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与改革PPT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与改革PPT
局限性变现:
۞ 1、二元户籍制度违背了市场的基本要求,延缓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 2、二元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剩余劳动力的空间转移,损害了宪 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
۞ 3、二元户籍制度与实际脱节,造成了户籍管理上的混乱
●地区差异 ●人群差异 ●城市容量差异 ●部门利益差异
(四)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
2、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 差距不断拉大,农村需求结构得不到提升制约与供给有关的产业结构 的发展。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继续存在还带来了农村居民受教育机会的不 平等。 4、城乡之间的生产和生活表现出明显的二元化和结构性的失衡状态, 造成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贫富之间、干群之间及国家与农民之间的 矛盾,构成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中的结构性障碍。
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和政策抉择
第一,继续推动以“城乡统一”户籍制度为取向的改革目标 ,建立农业 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同权的户籍管理制度。
第二,推动全新的户籍管理模式创新。逐步实现开放的、城乡统一的、 以身份证为基准的管理模式 ,最大限度地消除依附在户籍上的特权和社 会经济利益关系 ,使户籍制度恢复其满足治安需要和承担人口管理信息 统计功能的本来面目。 第三,国家加大对小城镇、农村的参政补贴,大力发展小城镇、保护农 业、提高农民收益,增强小城镇、农村对公民的吸引力。 第四,国家对大中城市也应征收特别税,增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收入, 以此收入作为发展小城镇、保护农业、提高农民收益的基础。因为城市 属于全民,通过税收使全民共享城市资源,符合公平精神。
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和改革
重点了解内容: 现行户籍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城乡二元化体制的历史沿革 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创新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ppt课件
——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趋势: ①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 ②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
原因: ①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 ②维护小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
古代社会自郡县制以来,政权只设到县一级,社会基层长期维持“乡 绅自治”。这种治理格局概括为“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 ,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存续,得需干既是社 会经济单位、又是政治责任单位的家户制度和便家意识形态的教化。
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
【答案】A
4.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
设牌长、甲长、保长,使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
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此举
()
A.提高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B.杜绝了盗窃滋事的可能
C.确保了监督管理的公正 D.导致了统治危机的加深
2.基层社会治理
【知识拓展】保甲制削弱了乡里社会的自治色彩,乡里制度真正地由乡 官制转变为了职役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1.社会救济
2.优抚政策
学习任务二:探究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趋势
探究点一 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和原因 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 。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 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 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 权力也在逐步弱化。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 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 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 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
趋势: ①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 ②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
原因: ①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 ②维护小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
古代社会自郡县制以来,政权只设到县一级,社会基层长期维持“乡 绅自治”。这种治理格局概括为“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 ,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存续,得需干既是社 会经济单位、又是政治责任单位的家户制度和便家意识形态的教化。
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
【答案】A
4.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
设牌长、甲长、保长,使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
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此举
()
A.提高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B.杜绝了盗窃滋事的可能
C.确保了监督管理的公正 D.导致了统治危机的加深
2.基层社会治理
【知识拓展】保甲制削弱了乡里社会的自治色彩,乡里制度真正地由乡 官制转变为了职役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1.社会救济
2.优抚政策
学习任务二:探究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趋势
探究点一 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和原因 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 。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 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 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 权力也在逐步弱化。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 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 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 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
户籍制度改革PPT课件
2020/3/22
7
中国户籍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
• 根据对人口迁移流动的限制松紧程度,新 中国的户籍制度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人口自由迁徙阶段(1958 年以 前);
• 第二阶段:人口迁移流动控制阶段(1958年 -1978年)
• 第三阶段:人口迁移流动逐步松动阶段 (1978 年— )
2020/3/22
行调节的一种手段。这种模式存在于全国
几个超大型城市,包括广州、北京、上海 等城市。
2020/3/22
50
重庆模式?
2020/3/22
51
重庆高校强迫学生转城镇户籍
2020/3/22
52
•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 大学等多所大中专院校被指强制农业户籍 的学生转为城镇户籍。部分老师表示,如 果不转户籍,将不能申请以奖学金、助学 金,没有毕业论文发表权,甚至将被学校 劝退。
• 也有学者认为是三种功能,即证明公民身份、 提供人口资料、发现防范犯罪
2020/3/22
6
中国户籍制度的建立
• 1958 年1 月9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审核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 记条例》。
• 《户口登记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新 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正式确立和管理法制 化的开始,也为二元化社会管理体制的建立 奠定了基础。
我将按照名单顺序进行安排。
2
3
2020/3/22
4
• 户口管理
• 户口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据户口管理 法律、法规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民的身份居住地及其有关事项进行登记、 调查、统计、变动,并确认相应权利、 义务的一种治安行政管理。
2020/3/22
新中国户籍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演变
定 “ 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 民有 居住 和迁徙的 自由” 。1 9 5 5年 国务 院通过 了 《 国务院关
于建立经常户1 3 登记制度的指示 》 , 对于出
பைடு நூலகம்
武汉
4 3 0 0 5 6)
生 、死亡 、迁 出、迁入 四种户籍做 了严格 的规定 ,被认为是严格 户籍 制度 的发端 。
( 二 )严 格 控 制 阶段
户 籍制 度 城 乡户 口一体 化
对农 民的剥夺是进 行工业积累的主要 渠道 ,采取的剥夺方式是工农业产品的价 格 剪刀差。对农民的组织形式是采取人民 公社制度 ,直接对集体进行剥夺 ,从而避
免 了与农 民直接接触而产生 的城 乡关 系紧
“ 农 转非”人 数不得超 过 当时非农业人 1 2
户籍 制 度对 农村 劳 动 力的 自 由流动 进行
约束 。1 9 5 8年颁 布 了 《中华人 民共和 国 户1 2登记 条例 》 ,从 此确 立了把城 乡人 口 隔离 的户 籍管 理体 制 ,城 乡人 1 2分 布 和 劳动 力配 置开 始凝 固化 。农业 生产 者 既 不 能 随便 变更 居住 地 ,也 不能 自行 改 变 职 业。除此 之外 , 还 设置 了第二道 屏障 :
总数的 0 . 1 5 %。1 9 6 3年 。公安部依 据是
否拥有国家计 划供应 的商品粮将户 1 3划分
为 “ 农业户 1 3”和 “ 非农业户 1 3” 。1 9 7 5 年新修正 的 《 宪法 》 取 消 了关于公 民迁徙
自由的条文 。
( 三 )调 整 松 动 阶段
二元
张和工农阶级对立而激化矛盾。 为 了 防止农 民在 比较 利 益 的驱 动下 进城 务工 , 扩大低 价粮 食的 受益者;同 时 也 为 了保 证 粮食 生产 ,保证 有 足够 的被 剥夺 者 , 政府建 立 了户 籍管理 制度 , 通过
于建立经常户1 3 登记制度的指示 》 , 对于出
பைடு நூலகம்
武汉
4 3 0 0 5 6)
生 、死亡 、迁 出、迁入 四种户籍做 了严格 的规定 ,被认为是严格 户籍 制度 的发端 。
( 二 )严 格 控 制 阶段
户 籍制 度 城 乡户 口一体 化
对农 民的剥夺是进 行工业积累的主要 渠道 ,采取的剥夺方式是工农业产品的价 格 剪刀差。对农民的组织形式是采取人民 公社制度 ,直接对集体进行剥夺 ,从而避
免 了与农 民直接接触而产生 的城 乡关 系紧
“ 农 转非”人 数不得超 过 当时非农业人 1 2
户籍 制 度对 农村 劳 动 力的 自 由流动 进行
约束 。1 9 5 8年颁 布 了 《中华人 民共和 国 户1 2登记 条例 》 ,从 此确 立了把城 乡人 口 隔离 的户 籍管 理体 制 ,城 乡人 1 2分 布 和 劳动 力配 置开 始凝 固化 。农业 生产 者 既 不 能 随便 变更 居住 地 ,也 不能 自行 改 变 职 业。除此 之外 , 还 设置 了第二道 屏障 :
总数的 0 . 1 5 %。1 9 6 3年 。公安部依 据是
否拥有国家计 划供应 的商品粮将户 1 3划分
为 “ 农业户 1 3”和 “ 非农业户 1 3” 。1 9 7 5 年新修正 的 《 宪法 》 取 消 了关于公 民迁徙
自由的条文 。
( 三 )调 整 松 动 阶段
二元
张和工农阶级对立而激化矛盾。 为 了 防止农 民在 比较 利 益 的驱 动下 进城 务工 , 扩大低 价粮 食的 受益者;同 时 也 为 了保 证 粮食 生产 ,保证 有 足够 的被 剥夺 者 , 政府建 立 了户 籍管理 制度 , 通过
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措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以推 动中国户籍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谢谢观看
四、中国户籍制度的最新改革进 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户籍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 调整。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取消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推行了统一的居民 户口制度。这一改革旨在打破原有的城乡分割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此外, 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 革、鼓励农民工进城落户等,以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中国户籍制度的研究方法
研究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 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政策法规,了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 和政策调整。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数据分析和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户籍制度对 于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案例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具体地区的户籍制度实践情 况,了解户籍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参考内容
中国户籍制度是中国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 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户籍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 迁和改革。本次演示将探讨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现实意义、研究方法以及 最新改革进展等方面,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社会制度。
一、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
3、人口质量
人口质量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人口的素质、文化水平、健康状况等方面。在 中国,户籍人口的质量受到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影响。
4、城乡户籍制度
城乡户籍制度是中国户籍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根据居民的居住地域分为 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城市户籍通常享受更好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而农村户 籍则相对较差。
2、人口自由流动的限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和社会治理》PPT课件
根据材料分析,范仲淹都以怎样的方式帮助宗族成员
社会救济实施者及其实施的内容
1 政府
主要在重大灾害时提供救 济,内容有:建立仓储系 统、设立救助机构
2 宗族
主要提供日常生活救济, 帮助宗族内部成员
3 慈善 组织
明清时期出现,提供日常 生活的救助
历代社会政策与优抚制度
实施者 政府 宗族
内容
主要在重大灾害时提供救济,内容有:建立仓储系统、 设立救助机构
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作用
材料一 商鞅还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凡是被编入 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自15岁以上起)都是国家的后备兵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户口漏于国版,夫家脱于联伍,避役者有之,弃捐者有之,浮食者有之,于 是奸心竟生,伪端并作矣。小则盗窃,大则攻劫,严刑峻法不能救也。
——汉代徐干《中论・民数篇》
征发赋役 进行社会管理 维护社会治安
中国古代的基层组织
秦朝
乡
里
管理行政事务
亭
传递政令,维护治安
均由本地人担任
中国古代基层组织的管理特征
基层民众自我管理
基层民众互相监督
管理户籍,维护社会治安
根据材料,分析社会救济的内容
贞观三年四月制,天下州县并置义仓 (地方保障性粮仓)。先是,每岁水 旱,皆以正仓(农民上缴地租粮)给。 无仓之处,就食他州。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和 社会治理
目录
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战国-秦汉:户籍制度的确立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社会救济实施者及其实施的内容
1 政府
主要在重大灾害时提供救 济,内容有:建立仓储系 统、设立救助机构
2 宗族
主要提供日常生活救济, 帮助宗族内部成员
3 慈善 组织
明清时期出现,提供日常 生活的救助
历代社会政策与优抚制度
实施者 政府 宗族
内容
主要在重大灾害时提供救济,内容有:建立仓储系统、 设立救助机构
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作用
材料一 商鞅还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凡是被编入 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自15岁以上起)都是国家的后备兵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户口漏于国版,夫家脱于联伍,避役者有之,弃捐者有之,浮食者有之,于 是奸心竟生,伪端并作矣。小则盗窃,大则攻劫,严刑峻法不能救也。
——汉代徐干《中论・民数篇》
征发赋役 进行社会管理 维护社会治安
中国古代的基层组织
秦朝
乡
里
管理行政事务
亭
传递政令,维护治安
均由本地人担任
中国古代基层组织的管理特征
基层民众自我管理
基层民众互相监督
管理户籍,维护社会治安
根据材料,分析社会救济的内容
贞观三年四月制,天下州县并置义仓 (地方保障性粮仓)。先是,每岁水 旱,皆以正仓(农民上缴地租粮)给。 无仓之处,就食他州。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和 社会治理
目录
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战国-秦汉:户籍制度的确立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户籍制度 PPT课件
4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3)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以后)
Ⅱ、改革开放后关于户籍的几个重点问题: 一、知青返城的户口安排 二、“农转非” 三、“自理口粮户” 四、“买卖户口”现象
4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3)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以后)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4年7月30日上午10时举行新 闻发布会,公安部副部长黄明等介绍国务院日前发 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 确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 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
三 四 五
9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积分制居住证
11
目录
一
积分落户制指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核准分值达到一定值后
即可申请落户,利于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2011年6月20日,
二
政协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会议审议通
过了《关于加快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问题的建议》,
三
提出了积分落户制。
四
6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居住证
8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国务院在2010年5月27日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七、协调 推进城乡改革(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 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进一 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 度。(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部负责)”这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 实行居住证制度。
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
4
目录
户籍制度改革PPT课件
• (9202)0/3/222 001年5月1日,粮油迁移制度被取消
26
27
28
2020/3/22
29
中国户籍(户口)制度的问题
• 迁徙自由问题
• 公民平等问题
• 让户籍与利益脱钩,原先得到户籍制度掩 护的人事、劳动、教育、社会福利等诸多 制度,再也不能有限某某户口之类规则。
2020/3/22
2020/3/22
7
中口迁移流动的限制松紧程度,新 中国的户籍制度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人口自由迁徙阶段(1958 年以 前);
• 第二阶段:人口迁移流动控制阶段(1958年 -1978年)
• 第三阶段:人口迁移流动逐步松动阶段 (1978 年— )
2020/3/22
自由
10
:
11
12
13
14
• 第二阶段:1958 年~1978 年,人口迁移流动控 制阶段。
• 195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户籍制度开始由自由迁徙转向迁移流 动控制。
2020/3/22
15
16
17
• 1961 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减少城镇人口 和压缩城镇粮销量的九条办法》和公安部 转发《关于当前户口工作情况的报告》、
• (3) 1985年公安部《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暂行 规定》
• (4) 1985年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
• (5) 1992年试行地方城镇居民户口
• (6) 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放开粮油市场价 格
• (7) 1997年全国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
• (8) 1998年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 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
我将按照名单顺序进行安排。
改革户籍制度课件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五大弊端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五大弊端
★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不利于现代国家公民权利的实现。迁徙
自中由国是现现代行国的家户公籍民制权利度的不重利要于内现容代。国《公家民公权民利权和利政的治权实利现公。约》 第迁12徙条第自1由款是规定现“代合国法家处公在民一权国领利土的内重的要每内一容个人。在《该公领民土权内利有 权和享政受迁治徙权自利由公和约选》择住第所12的条自第由1。款”规定“合法处在一国领 土内的每一个人在该领土内有权享受迁徙自由和选择住 所的自由。”★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造成了人民在事实上的
女子女随嫁父到落城市户,也其不户容口易难;以迁到入城城市市城,镇今务后子工女、随经父落户 也商不容的易农;民到,城投市资城办镇务厂工、、购经房商人的员农民以,及投非资公办有厂制、购房 人经员以济及组非织公引有进制人经才济组都织不引能进落人户才,都不其能身落份户、,地其位身份、 地得位得不不到到确确认认,,给给生生产产经经营营和和生生活活带来带了来许了多许不多便不,给政 府便部门,的给行政政府管部理门工的作带行来政很管大理困工难作。 带来很大困难。
中国现行的户不籍平制等度。如造求成职了与人求民学在的不事平实等上:的农不业平户等口和。如 求职与求学的城不镇平户等口享:有农不业平户等口的和权利城,镇其户根口本享原有因不是户平等 的权利,其根籍本制原度因承载是了户太籍多制的度附承加功载能了。太如多有的的附城加市规功能。 如有的城市规定定::某某些行些业行和业工和种工必种须持必有须所持在有城所市在的城户口市的 户口才能被录才用能;被教录用育;方教面育也方是面如也是此如,此许,多许持多农持业农业户口 者在的在城权城市利市的由里户于工口“户为的作,户子借口多 不 籍女 读者年 得 制在没 费城有 ,, 不 度所 平市有 交 ”在 等里稳 纳 而城 受工定 一 失市 教作收 定 去多的 育入 的 。年户 的口 权,, 借, 利有但 读不 由稳因费得 于定为,收不“子平交户入女等纳籍,没受一制但定度因有教”所育
户籍制度与经济生活讲义(PPT 28页)
0.0
1949~2008年全国粮棉油产量(万吨)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0
1949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2000
☞ 现象:从“离土不离乡”到“民工潮”;农民工=农民+工人; 门槛逐级加高;户籍制成为地方吸引人才的“诱”
11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
☞ 矛盾:外来人员与原住民;农村 与城市(二元结构);有限城 市资源供给与需求扩张;户籍供给与需求矛盾
☞ 难题:上学歧视 ,高考歧视 ,就业歧视 ,福利待遇歧视 ,购 房歧视 ,医疗、社保差异 ……【城乡一系列差距如何缩小】
10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
背景:① “十年动乱”使国民经济到达崩溃边缘 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丰收,剩余劳动力丰裕 ③ 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④ 市场经济——资本与劳动力流动
☞ 劳动力流动特点:1)小范围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2)主要是 农村流出—民工潮;3)向大城市集中(有学历、技术的人员,商人 ……)
各种制度的逐渐拆除时劳动力得以跨地区流动的关键,是劳动力 资源优势得到发掘的前提。
18
数量悖论
奥尔森认为农民虽然人数众多,但由于居住分散而导致集体行动 沟通成本过高以及由于单个农民的产出只占农业产出的微小份额所 造成的免费搭车现象,故而对政策的影响很小,由此便形成农民人 数众多而政治影响力微弱的“数量悖论”。根据奥尔森的数量悖论 ,要打破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减少农民数量是必然选择。
2001年3月30日,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对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的人员,不再实行计划指标管理。
1949~2008年全国粮棉油产量(万吨)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0
1949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2000
☞ 现象:从“离土不离乡”到“民工潮”;农民工=农民+工人; 门槛逐级加高;户籍制成为地方吸引人才的“诱”
11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
☞ 矛盾:外来人员与原住民;农村 与城市(二元结构);有限城 市资源供给与需求扩张;户籍供给与需求矛盾
☞ 难题:上学歧视 ,高考歧视 ,就业歧视 ,福利待遇歧视 ,购 房歧视 ,医疗、社保差异 ……【城乡一系列差距如何缩小】
10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
背景:① “十年动乱”使国民经济到达崩溃边缘 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丰收,剩余劳动力丰裕 ③ 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④ 市场经济——资本与劳动力流动
☞ 劳动力流动特点:1)小范围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2)主要是 农村流出—民工潮;3)向大城市集中(有学历、技术的人员,商人 ……)
各种制度的逐渐拆除时劳动力得以跨地区流动的关键,是劳动力 资源优势得到发掘的前提。
18
数量悖论
奥尔森认为农民虽然人数众多,但由于居住分散而导致集体行动 沟通成本过高以及由于单个农民的产出只占农业产出的微小份额所 造成的免费搭车现象,故而对政策的影响很小,由此便形成农民人 数众多而政治影响力微弱的“数量悖论”。根据奥尔森的数量悖论 ,要打破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减少农民数量是必然选择。
2001年3月30日,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对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的人员,不再实行计划指标管理。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教学PPT课件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南京玄武湖黄册库示意图
本课聚焦
1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2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3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大规模 编排民户 制定户籍
战国 时期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十年,为户籍相伍。 — — 《 史 记 ·秦 始 皇 本 纪 》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商君书》
主户、 客户 分类
以职 业定 户籍
度削弱, 后停止
编审
制定户籍
战国 时期
秦汉 东晋
隋
宋
元明
清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户籍制
开始 大规模 编排民户
黄册、 编户 白册; 大索貌阅 齐民 土断
主户、 客户 分类
以职 业定 户籍
度削弱, 后停止
编审
制定户籍
战国 时期
秦汉 东晋
隋
宋
元明
清
隋唐大运河仓储体系示意图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 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基层民众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3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3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户口迁徙登耗,责令随时报明。 2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国以之建典,家 基层民众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事役均在民数周,民数周,为国之本也。 方贵显时,于其里中买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清朝文献通考》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基 层 组 织
基层民 众自我 管理与 相互监 督机制
南京玄武湖黄册库示意图
本课聚焦
1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2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3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大规模 编排民户 制定户籍
战国 时期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十年,为户籍相伍。 — — 《 史 记 ·秦 始 皇 本 纪 》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商君书》
主户、 客户 分类
以职 业定 户籍
度削弱, 后停止
编审
制定户籍
战国 时期
秦汉 东晋
隋
宋
元明
清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户籍制
开始 大规模 编排民户
黄册、 编户 白册; 大索貌阅 齐民 土断
主户、 客户 分类
以职 业定 户籍
度削弱, 后停止
编审
制定户籍
战国 时期
秦汉 东晋
隋
宋
元明
清
隋唐大运河仓储体系示意图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 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基层民众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3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3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户口迁徙登耗,责令随时报明。 2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国以之建典,家 基层民众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事役均在民数周,民数周,为国之本也。 方贵显时,于其里中买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清朝文献通考》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基 层 组 织
基层民 众自我 管理与 相互监 督机制
户政管理ppt课件
户政管理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户政管理概述 • 户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 户政管理的法律法规 • 户政管理的实践与案例 • 户政管理的未来展望
01
户政管理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户政管理是指政府对居民户籍、人口 、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管理活动,是社 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
具有法定性、规范性、权威性等特点 ,需要依法依规进行,同时涉及公民 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户政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户政管理起源于古代的户籍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逐 渐演变为现代的户政管理制度。
发展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户 政管理逐渐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 展,管理手段和方式也不断更新。
户政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和发展。
居住证管理的作用
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 服务,促进社会融合。
居住证管理的实践
推行居住证制度,完善居 住证服务体系。
居住证管理的案例
深圳市居住证管理经验,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房屋租赁管理的实践与案例
房屋租赁管理的重要性
01
规范房屋租赁市场,保障租赁双方权益。
房屋租赁管理的实践
02
制定房屋租赁法规,加强租赁市场监管。
意义
户政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工作,对于维护社会 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02
户政管理的主要内 容
户籍管理
户籍登记
包括出生、死亡、迁入、迁出 等户籍变动情况的登记和管理
。
户籍查询
提供公民个人或有关机关查询 户籍资料的服务。
目录
CONTENTS
• 户政管理概述 • 户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 户政管理的法律法规 • 户政管理的实践与案例 • 户政管理的未来展望
01
户政管理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户政管理是指政府对居民户籍、人口 、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管理活动,是社 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
具有法定性、规范性、权威性等特点 ,需要依法依规进行,同时涉及公民 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户政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户政管理起源于古代的户籍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逐 渐演变为现代的户政管理制度。
发展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户 政管理逐渐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 展,管理手段和方式也不断更新。
户政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和发展。
居住证管理的作用
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 服务,促进社会融合。
居住证管理的实践
推行居住证制度,完善居 住证服务体系。
居住证管理的案例
深圳市居住证管理经验,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房屋租赁管理的实践与案例
房屋租赁管理的重要性
01
规范房屋租赁市场,保障租赁双方权益。
房屋租赁管理的实践
02
制定房屋租赁法规,加强租赁市场监管。
意义
户政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工作,对于维护社会 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02
户政管理的主要内 容
户籍管理
户籍登记
包括出生、死亡、迁入、迁出 等户籍变动情况的登记和管理
。
户籍查询
提供公民个人或有关机关查询 户籍资料的服务。
中国户籍制度55页PPT
中国户籍制度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 —西塞 罗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 —西塞 罗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ﻈ第一,我国统一市场体系发育不全,生产要素流动性差, 城乡市场差距大
ﻈ第二,市场机制和经济体制作用弱化,行政干预严重
ﻈ第三,相关配套制度供给严重失衡 ﻈ第四,二元意识与二元经济互动,形成恶性循环
(五)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
1、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文化素质差距的扩大。
1978年12月以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我 国户籍制度一直进行着调整与逐步改革,缩小城 乡差距,城乡二元化体制下的地域隔膜逐步淡化。
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沿革
(一)二元户籍制度
二元结构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提出来的,城乡二元化结构 包括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两方面的含义,二元经济结构是指 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生活的一元是以古代村落为载体的传统 农业部门,另一元是以较为先进的城市为载体的现代工业部门。 二元户籍制度: 首先,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户籍制度将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 农业户口,而且与劳动就业﹑医疗保险﹑住房分配﹑义务 教育 ﹑人 口控制﹑社会保障等紧密结合,将城乡隔离成差别对待的利益主体, 剥夺了人的迁徙自由。
其次,中国的户籍制度同时具有人口统计和证明身份的职能,而且 后一职能更为重要,其结果是造成 农村 和城市公民的身份不平等, 进而造成了歧视待遇。
(二)二元户籍制度的确立
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条例》出台,它将城乡居民户口划 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将新中国 成立以来日渐形成的城乡有别的户口等级制度与限制迁移制度固定下 来。 既1958年以后国家又逐步推行城乡有别的粮油供应、医疗保险、住房 分配、劳动就业、教育等城市生活保障制度,且以正式登记的户口为 依据,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二元户籍制度体系”最终形成, 中国公民本应享有的迁徙自由,尤其是农村人口的迁徙自由,实质上 不复存在了。 1977年11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第一 次系统地提出了“农转非”的具体政策,强化了对户口迁移工作的严 格管理。此后又规定各市镇每年批准迁入市镇和转为非农户口的指标, 进一步强化了户口的价值意识。
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和改革
重点了解内容: 现行户籍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城乡二元化体制的历史沿革 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创新
小组成员: 刘晓娟 张泽怡 邹云芬 陈彬
一、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背景
(一)户籍制度的涵义
现行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 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特征的法律制 度,以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威, 以个人的本为的人口管理方式。
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和政策抉择
第一,继续推动以“城乡统一”户籍制度为取向的改革目标 ,建立农业 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同权的户籍管理制度。
第二,推动全新的户籍管理模式创新。逐步实现开放的、城乡统一的、 以身份证为基准的管理模式 ,最大限度地消除依附在户籍上的特权和社 会经济利益关系 ,使户籍制度恢复其满足治安需要和承担人口管理信息 统计功能的本来面目。 第三,国家加大对小城镇、农村的参政补贴,大力发展小城镇、保护农 业、提高农民收益,增强小城镇、农村对公民的吸引力。 第四,国家对大中城市也应征收特别税,增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收入, 以此收入作为发展小城镇、保护农业、提高农民收益的基础。因为城市 属于全民,通过税收使全民共享城市资源,符合公平精神。
三、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初步改革
• ㈠ 允许农村人口自理口粮入集镇落户。 • ㈡ 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制度。 • ㈢ 改革“农转非”政策,放宽了“农转非”的限制范围,改进了 “农转非”的控制办法,解决“农转非”的遗留问题。 • ㈣ 改革流动人口管理方法,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 序。
现行户籍制度的初步改革积极意义是显著的,但也有缺陷如: • 三是在实施“有效居民户口”制度过程中有的地方以筹集 城市建设经费为由,在办理“农转非”中公开买卖户口, 极大地损害了户籍管理的严肃性。 • 四是对流动人口急剧增长的势头估计不足,管理跟不上, 工作陷于被动,造成人户大量分离,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难以得到保障,社会稳定也受到影响。
• 第三,为保障计划经济体制和重工业的发展,建立了严格的城乡户籍 管理制度。
(三)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阶段
1958年~1978年近20年间,新中国发布了一系列 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等,限制农村人口迁往城镇, 建立了以严格限制人口自由流动为特征的二元户 籍制度,在城乡间竖立起一道牢不可破的“户籍 墙”。
2、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 差距不断拉大,农村需求结构得不到提升制约与供给有关的产业结构 的发展。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继续存在还带来了农村居民受教育机会的不 平等。 4、城乡之间的生产和生活表现出明显的二元化和结构性的失衡状态, 造成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贫富之间、干群之间及国家与农民之间的 矛盾,构成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中的结构性障碍。
注:“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一套以户为单位,以人为对象的户 籍管理制度,包括户口登记、户口迁移、户口统计、常住 人口管理、暂住人口管理等内容。
(二)当代中国户籍制度产生的原因
• 第一,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政治管理的需要。
• 第二,建国初期中国实行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和计划经济体制。
(三)二元户籍制度的评价
♣ 二元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与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发展相适应,曾在 健全中国人口登记,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城乡人口和劳动力总量、 结构、促进城市工业化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二元户籍制度与现实社会越来越 不适应,其使隔绝的户口迁移矛盾完全显露出来,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人 口大流动来势凶猛的“民工潮”,强有力地冲击着封闭式的户籍管理体系。
局限性变现:
۞ 1、二元户籍制度违背了市场的基本要求,延缓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 2、二元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剩余劳动力的空间转移,损害了宪 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
۞ 3、二元户籍制度与实际脱节,造成了户籍管理上的混乱
●地区差异 ●人群差异 ●城市容量差异 ●部门利益差异
(四)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
改革户籍制度的实质就是剔除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差别,真正做 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获得统一的社会地位,使户籍 只承担对人口的社会管理职能,不在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利益联系起来。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城镇之间 的差别的消失,户籍的价值将会在人们的观念中消失,户籍身份将成 为一个历史,户籍将只是作为人口管理的手段存在着。
ﻈ第二,市场机制和经济体制作用弱化,行政干预严重
ﻈ第三,相关配套制度供给严重失衡 ﻈ第四,二元意识与二元经济互动,形成恶性循环
(五)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
1、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文化素质差距的扩大。
1978年12月以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我 国户籍制度一直进行着调整与逐步改革,缩小城 乡差距,城乡二元化体制下的地域隔膜逐步淡化。
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沿革
(一)二元户籍制度
二元结构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提出来的,城乡二元化结构 包括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两方面的含义,二元经济结构是指 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生活的一元是以古代村落为载体的传统 农业部门,另一元是以较为先进的城市为载体的现代工业部门。 二元户籍制度: 首先,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户籍制度将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 农业户口,而且与劳动就业﹑医疗保险﹑住房分配﹑义务 教育 ﹑人 口控制﹑社会保障等紧密结合,将城乡隔离成差别对待的利益主体, 剥夺了人的迁徙自由。
其次,中国的户籍制度同时具有人口统计和证明身份的职能,而且 后一职能更为重要,其结果是造成 农村 和城市公民的身份不平等, 进而造成了歧视待遇。
(二)二元户籍制度的确立
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条例》出台,它将城乡居民户口划 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将新中国 成立以来日渐形成的城乡有别的户口等级制度与限制迁移制度固定下 来。 既1958年以后国家又逐步推行城乡有别的粮油供应、医疗保险、住房 分配、劳动就业、教育等城市生活保障制度,且以正式登记的户口为 依据,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二元户籍制度体系”最终形成, 中国公民本应享有的迁徙自由,尤其是农村人口的迁徙自由,实质上 不复存在了。 1977年11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第一 次系统地提出了“农转非”的具体政策,强化了对户口迁移工作的严 格管理。此后又规定各市镇每年批准迁入市镇和转为非农户口的指标, 进一步强化了户口的价值意识。
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和改革
重点了解内容: 现行户籍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城乡二元化体制的历史沿革 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创新
小组成员: 刘晓娟 张泽怡 邹云芬 陈彬
一、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背景
(一)户籍制度的涵义
现行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 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特征的法律制 度,以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威, 以个人的本为的人口管理方式。
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和政策抉择
第一,继续推动以“城乡统一”户籍制度为取向的改革目标 ,建立农业 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同权的户籍管理制度。
第二,推动全新的户籍管理模式创新。逐步实现开放的、城乡统一的、 以身份证为基准的管理模式 ,最大限度地消除依附在户籍上的特权和社 会经济利益关系 ,使户籍制度恢复其满足治安需要和承担人口管理信息 统计功能的本来面目。 第三,国家加大对小城镇、农村的参政补贴,大力发展小城镇、保护农 业、提高农民收益,增强小城镇、农村对公民的吸引力。 第四,国家对大中城市也应征收特别税,增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收入, 以此收入作为发展小城镇、保护农业、提高农民收益的基础。因为城市 属于全民,通过税收使全民共享城市资源,符合公平精神。
三、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初步改革
• ㈠ 允许农村人口自理口粮入集镇落户。 • ㈡ 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制度。 • ㈢ 改革“农转非”政策,放宽了“农转非”的限制范围,改进了 “农转非”的控制办法,解决“农转非”的遗留问题。 • ㈣ 改革流动人口管理方法,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 序。
现行户籍制度的初步改革积极意义是显著的,但也有缺陷如: • 三是在实施“有效居民户口”制度过程中有的地方以筹集 城市建设经费为由,在办理“农转非”中公开买卖户口, 极大地损害了户籍管理的严肃性。 • 四是对流动人口急剧增长的势头估计不足,管理跟不上, 工作陷于被动,造成人户大量分离,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难以得到保障,社会稳定也受到影响。
• 第三,为保障计划经济体制和重工业的发展,建立了严格的城乡户籍 管理制度。
(三)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阶段
1958年~1978年近20年间,新中国发布了一系列 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等,限制农村人口迁往城镇, 建立了以严格限制人口自由流动为特征的二元户 籍制度,在城乡间竖立起一道牢不可破的“户籍 墙”。
2、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 差距不断拉大,农村需求结构得不到提升制约与供给有关的产业结构 的发展。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继续存在还带来了农村居民受教育机会的不 平等。 4、城乡之间的生产和生活表现出明显的二元化和结构性的失衡状态, 造成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贫富之间、干群之间及国家与农民之间的 矛盾,构成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中的结构性障碍。
注:“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一套以户为单位,以人为对象的户 籍管理制度,包括户口登记、户口迁移、户口统计、常住 人口管理、暂住人口管理等内容。
(二)当代中国户籍制度产生的原因
• 第一,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政治管理的需要。
• 第二,建国初期中国实行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和计划经济体制。
(三)二元户籍制度的评价
♣ 二元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与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发展相适应,曾在 健全中国人口登记,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城乡人口和劳动力总量、 结构、促进城市工业化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二元户籍制度与现实社会越来越 不适应,其使隔绝的户口迁移矛盾完全显露出来,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人 口大流动来势凶猛的“民工潮”,强有力地冲击着封闭式的户籍管理体系。
局限性变现:
۞ 1、二元户籍制度违背了市场的基本要求,延缓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 2、二元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剩余劳动力的空间转移,损害了宪 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
۞ 3、二元户籍制度与实际脱节,造成了户籍管理上的混乱
●地区差异 ●人群差异 ●城市容量差异 ●部门利益差异
(四)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
改革户籍制度的实质就是剔除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差别,真正做 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获得统一的社会地位,使户籍 只承担对人口的社会管理职能,不在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利益联系起来。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城镇之间 的差别的消失,户籍的价值将会在人们的观念中消失,户籍身份将成 为一个历史,户籍将只是作为人口管理的手段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