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问题的研究

合集下载

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是一种关
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哲学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
动的,是由阶级斗争的发展推动的,是由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动着社会前
进的无限循环,是一个不断革新着社会形态的历史进程。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的。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随着生产
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变革,从而推动了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这种阶
级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更替,推动了
社会的发展。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历史的进程中,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更替,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哲学观点,它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帮我写一篇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的听课心得500字左右

帮我写一篇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的听课心得500字左右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问题听课心得
选择听这门课程,源于我对历史和哲学的双重热爱。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为我的思考找到一个坚实的哲学基础。

课程开始时,老师为我们梳理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脉络。

我曾以为,这一理论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但随着课程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每一次的社会变革,都伴随着理论的新发展,这种动态的演变过程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一理论的深厚底蕴。

在学习过程中,我对某些观点产生过疑惑。

例如,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我管认为这过于强调物质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文化和思想的作用。

但在课堂上的讨论环节,我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我的看法也因此而改变。

通过交流与思考,我意识到自己原有的观点存在的偏颇之处。

这次学习让我明白了思考的局限性,也让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更接近真理。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关于历史的理论,更是一种思考方式。

它教会我如何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历史的发展,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

未来,我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这一理论,不仅仅是为了学术上的追求,更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清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历史唯物主义如同一座灯塔,为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实证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学说体系,其中历史唯物主义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机制。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研究方法进行探讨。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下的结果。

人类历史的演进是一个无止境的斗争过程,不同社会形态的兴衰更替是由特定经济基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及背后的必然规律。

二、实证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实证研究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工具,它注重对社会历史现象进行客观、科学的观察和分析。

实证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包括:1.客观性原则:实证研究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对待研究对象,力求排除主观偏见和干扰因素,客观地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现象。

2.经验性原则:实证研究应该以经验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追求知识的可验证性。

3.理论指导原则:实证研究需要基于理论框架,即通过一定的理论模型和范畴来解释社会历史现象,并为实证研究提供指导。

4.综合性原则:实证研究方法要求综合使用各种研究工具和方法,既要考虑定性研究,也要注重定量研究,以全面深入地理解社会历史现象。

三、实证研究方法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规律和规范。

1.历史实证: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对历史实际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文献,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逻辑。

2.统计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证研究方法注重通过定量统计分析来评估社会历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更为客观、准确的结论。

3.对比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形态之间的异同,从而深入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和分析方法——拉布里奥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文本解读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和分析方法——拉布里奥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文本解读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和分析方法——拉布里奥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文本解读拉布里奥拉是意大利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为马克思主义在意大利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被称为 19 世纪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

拉布里奥拉在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翔实著作资料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面临严峻的现实考验和理论挑战的情况下,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进行了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阐述,这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当中。

恩格斯曾高度赞扬他是“一个严肃的马克思主义者”。

拉布里奥拉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进行一般的理论复述,而是在总结概括《共产党官言》发表以来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变化发展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在意大利没有站住脚,而所谓的那种马克思主义,不过是附在旧思想、旧需要和旧情感上的新词句的情况下,运用新的社会革命实践和思想斗争成果,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创造性地发展和阐述。

拉布里奥拉对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集中围绕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和历史辩证法的两个方面,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实质的把握在今天仍具有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人类的社会历史生活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但是,人与自然界的联系与其他动物与自然界的联系不同,人制造工具进行生产的劳动完全不同于列物单纯的生存斗争。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

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自己的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

”拉布里奥拉以人为环境为中介,辨证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历史只能开始于人的社会生活开始的地方,“历史(如果我们赋予这个词以书本上通用的意义),即人类发展过程中其传统深深印入各代人的记忆中的那一部分,是在人为的环境经历了很长一个发展时期才开始的”。

“各种需求和人的活动即劳动,是创造人为环境的动力,从而也是形成历史过程的动力”。

人们为了满足某些“最基本的需要”和从这些需要中产生出来的“比较完备的需要”而制造和改进工具并利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创造出人为的环境和人类生存的条件。

唯物史观的一般问题与发展创新

唯物史观的一般问题与发展创新

第12页/共170页
1、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地位和功能:(1)经典作家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剪裁历史的现成公式,而是研究历史的指南。列宁:“历史唯物主义也从来没有企求说明一切,而只企求指出‘唯一科学的’说明历史的方法”。(2)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社会实践(具体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连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人们社会实践的“桥梁“和中介。 指向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将基本原理具体化、操作化和工具化的功能。 指向社会实践。具有更直接指导人们实践的功能。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方法及其结构体系:
第8页/共170页
2、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方法:(1)辩证决定论方法:A、理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决定论原理。B、方法要求: 努力把握社会规律。 正确进行主体选择。 坚持主体选择与社会规律的统一。(2)社会本体论方法:A、理论依据: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看待社会历史,集中体现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中。B、方法要求: 注意区分社会生活的第一性现象和第二性现象。 根据社会存在来说明社会。 改变社会存在是改造社会的根本。 唯物而辨证地认识和解决各种思想问题。
(三)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1、唯心史观:(1)唯心史观的基本观点: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或: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
第18页/共170页
(2)唯心史观的基本形态: A、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宿命论、天命史观观点: 决定历史发展的是居于人类社会之外的某种神秘的精神。 人的命运、社会变迁受某种神秘力量支配。代表:《封神演义》:把周朝灭商朝描写成“天数”注定,劫数难逃。 黑格尔:英雄人物不过是“绝对精神”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

唯物辩证法解读历史与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解读历史与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解读历史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活动和实践的产物。

而要全面地理解历史和历史的发展规律,我们不能忽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

本文将通过对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探讨,来解读历史的本质和历史的发展过程。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普遍规律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

它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强调对矛盾的辩证分析和统一对立面的认识。

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的,矛盾的存在和解决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2. 内因决定外因: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首先由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力量作用而引起,外部条件只是催化剂和条件。

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推动作用。

3. 反映论:唯物辩证法认为,我们的思维和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但这种反映和认识是有限和相对的,必须通过实践不断地纠正和丰富。

以上原理构成了唯物辩证法解读历史的理论基础。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历史唯物主义是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历史发展理论,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表达。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等都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当生产力与旧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时,社会就会发生革命和变革。

3. 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社会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唯物辩证法解读历史唯物辩证法解读历史的基本思路是将历史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连续过程,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结果。

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对历史进行以下解读:1. 矛盾与发展:历史的发展是由于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所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其核心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形态。

它强调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并认为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辨证唯物主义方法:历史唯物主义采用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在分析历史问题时注重研究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内在发展规律。

2. 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由不同的阶段构成,每个阶段都有其矛盾和规律。

这种阶段性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方法之一。

3. 阶级斗争的驱动力: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它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也是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4. 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实践经验,通过创造和革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5. 统一分析个体和群体: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关注个体的行为,还注重群体和阶级的力量和作用。

它认为,个人行为受到社会群体的影响和制约,个体和群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互动。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研究和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帮助我们认识到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变革的根源在于经济基础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激化,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实践探索和群体力量的作用。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也提醒我们要运用辩证思维和辨证分析的方法,从矛盾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探寻历史真相的科学途径引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

本文将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为出发点,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它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

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上,形成不同的社会形态,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低级别向高级别发展,这是由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革所决定的。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1. 社会历史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

通过研究不同社会形态的转变,可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科学依据。

2. 阶级斗争研究: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阶级斗争。

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可以深入理解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方向。

3. 历史唯物主义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可以为这些学科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三、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为历史学提供了独特的研究方法,还为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1. 研究方法: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对历史事实的客观分析和科学解释,提倡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过程,避免片面和主观的观点。

它要求历史学家以客观的态度去研究历史,排除主观臆断和价值判断的干扰。

2. 历史学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对于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为历史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研究范式,使历史研究从传统的叙事性质向理论性和科学性发展,使历史学更加系统和深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揭示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历史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生产关系和社会意识则是在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1. 社会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包括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而上层建筑则是在社会基础上建立的,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

社会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通过上层建筑对社会进行调节和控制。

2. 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经济基础的核心。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3.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矛盾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动力,是历史的驱动力。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1.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斗争,以及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

这一方法的核心是对矛盾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矛盾的统一和斗争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2. 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对社会历史的具体分析,通过对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的研究,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3. 实证研究方法:历史唯物主义倡导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即通过对社会历史实际情况的观察和实证研究,探索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达到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认识。

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方法的重要地位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历史唯物主义如何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历史唯物主义如何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历史唯物主义如何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它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为历史是由客观条件和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所决定的。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客观性和主观性在历史中起着重要影响,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历史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历史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历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强调历史事实的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的普遍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客观规律性的反映,是客观条件和客观因素的统一体。

历史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受到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斗争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决定。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客观性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只有客观把握历史的客观规律,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历史的主观性。

主观性是历史研究和历史实践的重要因素,强调人的意识和行为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主观性是指人类在历史中的意识和实践活动,是历史演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历史的发展轨迹,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历史的走向。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到,主观性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正确把握历史的主观性,才能深刻理解历史的意义和历史的内在规律。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客观性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主观性是历史演变的内在动力和推动力。

客观性决定主观性,主观性又反作用于客观性。

只有正确把握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历史,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客观条件和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所决定的。

客观性和主观性在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历史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只有正确把握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才能洞察历史的真相,把握历史的规律,为实现未来历史的发展作出贡献。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采用辩证法来分析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变化。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动力,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解决,事物才能得以发展和进步。

2. 分析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表现和反映。

通过分析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可以揭示社会的发展规律。

3. 分析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通过分析阶级斗争的发展和变化,可以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4. 研究历史的客观规律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有其客观规律性,不是凭空想象或人为干预就能改变的。

通过研究历史的客观规律性,可以预测未来的历史走向,指导社会发展。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强调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区别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区别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区别历史唯物主义为认识社会历史现实提供了方法论,深入到了“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确立了马克思学说的总问题。

一个半世纪以来,无论是“经济决定论”的解读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化”阐释,“现象学革命”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学化”,抑或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努力,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反思、批判、重建,形成了一个各自独立、内部异质的话语系统。

尽管各自独立、内部异质以致相互间难以沟通,但其本质上来说始终内含“实践批判”,并彰显出积极的实践价值。

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偏离总问题、不合理的理论策略、方法论指向模糊,这就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旨趣背道而驰。

因此,先行澄明历史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总问题、范畴、方法),对于深化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总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经济结构的理论1.历史唯物主义首先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经济结构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总结,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认识”。

马克思学说始终以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经济结构作为研究指向:《巴黎手稿》勾画出了马克思学说的基本框架,对现代工业社会及其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是组成部分之一;《共产党宣言》宣告了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这也是马克思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依据。

法兰克福学派创始人霍克海默认为,社会批判理论的前设条件和成型的基础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资本主义社会。

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者卢卡奇指出,任何想对社会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的重新解释马克思的尝试,必须与对资本主义新阶段的经济分析联系起来。

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在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中,我们首先需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出发来分析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方方面面现实,揭示它的内在矛盾。

2.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任务是批判性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从马克思的理论旨趣看,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并以“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为毕生事业。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与研究途径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与研究途径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与研究途径解析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其方法论和研究途径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对于研究历史、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研究途径进行解析,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其理论内涵。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强调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矛盾运动;以社会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分析,揭示出其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后的规律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任何一个时代的产生和消亡都有其自身的原因和必然性。

通过分析历史的实践和经验,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反对抽象和主观主义的历史观念,强调历史的本质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研究途径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来看待历史问题,强调历史的长远性和全面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能孤立地看待,需要结合整个历史过程来进行研究分析。

在对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进行研究时,要考虑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途径还强调历史事件和个体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历史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认为历史的演变是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实践活动的结果。

在实际的历史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研究途径对于解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可以更深入地揭示历史的内在规律和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的真相和本质,为我们对当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认识和分析提供有益的启示。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研究途径是我们认识历史和社会的重要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规律性,深入分析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本质,为我们认识历史和把握未来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唯物史观的主要问题要点

唯物史观的主要问题要点

唯物史观的主要问题要点唯物史观的主要问题要点: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历史观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领域的具体表现。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开始。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坚持群众史观还是坚持英雄史观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

二、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本质上都是唯心史观?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理论,无论是宿命论还是唯意志论;无论是主、客观唯心主义还是旧唯物主义;无论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还是空想社会主义,都没有正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把社会意识当作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而社会存在则实际上被看成了社会意识的派生物。

这些旧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其次,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只有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史的精确性去考察人民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本质上都是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理论中之所以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其原因在于:①社会历史根源:马克思主义之前,社会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不可能科学地阐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阶级根源:马克思主义之前,剥削阶级长期处于统治地位,为了证明其统治地位的合法性,建立其统治的权威性,刻意宣扬唯心史观,夸大个人及意识的作用。

③认识论的根源:历史上,人们往往看到了一些历史现象,即一些历史大事件总与某个人物有关,便认为历史是由这些伟大人物创造的,没有注意认识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本质上都是唯心史观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革命。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在历史学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注重从经济基础出发,全面深入地研究历史事件的根源和发展规律,旨在揭示历史的客观规律性和必然性。

本文将从材料的选取、研究的立意、资料的整理和历史事件的解读等方面探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在材料的选取上强调科学性和客观性。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应当注意选择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史料和资料,以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该注重对史料的甄别和分析,排除虚假和不实的资料,以免影响研究结论的客观性。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在研究的立意上重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历史学研究应当立足于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背景,以揭示历史事件和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和发展规律。

只有站在历史的客观立场上,才能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此外,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在资料的整理上注重系统性和全面性。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应当做好史料和资料的整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档案和资料库,以便日后的研究和分析。

同时,应当注重对历史资料的分类和归纳,将零散的史料整合成有机的整体,为后续的历史研究奠定基础。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在历史事件的解读上追求客观性和全面性。

在对历史事件进行解读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偏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视角上,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的根源和发展趋势,以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只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才能揭示历史的真实面貌和本质规律。

综上所述,在历史学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只有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才能有效地揭示历史的真相和规律,为我们深入了解历史、把握未来提供有力支撑。

希望广大历史学研究者能够牢记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为推动历史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一,它强调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变革所引起的。

在历史研究中,唯物史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演进过程是由经济基础来决定的,而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的能力,它决定了社会的物质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根本原因。

2.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基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历史研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历史唯物主义的总体观:历史研究应该通过分析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来解释和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研究者应该对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进行具体分析,以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2)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历史研究应该关注社会的实际生产和生活实践,即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生活和意识活动。

研究者应该通过对实际经济活动的研究来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3)唯物史观的唯物辩证法:历史研究应该采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分析,即统一看问题的一面和两面、静态和动态、整体和个别等方面。

研究者应该对历史事实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以形成对历史的综合性认识。

(4)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观点:历史研究应该关注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研究者应该通过对不同社会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的研究,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阶级性质和阶级斗争的动力。

(5)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历史研究应该关注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历史规律。

研究者应该对历史的整体发展趋势和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进行分析,以揭示社会历史演进的方向和规律。

综上所述,唯物史观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历史分析框架和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源于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阶级斗争。

本文将介绍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一、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意识则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

这意味着社会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都是受到物质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的。

例如,在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思想往往会受到私有财产和利益的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物质决定意识这一观点。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意味着人类的思想观念是在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而不是脱离于社会存在独立存在的。

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例如,在农耕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和农田分配上;而在工业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则更多地与工业生产和工人阶级的利益相关。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社会意识。

三、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是指在生产关系中由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分配而产生的社会集团。

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所在。

历史上的革命和变革大多源于阶级斗争的激化。

例如,资本主义的兴起和社会主义的诞生都是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四、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无论是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还是未来的走向,都受到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和影响。

社会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而不是任意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提出了社会形态发展的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规律性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规律性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规律性
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强调人类历史发
展是在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变革的过程中进行的。

历史唯物
主义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密不可分,通过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促进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推动的。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始社会的共产主义制度逐渐被私
有制取代,这一过程中出现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推动了社会的进
步和变革。

因此,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
变革。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
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探讨,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内在原因和
规律性的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原理,指出社
会变革的推动力量是内部矛盾和矛盾的对抗。

只有通过对社会矛盾的
正确认识和有效处理,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深入研究社会历
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只有把握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才能更好
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社会矛盾的调和和解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规律性研究是我们
充分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

只有深入研究历史唯物主
义理论,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愿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为促进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刍议唯物主义历史学的几个论点

刍议唯物主义历史学的几个论点

刍议唯物主义历史学的几个论点摘要: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棵大树的树根,它不但帮助树干抓紧坚实的大地,还源源不断的为树干输送营养。

实践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支撑者,正是依靠着“人的感性活动”,历史唯物主义才具有其真实的理论内涵,才具有其真实的批判性和超越性,才具有其真实的价值旨趣;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才有了牢固的根基,才能够不断发展完善,才能够成为超越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根源就在于实践。

关键词:唯物主义历史学论点一、实践是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首先,实践能够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根源和发展动力,不仅仅在于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方式是实践的存在方式以及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更重要还在于实践能够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这也就是说实践能够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小的方面:实践可以使历史唯物主义区别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实践还可以构成历史,历史就是人的感性活动的总和。

“历史”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新世界观的解释原则,历史是追求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过程,是实现人对世界的否定性统一的过程。

也就是说,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实践,实践是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条件。

另外,在《手稿》中,马克思还提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这就更明确表述了实践不单是历史的基本前提,还是历史的组成部分。

这样一来,就足以证明了实践对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

从实践能够使历史唯物主义区别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且能够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的解释原则,也就是说实践能够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这一意义上来说,更加突出了实践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新世界观的基础性意义?D?D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根源和发展动力。

二、近年来,我国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有一个惯常的错误倾向,这就是否定马克思哲学,进而否定历史唯物主义具有的“本体论”的存在地位这个错误的倾向因此封闭了关于马克思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内涵着“本体论”思想和意义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问题的研究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但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当中一些问题的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其中争论特别激烈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问题以及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的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体系和历史唯物主义开始形成;社会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关键词:《神圣家族》;历史地位;科学技术;生产力一、《神圣家族》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地位问题《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第一本著作。

这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萌芽阶段的一部代表性著作,可以说这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起点。

在文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的“自我意识”哲学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并最终同青年黑格尔派彻底决裂。

这部著作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处于萌芽阶段,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世界观体系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已经初露端倪。

1.主要观点第一,马克思、恩格斯首次提出了生产方式的概念,指出物质生产是人类历史发源起点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驳斥了青年黑格尔派关于自我意识的作用和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唯心史观。

青年黑格尔派宣扬“历史的发源地在天上的云雾中”,与此相反,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则直截了当地把物质生产看做是历史的发源地。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反对把“历史同自然科学和工业分开”的思想,认为要想真正认识一个历史时期,离不开对这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和生产方式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同青年黑格尔派的分歧还表现在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一问题。

青年黑格尔派宣称“自我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则认为,物质生产是整个人类历史的发源地,这里实际上已经包含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动力的思想,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

第二,进一步探讨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问题,这实际上就包含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实际上已经得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但是对二者关系没有进行合理的解释。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正如古代国家的自然基础是奴隶制一样,现代国家的自然基础是市民社会以及市民社会中的人。

”并且把市民社会称做现代国家的“出生地”,认为“市民社会巩固国家”,这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已经开始涉及国家的阶级本质这一问题。

这些思想充分表明,《神圣家族》一书中已经潜在地包含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市民社会归结为生产关系的总和,明确地提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第三,阐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论证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实现了共产主义由空想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青年黑格尔派把世界发展的原因归结为“自我意识”和“实体”的对立,在历史观上,他们藐视群众,认为人民群众不能推动历史的进步,是历史的消极因素,而他们自己才是精神的代表,是历史的积极因素,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针对青年黑格尔派的上述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物质生产是历史发源地的思想出发,进一步引申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他们在批驳青年黑格尔派蔑视“工人什么都没有创造”的言论时指出:“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到羞愧。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上的一切伟大活动之所以不能彻底成功,就是因为脱离群众的原因。

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第一次论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揭示了社会的日益进步与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客观规律。

2.结论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时,特别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并且初步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学说,从而使共产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向科学的转变。

列宁也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几乎已经形成了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作用的观点。

他们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阐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以及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观点,使共产主义得以从空想转向科学,这在理论上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通过分析《神圣家族》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观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摆脱青年黑格尔派的宣言书,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体系和历史唯物主义开始形成,是马克思主义萌芽阶段的标志之一。

二、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的研究自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以后,理论界的普遍共识是自然科学以及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毫无疑问的。

自然科学能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通过理论的发展来带动生产力的发展。

无论是牛顿的万有引力,还是普朗克的量子力学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们的发现、发展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些事例都证明了自然科学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技术能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手段支持,通过技术的进步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尤其20世纪中期以来,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后引起人类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变化则更为深刻。

这些技术上的突破所引起的生产力飞跃可以称为技术革命。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但是,对于社会科学是不是第一生产力却有一定的争议。

其中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上。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主要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也应该包括社会科学。

因为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没有理由被随意地排除出去。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与自我更新,社会科学的实用性、功能性日益的凸显,它与生产的关系也日益密切。

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密切关系,将它们完全的割裂开来,片面的只考虑它们的区别,而不考虑它们的联系是错误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科学领域很广,其中的有些领域跟科学技术有直接联系,比如管理学,他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力就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但是从一般意义上说来,社会科学并不属于生产力的范畴。

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是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角度来加以说明的。

社会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社会实践,这才是社会科学的作用。

笔者认为社会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科学理所当然的包含在科学这一范畴内,我们没有任何权利随意地将社会科学排除在科学的范畴之外。

任何这样的行为都是错误的、非理性的。

而且从应用性的角度来讲,一些社会科学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比如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等。

从这一角度讲,那些不认为社会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肆意将社会科学排除在第一生产力以外的观点都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即孤立、片面、静止地看问题。

第二,社会科学本身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更新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科学也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自然科学实用性、功能性的特点,其自身的实用性与功能性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它与生产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例如管理学、统计学等,这些社会学科在当今的生产中发生着重要的作用。

那种否认社会科学具有实用性与功能性的观点不具有一种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是一种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第三,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其实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本来就是一体的,在人类早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统一的。

只是到了近代,出于深入研究的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才逐步被分离开来。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没有真正的分离。

前苏联哲学家伊利切夫的话说明这一点:“对生产起作用的不是单独的科学,而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全部总和。

”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社会科学毫无疑问是第一生产力,但并不是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的,它属于一种渗透性的生产力构成要素,即是说它的作用是通过其他方式渗透到生产过程重点。

笔者认为社会科学渗透到生产过程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三条。

第一,通过对劳动者的教育。

人本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智力成果,它们转化成商品都需要人的劳动。

因此,重视对人的研究,不断地提高人的素质,对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此当然不是让劳动者与科学技术争个高下,而是要指出在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极其重要的,它是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

因此,通过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积极性的发挥,革新和完善生产管理,有利于整个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而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依靠教育。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劳动者在科学技术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两方面有个极大地提高,使社会科学的成果直接地转化为生产力。

第二,通过作为中介的管理科学。

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一种新的劳动——管理劳动。

管理劳动不同于物质劳动,它是面向整个生产过程的。

管理的改善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发展生产力问题上,我们必须重视从生产力的质和量协调的方面去发展。

缺乏管理而造成劳动力和劳动资料浪费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有过许多沉痛的教训。

此外,优良的管理,不仅能促使生产力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也能为生产力系统提供优化的外部环境,从而有助于生产力系统的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作良性运行,从而影响生产力的整体水平。

第三,通过社会科学对上层建筑的影响。

社会科学作为指导上层建筑的理论依据,能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理论性的保障。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即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上层建筑中的社会科学给予人们怎样的思想观念,对生产活动发生直接的影响作用,也可以间接地转化为生产力。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