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经典教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伯牙绝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个人简历]崔雪梅,全国“自辅实验”先进个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省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金牛教育专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三篇】.doc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三篇】.doc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三篇】《伯牙绝弦》教案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

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全文共77字,5句话。

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

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

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

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准备】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

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伯牙绝弦》。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友谊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朋友。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知音难求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故事内容,领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学习并运用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理解“绝弦”一词的含义。

(2)感受友谊的珍贵,理解知音难求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读《伯牙绝弦》,了解故事背景,掌握教学目标和要求。

2. 学生准备:预习《伯牙绝弦》,了解故事大意,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伯牙、子期两位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介《伯牙绝弦》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伯牙绝弦》,感受故事韵味。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故事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

4. 互动讨论(1)提问:“绝弦”一词在故事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伯牙要绝弦?(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友谊的看法,珍惜身边的朋友。

(2)引导学生理解知音难求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教案汇总

伯牙绝弦教案汇总

一、教案名称:《伯牙绝弦》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伯牙绝弦》,使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知音难遇的品质。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教学难点】1. 理解“绝弦”一词的含义。

2. 学会珍惜友谊,懂得知音难遇。

【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重点讲解“绝弦”一词的含义,以及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珍惜友谊。

6. 总结发言: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珍惜身边的友谊,下节课分享。

二、教案名称:《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伯牙绝弦》,使学生能够背诵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知音难遇的品质。

【教学重点】1. 能够背诵课文。

2. 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1. 学会表演课文,体会角色情感。

2. 理解并实践珍惜友谊的道理。

【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

2. PPT课件。

3. 角色扮演道具。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背诵课文:学生集体背诵课文,检查背诵效果。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情节。

4. 情景模拟: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表演,体会角色情感。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实用10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实用10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实用10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引导学生说词。

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开火车读,齐读。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1、师: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呢?请打开书。

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一样吗?(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古文,首先要求读通读顺,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课文。

(出示幻灯,标注课文朗读停顿提示)老师这里标注了古文朗读停顿的标示,请用笔画在书中,再朗读课文,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师随机称赞指导:这位同学读得多好哇,我也发现,其他同学在听的同时,也做着口型,心里与这位同学一起读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再请第二位同学朗读时,其他同学就读得更用心了。

)3、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如: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一)学生自主理解内容1、师:我们读了几遍课文,知道了课文有几位主人公?(板书:伯牙钟子期)幻灯示两人简单资料,学生自己读。

2、师:我们学习古文,想要理解内容,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预设:联系上下文;借助书中的注释;查看参考资料)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先理解古文内容。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精选12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精选12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精选12篇)《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读懂课文内容1.交流学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四、品味知音之情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

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感情朗读。

4、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学生读。

5、你理解伯牙的心声吗,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五、作业: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句。

板书:25.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知音)钟子期善听必得之死26 月光曲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六年级课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课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课文《伯牙绝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伯牙绝弦的故事寓意。

(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难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问答等方法,拓展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领会伯牙绝弦的故事寓意,感悟友谊的珍贵。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文词语解释。

(2)如何理解并体会伯牙绝弦的故事寓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伯牙绝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如古文词语解释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书写练习。

(2)学生进行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伯牙绝弦》。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

2. 拓展作业:(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伯牙绝弦的传说或故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采用问答、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优秀8篇)4、板书课题:牙绝弦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

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5、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发。

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7、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2、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4、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优秀教案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优秀教案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伯牙绝弦》,使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伯牙绝弦的典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美德,激发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伯牙绝弦》的文意,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以及对伯牙绝弦典故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伯牙绝弦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三、合作探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翻译和理解课文。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翻译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讲解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课文填空练习,巩固生字词。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书写一篇关于伯牙绝弦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技巧的讲解,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讨能力的培养。

六、课堂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伯牙绝弦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音乐欣赏1. 教师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欣赏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艺术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以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伯牙绝弦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九、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伯牙绝弦的典故和友谊的重要性。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伯牙绝弦》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课前准备:课件、音乐欣赏五、教学过程:(一)板书文言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伯牙绝弦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大屏幕出现课题《伯牙绝弦》)2、释题――大屏幕出示“伯牙”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

故被人尊为“琴仙”。

绝:断绝。

“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以此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二)1、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

⑴反复朗诵。

⑵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节奏和重音的读法。

(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3、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回答)4、感知内容。

⑴文言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子期)。

他们俩互为什么?什么是“知音”。

⑵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板书:善鼓琴善听,所念必得。

5、品读体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6、口味知音之情。

正当伯牙为遇到知音而高兴时,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伯牙悲痛欲绝。

难一句话表现了伯牙悲痛的心情呢?(齐读)板书:绝弦之死伯牙为什么把琴摔了,终身不弹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知音难得。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6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6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6篇《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生特点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

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重点难点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操练1、背诵《三字经》“人之初——千而万”2、(教师在黑板左板书)峨峨泰山洋洋江河指名朗读,说这两个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

(AABC式;前面的叠词形容后面的景物)同学们能不能也说几个这种形式的词语。

(生说,教师板书)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蔼蔼云雾、袅袅炊烟、依依杨柳、青青草色……齐声朗读。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1、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教师在黑板中板书:“知音”),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绝弦”。

(教师在黑板中上板书课题,生食指书空。

《伯牙绝弦》教案 15篇

《伯牙绝弦》教案 15篇

《伯牙绝弦》教案15篇《伯牙绝弦》教案15篇《伯牙绝弦》教案1【教材解读】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如何优化小学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

面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伯牙绝弦》教学中,我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

【重难点】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音乐《高山流水》、课外拓展。

2、学生准备:搜集了解伯牙的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情趣同学们,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今天,让我们继续走入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伯牙绝弦”故事,相信,他会带给你历久弥新启迪。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朋友间的珍贵情谊,懂得珍惜身边的朋友。

(2)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欣赏古典文学,提升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伯牙绝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4. 课堂展示(1)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2)教师对各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伯牙绝弦》,加强记忆。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

六年级课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课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课文《伯牙绝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沟通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品质。

(3)引导学生明白“知音难觅”的道理,珍惜身边的知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礼仪和文化背景。

(2)如何理解“知音难觅”的寓意。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伯牙绝弦》。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和寓意。

(2)学生齐读课文《伯牙绝弦》。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与表达(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角色间的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音难觅”的道理。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伯牙绝弦》。

(2)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知音”的小短文。

2. 拓展作业:(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伯牙绝弦的背景知识。

(2)学生尝试绘画一幅“伯牙绝弦”的场景画,体会故事情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情况和理解能力。

3. 生字词测试:通过小测验的形式,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关键词和句子来概括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珍视和尊重,明白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伯牙绝弦》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伯牙是一位琴师,他的琴艺非常高超,但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音乐。

直到遇到了钟子期,他们成为了知己,彼此能够理解对方的心灵。

伯牙因为钟子期的离世而绝弦,表示他不再弹琴,因为没有知音能够欣赏他的音乐。

2.2 生字词:绝弦、知音、琴师、默契、心灵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能够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式进行表达。

3.2 教学难点:理解伯牙绝弦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能够深刻体会到友谊的可贵和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和背景。

使用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代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讲解课文: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解释伯牙绝弦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5.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友谊的理解和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5.4 朗读与表达: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学生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式进行表达,培养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5.5 总结与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友谊的可贵和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友谊和默契的珍视。

(2)引导学生理解“知音难觅”的道理,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对伯牙绝弦故事背后道理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伯牙绝弦》。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

3. 学生学习记录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伯牙绝弦》。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探究学习(1)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思考伯牙绝弦故事的意义和启示。

(2)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伯牙绝弦的故事背后的道理。

6.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伯牙绝弦》。

(2)学生写一篇关于“知音难觅”的作文。

7. 板书设计伯牙绝弦知音难觅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伯牙绝弦》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3. 学生对“知音难觅”这一主题的领悟是否有所提升?4.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5. 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评价:检查学生的发音准确性、流畅性和表达能力。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绝弦”一词的意思。

(3)了解古代音乐家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知道“知音”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3)学会通过故事来感悟人生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

(2)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才华和兴趣爱好。

(3)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懂得回报他人。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理解“知音”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2. 通过故事感悟人生道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关于音乐家的故事,为学习《伯牙绝弦》做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绝弦”一词的意思。

(3)学生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述伯牙和子期的故事(1)教师讲述伯牙和子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友谊和音乐才华。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知音”的含义。

4. 朗读和背诵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2)学生跟随录音背诵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味。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朋友的感恩之情。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收集其他有关友谊和理解的故事,进行分享和讨论。

2. 组织一次以“感恩友情”为主题的作文比赛,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七、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 写一篇以“我的知音”为主题的作文,分享自己与知音的故事。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及板书500字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及板书500字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及板书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牙与子期的深厚友谊。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分析伯牙绝弦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1.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2.理解伯牙绝弦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论友谊: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心中的友谊,分享友谊的美好故事。

2.导入课文:介绍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课文中的友谊之美。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伯牙绝弦的原因,分析伯牙的心情变化。

(四)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伯牙绝弦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伯牙绝弦的原因。

2.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设计。

(二)教案设计1.教师展示教案设计,引导学生关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一起探讨教案设计的合理性。

(三)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按照教案设计进行课堂实践。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实践中的错误,鼓励创新。

(四)成果展示1.各组展示实践成果,分享教学经验。

五、板书设计伯牙绝弦1.生字词:伯牙、子期、绝弦、摔琴、知音2.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3.情感变化:友谊→失望→绝望4.文化内涵:知音难求、高山流水六、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课文,理解伯牙绝弦背后的文化内涵。

2.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友谊的认识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牙与子期的友谊之美。

同时,通过教案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讨论了伯牙绝弦的故事,那么请问,什么是‘知音’?”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伯牙为什么选择绝弦?这个决定背后隐藏了怎样的情感?”(二)教案设计1.教师展示教案设计,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个教案中,哪个环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伯牙的心情?”(三)课堂实践1.教师分配角色,并指导:“请扮演伯牙的同学注意,你的情感应该从激动变为失落,再到绝望,如何通过语言和动作表达这种变化?”2.学生实践时,教师观察并指导:“嗯,你的表情很到位,但是台词可以再丰富一些,更深入地体现伯牙的心情。

六年级伯牙绝弦教案【模板】

六年级伯牙绝弦教案【模板】

六年级伯牙绝弦教案六年级伯牙绝弦教案1(3391字)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全文共77字,5句话,语言凝炼典雅,抑扬顿挫,内涵丰富,堪称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中的经典,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学习文言文,感受艺术魅力,并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典范之作。

基于教材的特点,从年段教学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出发,结合本册教学目标将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作为教学课文时主要依据的要求以及本专题“感受艺术魅力”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教学思路为“读—背—说—讲”。

教学以读为主,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文本的人文内涵上不作过度挖掘,而是相应地降低难度,通过朗读、背诵、自学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能通过自读自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学准备__古今字义差别不大,较容易理解,虽然在学习__之前,学生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还是太少,因此,课前让学生准备课文的预习。

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五、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一)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师简述“绝”字的本意。

(二)指导读好课题(三)质疑导入。

二、纵情吟诵(一)尝试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相信反复练习后,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聚焦第一至第四句,多角度、多层次指导朗读、背诵。

1. 展示读──按句子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语文《xx绝弦》经典教学设计三篇本文讲述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像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了,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经典教学设计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经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的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谈话:1、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词语“皑皑白雪”,你们根据这个词语的结构来继续说像这样的词语。

(AABC)2、出示课件1: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萋萋芳草、······3、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美丽的景物)平时如果我们多加积累这些词语,对我们的写作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课文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2、音乐的魅力就在于那些美妙的音符,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

因为音乐,使两个陌生人成为挚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是什么样的音乐这般神奇呢?请欣赏古筝曲《高山流水》。

出示课件2:播放《高山流水》3、悠扬的古筝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时光隧道,我们仿佛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我们在高山流水间,寻着琴声,见到了这首曲子的演奏者,楚国琴师俞伯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俞伯牙和他的朋友钟子期的故事。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出示课件3:25、《伯牙绝弦》二、熟读课文1、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可以反复读几遍。

指导读音。

同学们读得都非常好,但是有些地方还有所欠缺。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五年级时学的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吗?还记得那篇课文是怎样读的吗?老师起头,学生接。

读《杨氏之子》。

出示课件4:《杨氏之子》的朗读节奏。

2、现在谁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读课文。

a)现在我们一起来配合音乐读课文。

出示课件:《伯牙绝弦》的朗读节奏。

解题。

出示课件xx绝弦》是什么意思?三、品读感悟1、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想说,善哉,善哉是什么意思呢?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有些句子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理解了,但可能还会有不准确的地方,老师现在就教大家一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替换法。

也就是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吧课文中的生字词替换成易懂的词语。

例如课文注释2:“鼓”理解为“弹”,那么第一个句子我们就理解为伯牙善弹琴。

2、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教的方法理解课文,可以分组学习,也可以同桌间相互讨论。

老师巡视指导。

a)看看我们学习的成果怎么样,现在我来问问同学们。

出示课件8、9、10.b)单句提问,学生回答。

c)现在我来看看哪组同学理解得最准确,说得。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d)这则故事虽然很短,只有77字,但却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经典文章。

他给我们提供了交朋友的标准,究竟文章的魅力何在,让我们来细细品读。

e)出示课件11:反复朗读,思考问题。

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f)出示课件12、13,通过这几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有了更深的了解,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钟子期的赞叹和俞伯牙的欣喜,更体会到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难怪伯牙会说: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g)出示课件1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翻译句子,伯牙所念,可能不只是高山流水,还会有什么呢?h)出示课件15,换位体验。

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你会怎么赞叹?i)学写古文,伯牙可能会弹到明月。

你能仿照课文把句子补充完整吗?注意帮助学生找到更合理的表达。

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

j)知音相遇,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让我们以喜悦的心情在读读这些句子。

四、能力训练1、我们真为伯牙找到知音而高兴,然而世事难料,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

2、出示课件16: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出示课件17: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经典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课前热身:这节课我要和我们六(1)班的同学给各位领导老师献上一节精彩的课堂,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好,有点我们六(1)班的味道。

那么我们首先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到来。

(掌声)【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以前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老师就考考大家填空:,天涯若比邻。

相识满天下,.xx深千尺,,欲觅知音难上难。

谁能起来把它们补充完整啊?(分别抽学生)补充完整后学生齐读》师: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以上这几句古诗都是描写什么的呢?生: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师:自古以来纯真的友谊被人们所歌颂、所颂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就是描写真正友情的一篇古文。

师:板书:伯牙绝弦,(出示课件)二、理解课题师: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适时评价、纠正。

再全班齐读)师:谁能说说这个题目xx的意思。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三、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把自己认为难度较大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懂生:自由读师:哪个同学起来读一遍生1:读,生2:读。

师:做出鼓励性的评价。

(声音哄亮,读得很有感情,读出古文的味道)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读古文的时候要注意节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现在老师也想读一读怎么样啊师:范读师:请同学起来读。

生1,生2.(适当评价,适当给以掌声,读古文不但要注意节奏和停顿,还要注意读出感情)师:同学们齐读一遍四、总结全文师: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

这真是让人痛不欲生、撕心裂肺啊。

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得遇知音而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这个故事,以后遇到很知心的人,我们就可以叫他是我们的————什么?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经典教学设计三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xx》的乐曲课件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1、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都是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2、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文言文《伯牙绝弦》。

3、xx共同释题。

伯牙:晋国上大夫,琴艺高超。

绝:断绝。

弦:琴弦。

4、质疑:一代琴师为何从此不再弹琴?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读懂课文内容1、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意思等)2、师: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4、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的?不懂的可以同学再交流。

(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5、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6、质疑:后面的“善哉”中的“善”可以怎么说?相当与现代的什么?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第一次是擅长;后面表示赞叹。

7、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含义了吗?8、课堂练习:选字填空(善的不同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