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项护理核心制度全(20200515202157)
十三项护理核心制度全

13项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2、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3、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全体护士。
4、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质量管理,院质检小组每月抽查两次,护理部每月抽项查、每季全面查,并有记录。
5、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及护理部,护理部全面总结后,以护理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反馈给相应科室。
6、科室根据存在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并以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汇报护理部,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及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二、病房管理制度1、病区在科主任领导下,护士长负责管理,病区工作人员协助管理。
2、保持病区整洁、舒适、安全、避免噪音,工作人员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3、统一病区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位置固定,精密贵重仪器有使用要求并专人保管,不得随意变动。
4、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区工作。
5、保持病区清洁整齐,布局有序,注意通风。
6、医务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佩戴工作牌上岗。
7、患者必须着医院患者服装,携带必要生活用品.8、护士全面负责保管病区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9、病区内不得接待非住院患者,不会客。
住院患者不得随意离开病区,如需离开病区,必须写请假条,经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同意后,方可离开病区。
10、患者被服、用具等按基数配给患者保管,收取一定的押金,出院结清手续后清点回收,如数退回押金.三、抢救工作制度1、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不在时,有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特殊病人或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2、对危重病人不得有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各司其职,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
13项护理核心制度

13项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
2、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全体护士。
4、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质量管理,院质检小组每月查两次,护理部每月抽项查、每季全面查,并有记录。
5、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及护理部,护理部全面总结后,以护理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反馈给相应科室。
6、科室根据存在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并以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汇报护理部,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及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二、病房管理制度1、病区在科主任领导下,护士长负责管理,病区工作人员协助管理。
2、保持病区整洁、舒适、安全、避免噪音,工作人员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3、统一病区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位置固定,精密贵重仪器有使用要求并专人保管,不得随意变动。
4、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区工作。
5、保持病区清洁整齐,布局有序,注意通风。
6、医务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佩戴工作牌上岗。
7、患者必须着医院患者服装,携带必要生活用品。
8、护士全面负责保管病区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9、病区内不得接待非住院患者,不会客。
住院患者不得随意离开病区,如需离开病区,必须写请假条,经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同意后,方可离开病区。
10、患者被服、用具等按基数配给患者保管,收取一定的押金,出院结清手续后清点回收,如数退回押金。
三、抢救工作制度1、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不在时,有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特殊病人或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十三项核心制度完整

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目录1、首诊负责制度 (2)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2)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3)4、会诊制度 (3)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4)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5)7、术前讨论制度 (6)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9、查对制度 (6)10、医生交接班制度 (8)11、新技术准入制度 (8)12、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11)13、分级护理制度 (13)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1.临床护理规范化制度:明确护理工作的规范化要求,包括护理操作的标准、用药安全、感染控制等,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进行。
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计划、护理干预和护理评价等流程,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和评估。
3.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患者身份确认、药品用药安全、护理设备管理等,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4.护理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定期护理教育培训制度,包括新进护理人员培训、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5.护理文书规范化制度:规范护理记录、护理文书等,确保护理信息准确、清晰、规范,方便医疗卫生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和判断。
6.护理知识管理制度:建立知识管理平台和知识分享机制,促进护理经验和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护理水平。
7.感染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消毒与消毒、隔离措施等,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8.患者权益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患者权益保护制度,包括患者知情同意、隐私保护、投诉处理等,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9.领导护理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领导护理队伍,明确分工和责任,确保护理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得到有效的领导和支持。
10.护理研究与创新制度:鼓励和支持护理研究和创新,促进护理学科的进步和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11.护理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度:建立护理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度,通过护理风险评估、不良事件报告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
12.团队护理制度:鼓励和支持护理团队合作,建立团队护理制度,明确各个角色和职责,提高护理工作的协同效应。
13.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要求,评价和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
十三项护理核心制度全

十三项护理核心制度全一、待患守则制度: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始终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照护服务。
这包括尊重患者的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等。
二、护理操作规范制度:要求护士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步骤,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包括洗手消毒、换药、打针等护理操作的正确执行。
三、护理记录规范制度: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情况和护理措施,保持护理记录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这有助于医疗团队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判断。
四、患者病情观察制度:要求护士在照护患者时进行全面、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判断和处理患者的异常情况。
这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疼痛和不适等。
五、医嘱执行制度:要求护士按照医生的嘱托正确执行医嘱,保证患者按时、按量、按要求地接受治疗。
这包括给药、输液、复查等医疗操作的准确执行。
六、急救处置制度:要求护士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保护患者生命的安全。
七、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要求护士在工作中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传播。
这包括洗手消毒、隔离措施、废物处理等。
八、护理质量评价制度:要求护士参与护理质量评价活动,及时反馈和改进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这包括定期召开护理质量评审会议、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等。
九、护理文化建设制度:要求护士积极参与医院的护理文化建设活动,增强职业荣誉感和工作积极性。
这包括开展护理技能竞赛、组织护理经验交流等。
十、继续教育制度:要求护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参加定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活动。
这有助于护士更新知识、提升技能,适应医疗的发展需求。
十一、职业道德规范制度:要求护士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职业操守和职业操守,遵循职业伦理和职业规范的底线。
这包括尊重患者隐私、保守秘密、不得虐待患者等。
十二、护理安全制度: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注重患者的安全,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事故和意外的发生。
十三项核心制度

(4)查房者宣布查房开始,全体参加人员在责任护士引 导下进入该病室,查房者站在病人右侧,负责护士及其他 护士站在病人左侧,查房车摆在床尾,一名辅助护士站在 床尾负责递送物品。
(5)指定护生简要报告病历,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 入院时间、主诉、诊断、治疗及护理经过等。
三、值班护士确需离开岗位时,必须向护士长报告,并由 护士长指定人员代班,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擅自调换班 次。
四、值班人员要严格按分级护理制度要求巡视病 人,随时准确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按时完成各 项治疗及护理工作,接收新入院病人,检查指导 护理员的工作。
五、值班人员要做好病区管理工作,遇重大问题 要及时向护士长和总值班报告。
(6)查房人查体(查体前后应洗手)。查体内容:包括 病人的生命体征、眼睑、口唇、皮肤、粘膜、四肢、关节 等情况,重点查看专科情况,查体程序:从上至下、先前 后俯、查房手法正确。查房时应询问患者病情、饮食、二 便、睡眠及健康教育情况,检查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并征 求病人意见,同时对病人进行康复指导,边查边向护生讲 解要领及阳性特征的意义。
二、护理查房要结合临床实际介绍新技术、新业务的进展, 注重经验教训的总结,通过查房解决实际护理问题,促进 临床护理技能及护理理论水平的提高。
三、护理查房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质量查房、个案查房、 危重疑难病例讨论等。
四、三级护理体制的医院护理部主任查房每季度不少于一 次,科护士长每2个月进行护理大查房一次,护士长每个 月进行护理查房一次。二级管理体制的医院护理部主任查 房每2个月一次。
(二)个案查房 由护士长选择典型病例组织科内护士查房,每月进行2次,
每次20—30分钟左右。 1、查房目的: 通过查房护士长检查护理工作质量, 解决危重病人疑难问题,学习医护 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
医院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及七种护理工作核心制度

医院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及七种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四.会诊制度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六.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七.术前讨论制度八.查对制度九.医生交接班制度十.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十一.病历书写规范和管理制度十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三.新技术准入制度附:危急值报告制度具体内容:医院管理年:十三项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1/ 3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 2 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 1 次。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 24 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

3、执行抢救制度
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医生未到前,护理人员应依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路,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及时提供诊断依据。
②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还应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者溶血,并查血袋有无裂痕。
③查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
④输血前交叉配血报告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⑤输血完毕,按规定时间保留血袋,以备必要时送检。
4、饮食查对
①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为依据,核对患者床前饮食卡。对床号、姓名及饮食种类。
④抢救完毕,六小时据实补记,做好抢救记录、登记、抢救小结。
四、病区管理制度
1、病区由护士长负责管理,科主任及住院总医师积极协助管理。2、定期向患者宣传讲解健康知识,依据情况可选病员小组长,协助做好病员思想、生活管理等工作。3、保持病区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开关门窗轻、操作轻、说话轻。4、统一病区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护士长允许不得随意搬动。
⑥护士长每周总查对医嘱一次。
2、服药、注射、各项操作查对
①服药、注射、操作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七对。
三查:服药、注射、操作前查;服药、注射、操作中查;服药、注射、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②备药前要检查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医嘱是否相符,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是什么?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是什么?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四、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五、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等。
查房时,住院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核心制度〕〔一〕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与管理。
1、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Ⅰ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缺乏,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展分析,制定改良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响,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2、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有方案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展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3、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8-10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工程有方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展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响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当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展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展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良。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展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响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展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有哪些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有哪些护理是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制定了一系列的核心制度。
本文将介绍护理领域中的十三项核心制度。
1. 病历管理制度:规定了病历的书写、保存、查阅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病历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疼痛评估和处理制度:明确了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的方法和标准,并规定了相应的缓解疼痛的措施。
3. 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患者的安全、医疗设备的安全以及工作环境的安全等方面内容,旨在减少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意外伤害。
4. 感染控制制度:涉及护士个人消毒、医疗器械消毒、感染源管理等方面,旨在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传播。
5. 药物管理制度:涵盖了药物的配给、使用、保存、处置等环节,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管理。
6. 输血管理制度:规定了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输血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
7. 高危患者管理制度:对高危患者进行特殊管理,包括监测、评估、护理干预等,以保障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8. 健康宣教制度:通过信息教育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
9. 突发事件处置制度: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及时、有序、有效的应对。
10. 质量评价制度:建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护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纠正和改进。
11. 护理信息化管理制度:规定了护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和数据的安全保密等内容。
12. 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制度:对护士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进行规范,提倡尊重患者权益,保持职业形象。
13. 继续教育制度:鼓励护士进行持续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
总之,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是医疗机构为确保护理工作质量和安全而制定的一套规范,涵盖了病历管理、疼痛评估、安全管理、感染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是护理工作的基石和保障。
通过遵循和落实这些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十三项基本原则和规范。
这些制度旨在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要求护士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护士应本着对患者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保守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维护患者的尊严和权益。
其次,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护士应持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更新护理理论和技术,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第三,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要求护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流程进行。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并按照医嘱和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和规范。
第四,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要求护士必须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疼痛控制。
护士应定期对患者进行体征监测,提前发现并防范患者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处理。
同时,护士应关注患者的疼痛感受,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和其他疼痛缓解措施,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痛苦。
第五,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要求护士必须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排泄功能。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点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和需求。
同时,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排泄情况,并根据需要协助患者进行排泄,保证患者的排泄功能良好。
第六,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要求护士必须保证患者的口腔卫生和皮肤护理。
护士应定期进行口腔和牙齿的清洁和护理,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同时,护士应定期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评估和护理,预防和减轻皮肤病变和损伤。
第七,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要求护士必须保证患者的安全操作和用药安全。
护士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确保操作的正确和安全。
同时,护士应正确使用和管理药物,杜绝药物错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八,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要求护士必须保证患者的心理健康。
护士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和心理需求,提供温暖和关怀,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工作,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一、护理交接班制度1、交接班前,护士长应检查医嘱执行情况与危重患者记录,重点巡视危重患者与新患者,并安排护理工作,做好交班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当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
写好交班报告及各项护理记录,处理好用过的物品。
遇到特殊情况,必须做详细交代,与接班者共同做好查对方可离去。
3、各班必须为下一班备好各项用物。
4、交接班中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械物品等交待不清,应立即查问。
接班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再发生问题,则应由接班者负责。
5、在交接班过程中遇到抢救患者时,共同参与抢救,抢救完后交代清楚。
附:六个不交不接:1、本班任务没有完成不交接;2、办公室、治疗室及病区环境不整洁不交接;3、用过物品处置不当不交接;4、物品及急救药品器材不齐不交接;5、危重患者护理不周不交接;6、工作人员衣着不整齐不交接。
二、护理查对制度1、医嘱查对①转抄医嘱后,应做到第二人查对确认后,方可执行。
②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全名。
③临时医嘱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
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④抢救患者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待医生认为无误后,方可执行。
并及时补开医嘱。
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再弃去。
⑤整理医嘱单后,必须经第二人查对。
⑥护士长每周总查对医嘱一次。
2、服药、注射、各项操作查对①服药、注射、操作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七对。
三查:服药、注射、操作前查;服药、注射、操作中查;服药、注射、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与用法。
②备药前要检查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医嘱就是否相符,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有效期与批号。
查对姓名、年龄,并交待用法与注意事项,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③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④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
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1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及七种护理工作核心制度

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四.会诊制度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六.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七.术前讨论制度九.医生交接班制度十.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十一.病历书写标准与管理制度十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三.新技术准入制度附:危急值报告制度具体内容:医院管理年:十三项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与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与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展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与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与相关人员参加。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四〕、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有哪些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有哪些护理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核心制度则是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护理工作中,有着十三项核心制度,它们分别是:1. 护理评估制度:在患者入院后,护士需要进行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以确定患者的护理重点和需求。
2. 护理计划制度:在评估的基础上,护士需要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包括护理措施、目标和执行时间,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细致的个性化护理。
3. 护理执行制度:护理人员需按照护理计划有序地进行护理工作,包括监测患者病情、给药、换药、观察等,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护理。
4. 护理记录制度: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入院情况、护理措施、患者反应等,为医疗决策和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5. 护理沟通制度:护理人员之间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共同商讨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协同一致的护理。
6. 护理卫生制度:护理人员需要保持个人卫生,遵守手卫生、隔离、消毒等感染预防措施,确保患者和自身健康。
7. 护理安全制度: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守患者安全规范,包括用药安全、手术安全、跌倒预防等,确保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不受伤害。
8. 护理教育制度: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促进康复和健康。
9.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监控和改进,提高护理质量。
10. 护理纠纷处理制度: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护理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医患矛盾,维护患者权益和医疗秩序。
11. 护理队伍建设制度:医院需要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12. 护理设施设备制度:医院需要配备先进的护理设施和设备,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患者得到优质护理。
13. 护理文化建设制度:医院需要树立人文关怀、患者至上的护理文化,营造和谐、温馨的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温暖关怀。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和责任,确保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二、人员练兵制度:建立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提升护理技能和专业素养,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医疗需求。
三、规范操作制度:制定护理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护理记录制度:建立完善的护理记录制度,详细记录患者的情况和护理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五、感染管理制度:建立感染控制和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消毒规范,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六、药品管理制度:规范护士对药品的配送、管理和使用,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七、用人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护理人员招聘、考核和晋升制度,激励人员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八、职业道德规范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强调服务精神、热情和责任,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
九、巡视督导制度:建立定期巡视和督导机制,通过巡视和督导护理部门的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服务质量。
十、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保养和维修制度,确保护理设施和设备的完好,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十一、应急事件管理制度:制定护理应急事件管理流程,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和策略,保障患者的安全。
十二、护理质量评价制度:建立护理工作的质量评价制度,定期评估护理服务水平和效果,找出问题并改进。
十三、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对违规行为和工作失误进行严肃处理,以确保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四项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一)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1、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Ⅰ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2、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3、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8—10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级护理标准按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为指导制 定。
由医师根据病情开启护理等级医嘱,护士执行。 护士长及护士可根据病员病情变化及时与医师联系,提出合理建议。 ( 一) 特级护理
六、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处理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时要记录时间、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 清后方可执行。 2、对当日医嘱每天下午由办公护士和责任护士进行查对,各种治疗卡 片与医嘱查对,并将查对结果记录在查对登记本上及签名。 3、迁就患者时,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必须复诵一遍,由二人核对后 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后及时通知医生补开医嘱。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
X X 查房”等。 ④查房过程中 , 根据病情需要下级护士可以向上级护士提出护理会诊
5、每班交接班时应严肃认真,必须做到三清(交接班记录要写清、口 头交待要说清、病人床头要看清) 。
6、交班报告 ( 护理记录 ) 应书写要求字迹整齐、清晰,重点突出。护理 记录内容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全面、简明扼要、有连贯性,运用医学
术语。进修护士或实习护士书写护理记录时,由带教护士负责修改并签名。 7、、交接工作未结束之前, 交班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接班时发现问题,
3) 、护理查房:由科护士长主持,各病区护士长参加,每月一次,有重 点的交叉检查本科各病区护理管理工作质量, 服务态度及护理工作计划贯彻 执行及护理教学情况。
2、护理业务查房 上级护士对下级护士护理病人的情况进行的护理查房 1) 、护理查房主要对象:新收危重病人,住院期间发生病情变化或口头 /书面通知病重/病危。 压疮评分超过标准的病人, 院外带入Ⅱ期以上压疮、 院内发生压疮、诊断未明确护理效果不佳的病人,潜在安全意外事件 ( 如跌 倒、坠床、走失、自杀等 ) 高危病人 . 2) 、具体方法:
八、护理查房制度
1、护理行政查房 1) 、由护理部主任主持,科护士长、护理部干事参加,每月一次以上,
有专题内容,重点检查有关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岗位责任制、规章制度执行 情况,服务态度及护理工作计划贯彻执行及护理教学情况。
2) 、护理部主任定期到病区或门、急诊检查科护士长、区护士长岗位职 责落实情况。
定后方可移动。 7、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
抢救结束后,等应详细、及时、正确记录,因
抢救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 应当在抢救结束 6 小时内补记,并加以注明。 9、抢救结束后,做好登记和用品消毒工作。
四、分级护理制度
三查:备药、操作前查;备药、操作中查;备药:操作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批号、时间和用法。
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 求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发药或注射时,如病人提出疑 问,必须重新核实后,方可执行。口服药必须按时按次发放。 4、对易致过敏的药,给药前需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 制药时, 要经过反复核对; 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 瓶口有无松动、 裂缝。 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因各种原因在本班未执行的医嘱,必须向下一班交代清楚,并做好 记录。下一班护士执行该医嘱时,必须重新核对医嘱后,方可执行,并将执 行时间、患者病情等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三)输血查对制度 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破裂。 2、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 配血报告有无凝集。 3、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医嘱或治疗卡、输血量、血型、 住院号,无误后,双方签字后,方可输入。 4、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 24 小时,以备必要时送检。 (四)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1、术前准备及接患者时,应查对科别、患者床号、姓名、性别、诊断、 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 。 2、查手术名称、配血报告及血型、术前用药、药物过敏实验结果等。
二、病房管理制度
1、病区在科主任领导下,护士长负责管理,病区工作人员协助管理。 2、保持病区整洁、舒适、安全、避免噪音,工作人员做到走路轻、关 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3、统一病区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位置固定,精密贵重 仪器有使用要求并专人保管,不得随意变动。
4、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 病区工作。
5、保持病区清洁整齐,布局有序,注意通风。 6、医务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佩戴工作牌上岗。 7、患者必须着医院患者服装,携带必要生活用品。 8、护士全面负责保管病区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 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9、病区内不得接待非住院患者,不会客。住院患者不得随意离开病区, 如需离开病区,必须写请假条,经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同意后,方可离开病 区。 10、患者被服、用具等按基数配给患者保管,收取一定的押金,出院结 清手续后清点回收,如数退回押金。
3、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各项工作,防止遗忘治疗。写好交班 报告及各项文件记录单,处理好用过的物品,遇有特殊情况必须详细交班。 本班应完成的工作不交下一班去完成,并为下一班工作做充分准备,特别是 白班护士要为夜班护士做好准备工作,如药品、特殊检查与术前准备等,以 便夜班能顺利地工作。
4、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是否达到清洁、整齐、安静的要求及各 项工作落实情况。
①科 ( 区) 护士长、护理组长或专科护士每天早上组织对新病人、重病 人或大手术前后的病人进行查房。
②初级责任护士对分管病人的情况、 护理措施及实施效果向护士长或 上级护士汇报。
③上级护士根据病人的情况和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 , 由下级护士将 其中的客观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 并注明“护士长查房”、“高级责任护士 X
1、每 3 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五、护理交接班制度
1、医护人员交接班时必须衣帽整齐,按时交接班,严禁迟到、早退、 脱岗。在岗时间必须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进行。
2、交接班工作要按时进行,接班者应提前 5-10 分钟到病区,阅读交班 报告、护理记录等,在接班者未接班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每天 早晨集体交接班一次,由科主任或护士长布置当日工作或应注意的重点问 题。晨会交班时间不应过长。
指征: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求: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 压疮 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Ⅰ级护理 指征: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求: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 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Ⅱ级护理 指征: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护理要求: 1、每 2 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Ⅲ级护理 指征: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要求:
七、给药制度
1、任何治疗应遵医嘱执行,一般不得执行口头医嘱,按医嘱规定的时 间配药及给药,给药时提前或退后不得超过 30 分钟,以免影响药效。
2、护士应掌握用药的作用及副作用。 3、用药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浓度、方法和时 间。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物名称、让患者自己说出名字。 4、口服药做到发药到口,患者及家属不在时不得将药放在病人床头, 及时收回空药杯。 5、抗生素需做过敏试验后方可使用。 6、注射及静脉用药需在药瓶上注明患者姓名、床号、药物名称、药物 剂量。 7、用药后应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如有过敏、中毒等反应,立即停用 并报告医生,及时记录,必要时做好分存及检验等工作。 8、做好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患者应知道使用的药物名称、作用及注 意事项,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
应由交班者负责,交接不清者接班者负责。 8、严格执行交接班检查制度,做到各项护理记录的检查及危重、手术、
新入院、特殊治疗(输血、输液、特殊检查等)病员的床旁交接班,认真做 好四看(四看: ①看医嘱; ②看病情报告; ③看体温本; ④看各项护理记录。 交接班人员应共同巡视,进行床旁交接。
9、健全物品交接登记制度。建立被服及贵重仪器设备交接登记本。对 规定交接的剧毒、贵重药品及贵重仪器等物品应当面交清,并签名。
13 项护理核心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 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
2、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全体护士。 4、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质量管理,院质检小组每月抽 查两次,护理部每月抽项查、每季全面查,并有记录。 5、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及护理部,护理部全面总结后, 以护理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反馈给相应科室。 6、科室根据存在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并以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 式汇报护理部,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及护士长管 理考核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