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1--12单元知识点复习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新课标各章节知识点

初中化学新课标各章节知识点

初中化学新课标各章节知识点(共计118个知识点其中上册74个知识点、下册44个知识点)绪言:(有3个知识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这是重点)2、化学的作用3、绿色化学4、易错点:对化学学科的正确认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2个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是重难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是重难点)3、易错点:区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2个知识点)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3、易错点: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有4个知识点)1、化学药品的特点,药品应用遵守的规则2、药品的取用3、物质的加热4、仪器的洗涤5、易错点:量筒的使用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有4个知识点)1、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实验2、空气的组成成分3、纯净物和混合物(这是难点)4、大气污染与防治(这是热点)5、易错点:环保问题的分析6、易混点:物质分类的判断第二节氧气(有4个知识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这是重难点)3、化合反应、氧化反应4、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5、易错点:对氧化反应的理解及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应用第三节制取氧气(有4个知识点)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这是重点)2、催化剂、催化作用(这是难点)3、分解反应4、氧气的工业制法5、易错点①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及作用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一节水的组成(有3个知识点)1、单质、化合物(这是重点)2、氧化物3、氢气4、易错点: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概念混淆第二节分子和原子(有3个知识点)1、分子(这是难点)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这是重难点)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这是重点)4、易错点:对分子概念的理解5、易混点:许多同学认为“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构成分子”则“分子一定比原子大”第三节水的净化(有4个知识点)1、水的物理性质,用明矾与活性炭净化水的原理2、过滤(这是重点)3、硬水与软水(这是重点)4、水的净化(这是重点)第四节爱护水资源(有4个知识点)1、水资源的分布2、我国水资源状况3、水体污染及危害(这是重点)4、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原子的构成(有3个知识点)1、原子的构成(这是重点)2、原子种类的区别3、相对原子质量(这是难点)4、易错点:原子结构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不明确第二节元素(有4个知识点)1、元素(这是难点)2、元素符号(这是重点)3、从宏观和微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这是重点)4、元素周期表(这是难点)5、易错点: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描述判断6、易忽略点:元素符号意义的深入理解第三节离子(有3个知识点)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这是重点)2、离子、离子的形成(这是难点)3、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4、易错点:①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判断不准确、不清楚②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第四节化学式与化合价(有4个知识点)1、化学式及其含义(重点)2、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重难点)3、化合价与化合价的应用(难点)4、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难点)5、易错点: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6、易忽略点:化合价中“+”、“-”的位置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有2个知识点)1、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变了吗?(重难点)2、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重点)3、易错点:⑴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⑵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第二节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有2个知识点)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原则与步骤(难点)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难点)3、易错点:⑴书写化学方程式⑵用字母代替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中求物质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第三节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有2个知识点)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重点)3、易错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4、易混点: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审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一节金刚石、石墨和C60 (有3个知识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重点)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重点)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4、易错点:⑴对由同一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的理解⑵碳单质还原性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第二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有3个知识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的探究(重点)2、如何设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难点)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重点)4、易错点:⑴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⑵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第三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4个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重点)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热点)3、一氧化碳的性质(重难点)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5、易忽略点:混合气体的除杂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有3个知识点)1、燃烧(基础知识)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重点)3、爆炸(难点)4、易错点:“着火点”和“爆炸”第二节燃料与热量(有2个知识点)1、化石燃料对人类的作用(重难点)2、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难点)3、易错点: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第三节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有2个知识点)1、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重点)2、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重点)3、易错点:能源与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的联系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一节金属材料(有4个知识点)1、金属材料(基础点)2、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3、金属材料的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基础点)4、合金5、易错点:生铁和钢的概念的理解6、易忽略点:金属的应用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有4个知识点)1、金属与氧气反应(重点)2、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重点)3、金属与化合物溶液反应(重难点)4、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5、易错点:金属与酸的反应及产物6、易忽略点:金属与酸或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第三节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4个知识点)1、铁的冶炼(重点)2、化学反应中含杂质物质的计算(难点)3、铁的锈蚀与防护(重难点)4、金属资源的保护(重点)5、易错点:含杂质物质的计算6、易忽略点:金属生锈的条件第九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有3个知识点)1、溶液及其组成(重点)2、乳浊液及乳化现象(难点)3、溶解的现象(重难点)4、易错点:对溶液的概念及组成理解不清5、易忽略点: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第二节溶解度(有5个知识点)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二者的转化(重难点)2、溶解度(重难点)3、溶解度曲线(热点)4、结晶及其方法(难点)5、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难点、热点)6、易错点:判断溶液是否饱和7、易忽略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浓溶液间的关系第三节溶质的质量分数(有3个知识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重点)2、关于溶液的稀释、配制的计算(难点)3、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混合计算(重难点)4、易错点:对溶液稀释与浓缩过程不清楚5、易忽略点: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第十单元酸和碱第一节常见的酸和碱(有5个知识点)1、酸碱指示剂(重点)2、几种常见的酸的通性和用途(重难点)3、酸的通性(重难点)4、常见的碱的特性及用途(重点)5、碱的通性(重难点)6、易错点:酸性或碱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或碱第二节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有2个知识点)1、中和反应及其利用(重点)2、溶液的酸碱度及其应用(难点)3、易错点:溶液酸碱性强弱与pH之间容易混淆4、易忽略点: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第一节生活中常见的盐(有2个知识点)1、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重难点)2、复分解反应(重难点)3、易错点:复分解反应的判断和书写第二节化学肥料(有2个知识点)1、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重点)2、化肥和农药使用的判断及合理使用(重点)3、易错点:对复合肥的判断不准确4、易忽略点:化肥中有效成分的计算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第一节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有4个知识点)1、蛋白质(重点)2、糖类(重点)3、油脂(重点)4、维生素(重点)5、易错点:食物中六大营养成分的判断6、易忽略点:对蛋白质的最终产物了解不够全面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有3个知识点)1、人体的组成元素(重点)2、人体的常量元素(重难点)3、人体的微量元素(重点)4、易错点:对包装文字说明上所示的“含X量”中的X表示的含义不清楚5、易忽略点: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第三节有机合成材料(有3个知识点)1、有机化合物(重点)2、有机合成材料(重难点)3、白色污染(热点)4、易错点:有机物中所含元素或化学式的判断5、易忽略点:高分子合成材料的优良性能。

九年级化学1-12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1-12单元知识点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0、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1、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1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6个质子,6个中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值单位不是g,定义式:相对原子质量= m其他原子质量112m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电子原子、离子的关系: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如:Na原子有11个质子,11个电子Na+有11个质子,10个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超详细)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超详细)

初三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雾出现,说明有H2O;取下烧杯,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有CO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初中化学知识点(1-----10单元)

初中化学知识点(1-----10单元)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学科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有害气体和烟尘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至十二单元知识点大全(化学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至十二单元知识点大全(化学笔记)

化学笔记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叫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的作用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并能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三、化学发展的历史1、古代:火2、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英-道尔顿、意-阿伏加德罗)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俄-门捷列夫)3、现代:纳米技术4、当代:绿色化学。

附: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定义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蒸发、木材制成桌椅。

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如:纸张燃烧、铁生锈。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和能量变化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二、物质的性质1、定义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木材能燃烧、铁易生锈。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2.“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叙述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字,而描述物质变化的语言中没有。

如“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而“酒精能燃烧”则是化学性质。

3、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与交流表达与应用性质用途决定反映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步骤和方法现象结论点燃前1.观察并触摸蜡烛2.闻蜡烛的气味3.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1、白色圆柱状的固体,较软2、没有气味3、不溶解且浮在水面蜡烛的硬度较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燃着时1.观察蜡烛的燃烧及火焰2.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3.用一个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烧杯内壁4. 将烧杯倒置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1、火焰明亮呈黄色, 分三层,有黑烟,顶部受热熔化2、被外焰烧的部分变焦最严重,被焰心烧的部分变焦最不明显3、烧杯内壁出现一层水雾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蜡烛的熔点较低2、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心3、蜡烛燃烧有水生成4、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熄灭后1.吹灭蜡烛2.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烟1、产生一缕白烟2、白烟能燃烧,并把蜡烛重新引燃白烟形成的原因: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态石蜡悬浮于空气中所致附注:“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所致;“雾”是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所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至十二单元知识点大全(化学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至十二单元知识点大全(化学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至十二单元知识点大全(化学笔记)化学笔记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叫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的作用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并能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三、化学发展的历史1、古代:火2、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英-道尔顿、意-阿伏加德罗)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俄-门捷列夫)3、现代:纳米技术4、当代:绿色化学。

附: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定义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蒸发、木材制成桌椅。

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如:纸张燃烧、铁生锈。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和能量变化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二、物质的性质1、定义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木材能燃烧、铁易生锈。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2.“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叙述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字,而描述物质变化的语言中没有。

如“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而“酒精能燃烧”则是化学性质。

3、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与交流表达与应用性质用途决定反映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步骤和方法现象结论点燃前1.观察并触摸蜡烛2.闻蜡烛的气味3.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1、白色圆柱状的固体,较软2、没有气味3、不溶解且浮在水面蜡烛的硬度较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燃着时1.观察蜡烛的燃烧及火焰2.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3.用一个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烧杯内壁4. 将烧杯倒置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1、火焰明亮呈黄色, 分三层,有黑烟,顶部受热熔化2、被外焰烧的部分变焦最严重,被焰心烧的部分变焦最不明显3、烧杯内壁出现一层水雾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蜡烛的熔点较低2、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心3、蜡烛燃烧有水生成4、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熄灭后1.吹灭蜡烛2.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烟1、产生一缕白烟2、白烟能燃烧,并把蜡烛重新引燃白烟形成的原因: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态石蜡悬浮于空气中所致“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所致;“雾”是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所致。

九年级化学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各章知识点

1.元素、混合物与化合物-元素:物质由一个类型的原子构成,可以根据性质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混合物: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类型的物质混合形成,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具有新的物化性质。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元素的表格,包括周期(水平行)和族(垂直列)。

-元素周期表的特征:周期性规律,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变化。

3.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等特征,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

-非金属:大多数非金属是电非导体,一般质地较脆,不具有延展性和可塑性,常见的非金属有氧气、硫磺等。

4.常见化合物的性质-酸和碱:酸呈酸性溶液,能和碱中和;碱呈碱性溶液,能和酸中和。

-盐:由酸和碱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呈中性。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物质得到电子被还原。

5.常见离子的识别-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铵离子(NH4+)。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

6.反应式、能量变化和速率-反应式:描述化学反应发生的方式和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比例。

-能量变化:反应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反应速率: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

7.酸碱与中性物质-酸:产生H+(氢离子)的物质,常见酸有硫酸、盐酸等。

-碱:产生OH-(氢氧根离子)的物质,常见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中性物质:酸和碱反应中和了彼此的物质。

8.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物质失去电子。

-还原:物质得到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9.需要背诵的化学方程式-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锌和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石膏水反应:CaSO4+2H2O→CaSO4·2H2O。

初中化学1--12单元知识点复习汇总

初中化学1--12单元知识点复习汇总
(四)检查装置气密性
不同的装置选择的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不同,但一个总的原则是让装置内部的空间处于一个密
闭的空间,然后根据液面的变化或者是管口是否有气泡出现等,确定装置是否漏气。
如:最简单的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
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木条在空气中可继续燃烧一
段时间;木条在呼出的气体
中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
比空气中少
4.取两玻璃片,对其中一片呼气,
另一片放在空气中。
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无明显现
象;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
出现;
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
含量比空气中多
(注意: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只是各成分的含量不同。)
(八)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反
1
应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E C D EFG H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一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一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 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 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全册(1-12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全册(1-12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全册(1-12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绪言、第一单元考点总结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考点1 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3页)⒈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

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1869年(俄国人)发现。

考点2. 化学研究的对象(4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7页8页)⒈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等。

⒉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2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8页)⒈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稳定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例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3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2页)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横、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⒋液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少量液体(滴加法)可用胶头滴管。

方法是将滴管“垂直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取大量液体(倾倒法)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一倒二向三斜四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12章单元知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12章单元知识总结

⼈教版九年级化学1---12章单元知识总结绪⾔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论(道尔顿)和分⼦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和分⼦构成的,分⼦的破裂和原⼦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氧⽓、⼆氧化碳的⼀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艺像造纸、制⽕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明作出过巨⼤贡献。

5、⽤⾼分⼦薄膜做的鸟笼:隔⽔、透⽓6、⽤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第⼀章⾛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蜡熔化、⽔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锈、⾷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有化学变化⼀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放出⽓体和⽣成沉淀。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状态、⽓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课题2 化学是⼀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打印)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打印)
⑤与盐(如碳酸盐)反应:H+CO3==+ H2O+CO2↑
腐蚀性:
用途:除铁锈。胃液中含盐酸HCl帮助消化。化工产品。
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Ca(OH)2:熟石灰、消石灰
氢氧化钠:吸水性(易潮解.作干燥剂).易溶于水
氢氧化钙:无吸水性[但生石灰有吸水性CaO+H2O===Ca(OH)2]
紫色石蕊:变蓝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碱性[碱溶液、一些盐溶液(如Na2CO3溶液)]:pH>7
中性[蒸馏水、一些盐溶液(如NaCl溶液)]:PH=7
酸性越强:pH值越小
碱性越强:pH值越大
1、铁的化合价+2、+3价。置换反应生成+2价亚铁化合物。复分解反应中化合价不变.为+3价
Fe+2HCl==FeCl2+H2↑Fe2O3+6HCl==2FeCl3+3H2O
压强(压强升高.溶解度增大.反之)
1、定义:C% = ------------------- × 100%
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溶液的配制 仪器:
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
溶液的稀释(A×a% = B×b%)
溶质质量分数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不纯物质的计算类似)
“相同温度”下的某种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但必须同温下才可比较。
外因: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如NaCl)
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如熟石灰)
读出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读出某溶解度下的温度)
比较(某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交点意义: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打印)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打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

2、催化剂能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

如氧气O2和臭氧O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合物,也只由氧(O)元素组成。

金刚石C和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

只有说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

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但是某些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

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

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

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

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

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

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

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CO3,就是二氧化碳CO2多1个O。

硫酸根SO4,是三氧化硫SO3多1个O。

硝酸根NO3,是二氧化氮NO2多1个O。

铵根NH4,是氨气NH3多1个O.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如点燃A克氧气和B克氢气的混合气体,生成水的质量是小于或等于(A+B)克。

氧气和氢气要么恰好按质量比完全反应,都不剩余,则生成水质量等于(A+B)克。

要么,氢气过量剩余或者氧气过量剩余,有一种没有全部反应,则生成水质量小于(A+B)克。

但氢气和氧气不可能都有剩余,因为如果都有剩余,则会继续反应。

初中化学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化学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化学复习资料大全初中化学复习大全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根底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响符合绿色化学反响)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拟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拟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的量减少,CO和H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二)测容器--量筒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响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外表皿)中称量。

初中化学知识点每章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每章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每章总结第一章:化学入门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

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4.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5. 实验室安全:了解实验室基本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二章: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更简单物质的物质。

2.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

3. 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用于表示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4. 常见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

第三章: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的概念:表示物质所含基本单位(原子、分子、离子)数量的物理量。

2.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定义为一物质中包含6.02×10^23个基本单位的量。

3.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通过摩尔质量将物质的量转换为质量。

4. 气体的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升。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 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3.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方程式。

4. 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

第五章:酸碱与盐1.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

2.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3. 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4. 盐: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5.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石蕊试纸、酚酞溶液等。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一种化学反应,其中电子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

2.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3. 氧化数:表示原子在化合物中的电荷状态。

4. 电池和腐蚀:氧化还原反应在电池中用于产生电能,而在金属腐蚀中则导致损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化学研究的是物质,既包括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包括自然界中不存在人们发明的新物质。

中国人民在原始社会就会制造陶器、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只有有的化合反应才符合绿色化学反应的理念)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

它的主要特点如下:(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把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生成的H2O的检验: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出现。

(或说有无色液滴出现。

)生成的CO2的检验: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注意:像甲烷、酒精等含有C、H或C、H、O元素的物质只要是充分燃烧都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果燃烧不充分则会生成水和一氧化碳(如果氧气严重不足还可以生成黑色的炭。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注意: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只是各成分的含量不同。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反应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及分液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气体贮存在集气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二)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的总原则①节约原则: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原则: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2、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3、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取较多液体试剂时一般用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取少量液体试剂时一般用滴管滴加法: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③取一定量的液体要用量筒量取(三)气体的相关操作1、收集:根据气体的不同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特别注意用多功能瓶收集气体的方法。

2、验满:如氧气验满是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瓶口;二氧化碳验满是把点燃的木条靠近瓶口。

3、检验:要注意气体的检验和验满是两个不同的操作。

氧气的检验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内,二氧化碳的检验是用澄清石灰水。

4、验纯:凡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验纯,如: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等5、干燥:要注意选择干燥剂时一定要注意被干燥的气体不能和干燥剂反应,如: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二氧化碳等。

6、气体除杂: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

(1)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3)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氧气的方法通过灼热铜网。

(4)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氯化氢的方法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四) 检查装置气密性不同的装置选择的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不同,但一个总的原则是让装置内部的空间处于一个密闭的空间,然后根据液面的变化或者是管口是否有气泡出现等,确定装置是否漏气。

如:最简单的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五)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六)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七)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八)仪器的洗涤:(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此外,还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定,以及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等,这一问题比较简单,不再讲述,一定要知道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从宏观角度看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装置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但如果事先在瓶内放入适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把生成的气体吸收,从而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由CO2、CH4等引起的)酸雨(由NO2、SO2等引起的)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3.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炸裂瓶底;铁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要注意正确的现象描述:如“烟”和“雾”不一样,“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

(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H2O+O2↑2KMnO4△K2MnO4+MnO2+O2↑2KClO3MnO22KCl+3O2↑(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分为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进行选择。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