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逻辑下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探究
46作者简介:张雪(1996— ),女,汉族,河北承德人。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政府计划控制和市场自由交换是两种主要的资源配置机制。
充分发挥这两种机制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国家和经济体系取得良好经济发展绩效的关键因素。
要充分发挥这两种机制的积极作用,必须妥善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1)1978-1987年:政府放开市场。
1978年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政府部门逐渐放宽了对销售市场的全面操纵。
计划和市场作为资源分配的两种方法,成为1980年代经济结构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建议。
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体制应成为主导,市场机制应予以补充。
(2)1987-1992年: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经济。
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并着眼于“我国调整销售市场,销售市场正确引导公司”的新管理机制。
到1989年,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
(3)1992-2002 年:政府调控市场,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
以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时期。
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改革创新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的总体目标,并重视我们要实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
(4)2002-2012年:市场约束政府,加快政府改革,强调科学发展。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在更多方面充分发挥销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本作用,提高政府部门对经济发展调整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关键作用。
[1](5)2012 年至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改革创新的行动时期。
新视角——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
商业故事BUS | NESS STORY投资理财·Investment and Financing070新视角——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王泽华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河南 驻马店 463000摘要:最近,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牵动着每个国人的心弦。
“计划”和“市场”的辩证关系再次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进程的新阶段,为了更好地渡过改革的“深水期”,打好“攻坚战”,笔者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对“计划”和“市场”的辩证关系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经济制度;比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也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完善提出了高度诉求。
改革开放以来,“计划”和“市场”的辩证关系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制定中争论最多、最大的问题,(经典马克思主义中未对此问题进行论述),为解决争议,邓小平同志做了以下论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此后,党和政府接受了市场经济,但由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没有从哲学上得到彻底解决,所以至今影响着各项工作策略的制定和开展,比如,张维迎和林毅夫两位教授的“产业政策”之争。
笔者认为,我们应从如下角度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
一、市场和计划作为影响商品的两个重要因素,伴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在商品的最初形成过程,换什么和换多少(计划)、能否交换成功(市场)这两个基本问题作为影响物物交换的两个基本因素,伴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商品的发展而发展。
以手工业者、商人、生产企业,贸易公司、网络交易平台出现为标志的商品发展过程也由最初的物物交换发展到区域交易、世界贸易。
商品也由一种简单经济现象发展到经济范畴(商品经济),直到取代封建自然经济占据社会经济主导地位。
经济计划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计划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在市场经济基础上,通过计划调控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
在这个模式下,经济计划与市场机制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经济计划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并探讨这种经济模式的优势和挑战。
一、经济计划的作用经济计划是国家安排生产和分配资源的一种方式,通过制定计划来指导和控制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通过经济计划来引导市场经济的运行,确保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公平。
首先,经济计划可以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规划。
国家可以通过经济计划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例如,在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中,国家可以制定产业政策,引导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经济计划可以调控经济周期的波动。
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固有特征,会导致经济的起伏不定和不稳定性。
通过经济计划,国家可以采取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平抑经济周期的波动,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例如,在经济增长过快时,国家可以通过适度的紧缩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
最后,经济计划可以调整和完善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问题,容易产生市场失灵。
通过经济计划,国家可以引导市场行为,加强监管和调控,提高市场的效率和公平。
例如,国家可以通过经济计划制定价格政策,防止垄断行为和市场操纵,保护消费者权益。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方式,能够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保持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和竞争机制,又避免了市场失灵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实现了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国家的作用。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与计划经济结合的必要性
班级:姓名:学号:2012年5 月21 日浅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与计划经济结合的必要性听了老师最近几节课的讲解,我对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比较敢兴趣,于是上网找了一些资料,也去图书馆看了一些有关的书目,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了一些了解,也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了一些亲身体验,所以就想谈谈中国目前发展模式的特点,并说说自己对市场与计划结合的一些浅薄的想法。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区别么?我查了一些资料,其中有一种解释说市场经济是指一种经济制度,甚为不解。
后来深入了解了一下,为何可以把市场经济认为是一种经济制度呢?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中进行商品交换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必须要先有明确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然后才能按照所有制的内容及其规则进行商品交换或者产权交换。
如果没有明确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内容,那么进行经济行为的主体双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随意进行物品交换,势必会导致矛盾的产生并激化。
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从社会的基本制度中体现。
故市场经济是和社会的基本制度相联系的,市场经济是依附于社会基本制度而存在的。
由于最早的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产生,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以前,大部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都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
直到后来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以后,人们才发现市场经济还可以与社会主义公有制联系起来。
好了回到正题,据我所了解的市场经济一词在不同场合有三种不同的涵义:○1指商品经济,就是把生产的产品用为商品的交换;○2指市场机制,就是指在社会经济中配置资源的手段;○3指一种经济制度,部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
这三种涵义的市场经济经常出现在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之中,这种讲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需要指出的是过去联合国也曾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以区别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当时联合国把所有国家分成三类: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市场经济国家,其中第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三类是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指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通过市场经济方式来实现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从市场经济的定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与计划的关系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市场经济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协调资源配置和分配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自由性、私有制、竞争性和有效性。
自由性意味着市场经济下的经济主体享有自由的生产和经营权利。
私有制体现了市场经济下的资源归属关系是由私有产权决定的。
竞争性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通过竞争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有效性体现了市场经济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市场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统一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市场与计划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和计划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配置和经济调节,而计划经济则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来引导和调控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和计划的关系是相互补充和统一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国家计划的引导作用。
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殊国情下总结历史经验并进行改革开放后探索形成的一种经济体制。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主要特点包括: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有效结合等。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结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经济方式实现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体系。
它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但也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公有制主导等基本原则相一致。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分析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一个历史上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分析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本质差异以及二者如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通过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特点、优势和不足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特点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和社会政治体制,其核心思想是实现劳动者的利益最大化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强调国家、集体所有制在生产资料中的主导地位。
在这种制度下,国家或集体对重要的生产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和运营,以确保资源的公正配置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2. 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以国家计划为主导,通过计划的方式指导和调控经济的发展。
国家制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计划,并对生产、分配、消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
3. 社会公正与福利保障:社会主义经济追求社会公正和福利保障,注重解决社会的不平等和剥削问题。
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公平的分配机制等手段,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
二. 市场经济的本质与特点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和核心的经济制度,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私有制经济:市场经济主张私有制在生产资料中的主导地位。
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和企业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并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生产和交换。
2. 自由竞争与价格机制:市场经济强调自由竞争和价格机制的作用。
市场机制通过供需关系来决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并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3. 保护私有产权与契约自由:市场经济注重保护私有产权和契约自由。
个体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享有自由决策和自由交易的权利,同时也应承担相应风险和责任。
三.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互作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概念,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实践中,很多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在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更好的结果。
浅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运行机制
十八大 ” 会议后 , 我 经济体制是我 国经济发展 中的核心 问题 , 如何 以经济体制为 中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 中仍存在着诸 多的问题 。在“ 以国家宏观调 心加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新时期我 国发展 的重要 问题 。 国加 强了社会 主义现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在改革开放 以后 , 我国确定 了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方 向。通过党 的多 控的计划经济 为基 础 , 以市场经济调动经济积极 性 , 以此实现新 时 次会议 , 确定 了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 。根据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 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 。通过计划经济体系的 中心思想 , 经济体质根本 目的, 我 国现代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是 以国家宏观调控 对新时期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 、 市场 、 消费进行调控 , 满足我国 为中心 , 利 用市场经济体 系对 国脚 埃资源进行分配 , 实现 资源利用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需求 。 的最大化 , 促进国家经济 的健康发展 。在我 国市场经济体质 的建立 2 . 4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 的优势分析 与完善 中, 假话经济与市场经 济的结构经历 了诸 多的苦难 , 同时也 在现代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实际应用效果 的对 比分 析 中, 数据 实现 了相关融合 目标 。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 , 如何实现我 国 表 明两种经济体系都有着 自身 的优势 。 根据我国计划经济经验 的总 结,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体系内部中 。为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的结合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 1计划经济与市场 经济结合的意义分析 了满足新时期社会 主义 国家经济建设需求 , 我国必须加快经济体系 根据计划经济及市场经济的特点及根本 , 新 时期经济发 展中加 的完善 。借鉴计划 经济及市场经济体 系的优势 , 实现计划经济与市 满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我 快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的结合是我国现代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 计 场经济 的有机结合 , 划经济是 由政府进行调控 ,市场经济是 以消费者 为引导的经济 体 国近年来 的经济发展活动经 验总结 中发现 , 我 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 系。如果缺乏政府 的宏观调控 , 国家经济将 因为商家的过度 投机造 经济 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有着 自 身 的优势 。 其通过计划经济 的宏观调 成经济 疲软 , 而 且市 场经济发展方 向缺 乏正确引导 , 进而造成经 济 控 作用 , 降低了市场经济 隐患 及危 害 , 为满 足新时期社 会主义经济 的滞后及盲 目。如果没有市场消费经济的引导 , 高度集权 化的计划 发展需求奠定基础 。 2 . 5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的互补性促进社会 主义经济 的健康 经济 导致 了市场的疲软 、 企业发展缺乏 动力 , 进而 影响 了经济 的稳 定发展 。美 国经济危机 的出现就是 由于市场积极缺乏 国家调控 , 进 发展 而影 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 ,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中必 在我国经济发展活动中 , 针对我 国经 济的特殊性及社会 主义发 须加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的结合 , 以此为基础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 函需 求 , 我 国实施了计划经济 与市场经济两种体 系。从计划经 济与 主义市场经济 的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的实施经验总结 中可以发现 , 计划 经济 与市 场经 济有着各 2 我 国计 划经 济 与 市 场 经 济 结合 的运 行 机 制 探 讨 自的特点与优势 。基于党的基本原则及新时期 国家经济发汗需求 , 2 . 1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科学性分析 我 国经济发展 中必须利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的互补性 , 以此满足 国家经济是以整体经济 的科学发展为基础 , 而 国内的经济构成 新时期 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的需求 。以计 划经济宏 观调控能力 为基 要求经济发展具有和谐性与科学性 。 单纯 的市场经济缺乏对经济整 础 、 以市场经济调 动能力为重点 , 实现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经 体的掌控 , 极易引发整体经济 的崩溃 。单纯 的计划经济缺乏市场主 济发展 目标 , 促进中国经济结构 的优化与发展。 观能动 } 生, 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新 时期计划经济与市场经 济结合的重点 体系的建立与 完善 中, 经验 的总结与分析 明确 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 针对我 国新时期经济发展 的需求 , 在现代计划经济 与市场经济 济相结合的科学性 。 以计划经济为基础 、 以市场经济 为中心 , 实现国 结构 中必须注重以下问题 的解决 , 利用科学的方式实现经济 的健康 家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 实现市场经济体系下经济 的健康发展 。 发展 。首先应加强我 国经济决 策部 门理论 的学 习及思想 观念 的更 2 . 2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意义 新 。以科学的社会 主义理论为基础 、 以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力理论 市场经济 在我 国改革开放后取得 了骄人的成绩 , 但是其 发展过 为中心 , 结合新 时期 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确定我 国经济发展 的方 向与 程 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从 国外单纯 的市场经济可 以看 出, 市 场经 要点 。以强化计划经济科学性及 经济 管理条 例的优 化 , 促进新 时期 济 的应用存在诸 多的负面性 ,严重时将导致 国家经济危机 的发生 。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有机结合 , 实现我国经济 的健康发展 。 针对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 的需求 , 我 国经 济发 展中必须 4 结 论 强化市场经济负面影 响的控制 , 以计 划经济 优势 为互补提高中国经 在我 国现代经济 发展中 , 我 国正从传统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 济抗风险能力。通过计 划经济优势及市场经济优势 的充分发挥 , 弥 变。针对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 我 国市场经济转变 中加 强了 补两种经济模式存在的不足 , 实现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 对计划经济特征及优势的分析。 利用计划经济 的宏观调控作用及市 场经济的激励作用 ,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目标 , 促 创新与应用 ,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奠定基础 。 2 3新时期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的 目标分析 进经济结构 优化及经济体系的完善 , 实现国际经济竞 争力 的构建 。 我 国社 会主义计划经济 的原定 目标是从 根本上改变 资本主义 参考文献 市场经济的混乱转 台, 以此实现 计划性经济发展 目标 。但是多年 的 『 1 l 宋予 豪. 中国特 色社会主 义市场经 济发展 现状分析 Ⅲ. 经济周刊 , 0 1 2 , 9 . 实践表 明,传统 型计 划经济忽略 了市场机 制带来 的竞争 性及活跃 2 性, 进 而造成 了“ 大锅饭” 现象 。 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中存在 的问题 , 我 『 2 1 马 国鑫. 我 国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 系的有机 结合 [ J ] . 中国经济信 国制订 了改革开放 的战略措施。 以计划经济 为基础 的市场化改革及 息 2 0 1 2 1 1 . 市场经 济方式 , 调 动广大人 民群众 的经济 积极 性 , 并 且取得 了显著 成效 。但是受我国市 场经济体制 的借鉴资本 主义市场化 因素影 响 ,
社会主义和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和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和市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个问题。
一、社会主义中的市场概念市场是一个半自由化、去中心化的经济体系。
在社会主义中,虽然政府拥有一定的干预权,但市场的力量依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市场负责了资源的配置、价值的体现、价值创造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关系1. 社会主义需要市场。
市场是生产力的体现,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以便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2. 市场需要社会主义。
市场的自由自在会导致一些负面效应,如垄断、恶性竞争、环境污染等。
只有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下,政府可以利用自身执政的权利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市场的运行质量和社会的公平性。
3. 市场与社会主义的矛盾。
市场经济的原则是追求经济效益,而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两者之间往往会发生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市场的正义性和社会主义的公正性。
三、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近年来其经济体系逐渐向市场化转型。
1980年代初,中国开展了改革开放的实验计划,通过摸索经济改革的途径向市场经济转型。
此后,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机制逐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下特点:1. 政府干预。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一定程度上会干预市场的运行。
在中国,政府通过政策干预和宏观调控来调整市场经济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市场的公正性和稳定性。
2. 公有制和私有制并行。
中国不仅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也有相当数量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这种经济体系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形成,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增强竞争力。
3. 市场和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积极发挥市场的作用,同时重视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致力于让市场经济的成果更多地惠及社会大众,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和发展,是中国特有的经济体制模式。
本文将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特点、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详细探讨。
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
它既保留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经济特点,又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护和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同时鼓励、支持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引导和管理。
国家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调控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同时鼓励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的灵活性。
2.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保留了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又鼓励、支持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私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等多种形式。
3.政府与市场的合理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既是市场的监管者和调节者,又是市场的服务者和保障者。
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安全,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在经济发展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任务。
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增强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市场经济机制的引入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市场竞争的激烈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动力,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1)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关键在于哪一种手段更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计划和市场要结合,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第一,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第三,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第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式。
它既有市场经济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又坚持社会主义的公平、公正原则,体现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特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它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市场和政府相结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市场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创新。
政府则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确保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健全的市场体系和法制环境。
我国正在不断完善国内市场体系,扩大市场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建设法治国家,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 坚持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社会公平正义,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促进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统一。
2. 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又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引导市场发挥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
3. 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国家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性,通过适时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稳定,调控经济波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 强调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市场经济发展。
毛概下复习提纲及答案
选择题第八章1.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2.如何理解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①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②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特征的主要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是指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主要表现在: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②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③在宏观调控上,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当前我国所有制结构存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这种制度适应当时当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5.我国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6.如何看待股份制经济?股份制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在短时期内迅速集中起大量资本,弥补个别资本积累和积聚的不足,缓解个别资本积累的有限性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巨额资本之间的矛盾。
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7.如何理解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复习提示】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识记;易考选择题)改革开放开始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考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
但在经济建设实践中,计划和市场的矛盾愈益凸显,成为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首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理论探索成果的总结。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这一理论的要点有: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二、党的十四大之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加速前进(理解;易考选择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市场与计划的结合事例
市场与计划的结合事例一、市场与计划关系的理论透视(一)概念与范畴所谓市场,是指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或其现实表现,与其相关联系的空间形式是商品交换场所和领域;在具体内容上也包括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各种经济关系的汇合和总和、有购买力的需求、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等。
理论上讲,劳动分工使人们各自的产品互相成为商品,互相成为等价物,人与人之间互相构成了市场;而且社会分工越细,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的范围和容量就越扩大。
与此相应,计划是预先明确所追求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具有两重含义:一是计划工作,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二是计划形式,即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
计划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以及组织的自身能力,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有效地利用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协调安排好组织的各项活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市场与计划关系的辩证关系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
其一,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是发展经济的不同手段,不是区别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标志。
因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
其二,经济计划性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多种所有制的必然要求,市场调节是商品经济的要求,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一起,计划是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基础上的计划,市场是受国家计划调控下的市场。
其三,资源配置方式有两种:指令性计划方式是一种政府集中配置资源的方式,在市场配置资源中起导向作用;市场引导方式是由市场价格信号引导企业资源的流向,实现资源配置。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把计划和市场这两种手段正确结合起来,发挥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两个优越性。
[复习]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
1.结合教材《经济生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1.市场经济的共性:都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辅之国家的宏观调控。
(1)经济关系市场化。
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
(2)企业行为自主化。
所有企业都具有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拥有的全部权利,从而自觉地面向市场,自主地开展市场经营活动。
(3)宏观调控间接化。
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
(4)经营管理法制化。
一切经济活动方式和关系都以法制形式来规范,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科学的法制基础。
(5)保障制度社会化。
这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市场竞争的规则要求对市场竞争的失败者和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者给予社会保障。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体制,它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之外,还有自己的个性。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都以平等的身份进入市场,公平竞争,诚信经营。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比资本主义国家强得多,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论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论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刘国光赵人伟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必然性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既然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因此社会主义经济与市场是不相容的。
尽管后来逐渐承认了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存在,但仍然把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的作用同计划的作用置于绝对排斥的地位,似乎计划起作用的地方,市场机制就不起作用,或者反过来说,计划作用到不了的地方,市场机制才起作用。
这样一种把市场视为同社会主义经济的本性不相容的观点,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后果。
例如:生产与需要脱节。
由于片面强调计划和忽视市场,企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主要按照从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指标,而不能很好地按照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安排。
这样,按上面布置下来的计划生产出来的东西,往往货不对路,造成积压,而社会上需要的东西又供应不足。
再加上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是由国家统购包销的,企业所需生产资料大部分又是由国家统一分配计划调拨的,生产企业同消费者之间缺乏横的联系,不能直接见面,以致生产者不了解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也不能对生产施加影响,计划指标不符合实际需要的缺陷不能通过市场机制灵活地反映出来,并得到及时的纠正,使产供销脱节的问题长期难以解决。
计划价格脱离实际。
由于在制定价格时忽视价值律规的客观要求,使得许多产品的计划价格长期地、大幅度地同价值相背离。
在这样的价格条件下,企业在产值、利润等指标上表现出来的经营成果不能反映企业本身经营状况的好坏;由不合理的价格因素而引起的亏本和盈利,也无法据以辨别企业经营的优劣。
计划价格很少考虑供求的变化,长期固定不变。
当出现商品不足、供不应求的时候,往往不采用调整价格的办法来促使增加供给和控制需求,而是采用票证来限额供应,使票证起了补充货币的作用,造成价值尺度的多元化。
人们还把凭票限额供应叫做“计划供应”,似乎它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本质的一种体现,殊不知,这是任何一个被围困的城防司令都会想出来的办法,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毫无本质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作者:赵彬彬来源:《成功》2016年第34期【摘要】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不断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完善的过程中计划和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之上的,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处理好计划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只有科学把握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才能够顺利的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所以本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一论题展开研究,帮助我们更加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市场一、计划与市场的特点(一)计划的特点劳动者生产产品的过程就是商品的生产环节,而衍生出来的则是商品的交换环节,二者之间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当中起到了促进计划手段的目的,计划手段不仅是全局性调节,更是关键性和协调性的调节,其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1、具有预测性质预测功能是计划手段的主要作用,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展开,所以预测功能的实现也需要依据经济方针来实现。
计划手段的预测功能不仅能够对一个国家的阶段性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判断,还能够有效指导国家在经济社会层面的运行情况。
2、具有大范围性质计划手段的作用发挥后覆盖的范围较大,计划手段的执行更是针对全国经济运行调节和全部社会主义市场调节的,因此具备大比例的特征,具有特定方向的大范围性质。
3、具有重点性质政府在利用计划手段调节社会经济的时候,可以利用宏观调控进行,但是该计划手段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重点性质,能够帮助政府利用计划手段针对薄弱部分和关键部分的经济进行重点调节,最大化的利用资源来促使社会经济的发展。
4、具有协调性质若是经济社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剪刀差,那么为了调节其产生的茶具就需要利用计划手段将经济发展中缺失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发现经济发展过多的部分,减少多余的部分,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按照规定逐步解决,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中国现实社会当中,计划手段的主要功效是解决经济的通货膨胀问题,调节资源,以促使其合理的利用,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动荡的平衡问题,不仅解决了收入剪刀差问题,还能够解决社会经济的分配公平问题,避免出现中国的国民生活水平两极分化问题。
计划手段是宏观调节经济的一种,具有实际目标性,因此计划手段的实施需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但是相对的计划手段也存在有一定的微观性和局限性,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劣势:(1)具有局限性质计划被归于唯物论中的意识类,因此具有主观性质,与客观性质相比主观成分较多,容易在客观事物的发展中偏离既定的轨道,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之中,计划手段需要提前调控目标,在一定情况下违背了客观规律,因此计划手段具有局限性质,无法完全满足客观经济规律的需求。
(2)具有不细致性质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商品的发展,计划手段调节多样化的商品生产具有复杂性,计划手段不能够制定过于细致的目标,也不可以加入到具体的调节之中,因此具有不细致性质。
(3)促使经济产生结构不合理问题国家产生的不合理投资问题是由于计划导致的,政府收到计划手段的影响盲目投资等,都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结构。
(4)具有随意性质计划的制定是由人类进行的,所以具有主观性特点,无法满足科学性的要求,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内容的时候,没有结合民主投票,因此在政府做决定的时候群众思想受到限制,因此计划手段缺乏民主性和约束感。
(5)促使国家产生政府和企业职能的错位问题计划手段的产生使得一些本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由社会企业和个人承担,此外本该由社会企业和个人承担的问题由政府承担,二者之间的经济局面十分混乱。
(二)市场的特点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最早提出并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在市场手段的运用过程中能够自发的调节国家的经济运行,促使西方国家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实行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资源配置,因此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市场手段的优势:1、是国内经济形势运作的调节模式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中经济规律的影响较大,不仅是在我国的生产业方面,还是在流通业方面,公司的生产力和营销力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利润。
在社会市场当中,若是商品的数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时,那么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商品的价格就会相应的提升,从各个方面都会加入到商品的利润竞争当中。
单若是商品的数量远大于市场的需求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商品的价格就会随之降低,社会中的各个竞争力就会退出该市场。
因此国家可以借助价格调节的方式来合理分配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帮助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达到公平分配的目的,维持社会生产数量和社会需求量的平衡,有效的分配社会中的各种资源,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
2、具有自发性质各公司需要对社会上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后做出科学的决定,决定的来源包括有公司内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满足上述要求之后才能够结合社会需求的信息做出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决定,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决定效率。
3、具有灵敏性质公司的决定是根据市场变化决定的,因此在执行中可以按照市场变化不断的适应,解决决定领导人和执行人之间的沟通问题,避免出现领导的决定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悖的情况,导致公司的利益受损。
4、具有竞争性质公司的技术改革和管理创新都需要依靠竞争力,以此来提高企业服务的品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市场手段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相对而言也存在部分不足之处,以下两个方面就是市场手段的劣势:(1)具有落后性市场手段的作用往往体现在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间的关系上,若是商品的价格提升,那么该商品的需求量较大,供应量无法满足,就需要加大生产量来满足市场需求;若是商品的价格降低,就说明商品的供应量较大,需求量不足,就需要适当的降低生产量,以适应市场需求。
根据市场价格走向就能够影响到社会的生产量和需求量,而在供求调节中,若是商品的价格相对较高,而商品的数量较少,就可以将重要商品已社会拍卖的方式来保持物品的价格,达到相对平衡的目的,但若是商品的价格过低,产品数量过多,那么就可以借助平价收购来消化市场产品,或是借助价格调整来促进民众的购买需求,解决社会商品过多的问题,达到商品需求关系平衡的目的。
但是市场手段的运用是当商品需求量失衡之后提出的解决方式,调节经济失控后的方法,无法避免失衡过程中导致的损失。
(2)具有局限性公司需要从自身拥有的资源出发,考虑到未来从事的生产经营方向,因此只能够全面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特点,勾画未来生产经营的方向,却无法了解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只能根据公司所处地区的阶段性价格升价影响生产规模。
二、从唯物辩证法看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一)计划与市场的对立关系计划和市场是相对独立的经济手段,因此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上分析,计划和市场是矛盾对立的,而计划在宏观领域当中的作用较大,而市场在微观领域中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市场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市场中的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并制约,因此市场也是一种载体,其中的经济运行具有自发调节的功能。
市场手段的概念首先是将人们生活所需的物品作为商品生产出来;其次是遵循商品的等价交换原则;最后实现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商品交换,达成买卖,从而形成市场。
在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分工越细,那么市场也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愈加广阔。
市场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企业的效率,在城乡市场的商品交易过程中,市场的主要作用就是活跃市场上的商品交易,但是在相对的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市场就是起到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地区分割中存在有错误思想,市场能够突破该思想来加快商品的流通。
与市场不同,计划在商品的生产量和需求量的调节中无法按照不同的类别来分配不同比例的社会劳动,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来有效增加资源的宏观经济收入,而计划的作用主要就是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帮助社会中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同时合理化的调整生产力布局和平衡国民经济,在整体上保持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在经济建设当中,计划也起着重要性的作用,能够集中国家力量在经济项目当中,促进其完成的更加高效。
但是在社会收入分配当中又与市场有较大的区别,计划能够为政府按照比例和类别确定目标,更加合理的调节社会的收入分配,缩小国家、企业和个人之见的收入竞争关系,因地制宜来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以实现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为目的。
但是计划和市场的主要对立原理就在于计划的主观局限性,因此发挥计划的作用受到了限制,例如信息收集的滞后导致信息的不准确,却成为计划制定的根据,切实违背了客观规律。
并且计划的制定是由人的主观决定的,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立场和地位,每个人的自身利益都不一致,使得计划难免出现偏差。
(二)计划与市场的统一关系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首先是计划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具有差异性,计划和市场作为不同的经济发展手段,不能够将其作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体制的区分标志,所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计划和市场手段来展开经济调节;其次计划手段都能够影响到社会经济的生产力发展以及所有制制度,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中国经济的内部,具有计划和市场的特性,所以建立在计划手段发挥作用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发挥市场手段的作用,当国家经过一系列的宏观调控之后,将市场手段的作用发挥出来;再次,在计划和市场手段中可以选用两种不同的资源分配方案:其一是政府集权分配资源,该方案是计划型方案,所以计划手段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其二是自发引导社会中的各类企业进行资源分配,根据商品价格展开的市场手段。
因此只有将计划和市场这两种手段相结合,才能够创建合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大限度的体现出这两种手段的优越性;最后,计划手段和市场手段在各自的领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各类阶段之中对不同的经济进行调节。
计划和市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二者在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时,计划对市场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所以需要将市场和计划之间相互作用的临界点找出是十分重要的,而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仍处于假象理论层面,在实际的市场中容易受到市场、社会、供求和气候关系的影响,市场无法起到完全调控的目的,所以需要依靠计划来协助,只有适度的计划才能够促使市场的发展效果更好。
在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累计了较多的经验,为目前中国社会经济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需要结合现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不断否定计划手段也是片面的观点,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几次经济危机,而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大多是通过中央利用计划手段来进行经济调节的,但是在调节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首先是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市场经济的调节,加强调节能力、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引导经济的发展向收益递增的目标出发,从而发展符合国家发展途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用适当的计划手段来进行经济调控,体现计划的作用,帮助中国经济的发展;其次是将市场机制作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基础调节渠道,市场机制能够利用自发调节的方式来促使自身的发展更加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