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绝句十二法简介
《渔阳十二法》七绝12首习作
《渔阳十二法》七绝12首习作《渔阳十二法》七绝12首习作诗/何志华【法一】:此法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七绝.寒流悲风夜袭一陈狂,叶落纷纷万木伤。
秋兴不知来客意,寒潮莫问众悲怆。
注:此诗背景是上个世纪末,当时国有、集体等企业改制,将公有制财产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连送带卖给了个人,一夜间绝大部分产业工人被迫买断和面临失业。
然而使得极少数利益关系人先富起来,成为百万、千万元乃至亿万富翁。
现今社会形成的贫富两极分化不能排除与此无关,也给全社会留下了深深的伤痛。
作者回忆此事,不免伤感溯源而作。
【法二】:此法,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七绝.钱塘江观潮蔽日乌云欲发狂,钱塘高浪不声张。
忽闻堤上喊潮急,江畔游人亭驿藏。
【法三】:此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七绝.七夕月光如水夜清辉,万树今宵鹊未归。
谁为连枝迎织女?云桥相拥泪沾衣。
【法四】: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畴昔,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七绝.悼岳飞愁云凄雨天灰暗,西子百花泪飞溅。
游客含悲忆忠烈,英雄不语美名传。
【法五】:以下诸首,以前二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七绝.荷塘秋日往昔荷塘好闹嚣,蝉蛙吟唱曲声嘹。
而今寻觅无踪影,寂静伴余何日消。
【法六】:前二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著以作者的评论。
七绝.春雨小钓春雨茸茸湿柳花,渔舟远影离吾家。
近闻人语似相识,隐约村头一钓娃。
【法七】:渔洋匠心所在,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神韵也。
七绝.久违秋雨满眼浮云漏青花,远闻雷语近飞霞。
村前小涧细流水,夜半雨声润万家。
【法八】:以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然第三句亦不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七绝.钓鱼岛风云风云突变又疯狂,归晚渔舟遭掠抢。
军国野心今复活,岂容倭寇再嚣张?【法九】:此法,第四句作诘问(追问;责问;质问;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七言绝句五十六作+渔阳十二法
七言绝句五十六作法(一)——冯振心——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如唐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
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如宋王安石《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明僧德祥《爱闲》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
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如宋李遘《绝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
明姚汝循《回雁峰》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
贾生已道长沙远,今过长沙又几程。
欧阳永叔词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亦此句法。
第4法: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
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如唐李益《度破讷沙》眼见风来沙旋转,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外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明黄荣《牡牛图》江草青青江水流,卧吹孤笛弄清秋。
放牛莫放南山下,昨日南山虎食牛。
第5法: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渔洋绝句12法习作
渔洋绝句12法习作第一法(第三句用否定句式转折)诗协十五年庆典有感酒侣诗朋血沸腾,天星盛会忆艰程。
倘无那日家中宴,岂有今天榜上名。
第二法(第三句用连词作转折)问镜问镜青丝染雪霜,额横川岭复沧桑。
惟余血热流还缓,拼与诗心咏夕阳。
第三法(第三句以设问作转折)冬至有寄冬至寒深万物苏,回阳渐暖有还无。
仁君若问情何在,且把琼浆烫一壶。
第四法(第三句以追忆畴昔作转折)戏题香雪兰花风曳兰花浴日浓,日浓含笑展娇容。
娇容最忆当初绽,初绽情怀舞秀风。
第五法(用而今等词、见今昔之比)题拆迁院内老杏树几载晨光拼雪烈,还曾日暮伴寒鸦。
而今满树缤纷色,飞作邻家院里花。
第六法(第三句作简要评论)无寐寒风催雪夜凄迷,屋冷床凉供热低。
好在孤灯怜弱笔,词成半阙早闻鸡。
第七法(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忆初植香雪兰花喜见香兰报早熏,花荣叶茂忒天真。
当年记得姨娘送,满目春城柳色新。
第八法(以否定词作结)自嘲十载艰辛为赋诗,搜肠刮肚醉如痴。
可怜空有雄心志,不似江郎少壮时。
第九法(以第四句作诘问)忆军旅思乡青海湖中秋水白,钢枪紧握倚襟怀。
边关渐近一轮月,可是刚从故里来?第十法(第四句归结到作者自身)忆初中就读街人攒动车流涌,夜幕霓虹捧月辉。
楼自学堂墙处起,当年踏雪几时归?第十一法(前三句铺垫、结尾归结到自身)春之即景自古伤春弱不禁,愁情指上四弦琴。
花开各有风流韵,独赏斜阳散若金。
春之寄语料峭寒风刺骨深,花无醒意柳无音。
流云卷处心何以,明月诗情酒一樽。
第十二法(诗中必须要有对偶句)悟心梦如花花似梦,瞳情若景景含情。
人生悟得人生味,枉自忧愁枉自争。
题香雪兰红颜初绽赴相邀,曼许忧思润紫毫。
日展朱唇情脉脉,风抒杏眼醉朝朝。
日展朱唇情脉脉,风抒杏眼醉朝朝。
作者简介:。
渔阳绝句十二法(七)
渔阳绝句十二法(七)【鱼洋绝法七】:此法为渔洋匠心所在,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神韵也。
《清流关》【清】王士祯潇潇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阴特地愁。
回首南唐风景尽,青山无数绕滁州。
【注释】:清流关:在安徽省滁州市西郊关山中段。
为古代重要关隘。
始建于南唐。
宋以后陆续有所扩建。
因隋、唐、南唐时此地属清流县,又处于清流河上游,故名。
清流河:亦称乌衣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滁河的左岸支流,大部分在滁州市境内。
苦竹:又名伞柄竹。
该植物的嫩叶、嫩苗、根茎等均可供药用,夏、秋季采摘,鲜用或晒干。
南唐:(937年-975年),属于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
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
人口约500万。
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
滁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清初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1912年改本州为县。
【译文】:在潇潇寒雨之中横渡清流河,苦竹被阴云笼罩令人特烦愁。
回头看南唐的繁华已经尽去,只剩无数的青山环绕着滁州。
【手法】:一、全诗脉络:《清流关》潇潇寒雨渡清流,(事件环境,眼前景色)苦竹云阴特地愁。
(细部描写,心中情感)回首南唐风景尽,(引起联想,人事活动)青山无数绕滁州。
(以景喻情,由实返虚)起句直接点题,说明渡过清流河的天气环境是寒雨潇潇。
承句直陈渡江所见景色:苦竹丛丛,低云阴阴,让人感到特别的愁。
起承两句,直接扣题,以“实”笔直描眼前景物,直抒心中情感。
转句用“回首”把笔端引向诗人的联想,即转入人的思维活动—--“人事”活动之中,因眼前的寒雨萧萧,不由的让人联想起这里曾是歌舞升平的南唐故土,当初的风光已经再也看不到了。
胡铁成.绝句十二首依渔洋绝句十二法
胡铁成.绝句十二首依渔洋绝句十二法王渔洋其人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
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
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
王士祯为清顺治十五年进士。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
康熙五十年五月十一日,王士祯卒于里第,享年七十八岁。
谥文简。
王渔阳绝句十二法第一法作法:前两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第二法作法:前两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第三法作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作答。
第四法作法:前两句说现在的事,第三句追忆过去,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第五法作法:以前两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第六法作法:前两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加以作者的评论。
第七法作法:一二句就题直起,也是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
第八法作法:前几法都是以第三句为主,此法以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但第三句亦不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第九法作法:第四句作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第十法作法:前三句都写今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自有无限风流蕴藉。
这与第五法第三句点明今事有区别。
第十一法作法:前三句都是烘托,结句归结到自身,笔力沉雄清健。
第十二法作法:诗中必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在句中对。
既用对偶,也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一气奔腾直下。
作者简介胡铁成网名东巷茅庐、许慎乡人,河南省郾城县人。
1964年考入河南大学,毕业后,曾任河南省京剧团舞台美术设计,省图书馆古籍整理部副主任,省人民大会堂副书记。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省老年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河岳诗词》副主编,郑州诗词学会、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郑州诗词》主编。
写绝句技巧
渔洋绝句十二法”概要前二陈兴三否定;前二一事三连转;第三设问四答之;前二说今三追忆;前二往事三说今;前二赋景三好在;前二直景三欲问;三用连状四否结;三应不应四诘问;前三今事四追忆;前三烘托四自结;中有一对复起结。
附:渔洋绝句十二法(编辑:微笑)渔洋绝句第一法: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七绝·湖上红梅》微风拂面绽娇颜,对镜犹疑梦寐间。
不许枝头真味减,却期心事与云闲。
渔洋绝句第二法: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七绝·烟雨星湖》烟雨濛濛笼客亭,轻舟远去渐空宁。
唯余湖面七岩影,一样迷离一样青。
渔洋绝句第三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七绝·踏春闻鸟啼》烟波湖畔翠盈盈,小径行来四体轻。
欲问天音何处有,高枝叶底两三声。
渔洋绝句第四法: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畴昔,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七绝·红梅》身于锈驳旧窗台,一遇春风独自开。
长忆多情明月下,甜甜浅笑两人栽。
渔洋绝句第五法:以前二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
《七绝·夕阳桥边》暖盎斜阳柳亦娇,曾经携手过溪桥。
如今暮色仍如旧,孤立风中任雪销。
渔洋绝句第六法:前二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著以作者的评论。
《七绝·溪边之一》青溪水冷缓流中,深绿浓荫淡淡风。
好在春光仍似旧,为卿奉上几枝红。
《七绝·溪边之二》碧绿深深又一春,无情水畔有情人。
分明眼底轻红色,一样芳心款款陈。
渔洋绝句第七法:此法为渔洋匠心所在,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神韵也。
《七绝·深山访僧》层林叠嶂少人踪,鸿雁飞时雾正浓。
欲问高天僧可在?隔山听得数声钟。
渔洋绝句第八法:以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然第三句亦不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渔阳绝句十二法
例如: 绝句 波绕雷塘一带流,至今水调怨扬州。
年来惯听吴娘曲,暮雨潇潇水阁头。
卢师山 卢师昔日经行地,惆怅苍崖古木风。
最忆深秋飞瀑下,四山寒叶乱流中。
作法:以前两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 例如:花朝道中有感寄陈其年 渔阳三月无芳草,客思离情不奈何。
此日淮南好天气,青骢尾蘸鸭头波。
又如:江上望青山忆旧二首之 扬子秋残暮雨时,笛声雁影共迷离。
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第六法 作法:前两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 “好是 ”分“明”好“到 ”等词加以作者的评论。
例如: 真州绝句五首之四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清溪 蛮云漏日影凄凄,夹岸萧条红树低。
好在峨眉半轮月,伴人今夜宿清溪。
第七法 作法:一二句就题直起,也是直赋眼前景、渔阳绝句十二法 第一法 作法:前两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例如: 王维:高邮雨泊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一二句起兴(秦邮指高邮) 第三句用否定词 “不见 ”转折,第四句紧接第三 句,两句间为因果关系。
(秦淮海即秦少游,高邮人) 第二法 作法:前两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例如:王士祯: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 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第三法 作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作答。
例如: 灞桥寄内二首之二 太华终南万里遥,西来无处不魂销。
闺中若问金钱卜,秋雨秋风过灞桥。
第三句假设,第四句紧接) 罗江驿夜雨 前旌已拂鹿头关,风雨勾留不肯闲。
何处行人最愁绝,潺亭亭下水潺潺。
第三句设问,第四句答之) 第四法作法:前两句说现在的事,第三句追忆过去,多用年来 ”忆“”记“”等词。
第五法“而今 ”“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
例如:江上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绝句渔洋十二法
绝句渔洋十二法渔洋十二法渔洋第一法七绝·寒夜文∫日月(敬金忠)夜寒风曳雨丝迎,落木时传瑟瑟声。
不见妻儿归旧舍,一宵无寐到天明。
渔洋第一法七绝玫瑰花文∫日月(敬金忠)铠甲披身刺猬妆,春风摇曳舞千行。
不能月月枝头绽,但可天天送媚香。
渔阳第二法七绝·乡思文∫日月(敬金忠)一张画卷赏琼芳,绘我家园玉素妆。
却是西窗人影瘦,情思萌动黯神伤。
渔洋第三法七绝同窗文∫日月(敬金忠)挑灯夜读寄骚人,寸惜文章介草茵。
哪得诗词升日月,花开陌上一家亲。
渔洋第三法七绝同窗文∫日月(敬金忠)高山流水识音人,墨海文章草木神。
谁训诗词精日月,花开陌上一家亲。
渔洋第二种写法七绝踏青文∫日月(敬金忠)细雨霏霏恼树鸦,郊游含泪赏桃花。
然而梦去心仍在,谁舍东方那片霞。
渔洋第三法七绝春雨文∫日月(敬金忠)细雨敲窗柳夜听,鸟飞檐下看枝青。
谁将万物披颜色,唯有东风洗满庭。
七绝春雨文∫日月(敬金忠)花开三月柳芽亲,归燕衔泥觅旧邻。
十里桃红谁染色?东风催雨洗芳尘。
渔洋三法七绝春雨文∫日月(敬金忠)春雨萧萧夜打蓬,风惊百鸟水流空。
静听窗外谁弹唱,原是桃花别样红。
渔洋第四法七绝春柳之思文∫日月(敬金忠)杭州堤柳挂春帘,白絮描眉鸟戏檐。
却忆家乡三月冷,凌风飘雪厚衣添。
渔洋第四法七绝柳思文∫日月(敬金忠)风吹柳女舞轻纱,偷看桃红树满花。
回想当年沿小径,夫妻为啥走天涯。
渔洋第五法七绝梦怨文∫日月(敬金忠)笔下飞诗梦打开,鸾鸯两地韵难栽。
如今冷雨淋春路,遮月乌云本不该!渔洋第五法七绝落花月向西斜水向东,故园春貌已朦胧。
如今鸟在枝头笑,花落何来梦却同!渔洋第六法七绝游桃园有感文/日月(敬金忠)青枝满果是谁家?玉缕斜阳吐彩霞。
但觉客来观艳美,焉知珍宝结红纱!渔洋第六法七绝游桃园有感文/日月(敬金忠)青枝果满是谁家?一缕斜阳吐彩霞。
但觉客来观艳景,焉知珍宝结红纱!渔洋第七法七绝·南国红豆文/日月(敬金忠)红豆南开北国遥,梧桐痴恋欲望迢。
诗歌创作的行文布势:渔阳绝句十二法(一)
诗歌创作的行文布势:渔阳绝句十二法(一)文似看山不喜平,诗词又何尝不是?由于传统诗歌(尤其是今体诗)有押韵、粘替、对仗、平仄等一系列规范要求,且受到篇幅、字数的限制,不能像散文那样遵循常规的表达语法、有充分的表达空间,诗歌要在区区百十字之中纵横捭阖、谈古论今,呈现至性之悲喜,寓言至深之事理,实在是对心智的极限挑战,炼字炼意功夫、谋篇布局的技巧、行文布势的逻辑,缺一不可!此三者,非三言两语能说得透彻,笔者功夫不到,且结合清代诗评家、诗人王士祯的“渔阳绝句十二法”浅谈一下诗歌创作的行文布势。
所谓行文布势,其实就是起承转合的另外一种表述,写诗如同作文,开篇如何落句?线索或情节如何铺陈?情绪如何转进?高潮如何引导?这就是一首诗作(尤其是绝句)必须考虑的基本逻辑范式!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因避雍正名讳而改为王士祯,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其潜心研究前人诗作,对历代名篇佳作的创作手法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十二种绝句的行文布势方法,因其号为渔阳山人,故后人将其绝句创作方法称为“渔阳绝句十二法”,此法对于学诗者具有极大的实践指导价值,笔者不惴肤浅,尝试对其进行一一解读、分析,先说第一法。
渔阳绝句第一法的创作要点是:在一首绝句作品中,要注意虚实、大小、远近、今古等内容、场景的落实、铺陈,从首句到末句,每句都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制造层层递进、铁骑突出的效果,形成诗歌的跳跃性、起伏感。
基本规则是:首句、第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可以是写实的景物、人事描写,也可以开门见山地表达某种观点,议论某种现象,一、二两句可以平实,也可以浪漫唯美,但不宜过分高调,不宜是全诗的“诗眼”,否则一开始就将最出彩的内容说完了,会影响全诗的节奏,成为虎头蛇尾的怪物。
第三句为情绪、诗境的拔高、转进之句,转得好,就有佳作诞生,转了得不成功,诗作就成为次品或废品!所以第三句最为关键,“渔阳绝句第一法”的要求是,此句以否定句转接。
古诗创造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十二
古诗创造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十二古诗创造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十二辽宁舰【鱼洋绝句法十二】:此法诗中必要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在句中对。
既用对偶,复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则一气奔腾直下矣。
《灞桥寄内二首之一》【清】王士祯长乐坡前雨似尘,少陵原上泪沾巾。
灞桥两岸千条柳,送尽东西渡水人。
【注释】:我们在学鱼洋十二法之三时读过《灞桥寄内二首之二》。
这首也是王士祯寄给妻子的诗。
太华终南万里遥,西来无处不魂销。
闺中若问金钱卜,秋雨秋风过灞桥。
两首诗写于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年),据作者《张宜人行述》:“予奉使入蜀时,两丧爱子,宜人病骨支床。
初秋朔日出都,宜人强起门内送予,反袂拭面,意若永诀者。
予途中寄诗,次灞桥再寄诗云云,宜人见之,揽涕而已。
”长乐坡:今西安市灞桥区十里铺街道长乐坡村,位于西安市城东的长乐东路上。
隋文帝杨坚曾在路北侧建长乐宫,并于长乐东路南侧(今华山厂北),建望春亭,亲自命名浐河岸坡名长乐坡(今长乐坡村)。
少陵原:少陵原又作少陵塬,是西安市城区东南方向的一块黄土沉积台地,位于浐河、潏河之间,位置在今西安市长安区杜陵乡、杜曲镇、大兆乡之间,汉代称鸿固原。
后来汉宣帝杜陵建于此,亦称杜陵原,汉宣帝许皇后死后葬在杜陵南,陵墓较小,被称为小陵,因为古代“少”、“小”二字通用,所以就有了少陵原的叫法。
沾巾:化用【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句,表达思妻之情。
渡水人:渡过霸水之人。
指离别之人。
【译文】:长乐坡前细雨飘洒像烟尘,少陵原上我的离泪沾汗巾。
灞桥两岸垂挂的千枝柳条,送尽了灞水上东往西去人。
【手法】:一、全诗脉络:全诗以“雨”、“泪”、“柳”、“人”四个物象为主线,用“似”、“沾”、“送”、“渡”四个动词,加上形容词“尽”,点出内心所想。
二、手法:1、首联对仗:起承两句用对偶手法,“长乐坡”对“少陵原”,地名对地名;“前”对“上”,方位对方位;“雨”对“泪”,名词对名词;“似”对“沾”,动词对动词;“尘”对“巾”,名词对名词。
渔洋绝句十二法简介
渔洋绝句十二法简介
摘要:
I.引言
- 介绍渔洋绝句十二法的来源和背景
II.渔洋绝句十二法的具体内容
- 详述渔洋绝句十二法的各个要点
- 阐述王士祯对绝句的贡献和影响
III.渔洋绝句十二法的特点
- 分析渔洋绝句十二法的独特之处
- 探讨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IV.结论
- 总结渔洋绝句十二法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正文:
渔洋绝句十二法是清初诗人王士祯所提出的一种绝句创作方法,对于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士祯,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生于明末清初,是清初杰出的诗人。
他在诗歌创作中,提出了渔洋绝句十二法,旨在规范绝句创作,提升诗歌的艺术价值。
这十二法分别是:意喻、比拟、借景、寓意、用事、设问、对偶、排比、谐谑、色彩、绘声。
这些方法为绝句创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使得绝句诗歌更加丰富多彩。
渔洋绝句十二法的提出,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诗人纷
纷效仿,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诗歌创作,使得清代诗歌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渔洋绝句十二法在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清代诗歌创作的重要标志,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渔洋绝句十二法是王士祯在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尝试,它为绝句创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词学习——渔洋十二法(一)
诗词学习——渔洋十二法(一)王渔洋简介:王渔洋,本名王士禛,号渔洋山人,后世人称王渔洋。
幼承家学,早慧聪颖,8岁能诗,12岁能赋,17岁应童子试,郡、邑、提学三试第一,18岁中举,25岁中进士,26岁授扬州推官,累官至刑部尚书。
王渔洋为官45年,在康熙身边做官27年,蒙特旨入翰林,是有清以来由部曹改词臣第一人。
王渔洋既是一位内阁重臣,又是文坛领袖,一生著述36种560余卷,创作诗歌4000余首,首创诗论“神韵说”,被尊为“一代正宗”,清代康熙皇帝精选其诗作300多首编成《御览集》,供随时翻阅。
一、渔洋第一法:花放不见影蕊色新黄若静姝,满园春景醉东吴。
斜阳不照前时影,一径穿波柳断湖。
1、做法:前两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2、习作:七绝·子鼠(渔阳第一法)老鼠生来使客愁,菩提台上敢偷油。
惶惶不敢过街道,生肖排名在上头。
七绝·居家感冒(渔阳第一法)干咳鼻塞怨天凉,饮酒抽烟喝水忙。
不是吾身沾病毒,居家裹足憋人狂。
二、渔洋第二法:笔落情长东君何故遣黄花,春色犹添驿客霜。
唯仿纳兰书旧语,笔衰纸短话情长。
1、做法:前两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2、习作:七绝·居家烦(渔阳第二法)花猫玩闹早来音,斗室仍然少悦心。
只想南山篱种菊,红尘远去入山林。
七绝·丑牛(渔阳第二法)四季耕田不得闲,青牛也可过金关。
谁能奋力几蹄废,冬冷皮黄脊背弯。
三、渔洋第三法:江南春色短田园蝶舞绿中藏,恰是江南好景光。
何以娇黄沾絮暖,但知春色亦匆忙。
1、做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作答。
2、习作:七绝·冬至叹(渔阳第三法)瑟瑟寒风冬至到,阴阳转化盼春风。
何伤路静行人少,却是瘟神尚未终。
七绝·寅虎(渔阳第三法)山林吼啸敢争强,百兽俯臣谁独王。
何以濒危入牢笼,人疯残忍万方伤。
编后语:笔者是一个近体诗词爱好者,现为河北省诗词协会和邯郸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
发表作品旨在交流学习,欢迎同为诗词爱好者的老师诗友指导点评!谢谢!声明:诗词习作和书法为笔者自己书写。
渔洋绝句十二法简介
渔洋绝句十二法简介【实用版】目录一、渔洋绝句十二法概述二、渔洋绝句十二法的来源与作者简介三、渔洋绝句十二法的主要内容四、渔洋绝句十二法的影响与评价五、结语正文一、渔洋绝句十二法概述渔洋绝句十二法,是一种关于绝句创作的理论和方法,由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1634—1711)所总结和提出。
他以自己的诗作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创作出优秀的绝句,共计十二种方法,故称“渔洋绝句十二法”。
二、渔洋绝句十二法的来源与作者简介王士祯,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
他出生于新城(今山东桓台县),常自称济南人,是清初杰出的诗人。
他博学好古,擅长鉴别书、画、鼎彝等古物,精通金石篆刻。
他的诗歌被誉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
他的书法高秀,似晋人。
在康熙时期,他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提出了神韵说,对当时的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渔洋绝句十二法的主要内容渔洋绝句十二法包括以下十二种方法:1.立意:明确诗句的主题和立意,为全诗定下基调。
2.选材:选择恰当的题材和素材,以表现诗句的主题。
3.构思:合理安排诗句的结构和布局,使诗意连贯。
4.锤炼:精心炼字、炼句,力求简洁、高远。
5.修辞: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诗句的表现力。
6.押韵:巧妙运用押韵,使诗句音韵和谐。
7.对仗:注意诗句的对仗和平衡,使诗句更加完美。
8.气象:创造优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9.情感:表达真挚的情感,以感染读者。
10.格调:保持诗句的格调高雅,避免低俗。
11.章法:遵循诗句的章法,使诗意有条理。
12.境界:追求诗句的境界,使之具有深刻的意义。
四、渔洋绝句十二法的影响与评价渔洋绝句十二法对后世的绝句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绝句创作的指南。
同时,王士祯的渔洋绝句也被视为清代绝句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渔洋绝句未能完全摆脱明七子摹古的余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
尽管如此,王士祯的渔洋绝句仍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七言绝句十二法
七言绝句十二法阅15转22020-09-13分享收藏七言绝句以唐之太白、龙标最佳,一方面是靠他们的天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大唐充分自由的社会人文环境作基础。
后世应以清代王士禛及龚自珍最称合作。
但渔洋以风神情味胜,定庵则以思力绝伦、茂郁清深见胜。
渔洋诗有法度,学之易有所得,定庵诗箫狂剑怨,词句也极其漂亮,容易打动人,但如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之必流于浮滑。
清末南社诸公,颇学此体,但终不能传诵,即是此理。
因此这堂课所选的例子,皆是渔洋《精华录》中的作品。
大抵七言绝句章法只在一、二句正说,三、四句转折,并不像律诗一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
短短四句,要做到婉曲回环,就往往以第三句为主,而以第四句承接之。
亦有以第三句为辅翼,第四句转折者。
绝句要诗绝意不绝,渔洋的处理方式就是结句大都宕开一笔,仅就情景加以渲染勾勒,绝不直接说出主题,而把联想的空间留给读者。
即所谓神韵之法。
先说以第三句为主者。
法一此法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高邮雨泊扬子桥头鸡未鸣,瓜洲城外日东生。
风波不惮西津渡,一见金焦双眼明。
——瓜洲渡江二首(之二)闲踏春泥著屐来,烟波百曲孝侯台。
柴门径僻少人迹,门外野棠花乱开。
——访纪伯紫隐居宫柳烟含六代愁,丝丝畏见冶城秋。
无情画里逢摇落,一夜西风满石头。
——题沈朗倩石崖秋柳小景法二:此法,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结绮临春尽已墟,琼枝璧月怨何如。
惟余一片青溪水,犹傍南朝江令居。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二不复黄衫舞马床,更无片段荔支筐。
祗余今古青山色,留与诗人吊夕阳。
——骊山怀古八首(之七)法三:此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风雨崖山事杳然,故宫疏影自年年。
何人寄恨丹青里,留伴冬青哭杜鹃。
——题胡玉昆宋梅图为程翼苍宣宗玉殿空山里,箫鼓楼船事已非。
《渔阳绝句十二法》习作十二花寂静从容
《渔阳绝句十二法》习作十二花寂静从容
《渔阳绝句十二法》习作寂静从容
一月《水仙花》寂静从容
落神金盏水银台,碧叶拥香淡雅开。
不做浮云仙界客,凡尘眷念踏波来。
二月《杏花》寂静从容
早春四野淡消融,细绿昂然探颢穹。
却看山前香溢处,漫山红杏醉春风。
三月《桃花》寂静从容
翠色风摆几缕春,娇姿艳蕊淡香浓。
红腮入梦若依旧,对镜桃花相映容。
四月《杜鹃花》寂静从容
春山绽遍淡鸿芬,映日鲜彤染暮云。
遥忆凭窗思漏夜,红笺寄月照远君。
五月《牡丹花》寂静从容
天香国色帝王花,桂殿画檐丽影遮。
即日芬芳飘碧野,端庄秀雅入乡家。
六月《栀子花》寂静从容
洁身翠帐淡芬芳,月色独幽染露香。
甚是执思一诺重,披霜沐雨秀心藏。
七月《荷花》寂静从容
凌波翠盖映洁姿,俊骨清颜落碧池。
客路流连归暮色,淡香勾月寄柔思。
八月《桂花》寂静从容
仙客雅洁月下秋,芬芳四溢淡清幽。
天香桂露随风醉,不似广寒冷落愁。
九月《菊花》寂静从容
叶落秋窗冷覆烟,清香暗自漫篱前。
金丝吐蕊迎霜傲,何叹落红遍野天。
十月《芙蓉花》寂静从容
冷院秋深翠色消,木莲红萼绽霜娇。
柔香艳影痴思醉,几梦曾经到谢桥。
十一月《山茶花》寂静从容
凌寒吐艳绽芳菲,素雅鲜红映晚晖。
静耐谦和执眷念,飘零细数待春归。
十二月《梅花》寂静从容
寒颜冷俏暗凝香,玉骨冰姿傲雪霜。
雅韵高洁疏旷野,东风漫舞沐春阳。
图片来自网络,诚谢原作!。
王士祯《渔洋绝句十二法》
王士祯《渔洋绝句十二法》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
汉族,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
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
书法高秀似晋人。
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
论诗创神韵说。
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
擅长各体,尤工七绝。
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余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李攀龙),然传其衣钵者不少。
先说以第三句为主者。
【法一】:此法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高邮雨泊】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瓜洲渡江二首(之二)】扬子桥头鸡未鸣,瓜洲城外日东生。
风波不惮西津渡,一见金焦双眼明。
【访纪伯紫隐居】闲踏春泥著屐来,烟波百曲孝侯台。
柴门径僻少人迹,门外野棠花乱开。
【题沈朗倩石崖秋柳小景】宫柳烟含六代愁,丝丝畏见冶城秋。
无情画里逢摇落,一夜西风满石头。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六】青溪水木最清华,王谢乌衣六代夸。
不奈更寻江总宅,寒烟已失段侯家。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七】当年赐第有辉光,开国中山异姓王。
莫问万春园旧事,朱门草没大功坊。
【大风渡江三首之二】红襟双燕掠波轻,夹岸飞花细浪生。
南北船过不得语,风帆一霎翦江行。
【竹公溪二首之一】漏天未放十分晴,处处江村有笛声。
水远山长听不足,竹郎祠下竹鸡鸣。
【江行望乌尤山】墨鱼吹浪一江浮,尔雅台荒古木秋。
碧水丹山留不得,风帆回首别乌尤。
【宋陵】洛水邙山饱废兴,宋家幽寝閟鱼灯。
奉香不见临安使,白日茫茫下七陵。
【法二】:此法,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二】结绮临春尽已墟,琼枝璧月怨何如。
惟余一片青溪水,犹傍南朝江令居。
【骊山怀古八首(之七)】不复黄衫舞马床,更无片段荔支筐。
渔洋绝句——精选推荐
渔洋绝句绝句创作(四)渔洋绝句第⼀法王渔洋渔洋是清诗⼈,即王⼠祯(1634—1711),字⼦真、贻上,号阮亭,⼜号渔洋⼭⼈,⼈称王渔洋,谥⽂简。
原名王⼠禛,雍正皇帝继位后,为避“胤禛”讳,称为王⼠正。
到乾隆三⼗九年,乾隆皇帝下诏改为王⼠祯。
新城(今桓台县)⼈,常⾃称济南⼈。
清初杰出诗⼈。
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彝之属,精⾦⽯篆刻,诗为⼀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
书法⾼秀似晋⼈。
康熙时继钱谦益⽽主盟诗坛。
论诗创神韵说。
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
擅长各体,尤⼯七绝。
但未能摆脱明七⼦摹古余习。
1624年,明朝灭亡时,他年仅⼗岁,没有太多的历史宿帐和感情包袱。
⽽作为⼀个读书⼈,他⼜必须把个⼈的前途和新的清王朝联系在⼀起。
所以他的感情很复杂:他的历代祖先在明朝都是⾼官,既有对明王朝的怀念;⽽因为清朝对他的栽培和重⽤,⼜有对清王朝的报效之⼼。
这两种感情,在他的诗中交集反映出来。
王⼠祯出⽣在⼀个世代官宦家庭。
他五岁⼊家塾读书。
六七岁的时候读《诗经》,顺治⼗五年(1658),王⼠祯22岁中进⼠,后升迁⾄刑部尚书的⾼位,⽂名渐著。
顺治⼗六年选为扬州推官,其诗受到诗坛盟主钱谦益的称赞,并希望他代已⽽起,主持风雅。
钱谦益去世后,王⼠祯真成为⼀代正宗。
王⼠祯是清初诗坛上“神韵说”的倡导者。
后⼈所辑《带经堂诗话》,反映了他的论诗主张。
王⼠祯论诗以“神韵”为宗,⽽其渊源则本于司空图和严⽻。
他⿎吹“妙悟”、“兴趣”,以“不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境界。
强调淡远的意境和含蓄的语⾔。
最能体现王⼠祯“神韵说”理论,并且写得好的是他的七⾔绝句。
《渔洋绝句⼗⼆法》原名《七绝12种作法》,源⾃深圳⼤学⽂学院副教授徐晋如《⼤学诗词写作教程》,其中的《第⼋章绝句的作法:以渔洋七绝为例》。
在这章节中,徐教授认为,历史上写七绝写得最好的当属唐代的李⽩、王昌龄,其后的应以清代王⼠禛、龚⾃珍最未著名。
他认为王⼠祯的七绝以“风神情味”胜,龚⾃珍的则以“思⼒绝伦、茂郁清深”见胜;渔洋诗有法度,学之易有所得;龚⾃珍的诗箫狂剑怨,词句也极其漂亮,容易打动⼈,但如⽆独⽴之精神、⾃由之思想,学之必流于浮滑。
诗社渔洋十二法美篇
诗社渔洋十二法美篇摘要:一、引言二、诗社渔洋的背景与历史三、渔洋十二法美篇的概述四、渔洋十二法美篇的具体内容1.山水构图美2.田园风光美3.人物描绘美4.情感抒发美5.意境创造美6.文字韵律美7.比兴手法美8.典故运用美9.音韵和谐美10.修辞手法美11.文学传统美12.艺术表现美五、渔洋十二法美篇的价值与影响六、结论正文:诗社渔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社团,成立于明朝末年,以山水田园诗为主,强调抒发个性,展现生活美学。
其中,渔洋十二法美篇是诗社渔洋的代表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诗社渔洋的背景与历史。
诗社渔洋成立于明朝末年,以江南地区的文人为主要成员,他们主张摆脱传统束缚,追求个性解放,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渔洋十二法美篇则是诗社渔洋成员们创作的一组描绘山水田园风光的诗歌,共有十二首,故称“渔洋十二法美篇”。
接下来,我们来概述一下渔洋十二法美篇的内容。
这十二首诗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山水构图、田园风光、人物描绘、情感抒发、意境创造等方面的美。
例如,《临江仙·滁州西涧》描绘了美丽的山水画面,强调了自然美;《江南曲》展现了田园风光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赤壁赋》以三国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英勇无畏的人物形象,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赞美之情。
在具体内容方面,渔洋十二法美篇表现出了山水构图美、田园风光美、人物描绘美、情感抒发美、意境创造美、文字韵律美、比兴手法美、典故运用美、音韵和谐美、修辞手法美、文学传统美以及艺术表现美等十二种美。
这些美不仅体现在诗歌的文字表达上,还体现在诗歌的音韵、形式、结构等方面,充分展现了诗社渔洋的独特艺术风格。
渔洋十二法美篇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它丰富了我国古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它也展现了诗社渔洋成员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成为了一部永恒的生活美学经典。
渔阳绝句十二法简介
渔阳绝句十二法简介渔阳,清王士祯是也。
第一法作法:前两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例如:王维:高邮雨泊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一二句起兴(秦邮指高邮)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第三句用否定词“不见”转折,第四句紧接第三句,两句间为因果关系。
(秦淮海即秦少游,高邮人)第二法作法:前两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例如:王士祯: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第三法作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作答。
例如:灞桥寄内二首之二太华终南万里遥,西来无处不魂销。
闺中若问金钱卜,秋雨秋风过灞桥。
(第三句假设,第四句紧接)罗江驿夜雨前旌已拂鹿头关,风雨勾留不肯闲。
何处行人最愁绝,潺亭亭下水潺潺。
(第三句设问,第四句答之)第四法作法:前两句说现在的事,第三句追忆过去,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例如:绝句波绕雷塘一带流,至今水调怨扬州。
年来惯听吴娘曲,暮雨潇潇水阁头。
卢师山卢师昔日经行地,惆怅苍崖古木风。
最忆深秋飞瀑下,四山寒叶乱流中。
第五法作法:以前两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例如:花朝道中有感寄陈其年渔阳三月无芳草,客思离情不奈何。
此日淮南好天气,青骢尾蘸鸭头波。
江上望青山忆旧二首之扬子秋残暮雨时,笛声雁影共迷离。
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第六法作法:前两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加以作者的评论。
例如:真州绝句五首之四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清溪蛮云漏日影凄凄,夹岸萧条红树低。
好在峨眉半轮月,伴人今夜宿清溪。
第七法作法:一二句就题直起,也是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
例如:江上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流关潇潇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阴特地愁。
古诗创造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中)
古诗创造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中)古诗创造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中)【鱼洋绝法五】:以前二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灞桥柳》【清】王士祯灞桥杨柳碧毵毵,曾送征人去汉南。
今日攀条憔悴绝,树犹如此我何堪。
【注释】:题释:王士祯此诗化用了《世说新语》恒温北征典故:恒温(公元312年—公元373年),字符子,东晋大将,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
曾三次率兵北伐。
太和四年(369年),桓温为了树立更高的威望,率步骑5万北伐前燕,一路势如破竹。
途经金城,见前为琅琊使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条执枝,泫然流泪。
王士祯则转意为:春秋两季柳树的兴衰,让人益发离愁。
毵毵(sānsān):形容毛发、枝条细长披垂:华发毵毵|杨柳毵毵。
汉南:今武汉市汉南区。
攀条:攀,原意为动词,攀延(攀附他物延伸)。
此处化用为形容词,意为攀沿而上(实际是指垂下)的枝条。
憔悴:枯萎;凋零。
绝:尽。
犹:尚且。
如此:这样。
何堪:怎么能够忍受。
此处为又能怎样之意。
【译文】:春天灞桥柳枝婆娑正毵毵,曾经送别友人去出征汉南。
今日柳枝已尽是凋零枯萎,柳树都这样了我又能怎样?【手法】:一、全诗脉络:看绿箭头:前二句说往事:“曾”是综述前两句的。
回忆起当年春天送友人出征时,灞桥上的柳枝正是婆娑轻垂,就好像妙龄少女的长发披肩,勃勃生气,楚楚动人。
后二句用“今日”引出当前:已是寒秋,毵毵如发的柳枝已经枯萎凋零,想必出征的友人或杳无音信,或是战事不佳,唯有对柳长叹,天意如此,我又有何奈何?此诗化用的恒温之典,其意境与恒温的意境相仿。
恒温的诗是这样写的:“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王士祯是这样写的:“树犹如此我何堪。
”恒温原句意思是: 树都这样(长这么大了),人就更不用说了。
意思是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伤。
一旧一新的对比,表达出的落差之大;而王士祯借春秋柳之荣衰倾诉离愁。
二者同样兴起的是无可奈何的感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阳绝句十二法简介
渔阳,清王士祯是也。
第一法
作法:前两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例如:
王维:高邮雨泊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一二句起兴(秦邮指高邮)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第三句用否定词“不见”转折,第四句紧接第三句,两句间为因果关系。
(秦淮海即秦少游,高邮人)
第二法
作法:前两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例如:
王士祯: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
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第三法
作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作答。
例如:
灞桥寄内二首之二
太华终南万里遥,西来无处不魂销。
闺中若问金钱卜,秋雨秋风过灞桥。
(第三句假设,第四句紧接)
罗江驿夜雨
前旌已拂鹿头关,风雨勾留不肯闲。
何处行人最愁绝,潺亭亭下水潺潺。
(第三句设问,第四句答之)
第四法
作法:前两句说现在的事,第三句追忆过去,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例如:
绝句
波绕雷塘一带流,至今水调怨扬州。
年来惯听吴娘曲,暮雨潇潇水阁头。
卢师山
卢师昔日经行地,惆怅苍崖古木风。
最忆深秋飞瀑下,四山寒叶乱流中。
第五法
作法:以前两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例如:
花朝道中有感寄陈其年
渔阳三月无芳草,客思离情不奈何。
此日淮南好天气,青骢尾蘸鸭头波。
江上望青山忆旧二首之
扬子秋残暮雨时,笛声雁影共迷离。
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第六法
作法:前两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加以作者的评论。
例如:
真州绝句五首之四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清溪
蛮云漏日影凄凄,夹岸萧条红树低。
好在峨眉半轮月,伴人今夜宿清溪。
第七法
作法:一二句就题直起,也是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
例如:
江上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流关
潇潇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阴特地愁。
回首南唐风景尽,青山无数绕滁州。
第八法
作法:
前几法都是以第三句为主,此法以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但第三句亦不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例如: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四
三月秦淮新涨迟,千株杨柳尽垂丝。
可怜一样西川种,不似灵和殿里时。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五
潮落秦淮春复秋,莫愁好作石城游。
年来愁与春潮满,不信湖名尚莫愁。
第九法
作法:
第四句作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例如:
樊圻画
芦荻无花秋水长,澹云微雨似潇湘。
雁声摇落孤舟远,何处青山是岳阳。
夜泊双漩子闻笛
嘉陵江上泊舟时,戍鼓初停月上迟。
已听寒潮不成寐,谁家横笛怨龟兹。
第十法
作法:前三句都写今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自有无限风流蕴藉。
这与第五法第三句点明今事有区别。
例如: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之一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万山
新钓槎头缩项鳊,楚姬玉手鲙红鲜。
万山潭水清如昨,只忆襄阳孟浩然。
第十一法
作法:前三句都是烘托,结句归结到自身,笔力沉雄清健。
大风渡江三首之一
凿翠流丹杳霭间,银涛雪浪急潺湲。
布帆十尺如飞鸟,卧看金陵两岸山。
花朝道中有感寄陈其年三首之三
风俗淮南古禁烟,红桥解褉雨晴天。
酒徒散尽杨枝别,说着花朝一惘然。
褉(xie 第一声):短袄。
第十二法
作法:诗中必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在句中对。
既用对偶,也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一气奔腾直下。
例如:
瓜洲渡江二首之一
昨上京江北固楼,微茫风日见瓜洲。
层层远树浮青荠,叶叶轻帆起白鸥。
(对仗)
叶欣离宫秋晓
翠华寂寂罢宸游,苑树声凄碧水流。
一片败荷千点叶,灵波宫外不胜秋。
(出句句中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