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六大古窑之一常滑烧

合集下载

“常滑烧”工艺研究及其启示

“常滑烧”工艺研究及其启示

常滑烧 工艺研究及其启示*樊燚琴(宁波财经学院浙江宁波315175)摘要 常滑烧 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其独特的陶瓷文化㊂20世纪末通过做厚文化内涵㊁做实旅游景观㊁创新烧制工艺等举措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实现了工艺振兴,促进了城市振兴㊂笔者系统地分析了 常滑烧 工艺的发展历程与振兴举措,并针对我国 越窑青瓷 的创新性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给同行提供一些参考㊂关键词文旅融合陶瓷器常滑烧越窑青瓷中图分类号:T Q17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2)12-0099-03常滑烧 是日本爱知县常滑市及其周边地区生产的陶瓷器㊂从12世纪以来,常滑地区依托本地独特的陶土资源,不断吸收外来技艺,开拓陶瓷器具品类,烧制了大量陶瓷器具,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㊂20世纪末 常滑烧 遭遇了一系列挫折:建筑卫生陶瓷方面,因日元升值导致出口下降,而西式餐具进口增加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在茶具㊁酒具等生活用具方面,因为生活方式现代化㊁年轻人审美趣味变化等原因,生产与销售也面临困境㊂20世纪末,常滑市转向发展文旅产业,以 常滑烧 为中心,规划建设了常滑陶瓷步行街等旅游景观,吸引国内外游客到此观光㊁休闲㊁体验,实现了城市振兴㊂笔者尝试梳理其发展历程与振兴举措,并针对我国 越窑青瓷 的创新性发展提出几点建议㊂1 常滑烧 发展历程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相关著作㊁论文及网站文献调查,梳理了 常滑烧 的发展历程,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㊂1.1古窑期(12世纪初至19世纪后期)12世纪初,常滑窑在猿投窑影响下设立并迅速发展,成为 日本六大古窑 之一㊂根据郭富纯等‘日本古陶瓷研究“一书,常滑窑最初生产 红陶 ,以无釉茶碗为主要产品;随着规模扩大,生产范围扩大到钵㊁壶㊁瓮等器具,器型更加高大;生产工艺从辘轳改为原始的泥条盘筑法,采用天然生成的釉;窑室结构从穴窑逐渐发展为拱形窑㊁炮形窑㊂其生产的日用杂器通过附近港口运出,供应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各县市㊂到了江户时代,红陶 生产范围逐渐扩大㊂同时因引进了阶级窑,其窑火流通更加顺畅,氧气供应更加充分,器物胎体或表面所施的灰釉,都呈现出氧化效果的赭红色,名为 真烧陶 ㊂ 真烧陶 以瓮㊁壶为中心,后期还出现了酒壶㊁茶壶㊁摆件等小型物品㊂江户时代后期煎茶文化开始盛行,常滑陶工二代稻叶高道开始制作茶壶㊂二代伊奈长三以海藻包裹器物创新了 藻挂 技艺,有非常漂亮的窑变现象,应用到茶壶㊁水指等茶器制作中㊂此外,杉江寿门㊁片冈二光等陶工探索了宜兴紫砂壶工艺,并开始烧制 朱泥烧 茶具㊂1.2近现代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后期)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对产品出口的鼓励推动了新产品研发,日本逐渐成为日用陶瓷生产和贸易发展最快的国家㊂卫浴用品㊁花砖㊁排水陶管等建材生产成为常滑窑业的重要支柱㊂1924年,I N A X伊奈制陶成立,早期生产瓷砖㊁陶管和陶土,1945年后开启卫浴洁具生产,逐渐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㊂茶具生产方面,1878年中国宜兴制陶名家金士恒受邀到常滑指导制壶技艺,鲤江方寿㊁伊奈长三郎㊁上村白鸥等陶工参加学习, 朱泥烧 工艺得到再次提升㊂1881年 常滑制急须 在日本第二次劝业博览会上获奖,被评为 急须之制有风韵 ㊂1.3转型期(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20世纪末应对国内外市场发生的巨变,伊奈制陶率先发展工业旅游,先后建成了 窑广场㊃资料馆 ㊁ 世㊃99㊃(陶瓷创新)2022年12月陶瓷C e r a m i c s*基金项目:宁波市工艺美术发展研究基地课题‘以 传统工艺振兴 提升宁波国际影响力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 D5-P Y21)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浙江省美丽城镇生态补偿性设计的机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1N D J C177Y B)㊂作者简介:樊燚琴(1982 ),硕士,宁波财经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㊂界瓷砖博物馆 等景点,以文旅带动品牌升级,创新产品设计,重新赢得了市场㊂2002年,日本首相提出了 观光立国 战略㊂常滑市以 常滑烧 为中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引入了中部国际机场㊁提升交通便利性,制定了常滑市陶瓷步行街地区景观规划(2012年)㊂该景区有招财猫之路㊁陶瓷器会馆㊁土管坂㊁泷田家(船业)㊁登窑广场等景观,大量风格各异的陶艺师工坊分布其间开展茶具为主的陶艺制作㊂根据常滑市国际化推进计划总结报告显示,从2002~2017年外国游客人数翻了一番㊂2 常滑烧 文旅产业发展举措常滑市为了推进以 常滑烧 为中心的文旅产业发展,采取了许多举措来丰富内涵㊁建设景观㊁创新工艺㊂2.1做厚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㊂虽然 常滑烧 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在陶瓷界还不够突出㊂因此常滑市通过多种举措来做厚文化内涵,较典型的有关联法㊁投影法与借景法㊂(1)关联法,即追根溯源㊂与其他陶瓷器文化关联起来㊂在日本国内,纵向追溯至 猿投窑 ,研究了 常滑烧 产生前的一段历史;横向关联了 濑户窑 等五大古窑,扩展到整个知多半岛㊂在国际上,积极地从中国㊁朝鲜等国寻找渊源㊁增进交流㊂(2)投影法,即化象为境㊂把器物投影到特定文化领域中去㊂从茶具到饮茶文化㊁从招财猫到招财猫文化㊁从卫生洁具到智慧生活方式㊁从陶瓷器出口到海运文化等, 常滑烧 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极大地丰富了自身内涵㊂(3)借景法,即吸收一些没有明确归属的文化元素㊂以招财猫的运用最为典型㊂一般认为这一形象诞生于日本江户末期的江户城(今东京),也有学者认为来源于中国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的 义猫传说 ㊂常滑市在江户时代就开始烧制招财猫,于是提出 招财猫的故乡 这一宣传口号,成为人们争相打卡的旅游地㊂2.2做实旅游景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㊂文旅融合㊁做实旅游景观,才能让游客感知㊁体验文化元素㊂ 常滑烧 在以下三方面较为突出㊂(1)丰富视听资讯㊂充分利用文字㊁图案㊁影像等形式宣传 常滑烧 文化㊂笔者在常滑市考察中,线上㊁线下获得了非常丰富的宣传资料㊂从传播主体来看,政府观光部门㊁景点管理者㊁陶瓷器协会㊁陶艺师兼有;从传播内容看,历史文化研究㊁作品展示㊁旅游导览㊁活动介绍等较为系统;从传播形式来看,图书㊁杂志㊁宣传册页㊁导览图㊁影像资料等设计精美㊁阅读性良好;从使用语言来看,以日㊁英为主,部分有中㊁韩等版本,方便了海外游客㊂2020年全球在线公映的‘想哭的我带上了猫的面具“动画片,更是以常滑市为背景,以 常滑烧 工艺传承人为主人公,结合了招财猫I P,体现了传统工艺与新生代人群的融合㊂(2)开发旅游景观㊂充分挖掘文化元素,设计旅游景观,完善设施㊁美化区域环境㊂ 常滑烧 陶艺步行街景区已形成了A㊁B两条路线,有各类景观十余个,充分展示了 常滑烧 文化㊂A路线约长1.6k m,包括了常滑招财猫之路㊁陶瓷器会馆㊁土管坂㊁泷田家㊁登窑等景观; B路线约长4k m,即常滑陶之森,包括了I N A X生活博物馆㊁资料馆㊁陶艺研究所和研修工房㊂同时常滑市围绕陶瓷器文化改造了街道㊁投放了公共艺术作品㊁增加了设施㊁提升了绿化㊂如高达3.8m的日本最大的招财猫雕像,用陶管铺设道路㊁改造道路两旁立面的土管坂等,都吸引了很多人拍摄打卡㊂(3)举办主题活动㊂多主体协同策划㊁组织了大量面向不同群体的文化活动㊂以政府旅游管理部门㊁民间协会组织㊁旅游景点㊁陶艺师个人等为主体,举办了步行街文化节㊁展销会㊁摆摊集市㊁烧制体验㊁陶瓷器设计征集等常规的或者偶然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当地居民与外来观光者的参与㊂笔者第一次造访常滑,是受托去参加森下宗则工作室举办的个人作品展销会㊂当时在常滑市地铁口排列着来自常滑市13所中小学生创作的陶艺作品;通过举办竞赛活动,既向青少年传播了传统文化,也增加了城市风景线㊂2.3创新制作工艺常滑烧 通过融合现代科技㊁贴近当代生活的方式来积极创新生产工艺㊂在建筑用材方面,伊奈制陶坚持创新,在卫生洁具与艺术瓷砖领域研发了 乐净 ㊁ 超级杜菌 等独创技术,缔造了以 瑞吉奥 ㊁ 赛天思 为代表的一系列新产品㊂在传统陶艺方面,也展开了积极探索㊂以山田常山家族为例,清朝金士恒东渡日本传授紫砂壶技艺后,初代山田常山与山田陶山制作出了形神兼备的朱泥烧茶具,成为代表人物㊂1998年三代山田常山被日本政府誉为 人间国宝 ,成为常滑烧国家文化财保持者㊂四代山田常山探索了花器㊁食器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烧制㊂第五代山田想则在传统朱泥急须的基础上,运㊃001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创新)2022年12月用泥料和贝壳结合的工艺制作了 青急须 等全新风格的作品㊂3 对我国 越窑青瓷 创新性发展的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㊂ 常滑烧 发展文旅产业的一系列举措,对于我国振兴越窑青瓷工艺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㊂3.1 越窑青瓷 的历史与现状早在东汉时期,浙东上虞㊁慈溪等地就成功烧制了 越窑青瓷 ㊂唐五代时其制瓷技术达到巅峰,有 秘色瓷 一种享誉宇内,形成 南青北白 的瓷业格局,同时远销海外诸多国家㊁地区,对朝鲜半岛与日本造成了深远的影响㊂到了北宋晚期,因为政策变化㊁原料缺乏㊁工艺创新不足以及官窑与五大名窑兴起等原因, 越窑青瓷 逐渐走向衰落,只留下了一处处的遗址,供后人瞻仰㊂2001年在宁波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慈溪市上林湖重新聚集了青瓷烧制工匠,恢复了 越窑青瓷 生产㊂这一技艺先后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㊂但是当下大规模地恢复 越窑 日用瓷器生产并不现实,一方面缺少产业的支持,比如慈溪市早已成为了小家电之乡,从事陶瓷器产业的人非常少;另一方面缺少用户市场,庞大的用户群体在宋代以来就已经被其他瓷器瓜分㊂因此, 越窑青瓷 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走文旅融合的道路㊂3.2关于 越窑青瓷 文旅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越窑青瓷 经历了千年的断层,其发展文旅产业存在以下困难:一是公众认知断层,相关知识主要出现在书籍㊁博物馆中;二是生产工艺断层,陶瓷器是为了服务生活而生产的,从北宋到现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是文化景观断层,目前只有一些遗址景观和新兴的小工坊,相关主题文化活动也较少㊂以下笔者结合 常滑烧 的发展经验,提出几点建议:3.2.1聚合社会力量,加强主体建设,创新生产工艺当代 越窑青瓷 振兴离不开地方各级政府单位㊁企业㊁工艺大师㊁高校㊁学者的共同努力㊂比如在慈溪市以外,宁波江北地区也建立了 当代越窑青瓷研究院 ㊂这是由江北区庄桥街道㊁宁波财经学院以及相关企业共同合作形成的机构,从事 越窑青瓷 文化研究与传播㊁生产体验与销售㊂在发展 越窑青瓷 文旅产业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整合社会力量㊁加强主体建设,增进其相互交流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㊂在此基础上,应以 越窑青瓷 传统工艺为依托,积极创新工艺㊁丰富产品类型,贴近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㊂3.2.2促进文化挖掘,补齐中断历史,凝练I P形象使用 投影法 ,既研究 越窑青瓷 的发展历史㊁生产技术㊁主要产品㊁代表工匠㊁特色工艺(秘色瓷)㊁社会影响等基本内涵,也关注当时政治制度㊁社会生活方式㊁交通文化㊁商业文化㊁审美文化等信息,从而使人们对其形成全方位㊁深入㊁感性的认知㊂使用 关联法 ,在国内研究其对 龙泉窑 等窑系产生的影响,在国外分析其对东亚㊁西亚地区陶瓷器制作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把 越窑青瓷 中断的历史补充起来㊂使用 借景法 ,根据 越窑青瓷 消失原因的探索(如生态保护㊁商业竞争等)㊁ 秘色瓷 传奇㊁海上丝绸之路等概念,探索凝练出I P形象,整合旅游资源,促进宣传㊂3.2.3围绕 遗址博物馆 ,聚合㊁打造旅游景观目前 越窑青瓷 主要旅游景观的总体数量㊁地理分布㊁规模大小㊁展示内容㊁表现形式㊁旅游设施㊁线路设计㊁文化活动等都还有所不足,应规划建设 越窑青瓷 文旅街区,以 遗址博物馆 为中心,筹划建设观光㊁体验基地,激励工匠以工坊㊁工作室㊁研究所等形式进入,举办作品展销㊁主题活动,创新旅游模式㊂同时优化旅游设施㊁美化环境,打造美好的旅游空间㊂3.2.4开展艺术创作,开拓宣传渠道,促进数字传播以绘画㊁音乐㊁影视㊁戏剧等艺术形式,开展 越窑青瓷 主题创作㊂同时开拓新媒体㊁自媒体等方面的宣传渠道,传播艺术作品㊂在数字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下,重点促进数字领域㊁云端虚拟方面的信息传播,使 越窑青瓷 文化更广泛,丰富地呈现给公众,逐步融入当代人的生活当中㊂参考文献[1](日)稻桓,甲子郎,刘可栋译.日本陶瓷工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河北陶瓷,1983(3):57-61.[2]郭富纯,孙传波.日本古陶瓷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3]曹建南.话说急须[J].寻根,2021(1):94-97.[4]陈冠豪.日本招财猫起源传说的情节辨析与溯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19-128.[5]徐定宝.越窑青瓷衰落的主因[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39-140.㊃101㊃(陶瓷创新)2022年12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日本各时代陶瓷发展史记(图)

日本各时代陶瓷发展史记(图)

日本各时代陶瓷发展史记(图)古九谷彩绘葫芦瓶江户时期瓦古奈尔彩绘盘明治初期志野茶碗桃山时代日本列岛原是东亚大陆的一部分,在地质学的洪积世后期形成了朝鲜海峡,在大约一万年以前的洪积世末期和冲积世初期,因海平面不断上升,整个日本列岛才与大陆分离,形成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四大岛。

日本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与之必然产生密切的关系。

从日本陶瓷发展的历史上看,几乎每一步的发展都受到中国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有人说朝鲜是日本陶瓷之母,中国是日本陶瓷之父,应是一种比较恰当的比喻。

一、绳纹、弥生与古坟时代日本古陶主要出现在绳纹、弥生、古坟三个时期。

绳纹是日本最早的土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器之一。

土器表面有绳纹图案,故得名绳纹土器。

明治十九年(1886)于东京大森贝冢最初发现并定名。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土陶器,已存在近一万年。

绳纹时代长达数千年之久,在日本也遍及各地,主要以日本东部为中心,北至北海道,南至四国、九州。

绳纹土陶的制造技艺非常原始,几乎都是徒手捏制,而且不是在窑中烧制的,而是依靠太阳进行自然干燥,再堆放在木柴上露天烧制的。

所以火度很低,据推测仅有600℃左右。

弥生土器是古昭藏博士在东京市文京区本乡弥生町最先发现的一类陶器,以地名命名。

在考古上定为弥生式文化时代,系指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四世纪的六七百年间制作的陶器。

弥生陶器也是徒手捏制,烧成方法与绳纹式陶器相仿,露天烧造,比绳纹陶烧结温度高,约800℃左右。

绳纹式土陶器多为黑色,而弥生式土陶多为褐色,有的呈很美的红色。

从绳纹陶到弥生陶,古人的审美观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造型的日趋洗练和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世纪后半叶至七世纪中叶称古坟文化时代。

四世纪后,中国大陆大批居民移居日本,使汉字、中原文化和佛教传入日本。

值得指出的是这个时代出现的土师器和埴轮。

土师器为淡褐色薄胎,纹饰简单,用于上层贵族丧葬的祭器。

埴轮即土陶俑,也是古代日本人神秘信仰的陪葬之物,其中有男像、女像、家具、武器、船等泥塑,并往往在这些造型中增添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鸟、兽、鱼等动物塑像,造型十分生动。

日本陶瓷史

日本陶瓷史

关 于 日 本 陶 器 的 研 究
命 的 进 程
绳纹时代
(公元前5500年--公元前300年)
考古的证据表明,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时候,日本 进入了绳纹时代--因陶器外面的绳样的花纹而得名,也 就是新石器时代。
纹 早 期 ) 丝 纹 深 钵 ( 绳 ) 期 中 纹 绳 ( 捻 钵 的 深 杂 纹 复 卷 涡
通过学习日本的陶瓷历史,我们看到,在镰仓 时代以前的日本陶瓷风格,与亚洲其他地方的风格 都还很相似,后来才演化成为一种独特的日本风格。 研究后发现,这是因为茶道由中国传入日本以后, 对日本的陶瓷乃至整个民族文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室町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竞争激烈, 商务活动繁忙,城市奢华喧嚣。不少人厌弃这种生 活,追求“佗”的审美意识,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块 僻静的处所,过起隐居的生活,享受一点古朴的田 园生活乐趣,寻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 闲寂为美。 作为茶具的陶瓷品也是从这个时候形成了独特 的“涩”之美,并在漫长的日本历史中蓬勃地发展 并延续着她的生命。
常滑烧
起源于平安末期。这里 自古就以烧制大瓶子、大坛 子等日用杂货而闻名。桃山 时代开始生产茶道用具。到 了江户时代,人们巧妙地利 用当地陶土含铁量多的特点 烧制出了朱泥烧、白泥烧、 火色烧等陶制品,奠定了现 代陶制品的基础。 充分发挥陶土丰富优质的 特性,生产出了各种各样的 陶制品,其中利用粘土中的 铁分烧制出的红色的朱泥, 作为常滑烧的代表作而闻名 天下。
黄瀬戸茶碗 爱知县陶瓷资料馆藏
黄濑户香合
志野茶陶据说是在白釉上用铁质颜料 绘以简单纹样而成,有多种效果,质感暖 人,在18世纪末的产品中佳品甚多。
峰红叶 鼠志野茶碗 五岛美术馆藏
梅が香 志野茶碗 五岛美术馆藏

清雅脱俗亦别具赤橙黄绿皆霓彩——赏析日本名瓷九谷烧

清雅脱俗亦别具赤橙黄绿皆霓彩——赏析日本名瓷九谷烧

Chen Juan陈 娟日本最美的季节属樱花盛开的三月。

记得5年前,恰于阳春三月,在北京举办的一个“日本陶瓷精品博览会”上,我有机会欣赏到数百件由日本手工艺匠人乃至日本“国宝人”设计制作的陶瓷作品。

展会陈列的作品,设计造型呈现出明显的异国特色,或清丽巧雅,或抽象大气,表达着各个异国作者不同的艺术语境。

在这之中,有些作品特别抢眼,其釉色,蓝如大海深沉,如天空湛澈;绿如嫩茵柳烟,如旷野草浪。

其窑变,如雨后彩虹,如落山夕阳……其精致美妙让人流连忘返。

经咨询,得知这些作品从制作工艺和产地归类叫“九谷烧”。

为此,引发对日本这一知名陶瓷作品的关注。

一、九谷烧彩绘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九谷烧是彩绘瓷器(“烧”是日文中陶瓷的意思),因发祥地日本九谷村而得名,距今已有350年历史。

明朝末年,中国彩绘瓷器传入日本,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并得到迅速发展,因而日本彩绘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

古代九谷彩瓷艺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日本的陶艺家们善于从中国古代历史典故中汲取营养,绘画作品内容异常丰富,如松、竹、梅、菊等十分传统的绘画要素,还有花鸟、鱼纹、鹤、神灵等寓意吉祥的题材。

其风格凝重、沉实、重彩,大多为青绿黄紫与花草山水的组合。

随着明治时代的来临,九谷烧汲取各个时期的精华,形成了造型多样、彩绘华丽的艺术风格,传承至今。

清雅脱俗亦别具 赤橙黄绿皆霓彩——赏析日本名瓷九谷烧陈 娟kaleidoscope 万花筒编辑|薛续友xuexuyou@kaleidoscope 万花筒虽然在九谷烧作品上能找到不少中国明清彩绘瓷的元素,但它也融入了日本自身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特色,亦别具一格。

二、九谷烧的发展历史轨迹九谷烧的历史可追溯到江户时代初期。

据传,大圣寺初代藩主前田利治在其藩属内的九谷金山发现了瓷土矿,遂命家臣(原在金山炼金的后藤才次郎)前往日本陶瓷的发源地肥前有田学习制瓷技术。

后藤才次郎出师后,将有田的染绘技术引进九谷并建窑生产瓷器,从此,九谷窑诞生了。

日本陶瓷的历史

日本陶瓷的历史

日本陶瓷的历史1. 土器绳纹土器日本陶瓷的历史开始于绳纹土器。

一般认为,绳纹土器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土器。

这一名称由“Cord marked pottery”发展而来,是大森贝塚的发掘者美国学者Edward Sylvester Morse最先使用的。

根据放射性碳十四的测定结果,绳纹土器最早可以上溯到12000年以前,存续时间达一万年以上。

其器形变化大体可以分为六期: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晚期。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地域来细致划分、编年研究。

总而言之,绳纹土器多种多样。

草创期有豆粒纹、隆线纹的器物,中期为火焰型,后期有龟冈式,从中期到晚期的代表性器物还有土偶等。

绳纹器一般用粘土泥条盘筑而成,野烧,即烧成时不用窑室,烧成温度在800度到900度。

弥生土器绳纹器之后出现的是弥生器,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以北九州为中心展开。

这一类器物最早出土于1884年东京都本乡弥生町的向丘贝塚(弥生町遗迹),因此得名“弥生”。

弥生器诞生的一大原因是生活方式的变化,由以狩猎采集为主的生活向农耕生活。

开始出现的是多种适于农耕生活的器形,比如贮藏用的壶、煮水用的甕、作为食器的高杯等,它们构成了这类器物的基本组合。

地域不同,则弥生器物的种类、装饰也会变化,有时会表现出来自绳纹器的影响。

弥生器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以远贺川式为代表,中期则以须九式为代表。

土师器继承弥生土器出现的是古坟时代的土师器,名称来源于平安时代的《倭名类聚抄》和《延喜式》等文献。

土师器是古坟时代以降日本古代素烧陶器的总称。

古坟时代的土师器和绳纹土器、弥生土器一样,都是用粘土泥条盘筑成型的,在氧化焰条件下低温烧成。

器物的种类构成基本承袭弥生器,用途大致分祭祀用和日用两种。

土师器的出现受须惠器影响很深,一般来说,贮藏用的是须惠器,烹煮用的是土师器。

须惠器须惠器属于朝鲜半岛陶器的系统,在初期器形上来自朝鲜半岛的影响尤其明显。

须惠器的出现代表着日本陶瓷史上最早的技术革新,包括开始使用龙窑和辘轳成型技术,并以此为基础,获得了高温的还原火焰,开始大量生产。

日本陶瓷器的前世今生(二)

日本陶瓷器的前世今生(二)

日本陶瓷器的前世今生(二)日本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国度,因为立国以来,他们从未经历过皇权的更替,也从未有过“农民起义”。

哪怕是他们的战国时代,也是奉天皇为至高的类似神的位置,不曾推翻过至尊的帝位。

皇族正统从未被改变和颠覆,这也是传统文化之所以被完好的保留下来的原因。

日本皇室派遣学习使团,从中国学习了最优秀的文化,然后带回国,由皇室开始,向将军幕府各藩主发展,然后传递到文臣武士阶层,上行下效,再普及至民间。

文化没有断层,至上而下,因此导致民间也拥有着高洁的士大夫精神,讲礼重德,讲信修睦,附庸风雅。

因此,大量的文化元素,如鱼得水,繁荣发展。

书道、剑道、茶道、花道……陶瓷器也被大量的应用和推广。

日本中世纪的陶瓷,在种类和质量上,与朝鲜半岛以及中国相比较,还是十分落后的。

这一时期的陶器大多被称为“无釉”,然而并非真的无釉,而是因为技术原因,大多数施的釉都为自然釉,看起来并不鲜丽明艳,却更有艺术气息。

这一时期的陶器被称为“山茶碗窑系陶器”以及“烧缔陶”。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备前烧”便是这一类陶器的代表性产品。

六、濑户烧12世纪,濑户、美浓成为日本陶瓷业的中心。

濑户窑在灰釉的基础上,引进铁釉、褐釉、伊罗保釉等,并使用印花、划花、贴花等装饰手段,仿照中国北宋到元的多种代表性陶瓷器产品进行制造。

从龙泉窑系的青瓷、白瓷,到景德镇窑系的青白瓷,器型从日常工作用品到佛具用品等。

到了13世纪,开始烧造四耳壶、瓶、水注等高档器皿,并在上层社会开始使用从中国进口来的“唐瓷”。

镰仓时代后期到室町时代,茶汤(茶道)文化开始盛行,人们开始追崇“唐瓷”,以此为背景,濑户烧开始在14世纪模仿中国大量烧制天目茶碗(黑釉茶碗),以及茶叶罐和茶道器具。

而六大古窑:濑户、常滑、信乐、越前、丹波、备前,便是在此一时期产生的。

说到濑户烧,便不得不提一个传奇的人物——加藤四郎左卫门景正,通称藤四郎。

藤四郎出生于镰仓初期(1190),奈良近郊一户叫做藤原元安的官宦人家。

聊一聊日本9大陶瓷器产地、特色,一起来收藏梦幻日本陶瓷餐具吧

聊一聊日本9大陶瓷器产地、特色,一起来收藏梦幻日本陶瓷餐具吧

聊一聊日本9大陶瓷器产地、特色,一起来收藏梦幻日本陶瓷餐具吧日本制陶瓷杯碗盘壶种类丰富,质朴或华丽各有千秋,最能展现日本工艺之美。

市面上常见的有田烧、美浓烧、九谷烧......等,有什么不同呢?小编为大家精选出日本九大知名陶瓷器,让你一次弄懂各大陶瓷的产地、历史和特色。

获「GOOD DESIGN AWARD」特别赏的饭碗、茶器系列▋日本六大古窑日本的陶瓷器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绳文时代。

距今大约一万三千年前的绳文土器,被视为日本最初的陶瓷器。

从平安时代后期开始,陶瓷器制造业逐渐兴盛,日本各地广建窑厂。

其中以六个地区的窑厂最为兴盛,包括冈山县的备前烧、爱知县的濑户烧与常滑烧、滋贺县的信乐烧、福井县的越前烧以及兵库县的丹波烧;合称为「六古窑」,并在2017年列为「日本遗产」,为日本奠定了世界陶瓷大国的基础。

备前烧饭碗常滑烧茶器组日本的陶瓷器基本上是以「产地名+烧」为命名原则,例如备前烧就是产於备前(冈山的旧名是备前国)的陶瓷器,只有极少数例外。

接下来赶紧来看看日本三大名陶是指哪些吧!▋初心者必看!日本三大名陶①日本最早生产瓷器之地:佐贺县有田烧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的有田烧说到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器就是「有田烧」了。

400年前,丰臣秀吉出兵朝鲜,带回了一批优秀的陶瓷工匠。

其中一位叫做李参平的陶工,在肥前国(现在的九州佐贺县有田町一带)发现了适合制作陶瓷的土壤,有田於是开始发展,成为日本生产瓷器的发源地。

17世纪后期起,有田烧被大量出口到欧洲。

由於有田町不靠海,当时都要透过海港伊万里出口,所以有田生产的瓷器又被称为「伊万里烧」。

后来明治时代随着铁路运输开通,有田烧不再需要透过伊万里就能运送到日本各地,从此才与伊万里烧有了区分。

有田烧最大的特色就是轻、薄、白底蓝花,类似中国的青花瓷,适合日常生活使用。

而依据烧制年代和款式的不同,有田烧又分为古伊万里、古九谷与柿右卫门样式等等。

此外还有只用来「献上用」的上等有田烧,包括专供藩主使用的「锅岛样式」,以及进贡皇室的「禁里样式」,都是最高级的有田烧。

日本的六大瓷器古窖

日本的六大瓷器古窖

落幽燕,放晴无挂虹.鸟啼梢枝头,油菜花香过别泪迎春梦,去时
近江国(滋贺县)甲贺郡信乐乡是信乐烧的 发祥地。信乐窑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另五个是 濑户、常滑、丹波、备前、越前),最古的信乐 多是农家用的贮藏器,大腹广口,口做成漏斗形 等以利于承物,口沿略往上收。口沿向外翻呈唇 状的是室町时代以后的产物。欠于烧窑的温度或 时间,古信乐一般没有完全烧透。壶的形状各种 各样,其中最著名的是"蹲"。安土桃山时代后大
用粘土中的铁分烧制出的红色的朱泥,作为常滑 烧的代表作而闻名天下。等。后来,"常滑烧"因 为烧制陶管(如烟囱等)而名声大振。现在它还 因为采用"朱泥"(红褐色粘土)制造陶器而闻名 主要产品是茶具、花瓶、酒器、工艺摆设、花盆。 1976 年,"常滑烧"陶器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 品。
落幽燕,放晴无挂虹.鸟啼梢枝头,油菜花香过别泪迎春梦,去时
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日本人认为:美 食健壮人的体魄;美器则健全人的心灵。由于日 本人对陶瓷有着特殊的喜爱。在日本,你可以找 到不同造型、手感、色彩的陶瓷器。而人们日常 生活中所使用的茶杯、碗盏、花瓶等诸多生活用 品也都是由陶瓷制成,在保证产品其的使用功能 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欣赏功能。在日本瓷器也 被分为很多的种类和门派。
多无名工匠就那样静悄悄地做着自己的工作。越 前烧其特点是古朴天然,形态厚重,表现为高温 烧制后,薪灰自由地流布在陶器表面,随意,浑 朴,带着大地的特征,这种自然釉拥有非常好的 手感。二战后,著名的东方陶瓷学家小山富士夫 等把越前烧列为"日本六大名窑"之一举,并将之 命名为"越前烧"。 1986 年,被日本通商产业省(现 在的经济产业省)指定为"传统工艺品"。

日本瓷器

日本瓷器

日本瓷器日本瓷器的发展自应永年到昭和经历了500多年的历史,在不断发展中技术也不断进步,有的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日本瓷器的釉色有青釉、白釉、大红釉、蓝釉、金色釉、珊瑚釉等,釉料在加工的过程中比较纯净,釉面和胎体结合得比较紧密,施釉薄而均匀,有光亮感。

胎质坚硬细密。

日本瓷器有些造型与中国瓷器相仿相近,但也有明显的日本民族风格。

日本是一个由群岛组成的岛国,瓷土资源匮乏,因此,陶瓷品种主要为陶质材料制作的陶器。

日本传统瓷器生产有有田及九谷两处。

编辑摘要目录1概况2中国的渊源及发展过程3特色4制造代表5瓷器文化6日本瓷器7门类和品种8名家传世大师9日本九谷烧瓷艺术特色10设计与特色11器型和特点12流行装饰的纹样和特色13产品及配套14包装与装潢15艺术瓷器怎么挑选概况/日本瓷器编辑日本瓷器--瓷盘图册日本瓷器的发展自应永年到昭和共经历了500多年的历史,烧瓷行业在不断地发展,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有的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日本瓷器的釉色有青釉、白釉、大红釉、蓝釉、金色釉、珊瑚釉等,釉料在加工的过程中比较纯净,釉面和胎体结合得比较紧密,施釉薄而均匀,有光亮感。

胎质坚硬细密。

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制瓷业也不例外,有些造型与中国瓷器相仿相近,但也有明显的日本民族风格。

日本的瓷瓶类主要包括米酒瓶、棱口兽耳瓶、梅瓶、灯笼瓶、花瓶、人物花瓶背壶式扁瓶、葫芦瓶。

米酒瓶腹大、口小、颈短,瓶身画有树枝,枝上有两把与草相似的线条下垂,这种瓶型和纹饰都带有明显的日本风格。

棱口兽耳瓶的兽耳衔环是椭圆形的,而中国的兽耳衔环是圆形的。

日本的人物花瓶在中国称鱼篓尊或罐。

日本讲究茶道,因此日本的茶壶自然有自己的特色,日本茶壶包括葡萄酒壶、京都茶壶、咖啡壶端把壶、桶子壶和提梁壶等造型。

日本罐的造型与中国罐区别不大,但画法与中国不同,比较有特点的是日本罐两侧有系,大口圆盖,施满彩;日本水罐造型多为桶形;日本的茶叶罐有的罐体上心形开光,罐盖顶部也有六角形开光图案。

日本瓷器

日本瓷器

日本瓷器日本瓷器的发展自应永年到昭和经历了500多年的历史,在不断发展中技术也不断进步,有的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日本瓷器的釉色有青釉、白釉、大红釉、蓝釉、金色釉、珊瑚釉等,釉料在加工的过程中比较纯净,釉面和胎体结合得比较紧密,施釉薄而均匀,有光亮感。

胎质坚硬细密。

日本瓷器有些造型与中国瓷器相仿相近,但也有明显的日本民族风格。

日本是一个由群岛组成的岛国,瓷土资源匮乏,因此,陶瓷品种主要为陶质材料制作的陶器。

日本传统瓷器生产有有田及九谷两处。

编辑摘要目录1概况2中国的渊源及发展过程3特色4制造代表5瓷器文化6日本瓷器7门类和品种8名家传世大师9日本九谷烧瓷艺术特色10设计与特色11器型和特点12流行装饰的纹样和特色13产品及配套14包装与装潢15艺术瓷器怎么挑选概况/日本瓷器编辑日本瓷器--瓷盘图册日本瓷器的发展自应永年到昭和共经历了500多年的历史,烧瓷行业在不断地发展,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有的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日本瓷器的釉色有青釉、白釉、大红釉、蓝釉、金色釉、珊瑚釉等,釉料在加工的过程中比较纯净,釉面和胎体结合得比较紧密,施釉薄而均匀,有光亮感。

胎质坚硬细密。

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制瓷业也不例外,有些造型与中国瓷器相仿相近,但也有明显的日本民族风格。

日本的瓷瓶类主要包括米酒瓶、棱口兽耳瓶、梅瓶、灯笼瓶、花瓶、人物花瓶背壶式扁瓶、葫芦瓶。

米酒瓶腹大、口小、颈短,瓶身画有树枝,枝上有两把与草相似的线条下垂,这种瓶型和纹饰都带有明显的日本风格。

棱口兽耳瓶的兽耳衔环是椭圆形的,而中国的兽耳衔环是圆形的。

日本的人物花瓶在中国称鱼篓尊或罐。

日本讲究茶道,因此日本的茶壶自然有自己的特色,日本茶壶包括葡萄酒壶、京都茶壶、咖啡壶端把壶、桶子壶和提梁壶等造型。

日本罐的造型与中国罐区别不大,但画法与中国不同,比较有特点的是日本罐两侧有系,大口圆盖,施满彩;日本水罐造型多为桶形;日本的茶叶罐有的罐体上心形开光,罐盖顶部也有六角形开光图案。

带你了解日本“九谷烧”

带你了解日本“九谷烧”

带你了解⽇本“九⾕烧”“九⾕烧”的起源,可追溯到江户时代,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因发祥于⽇本九⾕⽽得名,⼀直坚持全程⼿⼯制作,具有很⾼的艺术⽔平。

相传是加贺国⼤圣寺藩初代藩主前⽥利治的命令开始烧造的,是⽇本三⼤名烧之⼀。

九⾕烧创始⼈前⽥利治(1618-1660)藩主前⽥利治便派遣⼯匠到当时著名的瓷器产地--今之佐贺县有⽥町,学习烧瓷技术,并开始在九⾕烧造瓷器。

这⼀时期⽣产的瓷器,被称作“古九⾕”。

古九⾕,青⼿,梅花绽放扁盘,17世纪后半叶古九⾕可以分为⼏种风格,但其中最具有特⾊的是“青⼿”(蓝绿⾊的釉⾯)。

古九⾕,五彩⼿,鲜花围绕中国古代圣贤⼤盘,17世纪后半叶古九⾕的另⼀个代表风格是“五彩⼿”釉⾯。

五种颜⾊的釉⾯——⾚、黄、绿、青、紫——⽤于描绘景观、花鸟和⼏何图案。

凭借如此⽣动的⾊彩和强烈的笔触,五彩⼿完美体现了九⾕烧的动⼒美学。

现代陶艺家北⼤路鲁⼭⼈(1883-1959)⾼度赞扬古九⾕,称赞其“极为艺术化”。

2015年,爱马仕出了⼀款九⾕烧⾚绘陶瓷表盘的表,限量12只上图的细节部分古九⾕在18世纪初突然消失,原因仍不清楚。

后来⾄公元19世纪,“九⾕烧”⼜重新开始制造。

明治政府为了增强国⼒,作为振兴出⼝产业的对策,把九⾕烧作为第⼀陶瓷出⼝宣传品,在国内外的博览会上,屡显风采。

名称:〓华丽、喜庆、吉祥的赏器〓19世纪九⾕烧矾红描⾦葫芦瓶尺⼨:⾼约17.5cm直径约7.7cm龘藏4⽉份拍品这⼀对葫芦瓶,造型古朴稳重,以矾红描⾦绘⼈物纹、⼭⽔纹,釉⾊浓重鲜美⽽意境超群,强烈的⾊彩和稍嫌混浊⽽⽆光泽的质地形成完美的调和,展现⽇本彩绘瓷器的最⾼境界。

九⾕烧坚持传统⼜不流于古板,九⾕烧花瓶摆放在家中,不仅是艺术品,还寓意美好,有祈愿家⼈平安之意。

蔡毅,男,汉族,1956年3⽉⽣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1975年进⼊故宫博物院⼯作⾄今,从事中国古代陶瓷的保管研究⼯作。

先后就读于⾸都师范⼤学历史系和北京⼤学考古⽂博学院研究⽣班。

日本六大古窑之一常滑烧

日本六大古窑之一常滑烧

日本六大古窑之一常滑烧常滑烧产地历史常滑烧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起源于平安末期。

这里自古就以烧制大瓶子、大坛子等日用杂货而闻名。

桃山时代开始生产茶道用具。

到了江户时代,人们巧妙地利用当地陶土含铁量多的特点烧制出了朱泥烧、白泥烧、火色烧等陶制品,奠定了现代陶制品的基础。

如果你没听说过“常滑烧”,那你也一定知道招财猫。

以烧造陶瓷用品出名的常滑市同样也是招财猫的故乡。

从机场高速下来,老远就看见巨大的招财猫在招手示意。

常滑甚至还有条招财猫大街,两边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招财猫摆设。

定义:常滑的“常”是地面的意思,“滑”是滑溜,从古时候开始,粘土层就常常露出常滑的地面,使常滑的地表光滑,所以取名常滑。

特征:常滑烧是日本六古窑中最古且规模最大的窑,据说在镰仓室町的极盛时代有约3000个窑。

常滑的朱泥是含有丰富铁份的陶土,颗粒微细,烧前只磨素材,不上釉,烧后进行抛磨,表面呈现光滑,有亮度。

常滑的茶壶:常滑烧的茶壶因为使用的是含有丰富酸化铁的泥土,所以能中和茶中的丹宁成分,吸收不必要的涩味,泡出的茶保持了原有的色、香、味,喝起来清香回味,甜润可口。

充分发挥陶土丰富优质的特性,生产出了各种各样的陶制品,其中利用粘土中的铁分烧制出的红色的朱泥,作为常滑烧的代表作而闻名天下。

褐色粘土是指深海中生物碎屑含量少于30%的极细粘土。

因它的颜色呈红棕色,故称红色粘土或褐色粘土。

褐色粘土是指深海中生物碎屑含量少于30%的极细粘土。

因它的颜色呈红棕色,故称红色粘土或褐色粘土。

褐色粘土在海洋中所占面积为38%。

褐色粘土中非生物组分超过70%,非生物组分中以陆源的粘土矿物、石英、云母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自生矿物、火山碎屑物和宇宙尘等。

褐色粘土的沉积速率很低,大约每千年仅沉积1—2毫米厚。

在褐色粘土中常形成锰结核和多金属软泥。

制作方法先将陶土用转盘、模子或用手制出形後,用常滑烧所特有的磨削法进行磨削,再经加饰,上釉等工序後烧制而成。

日本人间国宝3代山田常山制作其中,在烧釉时加盐的一种所谓「盐烧」制法,可称得上是只有位于近海的常滑才能做到。

日本著名瓷器

日本著名瓷器

日本三大名陶1.佐贺县有田烧有田烧可谓世界知名,这里也是日本最早发现瓷土的地方,16世纪就已经开始烧制。

因为瓷器都是从有田地区制作后再从伊万里港运出,故又称伊万里烧,是日本最有名的三大陶瓷产地之一。

有田烧受中国景德镇青花瓷器影响甚深,初期风格皆为白底蓝花,瓷器胚体透白又轻巧,是深受日本人喜爱的餐具。

有田烧在有田极为重要,在当地的陶山神社,不但拜奉烧陶器神明,也有以「有田烧」制成鸟居等重要建设。

2.爱知县濑户烧在爱知县濑户出产的濑户烧,比有田烧其实历史更悠久,有一千年历史,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

在其他地区还在生产不上釉药的素烧陶器时,这里的陶瓷师已懂得用釉药烧制硬度高的瓷器。

明治时期,技师在有田学来青花瓷技术后,也以烧制青花瓷为主。

3.岐阜县美浓烧「美浓烧」产于与濑户相邻的岐阜多治见及土岐等地,是现今日本出产陶瓷最多的地方。

兴盛原因,除了该地陶土丰富外,还因为当年濑户陶工因避战乱而移居美浓,其后更发展成日本桃山时期文化代表。

「濑户黑」、「黄濑户」、「志野」及「织部」等15 种不同样式,均是什具代表性的名陶。

「濑户黑」用上铁釉器皿,在出窑时急速冷却,让它变成黑色。

「志野」是以美浓产的藻草黏土加上厚层的长石釉,长时间窑烧及长时间冷却,做成表面看来有极多细孔的白色陶器,是日本最早烧制白色陶器的代表款式。

美浓烧在西元700 多年前已开始烧制。

现在日本约六成的陶瓷食器都是美浓烧。

三大名陶以外,以下还有几种值得认识的日本陶瓷器:4.爱知县常滑烧爱知县常滑巿出产,日本六古窑中最大规模的一个,由于地理位置近海,容易运到日本各地,因此蓬勃。

因当地有含铁量极高的黏土,以约摄氏1,100度烧制,烧出色彩鲜艳的朱红色,用来做朱泥日本茶壶,美观之余,也十分适合泡茶。

5.滋贺县信乐烧信乐烧也是六古窑之一,善用不过滤及不同种类的陶土烧成看来粗糙朴素,却甚具自然美的作品。

最有代表的样式,是带红色的素怀上有白色的长石颗粒,充满红色焦痕及白色斑点。

什么是有田烧

什么是有田烧

什么是有田烧作者:金韵来源:《检察风云》2014年第21期在日本,釉下彩料使用氧化铁的叫做“铁砂”;使用氧化铜的叫做“辰砂”;使用氧化钴的叫做“染付”。

中国、朝鲜、日本烧造的青花瓷器所用钴料几乎一样,只是钴料中金属元素的成分不同,所以发色略有区别。

有田烧,位于日本九州西北部的佐贺县(古称“肥前国”),是以西松浦郡有田町为中心的诸窑的总称,也称有田系。

因所烧瓷器经由伊万里港销往日本各地,由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伊万里港输出到欧洲,故人们习惯上把由伊万里港输出的瓷器称为伊万里烧或伊万里瓷器。

染付是日本人对青花瓷器的称呼。

“有田烧染付”是有田烧瓷器的一种,烧制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616至1644年为创烧时期,也称初期伊万里时期;1644至1867年为发展时期,也称古伊万里时期。

伊万里时期伊万里初期的有田烧染付,主要是为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以生产日常生活用瓷为主,主要有碗、钵、瓶(德利)、盘(皿)、水指等。

器物造型比较注重实用性能,因烧制技术水平的限制,致使产品的器形经常有自然变形,以后才逐渐成熟到基本稳定。

器物多以辘轳成形,故平面呈圆形的器物占绝对多数。

瓷胎色泽白中透青。

釉面白中泛青或偏黄,不很均匀,多数有细小开片。

由于钴料成分难以把握及烧成技术的不够完善,钴料呈色的深浅往往不易控制,色泽一般都比较浅淡,色质浑浊不鲜亮,没有层次感,色调偏灰蓝且发色较暗。

烧制技术由朝鲜方式逐步转向中国方式转化,即由模仿朝鲜李朝瓷器的烧制转向为模仿中国明代天启朝景德镇瓷器的烧制,烧成技术从不稳定到逐渐成熟。

纹样题材选择比较简单,用笔较拙笨而显得粗放。

由模仿朝鲜李朝青花瓷器的格调,如简练的松、竹、梅、菊、柳、葡萄、卷草和山水纹等,表现出自由奔放且清新的风格;逐步转向模仿中国明末(主要是天启朝)青花瓷器的样式,如景德镇瓷器常用的山水、人物、动物、花鸟、几何纹等,大胆的构图和强烈笔触形成了雄浑的作风。

纹样变为简洁疏朗或通体装饰两种倾向的样式,再逐渐向日本风格转化,完成了日本独自的优美样式。

万古烧 资料 万古烧 出自日本三重县四日市

万古烧 资料 万古烧 出自日本三重县四日市

万古烧资料万古烧出自日本三重县四日市,西元1736年,有一位名叫沼波弄山的人在日本的三重县四日市朝日町开凿陶瓷窑,“万古烧”陶瓷的历史便源于此。

他希望产品的精神能够永远流传,所以,他将他的产品盖上万古不易(Banko Fueki)。

弄山去世后,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弄山的家族也绝后了,“万古烧”的生产曾一度中断。

直到1832年,它才得以复兴。

(由日本历史来看,在西元1736年所处的时代是幕府将军德川吉宗的统治时期,建立在德川纲吉、家宣、家继三位幕府将军(实际上应该是纲吉和家宣两位,因家继是以幼年之身继位将军,并且在三年内就去世了)统治的基础之上的吉宗的治世,正是处于日本封建社会的繁盛期,当时的日本社会工商业繁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明朝的宜兴壶、中国的散茶被引入日本,并在庶民社会的快速发展下迅速被推广,古万古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

而万古烧复兴的年代1832年,是处于将军德川家齐的统治时期,依照现在的通说,德川家齐统治期间,日本的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相当的高度,)现在,“万古烧”的陶瓷产量据称是继“美浓烧”、“濑户烧”等之后,居全日本第四位。

它的制品主要有砂锅、花瓶等,尤其是砂锅的产量占据日本市场70%的份额。

此外,它还因为制造一种名为“紫泥急须”(日本沏茶用的壶)的紫色陶器而闻名。

1979年,四日市“万古烧”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

在沼波弄山的那个时代产生的工艺品被称为古万古。

最初万古烧是使用白色或黄色粘土。

但是,由于白色粘土的过度使用造成缺乏,所以现在当地都是以称为紫砂粘土(紫泥)来制作万古烧。

万古烧是利用一种還元焼成的方式烧制.使窑内几乎没有氧气存在。

窑里充满了一氧化碳,而紫砂粘土内的含铁成分无法充分氧化变成了蓝色而不是红色.经过烘烤完成后,当窑门打开之后, 万古烧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后,表面产生了氧化铁的红色,当蓝色混合这个红色,万古烧就变成了似乎是紫色的颜色。

万古紫砂可以承受高达1200至1300度摄氏度的烘烤。

日本瓷器

日本瓷器

日本传统器皿日本的陶瓷器皿历史久远,大约在一万年前,日本就有了不同样式的土器,绳文土器、弥生土器等。

日本陶瓷绘画色彩绚丽、构思大胆,设计新颖,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趣味高雅的陶瓷,使日本陶瓷更加闻名于世。

日本最初的陶器是在奈良时代,模仿中国的唐三彩制造的,采用了称为“奈良三彩”的白、绿、茶色的釉彩。

陶艺历史大约在一万年前,日本就开始制作土器了,根据时代和式样的不同,起名为绳文土器、弥生土器。

其中绳文土器是低温下烧制的很厚的黑褐色的土器。

弥生土器则是在高温下烧制的较薄的红褐色的硬土器。

陶器的产生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一般认为,日本最初的陶器是在奈良时代,模仿中国的唐三彩制造的,采用了称为“奈良三彩”的白、绿、茶色的釉彩。

奈良三彩以后,日本大约近500年没有再制造陶器。

这期间日本全国制造的是被称为须惠器的、坚硬、烧透的灰黑色土器,但这种土器到了平安时代末期几乎也消失了。

真正烧制陶器是在镰仓时代,濑户一个叫藤四郎的人从中国引入了技术,制造水壶、香炉、佛具等。

以后直到室町时代,除了濑户以外,信乐、常滑、丹波、备前、越前等地也能制造陶器了,被称作日本的六大古窑。

再后来1616年,朝鲜的李参平在肥前有田成功地烧制了瓷器,日本的陶瓷制作就此开始了。

接着有各种烧器产生,其中伊万里瓷器在欧洲也享有盛誉。

京烧在京都制造的陶瓷器总称为京烧,又叫清水烧。

京烧质地细腻,色彩和谐。

盘子、花瓶、茶具和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工艺瓷器都是很好的旅游纪念品。

有田烧江户时代初期(1616年),朝鲜的李参平在现在的佐贺县的有田陶土矿成功地烧制瓷器,便开始生产日本最早的瓷器。

这种日瓷立即受到欢迎,人们把这种陶器就叫有田烧。

九谷烧九谷烧的绘画色彩绚丽、构思大胆,设计新颖,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据说九谷烧的窑在1700年左右被封锁过,在江户时代后期再次复兴。

所以复兴前的陶器叫古九谷烧。

乐烧(しがらきやき)以烧茶器为主的乐烧在京都也发展起来了,本阿弥光悦制成了品味极高的茶碗。

【茶器】日本六大“烧”

【茶器】日本六大“烧”

【茶器】日本六大“烧”日/本/古/窑Japan日本的镰仓时代(1185—1333),受中国宋代文化的深远影响,其政治、经济、文化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从镰仓至室町(1336—1573)时代,日本出现了著名的“六大古窑”:濑户、常滑、信乐、越前、丹波、备前,从这些地方诞生的作品,都凝聚着千年的泥土气息与无数陶工的智慧与汗水。

1、豪迈的“常滑烧”“常滑烧”是六大古窑中资格最老、规模最大的窑,位于爱知县知多半岛西海岸常滑市。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

在灰陶时代的平安末期,其主产品是罐和瓮。

镰仓时代开始生产朴素且坚固的大型日用杂器,起初在烧制时全然不用釉料,技法被称为“自然釉”烧制法。

到了江户时代,人们巧妙地利用当地陶土含铁量多的特点烧制出了朱泥烧、白泥烧、火色烧等陶制品,奠定了现代陶制品的基础。

独特之处:充分发挥陶土丰富优质的特性,其中利用粘土中的铁分烧制出的红色的朱泥,作为常滑烧的代表作而闻名天下。

2、高贵的“濑户烧”烧制出濑户烧的濑户市位于爱知县内陆。

濑户烧与常滑烧相同,都始于制陶业盛行的平安时代,而两者的最大区别是,濑户烧使用釉药来烧制高级陶器。

濑户烧也有数种,其中之一的“赤津烧”巧妙地使用7种釉药,其工艺深受欢迎。

另一种濑户烧的代表则是“染付”,从江户时代后期开始盛行的这项技术是在白瓷上使用被称为“吴须”的青色颜料,所绘制出的花纹独具特色。

现在,濑户烧也烧制了不少可供日常生活使用的陶器,让人们能轻松购买到当时的高级产品。

濑户窑是六古窑中唯一的釉陶正宗产地,也是受中国陶瓷文化影响较深的窑厂之一。

濑户烧在日本享有很高的盛誉,日语中的“濑户物”就是指陶瓷,就像英语中的“中国”就是瓷器一样,销售陶瓷的商店也被日本人称作“濑户物屋”。

濑户的陶瓷业发端于镰仓时期,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 ,加藤四郎作为道元禅师的随从来到明州(宁波)天童寺,在中国学习了5年制陶技术,归国后在尾张、濑户等地建窑。

因当地不产松树,遂将宁波的龙窑改造成不用松油作燃料也能达到高温的“馒头窑”,成功烧出当时日本独一无二的挂釉陶器,釉色丰富,器体坚实,几乎不吸水,具有中国青瓷风采。

六古窑的前世今生之(五)越前窑

六古窑的前世今生之(五)越前窑

六古窑的前世今生之(五)越前窑跟宁静的太平洋相比,日本西北部的日本海多了几分暴烈之感,不过也因此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海岸美景,惊涛骇浪,悬崖峭壁,无不体现大自然的雄浑美感。

临近的北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被称为“充满文化、历史与自然之美的地方”。

福井县西北端伸向日本海的越前岬以螃蟹、水仙和烧物著名。

位于其上的越前町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据说战国末期奠定天下统一基础的织田信长公,其祖先故里就是福井县越前町织田。

当时其先祖是剑神社的神官之子,其才能得到当时越前守护斯波氏的赏识,而被派往尾张国。

他就以故乡的地名当成家族姓氏,并且将剑神社的神纹用作织田家的家纹,即“织田木瓜纹”。

600年前从越前町发祥的幸若舞因其用来激励士气,祈愿武道昌盛,而受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喜爱,受其庇护而得以发展。

织田信长曾在他年轻时遇到的最大危机桶狭间出阵之际,亲自歌舞一曲幸若舞“敦盛”。

其唱词“人間五十年、下天のうちをくらぶれば、夢幻のごとくなり”(人间五十年,何与天地长相较?如梦亦似幻)原本是源平合战时,源家大将熊谷直实在杀死风朗俊雅的平家少将平敦盛后而感到世事无常,就此出家的心境描写,后来却成为于49岁死于本能寺之变的信长公一生的写照,相传也成为了他的绝命词。

越前町不仅是信长公先祖的故乡,也是六大烧之一越前烧的故乡。

为北陆最大的窑业产地,也是最靠近日本海的窑元聚集地,现在还有200多座古窑遗址。

从850年前的平安末期起,这里就开始烧制瓮、壶、擂钵等日用陶器。

烧制的瓮、壶从陶胎、器型到制法上都受到古常滑的强烈影响,基本上别无二致。

精品不多,追求大量生产,通过敦贺和三国等著名港口通过海路运往日本海各地,北至北海道,南至岛根县都有运输越前烧的“北前船”来往。

广重所绘《六十余州名所图会》中的浮世绘名画“越前敦贺气比松原”可以看到海上运输的繁忙情景。

根据时代的发展,越前烧的陶土也在不断变化。

在开窑初期使用的是一种乎近白色的陶土,粘性强,耐火性高,可在1650度的高温下烧制。

东宝文化:一文读懂日本六大古窑的前世今生,为什么是这六大古窑

东宝文化:一文读懂日本六大古窑的前世今生,为什么是这六大古窑

东宝文化:一文读懂日本六大古窑的前世今生,为什么是这六大古窑我国宋代有“汝官哥钧定”五窑,奠定了宋瓷在中国陶瓷史的最高峰。

在东邻日本,古陶瓷研究家小山不二夫命名了日本六大古窑;2015年,这六大古窑被日本文化厅认定为“日本遗产”。

那么日本六大古窑是指哪六大古窑呢?它们分别又有什么特点呢?现在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日本六大古窑的前世今生。

六大古窑在哪里?从镰仓至室町(1336—1573)时代,日本出现了六处著名的制陶中心,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的六大古窑,分别是:濑户、常滑、信乐、越前、丹波、备前,它们在制陶上都具有独特的代表性。

六大古窑的名字大多数是以地名来命名,各个窑址所在地分别为:濑户烧:爱知县濑户市常滑烧:爱知县常滑市越前烧:福井县越前町信乐烧:滋贺县甲贺市丹波烧:兵库县丹波筱山市备前烧:冈山县备前市六大古窑的特点与历史六大古窑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各具特点,它们完成了从泥土到艺术的升华,凝结了陶工们的智慧。

濑户烧濑户烧是日本制陶工艺领先的陶器区之一。

日语中的“setomono”(濑户物)泛指日本陶器,便源于濑户烧。

在漫长的上千年的陶器历史中,濑户烧一直引领着日本陶器的发展。

濑户烧历史濑户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从古坟时代,一直持续到镰仓时代(1185-1333)初期。

最开始来自今名古屋市东山丘陵地区的真上窑,其中猿投窑是指一个用来烧制陶器的古老的窑址,濑户市便位于猿投窑旁边。

濑户烧鼎盛时期,在名古屋市东部约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曾经分布着1000多座濑户烧窑。

从平安时代末期开始,濑户窑就出现了以稻草和其他植物灰为原料,完成上釉的灰釉陶。

随着制陶工艺的发展,在镰仓时代被称为“山茶碗”的无釉陶器(碗、盘、碟)代替了灰釉陶器。

与山茶碗一起,被称为“古濑户”的新型釉面陶器也开始生产,釉陶是指整个陶器表面都施有釉的陶器。

濑户窑是日本唯一的琉璃陶产区,当时镰仓和东海地区的寺庙都需要屋顶瓦片等,这也直接促进了濑户釉陶的兴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六大古窑之一常滑烧
常滑烧
产地历史常滑烧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起源于平安末期。

这里自古就以烧制大瓶子、大坛子等日用杂货而闻名。

桃山时代开始生产茶道用具。

到了江户时代,人们巧妙地利用当地陶土含铁量多的特点烧制出了朱泥烧、白泥烧、火色烧等陶制品,奠定了现代陶制品的基础。

如果你没听说过“常滑烧”,那你也一定知道招财猫。

以烧造陶瓷用品出名的常滑市同样也是招财猫的故乡。

从机场高速下来,老远就看见巨大的招财猫在招手示意。

常滑甚至还有条招财猫大街,两边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招财猫摆设。

定义:常滑的“常”是地面的意思,“滑”是滑溜,从古时候开始,粘土层就常常露出常滑的地面,使常滑的地表光滑,所以取名常滑。

特征:常滑烧是日本六古窑中最古且规模最大的窑,据说在镰仓室町的极盛时代有约3000个窑。

常滑的朱泥是含有丰富铁份的陶土,颗粒微细,烧前只磨素材,不上釉,烧后进行抛磨,表面呈现光滑,有亮度。

常滑的茶壶:常滑烧的茶壶因为使用的是含有丰富酸化铁的泥土,所以能中和茶中的丹宁成分,吸收不必要的涩味,泡出的茶保持了原有的色、香、味,喝起来清香回
味,甜润可口。

充分发挥陶土丰富优质的特性,生产出了各种各样的陶制品,其中利用粘土中的铁分烧制出的红色的朱泥,作为常滑烧的代表作而闻名天下。

褐色粘土是指深海中生物碎屑含量少于30%的极细粘土。

因它的颜色呈红棕色,故称红色粘土或褐色粘土。

褐色粘土是指深海中生物碎屑含量少于30%的极细粘土。

因它的颜色呈红棕色,故称红色粘土或褐色粘土。

褐色粘土在海洋中所占面积为38%。

褐色粘土中非生物组分超过70%,非生物组分中以陆源的粘土矿物、石英、云母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自生矿物、火山碎屑物和宇宙尘等。

褐色粘土的沉积速率很低,大约每千年仅沉积1—2毫米厚。

在褐色粘土中常形成锰结核和多金属软泥。

制作方法先将陶土用转盘、模子或用手制出形後,用常滑烧所特有的磨削法进行磨削,再经加饰,上釉等工序後烧制而成。

日本人间国宝3代山田常山制作
其中,在烧釉时加盐的一种所谓「盐烧」制法,可称得上是只有位于近海的常滑才能做到。

制作无釉制品时,烧成以後需要用鸟的羽毛反复摩擦,打出光泽。

传统工艺品的指定年月日:昭和51年(1976年)6月2日主要产品有:茶具、花瓶、酒器、工艺摆设、花盆“常滑烧”陶器产于爱知县常滑市。

据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

“常滑烧”起初
在烧制时全然不用釉料,其技法被称为“自然釉”烧制法。

主要产品有陶罐等。

后来,“常滑烧”因为烧制陶管(如排水管、烟囱等)而名声大振。

现在它还因为采用“朱泥”(红褐色粘土)制造陶器而闻名。

1976年,“常滑烧”陶器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

常滑烧代表作人物
第二代山田常山本名是诚。

辘轳是向第一代常山、篆刻是向外祖父吉原葭洲学习的。

图画向常滑镇立陶器学校长的芳田勤治(号·一巴)学习,号称二巴。

从大正期开始改名为小常山,第一代殁后自称二代常山,充分地发挥了传统的技能。

在二代常山的茶壶上也常被加上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的雕刻。

声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