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六课复习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总结 第六课
第六课1. 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三个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能动性。
(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十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新问题、新要求、新工具)(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真理: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6.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7.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行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8.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认识论的相关原理:(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积极参与实践②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注重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认识。
(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世界观〗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高三哲学知识点框架第6课
高三哲学知识点框架第6课人的本质和存在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一直以来都对自己的本质和存在产生着疑问。
在哲学的探索中,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试图解答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人的存在和现状人的存在是可以被感知和体验的,我们通过感官来认知和理解世界。
但是,人的存在并不仅仅是局限于肉体,还包括了心灵和精神层面。
人在世界上的存在是有目的和价值的,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理解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态度。
然而,人的现状常常是不完美和困惑的。
我们经常陷入对生活意义的质疑,对自己的生命感到迷茫。
我们可能会问,人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行为和选择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既是哲学的命题,也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困惑。
第二部分:人的本质和自由意志人的本质是哲学上一个重要的问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本质是固定不变的,是生物学和遗传决定的。
然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本质是可以被塑造和改变的,取决于个体的经验和环境。
自由意志是人的特有能力之一,它使人能够做出选择,发挥创造力和主导自己的生活。
然而,自由意志也是受到一些限制和挑战的。
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受到社会、文化和道德的约束,个体的自由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第三部分:人的存在和意义对于人的存在和意义的探索,让人不断思考生活的价值和无常。
有些人认为,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生活应该被当作一种珍贵的礼物。
其他人则追求更大的意义和目标,例如追求真理、追求幸福、追求美德等。
在这个过程中,道德和伦理也成为了人对自己行为的指导原则。
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不可侵犯的,我们应该以善良和公正的方式对待他人。
人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存在于一个社会和群体中,应该追求社会和谐与公平。
结语通过探讨人的本质和存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人的存在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我们应该对待生命持有敬畏之心,并以自由和创造力去塑造自己的人生。
不论是否能够回答所有的问题,哲学的探索将使我们更加深入思考和理解人的存在之谜。
《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认识论)复习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考点1](理解) 1] 2、基本形式(了解): 基本形式(了解) (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①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人 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提示】 提示】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 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两者对照, 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 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考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2](说明) 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1)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提出新问题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 认识的发展; 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 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 改造着主观世界, 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提高自己 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动力。 一动力。
(2的制定、 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 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阶级社会中, ②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 为阶级斗争。 为阶级斗争。
最新哲学第六课复习
4、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 〖原理内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 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 的过程来说的。 • • 〖方法论〗:要求我们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 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
5、认识的发展规律原理 (追求真
理的规律原理)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2、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
的认识,科学的理论会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认 识,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 要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
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课堂探究 合作共赢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唯一途径? 2、实践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3、真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4、真理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有没有终极真理?
5、割裂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什么错误?
总结: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不是唯一途径。 2、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
质性活动。(不能说实践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3、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没有终极真理。
5、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否认认识反作用是形而上学, 反之是唯心主义错误倾向。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答题工具梳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重点掌握】 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 式上升,永无止境的过程。 •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 发展真理。
哲学复习第6课
客观性原理的方法论: 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易错点:
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但不 等于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知识联系】
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 决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3、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 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 理就会变成谬误。
辨 析: “有用即真理”
参考: 1)真理是有用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客观性.由于真理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因此,它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 导和促进作用.在此意义上,真理是非常 有用的.(肯定题目中的可取观点并分析) 2)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的事物是指能 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不一定是真 理.(指出题目中的不足之处) 3)“有用即真理”是一种实用主义(唯心主 义)真理观,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 是非常有害的.(小结题中观点的实质)
思辨: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参考: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 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 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 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 ②、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 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 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 性。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寓言故事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 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 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高中《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2.真理都是具体的
指主观认识符合 当地的实际.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指主观认识符合 当时的实际.
高中《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在实践中追 求和发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p47①):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因为:
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
事物及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2)结论: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 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 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3.认识具有前进性、上升性 (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 式的前进或者螺旋式 的上升。
高中《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在实践中追 求和发展真理
(四)认识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2、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
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真理。
高中《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在实践中追 求和发展真理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高三哲学第六课笔记
第六课:创造价值承担使命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1. 价值观的定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人生和人生价值以及世间所有事物的价值,从而形成关于“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 价值观的作用:人的思想和行为受价值观的支配(1) 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2) 价值取向引导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3) 价值取向引导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注意】价值取向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正确地判断利弊,促使实践活动获得成功3. 人们的根本利益是最高价值的判断标准(1) 为什么人们的根本利益是最高价值的判断标准?○1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作用○2在我们国家,人民群众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体○3在社会生活中,价值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价值判断的正确性(2) 如何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所以,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4.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 人生价值观的定义: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 人生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人生的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1人生的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经济,物质,道德,精神贡献→奉献○2人生的自我价值:尊重和满足→索取○3两者关系:是密切联系的a. 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必须向社会索取,才能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b. 个人在向社会索取的同时,必须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才能获得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3)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的根本途径:○1首先要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2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3劳动和奉献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二.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1. 理想的特点:(1) 对于理想的追求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2) 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崇高的理想是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3) 理想以客观可能性为依据,具有现实的可能性(4) 理想作为社会意识,受时代条件的制约,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注意】○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理想一般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联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联系○2尽管理想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作用,可以将客观需要与主观意愿恰当地结合起来2. 内涵:(生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共同理想(1) 内容:○1生活理想:对物质,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集中表现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有机统一○2职业理想: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及其成就的向往和追求○3道德理想:对一定社会的高尚的做人准则和社会道德风尚的向往和追求○4社会理想:对未来更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最根本的,起着主导作用所以,理想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2) 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标准→以德治国○1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2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现阶段我们的基本行为准则○3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最高尚的道德理想3.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对立统一(1)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但又不同于理想(2)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即奋斗,实践方法论:要求我们将理想根植于现实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坚持社会实践,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4. 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1) 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把我国建设成富强的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中国青年的神圣历史使命(2) 如何做:○1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全面提高素质,发展健康个性,以更高的目标规划人生,以进取的姿态开拓有价值的人生a. 全面提高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b.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的首要因素,是人的素质的灵魂c. 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2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传承先进文化。
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导学案.doc
编制人:苏长荣编号:11 审核:高一政治备课组cxsz2017-201 i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导学案班级: 姓名: 小组: 时间:2018年04月【复习目1.实践:(1)实践的概念;(2)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真理:⑴真理的客律%;安健旃建的电佝"⑶真剽挪陶⑷真理和谬误。
帏点:②______ 4.认识旦泓](1)认识的反复性; 【思维图】反作■③■社会历史性宴映是队识发展的⑤I宾嘘是椎滴认帜的真理性的(& 宴践是队识的⑦的iK W,科学鬼论对实践只仃指号伟ffl 的认UIM1会把人们的实雌活动引向歧途* [含义:鼻理是标志主现同客现励r-w«性:是度理⑪的属性.S面液条件性:任何X理部有n巳造用m,如驱«出了u个条件和惹国.真理就会变成*n体性:任何瓦理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说的.郴是左说与客瓠.理籍与实发的必统一fMM性认in过W< XFW性I上升性8山说[MHte进•开拓创新.在实姓中*I在实眺中检技利丘A 9f和发现点理.【考法1】常见的考法是以国家新出台的政策、计划,或者是新的科学发展、实践含 应注意研究成果为载体,设置措施类、体现类、依据类、认识类等题型,从实践决定认 个向 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考查,有时也可能结合实践的特征、认台匕程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性的唯一标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实践是认识 认识从实践中来, 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 的目的 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扩大实 识的过1.实践不能认为实践是人 们认识 世界和改 造 世界的践的外延:实践是个世界的活台匕 目匕实践是 活动”或 “实践是3.实践温馨寄语: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笔记栏】【导学过程】【核心考点】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社会的活动”。
一轮复习哲学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三十五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效 复习 导航
1.考点展示
2.知识概览
抓住一个 高考重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 认识的过程
35. 求索真 理的历程
核心 考点 突破
突破两个 高考难点
高考 【典例1】 【典例2】 【典例3】 典例
规避一个 易失分点
认为真理不具有客观性Leabharlann 高效复习导航第35课
本课知识概览 实 践 观
追 求 真 理
含义 特点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展示
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真理的特点,真理和谬误,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含义 特点 追求真理是一个 过程
认 识 真 理 观
实践和认 识的辩证 关系 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实践
特点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 于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 获得认识的两条途径,都来源于实践。
(1)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
实践是 认识的 基础 (2)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
新问题、新要求,推动新的探索和研 究;新工具和新手段,推动认识的发 展;认识能力的提高,推动认识的不 断深化。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命题揭密
实践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近三年有11次在此处命题,属于高频考点。 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又有主观题。实践的含义及特点考 查较少,重点把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方面的内容。
复习要求
理解实践的含义,理解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是认识 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 中的重要作用。
《哲学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试试题
《哲学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A、蜘蛛结网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C、医生治病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2.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对“客观的物质性”应这样理解()A.实践是与主观对立的客观事物 B.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C.实践是带有强烈目的性的活动 D.实践可以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3.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
杜威的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内在矛盾性4.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5、“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
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6.“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强调(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7.过去人们只知道把煤作为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于制作染料、药品、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
煤的使用价值被不断发现说明()A.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B.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C.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限的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8.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理可能转化为谬误,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017届高三政治哲学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⑤ 动力 。
。
认识
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⑩ 相符合 的哲学范畴
正 确 认 识 求索真 客观性:是真理⑪最基本 的属性。 真理面前⑫ 人人平等 特点 。
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⑬条件和范围 ,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 变成⑭ 谬误 。 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 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⑮
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
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考点三 真理与认识过程
考点梳理
1.真理 (1)含义
真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区分认识、真理、谬误 认识:是人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相符合
真理 客观对象
不容混淆
认识
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 2008 年完
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 353
幅,书中收录3 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 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 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 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D
D.③④
③欣赏古琴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④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考点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考点梳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哲学第六课复习
• 自从发现艾滋病后,人类对艾滋病的研究 不断深入。这说明 •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 B、认识是适应实践需要而产生的 •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综合提升
来源
检验标准 1、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出现了诸多新提法:其中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备受人们关注。早在党的十二大上, 我们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验和教训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新命题,强调走自己的路。29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 就充分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发展的
•科学实验:
•举例:探月工程有助于建立科学理论、获得应用型成 果,有助于推动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的意识具有什么特点?
3、实践的基本特征:三个
①客观 物质性: A、实践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的 客观性决定, B、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 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 世界的活动。 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 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历史性: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 水平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 史条件的产物。
误区警示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世界有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分,人们改造世界 有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之分。改造客观世界
的一切活动才叫实践。
2.实践是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
动物的活动也是一种活动,也会在某些方面改变客 观世界的面貌。但动物不会思维,只靠先天本能,并不
×
知道自己行为的意义。而人的实践活动却是一种有目的、
求 索 真 理 的 历 程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④ 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⑤ 唯一 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⑥ 目的和归宿 概念:标志主观同⑦ 客观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 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 特点:客观性、具体的、⑧ 有条件 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⑨无限性
期末复习总结---哲学第六课课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点分析】1.实践—(1)实践的概念及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真理与谬误3.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考情分析】①认识论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所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反复性等,都是高频考点。
②考查形式客观题和主观题兼有,主观题考察频率较高③命题素材紧扣时政热点,选取角度多元④既有对小知识点的细化考查,又有对知识体系的全面考查。
【预习案】一、知识体系二、知识梳理(结合《金版学案》相关内容整理记忆)(一)实践1、实践的含义特点: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二)真理1、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2、如何理解真理的条件性?3、如何理解真理是具体的?(三)认识过程1、为什么认识具有反复性?2、为什么认识具有无限性?3、怎样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三、自我检测(具体要求:限时训练5分钟,认真审题干的要求,明确方向,规范答题)1、(2013·四川卷)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行之,明也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12·安徽卷)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
这说明()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2·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哲学第6课
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 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结论: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 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 动力 “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 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 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知识拓展: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方法论要求: (1)实践是认识 (1)正确的认 的来源 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 基础 识、科学的理论 (2)是认识发展的 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对实践有巨大的 实践 认识 动力 指导作用; 反作用(双重作用) (3)实践是检验认 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 (2)错误的认 识 正确与否的唯 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 识、不科学的理 一标准 论则会把实践引 (4)是认识的最终 导 向歧途。 目的 作用。
5、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 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 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 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6、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 区别在于:成功人士大都能通过实 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表明实践具有( ) A、主观能动性 B、直接现实性 C、社会历史性 D、客观物质性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主体对象手段) (有目的有意识)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下) ( (受历史条件制约) (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小结: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 动。 2、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3、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 性;社会历史性。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六课6.1.1_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六课6.1.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是本框题论述的核心,同时还是正确理解第六、七两课所讲问题的理论前提;【难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识记:社会存在的含义、社会意识的含义;理解: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社会存在的性质与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的性质与变化;②举出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比较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促进阻碍作用;⑵能力方面:①通过学习体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②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起不同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的能力;⑶觉悟方面:通过对科学的社会意识所起的巨大的促进作用的理解,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巨大指导作用的认识。
复习提问: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3.哪些因素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设计以上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从学过的第一课和第五课中引出新课,引导学生注意本课和前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关系和联系)导入新课:通过第五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它表现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主观因素,其中价值观的影响为最重要,而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什么是价值观?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为什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将在第六课与大家共同讨论这个问题。
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板书)请同学们粗读第六课的课题、节题、框题,并在自己的笔记上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请课代表提前预习,并将他自己制作的结构图用投影仪展示)(设计此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在学习中能从纵向对知识进行整理,会画结构图)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进入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经济模式的变化带来价值观的变化,由于人们的利益需要和认识能力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价值观的多样性。
哲学 第六课认识论高考复习导学案高考题汇编 答案版
哲学第六课认识论[重点知识默写]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真理的属性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易错点集锦】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2、认识具有无限性,不存在终极真理。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4、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但不能说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5、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能成为检验的标准6、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7、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唯一动力8、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9、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10、“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判断正误】1、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再向前迈一步一定是更高的真理。
3、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4、认识就是简单重复反复循环。
5、真理每向前超越,就推翻了以前的真理。
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7、实践决定于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8、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9、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10、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11、实践是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1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检验人们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3、实践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哲学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方法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和发 展我们的认识。
补充: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树立正确意识,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是为 实践服务的。
→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突出认识的终极意
义
下列句子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吃一堑,长一智 书到用时方恨少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3
2.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①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②真理和谬误 ③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4Biblioteka 1、真理的含义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 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
真 理
谬 误
真理是指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的特征
二、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P43 相关链接)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如:人工林海—塞罕坝的改造
变革社会的实践
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科学实验活动
如: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三、实践的基本特征(P42-43)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区别: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 系
考点四
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①侧重点: 强调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 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还强调人们的认识过程和追求真理 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 ②原因: A.从认识主体上说,人的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立场、观 点、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的限制 B.从认识客体上说,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其本质的暴露 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表现: 必须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即感性认识上升为 理性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 (完成认识的根部目的) 的多次 反复
总结: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
【原理内容】 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人们 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 到实践的反复多次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 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还具有上升性,认识运 动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 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 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简化版: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 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的基础上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
5、当前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江泽民同志概括总结的党的“三个代 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表明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考点三 真理
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 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
真 理
谬 误
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1、真理的含义
误区四: 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盲目的实践就是指在错误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 实践活动。
误区五: 实践是社会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存在。
考点二:实践与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一切真知都来源 于实践 认识的来源问题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个人知识可以通 过学习获取 认识的途径问题
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所以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 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即真理只有一个。认为在同 一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存在着多个真理性认识是错误 的; 2、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要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真理属于主观范畴, 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4、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认为“有用即真理”等 观点,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3.真理与谬误
2、 真理 谬误
区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 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 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 别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面目的歪曲反映.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但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伴而行的, 真理与谬误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 出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以发生, 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真理存在的条 件范围内,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 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人们在犯了错误后,只要善 于分析犯错误的原因,认真总结教训,就能使错误成为认识发展的重要 环节,进而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实现谬误向真理的转化。
考点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对象 实践的性质
1.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 活动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而非整个世界 (3)实践活动是一种“改造”活动,会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4)实践是物质性活动,也就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即可以把人们头脑中 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5)“一切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和探索 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6)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联接主客观的桥梁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 不播种,终无所获。
1、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表明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 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 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 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 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 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 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特别提示】 科学理论不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
(1)对真理具体性和条件性的理解 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也就是说,某 一认识是真理,说明它符合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和实践需要, 所以它是真理。任何真理如果离开它符合的那个特定的时间、 地点,就会变成谬误。 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 如果超出了自己使用的范围和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的意义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这要求我 们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可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 互转化,也可表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客观 物质 性
坚 持 实践的客 观物 质 性 就是在实 践问 题 上 贯彻了 唯 物主 义的思想。
坚持实践的主观能 主观 第一,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能动 第二,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动性就是在实践问 性 人创造出客观世界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 题上贯彻了辩证法 料。 第三,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 的思想。 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实 践 的三个基 本特 社会性 —— 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 社会 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 征 是 相互联系 不可 历史 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分 割 的 。 体现 了在 性 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在 辩 证 唯物主义 认识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论 中 贯穿着唯 物论 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和辩证法思想。
总结: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内容】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 围; 3、真理是具体的,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1、要求我们要随着过程的推移与历史条件的变化要不断 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 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 对待错误。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 2、教师讲课。
3、猴子摘桃子。 4、 国家政策的制定 5、学生认真学习。
√
√ 6、克隆羊“多利”问世
2、实践的基本特点
特点 原因或表现 第一,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是 客观的。 第二,从制约实践的条件看,实践的过程及结 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 的。 提示注意
误区一: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改造客观世界,一切物质性活动
误区二: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 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 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 误区三: 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
•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启示:
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不断产生新问 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 究;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 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 类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 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内容; 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是客观的,;
注意: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求索真理的历程》高考考点
一、实践及特点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3.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三、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2.真理的具体性 3、真理的条件性 4、真理和谬误 三、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2、认识的无限性
【知识拓展】 1.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2. 从实践的构成要素上看,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 动,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实 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3. 实践具有社会性,但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 既可以采用集体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 无论哪种形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4.实践的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活动) (2)变革社会的实践;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