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六课试题
高中政治哲学第六课练习题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2.“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D.一切从实际出发3.“多一次经历,就多一件本领。
”这说明()A.只要实践就能获得知识和本领B.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出真知C.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D.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4.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这句话表明()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真理具有客观性④真理是永恒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
这表明()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6.“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认识的动力来自实践B.认识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不断发展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7.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
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
《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往往强调“用”,能管用就好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感性的阶段。
这启示我们()A.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B.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C.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D.应承认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8.电子的发现并没有推翻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理论,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提出也没有推翻经典力学。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周末练习题(答案详析)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二、知识结构三、易错易混知识点判断改错。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3、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含义: 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2、3、 4、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客观性:具体性: 条件性:真理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真理的含义4、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5、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6、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7、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8、获得真理是人类认识的根本目的。
9、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
四、重点知识探究: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选做题[2011山东文综]“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A组: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2、近年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绿色GDP已经深入人心,其目的就是要减少资源消耗,加强资源有效回收利用,发展再生资源。
核算GDP时,要考虑环境成本和生态成本。
这是人们在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选择。
为此,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这表明(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②意识的能动作用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古诗云:“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哲学第六课认识论练习题
求索真理的历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6·北京海淀期中]《元史》中记载:“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
”可见,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试图通过祭天驱散雾霾。
现代科技则告诉我们,雾霾是一种因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
这说明( )A.认识主体不同必然导致对雾霾的认识存在差异B.人们对雾霾的正确认识提升了改造世界的能力C.“天神之怒”是雾霾在古人的头脑中自生的想法D.人们对自然想象的认识过程反映了实践的历史性2.[2016·永州一模]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把“Impossible”变成“I'm possible!”。
这一说法的合理性在于(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想法不同世界就不同 D.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3.[2016·洛阳统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从草药中发现新的抗疟药的过程中,“几乎把南方的老中医都采访遍了”。
这样做的依据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2016·浙江五校联考]过去科学家提出的多种理论都无法正确解释蜜蜂如何实现飞行,因为从蜜蜂的翼展和体重比例上来看,空气动力学很难支持它们飞行。
最终在高速拍摄技术和蜜蜂翼展力学模型的协助下,科学家发现蜜蜂飞行时拍打翅膀的频率很高,可达到每秒230次,比更小的昆虫还要快,正是这种短波浪式翅膀拍打方式足以让它的身体浮在空中。
这一事实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是对存在正确的反映③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5.[2016·柳州模拟]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裸鼹鼠细胞会制造并释放出一种叫做透明质烷的糖,这种糖充盈在细胞外基质里,把细胞隔开使它们无法聚集在一起生成肿瘤,从而解开了裸鼹鼠不患癌症之谜。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探索真理的历程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探索真理的历程测试题第一篇:《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探索真理的历程测试题《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探索真理的历程测试题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 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2.一千年前,李白作有“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的诗句,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
今天,我们通过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
这说明: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D.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3.上述材料体现了下列哲学道理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历史时期是无限的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天气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据此回答4-5题4.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5.“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6.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重“武装”,忌“包装”。
如果只讲“包装”,不讲“武装”,就失去了意义。
哲学第六课课后精练B
第六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后课时精炼一、选择题1.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关于真理和认识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③二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解析:真理具有客观性,但并不等于说真理是永恒不变的,它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①说法错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同样具有客观性,②说法错误。
③④说法符合题意,应选B。
答案:B2.“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A.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B.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C.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因此,无论重复多少次,也不会由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变成正确的反映即不会变成真理。
题中观点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认,选D项;A、B两项的判断错误;题意并没有涉及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3.2013年7月3日,作家余华在毁誉参半的长篇小说《第七天》作品研讨会上,首度开腔回应读者对他新书的吐槽,“我说《第七天》语言肯定没人骂了,但一样有人骂,有人说语言苍白,语言枯燥无味,白开水一样的语言。
确实我没有想到语言也有人骂,因为这个小说的语言我非常讲究的,我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尤其到一校、二校时,改动的全是语言。
”由此可以看出()①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②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对一个对象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解析:材料旨在强调对同一部小说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看法,这表明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对同一对象可以产生不同的认识,①④正确,选C;正确的意识或真理是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错误;③与材料中心不符。
哲学第五、六课基础知识加练习
1.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
总之,物质世界2.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2)意识活动具有(1)意识对(2)意识对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2)怎样做:4.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方法论:原理:方法论:1.爱尔兰国立大学的菲尔·马圭尔和同事认为信息能从意识系统中以泄露的方式暗示,意识是不可计算的,也就是意识无法在计算机上建模。
从意识的内容看,它应来源于()A.客观存在B.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D.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人脑工程”负责人瑞士神经学家马克拉姆称,他们正在向欧盟为该工程申请拨款10亿欧元。
工程预计在2023年前完成。
“人脑工程”将会在治疗帕金森氏症等疑难杂症、研发新超级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据此回答2~3题。
2.2023年“仿真人脑”将问世。
这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D.自然界具有客观性3.2023年“人脑工程”研究小组将在计算机上制造一个完整人类大脑的模型——“仿真人脑”,“仿真人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此有人说,“仿真人脑”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
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A.肯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B.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D.否认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4.“镜像自我”理论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一直进行着。
这一理论充分说明() 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5.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到底长什么模样,相信今世之人谁也说不清楚,市面上孔子画像的版本有几十个,在孔子诞辰2 557年纪念日前夕,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引发了广泛争议。
高中政治 哲学第六课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第六课练习一.选择题1. (2020年海南高考)2020年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4个时区的2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第秋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
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公众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
“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的物质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0广东高考)“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伪,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这表明A.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3.(2020宁夏高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4.(2020海南高考)“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哲学第六课课后精练A
第六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后课时精炼一、选择题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即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正确。
A项颠倒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观符合客观,一种是主观背离客观,成功的实践才是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故B项应排除。
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2.能够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就是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
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B.自觉选择性C.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解析: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秦始皇之所以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是因为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
答案:D3.漫画《握手》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②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③实践是纯意识性活动④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的特征。
能把想象中的东西变成现实,表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当选;过去想象中存在的东西在今天实现,说明实践受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当选;②不符合题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③错误。
答案:B4.2013年8月8日,“蛟龙”号在位于东北太平洋的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详细勘查区,进行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首次下潜,本次下潜确认载人潜水器的技术状态良好,进行了近底航行拍摄,发现了多种海底生物,并测算出结核覆盖率约为50%。
这说明() A.每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B.意识活动都在反映事物的本质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D.认识的真理性主要靠实践检验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哲学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试试题
《哲学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A、蜘蛛结网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C、医生治病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2.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对“客观的物质性”应这样理解()A.实践是与主观对立的客观事物 B.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C.实践是带有强烈目的性的活动 D.实践可以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3.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
杜威的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内在矛盾性4.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5、“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
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6.“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强调(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7.过去人们只知道把煤作为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于制作染料、药品、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
煤的使用价值被不断发现说明()A.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B.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C.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限的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8.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理可能转化为谬误,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哲学第六七课练习
《哲学生活》第六、七课练习题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回顾所研究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我感到十分重要。
”以下对实践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②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A. ①②B.②③ C. ①④ D.②④2.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实践是客观的②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⑤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⑤D.①②⑥3.自去年七月份中国国防部宣布正在改造一艘废旧航母以来,中国航母平台共进行了多次海试,按照既定计划开展了各项科研试验,达成了既定目标。
这一过程最能体现的实践的特征是()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4.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
“神舟九号”飞船的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全国数以万计的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相对独立性5.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误在否认了()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6. 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无限上升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7.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 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8.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曾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时练习(答案不全)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一统天下的秦始皇曾下令修建长城去防御敌人,但却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
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实践具有()A. 能动性B. 客观物质性C. 社会历史性D. 直接现实性2. “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
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下列对实践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有()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③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④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5.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①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
然而,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才会发现故乡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
2016哲学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测试卷及答案分析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2.“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D.一切从实际出发3.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
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句话表明()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力亲为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②④4.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
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
这反映了()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有这样一段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真理具有客观性D.真理具有反复性6.“多一次经历,就多一件本领。
”这说明()A.只要实践就能获得知识和本领B.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出真知C.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D.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7.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
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六课单元练习 最新
哲学常识第六课单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表明A 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首先要解放思想,使东北人从旧体制、旧思维、旧路径下解脱出来,这是因为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 思想观念的变化具有相对滞后性D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3 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说到:“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
”这表明,领袖人物A 能够决定社会发展进程B 能够改变社会发展规律C 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D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4 我国人民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焕发出“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这是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生动展现。
这说明A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B 本质离不开现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C 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D 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5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深切体会;“科教兴省”,“文化强市”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
这些情况表明A 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改造客观世界B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C 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进步具有促进作用D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6 伟大的事业孕育着伟大的精神。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
这表明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意识的性质决定社会存在的性质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D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区分是相对的7 早在1835年马克思谆谆告诫年轻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自身完善。
哲学生活第六课复习题 4-2-6
双基限时练一、选择题1.(2013·陕西省宝鸡中学月考)“黑洞”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地想象成一个“大黑窟窿”,其实不然。
所谓“黑洞”,就是这样一种天体:它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
当恒星的体积很大时,它的引力场对时空几乎没什么影响,从恒星表面上某一点发的光可以朝任何方向沿直线射出。
而恒星的半径越小,它对周围的时空弯曲作用就越大,朝某些角度发出的光就将沿弯曲空间返回恒星表面。
等恒星的半径小到一特定值(天文学上叫“史瓦西半径”)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被捕获了。
到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
“黑洞”无疑是人类最具有挑战性、也最让人激动的天文学说之一。
许多科学家正在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而辛勤工作着,新的理论也不断地提出。
人类对黑洞的认识说明了()①只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认识不了的问题②人们对事物的真正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③有些现象人们是根本认识不了的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①③说法明显错误,可予以排除。
答案 C(2013·南铁一中月考)2012年6月24日12时55分,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6月29日10时01分,圆满完成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平安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
按照计划,天宫一号还将与“神十”太空交会对接。
2020年前后,中国将在轨组装载人空间站。
据此回答2~3题。
2.“神十”正在按计划进行2012年与天宫一号对接的准备工作。
这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意识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③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为人类谋福利④未来的自然界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③④说法明显错误,可直接予以排除。
答案 A3.据国家航天局表示,天宫一号是一个重达8吨的空间实验室组件。
2012年发射的神舟九号已与其成功对接,其后发射的神舟十号也将与其对接,成为中国首个小型空间站及首个空间实验室。
哲学第六课练习
1.“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
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
这说明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2.甲乙两人去办事,路遇一河挡住去路,无桥亦无船,只能涉水而过。
甲说:“不知深浅,怎能过河!”乙说:“不去过河,怎知深浅!”。
从哲学上看,二人争论的焦点是A.实践是否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和认识何者起决定作用的问题C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D.实践是否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
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
《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往往强调“用”,能管用就好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感性的阶段。
这启示我们A.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B.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C.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D.应承认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4.许多老师反映:有不少学生把网络语言照搬到作文和日记中,如“PK (对决)”“PF(佩服)”“7456(气死我了)”等等。
针对这一现象,专家认为:一个民族的书面语言必须规范,一些网络语言只是民间语言,只有经过社会生活和经典作家的选择与运用,最终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作为书面语言使用。
这说明①认识并非都是客体的反映②认识应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③认识活动同样是社会性的活动④经典作家的工作决定着书面语言的发展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D.②④5.200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
胡锦涛指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哲学 第六课认识论高考复习导学案高考题汇编 答案版
哲学第六课认识论[重点知识默写]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真理的属性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易错点集锦】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2、认识具有无限性,不存在终极真理。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4、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但不能说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5、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能成为检验的标准6、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7、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唯一动力8、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9、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10、“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判断正误】1、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再向前迈一步一定是更高的真理。
3、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4、认识就是简单重复反复循环。
5、真理每向前超越,就推翻了以前的真理。
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7、实践决定于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8、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9、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10、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11、实践是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1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检验人们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3、实践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2高二哲学第六课单元测试
高二哲学第六课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诗里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2、如何对待生与死?有人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追求及时行乐,醉生梦死。
有人认为“有的人活藩,实际上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永远活着”,视死如归,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表明A.人类社会具有自然规律 B.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C.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性是统一的 D.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有不同的作用3、100年前,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然而今天,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这表明 A.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B.人们的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C.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当前利益D.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4、右边漫画《告别》启示我们①要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②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客观规律③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5、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
一个人只有当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
才能最有力量。
”这表明A.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前提B.个人利益可以促进集体利益的发展C.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集体利益更具有根本性的特点D.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一致的2005年8月26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正确的政绩观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当前,极少数领导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主义”,工作中醉心于搞“形象工程”,鼓吹“GDP神话”,造声作势,追求个人“政绩”。
据此回答6—7题6、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A.“三个有利于”价值观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B.“三个有利于”是衡量我们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C.“三个有利于”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D.“三个有利于”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7、上述材料中极少数领导干部的言行①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②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③是从长远着想,必将有利于本地长远发展④实质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频频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能综合检测(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0分)1.【选择题】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1.推进农村改革的实践活动是(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是一种间接现实性活动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2008.海南高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008年8月8日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盛大节日。
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
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 )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B.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3.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08年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年度。
开展经济普查的哲学依据是( ) A.真理都是具体的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指导作用D.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正确认识4.2008年12月1日是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现在虽然还不能被根治,但药物控制病毒已经成为可能,延长感染者生命也成为可能。
这说明( )A.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B.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始终制约人的认识能力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D.不懈地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目的5.从1962年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前后十多次发射了火星探测器。
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发回火星表面有远古水痕的照片,2002年美国“奥德赛”号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可能含有大量“冰冻水”。
2008年美国“凤凰”号第一次“触摸和品尝”到火星上的水,这对于多年来以找水为主要思路的火星探测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表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A.①②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④6.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B.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D.科学理论决定改革开放的成败7.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一句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他认为,科学家的工作最重要的是“顶着太阳,趟着泥水,下田”。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作出科学贡献③凡事都要亲自实践④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8.30年来,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创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果举办我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展,你认为最恰当的主题应该是( )A.客观决定主观,实践产生理论B.思维决定存在,创新推动发展C.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友展D.否定带来进步,改革促进发展请回答9-10题: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大的经验和收获。
我们要认识到,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和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改革路径与着力点的选择始终都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调整、不断提出新目标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
9.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B.实践的客观性C.真理的客观性D.认识的目的性10.我们之所以这样强调解放思想,是因为( )①解放思想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②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深化认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④实践总是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A.①②B.②③C.①④ B.③④11.2008年9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发出了明确信号,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
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农村必须“多予、少取、放活”,尤其以“放活”为主基调。
这里的“放活”的哲学涵义是指( )A.真理具有绝对性B.认识具有上升性C.解放思想、与时俱进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2.“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3.《中国共产党章程》增加了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我国随着时代发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说明( )①真理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主观的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④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可以有多个正确认识,真理可以有多个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4.(2008.宁夏高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5.2008年10月2日,新华社发表了题为《安徽省小岗村:从“分田到户”到新型合作化》的文章。
合作社,这个曾经依靠公权强力推行的体制,一直被视为是中国社会主义试验的负面案例,然而,就在当年自发“单干”打破高度集权的集体模式的小岗村,人们却又自愿重新组织起来,开始新型的合作。
这说明( )A.“单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真理具有多样性C.认识具有上升性D.真理具有绝对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16.(2008.宁夏高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
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园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17.【非选择题)材料一2009年3月5日-13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一次把农村的改革发展放在突出位置。
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犹如春风化雨,给古老的中华大地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目前,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呈现出“多头乏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特别需要解放思想。
材料二某乡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总结全乡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基础谈施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农民的素质偏低;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等。
(l)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需要解放思想的哲学依据。
(2)请你就材料二中的问题对该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四条合理化建议。
(3)假如你是某政治兴趣学习小组的成员,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写出一个相关的课题名称,并说说准备用哪些方法开展课题研究。
知能综合检测(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本题考查对实践的正确理解。
A项错误,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项正确:C项观点错误,这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B项表述不科学,不选。
2. 30年农村改革跌宕起伏,中国农民是真正的主角。
30年间,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亿万农民发挥无穷才智,不断进行探索推动着农村改革破浪前行。
这表明(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农村改革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③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④真理是主观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A 3.B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不选;B项正确,经济普查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普查,才能获得正确的资料;C项答非所问;D项不是哲学依据。
4.C解析:A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不科学,C项符合题意,应选;D项观点错误,实践是我们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目的。
5.B 6.C 7.A 8.C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A项说法本身不科学;B项观点错误,属于唯心主义;C项正确反映了题干的要求,应选;D项说法不科学。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10.AB解析:第10题:改革路径与着力点的选择始终都足一个不断认识、不断调整、不断提出新目标的过程,说明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第11题:①说法错误,④与题意无关,故选B项。
11.C解析:“放活”从哲学上讲就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因此C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2.B 13.B 14.D 15.C二、非选择题16.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
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
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
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
目前人类获得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其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17.(l)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