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以学生为中心

合集下载

浅议新课程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浅议新课程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浅议新课程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作者:郭丰雪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38期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逐渐成形,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生发展自主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表明“学科体系为本”的数学课程转向了“学生发展为本”的数学课程结构,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在进行新课程的教学时,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发展”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一、新的数学课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真正面向学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教育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全面发展是让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目标是为了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新的数学课程把目标回归到“促进人的发展”的方向上来,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素养,数学课程不仅仅只局限于数学学科领域,而是首先关注人的因素,全方位的面向人的发展。

如《多姿多彩的图形》一节中,我首先安排学生欣赏奥运村、城市建筑、农村住宅、雕塑、剪纸等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感知生活的美好,从而激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让学生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和渴求新知的欲望接受新知识,这样安排突出了几何知识的现实背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备好一节思想品德课——以“维护消费权”一课的设计为例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备好一节思想品德课——以“维护消费权”一课的设计为例
以及课 后 的道德 理念实践 才是我们追求 的高级 目标 。 因 此, 教 师的备课急 需关 注的是学生 的独立思 考和积 极实 践 能力 。 教师 不妨在教 学设 计 的结尾 部分设计一个 反馈 评 价 的升 华环 节 , 例 如 大话 收 获 、 音乐欣赏、 手抄 报 制 作、 社会 实践调查 等 。这样 的结尾 作为一种 灵活 的课堂 反 馈往 往能 够延 伸课 堂 的宽度 ,为 学生 预 留成 长 的空
笑——消费知识 知 多少——晚会现场——我来 当法 及活动间的过渡衔接均体现 了教师的精心编排 , 为 明的教学任务 , 并帮助学生顺利高效地掌握知识 ; 而关 官” 注学生的学习意愿主要是考虑到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 学 生 营造 了高效 的学 习课 堂 。
影响, 即学生 的兴趣 点 、 学 习欲望 的激 发 等 。 笔 者认 为 , 这点 尤 为重 要 。教 师备课 若 能充 分 了解任 教 学生 的爱 总之 ,一节 流 畅的课 堂必 定离 不开课 前 的精 心布 阵, 生 动课 堂 的背后是 教 师清 晰 的逻 辑思 维 , 它考 验 了
而, 采取 什 么样 的线索 来搭 建框 架 , 利 用 什么样 的活动 来 贯穿 课堂 带动 学 习 ,这 就需 要教 师从 Fra bibliotek生 的认 知实
际出发 , 优化 自己的教学设计 , 做到思路清晰, 逻辑合 理 。笔 者在 设计 “ 维 护消 费权 ” 时 的主线 就是几 个 思考
问题 , 它 们层 层 递 进 , 激发 了学 生 的主 动探 索 精 神 , 有 效 突破 了本 课 的重难 点 。 而本课 所设 计 的活 动“ 幽 默一
者认为 ,关键在于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热点素材并创新
性 地 使用 素材 。 陶行 知先 生认 为 : “ 生活 即教 育 , 教 育 即生 活 。” 新 课 程 也 强 调 要 善 于 开 发 和利 用 初 中 生 已有 的 生 活 经 验, 选 取生 活 话题来 组 织 教学 。 脱 离生 活 、 脱 离 社会 、 脱 离 时代 的课 堂 永远 不是 好课 堂 。然 而 , 时代 在发 展 , 学 生 的 生活 也在 变化 ,这 就 要求 教 师 的备 课 也要 紧跟 时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并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本文将就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进行深入探讨,从其理念内涵、教学实践和教育效果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内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

这种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相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更加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更加强调学生的实际体验和实践操作,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从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更加灵活多样,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

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更加多元开放,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更加重视教学过程的互动与合作,更加鼓励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内涵丰富多元,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注重个性化教学。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巧妙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语言游戏中轻松学习,提高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 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 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新课程理念学生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素养和品德品质的全面提升。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和教师要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机会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发展的理念要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学校和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出发,设计和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任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能力。

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关爱和尊重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对学习和成长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发展要注重学科知识的全面提升。

学科知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和综合化,提供科学严谨的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还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学生发展要注重能力素养的培养。

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终身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学生发展要注重品德品质的培养。

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要以身作则,以榜样引领学生,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和社会价值观。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教育教学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关键。

新课程的实施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改革,也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程。

新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也需要根据新课程的特点进行改变和调整。

一、教学设计的新理念新课程的实施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以探究性、合作性和综合性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

因此,教学设计理念也应该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

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设计需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和能力进行展开,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

让学生在互动、探究、合作、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有效的学习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新任务和新要求,培养具备自主、批判和创新思维的新一代人才。

2.多元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需求。

教学策略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目标和学习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讲授、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信息技术应用等。

例如,富有探究性质和探究精神的“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和“综合性实践活动”等教学策略在新课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多重的学习情境下获得能力的提升。

3.着力培养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课程倡导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设计过程中,着力解决日常教学中存在的“知识为王”的问题,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因此,教学设计的实施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等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科学和数学时,老师可以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有效促进创新能力。

二、教学设计的新策略新课程下教学设计需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变革和当前社会情况来调整和改进,对现有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和升级。

以学生发展为本 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 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新课程理念【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倡导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者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心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只有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更充实的学习体验。

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将新课程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学生发展、综合能力、自主发展、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全面发展、重要性。

1. 引言1.1 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性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性在于推动教育体制的转变,从注重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学生视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这种转变意味着教育者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通过新课程理念,教育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可以促进他们在学习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建立个性化学习模式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性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

只有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使命,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自主、有责任心和创造力的个体。

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新课程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通常只被要求掌握单一的知识点或技能,而新课程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需要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 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 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新课程理念学生发展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发展以学生的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为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

学生发展以学生的智育为重点。

智育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未来能力发展的基础。

新课程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项目学习和实践性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发展以学生的德育为重点。

德育是学生品格培养的核心,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课程中的价值引领、实施个别辅导、组织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的公民。

学生发展以学生的体育为重点。

体育是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部分。

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协作能力和体育健康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上的体育活动、学校体育俱乐部、校际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和体质水平,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

学生发展以学生的美育为重点。

美育是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和审美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美术教育、音乐教育、舞蹈教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
学 生 理 解 有关 的 问题 。
辩 论— — 在 平 等 的 基 础 上 .充 分 听 取 学 生 的 意 见 . 许 学 生 充 分 表 白 , 学 生 展 开辩 论 。 前 提 是学 允 与 其 生 的 意 见 得 到 尊 重 , 生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 干 并 坚 持 学 敢
学 生 的 学 习 活动 . 同时 又是 一 个 社 会 化 的过 程 。
具 体 表 现 为 : 询 与商 议 。 教 师 及 时 观 察 学 生 的学 习 征
状 况 与 进 程 , 过 个 体 化 的征 询 — — “ 完 了 吗 ? “ 通 读 ” 想
好 了 吗 ?” 还 有 多 少 ?~ 可 以再 等 一 等 吗?” 抓 紧 时 “ “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的 备 课 , 同 于 以 前 的备 课 , 能 不 不
习、 自主 学 习 , 生 双 向 建 构 。 教 学 模 式 的一 个 关 键 师 其
问题 就 是 创 设 能 够 引 发 学 生学 习需 要 的教 学 情 境 。 怎 样 创 设 教 学 情 境 ? 通 过 多 媒 体 技 术 、 算 机 拟 计 真 、 戏 、 践 活 动 、 言等 来创 设 情 境 。 刘 华 山 教 授 游 实 语 在讲 “ ” 功 的概 念 时 , 提 出 问题 : 门时 . 什 么 位 置 先 推 在 推 门最 省 力 ? 什 么 ? 是 靠 生 活 实践 来 创 设 情 境 。 为 这 在
对学 生的评价 具体包括 : 目标 的 完 成 情 况 , 习 学 方 法 、 程 以 及各 种 学 习 品质 等 。对 学 生 的学 习进 行 过
有效 的、 积极 的评 价 , 学 生 体 验 成 功 , 立 积 极 参 与 让 树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引领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明灯》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关乎着民族的未来和每一个个体的成长。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与创新。

新课标的出台,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前行道路,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理念。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新课标则倡导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者,他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解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创设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语言文字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

语言文字运用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扎实的语言文字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口语交际的能力,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

数学、科学等学科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审美鉴赏与创造则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的四个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四个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四个理念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理念,分别是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培养和突出实践性。

这四个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

而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其次,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另一个重要理念。

传统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素质。

只有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再次,注重能力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能力。

只有注重能力培养,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最后,突出实践性是新课程标准的另一个重要理念。

传统教育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而新课程标准强调突出实践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四个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培养和突出实践性,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贯彻落实这些理念,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课标背景下教案设计的新思路

新课标背景下教案设计的新思路

新课标背景下教案设计的新思路在新课标背景下,教案设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而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们不仅需要熟悉新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探索适合新课标要求的教案设计新思路。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新课标背景下教案设计的新思路。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课标提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情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开放性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二、因材施教的差异化教学新课标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注重因材施教。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个性化任务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拓展任务;而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三、多元智能的教学设计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目标,强调不同智能类型的平衡发展。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类型,合理分配任务,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

比如,对于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写作任务;对于逻辑数学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逻辑推理题目。

四、情感因素的融入新课标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情感互动环节,通过情感引导和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参与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五、跨学科的教学融合新课标提倡知识的综合运用,注重跨学科的教学融合。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将不同学科的内容和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比如,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数学的计算题目,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新课标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倡教育信息化。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旨在推动学校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强调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一、以学生为中心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即将学生放在教育活动的核心位置。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并根据其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

同时,在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自己成长过程中最主要、最积极、最直接参与者。

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提倡“素质教育”,即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非单一知识技能。

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各个方面。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在不断探索中全面成长。

三、强调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新课标认为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需要扮演更多的角色。

例如,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指导者、启示者和促进者。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他们在自己探索和实践中获得成长。

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新课标强调评价是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

但与传统评价方式不同,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而应该从各个方面考察他们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观察记录法、作品展示法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成为自己的主人,具有独立思考、自我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程设计和实践中。

六、注重跨学科教育新课标提倡跨学科教育,即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到一起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研究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进行“问题教学”。

首先,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不体罚、嘲笑、挖苦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所付出的努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商量的语气和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中愉快地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自我的欲望。

其次,进行“问题教学”可以营造自主研究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总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进行“问题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现代人才。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读书心得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读书心得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读书心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阅读《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这本书,我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的方向和目标。

一、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除了知识传授外,课堂教学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感体验,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三、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课堂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同时,教师还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五、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

同时,评价标准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需求。

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为目标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城关中学吴红海邮编:721100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从备课开始就要关注学情,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学情基础上的,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并始终把握住一个原则就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先思考后点拨、先总结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而体育教学是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于一体的开放式教学形式,是以传递、加工动态信息为主要特征的认知操作过程。

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心理服从于教学,服从于教师,达到教与学一致性,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显得格外重要,作为体育教师,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确立目标,激发学生兴趣体育新课程标准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

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养成主动、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以及教学目标,进一步关注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达成,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点灵活实施,引导学生初步养成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己来动手、动脑,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展开自己的想像力,始终把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目标、选择教材内容和教学法以及评价的方法与要求上,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运动,努力做到因才施教,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给学生一个发展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乐趣,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掌握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生长发育、机能、素质水平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给他们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使学生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要完成的目标。

与传统教学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理念有什么不同

与传统教学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理念有什么不同

与传统教学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理念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认识教学设计核心理念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课程设计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有:(1)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备课的不同。

传统教学的备课活动中,也有教学设计,但大都以书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它克服了这种局限,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来教。

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成了教师的第一要务。

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点和归结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学。

(2)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案不同。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案,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新课程教学设计并不局限于针对一种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一个单元。

最重要的它是一个"动态"的。

(3)学生学习的不同:要确定学生已有经验和现有水平与课程目标的差异及对应策略。

新课程把教师定性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因为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对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有重大影响。

(4)学习评价的不同: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形成教学反馈,为教学设计的修改提供依据。

在评价中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一、转变教学中心。

传统的教学方式,实质是教师为中心,它强调教师如何教,不管学生怎样学。

在教师的心中,学生不是生动活泼的认识主体,而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是可爱的“听众”和勤奋的“书记员”。

在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从复习、新授、到巩固练习,从读题、审题、分析题意到解答方法,给学生作彻底的解剖,甚至包括练习的答案也包办代替。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

要创设机会多让学生动手、动员、动脑参与学习过程,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多让学生质疑问难,多让学生互相交流,多让学生讨论争辩等等,教师再也不应该居高临下地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给学生,而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一道去实践、去探究、去体验,和学生一同分享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关键是保障学生拥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和过程。

美国华盛顿大学校园里有一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理解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这则条幅强调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

一、关于“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提法的由来“以学生为主体”是和“以教师为主导”相对而言的。

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原是俄国教育在20世纪3 0年代初期矫正时弊的口号,我国很早就接受了这个口号,并把这种经验武断地概括为“书本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

不过约从1958年开始对这一经验发生了怀疑,并试图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实践中心”、“学生生中心”、“社会中心”等说法。

在1978年以前,那时的学生,在称之为“教育革命”的运动中,不仅居于主体地位,还确实起过“主导作用”。

l979年以来,总结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说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言堂”仍普遍存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远未绝迹,学生的主体地位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健康发展,把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关于“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提法的意义新课程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它要求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动机和兴趣,更关注学生丰富的内心体验、心灵世界、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赋予了师生关系以新的内涵。

正如萧伯纳所说“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己。

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

三、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1、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方案一堂课的成功首先要做到教学目标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达到目标要求。

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应使学生的能力情感发生哪些变化,为完成这些变化,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

这样,在备课时,教师就会把学生“怎么学”和“老师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环节的中心,在教学中将学生当作主要的参与者,将学生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将学生人格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作为教学的目的。

因而,它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问题,而是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

对于教师来说,在同学生的交流接触中必须是真诚的,说实话做老实人,不做任何修饰和遮掩;教师要尊重、接受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创造潜力,相信他们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能够将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设身处地研究和思考问题,从而真正地了解和理解学生。

在这种相互信任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收知识,而是独立地探讨问题,主动寻求和发现知识。

实际上,教师成为站在旁边的指导者,帮助学生寻找、组织和利用信息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决自己感兴趣的实际问题。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不仅对课堂所学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学到了学习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教师收到了“授之以渔”的效果。

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十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全球化的时代。

数字时代不但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它同时改变了人才市场所需要的技能种类及人才培训模式。

我们经常说,为了满足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市场需要,人们必须学会两种技能:外语和计算机。

但仅仅掌握外语、掌握用文字处理系统编写文件、能够应用Power-Point编制演示稿,还不能完全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通过自己的探索,去掌握新的科学技术。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在当前信息时代,我们更要重新考虑一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它已不是以往那种绝对的教与学的关系,绝对的师与生的关系;它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关系。

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其根本的理念转变是对学生的态度,即对人的态度。

浅析新课标体系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实践

浅析新课标体系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实践

浅析新课标体系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实践一、在课堂实践中,要更新教师教学观念1.师生模式的更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经常是以老师的讲述为主,而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多数为“倾听者”,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往往成了老师一个人的舞台,不可否认,我们的老师知识丰富,教法超群,但这并不能保证老师传输的知识学生都能良好的吸收,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知识老师讲过很多遍,学生还是不会,老师在传达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将老师从教学主体的模式转变成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而老师起到引导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和运用老师传授的知识。

2.生生模式的更新作为老师,我们经常在课堂上遇见这样的情况,当我们讲解的知识不能被学生完全理解时,有些善于思考的同学会在课堂上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其他学生是什么样的反应呢?是积极帮助老师回答同学的问题,还是袖手旁观自己思考其他的问题,又或者是默不作声一起等待老师的答案呢?而此时,如果老师善于发挥学生之间的共同管理能力,往往教学效果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比如,讲解新课之前老师先提出几个问题,在讲解基本的知识点之后,再由学生之前相互讨论之前的这些问题,一个学生无法解决的,另一个学生或许会给出答案,对于学生讨论的结果,老师在给予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到的问题常常恰恰是本课的重难点,有些学生的回答也会很精彩。

他们的讨论得到了正确的结论,成就感有了,学习的兴趣更大了,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积极。

3.学习方法的更新学习从来不是靠死记硬背的,而是讲究学习方法的,学会学习是我们一直想让学生明白的道理,但是如何学会学习是需要我们指导给学生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贵在得法”,即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常常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针对个别学生学习中的方法问题,在课堂上和全班学生进行分享讨论,以点带面,争取全体学生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以学生为中心
四川教育学院信息科学系2005级成本白班:马龙军备课是钻研教材,阅读参考资料,在知识上作充分准备的过程吗?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绝大多数的教师都以知识为中心备课,只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不管学生该怎样去学,把学生孤立起来。

那样,学生能得到个性化、全面性的发展吗?为此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每位教师的反思。

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应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提出问题,考虑问题,全面分析学生,全面满足学生需求,全面整合课程各结构要素,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得到全面个性化学习的角度去备课。

教师应怎样以学生为中心去备课呢?
一、备课时要全面考虑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
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应该根据自己的观察、家访与学生谈话及对学生作品的分析,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班级学习风气、学习思想等情况,特别要注意弄清楚学生的学习思想及已经形成了哪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思维空间发展能力,哪些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思维空间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需要纠正。

依据平时掌握的学生基本情况及年龄特征,有针对性的拟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育人。

二、备课时要全面考虑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具体备一堂课时,应先弄清楚学生原占有知识量和技能掌握情况,可以通过作业分析和平时测试,了解学生哪些内容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没有掌握;有多少学生掌握。

是否需要在讲新课之前安排一个复习旧知识的环节,这样设计的教学过程才符合学生实际发展。

其次,还要弄清楚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强,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弱,根据不同类型学生因材施教,运用新理念下的分层教学法设计适合他们水平的教学过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学习活动中,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全面地发展。

三、备课时要全面考虑进行有机课程整合资源
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情况作全面分析之外,还应对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能力进行课程资源分析整合。

把书本、课堂、学生经验、生活世界、错误、闲言碎语等课程资源整合起来,让学生贴近生活,开拓视野;让学生去观察,寻找错误的原因,激起他们的探知欲。

使学习成为学生有趣地、有用的活动,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

四、备课时要全面考虑统筹结构要素
备课是教学设计的预处理。

备课时需要通过考虑、整体把握、突出主体、全面推进,整合静态因素与人的关系,调控好动态因素四方式——学生学习、教材呈现、教师教学、师生互动,实现教学设计最优化。

一是备课时要考虑整合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结构因素,在新课程的视野中,教材绝不就等于课程,教学设计也并非
只是“备课”。

新课程强调把课程视为学生的经验,强调教学过程的本身价值,这就必然把课程视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课程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备课当然要充分预测教学中的可变因素及变化状态,注重对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协调配合与有机整合。

二是备课时要考虑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材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同步性改革。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制。

而在备课时要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教学材料要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联系,问题情景的设置要以学生身边和周围的自然、社会、自我、学科问题为切入点,问题要有层次性、探究性、针对性、明晰性,其学习活动要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实用性、教育性。

二要考虑教师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师成为名符其实的指导者、促进者、教学条件的提供者。

三要考虑师生互动的统一性。

合理呈现各教学环节通过互动实现其统一性。

互动是一种教育情境,是一种精神氛围,更是一种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构建,没有互动就没有教学,就没有发展,这可以说是新课程下备课的着力点。

四、备课时要考虑合适地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在现代社会趋速发展的情况下,社会的各行各业中不光对知识
与能力的要求,还对人的思想素质做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不能忽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人的学习、工作动力及言行,都来源于人的积极健康的思想。

人一旦有了积极健康的思想,就会促进人的学习,就会使人在任何情况下三思而后行,知道哪些是正与邪而做出相应的举措。

教师在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时,要与课程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他在课程内容的什么时候呈现,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充分全面的考虑,合理而科学的把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融入课程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作为一种对教学活动中各种要素、各种资源的系统规划与安排,必然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一切发展情况,处理好教与学、书本知识与学生经验、知识的结构与过程、目标与策略方法等等关系。

在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时,一定要多一点辩证法,少一些绝对化;多一点具体分析,少一些一刀切;多一点灵活性,少一些教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