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和余弦》教案
正弦和余弦初中三年级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三年级正弦和余弦教学教学目标:1.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2.了解正弦和余弦的性质和特点;3.能够应用正弦和余弦解决实际问题;4.提高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正弦和余弦的定义;2.正弦和余弦的性质和特点;3.正弦和余弦的应用。
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探究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和余弦的性质和特点;3.演示法:通过演示一些例题,让学生了解正弦和余弦的应用;4.练习法: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弦和余弦的理解。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正弦和余弦的概念,例如:小明要借助三角函数计算一根高塔的高度,你能帮助他吗?第二步:探究正弦和余弦的定义(20分钟)1.让学生自己测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并假设这个三角形的一个角为θ角;2.让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与这个θ角的关系,引出正弦和余弦的定义;3.让学生自己写出正弦和余弦的定义。
第三步:探究正弦和余弦的性质和特点(30分钟)1.让学生观察正弦和余弦的值在0度、90度、180度和360度等特殊角度时的变化情况;2.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和余弦的周期性特点;3.让学生观察正弦和余弦的值的范围,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和余弦的值域;4.让学生总结正弦和余弦函数图像的特点。
第四步:应用正弦和余弦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1.演示应用正弦和余弦计算高塔的高度的例题;2.让学生自己解决其他实际问题,例如:从一棵树下斜向上看一个航空球的角度是60度,树下到航空球的直线距离是10米,你能计算航空球的高度吗?第五步:练习与巩固(20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检查和讨论答案。
第六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总结正弦和余弦的性质和特点,并展示一些正弦和余弦的拓展应用,如:音乐的波形、建筑物的结构等。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果,进行教学评价。
正弦定理教案优秀5篇
正弦定理教案优秀5篇《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构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实验猜想发现正弦定理,并从理论上加以证实,最后进行简单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必修5》(A 版)第一章中,是在高二学生学习了三角等知识之后安排的,显然是对三角知识的应用;同时,作为三角形中的一个定理,也是对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伸,而定理本身的应用(定理应用放在下一节专门研究)又十分广泛,因此做好该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对任意三角形中正弦定理的探索、发现和证实,感受“类比--猜想--证实”的科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会由“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这种数学地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思想,养成大胆猜想、善于思考的品质和勇于求真的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正弦定理的发现和证实;难点是三角形外接圆法证实。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正弦定理,理解证实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数学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不畏艰辛的创新品质,增强学习的成功心理,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2)通过实例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祖国努力学习的责任心。
四、教学设想: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四周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深入探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运用教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运用教案正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运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含义和基本公式;2. 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中的应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正弦定理的推导和应用;2. 余弦定理的推导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理解和记忆;2. 通过具体问题实际运用,使学生深入理解定理的应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三角函数学科教材;2. 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Ⅰ. 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复习三角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已知某一角的情况下,如何确定三角形的边长呢?Ⅱ. 正弦定理的推导和应用(20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正弦定理的基本公式:a/sinA = b/sinB =c/sinC;2. 教师讲解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并与学生一同完成推导;3. 教师给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并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出应用方法。
Ⅲ. 余弦定理的推导和应用(20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余弦定理的基本公式:c² = a² + b² - 2abcosC;2. 教师讲解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并与学生一同完成推导;3. 教师给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余弦定理解决问题,并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出应用方法。
Ⅳ.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2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复合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3.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解题思路和方法,并针对不同解题方法进行及时点评。
Ⅴ. 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拓展性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2. 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内容,并在下节课讲解时与教师进行互动讨论。
Ⅵ. 总结与作业(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强调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重要性;2.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正弦与余弦-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弦与余弦-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2.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和余弦的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正弦和余弦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正弦和余弦的计算方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正弦和余弦。
让学生回想一下上课学习的三角函数的知识。
三角函数包括哪些?这些函数有什么用处?2. 正弦和余弦的概念1.向学生介绍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和概念,让学生知道正弦和余弦对应的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角。
2.给学生讲解正弦和余弦的符号体系,让学生明白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 正弦和余弦的计算方法1.告诉学生正弦和余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几个例题来对计算方法进行讲解。
要求学生严格遵循计算方法执行计算过程。
2.对于计算方法中出现的各种函数,如正切函数、余切函数、弧度制和角度制等,对学生进行简要介绍和说明。
4. 应用正弦和余弦解决实际问题1.先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他们自己探讨思路,并在讨论中引领他们认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分别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应用进行讲解,并让学生举出更多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练习1.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
2.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去思考,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相关练习题目的同时,合理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课后复习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及时复习当天所掌握的知识,巩固知识点,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课堂资源教师可以配备一些教具,如直角三角形模型、三角函数表等,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experience.。
江苏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江苏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定义及表达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验证等方法,深入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内容1. 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各边的长度与其对角的正弦值成比例。
2. 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各边的平方和等于其他两边平方和与这两边夹角余弦值的乘积的两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定义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验证等方法,探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
3.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中的几何关系。
2. 探究正弦定理:让学生观察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发现各边长度与对角正弦值的关系,进而总结出正弦定理。
3. 验证正弦定理:让学生运用正弦定理解决具体问题,验证其正确性。
4. 探究余弦定理: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模型,发现各边平方和与夹角余弦值的关系,总结出余弦定理。
5. 验证余弦定理:让学生运用余弦定理解决具体问题,验证其正确性。
6. 总结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引导学生对比总结两个定理的异同点。
7. 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8.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这两个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练习题:通过布置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掌握情况。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教案模板(精选7篇)-最新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教案模板(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7篇《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教案模板》,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余弦定理教案篇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余弦定理,本节内容共分3课时,今天我将就第1课时的余弦定理的证明与简单应用进行说课。
下面我分别从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这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五的第一章第2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勾股定理。
平面向量、正弦定理等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实质是学生已经学习的勾股定理的延伸和推广,它描述了三角形重要的边角关系,将三角形的“边”与“角”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边角关系的互化,为解决斜三角形中的边角求解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同时也为在日后学习中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有关的等式与不等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本节课中教学重点是余弦定理的内容和公式的掌握,余弦定理在三角形边角计算中的运用;教学难点是余弦定理的发现及证明;教学关键是余弦定理在三角形边角计算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基本理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余弦定理的内容及公式,能初步应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有关三角形边角计算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证明方法,通过探究余弦定理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与方法,提高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余弦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方式,培养用数学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基于本节课是属于新授课中的数学命题教学,根据《学记》中启发诱导的思想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我将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即从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发现无法使用刚学习的正弦定理解决,造成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产生疑惑,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之后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从而得出原理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概念,获得方法,培养能力。
正弦和余弦教案初中
正弦和余弦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及应用。
2. 学会使用正弦和余弦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正弦和余弦的定义。
2. 正弦和余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及理解。
2. 灵活运用正弦和余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复习正切、余切等函数。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中的正切和余切,那么正弦和余弦又是怎样的函数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正弦: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称为正弦。
余弦: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称为余弦。
2. 举例说明正弦和余弦的运用:问题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一个锐角的正弦值为0.5,求这个角的度数。
问题2: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一个锐角的余弦值为0.6,求这个角的度数。
3.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总结正弦和余弦的性质。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正弦和余弦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1:一根绳子以一定的角度抛出,求绳子落地时的长度。
案例2:一个货物通过斜面滑下,求货物滑到斜面底部的速度。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及应用。
2. 强调正弦和余弦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实际问题解决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cos A cos B cos C
(三) 理解定理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
例题: 例 1、△ABC 的三个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asin Asin B+bcos2A= 2a. b (1)求 ; a (2)若 c2=b2+ 3a2,求 B.
)
8.△ABC 中,AB= 3,AC=1,∠B=30° ,则△ABC 的面积等于( A. 3 2 B. 3 4 C. 3 或 3 2 D.
) 3 3 或 2 4
2π 9.在△ABC 中,若 b=1,c= 3,∠C= ,则 a=________. 3
10.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若 a= 2,b=2,sinB+cosB= 2,则角 A 的大小为 ________. 1 11.在△ABC 中,D 为边 BC 上一点,BD= DC,∠ADB=120° ,AD=2.若△ADC 的面积为 3- 3,则∠BAC 2 =_______.
)
3、已知△ABC 中,a=c=2,A=30° ,则 b=( A. 3 B. 2 3
4、 △ABC 中,a= 5,b= 3,sinB= A. 1 个 B. 2 个
2 ,则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 2 C. 3 个 D. 0 个
)
5.在△ABC 中,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是 a,b,c.若 a2-b2= 3bc,sinC=2 3sinB,则 A=( A.30° B.60° C.120° D.150°
a
sin A
a
sin A
b
sin B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正弦和余弦》教案
《正弦和余弦》教案第一章:正弦和余弦的定义1.1 引入正弦和余弦的概念通过实际情境(如音乐、建筑、航海等)引入正弦和余弦的概念讲解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和符号表示1.2 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性质讲解正弦和余弦的周期性讲解正弦和余弦的奇偶性1.3 练习正弦和余弦的计算提供一些简单的正弦和余弦值计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加深对正弦和余弦概念的理解第二章:正弦和余弦的图像2.1 绘制正弦和余弦的图像讲解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图像特点让学生通过绘制正弦和余弦的图像来加深对其性质的理解2.2 分析正弦和余弦图像的性质讲解正弦和余弦图像的峰值、谷值、零点等概念让学生通过分析图像来加深对正弦和余弦性质的理解2.3 练习正弦和余弦图像的识别提供一些正弦和余弦图像的识别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识别图像来提高对正弦和余弦性质的应用能力第三章:正弦和余弦的和差3.1 讲解正弦和余弦的和差公式讲解正弦和余弦的和差公式的推导过程讲解正弦和余弦的和差公式的应用范围3.2 练习正弦和余弦的和差计算提供一些正弦和余弦的和差计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加深对正弦和余弦和差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3 应用正弦和余弦的和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弦和余弦的和差公式来解决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对正弦和余弦和差公式的应用能力第四章:正弦和余弦的应用4.1 讲解正弦和余弦在几何中的应用讲解正弦和余弦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讲解正弦和余弦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4.2 练习正弦和余弦在几何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几何问题,让学生运用正弦和余弦来解决让学生通过解决几何问题来加深对正弦和余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3 探索正弦和余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正弦和余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让学生通过探索来拓宽对正弦和余弦应用的认识第五章:正弦和余弦的综合应用5.1 给出一个综合应用问题给出一个涉及正弦和余弦的综合应用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综合应用问题来综合运用所学的正弦和余弦知识5.2 分组讨论和展示解题过程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和展示解题过程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合作精神强调正弦和余弦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第六章: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6.1 回顾周期性的概念复习函数周期性的定义和性质强调周期函数在数学和物理中的应用6.2 探索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讲解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通过图形和实例展示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6.3 练习计算周期提供一些计算正弦和余弦函数周期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加深对周期性的理解第七章:正弦和余弦函数的相位变换7.1 引入相位变换的概念讲解相位变换对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影响强调相位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7.2 探索相位变换的规律通过图形和实例展示相位变换的规律讲解相位变换的数学表达式7.3 练习相位变换的计算提供一些计算正弦和余弦函数相位变换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加深对相位变换的理解第八章:正弦和余弦函数的振幅变换8.1 引入振幅变换的概念讲解振幅变换对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影响强调振幅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8.2 探索振幅变换的规律通过图形和实例展示振幅变换的规律讲解振幅变换的数学表达式8.3 练习振幅变换的计算提供一些计算正弦和余弦函数振幅变换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加深对振幅变换的理解第九章: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应用举例9.1 讲解正弦和余弦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正弦和余弦函数在振动、波动等物理学问题中的应用强调正弦和余弦函数在描述周期性现象中的重要性9.2 讲解正弦和余弦函数在工程学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正弦和余弦函数在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等工程学问题中的应用强调正弦和余弦函数在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9.3 讨论正弦和余弦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正弦和余弦函数在其他学科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探索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广泛影响回顾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周期性、相位变换和振幅变换等关键知识点强调正弦和余弦函数在数学和物理中的核心地位10.2 复习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应用通过实例回顾正弦和余弦函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强调正弦和余弦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10.3 布置练习和思考题提供一些正弦和余弦函数的练习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学习和思考正弦和余弦函数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正弦和余弦的定义难点解析: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和性质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情境和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一)创设情境提出课题如图1,某城市有一条公路,自西向东经过A点到市中心O点后转向东北方向OB,现要修建一条铁路L,L在OA上设一站A,在OB上设一站B,铁路在AB部分为直线段,现要求市中心O与AB的距离为10 km,问把A、B分别设在公路上离中心O多远处才能使|AB|最短?并求其最短距离.(不要求作近似计算)(二)复习回顾、知识梳理1.正弦定理: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哪些有关三角形的问题.?2.余弦定理: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哪些有关三角形的问题:3.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典例导航、知识拓展【例1】△ABC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如果a2=b(b+c),求证:A=2B.思考讨论该题根据命题特征,你能否构造一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利用几何知识解决?【例2】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1)若△ABC 的面积23=∆ABC S ,c=2,A=600,求边a,b 的值; (2)若a =c cos B ,且b =c sin A ,试判断△ABC 的形状。
(四) 变式训练、归纳整理【例3】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若b cosC=(2a -c )cosB(1) 求角B ;(2) 2,2=∙=,求a+c 的值。
(五) 应用实践,解决问题通过复习整理,你能通过对正余弦定理的理解,最后解决本节课开始时留下的实际问题。
课时小结1. 解三角形时,已知“角角边、角边角、边边角”关系常用正弦定理;“边边边、边角边”关系常用正弦定理。
2. 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①化边为角;②化角为边.4.应用问题可利用图形将题意理解清楚,然后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5.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函数、向量、不等式等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教案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教案教案标题: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及特性。
2. 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周期、振幅、相位差等相关概念。
3. 能够应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如角度、弧度、单位圆等。
2. 提问:你们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有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特点?探究(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
2. 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波浪线,而余弦函数的图像则是一条曲线。
3. 解释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振幅、相位差等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讲解(15分钟):1. 介绍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y = A*sin(Bx + C) 和 y = A*cos(Bx + C)。
2. 解释其中A表示振幅,B表示周期的倒数,C表示相位差。
3. 强调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都是2π,振幅的取值范围是[0, +∞)。
4.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确定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周期、振幅、相位差。
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练习题包括画出给定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求解函数的周期、振幅、相位差等。
3.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疑惑。
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波浪的起伏、天体运动等。
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求解。
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2. 强调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数学和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应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其他三角函数,如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等。
2. 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同的三角函数进行求解和分析。
教学资源:1. 教材:包含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相关章节。
2. 练习题:提供给学生的练习题目。
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
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概念;2.学会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概念;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3.解三角形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解三角形问题的策略与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三角函数知识,如正弦、余弦的定义等;(2)提出问题: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那么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是否存在类似的关系呢?2.授课(1)讲解正弦定理的概念: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各边的长度与它们所对的角的正弦值成比例,即a/sinA=b/sinB=c/sinC(2)讲解余弦定理的概念: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乘以它们夹角的余弦值的两倍,即a^2=b^2+c^22bccosA(3)举例讲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例1:已知三角形ABC中,a=8,b=10,C=60°,求边c的长度;例2:已知三角形ABC中,a=5,b=7,c=9,求角A的大小。
3.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2)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并对解答过程进行点评。
4.解三角形问题(1)讲解解三角形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一:正弦定理法;方法二:余弦定理法;方法三:正切定理法。
(2)举例讲解解三角形问题的策略与技巧:例3:已知三角形ABC中,a=6,b=8,A=30°,求角B和角C的大小;例4:已知三角形ABC中,a=5,b=7,c=9,求角A的大小。
(2)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1.复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概念及应用;2.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3.遇到问题,积极思考,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概念、应用及解三角形问题,使学生掌握了这两种定理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九年级数学下册《正弦与余弦》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正弦与余弦的定义及其应用是本章节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
2.正弦、余弦在不同象限的符号变化是教学的难点,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掌握。
3.将正弦与余弦的概念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是学生需要突破的难点。
(二)教学设想
-设计一道实际问题,运用正弦和余弦的知识解决问题,并简述解题思路。
-总结正弦、余弦在不同象限的符号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选做题:
-利用计算器或三角函数表,探究正弦和余弦值在0°到360°范围内的变化规律。
-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探讨正弦和余弦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物理中的振动、地理中的经纬度等。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对优秀生进行拔高训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情境:在校园里,我们常常看到升旗仪式。请问同学们,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出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三角形知识,特别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和三角形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学习正弦与余弦的概念和运用,学生需要将已知的几何知识与新的三角函数知识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和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对正弦、余弦的定义理解不透彻,容易混淆两者关系。
5.作业提交时间:
-必做题需在下一节课前提交。
-选做题和探究性学习成果可以适当延长提交时间,但最迟不超过本周五。
-使用计算器或三角函数表,学会求已知角度的正弦和余弦值。
初中正弦 余弦教案
初中正弦余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掌握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含义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自主探索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培养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及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含义。
2. 难点:正弦和余弦值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正弦和余弦的PPT、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尺子、量角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正弦和余弦的定义。
2. 新课讲解:(1)利用实物模型和PPT,介绍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2)讲解正弦和余弦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含义和应用。
(3)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正弦和余弦值的变化规律。
3. 课堂互动:(1)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正弦和余弦的性质。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4. 练习巩固:(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检验对正弦和余弦概念的理解。
(2)教师选取部分习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及应用。
(2)教师强调正弦和余弦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
2. 调查生活中正弦和余弦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正弦和余弦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4篇
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4篇教案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感谢您的欣赏。
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能熟练运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答有关问题,如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定理.教学难点: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写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论等公式.2.讨论各公式所求解的三角形类型.二、讲授新课:1.教学三角形的解的讨论:①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分两组练习→讨论: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②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为锐角时)②练习: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的解的情况.2.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活用:①出示例2:在△ABC中,已知sinA∶sinB∶sinC=6∶5∶4,求角的余弦. 分析:已知条件可以如何转化→引入参数k,设三边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角.②出示例3:在ΔABC中,已知a=7,b=10,c=6,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分析:由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可以判别→求角余弦,由符号进行判断③出示例4:已知△ABC中,,试判断△ABC的形状.分析:如何将边角关系中的边化为角→再思考:又如何将角化为边3.小结:三角形解的情况的讨论;判断三角形类型;边角关系如何互化.三、巩固练习:3.作业:教材P11B组1、2题.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2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重要性:正、余弦定理是学生学习了平面向量之后要掌握的两个重要定理,运用这两个定理可以初步解决几何及工业测量等实际问题,是解决有关三角形问题的有力工具。
(2)重点、难点。
重点:正余弦定理的证明和应用难点:利用向量知识证明定理(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要学生掌握正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和内容;②能够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③了解向量知识的应用。
正余弦定理完美教案
正余弦定理完美教案第一章:正弦定理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正弦定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学会运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1.2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的定义及公式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正弦定理的规律1.4 教学步骤1. 引入正弦定理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正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2. 通过示例,讲解正弦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二章:余弦定理简介2.1 学习目标了解余弦定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学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内容余弦定理的定义及公式余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余弦定理的规律2.4 教学步骤1. 引入余弦定理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余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2. 通过示例,讲解余弦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余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三章: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3.1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综合问题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3.2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3.4 教学步骤1. 通过示例,讲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决综合问题中的应用2. 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能力第四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4.1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几何问题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重要性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重要性4.4 教学步骤1. 通过示例,讲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2. 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重要性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能力第五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1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5.2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5.4 教学步骤1. 通过示例,讲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六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综合练习6.1 学习目标巩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基本概念提高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6.2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题,涵盖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6.3 教学方法提供综合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分析解题思路,讨论解题方法6.4 教学步骤1. 提供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2. 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问题3. 讨论解题方法,总结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技巧第七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7.1 学习目标深入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的灵活运用7.2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案例三角形特殊角度时的定理特殊性质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具体三角形问题讲解定理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图工具直观理解定理的应用7.4 教学步骤1. 通过具体三角形问题,展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2. 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图工具,直观理解定理的应用过程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定理在三角形中应用的理解第八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复杂三角形中的应用8.1 学习目标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复杂三角形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三角形问题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复杂三角形问题中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运用练习题及解题策略8.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8.4 教学步骤1. 引入复杂三角形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定理2.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3. 讨论解题策略,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技巧第九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9.1 学习目标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9.2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工程测量、建筑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实际工程问题中的解题方法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讲解定理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定理在工程中的应用9.4 教学步骤1. 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展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2. 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理解定理在工程中的应用过程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定理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理解第十章:总结与复习10.1 学习目标总结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复习本门课程的知识点,为考试做好准备10.2 教学内容复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10.3 教学方法通过复习讲义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点组织复习课堂,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10.4 教学步骤1. 发放复习讲义,让学生提前预习2. 组织复习课堂,引导学生复习重点知识点3.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综合练习环节: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此环节需要重点关注解题思路的培养和方法的多样性。
(完整版)正余弦定理教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安勤辉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正弦、余弦定理,了解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正弦、余弦定理的内容,并从具体的实例掌握正弦、余弦定理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例的探究,体会到三角形的和谐美,学会稳定性的重要二.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正弦、余弦定理应用以及公式的变形2。
难点:运用正、余弦定理解决有关斜三角形问题。
知识梳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ABC中,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则(1)S=错误!ah(h表示边a上的高).(2)S=错误!bc sin A=错误!ab sin C=错误!ac sin B。
(3)S=错误!r(a+b+c)(r为△ABC内切圆半径)问题1:在△ABC中,a=错误!,b=错误!,A=60°求c及B C问题2在△ABC中,c=6 A=30° B=120°求a b及C问题3在△ABC中,a=5,c=4,cos A=错误!,则b=通过对上述三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指导学生总结正余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余弦定理可以解决(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我们不难发现利用正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三角形中“知三求三”知三中必须要有一边应用举例【例1】(1)(2013·湖南卷)在锐角△ABC中,角A,B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
若2a sin B=错误! b,则角A等于 ( ).A.错误! B。
错误! C。
错误! D.错误!(2)(2014·杭州模拟)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1,c=4错误!,B =45°,则sin C=______.解析(1)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及已知得2sin A·sin B=错误!sin B,∵B为△ABC的内角,∴sin B≠0。
正弦和余弦数学教案
正弦和余弦数学教案
标题:正弦和余弦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正弦和余弦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正弦和余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正弦和余弦的定义
2. 正弦和余弦的基本性质
3. 正弦和余弦公式
4. 正弦和余弦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正弦和余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正弦和余弦的变化规律。
3. 问题导向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详细解释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基本性质以及公式。
3. 巩固练习:设计一系列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五、教学评价
1. 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 设计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书籍或网络资源,供学生深入学习。
九年级数学上册《正弦和余弦》教案、教学设计
3.计算方法:
-结合计算器,让学生动手计算具体角度的正弦和余弦值,总结数值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技巧。
4.图像教学:
-引导学生绘制正弦和余弦的图像,观察图像特点,发现图像与数值之间的联系。
3.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与正弦和余弦相关的问题,如:“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是什么?”“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如何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并强调其本质含义。
2.正弦和余弦的计算方法:教师结合计算器,讲解如何计算具体角度的正弦和余弦值,以及数值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7.课后作业: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
-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教学评价:
-采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阶段测试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
-计算具体角度的正弦和余弦值;
-利用正弦和余弦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正弦和余弦图像的特点。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正弦和余弦的定义、计算方法、数值变化规律、图像特点及其应用。
1.概念理解:对于正弦和余弦的定义,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本质含义,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直观演示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正弦和余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2、过程与方法: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3、态度、情感、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 )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教具:课件、多媒体展台、小黑板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点拨与讨论结合 学具: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一)复习引入
操场里有一个旗杆,老师让小明去测量旗杆高度。
(演示学校操场上的国旗图片)
小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度,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你想知道小明怎样算出的吗?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可以测算出旗杆的大致高度;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象小明那样通过测量一些角的度数和一些线段的长度,来测算出旗杆的高度。
这就是我们本章即将探讨和学习的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来测算物体长度
或高度的方法。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的第一种:锐角的正弦
341米
10米
?
(二)实践探索
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灌溉。
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o,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分析:
问题转化为,在Rt△ABC中,∠C=90o,∠A=30o,BC=35m,求AB
根据“再直角三角形中,30o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
可得AB=2BC=70m.即需要准备70m长的水管
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o,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如图,任意画一个Rt△ABC,使∠C=90o,∠A=45o,计算∠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能得到什么结论?
分析:
在Rt△ABC 中,∠C=90o,由于∠A=45o,所以Rt△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
,
故
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45o,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一般地,当∠A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如图:Rt△ABC与Rt△A`B`C`,∠C=∠C` =90o,∠A=∠A`=α,那么与有什么关系
分析:由于∠C=∠C` =90o,∠A=∠A`=α,所以
Rt△ABC∽Rt△A`B`C`,
,即
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
认识正弦
如图,在Rt △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 、b 、c 。
师:在Rt △ABC 中,∠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
记作sinA 。
板书:sinA
=
A a A c ∠=∠的对边的斜边 (举例说明:若a=1,c=3,则sinA=3
1
)
注意:1、sinA 不是 sin 与A 的乘积,而是一个整体;
2、正弦的三种表示方式:sinA 、sin56°、sin ∠DEF
3、sinA 是线段之间的一个比值;sinA 没有单位。
提问:∠B 的正弦怎么表示?要求一个锐角的正弦值,我们需要知道直角三角形中的哪些边? (三)教学互动 例1如图,在中, ,求sin 和sin 的值.
解答按课本 (四)巩固再现
1.﹙2006海南﹚三角形在正方形网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sin α的值是﹙ ﹚
A .4
3 B .3
4 C .5
3 D .5
4 2.(2005厦门市)如图,在直角△ABC 中,∠C =90o
,若AB =5,
AC =4,则sinA =( )
A .
35 B .45 C .34 D .43 3.﹙2006黑龙江﹚ 在△ABC 中,∠C=90°,BC=2,sinA=23
,则
边AC 的长是( )
A .13
B .3
C .4
3
D . 5
四、布置作业
4.1 正弦和余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正弦、余弦概念;能够较正确的用
C
B
A
α
sinA 、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2、过程与方法:引入——探索——练习——小结
3、态度、情感、价值观: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进一步渗透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即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
教学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 )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教具:课件、多媒体展台、小黑板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点拨与讨论结合 学具: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1)复习提问:
1.我们知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这样只要能求出这个比值,那么求直角三角形未知边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2
∠A 的邻边
A 的对边C
B
请学生结合图形叙述正弦、余弦定义,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板书:在⊿ABC 中,∠C 为直角,我们把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sinA=∠A 的对边/斜边 cosA=∠A 的邻边/斜边.
若把∠A 的对边BC 记作a,邻边AC 记作b,斜边AB 记作c,则:
c a A =sin , c b
A =cos
由于直角三角形斜边总比直角边大,所以得结论0<sinA<1,0<cosA<1(∠A 为锐角).这个问题对于较差学生来说有些难度,
.
cosA、cosB的值.
C
B
A
解:(1)∵斜边AB=5
2
2=
+BC
AC
∴sinA=
5
3,sinB=
5
4
CosA=
5
4,cosB=
5
3.
(2)sinA=
13
5,cosB=
13
5.
∵AC=12
2
2=
-BC
AB
∴sinB=
13
12,cosA=
13
12.
学生练习教材P.6中1、2、3.
一般常用三角函数值如下表:
由表格可以看出:锐角的正弦值随角
度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减小.
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
(1)sin30º+cos30º;(2) 2sin45º-
2
1cos60º.
解:(1)sin30º+cos30º=
2
1+
2
3=
2
3
1+
(2) 22sin45º-
2
1cos60º=
2×
2
2-
2
1×
2
1=
4
3.
小练习:
(1) sin45º+cos45º; (2) 2sin30ºcos60º;
(3) 2sin30°-2cos60°+ sin 45°
(四) 小结:
学生作小结,教师补充,“主要研究了锐角的正弦、余弦概念,锐角的正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减小,并要熟练识记3个特殊角度的正余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