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刘易斯《这个世界的音乐》原文阅读
这个世界的音乐
作者简介
刘 易 斯 · 马 斯 博 士 ( Lewis Thomas ) ( 1913 ~ 托 1994) 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 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 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 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 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 医学家、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细胞生命的礼 赞》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 至宇宙的思考。作者以生物学家独特的眼光、技能,更 是抱着一种礼赞的情怀,对细胞这一肉眼看不见的生命 给予热情的呕歌和赞誉。文章有很多科学知识,又大量 采用了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因而富有极强的幽默感 和趣味性。
音乐创造了无数大家,海顿、格鲁克、莫扎特、贝 多芬、舒伯特、斯特劳斯等。他们的光辉至今照耀在欧 洲大地,照耀在人类的浩宇。多瑙河上的风帆、阿尔卑 斯山下的牧场,无一处不传响着大师们创造的经典。美 丽的俄罗斯大地上到处可见柴科夫斯基音乐中飞翔的天 鹅和一泻如洗的天鹅湖。 音乐是有灵魂的。音乐刻画着人类灵魂的普遍状态。
指出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用白蚁在蚁穴中黑暗的、发着回响的走廊里头用 举例子 头部敲击地面,彼此发出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 的例子来说明动物的声音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 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 列数字
引 用 “北美的野云雀能熟练运用360个音符,它把这 些音符排成三到六个一组的乐句,谱出50种类 型的歌曲 引用莫罗维茨以热力学的语言提出见解,来说 明“音乐”的形成过程。
14段并不是讲的动 物的音乐,作者为 何要安排在这里?
这里作者是用外星客 人的迷惑不解来指出我们 对动物的声音同样会迷惑 不解,同样任意猜测。
高一语文这个世界的音乐 托马斯 刘易斯(美)
托马斯认为音乐为所有生命形式所共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音乐高于任何科学技术,因为科技会过 时,而音乐则是永久的;音乐高于语言 或任何其他符号,因为后者往往太清晰, 太局限于某一特殊的信息。 ------ 李绍明
作者的音乐观
依据作者的观点,音乐并不负载某种特
定信息,人类创作音乐是出于一种生物 性本能。是因为人作为一种地球上的生 命形式,它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太 阳能流到地球,势必把物质重新安排成 有序的形式使之违反几率,反抗熵的增 加,从而出现一种偶然的有序状态。
这个世界的音乐
作者 托马斯 刘易斯(美)
生字词
慰藉(jiè) 嘟哝(dūnong) 剔(tī)除 上颚(è) 咔嗒(kǎdā) 梆(bāng) 骷髅(kūlóu) 鳄(è)鱼 水蛭(zhì ) 蟾蜍(chánchú) 戛(jiá)然而止 歌鸲(qú) 蚊蚋(ruì ) 缥缈(piāomiǎo) 迄(qì )今 鳍(qí ) 湮(yān)没 混沌(dùn) 几率(jīlǜ) 熵(shāng)
这个世界的音乐
1.这个世界指的是什么世界? 侧重写动物世界 2.什么样的声音才是音乐 ? 有规律、有节奏、美妙动听 3.音乐有什么作用? 抒发情感的,纯粹娱乐,审美的
“这个世界的音乐”指的什么?
指动物们发出的美妙动听的声音,它 们有规律,有节奏,能够抒发情感。
在作者看来,有些声音之所以成为音 乐,那是因为这些声音同人类的音乐 一样,抒发情感的,纯粹娱乐或审美 的作用。
现在请你们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结合自
己的感受写一段话或写一首小诗。
聆听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温和、轻柔的音乐/进入
幻想的空间/到一个遥远的国度/那里有鸟的 歌声/青蛙的欢悦/水浪的舞动。 听/所有属于夜的声音都来了/一千个声音/来 自丛林之后/快乐和欢畅/发自每一个心房。 人类啊,你是否真正地停下你的脚步/去聆听 自然的音乐。
《这个世界的音乐》电子课文
十二动物的疼痛○1 [英]彼得·辛格绝大多数人都是物种歧视者。
平常人(不是少数特别残酷无情的人,而是人类的绝大多数)都积极参与、默许和容忍那些不惜牺牲其他物种成员的重大利益增进我们人类自己琐细利益的行为。
这种歧视上升到理念上,就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2提出的动物是机器的观点。
既是机器,当然不会感觉疼痛,或者说动物的痛苦可以忽略不计。
人类以外的动物会感觉疼痛吗?我们知道我们自己能感觉疼痛,这来源于疼痛的直接经验,例如有人把一支点燃的香烟按在我们的手背上。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他者能感觉疼痛呢?我们无法直接体验任何他者的疼痛,无论这个“他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还是一只流浪狗。
疼痛是一种“脑内发生的事件”,不可能被观察到。
痛得打滚、尖叫,或者手在遭到烟头灼痛时抽走等行为,并不是疼痛本身,也不是神经生理学家观察疼痛时可能做出的脑内活动记录。
疼痛是我们感觉到的东西,我们只能根据各种外在的指标推断他人在感受疼痛。
在理论上,当我们设想他人感觉疼痛时,总有可能出错。
设想我们的好友当中一位是由优秀科学家制造和操纵的聪明的机器人,可以表现一切感觉疼痛的征象,但实际上它与任何机器一样缺乏感觉。
可是,我们决没有绝对的把握知道这不是事实。
通常我们对自己好友会产生疼痛感觉没有丝毫怀疑,是基于以下的前提:这些朋友是与我们一样的生命,有与我们一样执行相同功能的神经系统。
因而我们认为,对他们在同样环境下产生相同感觉的推断,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设想其他人与我们一样感觉疼痛是合情合理的,那有什么理由说对其他动物作相同的推论就不合理呢?我们推断他人感觉疼痛的所有外在征象,几乎都可以见于其他种动物,特别是与人类最接近的哺乳类和鸟类。
疼痛的行为表现包括翻滚、面部抽动、呻吟、叫喊或其他号叫、企图○1选自《动物解放》(青岛出版社2004年版)。
[美] 彼得·辛格著,祖述宪译。
本文节选自该书第一章,有删节,个别字句有改动。
托马斯·刘易斯《这个世界的音乐》原文阅读
这个世界的音乐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拥挤地生活在一起,我们的通讯系统越来越复杂,我们彼此发出的声音变得更象嘈杂声,是偶然的或无关紧要的,我们很难从这噪声里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
当然,原因之一,是我们似乎不能把通讯仅限于携带信息的、切题的信号。
假如有任何新的技术来传播信息,我们好象一定会用它来进行大量的闲聊。
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使人聊以慰藉的是,听说较新的学科生物声学须得研究别的动物相互发出的声音中存在的类似问题。
不管它们有什么样的发声装置,大多数动物都要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
需要长期的耐性和观察,才能把那些缺乏句法和意义的部分加以剔除。
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
然而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它信号之下。
白蚁在蚁穴中黑暗的、发着回响的走廊里用头部敲击地面,彼此发出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
据描述,这声音在人的耳朵听起来,象是沙粒落在纸上,但最近对这种声音的录音进行的摄谱学分析显示,在这敲打声中,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
这敲击声以有规律的、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就象定音鼓部的谱号。
某些白蚁有时用上颚的颤动来发出一种很响的、高音的咔嗒声,10米之外都能听见。
费这么大的力气来制造这样一个音符,其中一定有紧急的意义,至少对发音者是这样。
发出这样的大声,它必须猛力扭动身体,以至于让反冲力把它弹到两三厘米的空中。
企图赋予这种特别的声音以某种具体的意义,那显然是有风险的,整个生物声学领域都存在这类问题。
不妨想象一下,一个头脑糊涂的外层空间来客,对人类发生兴趣,在月球表面上通过摄谱仪听到了那个高尔夫球的咔嗒声,而试图把它解释为发出警告的叫唤(不大可能)、求偶的信号(没那回事),或者解释为领土占有的宣言(这倒可能)。
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以便借助声纳来察知周围所有的物体。
它们可以在飞行时准确地发现小昆虫,并象有导向装置一样准确无误地向喜欢的目标快速前进。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破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无力完成“道德即自然”的证明,原因在于无法对道德根据加以合理说明。
儒家生生伦理学在这方面有鲜明的优势,它认为孔子心性之学有智性、仁性、欲性三个要素。
这三个要素中,智性和欲性与西方的理性和感性能够大致对应起来。
孔子思想最为独特的地方,是多了仁性部分,而仁性就是传统所说的道德本体。
仁性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因素,先天的因素为生长倾向,后天的因素为伦理心境,仁性本质上是建立在生长倾向基础上的伦理心境。
以生长倾向和伦理心境解说仁性,解说道德本体,为证明“道德即自然”打开了方便之门。
先说生长倾向。
生长倾向是人天生具有,不需要外力强迫,自己就能生长发展的倾向。
生长倾向是道德根据的底子。
人自来到这个世间的那一瞬间起就具有生长和发展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完全是自然的。
儒家所说道德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从这个角度加以说明。
如孔子讲的爱人。
爱人是德性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作为一种德性来自何处?儒家生生伦理学认为,它就源于人的生长倾向。
如果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的话,不难注意到,在动物界存在大量同类相爱的现象。
动物没有人类社会所具有社会教育,其同类相爱的现象完全来自天生。
这种天生的同类相爱的现象其实就是一种生长倾向。
人是从动物一点点演化过来的。
既然动物有生长倾向,人当然也有生长倾向。
人原本就有生长倾向,爱人就是这种生长倾向的具体表现。
再说伦理心境。
生长倾向只是道德根据的底子,道德根据最重要的部分是伦理心境。
大傻教《这个世界的音乐》 教案教学设计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拓宽视野。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的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进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各地的音乐特点2. 音乐与文化的关系3. 代表性音乐作品的欣赏4. 音乐在不同国家的传播与发展5. 音乐在各个时期的演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 欣赏法:聆听和分析代表性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4. 实践操作法: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体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这个世界的音乐》2. 音响设备:CD播放器、音响3. 乐器:吉他、键盘、鼓等(可选)4. 投影仪和幻灯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世界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 讲解:介绍世界各地的音乐特点,阐述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3. 欣赏:分析代表性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5. 实践操作: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体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欣赏一首自己喜欢的外国音乐作品,并简要介绍其文化背景。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与投入程度。
2. 音乐欣赏报告:评估学生对代表性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互动中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4. 乐器演奏: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乐器的掌握程度和音乐表现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音乐会:邀请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家进行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音乐风格。
2. 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深入了解音乐历史和文化。
北京市高中课改实验版语文教材目录(含必修和选修)
北京市高中课改实验版语文教材目录(含必修和选修)
《北京市高中课改实验版·语文》目录
阅读·写作一(必修)
第一单元写人记事文
1.范爱农鲁迅
2.古文两篇
勾践灭吴(节选)《国语》
游侠列传(节选)司马迁
3.一条铁路的完成萧红
4.故乡人汪曾祺
第二单元小说与故事
5.林冲棒打洪教头施耐庵
6.项链莫泊桑
7.断魂枪老舍
8.许三观卖血记(节选)余华
第三单元社科科普文
9.洛阳牡丹记欧阳修
10.米洛斯的维纳斯青冈卓行
11.这个世界的音乐托马斯·刘易斯12.动物的疼痛彼德·辛格。
教主与大傻 大傻教《这个世界的音乐》
教主与大傻大傻教《这个世界的音乐》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说明对象,我看了2遍,才清楚这个世界的音乐是指生物的非事务性声音。
估计大多数学生预习下来,只知道是说生物发出的声音,很难深入到声音分成事务性与非事务性,这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到生物的非事务性声音。
我在网上看了一些教案,发现个别教师自己也没有搞清楚本文的说明对象。
一、设计选择题,快速阅读。
本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C)A、音乐B、大自然的声音C、生物的非事务性声音(语言)D、生物的事务性声音(语言)二、本文的结构、思路。
由人类的噪声(1、2段)过度到动物世界的一些声音(列举)解释动物音乐产生的过程。
三、列举、分析:1、白蚁头部打击乐(非事务性声音)白蚁上颚信号(事务性声音)2、蝙蝠声纳捕捉昆虫(事务性声音)蝙蝠倒挂铃声(非事务性声音)重点朗读我家后院的画眉这段。
由个别朗读,到集体朗读,明确事务性声音与非事务性声音之间的区别。
彼此交流信息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事务性语言不是音乐。
3、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声音(非事务性)4、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
这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可以称之为音乐四、至此,我认为文章后部分没有必要再深入探讨了。
我觉得很有必要引到人籁不如地籁,地籁不如天籁人籁与天籁(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地籁大自然的音乐(先由学生列举):1、惊涛拍岸、溪水潺潺、泉水涓涓、雨打芭蕉2、丝竹管弦(可以放些器乐曲子感受,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但近段时间心情恶劣、无聊,加上忙于考试分析,也就免了,连曲子也没放,实在遗憾)3、一个黄鹂鸣翠柳,两岸猿声啼不住,清风半夜鸣蝉,杜鹃哀鸣感谢您的阅读!。
这个世界的音乐
这个世界的音乐
刘易斯·托马斯
2010·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们能做的可能真的很少 我们能做的可能很少
但是我们可以少用一个塑料袋 但是我们可以少用一个塑料袋 少用一次性饭盒 少制造一些垃圾 多节约一滴水 少用一次性饭盒 少制造一些垃圾 多节约一滴水
多节省一度电
多节省一度电
多关心和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 多关心和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 从现在起 尽自己所能 尽自己所能 从现在起
珍惜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 珍惜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
不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不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变成我们悔恨的眼泪 变成我们悔恨的眼泪
荒原(中英文)—— T.S.Eliot
Here is the man with three staves, and here the Wheel,
And here is the one-eyed merchant, and this card,
Which is blank, is something he carries on his back,
I will show you fear in a handfull of dust.
Frish weht der Wind
Der Heimat zu
Mein Irisch Kind,
Wo weilest du?
'You gave me hyacinths first a year ago;
They called me the hyacinth girl.'
That freshened from the window, these ascended
In fattening the prolonged candle-flames,
Flung their smoke into the laquearia,
Stirring the pattern on the coffered ceiling.
There is shadow under this red rock,
(Come under the shadow of this red rock),
And I will show you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either
Your shadow at evening rising to meet you;
In vials of ivory and coloured glass
托马斯·刘易斯《这个世界的音乐》课文全解:课文鉴赏、课后练习答案、教学
托马斯·刘易斯《这个世界的音乐》课文全解:课文鉴赏、课后练习答案、教学托马斯·刘易斯《这个世界的音乐》课文全解:课文鉴赏、课后练习答案、教学《这个世界的音乐》课文全解●课文研讨一、内容说明全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1~14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通过人类与动物的反复类比,说明动物界和人类一样,存在着美妙的超功利的音乐。
文章开头从人类的声音说起。
随着通讯系统的日益发达,人类发出了越来越多的声音,这些声音中的大部分更像噪声,是没有意义的废话。
但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由此点出了本文的主题:音乐。
第2段,很自然地由人类的声音现象过渡到了动物界。
大多数动物都要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但其中也多是缺乏句法和意义的废话,作者形象地称之为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把动物与人类声音的相似性凸显出来。
紧接着第3段,作者再次回到音乐主题: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
下面举出了白蚁的例子:白蚁在蚁穴中用头部敲击地面,发出打击乐式的声音,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就像定音鼓部的谱号。
第四段还进一步描述了白蚁为制造某种很大的声音而猛力扭动身体,以至于让反冲力把它弹到两三厘米的空中的生动景象。
但是,这种特别的声音,却未必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
第5段,又把生物的声音与人类做了类比:外星人,也许会把人类发出的高尔夫球的咔嗒声解释为警告的叫唤求偶的信号或领土占有的宣言,显然这是牵强可笑的。
同理,人类也不能简单地把动物发出的某种声音解释为某种具体的意义。
第6段举蝙蝠的例子补充说明,尽管蝙蝠发出的许多声音是为了捕获昆虫的特定需要,但某些声音也毫无功利目的,只是为了彼此交流或休息时的娱乐。
第7、8两段,列举众多动物的例子说明,动物可以用自己的脚爪、头部、腹部、牙齿、口唇、胸脯、骨节、咽喉等各种器官来发声,构成了一个不甘寂寞的音响世界。
这两段的说明顺序,是动物发声器官的由表及里。
北京版-语文-高一-北京版必修1第11课《这个世界的音乐》素材 托马斯刘易斯的名言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
托马斯刘易斯的名言
关于科学
“自然科学的特征就是不断地进步。
哪怕在其他方面倒退的时候,科学却总是进步的,即使是缓慢而艰难的进步。
”
“没有科学的教育,只是培养信仰,而不是教育。
没有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只能称为受过训练,而非受过教育。
”
“科学使人获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获得非与生俱来的灵魂。
”
人和蚂蚁
“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运用化学喷剂为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
使用童工,抱幼体往返窜动,纺出线来将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
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
地球
“我一直想把地球看做某种生物,但总嫌说不通。
我不能那样想,它太大,太复杂,那么多部件缺乏可见的联系。
前几天的晚上,驱车穿过新英格兰南部树木浓密的山地时,我又在琢磨这事儿。
如果它不像一个生物,那么它像什么,它最像什么东西呢?我忽然想出了一个叫我一时还算满意的答案,它最像一个单个的细胞。
”
打印版。
《这个世界的音乐》课件10.ppt
2019-8-7
谢谢观赏
主页 8
重点突破
2、谈谈动物,谈谈人类。
讨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2019-8-7
谢谢观赏
主页 9
重点突破
明确:作者在本文倡导一种 思想:音乐面前,众生平等; 天人合一,才能创造最美好的 音乐。
2019-8-7
谢谢观赏
主页 10
难点质疑
辩论:作者把音乐创作视 为人类的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本能,把动物 与人类看做有某种“质的类同 ”,是否抹杀了人与动物的本 质区别?
什么本质区别? ④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
2019-8-7
谢谢观赏
主页 4
重点突破
①文中提到的声音分为几种类型?
明确:文中提到的声音分三大类型 ——噪声(没有意义的信号)、事务 性的声音、音乐。
2019-8-7
谢谢观赏
主页 5
②三种声音有哪些例子进行说明?
明确:A、噪声包括人类的闲聊、废话、无
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和动物的大量含糊不清的嘟
2019-8-7
谢谢观赏
主页 11
亮点探究
1、抓住事物特征,恰 当运用说明方法。
2、说明语言生动形象 ,幽默而富于想象。
2019-8-7
谢谢观赏
主页 12
定点迁移
观赏动画《森林狂想曲》, 静下心来,试着仔细倾听来自它 们的“音乐”,用自己的语言将 其描述出来。
2019-8-7
谢谢观赏
主页 13
森林狂想曲
明确:“音乐”指动物和人类的非 事务性的声音。
与声音相比,音乐的本质在于:有 情感,超功利。
2019-8-7
谢谢观赏
主页 7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学设计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学设计《这个世界的音乐》教学设计自读目标1了解这篇优秀科普读物介绍的声音现象。
2学习本文生动说明的方法。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一作者介略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Thomas)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这个世界的音乐》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
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十八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人,这种生物圈的后来者,在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抛弃了对神的信仰,嘲弄了原始的神话,却编造了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神话。
刘易斯托马斯从独特的角度,根本性地批判了这种人类自大或人类沙文主义。
疾病是生命存在的正常形式;许多疾病是人的反应造成的;有些疾病,特别是大病,是一种偶然的、不可知的自然力量。
人要消灭疾病、消除死亡,是徒劳的,也是反自然的。
人其实并不是独立的、自足的实体。
人是由具有独立的生命、独自复制繁衍的细胞和细胞器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而宏观地看,人又是社会、城市这些巨大生物的细胞,是无名的组成部分。
因而,人的自尊自大是没有根据的,也是不必要的。
人与其他生物的同一性比其特殊性更为重要。
二课文结构(一)(1)提出问题,引出说明对象。
(二)(2-14)通过各种动物不同的发音体从不同的部位发出的声音具有音乐美的生动事例来说明这个世界上存在的音乐现象。
(三)(15-16)通过理论原理阐述这种音乐现象。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册《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册《这个世界的音乐》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认识动物世界神奇的音乐创建,养成感觉自然、聆听自然的好习惯。
2、以自读为主,重申预习,对疑难语句要点打破。
通过讲堂议论交流,掌握主要看法,训练信息挑选和表达的能力。
3、感觉大自然的和睦与美好,以同等的心态和自然相处,尊敬自然,热爱自然。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理解和掌握作者的看法。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丛林狂想曲》二、介绍作者托马斯刘易斯( 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
美国科学院院士。
1974 年第一版《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
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对于生命、人生、社会以致宇宙的思虑。
思想广博深沉,信息错乱奇特,文笔生动、风趣,是今世科学小品文中的大家手笔。
三、字词正音四、整体感知⑴本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C)A、音乐B、大自然的声音C、生物的非事务性声音(语言)D、生物的事务性声音(语言)⑵明确“事务性声音”与“非事务性声音”之间的区别。
(要点朗诵我家后院的画眉“这段。
由个别朗诵,到集体朗诵。
)提示:1、“事务性通信”和“八小时之外的事务性语言”具体指什么?明确:指鸟之间用于交流、联系和交流的信号。
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告领地等,它们是事务性语言不是音乐。
2、“我不可以相信它不过在说‘画眉在这儿。
’”意思是什么?明确:我不相信它不过在进行事务性通信,而是在进行不带功利性质的音乐演唱。
3、作者以为音乐的性质是什么?明确:没有任何功利目的,不过怡然自得,抒发感情。
(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批的重复出现的美好声音(非事务性)4、从这段看来,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成效?)明确:比喻;拟人。
使语言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这段文字文学色彩很浓,拥有很强的兴趣性和文学性。
作者的文章写得如今生动和蔼,要点是作者对全部动物都怀有深沉的感情。
5、同步填空:列举、剖析:1、白蚁头部打击乐(非事务性声音)白蚁上颚信号(事务性声音)2、蝙蝠声纳捕获昆虫(事务性声音)蝙蝠倒挂铃声(非事务性声音)3、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一定的歌曲。
森林狂想曲
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规律的有节奏的声音 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旋律的、重复出现的声音
突出 特点
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的、有旋律的、 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
这些音乐是否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
▪ 它们不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因为 它们是各种生物本能的需要,是生 命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
依据作者观点,说说人类作为地 球生物,创作音乐的原因上什么?
白蚁击打声 蝙蝠叫声 蚯蚓断音符 蟾蜍对歌
画眉歌唱 蟋蟀奏鸣 蚊蚋和声 鲸鱼之歌
举例子
第三~四段:白蚁,在蚁穴中用头部敲击地 面,发出打击乐式的声音,有着高度的组织 规律,“就像定音鼓的谱号” 。
用以说明:“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 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
第六段:蝙蝠,尽管发出的许多声音 是为了捕获昆虫的需要,但是某些 声音还是毫无功利目的,而只是为 了彼此交流或休息时的娱乐的;
打比方
第三段:这声音在人的耳朵听起来, 像是沙粒落在纸上。
第十二段:录制的座头鲸歌曲……好 象是管弦乐队的一个孤立的音部。
作比较
第五段:为了说明动物发出的声音,未必具 有某种具体的意义,拿外星人揣测人类的高 尔夫球的咔嗒声作类比:外星人,也许会 把人类发出的高尔夫球的卡塔声理解为 “警告的呼唤”、“求偶的信号”、“领 土占有的宣言”等,种种猜测让人发笑,真 可谓“一个头脑糊涂的外层空间来客”.
第七~八段:说明动物可以用自 己身体的各个器官和部位,如脚 爪、头部、腹部、牙齿、口唇、 胸脯、骨节、咽喉等来发声,构 成一个不甘寂寞的音响世界。
▪ 第九~十段:鸟类的歌声,说明:
▪ 动物在许多事务性的声音(警告、 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 要求解散等)之外,还会发出“大 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世界的音乐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拥挤地生活在一起,我们的通讯系统越来越复杂,我们彼此发出的声音变得更象嘈杂声,是偶然的或无关紧要的,我们很难从这噪声里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
当然,原因之一,是我们似乎不能把通讯仅限于携带信息的、切题的信号。
假如有任何新的技术来传播信息,我们好象一定会用它来进行大量的闲聊。
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使人聊以慰藉的是,听说较新的学科生物声学须得研究别的动物相互发出的声音中存在的类似问题。
不管它们有什么样的发声装置,大多数动物都要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
需要长期的耐性和观察,才能把那些缺乏句法和意义的部分加以剔除。
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
然而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它信号之下。
白蚁在蚁穴中黑暗的、发着回响的走廊里用头部敲击地面,彼此发出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
据描述,这声音在人的耳朵听起来,象是沙粒落在纸上,但最近对这种声音的录音进行的摄谱学分析显示,在这敲打声中,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
这敲击声以有规律的、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就象定音鼓部的谱号。
某些白蚁有时用上颚的颤动来发出一种很响的、高音的咔嗒声,10米之外都能听见。
费这么大的力气来制造这样一个音符,其中一定有紧急的意义,至少对发音者是这样。
发出这样的大声,它必须猛力扭动身体,以至于让反冲力把它弹到两三厘米的空中。
企图赋予这种特别的声音以某种具体的意义,那显然是有风险的,整个生物声学领域都存在这类问题。
不妨想象一下,一个头脑糊涂的外层空间来客,对人类发生兴趣,在月球表面上通过摄谱仪听到了那个高尔夫球的咔嗒声,而试图把它解释为发出警告的叫唤(不大可能)、求偶的信号(没那回事),或者解释为领土占有的宣言(这倒可能)。
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以便借助声纳来察知周围所有的物体。
它们可以在飞行时准确地发现小昆虫,并象有导向装置一样准确无误地向喜欢的目标快速前进。
有这种高超的系统来代替眼睛的扫视,它们必定是生活在一个常伴有工业声、机器声的蝙蝠的超声世界里。
然而,它们也彼此交流,也发出咔嗒声和高调的问候。
另外,有人还听见,它们在树林深处倒挂身体休息时,还发出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爱声音。
几乎所有可被动物用来发声的东西都被用上了。
草原松鸡、兔子和老鼠用脚爪发出敲击声;啄木鸟和其他几种鸟类用头部梆梆地敲打;雄性的蛀木甲虫用腹部的突起敲击地面,发出一种急促的咔嗒声;有一种小甲虫叫做Lepinotus inquilinus,身长不到两毫米,却也发出隐约可闻的咔嗒声;鱼类发声靠叩动牙齿、吹气或用特殊的肌肉来敲击定音用的、膨大的气囊;甲壳纲动物和昆虫用生有牙齿的头部位固体振动而发声;骷髅天蛾用吻作洞萧,吹奏出高调的管乐声。
猩猩拍打胸脯作某种交谈。
骨骼松散的动物把骨节摇得咯咯作响。
响尾蛇那样的动物则用外装结构发声。
乌龟、短吻鳄和鳄鱼,甚至还有蛇,也能发出各种各样某种程度的喉音。
有人听到水蛭有节奏地敲击叶子,以引起别的水蛭的注意,后者则同时敲击作答。
连蚯蚓也能发出一组组微弱的、规则组合的断音符。
蟾蜍互相对歌,朋友们则报以应答轮唱。
鸟类歌声中事务性通讯的内容已有人作了那么多分析,以至于看起来它们没有多少时间从事音乐。
但音乐还是有的。
在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词汇的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说这些是八小时以内的事务性语言是难以讲通的。
我后院里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我强烈的感觉是,它这样作只是自得其乐。
有些时候,它似乎象一个住在公寓里的专业歌手一样练唱。
它开始唱一段急奏,唱到第二小节的中间部分哑然而止,似乎那儿应该有一组复杂的和声。
它重新从头再来,但还是不满意。
有时它明显地改用另一套乐谱,似乎在即兴来几组变奏。
这是一种沉思的、若询若诉的音乐。
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歌鸲能唱婉转的歌子,其中含有它可以随自己的喜爱重新安排的多样主题;每一个主题的音符构成句法,种种可能的变奏曲形成相当可观的节目单。
北美的野云雀能熟练运用三百个音符,它把这些音符排成三到六个一组的乐句,谱出五十种类型的歌曲。
夜莺会唱二十支基本的曲子,但通过改变乐句的内部结构和停顿,可以产生数不清的变化。
苍头燕雀听其他的同类唱歌,能把听来的片断输入自己的记忆里。
人类普遍地表现出创作音乐和欣赏音乐的需要。
我不能想象,甚至在我们最古老原始的时代,当一些天才画家在洞穴里作画之时,附近就没有一些同样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在创作歌曲。
唱歌象说话一样,乃是人类生物性活动的主导方面。
其他器乐演奏家,比如蟋蟀或蚯蚓,它们单独演奏时听起来或许不象音乐,但那是因为我们听的时候脱离了上下文。
如果我们能一下子听到它们合奏,配上全套管弦乐器,那巨大的合唱队集合在一起,我们也许就会听出其中的对位音,音调和音色的平衡,还有和弦和各种亮度。
录制的座头鲸歌曲,充满力度和肯定,模糊和暗示,不完整,可以将它当作一个声部,好象是管弦乐队的一个孤立的音部。
假如我们有更好的听力,听得见海鸟的高音,听得见成群软体动物有节奏的定音鼓,甚至听得见萦绕于阳光中草地上空的蚊蚋之群飘渺的和声,那合成的音响大约会使我们飘然欲飞的。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来解释鲸鱼之歌。
那些歌也许是有关航行,或有关浮游节肢动物的来源,或有关领地界限的简单而实打实的叙述和声明。
但迄今证据还没有得到。
除非有一天有人证明,这些长长的、缭绕如卷的、执着的曲调,被不同的歌唱者重复着,又加上了它们各自的修饰,这不过是为了向海面下数百英里之外传递象“鲸鱼在这儿”之类寻常的信息。
否则,我就只能相信,这些曲调是真正的音乐。
不止一次,有人看到鲸鱼在歌唱的间歇,完全跃出水面,然后以背着水,全身沉浸于阔鳍击出的波涛之中。
也许它们是为刚才的一支歌如此成功而喜悦,也许是为环球巡游归来之后,又听到了自己的歌而庆贺。
不管怎样,那样子就是在欢腾。
我想,造访我的外星客人听到我的唱片放第一遍时,会同样的迷惑不解。
在他听来,第十四号四重奏也许是发布某种讯息,意思是宣布“贝多芬在此”,而经过时间的流逝,湮没于人类思想的洋流中之后,过了一百年,又有一个长长的信号回应它,“巴尔托克在此”。
假如象我所相信的那样,制造某种音乐的驱力如同我们其他的基本生物功能一样,也是我们作为生物的特点,那么其中必有某种道理。
既然手边没有现成的解释,那我自可冒昧作出一个。
那有节奏的声音,也许是另外什么事的重现——是一种最最古老的记忆,是一支舞曲总谱,记载了混沌中杂乱无章的无生命的物质转化成违反几率的、有条有理的生命形式的过程。
莫罗维茨(Morowitz,H.J.)以热力学的语言提出见解,他的假说是,从无穷尽的太阳那里,不断地流向外层空间这个填不满的窟窿的能量途经地球时,从数学上来看,不可避免地要使物质组织成越来越有序的状态。
由此产生的平衡行为是带化学键的原子不停地组成越来越复杂的分子,同时出现了贮存和释放能量的循环。
太阳能处在一种非平衡的稳定状态(假定如此),不会仅仅流到地球,然后由地球辐射开去。
从热力学上讲,它势必要把物质重新安排成对称形式,使之违反几率,反抗熵的增加,使之提高——姑且这样说吧——成为在不断重排和进行分子修饰的变化状态。
在这样一种系统中,结果就会出现一种偶然的有序状态,永远处在陷入混沌的边缘,只是因为来自太阳的那不懈的、不断的能量潮流,才使这种有序状态没有解体,而继续违反着几率。
如果需有声音来代表这一过程,对我的耳朵来说,它会象《勃兰登堡协奏曲》(巴赫)的排列。
但我不免纳闷,那昆虫的节奏,鸟鸣中那长段的、上下起伏的急奏,鲸鱼之歌,迁飞的百万头的蝗群那变调的振动,还有猩猩的胸脯、白蚁的头、石首鱼的鳔发出的定音鼓的节奏,是否会让人回想起同样的过程。
奇怪得很,“grand canonical ensemble”(宏正则系综)这个音乐术语,通过数学被热力学借来,会成为热力学中计量模型系统的专门术语。
再借回来,加上音符,它就可以说明我所想的是什么。
温州瓯海区啸秋中学曾晓飞一、教学目标:1、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理解声音与音乐的本质区别。
2、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领会“音乐”的含义,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
难点: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引申到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和谐的主题。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各位同学,尘世的喧嚣,忙碌的生活往往让我们忽略了大自然中还有美妙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进入森林音乐网,倾听来自大自然的歌声吧......屏幕显示,播放音乐(森林之歌)。
(二)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总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大致思路。
明确:引出说明对象(音乐)——列举和描写动物世界的一些“音乐”——解释动物“音乐”产生的过程。
(三)提问:1、文章讲的是音乐,但似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动物发出的声音,那么是不是说动物发出的声音就是音乐?请找出动物的声音是音乐的句子。
明确:1)白蚁高度的组织规律的敲打声,有规律、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的敲击声就像定音鼓部的谱号。
2、蝙蝠休息时发出的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般的可爱声音。
3)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4)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令人飘然欲飞的合成音响等等。
由此可以归纳出这些声音的特点:1)动物的音乐是一种“奇妙的、美妙的、可爱的、让人飘然欲飞”的音乐,这说明动物声音中有情感存在。
2)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音乐,这是动物声音的外在特点。
所以,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而那些彼此交流信息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事务性语言则不是音乐。
2、既然动物声音中有音乐存在,我们人类也有音乐存在,那么这些小到不足两毫米的甲虫,大到海洋之王的巨鲸,乃至智慧生物的人类,为什么需要音乐,他们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指名朗读课文第11段和第15段)。
从这两段话中,我们不难得出,动物和人类需要音乐是由于什么?作者是如何具体解释的?明确:1)生物性的活动,生物的特点。
2)从杂乱到有序,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一种过程。
3)表达情感的需要(四)讨论:作者把音乐创作视为人类的生物性本能,把动物与人类看做有某种质的类同,是否抹杀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对这一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教师小结,顺便穿插一些具有创作音乐天赋的动物故事。
如:座头鲸十分擅长用一种人类歌唱家常用的“A—B—A”格式来演唱,即先演唱一段旋律,接着进一步阐述,然后再回到稍加改变的原旋律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