个成功范例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可以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体系。

这个政策我们怎么评估?从我最近看的一些类似民族自治方面的书籍得出几条结论。

第一,它是科学的。

第二,它是正确的。

为什么这么讲呢?所谓科学的,因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它的理论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我个人认为,它的理论的东西还是最科学的,因为我们有最先进的民族理论武器作为指导思想。

第二,这套政策符合中国的国情。

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理论正确,但脱离中国的实际,那就是教条主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它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我们党和国家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有其必然性的,是根据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民族情况)决定的。

民族学论文模板(10篇)

民族学论文模板(10篇)

民族学论文模板(10篇)如韩红的《青藏高原》,这首歌曲将音乐中通俗的唱腔与藏族音乐中的民间歌唱方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全新的处理模式更加展现了藏族音乐的激情及感染力;容中尔甲的《神奇的九寨》中,歌唱家充满磁性的歌唱声音及其独特的藏族音乐文化气质,能够让学生通过这首歌曲的训练不仅了解到民族文化背景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藏族民族音乐素养。

在正规戏剧方面也有藏族民族音乐的展现方式,如,藏族传统歌剧《格萨尔王》,这是一部将藏族民族音乐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及风土人情紧密相连的歌剧,通过这台歌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藏族民族音乐,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藏族文化,感受藏族民族音乐的灵魂。

二、加强音乐教学资源建设,拓宽教学途径三、在课堂上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外部环境有很大关系,为学生创作一个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更加容易地学好藏族音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培养了藏族人民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铸就了他们自古以来能歌善舞的良好习惯及生活态度。

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环境孕育出了特色的藏族音乐,这个将民俗音乐、宗教音乐及宫廷音乐融为一体的少数民族音乐,使得藏族人民在中国文化遗产方面留下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仿佛是在验证着一句话“:越苦难的民族其歌声越美。

”13世纪前后就出现了论述藏族民族音乐的著作,如萨迦班达智•贡格坚赞的《论音乐》等。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学习藏族音乐的学习环境,摆脱外界的干扰,注重学生在具体唱歌、舞蹈及乐器方面的训练,并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反复的练习。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著名藏族舞蹈家卓玛表演的《珠穆朗玛》《雅鲁藏布江》及《母亲》,让学生通过这些舞蹈的演绎感受到藏族民族人们坚韧的性格及不屈的个性,并进行具体的实践训练,让他们学习藏族音乐中那种独特而又优秀的民族音乐风格,了解藏族歌手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而造就了他们高亢嘹亮、声音集中、穿透力很强的音质,这在其他国家和民族中是很少见的,了解到优美的歌曲离不开歌手的演绎,提升自己本身音乐演绎能力及水平。

民族理论论文

民族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之我见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就是我国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指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发展道路,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与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与有利条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与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发展与谐民族关系就是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与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完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民族关系与谐发展就是指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各民族的民族权利公平、合理分配,民族利益同等、公允的享有,民族发展机遇的均等发展,且发展条件同等、发展结果基本相同的一种民族关系状态。

《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在序言中明确提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

”这一提法非常简练而又准确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所蕴涵的基本内容。

民族平等,就就是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各民族,不论大小、先进与落后与否,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许对任何民族进行歧视与压迫。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践中,不论就是聚居还就是杂散居的各民族,均以平等的地位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与地方事务。

民族团结,就就是中华各民族彼此之间以及本民族内部都平等相待,与睦共处,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行为。

民族团结就是由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与各民族的共同事业决定的,也就是民族平等的表现与必然结果。

民族互助,就是指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互助互济的关系,就是社会主义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反对任何民族一切形式的剥削,主张各民族之间真诚互助、互相支援,以谋求共同的利益,实现共同的目标。

民族交流就是民族关系的具体内容。

民族交往的内容涉及到民族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各领域、各方面的交流,涉及物质资料的生产、精神产品的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即民族生命群体的延续),或者说涉及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期末论文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期末论文

文化——民族发展的决定因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的这一观点,是对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中国文化延绵数千年,不曾断绝。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造就了一种“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气质。

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和融合性,使她能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不断吸纳、融合外来文化使自己充实、丰富,并获得不断更新。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应主要归因于中国文化这一丰厚的底蕴和旺盛的生命力。

正如梁漱溟当年所说:现代化的中国“是一棵新树,但他是从原来的老树根上生长出来的,仍和老树为同根,不是另外一棵树”。

近代以来,中国古老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深层的价值系统却始终未曾中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千磨万击还坚劲”,中华文化这一自主独立性一直没有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转移。

即使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出现一定困难,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山雨欲来之时,中国丝毫没有动摇自身的主见和意志,坚持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使西方文化同本土文化相适应而不是取而代之。

假若当年中国也和那些缺乏文化根基的国家一样,一切都按照西方的话语体系来思维和表述,中国的改革开放只能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提供失败的例证,为西方世界提供笑柄。

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国人的热切愿望。

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民族理论论文Microsoft Word 文档 (2)

民族理论论文Microsoft Word 文档 (2)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调查报告题目: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人古镇的开发与发展――副标题:楚雄彝族自治州彝人古镇的开发与发展姓名:马兴萍学号:10022086院系(部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任课教师:哈正利完成日期: 2011年 8月 17一楚雄州彝人古镇的开发彝族历史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博大、精深。

在语言和文字方面的种类就有十种之多,用彝族文字写下的文献浩如烟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天文、历法、历史、地理、医学、艺术等。

十月太阳历、虎宇宙观、万物雌雄观、尊左尚黑、火崇拜、毕摩画、毕摩经、史诗《梅葛》等对人类的科学史、思维史产生过重大影响。

彝族支系多达50多个,每个支系的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民俗文化、节日文化的内容都十分丰富。

但因开发滞后,缺少一个展示平台,致使丰富的楚雄彝州民族人文资源,处在中国著名的“滇西黄金旅游线”上而不为人们听闻,仍是未能得到开垦的处女地。

楚雄彝族自治州素有“千里彝山”之称,千百年来,彝族人在这里世代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彝族文化。

改革开放后,彝族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彝州楚雄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在这种社会环境背景下,如何保护和弘扬彝州的历史文化,并创造一个彝州人民展示新时代风采的平台被提上城市运营的日程上。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楚雄汇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看到尚无开发的彝族民族文化商机,也是更好地贯彻落实云南省、彝族州委、州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精神。

2004年末,“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实现了从构想到全面开工建设,在开发区原(宋)大理国“德江城”旧址上,率先拓建“彝人古镇”旅游文化地产项目。

彝人古镇原址为南宋大理国相国高量成封地,宋时,大理高氏相族在楚雄西北二里筑德江城,后成为“大理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原德江城已在历史中湮灭。

今德江城,是彝人古镇规划中核心景区,景区将以十二万平米超大古典建筑群再现南宋盛世繁华。

民族理论论文(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理论论文(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摘要:本文讲述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必要性,还叙述了什么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以及举例说明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繁荣发展。

关键词: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精神正文: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民资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崇高目标。

坚持这一立场,实现这个目标,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和光荣职责。

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的把握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党的十七大,站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对民族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推动民族工作新发展,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不断得到发展,自身素质都得到提高,并且各民族的特点和优点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共同走向民主、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共同享受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所取得成果。

因此,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它既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也包括汉族和其他地区的繁荣发展;既包括少数民族族体的繁荣发展,也包括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既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包括少数民族的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及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既包括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包括民族自身特点和优点的充分展现。

民族理论论文

民族理论论文

中国民族政策的成功——回顾历史,还看今朝所谓民族,就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传统上少数民族以血缘、文化和地缘为基础形成了较为多样的身份认同形态。

历史上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与占主体的汉民族之间以及各个少数民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各少数民族“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春秋诸侯争霸给当时被称为蛮、夷、戎、狄的周边少数民族向中原发展的机会。

华夏民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犬牙交错,打破了各民族间原来的地域界限,为各民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大大密切了华夏民族与其他各族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和融合。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秦灭六国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去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

通过秦始皇的开拓、经营,秦朝疆域扩大,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到南海郡,人口达2千万。

汉武帝继秦始皇以后,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汉武帝时打败匈奴,通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将新疆地区正式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建立起幅员广大的封建国家。

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内迁,内迁的主要民族“五胡”经三国到西晋,人数已达几百万。

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淡薄。

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但是各民族通过长期交往和互相影响,也加速了民族融合。

北朝是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

他改革鲜卑旧俗,推行汉化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

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

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

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民族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挑战之一。

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理论与政策不仅是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保障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谐、推动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

本文主要探讨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本概念、体系构建以及历史演变等问题。

一、民族理论的基本概念1、民族的概念民族是指具有相同文化、历史、语言、习俗、宗教以及社会习惯的人群。

民族的形成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如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等。

民族既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概念,也是一个政治和法律的概念。

2、民族问题的概念民族问题是指由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政治等多种原因所引起的民族间矛盾和冲突,包括民族分离、民族歧视、民族仇恨、民族武装冲突等。

民族问题严重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宁和经济发展。

二、民族理论与政策的体系构建民族理论与政策的体系构建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两个方面。

1、民族理论的体系构建民族理论是指对民族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包括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哲学等学科。

民族理论的主要任务是探讨民族问题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

在理论研究方面,需要加强对民族认同、文化传承、多元共生和民族交往等方面的研究,同时要支持发展各种民族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教育、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

2、民族政策的体系构建民族政策是指针对民族问题制定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加强民族团结与和谐等。

在政策制定方面,需要注重政策创新和实践,积极推动民族改革与发展,加强民族自治和多元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历史演变自古以来,民族问题一直是各个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历史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49年-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关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论文

关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论文

对于民族问题的正确认识内容提要:民族问题是马克思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对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具有重大的作用,我们在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地采取措施,从而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其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的发展,最终将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发展繁荣。

同时民族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与社会总问题紧密联系一起。

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关键词:民族问题民族矛盾民族关系民族团结社会主义的发展我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

因此民族问题在我国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民族问题如果处理恰当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团结,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繁荣;相反,如果处理失当则会给我国带来重大的影响,给人民带来重大的财产损失甚至是生命威胁,以至于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在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措施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从而促进我们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健康发展。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这些年来,我们在前进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风险,有政治领域的也有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有来自国内的也有来自国外的,但我们都顶住了,保持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始终同心同德、紧密团结”“民族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民族问题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我们既然知道了民族问题的重要地位,那么我们就应该对民族问题的有关知识加深理解,比如最基本的什么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它的表现是什么等等我们都应该加深理解。

“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民族理论论文

民族理论论文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科技发展现状和困境——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科技发展现状和困境摘要: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三州(市)交汇处,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8.8%,辖20个乡(镇)、15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0万人。

作为祖国西南边陲的唯一的一个拉祜族自治县,由于地域不够广阔,且处于边境,远离科技发达的中心地区,澜沧县科技水平并不十分突出,甚至可以说是落后。

从全县的土地面积状况来看,农业占经济体系的主要部分,而从山区与半山区的土地面积覆盖广泛也不难看出,澜沧县的农业并不能算得上发达,仅够自给自足而已,不能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由地域、面积以及土地面积状况等来说,澜沧县基本县情可以概括为“少、老、边、低、富“。

一个县的收入情况完全取决于该县的基本县情,而教育水平的高低则是取决于个人的收入以及政府方面对教育的支持等。

所以我将从澜沧县,也就是我的家乡的基本状况来说明她的教育与科技的发展状况以及目前所遇到的困境。

一、澜沧县的基本情况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三州(市)交汇处,澜沧江流经县内六个乡,流程142公里,澜沧县也由此而得名。

澜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最高海拔2516米。

1953年自治县成立以后,所辖孟连、西盟县及双江、勐海之一部分划出。

现今澜沧县全境面积8807平方米,县内有两个乡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全县南北纵跨78.3公里,为云南省土地面积第二大县,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8.8%,是一个以拉祜族为主的边疆、山区、民族聚居县。

居民除拉祜族外,还有佤族、哈尼族、彝族、傣族、布朗族等28种少数民族。

全县20个乡(镇),总人口47.2万,农业人口42.82万人,少数民族36.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8%,其中拉祜族20.1万人,占总人口的42.6%。

澜沧县的基本县情可以概括为“少、老、边、低、富“:“少”,即少数民族地区。

大学生民族学论文范文模板

大学生民族学论文范文模板

大学生民族学论文范文模板摘要:本论文通过对民族学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的阐述,以及对某一特定民族的研究案例,分析了民族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引言:民族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差异的学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

通过对不同民族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语言、宗教、艺术等信息,揭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本文将结合某一特定民族的研究案例,介绍民族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为大学生撰写民族学论文提供参考。

一、民族学的概念和发展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差异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不同民族的历史、语言、宗教、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

民族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随着人类对多样性的认识和社会学科的发展,民族学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并与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互交叉融合。

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1.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通过对不同民族的研究,可以了解其文化、历史、社会结构等特点,从而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减少误解和冲突。

2.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民族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促进其保护和传承,避免文化的消亡和遗忘。

3.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对不同民族社会和文化的研究,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思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

三、民族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民族学的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特定的民族作为研究对象。

2. 收集资料:通过图书馆、档案馆、田野调查等途径,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资料和文献。

3. 研究方法的选择:根据研究主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历史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

4. 数据分析和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出研究所需的关键信息和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理论结课论文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民族问题都是世界上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它影响着各国政府和人民,世界的安宁和稳定。

世界上许多的多民族国家采用不同的民族政治制度来处理民族问题,像联邦制、民族自治等,中国则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其前提是国家的集中统一,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根本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激发了各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有着很大的灵活性。

它可以充分适应我国民族分布上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使人口多的和人口少的、大杂居的和小聚居的少数民族,都能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使各少数民族都能充分享受自治权利,实现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愿望,充分调动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的主人翁责任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为建设好民族区域地方,促进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胜利发展发挥作用。

(二)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经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基础。

这种民族关系是迄今为止人类发展史上最进步的民族关系。

它保证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和经济权益,消除了民族压迫、歧
视、隔阂和不信任的根源,使各族人民之间平等相待、和睦共处、亲密无间、真诚互助的关系不断地加强和深化。

(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任何一个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自治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任何自治地方,都必须服从中央的法令和政策,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享受着法定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法定的义务。

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祖国的统一。

(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策,为国家对自治地方、汉族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援和帮助,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这就可以把全局的统筹兼顾与局部地区实行特殊照顾结合起来,把先进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优势与后进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促进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繁荣。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关系客观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它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把钥匙.在进入21世纪之际,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迅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已经并将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有新的机制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新办法。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而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在新时期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探索和构建一些有利于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的经济、政治权利,有利于这些地区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政治稳定的制度机制,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政权的根本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个根本问题。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质,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一切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60多年的实践一再证明,凡是符合实际的做法,都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充分认识少数民族的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一条我们必须长期遵循的重要原则。

第三,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正如毛主席早就指出的,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是不可能的。

因为少数民族干部和当地干部与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们的影响和作用是其他干部难以替代的,所以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和当地干部的培养。

只有不失时机地培养和提高干部素质,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顺利实现。

第四,进一步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权,加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

配套健全的法规体系,是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的关键。

用法律调整民族关系,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建立督促检查机制,是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的保障。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切实尊重保障,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不断巩固发展。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巩固和增强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有力地抵御了境内外
民族分裂势力的各种破坏和渗透。

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