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分析

合集下载

苏州博物馆--设计分析

苏州博物馆--设计分析
入微的建筑细部,并进以几何化效果; · 玻璃屋顶与石屋顶相呼应,是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展
厅,金属遮阳片和怀旧木做构架应用于玻璃屋顶之下,过滤进 入的光线强度,光线层次变化,达到妙不可言的效果。
屋顶奇妙的结 构和光线而产 生的变化效果
四、庭院特色
1. 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个小庭院,布局精巧。(中轴线上北部 庭院最为独到)
二、建筑特色
1.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 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 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 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 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 分和谐;
组员:杨永尧 赵然 钱鑫瑜 张宇光
五四三二一 、、、、、 感庭建建简 悟院筑筑介 启特风特 示色格色
目 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简介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省 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 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 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 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建成新馆, 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2.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 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 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 都恰到好处。
拙政园
忠王府 苏州博物馆
与拙政园 呼应
借助水体
三、建筑风格
风格:“中而新,苏而新” · 屋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

苏州博物馆分析PPT

苏州博物馆分析PPT

馆址变迁
原址为太平天国忠王府, 新馆选址于拙政园、狮子 林之间,与周边环境相融 合。
建筑风格与特点
设计师
新馆由享誉世界的中国建筑大师贝聿 铭设计。
建筑风格
特点
粉墙黛瓦、庭院深深,充分体现了苏州古典 园林的韵味;同时,采用玻璃、钢结构等现 代材料,打造出简约而富有现代感的内部空 间。
融合了苏州传统园林建筑与现代设计 元素,创造出独具魅力的现代苏式建 筑。
业升级。
06 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保护理念在运营中体现
建筑设计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与周 围环境相融合,采用自然采 光和通风,减少对环境的影
响。
环保材料
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苏州博 物馆大量使用环保材料,如可 再生材料、低挥发性有机化合
物(VOC)涂料等。
废弃物管理
博物馆制定了严格的废弃物 管理制度,分类收集和处理 废弃物,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推广情况
节能设备
苏州博物馆积极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如LED照明、节能空调等,降 低能源消耗。
能源管理
博物馆建立了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监测和分析能源消耗数据, 制定节能措施。
新能源利用
苏州博物馆积极探索新能源利用途径,如太阳能发电、地源热泵等,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未来可持续发展目标设定
苏州博物馆分析
目录
• 苏州博物馆简介 • 展览陈列与布局 • 观众服务与设施 • 文化教育功能拓展 • 数字化建设与科技创新 • 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01 苏州博物馆简介
博物馆历史背景
01
02
03
创立时间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 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解析PPT

苏州博物馆解析PPT
乾隆御制诗玉册
此玉册以白玉制成,上面刻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字体工整,刀法 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05
苏州博物馆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
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于一体的综 合性博物馆,承载着苏州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传承 和弘扬苏州文化的重要载体。
创新展示
国际交流与合作
跨国展览
苏州博物馆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开展 合作,举办跨国展览,将苏州的文化 遗产推向世界,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 流。
学术研究合作
苏州博物馆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和专 家开展合作,共同进行学术研究、文 物修复和展览策划,提升苏州博物馆 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06
结语
对苏州博物馆的评价与展望
要点一
苏州博物馆在展示方式上不断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观众提供更加生动、立体的展示 体验,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社会影响与价值
社会教育
苏州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类教育活 动和讲座,向公众普及历史、艺 术和科学知识,提高社会整体文 化素养。
促进旅游业发展
作为苏州市的标志性文化景点, 苏州博物馆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 客,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 发展。
重点展品突出展示
对于特别珍贵和有代表性的藏品,博物馆采用特别设计的展示方式,如大型展墙、独立展 柜等,以突出展品的特点和价值。
重点展品介绍
文徵明的《山水图》
此画作为文徵明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构图巧妙,笔墨苍润,展现 了文徵明高超的山水画技艺。
康熙五彩鱼藻纹盖罐
此罐以五彩绘制鱼藻图样,色彩鲜艳,图案生动,是康熙时期瓷器 工艺的杰出代表。
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与建议

苏州博物馆解析

苏州博物馆解析
文化影响
该经箱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文化艺术水平,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宗教信仰的重视。它对现 代人了解古代文化、传承历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馆藏位置与展示
馆藏位置
宋楠木经箱现藏于苏州博物馆的古代文物馆 中,是该馆的重要展品之一。
展示方式
在展馆中,经箱被放置在专门的展台上,配 以灯光和说明牌。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 经箱的精美雕刻和历史痕迹,感受古代文化 的独特魅力。同时,博物馆还会定期举办专 题展览和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宋楠木 经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馆藏位置与展示
馆藏位置
此图轴现藏于苏州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之一,得到了 良好的保存和展示。
展示
在苏州博物馆的古代绘画展厅中,观众可以欣赏到这一 珍贵的艺术品,领略唐寅的绘画技艺和艺术魅力。
07 调砂汲直壶
历史背景与特点
历史背景
调砂汲直壶是明朝时期的一种瓷器,其历史可以追溯 到14世纪。明朝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制造业发展达到 了巅峰,调砂汲直壶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建筑风格与特点
建筑风格
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特 点,采用了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展 现了苏州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建筑特点
以石材为主,屋顶采用青瓦覆盖,整 体色调以白色和灰色为主,给人以清 新、雅致的感觉。
馆藏概述
馆藏数量
超过10万件(套)文物,包括陶瓷、青铜器、书画、玉器、漆器、竹木牙雕等 各类艺术品。
镇馆之宝
明代吴门四家之一文徵明的《石匮书》、清代的《姑苏繁华图》等珍贵文物。
02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
历史背景与特点
历史背景
五代时期,吴越国在江南地区崛起, 秘色瓷作为吴越王室专用瓷器,具有 极高的历史价值。

苏州博物馆建筑鉴赏

苏州博物馆建筑鉴赏

苏州博物馆建筑鉴赏每次提到苏州博物馆,我的心就像被一只小猫轻轻挠着,痒痒的,总想去那儿逛一逛,品一品它独特的建筑韵味。

记得第一次去苏州博物馆,刚到门口,我就被那别具一格的建筑外观给吸引住了。

它不像传统的博物馆那般庄严肃穆、古板沉闷,而是透着一种清新脱俗的江南灵秀之气。

白墙黛瓦,在绿树的掩映下,宛如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静静地伫立在那里。

那简洁流畅的线条,错落有致的布局,仿佛是大自然的妙手随意勾勒而成,却又恰到好处。

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央大厅。

阳光透过屋顶的玻璃天窗洒下来,形成一片片光影,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地面上欢快地跳跃着。

大厅里有一方池塘,池水清澈见底,几尾锦鲤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弋着,时不时还吐个泡泡,似乎在欢迎游客的到来。

池塘边的石头摆放得也极为巧妙,有的像乌龟在晒太阳,有的像青蛙在伺机捕食,给整个空间增添了不少野趣。

我漫步在各个展厅之间,发现馆内的空间设计十分精妙。

不同的展厅通过连廊、庭院相互连接,一步一景,每转一个弯都像是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个展厅的角落里,我看到了一座精致的假山。

这假山可不一般,它的纹理细腻逼真,仿佛是从深山老林里直接搬过来的。

我凑近仔细观察,发现石头上还有一些小小的凹坑,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我不禁想象着工匠们是如何精心挑选这些石头,又是怎样巧妙地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打造出如此栩栩如生的假山景观。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博物馆的采光设计。

除了屋顶的天窗,墙壁上还有一些巧妙设置的小窗户,它们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使得展品在柔和的光线下更显生动。

而且,这些窗户的形状和位置都与周围的建筑元素相互呼应,有的呈圆形,像一轮明月镶嵌在墙上;有的呈菱形,与旁边的地砖图案相得益彰。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就像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将江南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的建筑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它不仅仅是一个存放文物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人沉浸在艺术与文化氛围中的奇妙空间。

每一次参观,都像是与它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让我对建筑之美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也让我更加期待下一次与它的重逢,再次领略它那独特的魅力。

苏州博物馆分析

苏州博物馆分析
同时作者惯用的几何结构造型,线条硬朗而明快,冲淡了苏州的 委婉,不至于新馆只局限于苏州的古典园林式气氛中。
总的说来,苏博新馆就是现代和传统一次完美的结合,体 现了一个原则: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
附:相关图片
四 合 院 形 态
几 何 体 造 型 地下一层
二、新馆自身解析
1、建筑色彩
为承袭苏州粉墙黛瓦的古典风格,作者仍然借用这种思想,但是却也有 算改变,用灰瓦代替了黑瓦,降低传统白墙黑瓦的对比度。
●与拙政园的统一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浑然一体, 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 要求。
3、建筑自身处理
●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 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 度控制在6米之内; ●新馆使用了近传统四合院的布置形态,门面不算突出,入馆前有 一庭院,宛约而舒朗,正如园林设计总欲言又止,通过布局达到象 征效果。
贝老说: 大门的处理很重要, 大门要有气派, 但又得有邀人 入内的感觉.
大厅顶部的米字形钢结构没有任何支撑,它在风格上和 整体建筑非常协调, 但是这不仅是出于美学考虑,而是结构 的原因。通过精密计算之后,只有这样的几何形体变化才能 进行力的转换, 在这样一个既定空间中承载负荷。
4、建筑采光
●走廊大厅的采光照片
通过对《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和对苏州博物 馆的分析,我理解了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也能更深入的了解到公共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 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场所,在城市建设中公共建筑所占 据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让我在公共建筑的设计方面有了 新局、要求及相应处理 二、新馆具体解析 三、造型艺术解析
一、总体环境布局、要求及相应处理

《苏州博物馆解析》课件

《苏州博物馆解析》课件

书画艺术
古代绘画
苏州博物馆珍藏了许多古代绘画 作品,这些作品以山水、人物、 花鸟等为主题,代表了古代中国
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古代书法
馆内还藏有大量的古代书法作品 ,这些作品以楷、行、草、隶等 书体呈现,展现了古代中国书法
的韵味和魅力。
文人画
苏州博物馆的文人画收藏也十分 丰富,这些作品注重意境和情感 表达,是中国文人画的重要代表
《苏州博物馆解析》ppt课件
目 录
• 苏州博物馆简介 • 建筑特色解析 • 馆内展品解析 • 文化意义与影响 • 参观指南与建议
01 苏州博物馆简介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地理位置
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毗邻拙政园 和狮子林等著名景点。
历史背景
始建于1925年,是中国最早的博 物馆之一,见证了中国博物馆事 业的发展历程。
05 参观指南与建议
参观路线与时间安排
参观路线
建议游客从博物馆正门进入,沿着指 示牌先参观古代馆区,再前往现代馆 区,最后到达室外展区。
时间安排
建议游客提前规划好参观时间,避开 高峰期,以便更好地欣赏展品和体验 博物馆的氛围。
注意事项与建议
遵守博物馆规定
游客应遵守博物馆的各 项规定,如禁止吸烟、
屋顶设计
屋顶采用灰色琉璃瓦,继承了苏州传 统建筑的特色,同时又通过现代的几 何线条呈现出简洁明快的风格。
内部结构
01
02
03
空间布局
博物馆内部空间布局合理 ,既有开放的大空间,也 有私密的展示区域,满足 了不同展览的需求。
采光与通风
内部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 采光和通风,利用天窗和 侧窗引入自然光,营造出 舒适自然的观展环境。
功能性区域

苏州博物馆赏析

苏州博物馆赏析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赏析活动收获总结
01 02
深入了解苏州博物馆的历史文化
通过赏析活动,参与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苏州博物馆所承载的丰富历史 文化内涵,包括苏州地区的古代艺术、手工艺、书法、绘画等方面的珍 贵遗产。
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赏析活动不仅让参与者欣赏到了众多精美的文物和艺术品,还通过专家 讲解和互动环节,提升了参与者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文创产品是博物馆传播文化、吸引观 众的重要途径。建议苏州博物馆积极 推动文创产品的开发,结合馆藏文物 和艺术品的特点,设计出具有独特魅 力和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
苏州博物馆作为展示苏州地区历史文 化的重要窗口,应该加强与国际博物 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文化 交流和互鉴。建议苏州博物馆积极参 与国际博物馆协会等组织的活动,与 世界各地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 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03
拓展社交圈子
赏析活动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与其他文化爱好者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拓
展社交圈子,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对未来苏州博物馆发展建议
加强数字化建设
推动文创产品开发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成 为博物馆建设的重要趋势。建议苏州 博物馆加强数字化建设,利用虚拟现 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观众提供更 加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传播力度
1 2
完善线上服务平台
建立博物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服务平 台,提供展品介绍、活动预告、观众预约等便捷 服务。
拓展线下宣传渠道
利用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户外广告等 宣传渠道,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加强与旅游机构合作
与旅行社、酒店等旅游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将博 物馆纳入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 来参观。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苏州博物馆分析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苏州博物馆分析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苏州 博物馆分析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融合先进设计原则与苏州传统文化特色的典范。以下将从 多个角度对其设计进行分析与探讨。
苏州博物馆介绍
苏州博物馆位于古城苏州的市中心,拥有丰富的文物和艺术藏品。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它是苏州城市形象的 重要组通过精心的设计,将自然环境与建筑融为一体。独特的园林景观和建筑形式相得益彰,展现出苏州 园林的独特魅力。
设计原则二:突显苏州文化特色
苏州博物馆在建筑风格、陈列展示和文化活动中充分展现了苏州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它是苏州文化的重要代 表和传承者。
设计原则三:功能与美学的平 衡
苏州博物馆既满足了当代公共建筑的功能需求,又注重美学表达。建筑外观 简洁大方,内部空间布局合理,使参观者得到良好的体验。
设计原则四:可持续性与节能
苏州博物馆在材料和技术的选择上注重创新与传统的结合。运用现代的建筑 材料和技术手段,使建筑更加耐久且符合苏州的文化氛围。
总结与展望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原则以其独特性和卓越性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展望未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将这些原 则应用于更多的公共建筑设计中。
苏州博物馆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采用了节能环保的设计和材料。它 通过太阳能发电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手段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设计原则五:空间布局与流线思维
苏州博物馆的室内外空间布局紧密相连,通过合理的导向和流线设计,使参观者能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展览的 连贯性和完整性。
设计原则六:建筑材料与技术 选择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是苏州市一座重要的文化场所,本文将对其建筑进行客观完整的
赏析。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人民路204号,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是苏州市的重要文化场所之一。

博物馆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苏州园林和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的外观设计以简洁、大气为主,采用了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和钢结构。

建筑主体呈矩形平面,共有四层,高度约为30米。

整个建筑外墙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给人一种轻盈、通透的感觉。

进入苏州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仿古的园林建筑,这是博物馆的主入口。

园林建筑以传统苏州园林的造园技巧为基础,运用了假山、水池、廊桥等元素,展现出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的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展厅、陈列室、多功能厅等功能区域错落有致。

展厅的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博物馆的陈列方式,又采用了现代化的展示手段,结合了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让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现代科技的魅力。

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文化场所,不仅展示了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还充分利用了现代建筑技术,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建筑设计上注重融合传统与现代,使得博物馆建筑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苏州地区重要的建筑景点之一。

总之,苏州博物馆建筑的赏析展示了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魅力。

其简洁大气的外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内部空间布局,以及展厅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博物馆成为了一座集传统与现代艺术于一体的建筑作品。

苏州博物馆解析

苏州博物馆解析
注意事项
在参观过程中,请注意个人财物安全 ,并遵守博物馆的禁烟规定。如有任 何疑问或需要帮助,请随时向工作人 员寻求帮助。
THANKS 感谢观看
古代工艺
展示古代苏州地区的工艺精品,如 苏绣、缂丝、玉雕、木雕等,彰显 苏州工艺的精湛技艺和丰富内涵。
临时展览及策划
临时主题展
根据不同时期的文化热点和学术研究 成果,策划举办临时主题展,如“江 南文化展”、“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展 ”等。
馆际交流展
艺术家个展
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举办个展 ,展示其最新艺术成果和创作过程, 为观众提供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的机 会。
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亲子互动体验
推出亲子互动体验项目,如“亲 子手工坊”、“家庭日活动”等 ,让家长在陪伴孩子参与活动的 过程中,共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
力。
03 苏州博物馆的科研与成果
科研团队与研究方向
科研团队
苏州博物馆拥有一支专业的科研团队,包括历史学家、文物 鉴定专家、考古学家等,他们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 实践经验。
地理位置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 东北街204号,毗邻拙政 园和狮子林,是苏州古典 园林的代表之一。
文化背景
苏州博物馆承载着苏州地 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展现了苏州作为历史文化 名城的独特魅力。
建筑风格与特色
建筑风格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既有江南古典园林的韵味,又 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创新。
社会教育的深化
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公 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创新发展的思路与举措推动文物保护科技创 新
加强文物保护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 文物保护的科技含量和水平,确保文 物在得到充分展示的同时得到有效保 护。

苏州博物馆分析PPT

苏州博物馆分析PPT

展览主题与特色
苏州博物馆的展览主题主要围绕苏州的历史、文化、艺术等 方面展开,旨在展示苏州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展览特色在于注重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解读,通过 多种形式和手段,让观众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同时,展览还注重现代科技的应用,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 等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苏州博物馆分析
• 苏州博物馆概述 • 馆内藏品与展览 • 苏州博物馆的文化价值 • 苏州博物馆的管理与服务 • 苏州博物馆的未来发展
01
苏州博物馆概述
地理位置
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 204号
交通便利,附近有地 铁站和公交站
紧邻拙政园、狮子林 等世界文化遗产地
历史背景
始建于1960年,是中国最早的地方历 史博物馆之一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拓展
合作办展
与国际知名博物馆合作,共同举办展览,促进文 化交流。
学术交流
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共同研究历史文化,提 升学术水平。
人才培养
加强国际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 野的专业人才。
THANKS
感谢观看
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苏州博物馆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积极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和独特魅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04
苏州博物馆的管理与服务
人员配置与培训
人员结构
苏州博物馆拥有一支专业、多元 化的团队,涵盖了博物馆学、历 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培训与发展
博物馆定期为员工提供专业培训 和进修机会,提高员工的专业素 养和服务水平。
设施维护与管理
设施状况
苏州博物馆的设施状况良好,定期进 行保养和维修,确保设施的安全和正 常运行。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展览、教育、研究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
于苏州市中心地区,是苏州市的重要文化设施之一。

本文将对苏州博物馆进行案例分析,从建筑特色、展览内容、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文化设施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首先,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特色非常突出。

博物馆建筑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外观造型简洁大方,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展厅设计独具匠心,充分展示了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

同时,建筑内部的环境设计也非常考究,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材料和技术,营造出了舒适、安静的参观氛围,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参观体验。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

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涵盖了历史、艺术、民俗等多个领域。

展览内容不断更新,每一次展览都能吸引大量观众前来参观,展览主题新颖,设计精美,展品陈列精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同时,博物馆还注重与其他博物馆、文化机构的合作,定期举办国际交流展览,为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再次,苏州博物馆注重教育活动的开展。

博物馆通过举办讲座、讲解、亲子活
动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观众的文化素养。

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新颖,吸引了大量学生和家长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不仅在建筑特色上有着突出的
表现,而且在展览内容和教育活动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苏州博物馆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文化设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希望更多的文化机构能够向其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为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苏州博物馆分析

苏州博物馆分析

A
18
空间的尺度与比例
空间的尺度与比例, 是空间构成形式的重要原因
A
19
主庭院
• 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门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1/5,第一座在古典园林基础上 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
A
20
空间界面处理
▪ 苏州博物馆
A
21
底面 (楼,地面)材料分析
大堂地面
A
走廊地面
22
侧面(墙面,隔断)材料分析
• 网状钢材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
A
25
金字塔屋顶
A
金字塔的天窗,来源是民居中的老虎窗 建筑的中庭借鉴传统“老虎天窗” 的做法,但窗户开在了屋顶中间部位, 屋顶形成一个折角,光影交错,整个 空间空间充满祥和与大气
26
室内的设备设施
展柜灯具
A
排风口
走道灯槽
顶棚灯具
27
界面的图形构成
造型、空间等中西元素有机的结合,图形构成的巧妙转换,现代空间中国园林意境的营造 是苏博新馆成功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关键
• 贝老说:大门的处理很重要,大门 要有气派,但又得邀人入内的感觉
7
平面流线分析
A
一层平面图
流线 小庭院 地下车库
西

中央庭院
现代

艺术厅

大堂
分析
A
楼梯 流线
车库
吴文化展厅 多功能厅
考古展厅
展厅
展厅会议
三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9
建筑造型分析
建筑基本色调是灰白两色,与苏州传统民居的粉墙黛瓦和谐统一,但用白墙灰瓦降低传统白墙黑瓦的对比度
12
过渡空间

苏州博物馆分析

苏州博物馆分析

总结语
苏州博物馆如今已如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 迷人的光芒 ,在结构布局、与环境的融合、空间布局、 采光通风、能源上都闪耀着其特有的光彩,真正做到了 功能、艺术、技术三者相统一,并能与周围融合,让大 家喜闻乐见。 通过对《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和对苏州博物 馆的分析,我理解了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也能更深入的了解到公共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 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场所,在城市建设中公共建筑所占 据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让我在公共建筑的设计方面有了 新的提高。
3、建筑空间流线控制及细节设计
通过中央大厅东侧的天窗廊道,进入新馆的东部次展区。廊道 尽头设紫藤园和休憩茶室。其南北两侧安排有图书馆、贵宾厅、博 物馆商店和现代艺术展厅等公共空间。现代艺术展厅位于东路的首 层,以便于功能周转。
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 既有传统建筑 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 又以现代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格. 贝老说: 大门的处理很重要, 大门要有气派, 但又得有邀人 入内的感觉.
●与拙政园的统一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浑然一体, 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 要求。
3、建筑自身处理
●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 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 度控制在6米之内; ●新馆使用了近传统四合院的布置形态,门面不算突出,入馆前有 一庭院,宛约而舒朗,正如园林设计总欲言又止,通过布局达到象 征效果。 同时作者惯用的几何结构造型,线条硬朗而明快,冲淡了苏州的 委婉,不至于新馆只局限于苏州的古典园林式气氛中。
规划总平面图
建筑及周边环境平面图
2、周围环境要求
苏州是历史古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独特的文化内涵要求作者必须考虑 到这座新建筑与苏州古城的完美结合问题。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 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博物馆分析报告课程:材料工艺学班级:10级环艺4班苏州博物馆贝聿铭先生:美籍华人建筑师,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建筑奖。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是苏州市“十五”期间的重点项目之一,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多方努力,85岁高龄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欣然接受市委、市政府的盛情邀请,亲自担任苏州博物馆的新馆设计,并于2002年4月30日正式签定了设计协议。

贝聿铭先生以擅长设计博物馆而享誉全世界,他曾应肯尼迪总统遗孀杰奎琳的邀请设计过肯尼迪图书馆应密特郎总统之邀设计过卢浮宫博物馆,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贝先生在中国设计博物馆是第一次。

正因为如此,贝聿铭先生在家乡苏州设计博物馆引起了全球传媒的关注。

聿铭先生的设计思想和专家组提出的“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路,经过一年的紧张工作,先后完成了概念性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

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

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

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

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粱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

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形式上,地块已分为三部分。

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而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该部分还将成为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

忠王府将恢复成原貌。

由于忠王府难以在现有的结构下提供合适的展览空间,它将被用作展示其丰富建筑遗产的橱窗以及那些通常无需高档展示空间的艺术品,诸如家具和雕塑等。

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间。

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

参照国际通行惯例,临时性的展区设在人流路线的入口处。

字画展区设在自然采光的八角型大厅的二楼,高高的墙面为展示字画长卷提供了背景上的便利。

现代美术作品设在博物馆花园东边的一个特别展区里。

展区由1.35米的模块组合而成,为布展提供了灵活性。

这些模块外饰简洁优美,地面铺设地板,踢脚,木质框架墙体和白色涂料。

还有一个灵活的展示窗系统,专门展示那些大小不一的工艺品。

由于地块的大小、高度的限制以及博物馆设计规划的要求,相当一部分的博物馆功能空间安排在地下室。

游人可以通过室内荷花池上方的悬臂楼梯到达地下室。

新石器时代和吴文化文物的展厅,影视厅、多功能厅、卫生间,藏品储藏库,各种行政管理和博物馆内部用房,机械设备用房、停车库以及装卸区域都安排在地下室。

贝老还看了新馆大门复层移动的演示,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向内微凹,似乎在鼓励着人们走进。

“希望苏州市民以后常来苏州博物馆走走,就像巴黎市民常常要到卢浮宫去一样”,贝老说。

贝聿铭老先生的“封刀之作”生动体现了苏州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手法的结合。

作为庭院式园林,新馆大量运用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符号,同时也充分考虑到现代博物馆对文物的展示、保护和研究三大功能。

借鉴古典园林风格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的结构方式,最高处不超过地面16米。

“中而新,苏而新”是贝聿铭为新馆确定的设计理念。

新馆设计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庭园中的竹和树,姿态优美,线条柔和,在与建筑刚柔相济的对比中,产生了和谐之美。

紫藤园西南方的那棵紫藤树,是贝聿铭亲自在光福苗圃园里选中的,还嫁接着从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来的枝蔓,以示延续苏州文化的血脉。

一、独特的建筑风格在这个有着众多著名古典建筑的“文化圣地”建一座21世纪的新馆建筑,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贝聿铭用“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的理念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新馆建筑和相伴的忠王府古建筑妙相辉映,总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其中忠王府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地面一层为主,局部二层;新馆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

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新的苏州博物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

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

新馆建筑在高低错落的新馆建筑中,用颜色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以及其下白色墙体周边石材的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相融合,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

新馆建筑用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了苏州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

我们在新馆的大门、天窗廊道、凉厅以及各个不同的展厅的内顶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特点。

开放式钢结构既是建筑的骨架,又成为造型上的特色,它带给建筑以简洁和明快,更使建筑的创新和功能的拓展有了可能和保障。

新馆建筑独特的屋面形态,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新馆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框体内的金字塔形玻璃天窗的设计,充满了智慧、情趣与匠心。

木纹金属遮光条的广泛应用,使博物馆充满温暖柔和的阳光。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我们在新馆的大门、天窗廊道、凉厅以及各个不同的展厅的玻璃内顶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特点。

新馆建筑将三角型作为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结构特征,表现在建筑的各个细节之中。

在中央大厅和许多展厅中,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正方形和三角形构成,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象是一幅几何形错觉绘画,给人以奇妙的视觉感受。

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既含有传统建筑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又以现代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格。

贝聿铭认为,“大门的处理很重要,大门要有气派,但又得有邀人入内的感觉。

我记忆中的许多所谓深宅大院,包括我儿时玩耍的狮子林,大多是高墙相围,朱门紧闭。

而博物馆是公共建筑,我想在这里用一些新的设计手法,让博物馆更开放一点,更吸引人。

同时,游客一进大门,就应感受到堂堂苏州博物馆的气派。

”位于中轴线上的八角形中央大厅位于博物馆入口内的前庭与后庭山水园之间,其大圆孔造型的检票口以及向东西两侧伸展开去的天窗廊道,是连接博物馆各个功能区的枢纽。

这里还设有茶室、贵宾室、图书馆和商店。

通过中央大厅西侧的天窗廊道,进入西部主展厅区。

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别具一格的室内水幕墙和荷花池。

水在苏州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常是灵气和文气的象征;荷花也表示着圣洁。

这个大型瀑布叠水的水幕墙是按照空气自然分解水分子的原理,巧妙设计的室内人工“瀑布”,按照流水张力的原理使水流横向拉伸,沿着横向或斜向凸起的黑石墙面,翻卷出几何造型的条条白色水花,欢跳着流入荷花池中,如粒粒珍珠在荷叶上滚动。

富于动感和几何线条的水幕景观所带来的是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和大自然的音色之美。

它不仅可以调节室内的空气湿度,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也是一处可供欣赏的重要室内景观。

贝聿铭设计的作品有一个共同點是內庭院,內庭院將內外空間串連,使自然融於建築。

新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內庭院,布局精巧。

其中,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置是最让贝聿铭煞费苦心的。

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五分之一空间。

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石片假山。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析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用展区和回廊一隅配上六边形镂窗再现“移步换景”和“借景”的概念造园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9个小内庭院,布局精巧。

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在地面一层北部的常设展览中,由贝聿铬先生创意,东南大学配合设计的茅草屋顶的宋画斋是新馆中唯一的一处以传统手法营造的展厅。

宋画斋是一间复原的宋代民居厅堂,从基础开始到屋顶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建筑材料也多为传统建材。

如屋顶茅草就是用一种生长在苏北沼泽地的红茅草铺就而成的,耐潮,经过处理,可20年不腐;庭院中的石桌取自天然灵璧石,可用来下围棋,石凳也觅自天然卵石。

宋画斋给人的感觉是“简单、朴素、自然”的美丽。

同时,室内(摆放)一些宋代的家具,仿宋的家具,仿宋的字画,让观众感受宋代画室的内部场景是如何的。

这间宋代风格的茅庐反映了贝聿铭“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的设计理念,他要让这间屋子本身成为展品,展示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