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定义观点

合集下载

商誉概念探微(一)

商誉概念探微(一)

商誉概念探微(一)一、初期的商誉概念:商誉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追本溯源,“商誉”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后期,英国会计学家Leake 在“Goodwill:It’sNatureandHowtoValueIt”一文中,还具体引用了1571年出现在英格兰的那句话:“我把我采石场的全部利益和商誉……都给了约翰·斯蒂文。

”普遍认为,这是商业上关于商誉的最早记录。

虽然商誉最早是作为商业上的词汇出现的。

但是,商誉问题最先却是引起法庭的注意,故最早关于商誉的定义既不是经济界,也不是会计界所下,而是法官所下。

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1859年英国一件法庭法案例中司法官对商誉所下的定义:“商誉意指旧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商号等有关的一切,以及与企业经营有联系,并由于它们能使企业受益的一切有利条件。

”这个概念在英国法庭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

可见,早期的商誉并未引起会计界的重视。

相反,由于遗嘱公证、法律诉讼等问题的牵扯,首先引起了司法界的重视,对商誉问题进行了研究。

因而,虽然“商誉”是商业上的词汇,最早却是由司法界定义的。

二、商誉概念的演进:商誉系指业主与顾客之间的友好关系商誉问题引起学术界,尤其是会计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讨论,是19世纪末的事。

19世纪末,经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场所逐渐固定,企业组织也一改往日家庭作坊、临时结合等方式,以独资或合伙制为主。

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工业革命业已结束,虽然工业化过程仍在继续,但劳动生产率已不像过去那样惊人地提高,在投资报酬率大幅降低,竞争日剧的情况下,企业要想获得丰厚的利润,必须依靠内部的各项优秀素质:如果一家企业信誉卓著、生产工艺精湛、推销有术、组织管理有方,它就能吸引较多的顾客购买其产品,企业与客户之间亦能建立起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

而且这种良好关系一旦建立,正常情况下能够一贯保持下去,企业就会源源不断地获得较多的未来收益。

商誉报告分析

商誉报告分析

商誉报告分析商誉是指公司从收购其他公司或进行合并时支付的溢价。

商誉是公司的无形资产,代表了公司品牌、声誉、客户关系和市场份额等因素的价值。

商誉报告分析是对公司商誉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以了解公司商誉的增长和变化情况,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在商誉报告分析中,有几个关键的步骤和指标需要注意。

以下是我对商誉报告分析的思考步骤:1.了解商誉的定义和意义: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代表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价值,它不能直接量化,但对公司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2.收集商誉相关数据:获取公司商誉的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包括商誉金额、商誉的来源和收购的公司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从公司的年度报告、财务报表和其他公开途径获取。

3.比较商誉的增长和变化:将商誉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观察商誉的增长趋势和变化情况。

比较商誉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了解商誉对公司价值的重要程度。

4.分析商誉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商誉是公司的无形资产,但它对公司的业绩和财务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分析商誉对公司利润、市值和股东权益的影响,评估商誉对公司价值的贡献。

5.评估商誉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商誉的增长需要基于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财务状况。

评估公司商誉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判断公司是否能够保持商誉的增长,并避免商誉的减值风险。

6.比较商誉与同行业公司:将公司的商誉与同行业其他公司进行比较,了解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地位。

通过比较商誉占企业市值的比例,评估公司商誉的相对价值。

7.分析商誉减值风险:商誉减值是指商誉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

分析商誉减值的风险因素,包括市场竞争、技术进步、经济环境等因素,评估商誉减值的可能性和影响。

8.提出建议和预测:基于对商誉的分析和评估,提出对公司商誉的建议和预测。

包括对商誉增长的建议、减值风险的预测和应对策略等,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商誉报告分析是对公司商誉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数据、公司业绩和市场环境等因素。

浅谈商誉权

浅谈商誉权

浅谈商誉权文/ 北京市集佳律师事务所景灿一、商誉权的概念何谓商誉权,根据《中华法学大辞典》定义:商人基于良好的经营而取得的营业信誉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利益,它与营业所、商业名称和商标密切联系,但其本质仅表明商人与其顾客的关系。

即商誉权是指民事主体对其在工商业活动中所创造的商誉享有利益而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

商誉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我国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

在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商誉权是一种人格权,商誉权以人格权为主,财产性权派生于其人格权的基础。

从而将商誉权归入法人名誉权,认为商誉权与商誉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具有人身权的内容,总是和具体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商誉主体,就谈不上商誉权,财产性不是其本质属性,人格权才是它的本质属性。

商誉权的客体包括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但后者不是直接的财产利益,而是含于商誉利益中。

第二种观点,认为商誉权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具有人格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

商誉权人格权表明商誉与特定的主体相联系而存在,是企业特殊人格形象的表现;财产权说明商誉区别于一般的名誉与荣誉,具有相当的财产利益。

笔者较为同意第二种观点:从权利本体的内容看,将商誉归类于知识产权,能够充分强调其无形财产权属性,或者说其客体(即商誉)的非物质性。

在这个意义上。

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商誉权的保护规定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4条中,也是对上述观点的某种肯定。

但同时,我国《民法通则》第101条、《民通意见》第140条中,同样规定了法人名誉权。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也具体规定消费者、新闻单位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主要内容失实、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在(2013)民提字第78号《民事裁定书》中也表明:“企业法人,即享有商誉,又依法享有名誉”,并且,商誉与名誉紧密结合,难以割裂…二审法院参照适用名誉权案件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而确认对本案享有管辖权,并无不当。

商誉的总结

商誉的总结

商誉的总结引言商誉,是企业在商业活动中获得的与其商标、品牌、声誉、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相关的价值。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商誉在企业财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商誉的定义、计量、影响因素和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商誉的定义商誉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其他公司或者获得特定的商标、品牌、客户群体等无形资产所创造的价值。

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之一,不同于可量化的实物资产,商誉是无形的、不可观测的。

商业活动中的商誉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企业的市值。

商誉的计量商誉的计量是一项难题,因为商誉是无形的,并且难以准确衡量其价值。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商誉只能在企业进行收购时计量。

在收购完成后,商誉的价值是通过购买价格与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之间的差额计算得出。

如果购买价格超过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差额部分被视为商誉。

商誉一般不摊销,而是通过定期进行减值测试来确定其是否仍然具有价值。

商誉的影响因素商誉的价值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企业的品牌影响着商誉的价值。

知名度高、声誉良好的品牌通常会带来更高的商誉价值。

其次,客户关系也对商誉价值有一定的影响。

企业与客户间的紧密关系、好评度以及忠诚度都会提高商誉的价值。

此外,产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也会影响商誉的价值。

市场份额大、竞争力强的企业通常具有更高的商誉价值。

商誉的会计处理商誉的会计处理规则因地区而异。

通常情况下,商誉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列为无形资产,并作为长期资产进行记录。

商誉一般不摊销,而是按照需要进行减值测试。

如果商誉价值下降到无法回收的程度,企业需要进行减值准备,将商誉价值减记至其可回收金额。

这种处理方式旨在保证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对商誉价值的准确反映。

商誉的风险与挑战商誉虽然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商誉的价值往往是主观的,难以准确计量。

这使得商誉的评估存在不确定性。

其次,商誉的减值测试需要经过复杂的判断和估计,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中商誉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中商誉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中商誉定义商誉是企业会计准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商誉是企业在并购或重组中获得的超出其净资产价值的资产,它代表了企业的品牌价值、市场地位、客户关系以及其他无形资产。

商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企业进行并购或重组时,支付了超出目标公司净资产价值的价款。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除了购买目标公司的实际净资产外,还会支付一定的溢价。

这个溢价部分就是商誉。

商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目标公司具有的无形资产,如品牌价值、市场地位、客户关系等,这些无形资产不能直接反映在目标公司的净资产中,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商誉是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支付的溢价部分,它代表了企业所购买的目标公司的无形资产价值。

商誉与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市场地位等紧密相关,这些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表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商誉的计量主要是通过购买企业的净资产与支付的对价之间的差额来确定。

商誉的计量一般是根据企业的购买价格与目标公司的净资产价值之间的差额来确定的。

商誉的评估是企业财务报表编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的评估应该基于可靠的信息和合理的假设,同时应该符合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和完整性的要求。

商誉的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市场状况、行业前景、目标公司的经营状况等。

评估商誉的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具体的评估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处理主要是通过摊销的方式进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应该以合理的期限进行摊销,摊销期限一般不超过20年。

摊销的方法主要有线性摊销法和加速摊销法等。

摊销的目的是将商誉的价值逐渐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同时也可以减少商誉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

商誉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商誉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准确计量和合理处理商誉是非常重要的。

商誉是什么意思,商誉的处理

商誉是什么意思,商誉的处理

商誉是什么意思,商誉的处理一、商誉是什么企业会计准则上说: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

从准则定义来看,商誉主要是产生在企业合并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但是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讲,商誉既可以出现在合并报表中,也可以出现在单家报表中;既可以是显性表现,也可以隐形表现。

例如:1、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合并成本比应享有的股权多出的部分,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这属于体现在合并报表中,显性体现。

2、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合并成本比应享有的股权多出的部分,在合并方个别报表中确认。

这属于体现在单家报表中,显性体现。

3、权益法核算时,支付对价比应享有的股权多出的部分体现的商誉,隐藏在长期股权投资里,不能确认。

这属于体现在单家报表中,隐形体现。

二、为什么会产生商誉关于这个问题,前几天看到一个非常精辟的论述:商誉是商业的大胆和会计的谨慎之间的一条鸿沟。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金融和会计之间差了100个商誉。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会计作为通用商业语言,是相对谨慎的。

我们先看会计对资产的定义: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按照会计上对资产的要求,很多东西是不能确认为资产的,比如核心管理团队战斗力强,这玩意有价值吗?肯定有。

会带来经济利益吗?会。

成本和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吗?不可以。

这就导致报表上不能把其做成资产。

不然万科的报表上就有一项资产:管理团队执行力。

但是商业上可不是这么干的,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是要支付对价的。

比如:投资一家初创型企业,你看中什么,是账面的那几百块存款?当然不是,天使们看中的就是团队,那么这个团队有价值吗?有。

要支付对价吗?要。

这就给会计带来了一个问题,怎么进行账务处理?这条巨大的鸿沟无法弥补,只能创设了一个科目:商誉。

商誉就是沟通商业与会计的桥梁。

举个例子:愚公挖山挖出经验来了,就开了个挖山公司,全中国的挖。

财务分析师如何解读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商誉

财务分析师如何解读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商誉

财务分析师如何解读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商誉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指标,它代表了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或资产时支付的超过净资产价值的金额。

作为一名优秀的财务分析师,正确解读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商誉对于评估企业的价值和风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财务分析师如何解读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商誉。

一、商誉的定义和计量方法商誉是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或资产时支付的溢价部分,它代表了企业通过收购获取的无形资产价值。

商誉的计量方法通常是通过将收购价格减去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价值得出的。

这个净资产价值是指被收购公司在收购前的净资产余额。

二、商誉的意义和作用商誉反映了企业通过收购扩大业务规模、进入新市场或获得其他战略优势的投资。

商誉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品牌价值和市值。

同时,商誉也可以作为企业未来收益的潜在来源,因为商誉的摊销通常会影响企业的净利润。

三、商誉的风险和限制尽管商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但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

首先,商誉的价值依赖于企业的商业环境和经营状况,如果企业无法实现预期的业绩,商誉可能会出现减值。

其次,商誉的摊销会对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产生影响,可能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

此外,商誉的计量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四、财务分析师如何解读商誉1. 综合分析:财务分析师应该将商誉与其他财务指标综合分析,如企业的净资产、净利润、现金流等。

通过综合分析,可以评估商誉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贡献程度。

2. 行业比较:财务分析师可以将企业的商誉与同行业其他公司进行比较,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和商誉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3. 趋势分析:财务分析师可以通过对企业多年的财务报表进行趋势分析,观察商誉是否稳定增长、摊销是否合理,并判断商誉对企业未来的影响。

4. 风险评估:财务分析师应该评估商誉的风险和限制,并结合企业的经营环境和战略规划,判断商誉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五、结论在解读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商誉时,财务分析师需要全面考虑商誉的意义、风险和限制,并结合其他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浅析企业商誉价值研究

浅析企业商誉价值研究

浅析企业商誉价值研究企业商誉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超过其净资产的价值,包括企业品牌、声誉、专利技术、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

商誉价值研究是对企业商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过程,旨在了解商誉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和重要性。

本文将从定义、来源、评估和管理四个方面对企业商誉价值研究进行浅析。

一、定义:商誉是指企业的非物质资产,具有高度的无形性和特殊性。

商誉源于企业的品牌、声誉、专利技术、企业文化等非财务要素,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积极努力、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投资价值的反映。

二、来源:企业商誉的主要来源包括品牌价值、声誉价值、文化价值和技术价值等。

品牌价值是指企业在市场上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声誉价值是指企业在外部利益相关者中树立起来的良好声誉和形象,文化价值是指企业内部的价值观、管理模式和员工素质等,技术价值是指企业拥有的专利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三、评估:评估企业商誉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市场比较法、收益法、成本法等。

市场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商誉价值来评估自身企业的商誉价值,收益法是指通过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来评估商誉价值,成本法是指通过计算重建或购买商誉所需的成本来评估商誉价值。

四、管理:企业商誉的管理包括评估、持续监测和增值三个方面。

评估是指定期对企业商誉进行评估,以了解其价值变化和影响因素。

持续监测是指对商誉的市场环境、行业竞争和企业内部因素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策略。

增值是指通过不断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持续研发创新等方式,提升企业商誉的价值。

企业商誉价值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商誉的价值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品牌价值和投资收益有着重要影响。

企业应该重视商誉的管理和评估,通过提升品牌形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创新能力等手段不断提升商誉价值,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应加强监管和规范,保障商誉价值的合理评估和管理。

有关商誉基本概念探讨

有关商誉基本概念探讨

有关商誉基本概念探讨提要自创商誉、外购商誉与特定的会计主体相联系,自创商誉是对任何一主体而言的,而外购商誉和负商誉是伴随并购行为产生的,是就实施并购的企业而言的。

对于任何一个会计主体,如果没有实施并购行为,它只可能拥有自创商誉,只有在实施并购行为时,才可能产生外购商誉或负商誉。

一、问题提出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将商誉确认为一项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而2006年新颁布的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不再包括不可辨认的部分,排除了商誉。

根据我国新准则可以推定:合并商誉概念是以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采用购买法为前提而存在的,它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列示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目前关于自创商誉是否应该予以确认是会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无论是否应给予确认,我们认为在此之前有必要对商誉的本质进行分析,深入理解有关商誉的基本概念,以更好地领会和指导实务操作。

二、商誉的本质关于商誉的本质,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的“三元论”。

另外,FASB提出的核心商誉论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

(一)商誉“三元论”。

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有利的商业地位、良好的劳资关系、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等。

企业上述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构成了商誉。

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那个部分。

这里的超额收益应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

商誉是与企业整体结合在一起的,无法单独辨认,但企业一旦拥有它,就具有超过正常盈利水平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潜力。

因此,它的价值只有通过作为整体所创造的超额收益才能集中表现出来。

总计价账户论,也称剩余价值论。

这一论点认为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是继续经营价值概念和未入账资产概念的产物。

继续经营价值概念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而是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超过了其个别价值的总和;而未入账资产指的是诸如优秀的管理、忠诚的客户、有利的地点等。

cpa中商誉的定义

cpa中商誉的定义

cpa中商誉的定义商誉是会计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尤其在财务会计与审计专业知识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在CPA(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掌握商誉的定义和相关知识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CPA中商誉的定义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商誉的概念商誉,又称为企业商标品牌、企业信誉、企业形象等,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由于品牌、知名度、声誉等因素所形成的无形资产。

简而言之,商誉是企业因其声誉良好而超越其实际价值的一种资产。

二、商誉的产生商誉的产生是企业在市场中的一种竞争力的体现。

通常情况下,商誉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声誉:企业的声誉是通过其长期积累的良好业绩、高品质产品和优质服务等方面获得的。

当企业有良好的声誉时,它的产品和服务将更受消费者信赖和认可,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形成商誉。

2. 企业品牌:有些企业通过大力宣传和广告推广来提升其品牌和形象,使其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当消费者对企业的品牌形成良好的认知和观感时,企业的商誉将随之而来。

3. 企业资源:企业的资源在市场竞争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优质的供应链、先进的技术、独特的专利等都可以使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进而产生商誉。

三、商誉的会计处理在会计处理上,商誉属于无形资产,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通常需要进行商誉减值测试。

商誉减值测试是一种评估商誉是否存在减值的方法,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进行。

商誉减值测试的基本方法包括:1. 通过比较商誉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来评估商誉是否存在减值的可能性。

2. 如果商誉存在减值的可能性,那么需要进行商誉减值计提,计提金额为商誉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之间的差额。

需要注意的是,商誉减值计提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利润表产生影响。

四、商誉的重要性商誉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具有较高商誉的企业在市场上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商誉也体现了企业的经营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商誉权法律规定(3篇)

商誉权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商誉,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在市场上所拥有的良好声誉、知名度、信誉度等无形价值。

商誉权的保护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民法典》、《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商誉权的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从商誉权的概念、法律规定、侵权行为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商誉权的概念1. 商誉的定义商誉是指企业在市场上所拥有的良好声誉、知名度、信誉度等无形价值。

商誉是企业长期经营、积累和培养的结果,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2. 商誉权的定义商誉权是指企业对其所拥有的商誉享有的一种专有权利,包括商誉的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

商誉权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

三、商誉权法律规定1. 《民法典》《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法人、非法人组织对其名称、标志、产品、服务、商标、专利、商业秘密、商业信誉等享有专有权利。

”2. 《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或者服务做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第十七条规定:“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3. 《商标法》《商标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商标注册人有权禁止他人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以混淆公众,误导购买。

”4. 《反垄断法》《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对其他经营者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

”四、商誉权侵权行为1. 诽谤、诋毁商誉经营者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信息,恶意诋毁、诽谤他人商誉,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2. 恶意比较、贬低经营者通过恶意比较、贬低他人产品、服务,损害他人商誉。

3. 侵犯商业秘密经营者通过非法获取、披露、使用他人商业秘密,损害他人商誉。

4. 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经营者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对其他经营者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他人商誉。

商誉_法律规定(3篇)

商誉_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商誉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无形资产。

商誉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地位、评估方法、转让方式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对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商誉的法律规定、评估方法、转让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商誉的法律规定1. 商誉的概念与特征商誉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通过持续经营、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手段,形成的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无形资产。

商誉具有以下特征:(1)非实体性:商誉是无形的,不具有实物形态。

(2)不可计量性:商誉的价值难以准确计量。

(3)不确定性:商誉带来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4)价值性:商誉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

2. 商誉的法律地位(1)商誉作为无形资产,在我国《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中均有规定。

(2)商誉在企业所得税中,可以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3)商誉在企业合并、收购等交易中,可以作为支付对价的一部分。

3. 商誉的评估方法(1)市场法:通过比较同类企业商誉的市场价值,评估目标企业商誉的价值。

(2)收益法:预测目标企业未来收益,并折现至现值,评估商誉价值。

(3)成本法:计算商誉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评估商誉价值。

4. 商誉的转让方式(1)合并:通过合并方式,将目标企业商誉纳入收购方企业。

(2)收购:通过收购方式,购买目标企业商誉。

(3)股权置换:通过股权置换方式,将目标企业商誉纳入收购方企业。

(4)资产置换:通过资产置换方式,将目标企业商誉纳入收购方企业。

三、商誉评估方法探讨1. 市场法市场法通过比较同类企业商誉的市场价值,评估目标企业商誉的价值。

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数据易得。

但市场法也存在以下局限性:(1)市场数据有限:同类企业商誉的市场数据可能较少,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2)企业特殊性:不同企业在行业地位、品牌价值等方面存在差异,单纯比较市场价值可能存在偏差。

2. 收益法收益法通过预测目标企业未来收益,并折现至现值,评估商誉价值。

商誉的计算方法

商誉的计算方法

商誉的计算方法一、商誉的基本概念。

1. 商誉是什么?商誉啊,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种无形的财富。

它不像咱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厂房,但是呢,它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打个比方,就好比一个老字号的店铺,它在当地经营了几十年,大家一提到这个店就竖大拇指,这种口碑、信誉、顾客忠诚度等综合起来的东西就是商誉。

这可是企业的宝贝,能给企业带来不少好处呢。

1.2 商誉的重要性。

这商誉啊,重要得很。

有了好的商誉,企业在市场上就像有了一张金字招牌。

在竞争激烈的商场里,就好比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大家都愿意和他打交道。

比如说,两个产品质量差不多的企业,有良好商誉的那个企业,顾客就更愿意选择它,合作伙伴也更乐意跟它合作。

这就像是顺水行舟,能让企业发展得更顺利。

2.1 直接法。

直接法计算商誉呢,有点像咱们算加减法那么直接。

就是企业整体价值减去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这里面企业整体价值可不是随随便便定的,它是通过一些专业的评估方法得出来的。

比如说,一个企业可能通过收益法评估出整体价值是1000万,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是800万,那商誉就是200万。

这就好比是从一篮子苹果里挑出好苹果和坏苹果,好苹果的总价值减去坏苹果的价值,剩下的就是那些无形的价值,也就是商誉。

2.2 间接法。

间接法呢,稍微复杂一点。

它是通过计算购买成本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来确定商誉。

这就有点像做生意的时候,你花了一笔钱去收购一个企业,你花的钱和这个企业实际能看到的价值之间的差价,可能就是商誉。

比如说,你花了1200万去收购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是1000万,那商誉就是200万。

这就像是你买东西,你觉得这个东西除了本身的价值之外,还有一些潜在的价值,这个潜在价值就是商誉。

2.3 影响商誉计算的因素。

这里面有不少因素会影响商誉的计算呢。

首先就是评估方法的准确性,要是评估方法不靠谱,那算出来的商誉可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商誉定义观点

商誉定义观点

商誉定义早在1571年,商誉一词便出现在英国人的遗嘱中。

1859年,英国一位法官在庭审中给出了商誉最有影响的定义:“商誉意指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包括了地理位置、商号等与企业经营有联系,并由于它们而使企业受益的一切有利条件。

”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的留美博士杨汝梅(众先)先生在其博士论文《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中指出:“凡足以使一个企业产生一种较寻常收益为高之收益者,均称之为商誉。

”1982年,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著作《会计理论》中,将前人对商誉本质的研究成果概括为“三元理论”:即好感价值论、总计价账户论、和超额收益价值论。

商誉从出现到现在,其概念在学术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各种对商誉的定义可归类为以下几种观点。

好感价值观好感价值观认为商誉产生于社会经济活动中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好感、偏好,这些好感来源于企业在其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诸多因素,例如:优越的地理位置、垄断地位、历史悠久等。

好感价值观揭示了商誉的来源,然而却不能穷尽及精确这些来源,而且这些好感难以准确地用货币加以计量,再就是有些因素可归结于其他无形资产,如土地使用权、商标权。

超额收益观超额收益观认为商誉是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

超额收益观界定了商誉的“可计量性”—未来超额收益的贴现值,但其可靠性值得商榷,因为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均不能正确确定未来的超额净收益,而且超额收益不一定都是商誉带来的,简单地把超额收益都归结为商誉显然是不合理的。

剩余价值观剩余价值观认为,商誉是被企业列入报表中的各种单项可辨认资产的真实价值之和低于公司整体真实价值的差额。

现行的对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基于这种观点,但是这个差额包含的因素有很多,早已超出了商誉的本质内涵,商誉只能算作一个总计价账户。

协同效应观协同效应观认为商誉是构成会计系统的各个要素有机结合所形成的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观把商誉局限在协同效应上,忽视了企业确实有未入账的无形的资产这一事实。

名词解释商誉

名词解释商誉

名词解释商誉
商誉是指企业拥有的一种无形资产,可以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找到其记录,它表示买家对某家公司产品或其服务的信任。

商誉定义为一家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它体现一家企业的社会声誉,是客户建立信任的重要依据,并且被当做是企业的财务资产,在企业各项财务状况的评估中,它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商誉主要来源于公司的业务质量,凭借着过去的辉煌战绩,一家企业可以在后续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提升企业的声誉,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甚至在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这也是商誉的来源之一。

此外,一家企业还需要注重营销活动的建设,在市场传播过程中,凭借企业的形象管理,有效的确保和传播企业的形象定位,塑造出企业的良好声誉,从而为企业的商誉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企业还应关注消费者的反馈,如顾客的投诉与表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强对用户体验的关注,将企业形象更好的突出。

综上所述,商誉可以为企业提供许多优势,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企业形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更大的优势,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口碑,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企业会计准则中商誉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中商誉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中商誉定义商誉是企业会计准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企业在商誉的形成过程中所支付的超过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

商誉是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或者进行合并时所产生的一种无形资产,它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商誉是由于企业的品牌、声誉、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所形成的。

在收购其他企业或者进行合并时,企业往往会支付超过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格,这部分支付的差额就是商誉。

商誉的形成是企业战略决策的结果,它反映了企业对所收购企业或者合并企业的长期经济利益的预期。

商誉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是一个重要的无形资产,它通常出现在资产负债表的非流动资产中。

商誉的计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应当按照成本进行计量,并且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

减值测试的目的是确定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则需要进行商誉减值准备。

商誉的减值测试是一个复杂而严格的过程,它需要企业根据一系列的准则和假设进行计算和判断。

在进行减值测试时,企业需要评估商誉的可收回金额,即商誉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现值。

如果商誉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那么商誉就存在减值,需要进行商誉减值准备。

商誉的减值测试是一个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商誉减值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减少商誉带来的潜在亏损,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

商誉的计量和减值测试是企业会计准则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营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企业在进行收购和合并时,需要认真评估商誉的价值和风险,合理计量商誉,并及时进行商誉减值准备。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管理商誉风险,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商誉概念探微

商誉概念探微

商誉概念探微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初期的商誉概念:商誉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追本溯源,“商誉”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后期,英国会计学家Leake在“Goodwill:It’sNatureandHowtoValueIt”一文中,还具体引用了1571年出现在英格兰的那句话:“我把我采石场的全部利益和商誉……都给了约翰·斯蒂文。

”普遍认为,这是商业上关于商誉的最早记录。

虽然商誉最早是作为商业上的词汇出现的。

但是,商誉问题最先却是引起法庭的注意,故最早关于商誉的定义既不是经济界,也不是会计界所下,而是法官所下。

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1859年英国一件法庭法案例中司法官对商誉所下的定义:“商誉意指旧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商号等有关的一切,以及与企业经营有联系,并由于它们能使企业受益的一切有利条件。

”这个概念在英国法庭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

可见,早期的商誉并未引起会计界的重视。

相反,由于遗嘱公证、法律诉讼等问题的牵扯,首先引起了司法界的重视,对商誉问题进行了研究。

因而,虽然“商誉”是商业上的词汇,最早却是由司法界定义的。

二、商誉概念的演进:商誉系指业主与顾客之间的友好关系商誉问题引起学术界,尤其是会计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讨论,是19世纪末的事。

19世纪末,经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场所逐渐固定,企业组织也一改往日家庭作坊、临时结合等方式,以独资或合伙制为主。

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工业革命业已结束,虽然工业化过程仍在继续,但劳动生产率已不像过去那样惊人地提高,在投资报酬率大幅降低,竞争日剧的情况下,企业要想获得丰厚的利润,必须依靠内部的各项优秀素质:如果一家企业信誉卓著、生产工艺精湛、推销有术、组织管理有方,它就能吸引较多的顾客购买其产品,企业与客户之间亦能建立起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誉定义
早在1571年,商誉一词便出现在英国人的遗嘱中。

1859年,英国一位法官在庭审中给出了商誉最有影响的定义:“商誉意指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包括了地理位置、商号等与企业经营有联系,并由于它们而使企业受益的一切有利条件。

”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的留美博士杨汝梅(众先)先生在其博士论文《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中指出:“凡足以使一个企业产生一种较寻常收益为高之收益者,均称之为商誉。

”1982年,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著作《会计理论》中,将前人对商誉本质的研究成果概括为“三元理论”:即好感价值论、总计价账户论、和超额收益价值论。

商誉从出现到现在,其概念在学术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各种对商誉的定义可归类为以下几种观点。

好感价值观
好感价值观认为商誉产生于社会经济活动中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好感、偏好,这些好感来源于企业在其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诸多因素,例如:优越的地理位置、垄断地位、历史悠久等。

好感价值观揭示了商誉的来源,然而却不能穷尽及精确这些来源,而且这些好感难以准确地用货币加以计量,再就是有些因素可归结于其他无形资产,如土地使用权、商标权。

超额收益观
超额收益观认为商誉是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

超额收益观界定了商誉的“可计量性”—未来超额收益的贴现值,但其可靠性值得商榷,因为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均不能正确确定未来的超额净收益,而且超额收益不一定都是商誉带来的,简单地把超额收益都归结为商誉显然是不合理的。

剩余价值观
剩余价值观认为,商誉是被企业列入报表中的各种单项可辨认资产的真实价值之和低于公司整体真实价值的差额。

现行的对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基于这种观点,但是这个差额包含的因素有很多,早已超出了商誉的本质内涵,商誉只能算作一个总计价账户。

协同效应观
协同效应观认为商誉是构成会计系统的各个要素有机结合所形成的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观把商誉局限在协同效应上,忽视了企业确实有未入账的无形的资产这一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