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1. 介绍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越国界、文化和语言的研究领域,旨在比较和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体裁、风格和传统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文学进程、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文学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方式。

2.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发展比较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欧洲,当时学者们开始关注不同国家和文化间的文学作品。

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比较文学学者开始系统地研究并比较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兴起,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和地区。

3.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3.1 文本比较文本比较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在作品之间进行比较,研究者可以发现并分析作品之间的共同主题、文体、叙事结构等。

文本比较的目的是揭示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同时也有助于理解作品的独特之处。

3.2 文化和历史比较除了文本比较,比较文学也关注文化和历史的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这种比较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3.3 地域与国家比较比较文学研究也可以从地域和国家的角度进行。

通过比较不同地域和国家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文学作品中反映出的地域性和国家性特征。

这种比较有助于理解文学作品与地域、国家和民族身份之间的关系。

4. 比较文学的意义比较文学的研究对于培养跨文化理解和全球视野至关重要。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我们可以超越文化边界,了解不同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

比较文学研究还可以促进文学的多元发展和传播,丰富人们的审美和文化体验。

5. 比较文学的挑战和前景尽管比较文学研究具有许多优势和潜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语言障碍,因为不同文学作品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创作。

此外,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也可能导致比较文学的困难。

《比较文学概论》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概论》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概论》读书笔记,第一章:什么是比较文学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三大阶段:一、发生在欧洲、以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美洲、以美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二阶段和发生在亚洲、以正在形成的中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三阶段。

1886年,波斯奈特提出:“比较文学是关于‘文学进化’的一般理论,即文学要经过产生、衰亡这样一个进化过程”。

后随着达尔文进化论衰退而衰退。

19世纪的法国受孔德实证主义影响,于是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的法国学派便应运而生。

法国学者提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而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学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

第一阶段,法国学派:梵·第根,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理论第一人,在实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一方面以“国别文学”、“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对文学研究进行划分,以影响研究为主轴,为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他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确定为文学的同源性,为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学理依据。

构建了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三大理论支柱: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

梵·第根认为比较文学即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含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

不足:抛弃了对“文学性”的分析,以实证性的影响为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设限。

梵·第根之后,法国学者们开始渐渐抛弃“总体文学”,企图将其并入“比较文学”。

第二阶段:美国学派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对比较文学的定义(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而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领域的比较。

贡献之处: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1、三个概念:(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什么是比较文学3、比较文学的起源是什么4、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寻求的是他种文化的应和。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哪些内容6、什么是总体文学7、什么是世界文学答:1、(1)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个别特征,同时又具有作为艺术作品的共同之点,正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个性,同时又有同民族、同职业的共同特征以至人类的通性一样。

一件文学作品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

任何“特殊”和“个别”,只要是文学的,就包含着文学的共同原则,就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解释,这种原则就是文学理论。

(2)文学批评指的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

(3)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和心态的制约。

2、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这就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

人们的相互接触多了。

就会产生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愿望。

如果没有相互认识的兴趣就谈不上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

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互识”。

4、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

举例来说,人们在文学方面遭遇的共同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什么是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主体最早是抒情诗,中国文论对文学的界定首先是强调人类内在的“志”和“情”,“志”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中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了自身的特点。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附:标准答案一、填空(共计30分,每空1分。

)1、存在于不同文化中不同文学之间2、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3、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4、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合5、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6、认同离异7、危机和断裂重组和更新8、逻辑学范式现象学范式9、和而不同多元并存10、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照亮11、关于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较的研究12、自然(包括自然人体)人类社会群体和个人主观意志感情人文现象13、文学观念14、文学与思想观念的关系二、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题5分。

)1.诠释学:诠释是理解并解释一件事,一句话或一个字,对其意义进探讨。

对意义进行探讨是一门学问,在西方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叫“诠释学”或者“阐释学”。

2.结构主义:即把一个作品放在很多作品当中,撇开具体现象,找出其本质联系来寻找意义。

结构主义的源头可以上溯到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1935年,布拉格学派提出“结构主义”一词。

50年代在法国兴起,60年代广泛流行于欧美许多国家,在60年代,结构主义远远超过了文学理论的范围,渗透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

3.互动认知:认为主体和客体并非截然然两分,客体并无与主体认识完全无关的、自身的确定性。

主体和客体都是在相互的认知的过程中,发生变化,重新建构自身,共同进入新的认知阶段。

这种认知方式研究的空间是一个不断因主体的理智、激情、欲望、意志的变化的而变化的、开放的、动态的空间。

4、虚静:“虚静”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老庄道家思想,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庄子曰:“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后来的陆机、朱熹则就明确地从创作论层面上阐说了虚静观。

陆机在讲艺术构思时强调“收视反听,耽思旁讯”,虚静观对文学创作方式强调的是由内而外,虚静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自内而外地不受干扰地纵情想象万象万物,做到“神与物游”,“意静神旺”正如苏轼所说的“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比较文学概论2013-1

比较文学概论2013-1

幻灯片1幻灯片2第一章让我们走近比较文学幻灯片3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语境●【1、全球化的界定】●作为一个历史的或历时的过程,全球化的特称却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地球村●(global village)幻灯片4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语境●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是讯息”,“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媒介使人自恋和麻木”,“我们正在回到重新部落化的世界”,印刷术、广播、电影是“热”的,口语、手稿、电话、电视是“冷”的……幻灯片5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语境●什么是文化转型时期?●所谓文化转型时期,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短裂,同时又进行急剧的重组与更新。

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六朝时期,五四时期。

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国壁画魏晋南北朝五四时期的中国幻灯片6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语境●文化发展的规律与特征●●“认同”与“变异”●认同:认同,巩固主流文化。

如: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定于一尊。

●变异:批判和扬弃,形成文化转型期。

如:“超女”现象。

幻灯片7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语境●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在逻辑学范式之外,现象学范式也得到蓬勃发展。

幻灯片8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语境●逻辑学范式是一种内容分析,通过“浓缩”,将具体内容抽空,概括为最简约的共同形式,最后归结为形而上的逻各斯或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现象学范式就是首先从人的意识出发,一切都不是固定的,都是随着这个具体人的心情和视角的变化而变化。

----解构深度模式。

幻灯片9从“电视选秀”文化透视当代社会●“梦想中国”、“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我型我SHOW”、“加油,好男儿!”……●“超级女声”被《新周刊》杂志的“2004●生活方式创意榜”评为“创意TV秀大奖”,●李宇春走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且发行了内地艺界唯一的“个●性化邮票”……●“海选”与“平民选秀”的兴起●从理论上说,“电视选秀”的茁壮成长,它显示出人们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重大转型:●逻辑学范式→现象学范式幻灯片10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语境●【2、文化全球化引发的争论】●文化身份/文化认同问题●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又可译作文化认同, 主要诉诸文学和文化研究中的民族本质特征和带有民族印记的文化本质特征。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引言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学科。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异同之处,探索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主题和意象,并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重要意义。

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可以理解为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的学科。

它旨在研究文学作品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揭示出作品背后的共同主题和文化传统。

比较文学既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也包括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学流派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比较。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文本比较、主题比较和意象比较等。

文本比较文本比较是比较文学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多个文学作品的文本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出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这种方法可以揭示出作品背后的文化特征和文学风格,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主题比较主题比较是比较文学中较为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多个文学作品中的主题进行分析和对比,探索作品之间的共同主题和不同阐述。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宏观的角度理解文学作品,并发现作品之间的文化共通之处。

意象比较意象比较是比较文学中较为深入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多个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进行比较和解读,揭示出作品之间的共同意象和象征意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手法,并探索作品与文化之间的联系。

比较文学的重要意义比较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首先,比较文学可以揭示作品背后的共通之处。

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作品之间存在的共同主题和意象,从而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普遍人类经验和文化认同。

其次,比较文学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从而加深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智慧树网课——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

智慧树网课——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一、单选题1.梁实秋提出的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追溯文学作品传播的历史B、研究故事的来源C、研究作家受到的外来影响D、搁置文学史里有争议的事件学生答案:D2.五四运动时期三个不同的学术流派包括()。

A、民粹派、复古派、自由派B、激进派、自由派、学衡派C、民粹派、自由派、甲寅派D、学衡派、甲寅派、民粹派学生答案:B3.在刘若愚看来,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后得到教育进而产生改造社会的欲望,这属于()。

A、表现论B、技巧论C、实用论D、审美论学生答案:C4.关于“软实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此概念是美国人提出的B、此概念与政治意图有关C、是实现全球化的有效有益的方式D、它是一种文化霸权的产物学生答案:C5.学衡派与激进派的不同,不包括()。

A、学衡派认为对西学首先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再进行选择性吸收B、学衡派认为引进西学时要与中国文化传统契合C、学衡派认为要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基础,不要菲薄中国的学问D、学衡派认为引进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传统是第一要务学生答案:D6.侯方域是()的主人公。

A、《牡丹亭》B、《梧桐雨》C、《桃花扇》D、《西厢记》学生答案:C7.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王国维的著作?()A、《人间词话》B、《曲录》C、《柳如是别传》D、《观堂集林》学生答案:C8.关于哈罗德·布鲁姆,描述不恰当的是()。

A、他是“耶鲁学派”批评家B、他是美国著名文学教授C、他认为文本分析非常重要D、他提倡历史的、阶级的文学研究学生答案:D9.对“故今之所贵所望,在有不和众嚣,独具我见之士……”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鲁迅认为大众往往多随大流,无法看清楚世界B、鲁迅认为中国最需要的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C、鲁迅认为只有让超人统治庸众,才是出路D、鲁迅认为无论世人如何褒贬,有独立见解的人都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学生答案:C10.“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出自()。

比较文学概论第3章第2节课后习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3章第2节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视域论(第二节比较视域中的文学对话)1.简述比较文学研究中文化对话机制及对话平台的基本含义。

比较视域中的对话机制及对话平台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比较视域中对话是如何发生的?对话的规律为何?以及对话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文学对话发生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国族文学相互接触的过程中。

文学创作主体在自我文化认同与自我形象塑造过程所完成的主动接受与主动创造。

因而,文学影响中的这种相互制约的张力死文学对话的基本特征。

文学研究中的对话机制也证明了在对话中所形成的汇通与融合是文学、文化自身发展中的必然规律。

对话平台是不同的国族文学接触、碰撞与融合得以进行的某种空间,这种接触、碰撞与融合是一种对话的方式。

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平台也是指共同关心的文学问题或话语层面。

2.简述比较文学研究中文化对话的基本过程及意义。

比较文学研究中文化对话的基本过程是接触、模仿、过滤、文化阐释、新文化样式的创造。

文化接触就是指两种文化的碰撞及相遇,两种文化接触之后就会产生相互模仿的情况。

文化过滤表明的是一种文化依据自身的价值标准对另一种文化进行的选择性的解释。

例如当代中国诗歌对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诗的接受,表明当时特殊的政治因素在文化接受过程中所起到的过滤作用,所以当时的诗歌虽然借鉴了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形式,但是却表现出讽刺性和批判性。

跨文化阐释所生成的意义文本与其阐释对象之间有一致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它是主体在视域融合之下生成的新的意义文本。

而这种新文本就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具有对话性质的文本,也是新文化样式的创造。

其意义就在于对比较文学研究本体的把握和比较文学研究的顺利进行。

3.在比较文学原理介绍中我们了解的双向阐释对文化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文化的双向阐释其实是文学对话的一种深入表现形式。

文学的对话发生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国族文学相互接触的过程中。

文化对话中形成的汇通与融合是文学、文化自身发展中的必要规律,而文学影响中的相互制约的张力是文学对话的基本特征。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论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

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 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

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1,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

只要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比传统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是一个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四极相互运动的宏大模式。

比较文学概论第一章讲稿

比较文学概论第一章讲稿

比较文学概论第一章讲稿第一章发展论一、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多元化语境1、全球化的界定;2、接受与抵制:对待全球化的两种态度;1、全球化的另一个方面也带来了文化上的多元性,使得原先被压抑在边缘地带的殖民地文化的身份变得日益模糊,那里的知识分子迫切要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文化认同;2、:全球化若作为一种旅行的过程,它的路线是双向的,既有从中心到边缘的流动,又有边缘向中心的渗透。

这样,我们就应当与国际社会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对话,而不应当对西方持一种对立的姿态。

从事比较文学研究,我们既应当避免一种带有帝国主义霸气的全球主义策略,同时也要克服带有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本土主义态度。

(《全球语境中的比较文学:中国的视角》王宁)3、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

1、文化自信问题;2、文化自身的再生性。

二、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渊源【萌芽】——非自觉的零散的比较(原因:1、文化、文学活动中一直存在着“四跨”现象;2、“比较”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古罗马文学对古希腊文学的借鉴模仿,如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对荷马史诗的模仿;◆评论家迪翁《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一文中,比较分析了三位悲剧作家所写的三部同名悲剧《菲罗克忒忒斯》在剧中人物、戏剧情节、艺术美等诸方面的异同;(平行)◆英国剧作家马洛笔下的浮士德形象;◆莎士比亚的戏剧被译成各国文字,而且占领了各国舞台;(译介)◆[英]查里逊的书信体小说《克莱丽莎》直接影响了法国卢梭的《新爱洛伊丝》和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影响)◆17世纪“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伏尔泰改编创作的《中国孤儿》;◆莱辛《汉堡剧评》平行比较了鬼魂在《哈姆莱特》和伏尔泰《塞密拉密斯》中的不同效果;《拉奥孔:论诗语画的界限》;(跨学科)◆赫尔德《民歌集》收集汇编了欧洲各民族的民歌。

【诞生】——梵·第根《比较文学论》“超国界说”◆斯达尔夫人——《论文学》把欧洲文学分为南北、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论德国》“帮法国、英国和德国人民以比较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社会及文艺思想和理论。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渊源学关注与流传学研究对象处于相反方向 的文学现象,某国作家及其作品中出现的某种 现象,在本国文化与文学传统中无法得到合理 解释,同时在自己创作的发展里也无法得到合 理解释,如果进行追根溯源式的探讨就构
成渊源学研究。
流传学是从起点到终点的研究;渊源学正好 与此相反。在渊源学研究中,往往是在起点 不明确的前提下来展开的。渊源学的研究目 的是以具体历史材料说明某一种文学现象国 外来源,第五讲 渊源学与媒介学
本讲纲要
第一节:渊源学 第二节:媒介学
第一节 渊源学
一、渊源学的定义与特征 二、渊源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三、渊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渊源学研究的四种对象 五、渊源学研究的三种类型
一、渊源学的定义与特征
(一)渊源学的定义
渊源学(Crenology)又称源流学或源泉学, 属于法国学派提倡的影响研究的分支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以作家作品为主体的文学现象的域外 来源问题。
(二)宏观文学史建构阶段
出于文学史研究深化的必然要求,一些学者 开始注重对某种宏观文学现象如文学思潮、 文学流派与文学运动产生的国外渊源之研究 ,发现欧洲近代以来许多国家文学现象往往 具有国际背景。
西欧各国家之间的文学交流得到大大加强,宏 观性文学现象涉及到多个国家与多个民族;浪 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 的文学之间发生密切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单 独探讨某一国家的文学史基本不可能,因此, 在文学史研究领域探讨国与国相互之间的文学 渊源关系,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读过国外作家作品并且发表 评论,并不一定表明对后者的文学创作产生 了影响,只是表明有这种可能性,也可以说 明作家本人接触过国外作家及其作品。在渊 源学研究中,更重要的是要从作家提供的文 学文本里发现外来痕迹,文学文本作为外来 影响的结果,本身也是重要证据之一。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多元对话节目。

今天我们将探讨一个广泛而有趣的话题,那就是比较文学概论。

在场的嘉宾们都是文学专家,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首先,请各位自我介绍一下。

嘉宾1:大家好,我是文学学者李明。

我研究的是比较文学中的文化传播和文学之间的转化与影响。

嘉宾2:大家好,我是文学评论家王丽。

我对比较文学中的文体、风格和主题方面有一些独特的见解。

嘉宾3:大家好,我是翻译学者张宇。

我的研究方向是比较文学中的文学翻译和跨文化交流。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介绍。

那么,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对话吧。

首先,我想请问李明先生,你认为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主持人:非常有趣。

那么,请问王丽女士,你对比较文学的价值有什么看法?王丽:比较文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扩大我们的视野。

通过比较文学,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共同之处和差异,这有助于推动文学的发展和交流。

主持人:非常有见地。

那么,张宇先生,您认为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张宇: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我们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文本比较,来寻找不同文化中的共同主题和文体风格。

此外,比较文学还可以通过对文学翻译的研究,来探讨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变化和影响。

主持人:非常有深度的研究方法。

那么,让我们进一步讨论一下比较文学中的文体和风格。

王丽女士,您认为不同文化中的文体和风格有何异同之处?王丽:不同文化中的文体和风格会因为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比如,在中国文学中,叙事性强的长篇小说很有代表性,而在西方文学中,戏剧和诗歌更为重要。

但是,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之处,比如对人性的探索和情感的描写都是世界各国文学中普遍存在的主题。

主持人:非常有启发性。

李明先生,您认为比较文学对于文学翻译有何重要性?李明:比较文学对于文学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学科背景的是()。

•A、多文化发展•B、文化霸权主义兴起•C、文化原教旨主义逐渐消失•D、哲学思想转变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2【单选题】《一门学科之死》的作者是()。

•A、巴斯奈特•B、斯皮瓦克•C、克莱齐奥•D、安德拉德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3【判断题】在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看来,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完全不相容的。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比较文学主张“对话”的意义,其中包括重新确定人的生存方式。

()我的答案:√1【单选题】陶渊明的诗句“当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表现出()的情绪。

•A、喜悦•B、旷达•C、焦虑•D、忧伤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2【单选题】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自我和他者关系中最重要的概念,不包括()。

•A、互补•B、互证•C、互识•D、互抗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3【判断题】文化传统是对“已成之物”不断进行诠释的“将成之物”。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4【判断题】对不同话语的对话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用自己的话语去说服、同化他人的话语。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判断题】在哲学家勒维纳斯看来,他者最不能被人理解的一面,是值得被重视的。

()我的答案:√1.3 新的时空观念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王国维的著作?()•A、《人间词话》•B、《曲录》•C、《柳如是别传》•D、《观堂集林》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2【判断题】严复不是《国闻报》的创办者之一。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3【判断题】西方的比较文学学界,一直很重视对东方文学的研究,因此在跨文化问题上成果卓著。

()我的答案:×1【单选题】法国大革命属于()启蒙。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启蒙”的是()。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总体文学研究:研究的是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 些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以及它们在多种文学 中的传播、发展和流变。总体文学以文学为一个整体去追 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 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如中国的汉族文学、藏族文 学,印度的孟加拉语文学、印地语文学,苏联的俄罗斯文 学、格鲁吉亚文学等。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 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 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比较文学学派
一般认为,自从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以来,就鲜明地呈现 出两个历史阶段,形成两个学术派别,即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国学派和以 美国为中心的美国学派。又把法国学派简化为影响研究,美国学派简化 为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的发展是从研究两国文学的相互影响和关系开始的,法国是比 较文学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法国一直是国际比较文学的 中心,其成就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梵•第根是第一个全面阐述法国学派观 点的人。他的《比较文学史》比较全面地,从比较文学的历史到方法和 成果都一一作了系统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法国学派的观点。
文化危机和人文精神
由于物质世界和人类精神世界巨变,人们 不能不重新思考百年来主流文化的弊端, 寻求横向开拓,致力于新的发展。同时世 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正在受到多方面的威 胁,最明显的威胁就是顽固存在的各种文 化中心论。其次是文化相对主义。
比较文学对未来文化发展的意义
比较文学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 比较文学有助于扩展人们的精神世界 比较文学有助于从他人的观点更好地
的意义,它自觉地有理论地把读者在鉴赏文学作品过程中的创造性提高到与作 者创作过程中的创造性同等的高度,并把创作过程和鉴赏过程有机地结合起 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彼此影响推进的完整的文学过程。其主 要观点可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 (1)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实现; (2)读者在完整的文学过程中不是被动的反应环节,而是积极地、能动地反作 用于作家作品。一方面,作家为读者创作作品,作品影响读者;另一方面, 读者在鉴赏过程中表现出种种信息又反馈给作家,从而创造作家、影响作家。 (3)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要受到作品的制约,又要受到读者自身主观条件的 制约,这两种制约表现在审美的全过程。 (4)接受理论把文学的接受分为社会性接受和个人接受两种形态。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孙丹第一章发展论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

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

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

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艺复兴以来法国文学对日耳曼文学的影响”等。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2)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2)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2)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诗和神话。

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18世纪的法国和19世纪的俄-国。

文学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藉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1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

2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议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客体即“自然”说:文学的客体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

这里的自然是最初指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1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A社会生活是创造的客体B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2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A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B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审丑价值的社会生活。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1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3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1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2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艺术发现:是艺术家在内心深处积累了相当多的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的认识生活和评价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衣事物进行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2艺术发现是作家特眼光和非凡独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3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4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加快,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的,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比较文学概论第三版教学设计

比较文学概论第三版教学设计

比较文学概论第三版教学设计课程概述比较文学概论是一门介绍不同文化、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相互交流、影响和比较的课程。

本课程的第三版教学将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学,理解文学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以及了解文学如何反映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的特征。

同时,课程还将概述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文学对于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的特征性表达和反映;•具备使用文学比较分析的技能,能够比较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理解和了解文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理解文学如何影响文化和社会发展,以及其对于人类意义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和策略本课程以讲授、讨论、研读和撰写论文为主要教学方式。

注重互动和学生的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比较分析。

同时,教师会与学生就学习计划和论文选题进行一对一讨论,以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

教学计划本课程分为上、下两学期,共计36周。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1-3周•课程介绍和讨论•文学比较研究方法介绍和讨论第4-8周•比较文学的理论与方法•中西比较:以《茶花女》和《红楼梦》为例第9-13周•东西比较:以《哈姆雷特》和《原野》为列•比较文学与后殖民主义第14-18周•印度文学与文化:以《罗摩衍那》和《百年孤独》为例•文学与跨文化交流第19-24周•欧洲文学与多元一体性•意大利文学浪漫主义第25-28周•制度、文化和叙事•比较文学与语境性解读第29-32周•文学和人文学科方法•文学和历史研究第33-36周•个人项目展示和讨论•期末论文讨论评估方法本课程将以课堂参与度、论文分析能力、小组讨论和期末论文为主要评估方法。

具体分值比例如下:•课堂参与:20%•小组讨论:20%•论文分析:30%•期末论文:30%参考文献•Damrosch, D., & Pike, D. L. (Eds.). (2005). The Longman Anthology of World Literature (Vol. 1). Longman Publishing Group.•Hogan, P. C. (2015). How to compare world literatures. John Wiley & Sons.•Loomba, A. (2002). Colonialism/Postcolonialism. Routledg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1.1二十一世纪的比较文学1【单选题】(D)曾经认为比较文学这一学科气数已尽,后来又在《21世纪比较文学反思》中推翻这一说法。A、别林斯基B、安德拉德C、斯皮瓦克D、巴斯奈特2【单选题】《一门学科之死》的作者是(B)。A、巴斯奈特B、斯皮瓦克C、克莱齐奥D、安德拉德3【判断题】在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看来,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完全不相容的。(×)4【判断题】比较文学主张“对话”的意义,其中包括重新确定人的生存方式。(√)1.2坚守传统文化和接受外来影响的关系1【单选题】陶渊明的诗句“当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表现出(B)的情绪。A、喜悦B、旷达C、焦虑D、忧伤2【单选题】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自我和他者关系中最重要的概念,不包括(D)。A、互补B、互证C、互识D、互抗3【判断题】在哲学家勒维纳斯看来,他者最不能被人理解的一面,是值得被重视的。(√)4【判断题】文化传统是对“已成之物”不断进行诠释的“将成之物”。(√)5【判断题】对不同话语的对话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用自己的话语去说服、同化他人的话语。(×)1.3新的时空观念1【单选题】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王国维的著作?(C)A、《人间词话》B、《曲录》C、《柳如是别传》D、《观堂集林》2【单选题】中国首部《中国文学史》的作者是(D)。A、郑振铎B、鲁迅C、王国维D、黄人3【判断题】西方的比较文学学界,一直很重视对东方文学的研究,因此在跨文化问题上成果卓著。(×)1.4比较文学和后现代思潮的转型1【单选题】消解中心与权威,强调碎片化和偶然性,是(D)的思想特点。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现代主义D、后现代主义2【单选题】法国大革命属于(A)启蒙。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3【判断题】后现代主义既铲除了现代主义的各种壁垒,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建设性的蓝图。(×)4【判断题】“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中的“继”字,是继承、传递的意思。(×)2.1中国比较文学的起源(上)1【单选题】“民智不开,则守旧维新两无一可”出自(B)。A、梁启超B、严复C、谭嗣同D、康有为2【单选题】“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出自(D)。A、《文学改良刍议》B、《摩罗诗力说》C、《俄罗斯革命之影响》D、《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3【判断题】严复曾认为,西方文化具有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特点。(√)4【判断题】根据《涵芬楼新书分类目录》记载,戊戌变法至1911年,中国出现的翻译小说已达600余种。(√)2.2中国比较文学的起源(下)1【单选题】中国的比较文学始于(B)。A、诗歌革命B、小说翻译C、留学生运动D、政府外交2【单选题】下列哪位先生著有《中国文学研究》,并在书中对林纾做出高度评价?(C)A、鲁迅B、黄人C、郑振铎D、胡适3【判断题】“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中的“文”,是指要有实际的内容,要言之有物。(×)4【判断题】林纾曾对中西小说在叙述方式上进行过比较。(×)2.3汇通古今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王国维(上)1【单选题】王国维曾翻译了元良勇次郎的著作(B)。A、《哲学概论》B、《伦理学》C、《西洋伦理学史要》D、《西方哲学史要》2【单选题】“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出自(A)。A、《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B、《摩罗诗力说》C、《文化偏至论》D、《狂人日记》3【判断题】王国维认为有很多中国传统诗歌充满对灵魂的拷问,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4【判断题】王国维曾在《国学丛刊序》中提出,中国的问题不在于没有学问,而是中学还是西学之争。(×)2.4汇通古今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王国维(下)1【单选题】下列哪部著作中的主人公为了换取知识而将灵魂出卖给魔鬼?(C)A、《奥德赛》B、《少年维特之烦恼》C、《浮士德》D、《笑面人》2【单选题】侯方域是(C)的主人公。A、《牡丹亭》B、《梧桐雨》C、《桃花扇》D、《西厢记》3【判断题】在《红楼梦评论》中,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偏向政治和国家的,《桃花扇》是偏向哲学和美学的。(×)4【判断题】王国维阅读了叔本华的著作后,相信宗教的力量可以拯救人类的痛苦。(×)3.1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者:鲁迅(上)1【单选题】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著作?(D)A、《野草》B、《华盖集》C、《中国小说史略》D、《管锥篇》2【单选题】对“故今之所贵所望,在有不和众嚣,独具我见之士……”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C)。A、鲁迅认为大众往往多随大流,无法看清楚世界B、鲁迅认为中国最需要的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C、鲁迅认为只有让超人统治庸众,才是出路D、鲁迅认为无论世人如何褒贬,有独立见解的人都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3【判断题】鲁迅曾认为,十九世纪的欧洲文明里,至伪和至偏的就是物质和众数。(√)4【判断题】鲁迅认为,要发展古老中国,首在引入西方物质文明的手段进行国家建设。(×)3.2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者:鲁迅(下)1【单选题】之所以称鲁迅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者,其原因不包括(B)。A、鲁迅首先提出“比较”的思想B、鲁迅提倡由进化论衍生而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C、鲁迅批判地接受了很多西方思想D、鲁迅进行了多种跨文化的研究2【单选题】关于“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这句话,不正确的是(C)。A、这句话提出了比较文学发展的根基B、这句话出自《文化偏至论》C、这句话与弱肉强食的进化论一脉相承D、这句话要求我们要在时间、空间两个坐标上考察一切的文化现象3【判断题】进化论和尼采,是对鲁迅影响最大的两大思想来源。(√)4【判断题】鲁迅在写《朝花夕拾》时,其要旨在于研究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这一类主题。(×)3.3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者:陈寅恪1【单选题】在陈寅恪看来,李唐一族之所以兴盛,最主要原因是(C)。A、贤臣众多,政治开明B、发展生产,兴修水利C、引进吸收外族文明D、对外扩张,积累财富2【单选题】在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其吸收学习的方法是(B)。A、格物B、格义C、援释入儒D、援释入道3【判断题】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古典文学家,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3.4五四运动与三个派别已完成1【单选题】在“昌明国粹”上,学衡派的认识不包括(C)。A、新旧乃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界限B、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不能完全以进化论为依据C、应该以西学的思想来阐释中国的国学D、历史有“变”有“常”2【单选题】学衡派与激进派的不同,不包括(D)。A、学衡派认为对西学首先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再进行选择性吸收B、学衡派认为引进西学时要与中国文化传统契合C、学衡派认为要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基础,不要菲薄中国的学问D、学衡派认为引进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传统是第一要务3【判断题】《学衡》杂志于1911年由吴宓、梅光迪等人领导创刊,“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是学衡派宗旨之一。(×)4【判断题】国粹派与学衡派不同,对于国学,前者强调保存,后者强调发展。(√)4.1学科的发展之朱光潜(上)1【单选题】文学批评家瑞恰慈是(B)理论的创始人之一。A接受美学B新批评派C陌生化D现象学2【单选题】朱光潜对中国比较文学的贡献不包括(C)。A提出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B要尊重被比较者的特点和来龙去脉C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D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3【判断题】钱钟书的文章《谈趣味》,讨论了中西文艺比较的问题。(×)4【判断题】朱光潜是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4.2学科的发展之朱光潜(下)1【单选题】关于朱光潜对中西诗学比较研究的观点,不包括(D)。A用多种实例陈述文学现象的同或异B进一步分析差异背后的社会、历史、道德原因C要努力避免片面性和绝对化D中国诗歌之所以不同于西方,注重个人主义的传统是重要因素2【单选题】胡适曾在北大任职时,因为看了朱光潜的(C)而邀请其到北大讲学。A《西方美学史》B《悲剧心理学》C《诗论》D《谈艺录》3【判断题】朱光潜指出,西方诗中的柔和中国诗中的刚都是它们的本色特长。(×)4【判断题】朱光潜认为,西方的诗比中国诗深广,因为前者有更深的哲学、宗教基础。(√)4.3学科的发展之宗白华(上)1【单选题】关于宗白华对文化的观点,不包括(D)。A西方文化崇尚力量B中国文化以中庸柔和为美C中国艺术是中国文化史最中心、对世界最有贡献的一个方面D重建中国文化精神,最重要的是从社会制度改革入手2【单选题】关于宗白华,说法不正确的是(D)。A他的处女作与哲学有关B宗白华曾写过《为什么要爱国》C他青年时就有了贯通中西,重塑中国文化精神的追求D他曾在23岁时远渡日本留学3【判断题】李泽厚在《美学散步》的序中,认为宗白华偏于西方科学,而朱光潜更像一位中国古典诗人。(×) 4【判断题】“拿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精神做人”,指的是即使在令人悲观的世界里,也要奋发图强地做人。(√)4.4学科的发展之宗白华(下)1【单选题】宗白华认为,晋人之美不包括(C)。A酷爱精神自由B唯美的人生态度C以孝道为最重要的行事依据D以赤子之心为道德基础2【单选题】关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不正确的是(A)。A唐代体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化灵魂上的解放B人心的美丑,高贵与残忍,在魏晋时期得到了极致的表现C魏晋之美表现在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D唐代在思想上已受到儒、佛、道三教的支配3【单选题】关于“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正确的是(B)A此语出自宗白华B提出的问题与教育有关C此语出自《美学散步》D其思想与《弟子规》相似4【判断题】鲁迅曾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关于“孝”的故事。(√)4.5学科的发展之钱钟书(上)1【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A《长生殿》是洪昇的作品B《梧桐雨》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C布莱希特曾经受到中国戏曲的影响D《长生殿》的主人公是李香君2【单选题】关于《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悲剧》,描述不正确的是(D)。A是钱钟书在中国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B这篇论文是用英文写作的C文中将莎士比亚的戏剧与中国的戏剧进行了比较D文中提出,中国传统戏剧中对道德的追问给西方戏剧以新的启示3【判断题】《中国评论周报》是民国时期由民粹派主办的一份英文杂志。(×)4【判断题】文学批评家们之所以采用不同的批评原理,是因为思维方式不同,而与研究资料无关。(×)4.6学科的发展之钱钟书(中)1【单选题】钱钟书提出,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是(A)。A改变基于欧洲中心论的文学批评标准B使中国文学在世界上发挥更大影响C找到中西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D总结出中西文学研究的共同方法2【单选题】关于“软实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A此概念是美国人提出的B此概念与政治意图有关C是实现全球化的有效有益的方式D它是一种文化霸权的产物3【单选题】关于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不正确的是(D)。A既要面向世界,又要连贯古今B要在世界语境中对中国古典作品做新的诠释C要使中国文学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D我们要用自己的文化征服其他民族4【判断题】对于文化,费孝通曾经提出我们应该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是什么。(√)4.7学科的发展之钱钟书(下)1【单选题】在《谈艺录》中,作者指出诗人魏尔伦的诗境类似于《沧浪诗话》中的(D)。A“以才学为诗”B“以议论为诗”C“语中无语,名为活句”D“不可凑泊”2【单选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A不管是中诗还是西诗,它们有一个共同原则就是要遵守一定的音律B钱钟书认为中西打通最忌讳片面性和互相隔绝C“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出自《管锥篇》D白瑞蒙的《祈祷与诗》发挥了诗人瓦勒利的序言3【判断题】比较文学家艾田伯曾在国际比较文学一次年会上发言,题目为《比较文学在中国的没落》。(×) 4【判断题】钱钟书非常看重中国的诗话,因为诗话体著作注重系统的周全与逻辑的缜密。(×)4.8学科的发展之梁实秋1【单选题】梁实秋提出的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D)。A追溯文学作品传播的历史B研究故事的来源C研究作家受到的外来影响D搁置文学史里有争议的事件2【单选题】关于梁实秋,描述错误的是(C)。A原名梁治华B他是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C代表作有《雅舍小品》《西方美学史》《槐园梦忆》D曾留学哈佛大学3【判断题】白璧德提倡新人文主义,推崇卢梭的浪漫主义。(×)5.1比较诗学的源流和发展1【单选题】比较诗学的两种形态的差异取决于文学现象间有没有(C)。A相似性B共同的规律C直接关系和相互影响D可比较性2【单选题】艾田伯提出应从五个方面来发展比较诗学,其中不包括(D)。A比较文体学B比较格律学C文学结构的分析D文学背景的比较3【单选题】在诗学发展的阶段中,国别诗学之后出现了(A)。A共同诗学B第四种诗学C第三种诗学D原创诗学4【判断题】第三种诗学主要追求各国文学理论的普遍性和共通性,而忽视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5.2比较诗学的发展现状1【单选题】杰姆逊对文学理论的看法,不包括(C)。A后现代语境具有多元化特点B新的理论是有使用价值的一种商品C理论应注意系统性与统一性D提倡每一种研究都需要构想出来一个与自己相关的理论2【单选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A在1983年举行的中美双边比较文学讨论会上,厄尔·迈纳提出近15年间,最引人注目的进展是把文学理论作为专题引入了比较文学的范畴B谢弗勒曾提出比较文学走向比较诗学是理论的提高,是历史和美学结合起来的新的比较文学的理论C罗兰巴特提出的六大诗学问题中,包括女性诗学D《幻想文学导论》是托多洛夫的作品3【单选题】关于哈罗德·布鲁姆,描述不恰当的是(D)。A他是“耶鲁学派”批评家B他是美国著名文学教授C他认为文本分析非常重要D他提倡历史的、阶级的文学研究4【判断题】在乔纳森·卡勒看来,理论应该是跨学科的,并且要对过去的常识概念进行批判。(√)5.3传统的比较诗学1【单选题】“垆边人似月”使用了(B)的意象。A并置复合B比拟C替代D联想2【单选题】叶维廉在文学要素中加入了第五要素,是(D)。A叙述B意象C结构D语言3【判断题】刘若愚很早就提出,中国的诗歌往往是没有主语和时态的。(√)4【判断题】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的四要素包括宇宙、作家、作品、读者。(√)5.4比较诗学的研究重点1【单选题】对中国学界而言,比较文学研究最突出的重点是(B)。A国别文学B文学间性C平行研究D影响研究2【单选题】“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出自(C)。A《尚书》B《论语》C《郭店楚墓竹简》D《礼记正义》3【判断题】陈寅恪在传播佛教思想时对密宗里有关性问题的忽视,与他的接受屏幕有关。(√)4【判断题】国别文学和比较文学是相通的,都采用了互为主观的研究方法。(×)6.1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1【单选题】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正在出现一种整一化的趋势,表现在重视(B)两个方面。A研究的综合性和系统性B研究的综合性和总体性C研究的独立性和系统性D研究的差异性和系统性2【单选题】《两种文化》一书中,作者斯诺认为世界上的文化分为(C)两种。A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B流行文化和经典文化C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D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3【判断题】某些科学家由于失去人文目标和理想,很可能成为政治野心家的工具。(√)6.2文学与系统论1【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系统论诞生前,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有类比和分类两种B结构主义认为人类的文学本身就是一种符号系统C《故事形态学》的作者是文艺理论家普洛普D系统论使自然科学第一次进入人文科学的研究之中2【单选题】按照罗伯特·史柯尔斯的分类,虚构世界低于经验世界的小说是(B)。A浪漫小说B讽刺小说C科幻小说D历史小说3【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系统论内容的是(C)。A其基本观点是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总和B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C其研究对象是事物的具体内容和特征D系统论重视将事物的结构和运动形式抽象出来4【判断题】系统论对文学的贡献体现在为文学提供了符号学和进化论的方法。(×)6.3文学与信息论1【单选题】关于信息论,描述正确的是(C)。A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作者创作充当的是信宿的作用B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欣赏者起着编码的作用C信息论把信息分解成为多种水平的符号,包括语言、意象、文化、形而上层次D从信息论看,审美型的信息是容易转换的,而语义型的信息更难转换2【单选题】信息本身最根本的性质是(C)。A独立性B完整性C不确定性D确定性3【判断题】信息论提倡新的信息应该在新颖性和不可理解性之间寻找最优方案。(×)4【判断题】通过统计学对语言风格要素的分析,可以辨别某学文学作品的受欢迎程度。(×)6.4文学与热学第二定律1【单选题】科学家普利高津的贡献与(C)有关。A帕累托效应B玄理论C耗散结构D潘洛斯阶梯2【单选题】艺术家之所以被称为“反熵英雄”,因为他们反抗(B)。A商业化B同质化C泛艺术化D符号化3【单选题】“熵”是一种主要与(C)有关的单位。A体积B质量C秩序D空间4【判断题】托马斯·品钦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家,代表作《万有引力之虹》与熵有关。(√)6.5文学与心理学1【单选题】荣格认为,所谓(B),就是一种人类世代累积的心理经验。A语言B情结C逻辑D叙述2【单选题】朱熹是宋朝著名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下列不是其作品的是(C)。A《四书章句集注》B《太极图说解》C《阅微草堂笔记》D《通书解说》3【判断题】马斯洛提出人的意识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层结构。(×)4【判断题】马克思把人类思维分成了自然科学、艺术、宗教、实践的四种类型。(√)7.1对“新轴心时代”的讨论1【单选题】关于费孝通先生及其观点,描述不恰当的是(C)。A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基因最重要的是尊重祖先,培育优秀的后代B他是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C他著有《乡土中国》《悲剧心理学》等D他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2【判断题】熊和蝉,都曾是中国文化产生时就有的图腾,原因是中华民族祖先崇尚稳定与和平。(×)3【判断题】“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左传》。(×)7.2对国学的新思考1【单选题】在清华国学院历史发展中以胡适为代表的阶段,描述不正确的是(A)。A提出“中国主体,世界眼光”的八字方针B出现了顾颉刚与鲁迅的论战C提倡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D出现了“疑古”的思潮2【单选题】关于国学,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A顾颉刚认为,国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历史B林语堂认为,科学的国学是我们治学的目标C国学主要指的是古代中国文化这一研究对象D清华国学院的历史发展包括四个阶段3【单选题】在清华国学院历史发展中以章太炎为代表的阶段,与乾嘉学派的最大不同是强调“经史子集”中的(C)。A经B史C子D集4【判断题】中国文化应该发展壮大自己,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并同化其他的民族。(×)7.3西方比较文学怎样从低潮走向高潮(上)1【单选题】“比较文学如果能走出欧洲中心论的原点,不受由国际商业所决定的全球交换流的控制,就会有新的发展,形成新的学科”此语出自(B)。A巴斯奈特B斯皮瓦克C大卫·达姆罗什D克莱齐奥2【判断题】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来叙述9·11事件,也是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有趣的课题。(√) 3【判断题】巴西比较文学家安德拉德认为,只有多元的声音,才能使过去的殖民者得到精神的解放。(√)7.4西方比较文学怎样从低潮走向高潮(下)1【单选题】“历史的每一个时刻,都是从某一个主体出发,沉淀着过去,应对着现在,创造着未来”这句话语出(C)。A安德拉德B巴斯奈特C大卫·达姆罗什D斯皮瓦克2【判断题】研究比较文学,往往离不开世界文学的方法论。(×)3【判断题】世界文学是指古今、中外文学的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