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三作品整理版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
《诗经》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余冠英《诗经选》高亨《诗经今注》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闻一多《诗经新义》《诗经通义》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一、《诗经》的基本概况1、《诗经》的性质与名称《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成童舞象、学射御。
”《论语·季氏》:“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子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墨子·公孟》:“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礼记·孔子闲居》:志之所至,诗亦至焉。
诗之所至,礼亦至焉。
礼之所至,乐亦至焉。
《礼记·仲尼燕居》:“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于礼素。
”《论语·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诗》称《诗经》《诗经》的批评史与研究史2、《诗经》作品产生的时间与地域附:十五《国风》地域分布详表周南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北部(江陵)江汉之间召南同上卫风河北省磁县、东明、濮阳;河南省安阳、淇县、滑县、汲县、开封、中牟等地邶风同上鄘风同上王风河南省洛阳、孟县、沁阳、偃师、巩县、温县等地。
郑风河南省新郑(开封西南)洧水、溱水一带。
齐风山东省(北部、中部)临淄魏风山西省芮城东北唐风唐地就是晋地,山西晋水一带。
秦风陕西省甘肃东部陈风河南省淮阳安徽省亳县一带桧风河南省密县东北曹风山东省西南荷泽、定陶、曹县一带豳风陕西省彬县旬县3、《诗经》的结集与编定“采诗”说——《礼记·王制》:“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
”《汉书·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下天下。
”“献诗”说——《国语·周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宋代(960—1279)文学✧宋代社会特点(1)对外关系特别软弱;(2)内部政权特别稳定;(3)文官制度相当稳定;(4)城市经济相当发达。
✧宋代文学的成就与地位。
(1)宋代散文的成就超越唐代。
吸收骈文的长处;笔记文;具有议论、抒情、叙事二大主要功能,且能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风格丰富多彩(2)从继承唐诗到摆脱唐人藩篱。
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生活活的细节,普通人)唐诗风格的陌生化(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径)(3)宋词的艺术高度。
✧士大夫的文化性格(1)官吏与文人的结合;(文人由科举进入仕途,并成为权力的核心)(2)社会责任感强;(重视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关注国家与社会)(3)兼擅多种文学样式。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性格特征:(1)士大夫对传统的处事方式进行了整合,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体自由不再是互相排斥的两极。
(2)宋代文人采取了新型的生活态度。
更加冷静、理性、脚路实地。
审美情趣:以俗为雅✧城市的繁荣与词的繁盛(1)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繁荣;城市经济繁荣、人口(2)都市生活滋生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3)词的兴盛。
官员的高官俸禄使得其生活奢华,纵情享乐文人的生活态度有利于词的兴盛(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诗言志,词抒情)词是北宋社会文化消费的热点✧宋代文学的特点(1)主题上充满了沉甸甸的政治关怀与道德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2)讲究理趣,好发议论;(3)讲究格律技巧以及法度和用典;(4)浪漫主义精神减少了,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张扬,恢宏雄健的气概削弱,而深入细致的钻研精神则大大增强了。
✧宋诗的主要特点:(1)直接以诗歌议政。
(2)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
(3)表现爱国思想。
(4)描写经济生产民风民俗等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5)评诗、评书、评画、评音乐等论艺之作。
艺术特色:(1)议论化;(2)才学化;(3)散文化;(4)“小结裹”的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文学第三册必背隋唐古诗整理
中国古代⽂学第三册必背隋唐古诗整理⼀、唐诗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
海内存知⼰,天涯若⽐邻。
⽆为在岐路,⼉⼥共沾⼱。
从军⾏唐·杨炯烽⽕照西京,⼼中⾃不平。
⽛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书⽣。
在狱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鬓影,来对⽩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信⾼洁,谁为表予⼼。
陈⼦昂感遇其⼆兰若⽣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朱蕤冒紫茎。
迟迟⽩⽇晚,袅袅秋风⽣。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少⼩离乡⽼⼤回,乡⾳难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多,近来⼈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春风不改旧时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孟浩然(唐)⼋⽉湖⽔平,涵虚混太清。
⽓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泊烟渚,⽇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近⼈。
春江花⽉夜[ 唐] 张若虚春江潮⽔连海平,海上明⽉共潮⽣。
滟滟随波千万⾥,何处春江⽆⽉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照花林皆似霰,空⾥流霜不觉飞,汀上⽩沙看不见。
江天⼀⾊⽆纤尘,皎皎空中孤⽉轮。
江畔何⼈初见⽉?江⽉何年初照⼈?⼈⽣代代⽆穷已,江⽉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照何⼈,但见长江送流⽔。
⽩云⼀⽚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何处相思明⽉楼?可怜楼上⽉徘徊,应照离⼈妆镜台。
⽟户帘中卷不去,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成⽂。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流春去欲尽,江潭落⽉复西斜。
斜⽉沉沉藏海雾,碣⽯潇湘⽆限路。
不知乘⽉⼏⼈归,落⽉摇情满江树。
九⽉九⽇忆⼭东兄弟作者: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处,遍插茱萸少⼀⼈。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共103页文档共105页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文学史 第三册 笔记
1、宋初三体A、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做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李昉、徐铉。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现实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王俞偁(cheng)《秋霖二首》、《感流亡》、《村性》B、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代表是”九僧”即:希昼、惠崇、怀古等九位僧人。
他们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遂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
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絉字的苦心孤诣。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lang、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一方面颇有白体诗评议流畅的倾向,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他的代表作《秋日西湖闲泛》。
C、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
宋初馆阁文臣的唱和风气到真宗朝而臻于极盛,《西昆酬唱集》就是这种风气下的产物。
代表人:杨亿、刘筠、钱惟演。
代表作《汉武》、《梨》、《别墅》,西昆体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艺术特征,西昆击中的诗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
诗体多为近体,七律即占十分之六,也体现出步趋李商隐、唐彦谦诗体的倾向。
2、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A、黄庭坚举起了以杜甫为诗家宗族的大旗,借鉴杜诗的艺术经验。
B、在艺术技法上提出“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诗中运用大量典故,注意讲究章法句法、字法的锻炼。
C、这个流派一直延续到南宋,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3、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因此称为诚斋体。
艺术特征:a、杨万里主要的实行实在自然风舞和日常生活的情趣上面,这使得他的诗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理趣。
古代文学史三 权威版
1西昆体:宋真宗翰林学士杨亿等18人奉命编书,杨亿将18人在编书之余的唱酬之作编成一部《西昆酬唱集》,西昆体因此得名。
杨亿、刘筠、钱惟演是其成就最高三人。
题材内容比较狭隘,缺乏时代气息,主要是咏史、咏物和描写流连光景。
(艺术特征)西昆体推崇李商隐,兼重唐彦谦,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整饬典丽。
如杨亿的《南朝》工稳妥帖,辞采华美。
但又缺乏李商隐诗歌深刻的情感蕴涵,往往徒有其表而缺乏内在气韵,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2王荆公体:着眼于王安石晚期含蓄深沉、深晚不迫、丰神远韵的诗风,称后期王安石主要以写景抒情绝句为代表的诗歌为“王荆公体”,雅丽精绝、脱去流俗,选语用字、间不容发,体现出向唐诗的复归是其特点。
如《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远。
3山谷体:黄庭坚以其鲜明的风格特征自成一体,被称为“山谷体”。
其典型特征是句法奇矫、音节拗健、想象奇特不凡、且有一股兀傲之气。
如《寄黄几复》以故为新,在整体上取得了新奇的艺术效果。
山谷体首重章法,章法稠密,线索深藏,转折急陡,起结无端。
还重句法,领略古法生新奇,从而创造出自己特有的句法。
并且重字法,重典故,声律奇峭。
山谷体将唐诗的“丰神韵人”变成“思理见胜”,生新程度极高,最典型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4诚斋体:指杨万里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的诗风。
诚斋体艺术特点是杨万里把自己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身在客观事物上,想象奇特,不用生僻字句和夭矫奇崛的结构,用浅显语言和流畅章法,接近口语。
如“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从平常事物中扑捉到富有情趣瞬间,并用浅显自然语言表达出来。
再如“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就是把自己主观情感最大程度投身客观事物典型,描写对象的盎然生机自然会给诗歌带来活泼的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作品整理版本
第一编隋唐五代文学作品选第一章隋代诗歌第一节隋代诗坛的总特征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
第二节主要作家(诗人)作品隋代文学(诗歌)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另一部分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
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卢思道卢思道(约530-582),今传辑本《卢武阳集》一卷。
主要生活在北朝。
他有一些诗如《采莲曲》偏于齐梁风格,但他的《从军行》则体现了北方文人重“气质”的特点,是他的代表作。
《从军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祈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前半写将士们英勇出征,杀敌报国,久戍不归,生活艰苦,思亲念家。
后半写思妇遥念亲人,情兼忧怨。
结句讽刺靠战争猎取功名的将军。
诗中不仅具有北朝诗歌刚健雄劲的风格,而且也具有南朝诗歌清丽流畅的特色。
两种风格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从形式上来看,这首诗采用的是南朝歌行体,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胡应麟《诗薮》:“音响格调,咸自停匀,体气丰神,尤为焕发。
六朝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行》。
”杨素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
《出塞》二首为代表作。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格调清远,“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也是佳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要点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复习要点第一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论了解宋代文学发展的背景、基本特征及宋代文学概况(词、诗、文全面繁荣)宋代文学发展的背景:1、时代背景(宋朝建立,北宋南宋建立)320多年2、宋代政治的特点:高度集权,崇文抑武,军事孱弱,内忧外患宋代文学的基本特征:1、政治化2、道德化3、理性化宋代文学概况:词诗文全面繁荣1、宋词1)、宋初令词的继续发展和长调的兴起2)、词的雅化和词的两个流派3)、南宋词风的转变和苏辛派的确立4)、词的格律化和南宋后期的词风2、宋诗1)、唐宋诗之争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且其作多各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严明《沧浪诗话》2)、宋诗的主要倾向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
形式上讲究雕琢,重视技巧,对仗精益,过于人工化在艺术表现上,炫耀学问,善用典故,无一字无来历,卖弄才学。
3)、唐宋诗的异同唐诗如贵介公子,举止风流;宋诗如三家村乍富人,盛服佚客,辞荣鄙俗明代谢榛《四溟诗话》唐诗偏近风,故动人易,宋诗偏近雅。
故入人难张蔚然4)、宋诗发展的几个阶段前期:中晚唐诗风的延续中期:宋诗风格的形成期南北宋之交南宋后期:继承晚唐遗风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诗文一、宋初的诗文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方回《送罗寿可诗序》)(一)掌握宋初白体诗人王禹偁的诗文创作概况及代表作平易流畅,简雅古淡的诗风王禹稱散文:成通以来,诗文不竞,革弊复古,宜其有闻《送孙何序》推崇韩柳文章,清丽疏朗的文风(二)掌握宋初晚唐体诗人:九僧/林逋、魏野等隐逸之士的诗歌概况及代表作(三)掌握西昆体诗人的创作概况及代表作西昆派以杨亿编《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西昆派学步李商隐,特点是对仗精工,词采妍丽,缀风月,弄花草,浮华侈丽二、欧阳修和诗文革新运动(一)了解欧阳修生平文坛领袖,一代名臣,团结同道,汲引后进(二)掌握欧阳修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及其文学革新主张1、明道、宗韩: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2、反涩,、尚简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三)掌握欧阳修散文创作状况及代表作1、议论文《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中的一些序论2、记叙文《丰乐亭记》3、哀乐而衷,情文并致之文4、文体贡献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革新四六体《秋风赋》(四)掌握欧阳修诗歌概况及代表作资笑谈,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属于诗而曲尽其妙《六一诗话》“诗穷而后工”1、现实之作《边户》2、清新自然,平易疏放之作《戏答元珍》《丰乐亭游记》三、梅尧臣与苏舜钦掌握梅苏的诗歌概况及其代表作梅尧臣:1、关心时事:《田家语》2、日常琐事之作3、平淡老成之作:《鲁山山行》《东溪》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苏舜钦:其诗直平自然,意境开阔,以雄豪奔放的风格见长《庆州败》《城南感怀呈永叔》四、王安石和曾巩(一)王安石掌握王安石散文简洁峻切的风格及其代表作风格:简洁峻切代表作:《答司马谏议书》、《读尝君传》掌握王安石诗歌前后期不同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前期:注重反映社会现实,见解独到的咏史诗:《明妃曲》晚年: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王荆公晚年诗律力精严,选语用字,间不容发《北坡杏花》、《书湖阴先生壁》(二)曾巩掌握曾巩散文平正周详的风格:《墨池记》曾巩散文平正周详,代表作为《墨池记》第三章北宋前期的词一、五代词风的延续——晏欧(一)晏殊掌握晏殊词的大致内容、理性圆融之词境及其代表作词的大致内容为富贵优游的生活,有着理性圆融之词境,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二)欧阳修掌握欧阳修的大致内容、多样词风及其代表作内容大多描写爱情《六一词》和《醉翁琴趣外编》中收录240余首,未脱尽“词为艳科”之传统,但其题材和风格较为多样。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
左:国子监
上:读书人
二、柳永对词的新变(“三创”)
(一)创意:柳词题 材 内容的开拓
1、描写都市繁华、市井风 情。 词集中约1/5为都市词, 描写范围涉及汴京、杭 州、苏州、扬州、益州、 会稽等都市 ,反映北宋 中期经济之繁荣。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记叙文言之有物,情感真挚,达到了思想与艺
术的完美统一。如《醉翁亭记》等。
❖ 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 (1)创造了“文赋”(部分地保留了骈赋、律赋得铺
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大量使用单笔 散体文字,文体更加活泼流动。如《秋声赋》)
三、欧阳修的散文、辞赋
欧文: 欧阳修在文章观念上吸众家之长,文道并重, 文从字顺,文体丰富。其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1、政论文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观点新奇,义正词
严,激情充沛,有很强的批判精神。如《与高司谏 书》、《朋党论》等。
❖ 2、史论表达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
思考,言简意深,富于哲理,如《五代 史.伶官传序》。
(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 “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 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 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 时。”
(宋)罗烨《醉翁谈录》: “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 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 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 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终因狂傲不羁,甚至触怒皇 帝,故久不得中举。
柳永213首词,共用了133个词调(宋人总共用调 880余调),其中大部分是首创的。有的是改自唐 宋大曲或民间歌曲,有的则是自创,在当时极为流 行。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隋唐文学第一章隋唐诗概貌一.隋诗概貌“清绮”是一种偏重于艺术技巧、描写手法、声律词藻,相对忽视思想内容的文风。
梁、陈宫体试的出现,把这种文风推向极端以描写女性的姿态为主要内容,形式上注重雕琢字句和堆砌典故。
“气质”是一种偏重思想内容,注重时用,相对忽略文学艺术性的文风。
隋代诗歌分为文帝、炀帝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总的倾向是走北朝刚健朴质,主要诗人卢思道、薛道衡、杨素的作品在北调的基础上融合南风。
卢思道:《卢武阳集》,代表作《从军行》,这诗直接影响到盛唐边塞诗的创作。
薛道衡:有《薛司隶集》,代表作《昔昔盐》、《人日思归》。
薛道衡的边塞诗境界开阔,气氛悲壮,更能体现北朝诗歌雄浑刚健的本色。
杨素《出赛》后期倾向南朝清绮。
隋炀帝《宴东堂》、《嘲司花女》。
表怀才不遇,如孔德绍《夜宿荒村》明余庆《从军行》、虞世南《蝉》纵观隋代,统治阶级的文艺政策和对文学品味的好恶为当时诗歌风格取向的决定因素,总的来说,隋诗为唐代七言歌行和五七言律诗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经验,是从南北朝诗向唐诗过渡的阶段。
二.唐代文学的分期唐诗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分期起源于南宋宋严羽《沧浪诗话》,奠定于元杨士弘《唐音》,完成于明高棅的《唐诗品汇》。
初唐诗歌侧重于风雅兴寄,仍然带着齐梁余韵,风骨与声律相对分离:盛唐诗歌侧重于情韵兴象,风骨声律兼备;中唐诗歌感事写意,又分成侧重于拯物济世的元、白一派和侧重于抒写个人不平之鸣的韩、孟一派,分别形成清俗和奇险的诗风;晚唐诗歌侧重于内心体验的感性显现,意旨朦胧而意象华美。
三.唐诗繁荣及其原因(一)唐诗本身不断发展变革,是唐诗繁荣的直接原因1.诗歌思想内容方面的变革 2.诗歌形式技巧方面的发展变革(二)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时唐诗兴盛的基本原因(三)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是促进唐诗繁荣的一个间接原因(四)与宋、明以后的文字狱或者特务政治相比,唐代的政治较为民主,文禁松弛,社会思想文化也较为开放活跃(五)唐代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的昌盛,对唐诗的发展产生接的影响(六)唐代诗人的审美意识对唐诗的繁荣起着主导的催化作用唐代文人的思想精神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乘运而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2.自觉地继承儒家诗学的“风雅”传统,拯物济世3.敢怒敢言,敢于批判黑暗丑恶的现象,敢于抒发理想受阻、个性被压抑的不平之鸣一唐初的的宫廷诗人(一)唐太宗时期的宫廷诗人魏征以《述怀》最有名王珪《咏汉高祖》《咏淮阴侯》虞世南《蝉》(二)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廷诗人“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崔融。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卷作品选诗词赏析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傍晚时分,听着小曲独自饮酒,怅然排遣着心中的愁绪。
去年的时节,去年的天气、去年的亭台依然如故,不知何故,如今却要感时伤怀,心中无端浮生起岁月年华易逝难留的淡淡哀愁,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几时才能回来的感叹.看着繁花落尽,看着屋檐下似曾相识的归燕,伤春叹老之情才下了眉头,骤然又袭上心头。
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落花飘零的小路上,怎么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失落、惆怅、孤独与寂寞。
这首词的妙处在于不作态,不用典,不做作,通过时间和景物对比,不言愁苦,而愁苦自见.尤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人称道。
“一曲新词酒一杯”,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闲雅,欲抑先扬,构思独特,令品读者以为是一首书写词人内心愉悦之情的词作。
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随着词人的笔端蒙上了些许淡淡的哀愁。
虽然摆在眼前的还是那些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不足为哀,但是与词人年事已老联系起来;词人那心中的哀愁就不难理解了.紧接着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依然是对眼前环境事物的描绘,春天要随落花去了那是毫无办法,好在还有“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姑且可以聊以自慰,然而词人已随着岁月流年带走的东西无奈是追不回来了。
“似曾相识燕归来”看似聊以自慰,实则内心愁苦更加强烈。
“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有徘徊香径,在记忆中寻回逝去的年华而已。
通观全词,我们不难看出,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对时光年华易逝难留的愁苦与无奈,但是也从另一个角度在警醒后人,应努力抓住今天,不要给自己留下日后的无奈和哀愁。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中国古代文学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
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
1、爱情。
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
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著、更带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
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
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
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
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
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
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复习资料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戏剧: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一种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舞台艺术。
元杂剧:即元曲。
元代的元杂剧和元散曲的总称。
是在蒙古灭金(元代)前后,以北曲为声腔的戏曲形式,也称北曲或北杂剧。
科介:科泛简称科,南戏、传奇称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
《四声猿》:是明代徐渭创作的杂剧。
《四声猿》是《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四部杂剧的合称。
南戏:是北宋末叶到元末明初在中国南方流行,以南曲为声腔的戏曲形式,亦称戏文、南曲、南曲戏文、南戏文。
发源地是温州。
副:南戏结构上的一个特点,在正戏开场前由副末登场,介绍剧情梗概和作者创作意图。
又叫副末开场或家门大意。
传奇:明清两代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称为传奇,它是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国性剧种。
代表作是《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吴江派:明代万历至明末产生的戏曲流派,代表者是江苏的沈璟,坚持以“声律第一”的理论,并跟临川派产生激烈的论争。
临江派与吴江派之争:是万历至明末中国戏曲发展史中的一场派别论争。
这场论争是江西临川派的代表者汤显祖和江苏吴江派的代表者沈璟围绕戏曲创作应以“文辞第一”还是“声律第一”的问题进行的一场论争。
论争的结果使许多传奇作者清醒认识到熔文辞与声律于一炉的重要性。
南洪北孔:是清代康熙年间南方浙江钱塘洪昇和北方山东曲阜的孔尚任的专称。
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阜的《桃花扇》先后问世,轰动社会,使两位作家誉满文坛,故有此称。
明清章回体:是明清白话长篇小说的基本形式,特点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
明代四大奇书:指明代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今古奇观》:该书是明末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选本。
是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两书中精选出来并刻印出版的四十篇作品的名称。
台阁体:明代永乐以后,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重臣所写的诗文,特点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
童心说:明代李贽提出的,童心即真心。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卷详细讲义概要
第六编元代文学1概述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一政权,对其他民族,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现象。
但统治者的一系列政策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使得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市民阶层也不断壮大。
适应市民意识的文化消费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而深重的民族压迫、阶级压迫、腐败的吏治和人民群众此起彼伏的反抗斗争,文化:思想领域呈现活跃松动的态势,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下降,论为书会才人,形成了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写作群. 理学不仅在元代继续流行和发展,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官学。
元王朝统治者在思想上兼收并用,因而佛教和道教在元代也十分盛行。
特别是金朝新起的全真教,在此时影响尤大。
2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元代文学审美情趣最突出的特征是“自然”与显畅。
1所谓“自然”,是真实地摹写作者的所见、所想,让观众真切地看到“时代之情状”,从而体悟到贯穿于故事中的旨趣。
与此相联系,元代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也体现出不事雕琢、清新生动的特质。
2所谓显畅,是指元剧的题旨是突出的,能让观众看得真切明白;而总体风格则呈现出酣畅之美,使观众有痛快淋漓的感觉。
元代的作家总是把简单的故事写得波澜跌宕,透彻地表现人生百态;在刻画人物方面,则不遗余力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鲜明地体现其个性特征。
3诸宫调指流行于宋金时期的,取向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结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与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但它的唱词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南方以笛子伴奏,北方以琵琶和筝伴奏(故又称邹弹词)4、《董西厢》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对原作人物性格、关系、故事情节等作大幅创造,歌颂爱情,颂扬青年男女对礼教的反抗,成为以大胆追求婚姻自由为基调,充满乐观进取精神的爱情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1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一、名词解释题1. 副末开场:南戏在正戏的前面,先由副末以道白念诵两首词,介绍剧情梗概和创作意图,叫作"副末开场",或"家门大意"。
2. 《镜花缘》: 清李汝珍所撰长篇小说。
叙述唐敖海外漫游和一百才女应试的故事。
前半部多浪漫传奇色彩,后半部多炫耀学问,流于枯燥。
小说赞扬女子才华,否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
3. 《己亥杂诗》: 晚清龚自珍所撰组诗,共315首七言绝句。
反映其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变革的心情。
气势纵横,慷慨悲凉,笔力雄健。
4. 《陈州粜米》::元代杂剧剧本。
作者不详。
写宋代陈州灾荒,刘衙内的儿子和女婿乘机贪污搜括,农民张撇古与之说理,竟被打死。
其子小撇古上京告状。
包拯微服私访,查明真相,处决了贪官。
5. 《太和正音谱》: 明人朱权所撰戏曲曲谱。
选录北曲曲牌300多个,是现存最早的北曲谱。
附有元明杂剧作家、作品的名称和戏曲术语以及有关唱曲的论述。
6. 四大声腔: 明代传奇的演唱有海盐腔(今浙江)、余姚腔(今浙江)、弋阳腔(今江西)、昆山腔(今江苏)。
后人称之为四大声腔。
7. 《潇湘夜雨》: 元人杨显之所撰杂剧剧本。
写秀才崔甸士中举以后停妻再娶,原配张翠鸾寻至,崔甸士将其诬陷发配。
翠鸾在临江驿巧遇失散多年、已作高官的父亲。
得到解救。
最后,翠鸾与崔甸士重为夫妻。
8. 桐城派:清代最有影响的散文流派。
由康熙时的方苞首先提倡,其后由刘大櫆、姚鼐进一步发展。
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
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
以阴柔和阳刚来分析文章的风格。
9. 《录鬼簿》:戏曲书名。
元钟嗣成著。
2卷。
记载有元代杂剧和散曲作家的小传和作品目录。
是有关元代杂剧和散曲的最重要的史料。
10. 临川四梦:指明人汤显祖所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种传奇剧本。
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四剧中均有描写梦境的情节,故名。
11. 竟陵派: 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唐代文学
1. 传统文学形式的改造。 杨炯《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但却以简朴的形式、律诗
总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弱, 诗歌的现实性和思想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已 透露了新的气息。
盛唐诗 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
盛唐,是唐代诗歌达到繁荣的顶点时期,在短短的五 十三年里,涌现出了十几位大诗人,他们以互不相同 的风格,加入到了盛唐之音的大合唱之中。在盛唐诗 坛上,李白、杜甫无疑是两位最伟大的时代歌手。而 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一批诗人和以高适、岑参为首 的另一批诗人分别以或宁静优美、或豪迈奔放的音符, 弹奏出盛唐之音的不同音部。
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上元二年(675)九月,王勃往南海省亲,途中路经洪州,逢都督阎 公在滕王阁大宴宾客,遂在宴会上挥毫写成此《秋日登洪府滕王 阁饯别序》。这篇临别赠言虽为即兴之作,但堪称古代骈文中的 精品。
许浑、温庭筠、韦庄、司空图、韩偓、郑谷等诗人,也都各 有特色。而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等人,继承了中唐元白 新乐府的传统,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由于晚唐时局如西风残照,士人深感回天乏力,他们在反映 政局动乱、民生凋敝的同时,或隐逸山林,或寄情声色,以 寻找慰藉解脱。因而他们的诗中都笼罩着衰飒悲凉凄冷的情 调和气氛,这是晚唐诗风委靡,以纤巧为美的主要原因。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
一、名词解释1、苏梅:北宋诗人苏舜钦与梅尧臣的并称。
苏舜钦,字子美。
梅尧臣,字圣俞苏梅并称,其实二人政治态度与诗风均不相同。
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
”2、江西诗派: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因黄庭坚为江西人而得名,但诗派中的其它人均不是江西人。
北宋末吕本中列《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立为创始人,又列陈师道等24名诗人为成员。
宋末元初方回提一祖三宗之说。
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但这些诗人的创作理论和实践不尽一致,甚至有的否认自己为江西派诗人。
但作为一个创作流派,黄庭坚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3、苏辛:北宋文学字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
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不同在于苏轼狂放,辛弃疾豪放。
5、窦娥冤:《窦娥冤》的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
作品的素材,源于“东海孝妇”的故事。
《窦娥冤》的核心问题,是揭露社会的不公正。
作品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与官吏的贪污凶残。
热情讴歌了被压迫人民群众英勇坚强的反抗精神。
6、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
又号六一居士。
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诗文,倡导有内容的古文。
所作多议论当世事,切中时弊。
以文章负一代盛名。
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
7、四灵派:四灵又叫“永嘉四灵”。
是指生长于浙江永嘉的四位诗人,并因其四人的表字或名号中有“灵”字而得名。
徐玑号灵渊,徐照字灵晖。
翁卷字灵舒。
赵师秀号灵秀,。
四灵的大量诗歌清新可诵,爽朗自然。
四灵诗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他们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然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捐书以为诗”。
因而作品极为卑弱浅薄。
对现实漠不关心。
在诗中不能写政治感慨,不能发牢骚不平。
8、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钱塘人。
少负才名。
其文汪洋恣肆,其诗奇怪崛老苍,诗大都散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隋唐五代文学作品选第一章隋代诗歌第一节隋代诗坛的总特征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
第二节主要作家(诗人)作品隋代文学(诗歌)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另一部分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
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卢思道卢思道(约530-582),今传辑本《卢武阳集》一卷。
主要生活在北朝。
他有一些诗如《采莲曲》偏于齐梁风格,但他的《从军行》则体现了北方文人重“气质”的特点,是他的代表作。
《从军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祈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前半写将士们英勇出征,杀敌报国,久戍不归,生活艰苦,思亲念家。
后半写思妇遥念亲人,情兼忧怨。
结句讽刺靠战争猎取功名的将军。
诗中不仅具有北朝诗歌刚健雄劲的风格,而且也具有南朝诗歌清丽流畅的特色。
两种风格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从形式上来看,这首诗采用的是南朝歌行体,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胡应麟《诗薮》:“音响格调,咸自停匀,体气丰神,尤为焕发。
六朝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行》。
”杨素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
《出塞》二首为代表作。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格调清远,“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也是佳作。
《隋书·杨素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
《出塞》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
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
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
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
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
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
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这是隋代边塞诗的代表,感情真挚,粗狂深沉,透射出北方诗歌的劲健朴质之气。
薛道衡隋最着名的诗人。
薛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荣河县北人),曾官至襄州总管、播州(今遵义)刺史,后因忤逆炀帝被杀。
受南方文学的影响,诗语骈偶工丽。
《人日思归》、《昔昔盐》是他的代表作。
《昔昔盐》垂柳复金堤,蘼芜叶复齐。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溪。
采桑秦氏女,织绵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诗写闺中怀远之情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明显带有南朝文风的印痕“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透过环境细节的描写,刻划出思妇的孤独寂寞的心境,显示出艺术上的独创性。
刘餗《隋唐嘉话》云:“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
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
后因事诛之。
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刘餗《隋唐嘉话》记载:“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
’”《春江花月夜》隋炀帝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第二章初唐诗歌第一节初唐诗坛概观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3),唐代诗歌繁荣的准备时期。
初唐约百年,其中心问题是要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
初唐的前五十年,诗歌深受齐梁诗风的影响,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
从作家来讲,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魏征、上官仪、等人在内的作家群,而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
初唐四杰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
陈子昂高举文学革新的旗帜,大力倡导“汉魏风骨”,主张“风雅兴寄”,批判齐梁“采丽竞繁”的形式主义诗风,把唐诗引向了健康发展的方向。
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用声律、辞采来表现大唐恢弘的气象和刚健的情思、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形成唐诗的风格。
第二节重要诗人诗作一、王绩王绩(589-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
太原祁人,一说绛州龙门人。
一生三仕三隐,思想上充满了矛盾。
早年也有一些功业抱负,但时代的风气,加上家族日渐衰落的命运,使他也染上了道家、阴阳家乃至佛教的思想,常以阮籍、陶潜自比。
王绩的创作有《东皋子集》三卷。
王绩的主要贡献在诗歌艺术上。
诗风朴素无华,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
而且对五言律诗的成熟,也有所贡献。
代表作品:《野望》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点评首尾两联抒情言事,易代之慨与全身避祸的思想融于其中。
中间两联写景,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全诗以朴素之笔,用白描的手段,描绘了一幅山间晚归图,清新质朴。
是一首较成熟的五言律诗。
首尾两联抒情,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的反复,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王绩的诗歌主要以写隐逸山水与田园见称。
上承陶渊明,下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六朝的山水田园诗到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之间的过渡诗人。
但他在当时的影响不大。
二、上官仪上官仪(616?—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人。
贞观初年进士。
是继虞世南之后深受太宗、高宗宠信的文学侍臣。
《旧唐书·本传》云:“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又多令继和,凡有宴集,仪尝预焉。
”是当时着名的宫廷诗人。
上官体所谓上官体,就是指以初唐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体。
他的诗今存二十首,大都是奉和应诏之作。
其诗以“以绮错婉媚为本”,追求形式的工偶精对。
因其官居显位,时人争相效仿,称为“上官体”。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归纳了六朝以来诗中的对偶方法,加以程式化,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
为后人写作律诗的对仗作了规范,对律诗形式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奉和山夜临秋》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
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
滴沥露枝响,空蒙烟壑深。
此诗对仗工切,笔法精细,秀逸浑成三、沈佺期与宋之问二人为同年进士,在高宗武后时期都是活跃于宫廷的得宠的宫廷诗人。
《旧唐书·宋之问传》:“则天幸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
及之问诗成,则天称其词愈高,夺虬袍以赏之。
”他们的人品都未足为人称道。
《新唐书·沈佺期传》:“之问与阎朝隐、沈佺期、刘允济倾心媚附,易之所赋诸篇,尽之问、朝隐所为,至为易之奉溺器。
”“匿张仲之家,会武三思复用事,仲之与王同皎谋杀三思安王室,之问得其实,令兄子昙等上急变,因丐赎罪,由是擢鸿胪主薄,天下丑其行。
”二人的创作大致以贬谪为界,内容与风格都有很大的不同。
贬谪之前,创作大多以奉和应制为主。
遭受贬谪后,由于生活境遇的变迁,诗歌有了更为真挚的感情,同时在风格上也显得清新自然。
如宋之问的《度大庾岭》、《渡汉江》,沈佺期的《独不见》。
《古意呈乔补阙知之》(沈全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点评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了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
内容上虽不脱征人思妇情感,但已是七律成熟定型的标志。
韵味接近古体,境界广远。
清代姚鼐推崇其为“高振唐音,远包古韵”的“神到之作”。
在艺术表现上,能将心情意绪与环境氛围密切结合,手法也较灵活。
《度大庾岭》(宋之问)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有归日,不敢恨长沙。
点评此诗抒发的是作者去国远谪的忧伤与怀土思归的向往。
感情很真挚,风格自然流畅结构严谨:首联叙事,二三联写景,尾联抒情《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人内心感受的刻画十分细腻沈宋与律诗的定型沈、宋创作的价值在于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诗歌创作声律方面的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
王世贞《艺苑卮言》云:“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四、杜审言他才高而狂傲,是一个恃才傲物、极为夸诞的人。
“恃才高,以傲世见疾。
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
’人惊问其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
’又尝语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侯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中。
感情真挚,景色清新,结构缜密杜审言使五律的创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胡应麟《诗薮》:“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创。
”“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
五、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高宗武后时期出现在文坛上“以文章名天下”的四位“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
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王勃王勃(649?— 676)。
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祖父王通,叔祖王绩。
自幼有“神童”之誉。
六岁为文,九岁作《指瑕》。
十五岁《上刘右相书》畅论国家利害。
十七岁对策及第,授朝散郎,后为沛王府中修撰。
因戏作《檄英王鸡》被逐出沛王府。
后一度任虢州参军,因藏官奴犯死罪,遇赦革职。
其父因受儿子牵连贬谪到南海交阯,为交阯令。
王勃渡海到交阯省亲,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才华横溢《唐才子传》云:“属文奇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
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选磨墨数升,则酣饮被覆而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