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证据制度历史发展

合集下载

《高考真题》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9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解析版)

《高考真题》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9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解析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母题来源一】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母题题文】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试题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课标中的“早期国家的特征”,题型是“反映类”选择题,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题干提供了商朝与西周王位继承的代际变化,要求深层次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考生通过王位代际的变化,找出商周政治制度的演变规律,从而得出历史结论。

【考查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

考查了学生对商周时期的史实的掌握,同时考查学生通过史料理解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得分技巧】解答本题,应对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掌握。

(1)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开创的一种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分封制是周朝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被封诸侯具有一定的权利, 同时又对周天子负有一定的义务。

被分封的并不都是具有王族血缘的诸侯。

(3)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它以血缘关系为维系政治统治的纽带,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最高统治权即王权的确立及传承运作和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传承运作,均依附于嫡长子继承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21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0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0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0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单选题1.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3.例6 [★]江苏扬州高一期末)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

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 )A.战事立功B.门第出身C.才学品德D.皇亲国戚4.在《殷周制度论》中王国维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定”的是( )A.殷周成败B.嫡庶亲疏C.分封远近D.爵位高低5.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B.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7.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证据学是一门法学吗--易延友

证据学是一门法学吗--易延友

证据学是一门法学吗?——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观察与反思易延友古德曼先生曾经向内务大臣问道:"您曾经注意过有关证据的科学吗?"内务大臣反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很难说证据是一门科学;我把它看成是一个常识问题。

""请您原谅,先生。

"古德曼回敬说,"我认为,证据科学是科学中之最为精妙最为繁难者。

它实际上是科学中的科学。

"[1]——题记一、引言:我国证据法学研究简史中国证据法学的研究大约起自20世纪30年代,其标志是日人松冈义正所著之《民事证据论》一书的翻译。

该书共5章,第1章总论,概论证据的本质、意义、种类、目的物等;余各章分别讲述举证责任、自由心证、证据手续及各种证据方法。

[2]中国人自己撰写的证据法论著,则首推周荣编著的《证据法要义》一书。

该书共11章,除绪论讲述证据的定义及证据的性质、范围、学说、分类外,其余各章分别讲述举证责任、证据调查、人证、鉴定、书证、勘验、证据保全、证据的评价等专题;全书以中华民国证据法为根据,略述英美证据法,并于每章末附中外判例。

[3]整个中华民国时期,与证据法学有关的出版物,主要以这两本著作为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深受苏联影响,证据法学的研究一开始主要以译介苏联的证据立法和相关理论为主。

其中第一本出版物就是维辛斯基的证据法理论,[4]其次则是其他苏联法学家的理论著作。

[5]一直到1957年以前,证据法学的研究都还比较正常,[6]但1957年以后,该领域的研究已经深受阶级斗争思想的影响,对于证据学的研究也主要是为阶级斗争这一政治目标服务。

[7]八十年代初期,证据法学的研究重新燃起了生机。

这阶段出版了一些专著[8]和教材[9],和一些普及型读物,[10]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

[1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学学术可以说空前的繁荣。

各类法学学科纷纷建立,法学学术期刊也如火如荼,甚至一些以书代刊的出版物也像雨后春笋一般争先恐后。

专题01 史料实证-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核心素养重点突破

专题01  史料实证-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核心素养重点突破

2017年全国卷1
【2017年全国卷1】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 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010年新课标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唐武德元年”可知李世民不是皇帝,故A项说法错 误,排除。《新唐书·高祖本纪》记载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 故可知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的说法错误,排除B。上述 四则史料都提到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只 有《新唐书·太宗本纪》提到太宗有疾,其他没有提到,孤证 不立,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史料的分类
二十四史 (注:不包括清史)
睡虎地秦简 1975年湖北云梦
牛郎织女的传说 (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以上史料属于上述分类的哪种分类?
(一)按史料价值又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材料两 大类:
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
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 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 象的情况。
学业质量水平要求
课标举例
课标举例
课标举例
02 史料与史料研习
史料的分类
史料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表现形式,二是按史料 价值。
(一)按表现形式又可以分为四类: 1.文献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传记谱牒、 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②以 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 2.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 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3.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如:神话传说、 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4.音像资料:是音像手段与历史资料的有机融合,反映历史 活动的声像记录。

复习课件:2023中考一轮复习专题01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复习课件:2023中考一轮复习专题01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③“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抗争搏斗的历史过程和伟大成就
远古传说在某些方面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但远古传说不等
于史实。
伍·单元真题链接
1 、 (2022年黑龙江大庆)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
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 湿的气候
防风保暖,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 特点
自然环境决定了房屋结构的不同
伍·单元真题链接
1、(2022年湖南邵阳)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
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微点拨]人类之所以能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伴随着原始农业的产生,人类有 了比较固定的食物来源。
肆·单元重点详解
考点2.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原始居民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距今年代 距今约6000年
距今约7000年
生活地区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房屋样式 半地穴式)考古花狂发现,陕酉省西安市东郊淄桥区的半坡遗址有
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 集体群居
B. 采集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型牛耕
【答案】C 【解析】根据“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半坡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其生活方式是农耕定居,C项正确;“集体群居”“采集渔猎”是旧石 器时代居民的生活方式,排除AB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排除D项。故选C项。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 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上海市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学生版)(1)

上海市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学生版)(1)

2022中考历史复习策略201考什么02怎么考03如何复习孚培优优奥孚培优奥孚培优奥知识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 相关内容,范围为《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四册和《义 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世界历史》第一、二册的教材内容。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上海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实际,确定评价标准。

(一)评价目标历史知识1.1 知道重要历史事件的经过及结果、重要历史人物的事略、重要历史现 象的基本状况、 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

1.2 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历史思维2.1 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运用时间和空间术语描述史事,在具体的时 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

2.2 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认识史料的不同价值,提取史料的历史信息。

2.3 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论证观点或对具体史事作出解释与评价。

历史价价值观3.1认同祖国和中华民族,理解和尊重各国优秀文化传统。

3.2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智慧,培养真善美的价值观念。

重要历史事件的经过及结果、重要历史人物的事略、重要历史现象的基本状况、 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

课文目录单元导言课文标题大事年表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文明成果历史人物课文目录、标题、导言、大事年表中不一定有,但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知识孚培优优奥孚培优奥孚培优奥试卷结构题号题型题量分值一综合题2-4题约10分二综合题2-4题约10分三综合题2-4题约10分合计6-12 题30分1 .试卷总分:30分 2.考试时间: 40分钟3.考试形式:开卷考试,分为试卷与答题纸两部分,考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允许考生携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四册和《义 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世界历史》第一、二册。

教科书中不得夹带材料。

历史知识1.1 知道重要历史事件的经过及结果、重要历史人物的事略、重要历史现 象的基本状况、 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

高一历史02-【开学第一课】高中秋季开学指南之爱上历史课

高一历史02-【开学第一课】高中秋季开学指南之爱上历史课

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
史。
三、高中历史课程特点——初高中历史的不同点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内涵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 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所有 历史叙述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 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 述者的主观认识。只有通过对史料的 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描 述历史,揭示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因 果关系,才能不断接近历史真实。在 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有 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
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 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
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事物 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
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 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
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 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
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 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
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卡尔《历史是什么》
发生的是“过去”,写出来的是“历史”。
——钱乘旦《史学月刊》2013年第7期
一、什么是历史?
历史Ⅰ:过去发生的事
历史Ⅱ:对过去发生的事的记录与解释
本体意义上的历史(作为事件的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 事件或过程,它永远消失在另一个时空之中,不可重现。
三、高中历史课程特点——初高中历史的不同点
初中历史目标要求
4.初步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 己对历史的看法。
能够初步区分历史叙述中的 史实与解释;能够客观叙述和分 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 的看法;在理解和辨析相关史料 的基础.上,尝试发现和提出新 的问题,加以论证,形成自己 的历史认识。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刑事诉讼法
我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及其修改
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特点
建国初期刑事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建国初期到1979年的30年间,我国没有制定刑 事诉讼法典,只是在《宪法》和颁布的若干单行法
律法规中规定了司法机关体系及若干刑事诉讼原则
和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
1979年6月,《刑事诉讼法草案》(修正二稿)提请第五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于 1979 年 7 月 1 日正 式通过,同年7月7日公布,1980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分 4 编,共 164 条,是我 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刑事诉讼法典。
1910年,在《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基础上 又制定了《刑事诉讼律草案》和《民事诉讼 律草案》
国民党时期的刑事诉讼法
标榜形式意义上的司法独立。 检察官、行政官吏均享有侦查权。 实行三级三审制,审判组织为独任制 或合议制。 奉行大陆法系职权主义的庭审结构。 国民党直接参与刑事诉讼活动。
新中国的刑事诉讼法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
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具体进程
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全国人大法工委连续召开了四次刑事诉 讼法修改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修改意见。 201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政法委全体会议暨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第九 次专题汇报会上,法工委就刑事诉讼法修改做了专题汇报,并确定了刑 诉法修改的具体日程。 2011年8月24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正式提交第十一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首次审议。 2011年8月30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 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截至9月30日,共 收到80953条意见) 2011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再次对草案 进行审议,并决定将草案提交第十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

国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终结性考试一答案

国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终结性考试一答案

国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终结性考试一答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一:绪论一、单选题1.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下列关于“新时代”的论述不正确的是(意味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已经实现)。

2.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大学生应该以、、为根本要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3.下列关于思想道德与法律的辩证统一关系说法最恰当的是(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二、判断题1.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〇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错)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的是A.社会主义荣辱观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分析:绪论中(二)社会主义就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教材3页“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参考答案:A.社会主义荣辱观2.“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复习课件】(31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复习课件】(31页)

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变法措施(课本P35表格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经济 3.改革户籍制度; 4.严明法度;
军事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
结果(影响):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 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①兵马俑 A.①②③
②司母戊鼎 B.③④ C.②③
③彩陶 D.②④
④四羊方尊
专题二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2.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的( )
A.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B.商代文字
C.字母文字的起源
D.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专题一 史前时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远古居民
元 谋 人
北 京 人
山 顶 洞 人
农耕文明
河 姆 渡 原 始 农 耕
半 坡 原 始 农 耕
华夏之祖
人 文 初 祖 炎 黄 帝
尧 舜 禹 的 禅 让
专题一 史前时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选择题技巧3:问答一致有逻辑
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的主要依据是( ) 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专题一 史前时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人类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华文明

诉讼法学(民诉、刑诉)研究生考试之3——《证据法学》考试范围

诉讼法学(民诉、刑诉)研究生考试之3——《证据法学》考试范围

诉讼法学(民诉、刑诉)研究生考试之——《证据法学》考试范围一、考查目的《证据法学》作为证据法学和诉讼法学专业的核心学位课程,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证据法学基本原理、证据法发展历史、各类证据规则、证明制度的掌握、理解与运用情况。

二、考查要求专题一、事实与证据1.掌握事实与证据的基本概念、事实的特征、证据属性、事实认定2.理解证据的相关性、证据的可采性、证据的证明力、证据的可信性、事实认定的概念与模式、“证据之镜”原理、事实认定是一个经验推论过程3.运用证据属性的审查标准专题二、证据法理论基础和体系1.掌握证据法的认识论基础,证据法的价值论基础,证据法的理论体系2.理解诉讼活动中认识主体的角色,法庭认识论的任务、动力和形式,证据法的价值准则,证据法的四大价值支柱,证据法的特征,证据法的理论体系3.应用证据法的理论体系中,相关性是一条逻辑主线,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是两个进出端口,举证、质证和认证构成事实认定的三个法定阶段,准确、公正、和谐与效率是证据法的四大价值支柱专题三、证据制度历史沿革1.掌握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证明制度、英美法系证据制度、大陆法系证据制度、混合法系证据制度2.理解西周“五听”制度,西汉“春秋决狱”的裁判方式,唐代《断狱律》中的证据制度,宋代和清代勘验检查制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证据制度建设3.应用理解证据制度发展的基本规律专题四、证据开示1.掌握证据开示的概念、证据开示的权利与特免权、证据开示的特性、证据开示的意义2.理解证据开示的案件范围、控诉方的证据开示、辩护方的证据开示、不履行证据开示义务的后果、法官在证据开示中的地位与作用3.应用证据开示的现实问题与潜在弊端、证据开示的有效运行及其保障专题五、法院取证与证据保全1.掌握法院取证的概念、法院取证的范围和类型、证据保全的概念、证据保全的情形、证据保全的概念、证据保全的情形、证据保全的类型2.理解法院取证的要求和方式、证据保全的程序3.运用关于法院取证的反思、证据保全的方法专题六、言词证据的提出1.掌握言词证据的形式及其特点,证人证言以及作证特免权的基本理论2.理解当事人陈述的类型、收集与审查判断规则、证人的资格与权利义务、对证言可信性的审查规则、律师-委托人作证特免权、医生-患者作证特免权、亲属关系作证特免权3.运用我国证人出庭作证规则的基本内容、关于作证特免权的反思专题七、实物证据的提出1.掌握展示性证据出示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辨认、鉴真和鉴定等证明方法,物证、书证等展示性证据的特点2.理解辨认和鉴真的一般要求、实物证据的辨认鉴真、勘验、检查、侦查实验或现场笔录的鉴真、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鉴真、示意证据的鉴真、自我鉴真、鉴定及其作用、鉴定的启动和救济、专家辅助人3.运用展示性证据出示过程中的实践问题专题八、证据排除及其例外1.掌握排除规则的目的、作用,证据采纳与排除的基本原理,证据排除规则及其例外体现的证据法价值2.理解可采性条件与排除目的、排除规则的惩戒与激励作用、传闻证据规则概述、传闻排除规则及其例外外行、意见排除的例外、专家意见排除的例外、品性证据规则、品性证据排除的例外、非法证据排除的正当理由、非法证据排除的原则和例外、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责任3.运用关于我国传闻证据规则的构建、我国刑事立法中的品性证据规则、我国的意见证据规则、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及其反思专题九、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1.掌握掌握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的基本原理,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理解举证责任倒置的法理2.理解证明责任的定义与功能、证明责任转移、证明责任倒置、证明标准的定义与功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刑事诉讼证明责任、行政诉讼证明责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刑事诉讼证明标准、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确信无疑”和“内心确信”的含义3.运用我国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反思专题十、质证与认证1.掌握质证的基本原理,交叉询问与对质规则,认证的基本理论2.理解质证的概念和内容、交叉询问、对质、认证概念、认证规则、认证的模式与方法3.运用我国质证规则的完善专题十一、推定与司法认知1.掌握掌握推定和司法认知的性质及其功能,我国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推定和司法认知的规定2.理解推定概念与功能、推定与证明的关系、刑事证明责任与推定的关系、司法认知的概念、司法认知的特征、司法认知的类型、司法认知的效力3.运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推定、我国诉讼法中的司法认知。

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1论述类文本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1论述类文本含解析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2024·全国乙卷·T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人文探讨来说,计算方法以往只是作为协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日已取得了不行替代的地位。

一种新的人文探讨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数字人文”。

学者莫莱蒂曾设想一种建立在全部文学文本之上的世界文学探讨,人们必需借助计算机对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进行采样、统计、图绘,分类,描述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做文学评论式的解读。

为此,他提出了与“细读”相对的“远读”作为方法论。

弄清计算机的远读与人的细读之间的差别,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界定计算方法在人文探讨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读的价值。

计算机是为科学计算而创建出来的,擅长的是“计数”,而非理解。

要处理自然语言文本,计算机必需先将文本置换成便于计数的词汇合合,或者用更困难的代数模型和概率模型来表示文本,这一过程被称为“数据化”。

数据化之后所得到的文本替代物(集合、向量、概率)虽然损失了原始文本的丰富语义,但终究是可以计算的了。

不过,尽管计算机能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困难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

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

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化,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

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须要解读的。

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文材料的宏观探讨供应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据,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样,是有挑战性的。

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旧是依靠学者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事域的认知和理解。

诉讼法学(民诉、刑诉)研究生考试之1——《民事诉讼法学》考试范围

诉讼法学(民诉、刑诉)研究生考试之1——《民事诉讼法学》考试范围

诉讼法学(民诉、刑诉)研究生考试之——《民事诉讼法学》考试范围一、考查目的《民事诉讼法学》作为民事诉讼法学专业的核心学位课程,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法院主管与管辖制度、当事人制度、民事证据制度、第一审程序、公益诉讼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第二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这几个重要而基础的诉讼制度与程序的掌握、理解与运用情况。

二、考查要求专题一、法院主管与管辖制度1.掌握法院主管范围的界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级别管辖的确定标准、专属管辖及其适用范围、协议管辖及其条件、移送管辖及其条件、移送管辖与管辖权转移的区别、管辖权异议及其条件2.理解确定法院主管范围的影响因素、各级法院的职能、集中管辖与专属管辖的区别3.运用综合运用各类管辖制度分析案例专题二、当事人制度1.掌握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与诉讼行为能力、当事人适格、必要共同诉讼的概念及发生原因、必要共同诉讼人的内部关系、普通共同诉讼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及其诉讼地位、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及其诉讼地位2.理解当事人诉讼权利能力与当事人适格的关系、代表人诉讼制度的作用3.运用综合运用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判断以及不同种类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分析案例专题三、民事证据制度1.掌握民事证据的概念及特征、证据的立法种类、证据的理论分类、证据保全的概念及条件、证明对象及其范围、证明责任的概念、证明责任分配的含义及分配原则与例外、证明标准的概念及内容2.理解证据能力与证据的证明力、当事人举证与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关系、证明责任的例外分配与实体法的关系、证明标准的作用、质证与认证的关系3.运用综合运用证据立法种类、证明对象以及证明责任分配原则及其例外的法律规定分析案例专题四、第一审程序1.掌握起诉及其条件、重复起诉的判断、撤诉、缺席判决、延期审理、诉讼中止、诉讼终结2.理解立案登记制的意义、起诉条件与诉讼要件的关系、审理前准备的作用、审判以庭审为中心的意义、简易程序与小额诉讼程序的关系3.运用运用第一审程序的基本法律规定分析案例专题五、公益诉讼与第三人撤销之诉1.掌握公益诉讼的含义及其类型、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类型、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含义及提起条件、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裁判、第三人撤销之诉与原案再审的关系2.理解检察院在公益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作用、案外人救济的制度体系3.运用运用公益诉讼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基本法律规定分析案例专题六、第二审程序1.掌握上诉及其条件、第二审程序中的撤诉、第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与审理方式、第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调解与裁判2.理解民事审级制度的功能、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3.运用运用第二审程序的基本法律规定分析案例专题七、审判监督程序1.掌握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方式、检察院抗诉及提出抗诉的条件、当事人申请再审及其条件、法院对再审案件的审理范围2.理解再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的关系、检察院提出抗诉与再审检察建议的关系3.运用运用审判监督程序的基本法律规定分析案例《仲裁法学》考试范围一、考查目的《仲裁法学》作为民事诉讼法学专业的核心学位课程,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仲裁协议、仲裁程序、仲裁司法监督三大重要而基础的仲裁制度与程序的掌握、理解与运用情况。

中国政治制度史(一)

中国政治制度史(一)

中国政治制度史(一)一、选择题1、一般把政体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类。

2、下列不属于传统社会特征的是(社会组织为社会的核心单位)3、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范围。

(社会主义社会)5、中国的君主制出现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6、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

7、国内外第一部最大部头的现代方法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性著作是(《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8、中国奴隶制国家结构是一种(等级君主制)。

9、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则是建立在封建(家庭)制度基础上的一种封建专制君主制。

10、封建社会是封建(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执掌国家政权的时代。

11、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鉴往事,知来者”。

二、判断题1、政治是对公共权利的争取与运用。

(对)2、国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

(错)3、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是国体。

(错)4、政治制度是一国各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它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错) 5、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封建社会】的农耕社会。

(对)6、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治上是神权从属于皇权;思想上,宗教【佛教和道教】与儒学同处于官方正统地位。

(错)7、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政体标志着统一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对) 8、君主制政体始终与农耕文明相联系。

(对)9、传统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一般走的是传统史学的治学之路,以写“信史”为原则,注重考据和实录。

(对) 10、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具有强大内聚力、扩散性和凝固力的外放型社会。

(错) 11、《尚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政书体的文献。

(对) 三、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的歧义颇多,大体可归纳为三种观点:①政治指管理国家公共事物的一种行为和活动。

②政治是对公共权利的争取与运用。

中考历史知识点专题01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师版)

中考历史知识点专题01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师版)

专题0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2、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长久的长久保持统一局面的原因(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为长久保持统一的“大一统”局面提供了政治基础(2)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封建经济的发展为长久统一的“大一统”局面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3)在长期的统一局面影响下中国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大一统”国家观念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1)各民族间交流与交融的加强;人民群众渴望统一的历史愿望;政权统治者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做出的努力(2)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文化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3、政治制度视角看古代社会演进历程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条基本线索:(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强化(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两段民族大交融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三次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 四个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1)秦朝: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2)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3)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4)元朝:结束唐末以来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结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朝代歌中国古代史概述【巧记-精讲-典练】: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1)积极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2)消极影响:权力集中易形成暴政和滋生腐败,并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时空坐标2、重大事件与人物1)北京人的特征及发现的意义。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3)炎帝、黄帝的传说。

尧舜禹与禅让制 4)化石是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3、专题01知识体系考点一 北京人 化石1、北京人:精讲巧记史前时期早期人类元谋人元谋人(长江流域)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关于刑事证据两个《规定》的解读

关于刑事证据两个《规定》的解读

关于刑事证据两个《规定》的解读引言:各位云南的律师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借这次时机和云南的各位律师就我们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交流,也非常高兴能够在这个场合见到了老朋友。

今天我讲两个专题:〔一〕两院三部关于刑事证据问题的两个规定向大家做一些简要的介绍,这个文件还没有正式公布,主要就内容方面做一些简要的介绍,穿插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二〕谈一下刑事辩护当中应当注意处理九个方面的关系。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假设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假设干问题的规定》,这两条规定出台以后不光是在法学界法律界引起很大反响,在整个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其中有一种说法,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是赵作海案件导致的,这个说法在一定意义上是有道理,但不能完全这样去理解。

专题一:关于刑事证据问题两个《规定》的解读一、两个文件出台的背景在十七大中央换届以后,周永康同志担任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任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在政法领域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司法改革,2007年提出新一轮司法改革的任务之后,经过一定的调研,在2008年中央出台了19号文件,这个文件确定了这一轮司法改革的方向、目标、步骤、范围等等方面的问题,今天为止还没有完成。

这次改革和前一次改革有所不同。

2007年之前司法改革成为全国的热点问题,但是那次改革雷声大雨点小,唯一完成的一件事就是死刑案件复核权收回最高法院。

其他方面的讨论得比较热烈,并且认为具有很大的可行性,有实现的可能,但最后都没有做到。

现在出台的这个文件,从大的背景上说,是在2007年以后,中央新一轮司法改革的宏伟蓝图当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要建立完善诉讼证据制度。

19号文件作为一个专题列出来了,并且这项改革任务的具体落实牵头单位是全国人大法工委,这次改革和过去有所不同,中央搞了60个题目,然后按照题目的内容和各个部门相关的关系,做了分工,哪些题目由哪个部门牵头,哪个部门协作。

刑事证据的改革当时由法工委来牵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治工作委员会来牵头。

1专题一证据制度历史发展(精)

1专题一证据制度历史发展(精)
神示证据制度的历史评价:有助于提高司法判决 的权威性、一定程度上能够查明案件事实。


神示证据制度与早期国家诉讼模式的相因关系。
法定证据制度
1、法定证据制度的缘起:统一规范法官审判活动 的需要是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政治原因;等级制 度是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社会原因;崇拜权威是 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文化原因。大约在16世纪, 欧洲大陆国家相继建立法定证据制度。 (1352的加洛林纳法典、1670的法国刑事法令、 1853的奥地利刑事诉讼法典、1857的俄罗斯帝国 法规全书。)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

司法证明方法的两次重大转变: 从以神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向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转变;从 以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向以物证为主的证明方法转变。 历经三个阶段: 自由证明、不自由证明、相对自由证明。


神示证据制度的消亡:国家权力的膨胀、人类认 识能力的提高(1215的拉特兰会议)。

价值论
解决争执和查明真相这两个目的, 并未给评价法律程序提供可用的标准, 因为它们过于笼统。与纯科学不同,法 律的目的并不在于发现真相,并不在于 发现全部真相,并不纯粹在于发现真相。 这不但代价过高,而且往往与解决争执 的目的不沾边。
————贝勒斯

认识论上最为理想或最为称心如意的事 实认定方法,仅仅在它们没有危害到解 决纠纷的终极目标——公平而非“真 实”——才能被认可。 ——达马斯卡
程序正义理论
自然正义理论
正当程序理论
最低限度程序正义理论 (最低限度人权保障标准)



发现真实 正当程序 解决争执

司法证明活动是一种价值权衡的活动 法律价值与其他价值的平衡
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 司法公平与经济效率 司法正义与传统文化、宗教信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法律工作者认识到:诉讼不是也不可能是发 现真情的科学调查研究。诉讼中应调查的事项是 由诉讼当事人决定的。当事人可能排除科学家会 坚持考虑的许多因素。法院没有发现当事人不知 道的或未经他们披露的信息渊源的手段。法院必 须主要依赖利害关系人提供的信息资料------事 实审理者只能取得当事人有能力并愿意提出的信 息。
司法证明活动是一种价值权衡的活动 法律价值与其他价值的平衡
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 司法公平与经济效率 司法正义与传统文化、宗教信仰
法律价值内部的平衡
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 案件真相与解决纠纷 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
形式理性概念 形式理性:来源于罗马法中的形式主义审判原则的 法律体系,它是由一套形式化的、意义明确的法规 条文组成的。它把每个诉讼当事人都以形式上的法 人对待并使之在法律上具有平等地位,它只依据法 律条文对确凿无疑的法律事实作出解释和判定,而 不考虑其他伦理的、政治的、经济的实质正义原则, 而是要排除一切宗教仪式、情感和巫术的因素。 现代的立法机关以严格的程序制定,又由专门的司 法机关予以适用的一套逻辑上严谨的、可人为操作 的由明确的规则所组成的法律体系。
神示证据制度与早期国家诉讼模式的相因关系。 神示证据制度与早期国家诉讼模式的相因关系。
法定证据制度
1、法定证据制度的缘起:统一规范法官审判活动 法定证据制度的缘起: 的需要是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政治原因; 的需要是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政治原因;等级制 度是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社会原因; 度是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社会原因;崇拜权威是 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文化原因。大约在16世纪, 16世纪 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文化原因。大约在16世纪, 欧洲大陆国家相继建立法定证据制度。 欧洲大陆国家相继建立法定证据制度。 (1352的加洛林纳法典、1670的法国刑事法令、 1352的加洛林纳法典、1670的法国刑事法令、 的加洛林纳法典 的法国刑事法令 1853的奥地利刑事诉讼法典 1857的俄罗斯帝国 的奥地利刑事诉讼法典、 1853的奥地利刑事诉讼法典、1857的俄罗斯帝国 法规全书。) 法规全书。)
程序正义理论
自然正义理论 正当程序理论 最低限度程序正义理论 (最低限度人权保障标准)
自由心证制度
1790年法国国会议员杜波尔向宪法会议提出一项 1790年法国国会议员杜波尔向宪法会议提出一项 改革草案, 改革草案,指出按照法定证据制度进行判决中是 荒谬的,对被告人和社会都是有害的; 荒谬的,对被告人和社会都是有害的;只有在审 判中给予法官自由判断证据的权力, 判中给予法官自由判断证据的权力,才能保证法 官最大限度地查明案件事实, 官最大限度地查明案件事实,从而作出正确的判 1791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该议案 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该议案, 决。1791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该议案,自由心证 制度正式确立并写入1808年的法国刑事诉讼法典, 1808年的法国刑事诉讼法典 制度正式确立并写入1808年的法国刑事诉讼法典, 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中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近代中国证据制度
改革司法体制,推行司法独立; 改革司法体制,推行司法独立;制订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典;吸取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 典、民事诉讼法典;吸取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 确立了无罪推定、自由心证、言词辩论、 确立了无罪推定、自由心证、言词辩论、禁止刑 讯等原则, 讯等原则,对证据种类和证明责任等问题作出了 明确的法律规定, 明确的法律规定,形成了比较健全的诉讼证据制 度体系。 度体系。
————摩根
诉讼活动与认识活动的关系:
诉讼活动包含着认识活动 诉讼中的认识活动服务于诉讼最终目的 诉讼中的认识活动属于特殊的认识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证据法 物质论与证据法(时、地、人、物、事、 情、故) 反映论与证据法(特定性、稳定性、反 映性;人事的同一认定) 可知论与证据法(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 上性的)
价值论
解决争执和查明真相这两个目的, 并未给评价法律程序提供可用的标准, 因为它们过于笼统。与纯科学不同,法 律的目的并不在于发现真相,并不在于 发现全部真相,并不纯粹在于发现真相。 这不但代价过高,而且往往与解决争执 的目的不沾边。 ————贝勒斯 ————贝勒斯
认识论上最为理想或最为称心如意的事 实认定方法,仅仅在它们没有危害到解 决纠纷的终极目标——公平而非“真 决纠纷的终极目标——公平而非“真 实”——才能被认可。 实”——才能被认可。 ——达马斯卡 ——达马斯卡 发现真实 正当程序 解决争执
当代中国的证据制度
客观真实的证据制度(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客观真实的证据制度(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重调查研究、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 重调查研究、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 明确举证责任和要求证据必须确实充分。 明确举证责任和要求证据必须确实充分。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认识论(物质论、反映论、可知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论(辩证法、系统论、概率论) 价值论(内部平衡、外部平衡)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
司法证明方法的两次重大转变: 司法证明方法的两次重大转变: 从以神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向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转变;从 从以神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向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转变; 以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向以物证为主的证明方法转变。 以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向以物证为主的证明方法转变。 历经三个阶段: 历经三个阶段: 自由证明、不自由证明、相对自由证明。 自由证明、不自由证明、相对自由证明。
自由心证:
证据的价值或证明力不再由法律事先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证据的价值或证明力不再由法律事先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法官和陪审员在审判中可以运用自己具有的“ 法官和陪审员在审判中可以运用自己具有的“人类普通认 知能力”来自由评断具体案件中各种证据的证明力。 知能力”来自由评断具体案件中各种证据的证明力。 法国刑事法典要求法官在陪审团评议案情之前做出如下告 法律并不要求陪审团讲出他们获得确信的途经和方法; 知:法律并不要求陪审团讲出他们获得确信的途经和方法; 法律也不给他们预定的规则, 法律也不给他们预定的规则,要求他们必须按照这些规则 决定证据是否完全和充分; 决定证据是否完全和充分;法律所规定的是要求他们集中 精神,在自己良心深处探求对于控方提出的针对被告人的 精神, 证据和被告人的辩护证据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什么印象。 证据和被告人的辩护证据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什么印象。 法律只是向他们提出一个能够包括他们全部义务的问题: 法律只是向他们提出一个能够包括他们全部义务的问题: 你们是内心确信了吗? 你们是内心确信了吗?故自由心证制度又称为内心确信证 据制度。 据制度。 自由心证制度评价:具有灵活性,但可能造成法官的专断。 自由心证制度评价:具有灵活性,但可能造成法官的专断。
神示证据制度的消亡:国家权力的膨胀、人类认 神示证据制度的消亡:国家权力的膨胀、 识能力的提高(1215的拉特兰会议 的拉特兰会议)。 识能力的提高(1215的拉特兰会议)。 神示证据制度的历史评价:有助于提高司法判决 神示证据制度的历史评价: 的权威性、一定程度上能够查明案件事实。 的权威性、一定程度上能够查明案件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