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
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1
三维目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2.通过正弦定理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亲身实践,并成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其基本运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特例引入)教师可先通过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引导学生推出正弦定理形式,如Rt△ABC中的边角关系,若∠C为直角,则有a=csinA,b=csinB,这两个等式间存在关系吗?学生可以得到asinA=bsinB,进一步提问,等式能否与边c和∠C建立联系?从而展开正弦定理的探究.
思路2.(情境导入)如图,某农场为了及时发现火情,在林场中设立了两个观测点A和B,某日两个观测点的林场人员分别测到C处有火情发生.在A处测到火情在北偏西40°方向,而在B处测到火情在北偏西60°方向,已知B在A的正东方向10千米处.现在要确定火场C距A、B多远?将此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在△ABC中,已知∠CAB=130°,∠CBA=30°,AB=10千米,求AC与BC的长.”这就是一个解三角形的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学习一些解三角形的必要知识,今天要探究的是解三角形的第一个重要定理——正弦定理,由此展开新课的探究学习.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1阅读*引言,明确*将学习哪些内容及*将要解决哪些问题?
2联想学习过的三角函数中的边角关系,能否得到直角三角形中角与它所对的边之间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3由2得到的数量关系式,对一般三角形是否仍然成立?
4正弦定理的内容是什么,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它吗?你能用哪些方法证明它?
5什么叫做解三角形?
6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一些怎样的三角形问题呢?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引言,点出*数学知识的某些重要的实际背景及其实际需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解三角形知识的必要性.如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怎样在航行途中测出海上两个岛屿之间的距离?怎样测出海上航行的轮船的航速和航向?怎样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怎样在水平飞行的飞机上测量飞机下方山顶的海拔高度?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任意三角形中边与角关系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并学习应用这两个定理解三角形及解决测量中的一些问题.
关于任意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其数量关系.先观察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如下图,在Rt△ABC中,设BC=a,AC=b,AB=c,根据锐角三角函数
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ac=sinA,bc=sinB,又sinC=1=cc,则asinA=bsinB=csinC=c.从而在Rt△ABC中,asinA=bsinB=csinC.
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呢?教师引导学生画图讨论分析.
如下图,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的高是CD,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asinB=bsinA,则
asinA=bsinB.同理,可得csinC=bsinB.从而
asinA=bsinB=csinC.
(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解法类似锐角三角形的情况,由学生自己完成)
通过上面的讨论和探究,我们知道在任意三角形中,上述等式都成立.教师点出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三角形中的重要定理——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asinA=bsinB=csinC
上述的探究过程就是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即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种情况进行证明.教师提醒学生要掌握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分类证明思想,同时点拨学生观察正弦定理的特征.它指出了任意三角形中,各边与其对应角的正弦
之间的一个关系式.正弦定理的重要性在于它非常好地描述了任意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一种数量关系;描述了任意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的一种准确的数量关系.因为如果∠A∠B,由三角形性质,得asin(π-A)=sinA,所以仍有sinA
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除了上述的证明方法以外,教师鼓励学生课下进一步探究正弦定理的其他证明方法.
讨论结果:
(1)~(4)略.
(5)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b、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6)应用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解三角形问题: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角,并由正弦定理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两边,即“两角一边问题”.这类问题的解是唯一的.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计算出另一边的对角的正弦值,进而确定这个角和三角形其他的边和角,即“两边一对角问题”.这类问题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需根据实际情况分类讨论.
应用示例
例1在△ABC中,已知∠A=32.0°,∠B=81.8°,a=42.9 cm,解此三角形.
活动:解三角形就是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在本例中就是求解∠C,b,c.
此题属于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所对边的问题,直接应用正弦定理可求出边b,若求边c,则先求∠C,再利用正弦定理即可.
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
∠C=180°-(∠A+∠B)=180°-(32.0°+81.8°)=66.2°.
根据正弦定理,得
b=asinBsinA=42.9sin81.8°sin32.0°≈80.1(cm);
c=asinCsinA=42.9sin66.2°sin32.0°≈74.1(cm).
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利用向量知识推导正弦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