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变频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变频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变频器结构及工作原理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需要实现电机的调速控制。

而变频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电机调速方案,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本文将介绍变频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一、变频器的结构变频器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复杂电子装置。

其主要结构包括:整流器、滤波器、逆变器、控制电路和电源。

1. 整流器整流器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部分。

在变频器中,通常采用整流器将供电网络中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提供给逆变器模块使用。

2. 滤波器滤波器主要用于过滤整流后的直流电,降低其纹波电压,保证逆变器模块正常工作。

常用的滤波器有电解电容滤波器和电感滤波器。

3. 逆变器逆变器是变频器中最重要的模块之一,其功能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逆变器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来产生不同频率、不同幅值的交流电供电给电机。

4.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是变频器中的大脑,负责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对逆变器进行精确的控制。

控制电路通常采用微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通过运算和控制算法实现对逆变器的精确控制。

5. 电源电源模块主要为整个变频器提供电源能量,保证变频器的正常运行。

电源模块通常输入交流电,并通过整流器和滤波器将其转换为直流电供其他模块使用。

二、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变频器主要基于PWM技术实现电机调速。

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输入信号处理变频器接收用户输入的调速指令,并经过处理后,转换为数字信号。

通常,用户通过面板或者外部接口输入频率、电流等调速指令。

2. 控制算法运算变频器的控制电路根据用户的输入信号,结合内部预设的控制算法进行运算。

运算结果会被转换为控制逆变器的PWM信号。

3. PWM信号生成控制电路用于生成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根据算法计算的结果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调整逆变器输出的合适频率和幅值。

4. 逆变器输出逆变器根据PWM信号的控制,将直流电转换为特定频率、幅值的交流电。

这样,通过调整PWM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就可以实现对电机的精确调速控制。

变频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变频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变频器的结构原理
1、变频器的分类:
交~交型:将频率固定的交流电源直接变换成频率连续可调的交流电 源,其主要优点是没有中间环节,变换率高。但其连续可调的频率 范围较窄。主要用于容量较大的低速拖动系统中。又称直接式变频 器。 交~直~交型:先将频率固定的交流电整流后变成直流,在经过逆变 电路,把直流电逆变成频率连续可调的三相交流电。由于把直流电 逆变成交流电较易控制,因此在频率的调节范围上就有明显优势。 又称为间接性变频器。
二、变频的控制方式
在各种薄膜或线材的收卷或放卷过程 中,要求被卷物的张力F必须保持恒 定即F=C,为此: 1)被卷物的线速度v也必须保持恒定即 v =C,所以卷绕功率是恒定的; 2)负载的阻转矩随被卷物卷径的增大而 增大:但为了保持线速度恒定,负载 的转速必须随卷径的增大而减小: (b) 用转矩控制模式实现 恒张力运行 令 变频器在转矩 控制模式下运行,将 给 定信号设定在某一值下不变。则 电动机的电磁转矩TM也将不变,如 图 (b)中之曲线①所示: TM=C 而动态转矩TJ则随着卷径D 的增大而变为负值,如图(b)中之曲 线③所示。拖动系统将处于减速状态, 满足图(c)所示的转速变化规律。 改 变给定转矩的大小,可以改变卷绕的 松紧程度
2、变频器的组成(交~直~交型)
如下图:
三、变频器的结构原理
a、主电路结构 该电路是现在通用的低压变频器主电路图。不管什么品牌的 变频器,其主电路结构基本如此。因为:整流电路和逆变电 路是两个标准模块,没有变化的空间。
三、变频器的结构原理
b、变频器控制电路 任何品牌的变频器,其 内部功能框图是一样的, 因为变频器要保证正常 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 功能。变频器主要包括: 主电路、电流保护电路、 电压保护电路、过热保 护电路、驱动电路、稳 压电源、控制端子、接 口电路、操作面板、 CPU等。

变频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变频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变频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变频器是把工频电源(50Hz或60Hz)变换成各种频率的交流电源,以实现电机的变速运行的设备。

如图1所示,其中控制电路完成对主电路的控制,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直流中间电路对整流电路的输出进行平滑滤波,逆变电路将直流电再逆变成交流电。

对于如矢量控制变频器这种需要大量运算的变频器来说,有时还需要一个进行转矩计算的CPU以及一些相应的电路。

1. 整流器它与单相或三相交流电源相连接,产生脉动的直流电压。

2. 中间电路,有以下三种作用:a. 使脉动的直流电压变得稳定或平滑,供逆变器使用。

b. 通过开关电源为各个控制线路供电。

c. 可以配置滤波或制动装置以提高变频器性能。

3. 逆变器将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成可变电压和频率的交流电压。

4. 控制电路它将信号传送给整流器、中间电路和逆变器,同时它也接收来自这些部分的信号。

其主要组成部分是:输出驱动电路、操作控制电路。

主要功能是:a. 利用信号来开关逆变器的半导体器件。

b. 提供操作变频器的各种控制信号。

c. 监视变频器的工作状态,提供保护功能。

现场对变频器以及周边控制装置的进行操作的人员,如果对一些常见的故障情况能作出判断和处理,就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为此,我们总结了一些变频器的基本故障,供大家作参考。

以下检测过程无需打开变频器机壳,仅仅在外部对一些常见现象进行检测和判断。

以下检测过程无需打开变频器机壳,仅仅在外部对一些常见现象进行检测和判断。

间太短导致的制动问题,请参考第8条。

5变频器是把工频电源(50Hz或60Hz)变换成各种频率的交流电源,以实现电机的变速运行的设备。

如图1所示,其中控制电路完成对主电路的控制,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直流中间电路对整流电路的输出进行平滑滤波,逆变电路将直流电再逆变成交流电。

变频器基本原理

变频器基本原理

变频器基本原理变频器,也称为频率调节器,是一种能够调节电机转速和输出频率的电气设备。

它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为电机提供了更加灵活和精确的控制方式。

本文将介绍变频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工作原理。

一、变频器的定义和作用变频器是一种电子设备,它能够将固定频率的交流电源转换为可调节频率的交流电源,并通过控制输出频率来控制电机的转速。

它通过改变电源电压的频率和幅值,从而改变电机的运行状态,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变频器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使电机在不同的工况下运行,适应不同的负载要求。

通过调节电源频率,可以实现电机的变速运行,并在启动过程中减小电机的启动电流。

同时,变频器还能够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

二、变频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 变频器的结构典型的变频器结构包括整流器、滤波器、逆变器和控制单元等组成。

整流器将输入的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供给逆变器使用。

滤波器用于滤除直流电源中的杂散成分,保持逆变器输入的电压信号稳定。

逆变器则将直流电源转换为可调频率的交流电源,用于驱动电机。

控制单元是变频器的核心部分,通过接收命令信号和输入信号,对逆变器的输出频率进行调节,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2.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

在启动过程中,控制单元给逆变器发送启动指令。

逆变器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低频交流电源,通过变压器升压并输出给电机。

此时,电机根据输入的频率和电压信号运行。

通过控制单元的调节,可以改变输出频率和电压信号,从而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三、变频器的优势和应用领域1. 变频器的优势变频器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 变速范围广:变频器可以实现电机的连续调速,速度范围广,适应不同的工况要求。

- 节能环保:变频器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输出频率,实现了电机的高效运行,减少了能源的消耗,降低了环境污染。

- 提高生产效率:变频器能够精确控制电机的转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产品质量。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变频器是指一种能够改变交流电源频率并控制电动机转速的装置,也被称为变频调速器、交流调速器等。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能够帮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耗能、减少机器损耗等。

那么,变频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一、变频器的基本结构变频器是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的。

其中包括整流单元、滤波单元、逆变单元、控制单元等。

下面我们分别对这几个部件进行介绍:1.整流单元变频器通过直流电源来驱动交流电动机。

因此,首先需要将供电网提供的交流电,变成直流电,这就需要整流单元来完成。

整流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将交流电信号通过电子元件的作用,转变成等幅值、纯直流的电压波形,这样才能被下一级电路处理。

2.滤波单元整流单元输出的直流电有很大的脉动。

这种脉动会给电动机带来很大的损害,因此,需要滤波单元来消除这些脉动。

滤波单元通过电容、电感等元件,将直流电转化为稳定的电压,进而为后续的逆变单元提供稳定的幅值和频率。

3.逆变单元逆变单元是变频器最为核心的部件之一。

它的作用是将直流化的电源转化成高频交流电,以便输送到电机。

逆变单元一般采用多种晶体管、开关管等元件来控制电源,实现直流与交流之间的转换。

4.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变频器的大脑,其控制信号的稳定性和精度直接决定了变频器的工作性能。

控制单元的作用是对逆变单元的输出电压、电流进行调整,并根据电机转速的反馈信号,调整输出频率及电压,从而实现对电机的调速。

二、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部分,即电源电路和控制电路。

1.电源电路在变频器的电源电路中,整流单元、滤波单元、逆变单元等三个部件按照顺序连接起来,最终的输出为三相交流电机的电源。

其中,整流单元将供电网提供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然后再由滤波单元将直流电平稳化。

接下来,逆变单元将直流电转变成高频交流电,并将其输送至电机。

其中,变频器控制单元根据电机转速的反馈信号,调整逆变单元的输出频率和电压,从而实现对电机的调速。

变频器工作原理与结构图文详解—变频器的功能作用分析

变频器工作原理与结构图文详解—变频器的功能作用分析

变频器工作原理与结构图文详解—变频器的功能作用分析变频器变频器(Variable-frequency Drive,VFD)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

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

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另外,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等。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变频器基本组成变频器通常分为4部分:整流单元、高容量电容、逆变器和控制器。

整流单元:将工作频率固定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高容量电容:存储转换后的电能。

逆变器:由大功率开关晶体管阵列组成电子开关,将直流电转化成不同频率、宽度、幅度的方波。

控制器:按设定的程序工作,控制输出方波的幅度与脉宽,使叠加为近似正弦波的交流电,驱动交流电动机。

变频器的结构与原理图解变频器的发展也同样要经历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最初的变频器并不是采用这种交直交:交流变直流而后再变交流这种拓扑,而是直接交交,无中间直流环节。

这种变频器叫交交变频器,目前这种变频器在超大功率、低速调速有应用。

其输出频率范围为:0-17(1/2-1/3 输入电压频率),所以不能满足许多应用的要求,而且当时没有IGBT,只有SCR,所以应用范围有限。

变频器其工作原理是将三相工频电源经过几组相控开关控制直接产生所需要变压变频电源,其优点是效率高,能量可以方便返回电网,其最大的缺点输出的最高频率必须小于输入电源频率1/3或1/2,否则输出波形太差,电机产生抖动,不能工作。

故交交变频器至今局限低转速调速场合,因而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变频器电路结构框架图矩阵式变频器是一种交交直接变频器,由9个直接接于三相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开关阵组成。

变频器结构与原理

变频器结构与原理

作用
逆变电路部分:将直流电逆变成频率、幅值都可调的交流电 元件 三相逆变桥 V1~V6 续流二极管 VD7~VD12 制动电阻RB和 制动三极管VB
作用
通过逆变管 V1~V6按一定规 律轮流导通和截 止,将直流电逆 变成频率、幅值 都可调的三相交 流电
在换相过程中为 电流提供通路
限制过高的电流和 电压,保护逆变管 免遭损坏
2
二、变频器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 变频器是一种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 将工频交流电换成频率、电压连续器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常见的分类方式见表
分类方式 按供电 电压分 种类 分类方式 种类
低压变频器(110V 220V 380V) 中压变频器(500V 660V 1140V) 高压变频器(3kV 3.3kV 6kV 6.6kv 10kV)
按供电电 源相数分 按变换环节 分
4
三、变频器的基本结构:
目前,变频器的变换环节大多采用交-直-交变频变压方 式。交-直-交变频器是先把工频交流电通过整流器变成直 流电,然后再把直流电逆变成频率、电压可调的交流电。通 用变频器主要由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而主电路又包括整 流电路、直流中间电路和逆变电路三部分,其基本构成框图 如图所示。
5
1、变频器的主电路:
下图所示为通用变频器的主电路,各部分的作用见表
6
整流电路部分:将频率固定的三个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
元件 三相整流桥 滤波电容器CF 限流电阻RL与开关S 接通电源时,将电 容器CF的充电冲击 电流限制在允许范 围内,以保护整流 桥。而当CF充电到 一定程度时,令开 关S接通,将RL短路 。在有些变频器里 ,S由晶闸管代替 缓冲电路R01~R06、 VD01~VD06、 C01~C06 电源指示灯HL HL除了表示电源是否接 通外,另一个功能是变 频器切断电源后,指示 电容器CF上的电荷是否 已经释放完毕。在维修 变频器时,必须等HL完 全熄灭后才能接触变频 器的内部带电部分,以 保证安全 将交流电变换成 滤平桥式整流后 脉动直流电。若 的电压纹波,保 电源线电压为UL, 持直流电压平稳 则整流后的平均 电压UD=1.35UL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变频器(也称为变频驱动器或变频调速器)是一种能够改变交流电驱动电机转速的电力调速设备。

它通过调整输入电源的频率和电压来控制电机的运行速度。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涉及到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系统和电机原理等多个领域。

一、基本组成结构一个典型的变频器通常由整流器、滤波器、逆变器和控制模块等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

1.整流器:将交流电源(通常是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源。

2.滤波器:用于滤除整流器输出的脉动直流电,得到更平滑的直流电源。

3.逆变器:将直流电源转换为可变频率的交流电源。

4.控制模块:通过逻辑电路和微处理器等控制元件,接收输入的控制信号,经过处理后控制逆变器输出的频率和电压。

二、工作原理1.输入电源整流:在变频器电路的开始,交流电源首先通过整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2.滤波:经过整流的交流电含有一定的脉动,通过滤波器可以将这些脉动尽可能地除去,得到平滑的直流电源,以提供给逆变器使用。

3.逆变:逆变器将直流电源转换为可变频率和可变幅值的交流电源。

逆变器通常采用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和间隔,按照一定的频率和占空比产生脉冲信号,实现变频,然后经过滤波器进行平滑处理,得到不同频率和幅值的交流电。

4.控制模块:在逆变器的输出端接入控制模块,用于调节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和电压。

通常,控制模块是由逻辑电路和微处理器等元件组成,可以根据输入的控制信号(如电压或电流反馈信号、速度设定值等)进行计算和处理,在控制电路中生成相应的PWM信号,从而控制逆变器输出的频率和电压,以实现对电机转速的控制。

5.输出:控制模块经过处理后,通过逆变器的输出口可以提供一个可变频率和可变幅值的交流电源给电机,根据输出频率的不同,可以实现电机的不同转速控制。

三、应用领域变频器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家用领域。

在工业领域中,变频器广泛用于电机驱动系统,如风机、水泵、压缩机、传送带、机床等,通过改变电机的转速,达到节能、调速和控制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频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郭春荣
一、三相异步感应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旋转磁场 在一个可旋转的马蹄型 磁铁中间,放置一只可 转动的笼型短路线圈。 当转动马蹄形磁铁时, 笼型转子就会跟着一起 旋转。这是因为当磁铁转动时,其磁感线(磁通)切割笼型转子的导体, 在导体中因电磁感应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笼型转子本身是短路 的,在电动势作用下导体中就有电流流过 。该电流又和旋转磁场相 互作用,产生转动力矩,驱动笼型转子随着磁场的转向而旋转起来, 这就是异步电动机的简单旋转原理。
二、变频的控制方式
转差频率控制变频器内设比较电路和PID控制电路,处理目标信 号和反馈信号。 控制系统工作时为闭环控制。变频器给定一个目标量,从变频器的控制 量中取回反馈量,反馈量和目标量进行比较:当反馈量小于目 标量,变频器给出频率上升信号使频率上升, Δn上升,转矩随之上 升,电动机的转速随之上升;反之,变频器给出频率下降信号, Δn 下降,转矩随之下降,电动机的转速随之下降。使电动机的实际转速 按给定目标要求转动。
二、变频的控制方式
2、转差频率控制(U/f闭环控制) 电动机由于存在转速差Δn ,且转速差和转矩T成正比,当 改变变频器的输出频率,使变频器的转差Δn改变时,变频 器的输出转矩T改变,变频器的输出转速改变。就是通过控 制转差Δn,来控制电动机的转矩,达到控制电动机转速的 目的。这就是转差频率控制原理。 由此可见,变频器要想达到以上控制目的,必须采取闭环控 制, 即变频器要设闭环反馈输入端子。
保持E1 /f 1=常数控制方式的机械特性
二、变频的控制方式
1、 u/f控制模式 ★ 控制特点:通过压频变换器使变频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出频率 成比例的改变,即U/?=常数。 ★ 性能特点:性价比高,输出转矩恒定即恒磁通控制,但速度 控制的精度不高。适用于以节能为目的和对速度精度要求较 低的场合。 ★低频稳定性较差:在低速运行时,会造成转矩不足,需要进 行转矩补偿。 该变频器为开环控制,安装调试方便。
二、变频的控制方式
变频器的四种运行控制方式比较 控制特点:通过压频变换器使变频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出频率成比例
1. u/f控制方式变频器的改变,即u/f=常数
性能特点:性价比高,输出转矩恒定即恒磁通控制,但速度控制的精 度不高。适用于以节能为目的和对速度精度要求较低的场合。低速运 行时,会造成转矩不足,需要进行转矩补偿。
u/f控制方式适用于可变转矩和恒定转矩负载,如风机、水泵、 带式输送机等
二、变频的控制方式
3. 矢量控制方式变频器 矢量控制是在变频器内部通过电子运算电路用模拟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法来 控制交流电动机的。 控制特点:同时控制电流的幅值和相位,还可通过软件来设定这种控制方式。 性能特点:可从零转速进行控制,低频转矩大,调速范围宽;可对转矩进行 精确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速度控制精度高。 应用范围 分为无速度传感器(通过内闭环)和有速度传感器(通过外闭环) 两种控制方法,这两种控制方法都是直接控制(稳定)电动机的转速(或转 矩),不能作为其他量的控制(如压力、流量、温度等)。 4. 直接转矩控制方式变频器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把转矩检测值与转矩给定值作比较,使转矩波动限制在 一定的转差范围内,转差的大小由频率调节器来控制,并产生PWM脉宽调制 信号,直接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控制。 性能特点:可从零转速进行控制,调速范围宽;可对转矩进行精确控制;系 统响应速度快,速度控制精度高。 矢量适用于有较高的转矩特性,OHZ仍保持输出转矩的场合,如造纸、轧钢、 机床、起重等。转矩控制可对转矩进行精确控制,适用于造纸、印染机械等 转矩控制场合。
三、变频器的结构原理
按用途分类:专用,通用
专用变频器 :针对某一种(类)特定的控制对象 而设计的,如风机、水泵用变频器、电梯及起重 机械用变频器、中频变频器等。 通用变频器: 是数量最多,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也是我们讲解的主要品种。而大容量变频器主要 用于冶金工业的一些低速场合。
三、变频器的结构原理
二、变频的控制方式
4、转矩控制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英语称为DSC或DTC控制, 是继矢量控制技术之后又一种具有高控制性能的 交流调速技术。直接转矩控制是利用空间矢量、 定子磁场定向的分析方法,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 分析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计算与控制异步电 动机的磁链和转矩,采用离散的两点式调节器 (Band-Band控制),把转矩检测值与转矩给定 值作比较,使转矩波动限制在一定的转差范围内, 转差的大小由频率调节器来控制,并产生PWM脉 宽调制信号,直接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控制, 以获得高动态性能的转矩输出。直接转矩控制完 成了交流调速的又一次飞跃。 直接转矩控制也是一对一控制,不能一台变频器 控制多台电动机,且不能用于过程控制。
2. 转差频率控制方式变频器
该控制是一种闭环控制。控制方式有两类:一是用速度传感器将电动机 的转速作为反馈信号,以提高电动机的速度控制精度;另一类是将间 接物理量如压力、流量、温度等通过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反馈回变 频器,以提高这些间接控制量的控制精度。 该控制方式在变频器内部装有PID调节器,可设置变频器的控制速度 和快速响应性。
2、变频器的组成(交~直~交型)
如下图:
三、变频器的结构原理
a、主电路结构 该电路是现在通用的低压变频器主电路图。不管什么品牌的 变频器,其主电路结构基本如此。因为:整流电路和逆变电 路是两个标准模块,没有变化的空间。
三、变频器的结构原理
b、变频器控制电路 任何品牌的变频器,其 内部功能框图是一样的, 因为变频器要保证正常 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 功能。变频器主要包括: 主电路、电流保护电路、 电压保护电路、过热保 护电路、驱动电路、稳 压电源、控制端子、接 口电路、操作面板、 CPU等。
二、变频的控制方式
转差频率控制和U/f控制功能上的区别: U/f制变频器内部不用设置PID控制功能,不用设置反 馈端子。而转差频率控制在变频器的内部要设比较电 路和PID控制电路。如果用U/F控制变频器实现闭环控 制,要在变频器之外配置PID控制板。
二、变频的控制方式
3、矢量控制 矢量控制是交流电动机用模拟直 流电动机的控制方法来进行控 制。 1)将控制信号按直流电动机的 控制方法分为励磁信号和电枢 信号 2)将控制信号按三相交流电动 机的控制要求变换为三相交流 电控制信号,驱动变频器的输 出逆变电路。 变频器控制方式:分为无传感器 (开环)和有传感器(闭环) 两种控制方式。无传感器控制 方式是通过变频器内部的反馈 形成闭环。
一、三相异步感应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由于Φ∝E1 /电压的U1的大小可以近似实现Φ为常数。 以星形接法的电机 为例, 变频调速时, 如供电50 Hz对应220 V相电压(一般为额定点), 则25 Hz需提供110 V相电压, 10 Hz需提供44 V相电压。
一、三相异步感应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表面看来,只要改变定子电压的频率f1就可以调节转速的大小,但是 事实上,只改变f1并不能正常调速。参考异步电动机的电压方程 U 1≈E1 =4.44f1 K1 N1 Φ 假设现在只改变f1进行调速, 设供电频率f1上下调节, 而供电电压U 1 不变, 因 为K1 N1常数, 则异步电动机的主磁通Φ必将改变: 如f1向上调, 则Φ会下降, 这使得拖动转矩T下降,因为T=C TΦI2 cosφ2 , 电动机的拖动能力会降低, 对恒转矩负载会因拖不动而堵 转; 如f1 向下调, 则Φ会增强, 这会带来更大的危险, 因为电机 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不是直线而具有饱和特性, 设计电机时为了建 立更强的磁场, 其工频下的工作点已经接近磁饱和, 如再增强磁场 势必引起励磁电流(体现在定子电流上)急剧升高, 最终烧坏电 机。 由上可知, 只改变频率f 实际上并不能正常调速。 在许多场 合, 要求在调节定子供电频率f 的同时, 调节定子供电电压U 的大 小, 通过U 和f 的不同配合实现安全的调频调速。
二、变频的控制方式
在各种薄膜或线材的收卷或放卷过程 中,要求被卷物的张力F必须保持恒 定即F=C,为此: 1)被卷物的线速度v也必须保持恒定即 v =C,所以卷绕功率是恒定的; 2)负载的阻转矩随被卷物卷径的增大而 增大:但为了保持线速度恒定,负载 的转速必须随卷径的增大而减小: (b) 用转矩控制模式实现 恒张力运行 令 变频器在转矩 控制模式下运行,将 给 定信号设定在某一值下不变。则 电动机的电磁转矩TM也将不变,如 图 (b)中之曲线①所示: TM=C 而动态转矩TJ则随着卷径D 的增大而变为负值,如图(b)中之曲 线③所示。拖动系统将处于减速状态, 满足图(c)所示的转速变化规律。 改 变给定转矩的大小,可以改变卷绕的 松紧程度
一、三相异步感应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在定子三相对称的定子绕组中通入对称三相电流 即在气隙中产生旋转磁场
电动机的旋转磁场
一、三相异步感应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旋转磁场的转速 在以上的分析中,旋转磁场只有一对磁极,即p=1,当电流变化一 个周期,旋转磁场正好在空间转过一周。对50Hz工频交流电而言,旋 转磁场每秒在空间旋转50周,n1=60f1=60×50r/min=3000r/min。若磁 场有两对磁极,p=2,则电流变化一周,旋转磁场只转过0.5周,比磁 极对数p=1情况下的转速慢了一半,即n1=60f1/2=1500r/min。同理, 在3对磁极p=3情况下,电流变化一周,旋转磁场仅旋转了1/3周,即 n1=60f1/3=1000r/min。以此类推,当旋转磁场有p对磁极,旋转磁场 的转速为: n1=60f1/p 因此, 只要平滑地调节异步电动机的定子供电频率f1, 就可以 平滑调节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n1。 由于转子是跟随旋转磁场同步旋 转的, 转子转速为n=n1(1-s), 所以变频能通过同步转速的改变实现 异步电动机的无级调速。
变频器结构框图
二、变频的控制方式
★ 控制特点:矢量控制是对电动机的转速(转矩) 进行控制,不能对电动机的间接控制量进行控制。 1)使用前要进行自扫描,将电动机的参数扫入 变频器。 2)一台变频器只能控制一台电动机。 3)矢量控制既能控制电动机的电流幅值,同时 又能控制电流的相位(矢量控制名称的由来)。 ★性能特点:可从零转速进行控制,调速范围宽; 可对转矩进行精确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速度 控制精度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