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ppt实用课件通用
合集下载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简介ppt课件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永州八记》之一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互,不可知其源。
《黔之驴》
探究
▪ 黔之驴.被人们视为外强中干的“庞然大物”,成了 “无能平庸”的代名词。
▪ 从“虎”的角度分析 :1、“虎”作为百兽之王,面 对着一只无犬齿利爪的“驴”,竟“以为神”, “立蔽林间”,当“驴一鸣”,虎便“大骇,远 遁”,“终不敢搏”。可见,虎虽凶猛,但愚昧中 干。
▪ 由此,我们可揭示出“任何貌似强大的凶恶之徒, 其本质都是虚弱的”寓意。
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一方面精确准确
《始得西山宴游记》 再现了优美的山水景色,使读 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另一方
《钴鉧(gǔ mǔ)潭记》 面又把自己的坎坷遭遇和忧愤
《钴鉧潭西小丘记》 心情编织进去,处处浮现着自
己的身影,真正做到了情景交
《小石潭记》
融,使永州笼罩上了一层浓郁
《袁家渴记》
的凄幽的情调。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 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 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 ,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小潭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 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柳宗元ppt
朱庆余在参加进士考试前对自己 的诗文才华心存疑虑,写了一首诗 《近试上张水部》投赠当时的水部郎 中张籍,征求他的意见。张籍当时以 近试上张水部 擅长文学而又乐于奖掖后学与韩愈齐 朱庆余 名。诗歌(如右)以新妇自比,以新 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以“入时无” 洞房昨夜停红烛, 三字为灵魂,表面意思是说:新婚之 待晓堂前拜舅姑。 夜,新娘子心绪激动,彻夜不眠。第 妆罢低声问夫婿, 二天一大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 画眉深浅入时无。 梳妆打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大 礼——拜见公婆。这时她心里不免有 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 能不能讨公婆喜欢呢?她没有把握, 只好羞涩地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
实际用意则是,诗人即 将参加进士考试,他虽然饱 读诗书,精心备考,但是自 己的诗文才华如何呢?是否 博得主考官的欢心,赏识? 他心中没底,只好问问张籍 的意见。全诗以闺情趣话来 表达应试求仕的社会问题, 一箭双雕,妙趣横生。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课后 练习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鋩,秋赤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1)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的作 用 。
答:割字照映上句剑鋩的比喻,进一步 写出作者愁苦之深.
(2)整首计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贬谪之恨,思乡之愁.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课外 洞房昨夜停红烛, 鉴赏: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 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比”的手法。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 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 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
古代诗人名人柳宗元人物介绍PPT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古文运动
柳宗元和韩愈等人领导了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打着复古的旗号进行文 体和文风的改革。首先柳宗元在韩愈重视文章以道德教化为主的基础上, 提出了“文以明道”的具体主张,柳宗元的道偏重于解决实际问题;其 次,柳宗元在其文章中率先提出“文有二道”的思想主张,文学有辞令、 褒贬、导扬、讽谕四种作用以及文学有本于著述和本于比兴两大部类, 文如何发挥明道的作用规定了具体的途径,对两类不同性质的文学规定 了内容和形式的基本要求;再次,柳宗元对文章的发展提出了广泛继承 和注重创新的见解,提倡反对骈文以学习古文。
诗词特点
诗歌
柳宗元的诗歌在繁荣的唐代诗坛上具有独特风格,他擅长运用简练 质朴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情感,内涵丰富而深入。 《掩役夫张进骸》表达了对一位劳动者真诚的同情,同时抒发了唯 物主义思想和基本平等观念。《韦安道》是一首在古典诗歌中十分 罕见的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的诗歌,生动地叙述并高度赞美了韦安道 的英勇侠义行为和品质,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柳宗 元描绘自然风景的诗作与山水游记相似,通过描绘幽深的林谷、清 澈的溪流和寒冷的花朵来塑造自己忧伤的形象。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 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
目 录
诗人生平 经典作品 诗词特点 相关资料
第一部分
人物生平
诗人生平
早年经历
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于长安,他原籍河东(今山西省 永济县),因世代外任官职,家在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安家落户, 视长安为第二故乡。父亲柳镇曾任录事参军、长安主簿、殿中侍御史等职, 母亲卢氏,贤惠有才。童年时,柳宗元在母亲的培养下勤奋学习,四岁时 已熟读多篇古代辞赋。十三岁时随父亲在湖北、江西等地游历,见识众多 优秀人物。他年少时已展露文学才华,在文坛有名声。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简介22页PPT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简介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柳宗元ppt
诗人为我们渲染了一幅与世隔绝的桃 花源般的情境。与自然的亲近在另一方面 也是与世俗的疏离,对诗人而言当然是暗 含着对官场的怨愤与失望。此诗虽极力渲 染一种空灵冲淡的境界,却还是隐隐流露 出作者的一丝孤寂,也正是因了由宦途坎 坷产生的孤寂心境才引发了他对闲适生活 的向往。
Page 10
创作特色
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 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 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 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 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
公元806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 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 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 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 就是其中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 厚,汉族,河东郡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作品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 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 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 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Page 7
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 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 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 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Page 8
此诗一句一个场景,连续转换,流畅活泼,生动之 至。完美无缺地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 归自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自食其力、自得其 乐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应该可算是浪漫主义 诗歌的杰作了。
江雪柳宗元ppt课件
作者简介
柳宗元
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 厚,世称“柳河东”。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
题解
“江雪”,顾名思义是指江上的雪。
由此可以看出本诗的创作季节是冬季,给人一种 寒冷凄凉的感觉。
(创作背景: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政治治腐败黑暗, 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 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 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 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 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 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 )
2. “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
二、心情——孤独寂寞
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感受到渔翁的心情。
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独”——孤独 (2)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
即千万孤独。
三、精神——顽强不屈
1.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 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 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jué),
万径(jìng)人踪(zōng)灭。
孤舟蓑(suō)笠(lì)翁(wēng),
独钓(diào)寒江雪。
自学时间
1.熟读古诗,掌握诗句注解,理解重点词语 意思。
2.用自己的话表述这首古诗的意思。
诗句解读
一、环境——寒冷凄凉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
2.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 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 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柳宗元
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 厚,世称“柳河东”。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
题解
“江雪”,顾名思义是指江上的雪。
由此可以看出本诗的创作季节是冬季,给人一种 寒冷凄凉的感觉。
(创作背景: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政治治腐败黑暗, 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 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 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 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 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 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 )
2. “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
二、心情——孤独寂寞
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感受到渔翁的心情。
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独”——孤独 (2)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
即千万孤独。
三、精神——顽强不屈
1.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 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 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jué),
万径(jìng)人踪(zōng)灭。
孤舟蓑(suō)笠(lì)翁(wēng),
独钓(diào)寒江雪。
自学时间
1.熟读古诗,掌握诗句注解,理解重点词语 意思。
2.用自己的话表述这首古诗的意思。
诗句解读
一、环境——寒冷凄凉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
2.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 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 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江雪》柳宗元PPT课件
学生自主创作尝试
创作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心境。
创作主题探讨
鼓励学生围绕“孤独”、“坚韧”等主题,尝试创作自己的诗句或画作,表达 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课堂总结与回顾
知识点回顾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包括诗歌的背景、意境、 艺术手法等。
学生表现评价
对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创 作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 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 建议。
情感表达深度
孤独与坚韧的情感交织
诗人在表达孤独感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情感交织使得诗歌的情感 表达更加深厚和丰富。
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通过对寒江雪景的描绘和对孤独感的表达,诗人传达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 生命意义的探寻。
诗歌的普遍意义
柳宗元的《江雪》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揭示了人类普遍面临的孤独、坚韧等情感问题 ,使得诗歌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课堂延伸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 的诗歌鉴赏方法应用于其 他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 迁移能力和审美情趣。
THANKS
感谢观看
诗歌风格与特点
《江雪》体现了柳宗元诗歌的独特风 格: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表达了自己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 神品质。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 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
02
诗歌内容解析
原文朗读与注释
原文朗读
播放《江雪》的朗诵音频,引导 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 奏。
注释
对诗歌中的生字、难字进行注音 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
逐句解读与赏析
《柳宗元》专题介绍ppt课件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 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 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 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陈振凯 柳宗元专题 《钻鉧潭记 》欣赏
《永州八记》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 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 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 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 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 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 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 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 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 或未能至焉。
《永州八记》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 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 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 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 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 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 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 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 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 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上帝 果真没有的吧?
陈振凯 柳宗元专题 《小石城山记》翻译
陈振凯 柳宗元专题 《钻鉧潭记 》欣赏
《永州八记》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 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 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 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 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 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 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 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 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 或未能至焉。
《永州八记》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 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 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 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 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 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 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 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 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 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上帝 果真没有的吧?
陈振凯 柳宗元专题 《小石城山记》翻译
柳宗元ppt
柳宗元(73年—819年), 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 “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 柳州”“柳愚溪”,汉族,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 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为 “韩柳”。与刘禹锡并称 “刘柳”。与王维、孟浩然、 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调职任柳州刺史,刘 禹锡则再次被贬谪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 个荒蛮偏远之地,条件极为艰苦,于是他上书 给皇帝说:播州条件恶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 方,而刘禹锡尚有老母亲在世,需要他供养, 我实在不再忍心让他忍受这样的困顿,这没法 向他母亲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么 刘禹锡母子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因而,我恳请 陛下批准让我和他交换,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这种患难真情感动了朝中许多大臣,于是有人 站出来为刘禹锡求情。后来皇上虽然没有批准 柳宗 元的奏请,但最终还是对刘禹锡罔开一 面,让他改去联州上任。
渔翁柳宗元ppt课件
11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 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 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
12
柳宗元在诗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贬后沉重压抑的心 绪,理想抱负和冷酷的现实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他并 非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是强求宽 解,以图寻得慰藉。事实上,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 脱,有时候,他因一山一水的遭遇而想及自己的不幸, 于是不胜怅惘感慨,有时候他在登陟跋涉中意有所感, 情不自禁地显露出不平和抗争,正因为如此,他更强 烈地希求摆脱这种精神的压抑。
7
作品鉴赏
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
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 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
象。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 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 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 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 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 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
只有真正体会柳宗元的现实处境,才能理解他结句的用 心。诗人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仅 出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样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 这也说明,要深入领会一篇作品的艺术风格,常常离不 开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14
15
3
作品译文
渔翁夜晚靠着西山岩石歇息, 天亮后他汲取湘水燃起楚竹。 日出烟消忽然不见他的人影, 只听得摇橹歌声从绿水飞出。 回看渔舟已在天边顺流直下, 山上白云漫无目的飘游追逐。
4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 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 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 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
12
柳宗元在诗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贬后沉重压抑的心 绪,理想抱负和冷酷的现实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他并 非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是强求宽 解,以图寻得慰藉。事实上,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 脱,有时候,他因一山一水的遭遇而想及自己的不幸, 于是不胜怅惘感慨,有时候他在登陟跋涉中意有所感, 情不自禁地显露出不平和抗争,正因为如此,他更强 烈地希求摆脱这种精神的压抑。
7
作品鉴赏
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
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 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
象。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 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 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 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 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 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
只有真正体会柳宗元的现实处境,才能理解他结句的用 心。诗人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仅 出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样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 这也说明,要深入领会一篇作品的艺术风格,常常离不 开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14
15
3
作品译文
渔翁夜晚靠着西山岩石歇息, 天亮后他汲取湘水燃起楚竹。 日出烟消忽然不见他的人影, 只听得摇橹歌声从绿水飞出。 回看渔舟已在天边顺流直下, 山上白云漫无目的飘游追逐。
4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 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柳宗元》专题介绍ppt课件
仕途坎坷
柳宗元在官场上历经坎 坷,多次被贬谪到边远
地区。
文学成就
柳宗元在文学上有着卓 越的成就,是唐宋八大
家之一。
文学成就
01
02
03
散文创作
柳宗元的散文创作独具特 色,文笔清新自然,思想 深邃。
诗歌创作
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以清新 、简练、自然见长,表达 了真挚的情感。
文学思想
柳宗元强调文学的社会责 任感,主张文以载道,强 调文学的真实性和自然性 。
争议与批评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柳宗元的评价持 批评态度,认为他的政治理念过于理 想化,实践中难以实现,且其作品过 于晦涩难懂,不易为大众所接受。
关于柳宗元的争议
政治理念争议
柳宗元的政治理念被认为是激进的,他主张变革和削减贵族特权,这引起了一些保守势力的反对和争 议。
文学风格争议
柳宗元的文学风格独特,深奥难懂,一些人认为这是其文学价值的体现,也有一些人认为这种风格影 响了其作品的广泛传播和接受。
柳宗元强调人民的重要性,认为政府 应该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减轻人民 的负担。
哲学思想
儒家思想
柳宗元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 一,他强调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传 统价值观,认为这些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基石。
天人感应
柳宗元认为天人之间存在感应关系 ,人类的行为会受到天的制约和影 响,因此人类应该顺应天道,遵循 自然规律。
柳宗元的思想观点强调个体自由和独立思考,反对权威和 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后世社会的民主化和思想解放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观点成为了后世社会进步的重要推 动力。
柳宗元的评价与争
05
议
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
高度评价
后世对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和政治理念 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唐宋八大 家之一,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 艺术性。
柳宗元 PPT课件
朱庆余在参加进士考试前对自己
的诗文才华心存疑虑,写了一首诗
《近试上张水部》投赠当时的水部郎
中张籍,征求他的意见。张籍当时以 近试上张水部
擅长文学而又乐于奖掖后学与韩愈齐
朱庆余
名。诗歌(如右)以新妇自比,以新 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以“入时无”
洞房昨夜停红烛,
三字为灵魂,表面意思是说:新婚之 待晓堂前拜舅姑。
柳宗元这首诗想象奇异,构思 独特。它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更高于 普通的思乡诗。柳宗元文采出众, 志向远大,然而他所处的时代并没 给他施展抱负的广阔空间。不仅如 此,诗人因为政治上的失败还抑郁 终生。这种悲伤郁闷的情怀在他的 诗作中都有所体现。这首诗就写于 他两度遭贬,在偏远的柳州任上。
诗人紧扣题目中的“看山”,把笔墨直接落 在“海畔尖山”上,惟有“尖山”似“剑芒”, 才能“割”“愁肠”。作者真是匠心独运,就这 样不着痕迹地将所见之景与所念之情联系到了一 起。而且一个“秋”字勾勒出了一幅衰草连天, 一片荒凉的背景,这种情境下的离人,又怎样不 思念故乡呢?可是远离故地,相隔千里,怎能解思 乡之苦呢?惟有登高望远。可更为奇特的就在一人 登高不足表达心境,若化身千亿,都散向峰头, 岂不可以尽情望乡吗?如此神奇的想像不能不令人 击节赞叹,当然能想到“化身千亿”和柳宗元精 通佛典是分不开的,何况同行的就是一位“上 人”。如此“思乡”,真是给人一种回肠荡气的 感觉。
•
36、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
37、别人认识你是你的面容和躯体,人们定义你是你的头脑和心灵。
•
38、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渔翁柳宗元ppt课件
柳宗元的诗歌意境深远, 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 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 考。
《渔翁》的修辞手法
比喻
诗中通过比喻手法,将渔翁比作“孤云”,形象地描绘出渔翁的 孤独和自由。
拟人
诗中通过拟人手法,将山水、鱼鸟等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 ,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对仗
诗中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 绿”等,使诗歌更加工整有韵律感。
渔翁 柳宗元
• 柳宗元简介 • 《渔翁》的创作背景 • 《渔翁》的内容解析 • 《渔翁》的艺术特色 • 《渔翁》的影响和评价
01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的生平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 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现位 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
。
他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自幼聪 颖好学,13岁就能写出一手好
《渔翁》的创作动机
《渔翁》是柳宗元在贬谪期间 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渔翁 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柳宗元 对官场产生了厌倦和失望,开 始寄情于山水和文学创作。
《渔翁》的创作动机源于作者 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社 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03
《渔翁》的内容解析
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成为文学史上的经 典之作。
02
《渔翁》的创作背景
柳宗元的政治生涯
柳宗元出生于河东柳氏家族,自幼聪颖好学,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中进士,开 始步入仕途。
在政治上,柳宗元主张改革,强调法治,反对宦官专权,与王叔文等人共同推行永 贞革新。
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担任司马一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贬谪生活。
在柳州的四年里,他继续关注民生,努力改善当 地民生状况。
《渔翁》的修辞手法
比喻
诗中通过比喻手法,将渔翁比作“孤云”,形象地描绘出渔翁的 孤独和自由。
拟人
诗中通过拟人手法,将山水、鱼鸟等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 ,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对仗
诗中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 绿”等,使诗歌更加工整有韵律感。
渔翁 柳宗元
• 柳宗元简介 • 《渔翁》的创作背景 • 《渔翁》的内容解析 • 《渔翁》的艺术特色 • 《渔翁》的影响和评价
01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的生平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 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现位 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
。
他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自幼聪 颖好学,13岁就能写出一手好
《渔翁》的创作动机
《渔翁》是柳宗元在贬谪期间 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渔翁 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柳宗元 对官场产生了厌倦和失望,开 始寄情于山水和文学创作。
《渔翁》的创作动机源于作者 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社 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03
《渔翁》的内容解析
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成为文学史上的经 典之作。
02
《渔翁》的创作背景
柳宗元的政治生涯
柳宗元出生于河东柳氏家族,自幼聪颖好学,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中进士,开 始步入仕途。
在政治上,柳宗元主张改革,强调法治,反对宦官专权,与王叔文等人共同推行永 贞革新。
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担任司马一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贬谪生活。
在柳州的四年里,他继续关注民生,努力改善当 地民生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季利 痛节的 我,剑海 的处芒边 愁处,的 苦都在山 的感这峰 心到悲如 肠它秋同 。在的锋
释全 义诗
:
手法一
诗人看山,是为了借山水以排遣愁怀。然而 秋天草木萧瑟,登山临水,却触目伤怀,使人百感 交集,愁肠欲断。从“断肠”这一意念出发,于是 耸峙在四周的崇山峻岭,着眼点定在它的“尖”上, 从而使群山的形象,转化为无数利剑的锋芒,这愁 肠仿佛被它们割断似的。此处比喻手法,将登山望 远的乡愁之苦写得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写出了乡 思之深,之重,之刻骨铭心。此为手法一。
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
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张诗对 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答: 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 和期待的心情。 张诗肯定了朱庆余的才能,暗示他不必 为这次考试担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同 诗人 和尚 一起 的朋 的尊 游山 友称
京城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鋩,秋赤处处割愁肠。
海边
剑锋;剑的顶 部尖锐部分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怎么
无数 飘向 山峰 遥
能够
的项 望
佛教传说佛祖释迦
端
牟尼能化身无数
家个一
乡都样
。站能怎 立化么 峰身才 顶无能 翘数够 首,像 尽每佛 望一祖
(1)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的作
用答。:割字照映上句剑鋩的比喻,进一步 写出作者愁苦之深.
(答2):整贬首谪计之表达恨了,作思者乡一之种愁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课外 鉴赏: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
酬朱庆余 张 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妆罢低声问夫婿, 齐纨未足时人贵,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
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比”的手法。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 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 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
你是怎么听课的,呃?
好棒呀,答对了!说明我 教导有方,嘻嘻!
夜,新娘子心绪激动,彻夜不眠。第 妆罢低声问夫婿,
二天一大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 梳妆打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大
朱庆余在参加进士考试前对自己
的诗文才华心存疑虑,写了一首诗
《近试上张水部》投赠当时 近试上张水部
擅长文学而又乐于奖掖后学与韩愈齐
朱庆余
名。诗歌(如右)以新妇自比,以新 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以“入时无”
洞房昨夜停红烛,
三字为灵魂,表面意思是说:新婚之 待晓堂前拜舅姑。
柳宗元 字子厚(773——819年), 河东(今永济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哲学家,政治改革家。唐朝安史之乱后,宦 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生 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 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 “永济革新”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 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 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 马。
文学影响:杂文、山水游记散 文、寓言故事、传记散文对后世都 有很大影响,尤其“对山水游记” 和“寓言故事”这两种文体做出了 开创性的贡献,是这两种文体的最 后完成者,并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 的成就。
课后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练习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鋩,秋赤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在永州10年期间,亲自体验下 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写下了大量的揭露当时 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寓言、山水游记和传 记等散文作品。特别是他的寓言,如《捕蛇 者说》、《憎王孙》等,寓意深刻,形象生 动逼真,在我国寓言发展史上,起着承先启 后的作用。
柳宗元在致力创作的同时,还与韩 愈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是古文运动的 卓越领袖。柳宗元后来又被贬到柳州做刺 史。在柳州,他下令废除典押制度,解放 奴婢,引导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兴 办学校。经过三年,柳州大治。819年, 47岁的柳宗元在柳州病逝。柳州人民对他 十分怀念,为他兴建了庙宇。柳宗元的文 稿被他的好友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30 卷。现存文章400多篇,诗140多首。
散文风格:沉郁峻洁 诗歌风格:清朗疏淡
文学主张:内容上,“文以明 道”,“不平则鸣”;形式上,学古 创新,词必己出。
哲学思想:他是朴素的唯物主义 本体论者,反对“天命论”。他认为 天地万物都是由物质的“元气”的阴 阳变化所产生的。
政治思想:提出了以“生人之 意”为动力的历史发展观,认为历 史的发展不取决于“圣人之意”。
柳宗元这首诗想象奇异,构思 独特。它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更高于 普通的思乡诗。柳宗元文采出众, 志向远大,然而他所处的时代并没 给他施展抱负的广阔空间。不仅如 此,诗人因为政治上的失败还抑郁 终生。这种悲伤郁闷的情怀在他的 诗作中都有所体现。这首诗就写于 他两度遭贬,在偏远的柳州任上。
诗人紧扣题目中的“看山”,把笔墨直接落 在“海畔尖山”上,惟有“尖山”似“剑芒”, 才能“割”“愁肠”。作者真是匠心独运,就这 样不着痕迹地将所见之景与所念之情联系到了一 起。而且一个“秋”字勾勒出了一幅衰草连天, 一片荒凉的背景,这种情境下的离人,又怎样不 思念故乡呢?可是远离故地,相隔千里,怎能解思 乡之苦呢?惟有登高望远。可更为奇特的就在一人 登高不足表达心境,若化身千亿,都散向峰头, 岂不可以尽情望乡吗?如此神奇的想像不能不令人 击节赞叹,当然能想到“化身千亿”和柳宗元精 通佛典是分不开的,何况同行的就是一位“上 人”。如此“思乡”,真是给人一种回肠荡气的 感觉。
手法二
手法二在用典。身在异地,望 故乡却不能归。在无可奈何的痛苦 中,他只有尽情望去,惟恐望的不 够,这无数的“剑芒”一样的“尖 山”,山山皆可望故乡,于是乎, 精通佛典的他,想到了佛经中的 “化身”的说法,冥冥中似乎有一 种微妙的启示,于是他想到了“化 身千亿”,身身耸立山尖,尽情望 而却步乡,以慰痛苦不能自抑之愁 情,聊以于痛苦中得些许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