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哲学认识论练习题及答案
哲学第六课真理
C
2011高考题 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 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 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及相关科学实验已持续了 半个世纪,实验水平与认识成果都在逐渐 进步。2015年9月2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 局宣布,来自火星侦察轨道探测器MRO的数 据表明,此前在火星表面一些陨石坑坑壁 上观察到的神秘暗色条纹可能与间断性出 现的液态水体有关。此前,火星上的水一 直被认为以固态冰的形式存在,而此次发 现证实了火星上有液态水的猜测,增加了 火星上存在微生物类生命的可能性,甚至 证明火星有可能适合人类居住,这让人们 对火星开发甚至火星移民多了份希望和向 往。
A
“真理+1=谬误,谬误-1=真理。”该等 式形象地说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④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界限 A.③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C
•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分析了士大夫没有 正确认识到"钟声 " 产生的原因,指出"士大 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 科学家们发现嗜热四膜虫这种单细胞生物 有7种性别尽管已经50多年了,但研究人员 最近才了解到每个细胞的性别是如何决定 的,这有助于科学家对DNA重组有更深入 的了解。这表明: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高中政治哲学第六课练习题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2.“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D.一切从实际出发3.“多一次经历,就多一件本领。
”这说明()A.只要实践就能获得知识和本领B.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出真知C.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D.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4.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这句话表明()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真理具有客观性④真理是永恒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
这表明()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6.“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认识的动力来自实践B.认识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不断发展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7.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
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
《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往往强调“用”,能管用就好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感性的阶段。
这启示我们()A.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B.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C.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D.应承认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8.电子的发现并没有推翻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理论,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提出也没有推翻经典力学。
《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认识论)复习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考点1](理解) 1] 2、基本形式(了解): 基本形式(了解) (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①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人 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提示】 提示】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 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两者对照, 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 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考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2](说明) 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1)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提出新问题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 认识的发展; 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 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 改造着主观世界, 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提高自己 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动力。 一动力。
(2的制定、 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 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阶级社会中, ②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 为阶级斗争。 为阶级斗争。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周末练习题(答案详析)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二、知识结构三、易错易混知识点判断改错。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3、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含义: 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2、3、 4、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客观性:具体性: 条件性:真理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真理的含义4、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5、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6、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7、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8、获得真理是人类认识的根本目的。
9、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
四、重点知识探究: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选做题[2011山东文综]“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A组: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2、近年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绿色GDP已经深入人心,其目的就是要减少资源消耗,加强资源有效回收利用,发展再生资源。
核算GDP时,要考虑环境成本和生态成本。
这是人们在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选择。
为此,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这表明(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②意识的能动作用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古诗云:“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哲学第六课课后精练B
第六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后课时精炼一、选择题1.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关于真理和认识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③二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解析:真理具有客观性,但并不等于说真理是永恒不变的,它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①说法错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同样具有客观性,②说法错误。
③④说法符合题意,应选B。
答案:B2.“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A.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B.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C.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因此,无论重复多少次,也不会由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变成正确的反映即不会变成真理。
题中观点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认,选D项;A、B两项的判断错误;题意并没有涉及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3.2013年7月3日,作家余华在毁誉参半的长篇小说《第七天》作品研讨会上,首度开腔回应读者对他新书的吐槽,“我说《第七天》语言肯定没人骂了,但一样有人骂,有人说语言苍白,语言枯燥无味,白开水一样的语言。
确实我没有想到语言也有人骂,因为这个小说的语言我非常讲究的,我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尤其到一校、二校时,改动的全是语言。
”由此可以看出()①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②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对一个对象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解析:材料旨在强调对同一部小说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看法,这表明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对同一对象可以产生不同的认识,①④正确,选C;正确的意识或真理是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错误;③与材料中心不符。
第六课认识论复习课(2020)
例题赏析: 材料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将法制教 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 知识课程”的要求,2016年7月教育部.司法部等部门颁 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大刚提出。开展青少年法 治教育,要以宪法为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 育的各个阶段。 材料二 某中学在帮助学生掌握法律基本知识的同时,积 极开展模拟家庭.法治情景剧展演.法治社会调查等活动,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陶冶法治情感。养成规划意 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从认识角度,说明在法治教育中为什么要引导青少年学以 致用。
参考答案: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 只有学以到致用,才能提升青少年 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陶冶法 治情感。(1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分) 只有学以到致用,才能用所学的法 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养成尊法守 法的习惯。(1分)
典型题例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初步认识,再到 提升为社会价值目标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受 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 系时强调“人定胜天”,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 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 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日益 严峻,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列入 新发展理念,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党章, 再到“建设美丽中国”写入宪法。
(2020•江苏合格性考试)中国科学院国 家天文台2019年11月28日宣布,其研究团 队依托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了一个迄今为 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这表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第六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习题及答案
期末系列练习题二:第六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班级姓名成绩一、客观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表明,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自觉选择性 D.社会历史性2.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
杜威的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内在矛盾性3.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4.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不一致的名言是A.尽信书,则不如无书B.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5.在农村,人们发现鸡被吃了,总以为是黄鼠狼干的。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否定了黄鼠狼专门吃鸡的恶名,它是个灭鼠“能手”。
据估计,一只黄鼠狼一年能消灭三四百只老鼠。
由此可知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6.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7.2010年11月28日召开的第一届基层党建创新论坛强调,要把基层党建创新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有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8.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就是真理”。
高中政治 哲学第六课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第六课练习一.选择题1. (2020年海南高考)2020年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4个时区的2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第秋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
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公众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
“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的物质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0广东高考)“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伪,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这表明A.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3.(2020宁夏高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4.(2020海南高考)“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哲学第六课认识论练习题
求索真理的历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6·北京海淀期中]《元史》中记载:“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
”可见,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试图通过祭天驱散雾霾。
现代科技则告诉我们,雾霾是一种因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
这说明( )A.认识主体不同必然导致对雾霾的认识存在差异B.人们对雾霾的正确认识提升了改造世界的能力C.“天神之怒”是雾霾在古人的头脑中自生的想法D.人们对自然想象的认识过程反映了实践的历史性2.[2016·永州一模]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把“Impossible”变成“I'm possible!”。
这一说法的合理性在于(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想法不同世界就不同 D.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3.[2016·洛阳统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从草药中发现新的抗疟药的过程中,“几乎把南方的老中医都采访遍了”。
这样做的依据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2016·浙江五校联考]过去科学家提出的多种理论都无法正确解释蜜蜂如何实现飞行,因为从蜜蜂的翼展和体重比例上来看,空气动力学很难支持它们飞行。
最终在高速拍摄技术和蜜蜂翼展力学模型的协助下,科学家发现蜜蜂飞行时拍打翅膀的频率很高,可达到每秒230次,比更小的昆虫还要快,正是这种短波浪式翅膀拍打方式足以让它的身体浮在空中。
这一事实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是对存在正确的反映③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5.[2016·柳州模拟]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裸鼹鼠细胞会制造并释放出一种叫做透明质烷的糖,这种糖充盈在细胞外基质里,把细胞隔开使它们无法聚集在一起生成肿瘤,从而解开了裸鼹鼠不患癌症之谜。
哲学第六课课后精练A
第六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后课时精炼一、选择题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即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正确。
A项颠倒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观符合客观,一种是主观背离客观,成功的实践才是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故B项应排除。
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2.能够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就是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
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B.自觉选择性C.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解析: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秦始皇之所以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是因为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
答案:D3.漫画《握手》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②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③实践是纯意识性活动④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的特征。
能把想象中的东西变成现实,表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当选;过去想象中存在的东西在今天实现,说明实践受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当选;②不符合题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③错误。
答案:B4.2013年8月8日,“蛟龙”号在位于东北太平洋的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详细勘查区,进行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首次下潜,本次下潜确认载人潜水器的技术状态良好,进行了近底航行拍摄,发现了多种海底生物,并测算出结核覆盖率约为50%。
这说明() A.每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B.意识活动都在反映事物的本质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D.认识的真理性主要靠实践检验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哲学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试试题
《哲学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A、蜘蛛结网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C、医生治病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2.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对“客观的物质性”应这样理解()A.实践是与主观对立的客观事物 B.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C.实践是带有强烈目的性的活动 D.实践可以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3.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
杜威的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内在矛盾性4.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5、“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
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6.“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强调(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7.过去人们只知道把煤作为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于制作染料、药品、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
煤的使用价值被不断发现说明()A.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B.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C.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限的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8.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理可能转化为谬误,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认识论高考真题汇总
认识论(第六课)1.(2018年全国I卷)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认识与实践的知识。
认识源于实践,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①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②符合题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③符合题意。
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④表述错误。
故选C。
2.(2018年全国Ⅲ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女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8年北京卷)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
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
(完整版)哲学认识论练习题
哲学认识论1.马克思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段论述主要说明的是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C.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活动D.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2.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D.实践是联系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的桥梁3、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⑤学生学习⑥经济体制改变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⑥⑦4、实现2008年经济工作目标和任务,必须坚持好字优先。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这体现了()①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③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④5、下列对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认识是感性认识,真理是理性认识⑤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④⑤6、2010年11月15日,美国宇航局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等设备观测到可能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年轻的黑洞。
“年轻”是说它形成时的状态被观察到的时间是在30年前。
不过,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是个黑洞,新近的观测结果才证明其有可能是黑洞。
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②真理具有客观性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说过:衡量朋友真正的标准是行动而不是言语。
认识论问答题答题模版
《第六课认识论》主观题答题模版1、……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试题。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材料分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材料分析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材料分析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材料分析2、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问题的试题。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来源……动力……标准……目的。
+材料分析(注意:本要点根据需要可分开写,也可以综合写)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材料分析3、用“真理观知识”分析问题的试题。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要求我们不能混淆真理与谬误,要勇于坚持真理。
+材料分析②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和谬误不容混淆。
+材料分析③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材料分析④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要求我们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材料分析⑤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谬误,在修正谬误中走向真理。
+材料分析4、用“认识过程的知识”分析问题的试题。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材料分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材料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材料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材料5、用“认识论”或“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观”的知识回答问题试题。
①实践的“四性”+材料分析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要点”+材料分析③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材料分析④真理观“五个要点”+材料分析⑤认识过程的“四个要点”+材料分析6、关于“真理的争论或辩论”类的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认识论(第六课)
二、真理
• 1、真理的含义、属性
2、真理与谬误
(2012·福建高考)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 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 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 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联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 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2014·江苏高考)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 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 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 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 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解析 不同时期,受技术水平的制约,不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同时代的人们对海洋的认识是不同的,这 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深海世界的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体现了人们对海洋的 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①②符合题 A.①② B.①④ 意,选A项。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C.②③ D.③④ 易错点 不能准确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 提醒 在涉及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 案”“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能动性;材料中强调 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材料中强调“合作”等 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
(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实践决定认识) 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①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 具有指导作用 作用 ②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 活动引向歧途
高二哲学唯物论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政治哲学主观题专项训练辩证唯物论第一种类型: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例题:大城市郊区的农夫,祖祖辈辈以种菜为生,有着丰富的种菜阅历,前几年种菜收入相当可观,去年,上级下达文件要求各地增加粮食生产,某地领导为了响应上级号召,让农夫改种粮食,结果农夫收入大幅下降,城市居民的蔬菜供应也受到影响.运用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加以分析.(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需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
该地区的上级部门要求增加粮食生产的文件精神不结合本地实际,吩咐农夫改种菜为种粮,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上级领导下达错误的文件,某地领导错误的吩咐,给农夫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不便,正体现了这一点。
1、材料一: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化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心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一步扩散和渗透,中心确定实行主动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十大政策措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合理性。
(10分)2、西部某地政府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实惠政策,到东部地区招商引资,但满以为可以引来金凤凰,结果却一无所获。
该地领导通过深刻反思和广泛调查,确定调整思路:依据本地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大力治理环境;引导农夫发展市场前景广袤的中草药种植,并加强技术服务;还聘请高新技术人员,办起了高新制药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电信和服务业。
三年下来,不仅使农夫快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甩掉了贫困帽子,实现了小康,而且也使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认识论)
B
B
(金丽衢十二校 联考)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近70次出现 “改革”字眼,发出了继续全面推进改革的强烈信号。人民群众 是改革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也是推动者,一项调查显示, 72.7%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期待未来十年能有新一轮的改革。改革 开放以来,经济、教育和科技等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人民群众 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资源、环境、收入差距等 一系列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日益凸现。 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收入差距等一系列新的矛 盾和问题日益凸现,推动着人民群众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科技、教育、大众传媒等为人民群众 深化对改革的认识提供了途径和手段。 ③人民群众作为参与者、见证者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提高了自身 的文化素养,增强了对社会和改革的认识能力。
最好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 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考点20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3.认识具有上升性 原因? 原因? 原因?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 个过程,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实践中 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 过程,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实践中认 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易错易混点:
误区: 正确表述:真理只有一个,是指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有一 个正确的认识。但是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它在发展 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 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所以,不能笼 统地说真理只有一个。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
哲学认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课练习题(哲学认识论)1. 从1962年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前后十多次发射了火星探测器。
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发回火星表面有远古水痕的照片,2002年美国“奥德赛”号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可能含有大量“冰冻水”。
2008年美国“凤凰”号第一次“触摸和品尝”到火星上的水,这对于多年来以找水为主要思路的火星探测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表明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A. ①②④B. ②③C. ①③④D. ②④2、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名言还有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④“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3、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
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4.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的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如果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显微镜,可以看到泥土里的沙粒。
这一事实说明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能够推动认识的发展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5.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共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
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
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科学实验,体现了实践是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C.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D.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活动6.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哲学 第六课认识论高考复习导学案高考题汇编 答案版
哲学第六课认识论[重点知识默写]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真理的属性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易错点集锦】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2、认识具有无限性,不存在终极真理。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4、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但不能说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5、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能成为检验的标准6、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7、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唯一动力8、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9、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10、“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判断正误】1、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再向前迈一步一定是更高的真理。
3、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4、认识就是简单重复反复循环。
5、真理每向前超越,就推翻了以前的真理。
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7、实践决定于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8、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9、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10、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11、实践是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1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检验人们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3、实践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练习题(哲学认识论)1. 从1962年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前后十多次发射了火星探测器。
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发回火星表面有远古水痕的照片,2002年美国“奥德赛”号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可能含有大量“冰冻水”。
2008年美国“凤凰”号第一次“触摸和品尝”到火星上的水,这对于多年来以找水为主要思路的火星探测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表明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A. ①②④B. ②③C. ①③④D. ②④2、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名言还有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④“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3、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
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4.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的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如果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显微镜,可以看到泥土里的沙粒。
这一事实说明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能够推动认识的发展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5.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共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
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
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科学实验,体现了实践是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C.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D.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活动6.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就是说①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只要敢于反对权威,就能树立创新意识③要敢于否定,树立革命的批判的精神④要不唯书、不唯上,抛弃旧有知识A.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③7.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重要任务。
“没有和谐文化,就难以建成和谐社会”。
这一观点说明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B.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D.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8.华夏文明五千载,历经无数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并没有屈服,更没有倒下,而是斗志弥坚,愈挫愈勇,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地从艰难困苦中挺了过来,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屈不挠地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再次验证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多难兴邦!这表明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真理是永恒不变的w.w.w.k.s.5.u.c.o.m③认识具有无限性④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 . 2008 年9 月25 日,我国成功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 型火箭将神舟七号飞船送人太空预定轨道。
这一壮举主要说明A .实践的客观性B .实践的能动性C .实践的历史性D .实践的社会性10、号称中国股市散户第一人的杨百万说,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永远没有毕业生。
这告诉我们A.真理是客观的B.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有些事情是人们不能认识的11、下列诗词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一致的是A.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2.三十年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B.真理与渗误相互融合C、真理以谬误为基础的D.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13.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发了“绿色”革命。
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灭绝,造成严重的生态和道德方面的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新的课题。
这表明( )①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人们的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认识的无限性表明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④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穷尽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 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从原来国家经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说明A.世界是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C.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D.真理是相对的,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w.w.w.k.s.5.u.c.o.m2008年12月18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
回答15-16题15.改革开放首先是思想的解放,真理标准的讨论推动了当时思想的解放,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以下对真理的认识正确的有A.真理是客观见之与主观的活动B.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C.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D.真理向前迈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因此说真理与谬误没有绝对的界限16.胡锦涛指出,在3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概括起来说,就是党的十七大阐明的“十个结合”。
以下节选的其中几个结合中最能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是①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②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③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④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长期以来,癌症的阴影笼罩着人类,人们将癌症当成死亡的代名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抗癌斗争的深入,人们认识到癌症不等于绝症。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明确把癌症列为慢性病,提出只要加强预防、及早发现、合理治疗,癌症患者是可以长期存活的。
回答17—18题。
17.材料主要表明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B.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追求和发展真理C.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D.真理是无条件的,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变化发展18.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认为:“别只顾着打歼灭战,过度治疗只会适得其反,保存自身免疫力很重要,要把肿瘤当成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来看待。
”这依据的哲学道理有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③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④一切自然物都依赖人类为其立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到“好字优先”,到“保增长”,这一认识过程表明A.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C.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D.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认识不断深化20.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w.w.w.k.s.5.u.c.o.m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B.真理具有客观性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21.“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10几次。
回答22—23题。
22.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各地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
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
这说明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3.由于受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孕律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
这启示我们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③B.②④ C.①③④D.③④24.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
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说明①真理都是具体的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B.①②C.①④D.①③④25.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表明A.真理的内容是主观的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26.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w.w.w.k.s.5.u.c.o.m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27.针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某校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他们查阅资料、走访社区、问卷调查……进而把问题研究引向深入。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8.政治生活中关于“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实践性B.革命性和科学性C.唯物主义特征D.辩证法特征29.2008年8月1日,历经13年才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正式开始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出台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
上述材料反映:A.认识的反复性和目的性B.认识的无限性C.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是反复多变的D.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30.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①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②波浪式的前进③直线式的上升④螺旋式的上升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③31.“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