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边塞诗知识点

边塞诗知识点

边塞诗知识点
边塞诗是以歌咏边塞风光、展现战争状况与男儿豪情壮志为主的诗歌流派。

在唐代,边塞诗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而兴盛,成为唐诗中一个重要的类别。

下面是一些关于边塞诗的知识点:
1. 主题与内容:边塞诗的主题多集中于边疆戍卫、民族战争、边塞生活等方面,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反映边塞将士的英勇无畏和奋发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牺牲。

2. 意象与象征:边塞诗中常常出现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等,这些景物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成为边塞诗独特的艺术符号。

3. 情感表达:边塞诗的情感表达非常强烈,既有豪情壮志的激情抒发,又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眷恋,以及对战争的控诉和反思。

4. 语言特点:边塞诗的语言质朴自然,多用白描手法,注重形象刻画和意境创造,同时语言节奏鲜明,音韵铿锵有力,读来让人感受到浓烈的边塞气息。

5. 历史背景:边塞诗的兴起与唐代国力的强盛和疆域的拓展密切相关,唐代为了保卫边疆地区的安全和拓展疆土,派遣大量军队驻扎边疆,同时也有许多文人志士前往边疆地区游历或从军,他们的诗歌创作丰富了边塞诗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6.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性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了边疆地区的壮美风光和将士们的生活风貌,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以上是关于边塞诗的一些知识点,通过了解和学习边塞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边塞诗基本知识课件

边塞诗基本知识课件
特点
常常表现出雄浑、磅礴、豪放、悲壮、瑰丽的艺术风格,抒发从戎 、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代表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边塞诗的起源
01
02
03
起源背景
唐代时期,国家疆域不断 拓展,边疆地区战事频繁 ,许多文人士子为了立功 封侯而赴边塞。
最早的边塞诗
可以追溯到汉魏六朝时期 ,如《从军行》、《饮马 长城窟行》等。
详细描述
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边疆的风光, 还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豪情壮志。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牺牲,具有深 刻的思想内涵。
唐代以后边塞诗诗人与作品
总结词
唐代以后的边塞诗诗人以辛弃疾、陆游等为代表,其作品在风格和思想上都有所不同,但同样表现了 边疆的风光和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领略艺术之美
02
边塞诗的艺术表现手法独特,通过鉴赏可以领略到其独特的艺
术之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拓展视野
03
通过鉴赏不同诗人、不同时代的边塞诗,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
,了解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2023
PART 06
边塞诗在现代的应用与传 承
REPORTING
边塞诗在现代的应用
比较鉴赏
可以将不同诗人、不同时代 的边塞诗进行比较鉴赏,以 发现其异同点,加深对边塞 诗的理解。
反复吟咏
鉴赏边塞诗需要反复吟咏, 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诗歌的 节奏、韵律和意境,以领略 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边塞诗的鉴赏心得
感受豪情壮志
01
通过鉴赏边塞诗,可以感受到诗人那种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边塞诗讲解非常实用

边塞诗讲解非常实用

感主边
第 三
题塞 章
和诗
情的
描绘边塞风光
边塞诗的主题
反映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
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的情感
表达戍边将士的思 乡之情
描绘边塞战争的艰 苦环境
歌颂将士们的英勇 无畏
表达对和平生活的 渴望
和代边
第 四
作表塞 章
品诗诗
人的
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高适:擅长七言歌行,作品多反映边塞生活和士兵情感 岑参:以边塞诗见长,诗风豪放悲壮,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王昌龄:以七言绝句见长,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和战士豪情 李颀:以边塞诗和音乐诗见长,作品多反映战争苦难和人生感慨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边塞生活与内地生活的差异,突出边塞的艰苦和战争的残酷。
象征手法:通过描写边塞的景象,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荒凉,表达出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比喻手法: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边塞的景象与内地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边塞的艰苦和战争的残酷。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边塞的景象,抒发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艺创
目 录
景起边
第 一
源塞 章
和诗
背的
边塞诗的起源
边塞诗起源于 汉魏六朝,是 在边疆地区军 民中流行的民
歌和战歌。
边塞诗起源于 边疆地区,是 边疆将士和内 地文人对边疆 民族、边疆生
活的反映。
边塞诗起源于 边疆地区,是 边疆将士和内 地文人抒发情 感、表达思想 的重要方式。
边塞诗起源于边 疆地区,是边疆 将士和内地文人 创作的重要题材, 具有独特的艺术 风格和美学价值。
法和创边
第 六
艺作塞 章

边塞诗知识点总结

边塞诗知识点总结

边塞诗知识点总结1. 边塞诗的起源和发展边塞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发展。

在那个时期,北方边塞地区经常发生战争,并且受到外族侵扰,因此古代诗人纷纷以边塞地区为诗歌创作的主题,创作了大量的关于边塞地区的诗歌作品。

随着唐代文学的繁荣,边塞诗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品有《塞下曲》、《塞上》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音调和对边疆生活的真实描写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佳话。

2. 边塞诗的特点边塞诗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 描写边塞风光。

边塞地区的风光十分独特,起伏的山峦、广袤的原野、狂暴的风雪、伟大的长城等,都是边塞诗中常见的题材。

诗人们以精湛的笔墨描绘这些景色,展现了边塞地区的壮丽和辽阔。

(2) 反映边塞战争。

边塞地区常年饱受外族侵扰,常常发生战事。

因此,边塞诗也经常通过战争的描写来表达对国家的关怀和对战士的赞颂。

这些作品中充满了悲壮和英雄气概,给人以深刻的震撼。

(3) 表达对边塞生活的感情。

边塞地区的生活条件艰苦,诗人们常常以对边塞生活的关怀和敬仰为题材,表达对边塞人民的同情和敬佩。

他们在诗中常常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于战乱的悲哀心情。

3. 边塞诗的艺术意义边塞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以辉煌的诗句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人,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同时,边塞诗还通过对边塞地区的真实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为后人研究古代历史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4. 边塞诗的影响边塞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边塞诗的独特情感和题材,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珍贵遗产。

同时,边塞诗也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为中外文学的相互渗透和交流奠定了基础。

诗歌鉴赏2:边塞诗

诗歌鉴赏2:边塞诗

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 “寒”二字有什么含义?
边塞的艰苦。
2.“皆共尘沙老”描写怎样的生活?作者对“幽并客” 是什么态度?
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赞扬他们的慷慨豪 迈精神。
3.“矜”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用此词包含怎样 的感情色彩?
自夸 贬抑
4.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 与“贬”的不同态度。从诗中找出这两种人,并 说说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
四、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1、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 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 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 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红旗半卷,援 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 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 跋涉路过居延。我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 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烽火台)一股狼烟升起又 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在萧关巧遇巡逻 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边塞诗鉴赏训练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 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③。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②幽并 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③紫骝:骏马名。

古诗词鉴赏之四:边塞诗

古诗词鉴赏之四:边塞诗
古诗词鉴赏之四:边塞诗
contents
目录
• 边塞诗简介 • 边塞诗的主题与情感 • 边塞诗的艺术手法 • 边塞诗的影响与价值 • 边塞诗的鉴赏与实践
01 边塞诗简介
边塞诗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1. 地域性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 材的诗歌,主要表达诗人对边疆的热爱、 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要点二
反衬
通过描述一个事物的反面来突出其正面,如"莫愁前路无知 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意象与意境
意象
通过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表达情感或 寓意,如"枯藤老树昏鸦"。
意境
通过多个意象的组合来营造一种特定 的氛围或情感空间,如"长亭外,古道 边,芳草碧连天"。
语言与节奏
语言
边塞诗的语言简练、质朴,富有表现力,如"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通过壮志豪情的抒发,展现出诗人豁达、豪放、无畏的精神 风貌,以及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实现。
03 边塞诗的艺术手法
象征与比喻
象征
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表达抽 象的概念或情感,如用"雁南飞" 象征离别之情。
比喻
通过相似的事物来描述或解释某 一事物,如"月如钩"。
对比与反衬
要点一
对比
通过对比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来突出主题,如"战士军前 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岑参
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以 描绘边疆风光和军旅生活 为主,语言瑰丽,情感真 挚。
02 边塞诗的主题与情感
边塞风光
01
描绘边疆地区的壮丽景色,如辽 阔的草原、雄伟的山川、荒凉的 戈壁等。

边塞诗相关知识点

边塞诗相关知识点

边塞诗相关知识点一、概念: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

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

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维,李白代表作品:《从军行》,《关山月》,《塞下曲》。

二:主要特征《诗经》中的边塞诗1.题材的丰富性作为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对当代社会作了广泛的透视。

既有从军出塞、保国戍边、塞上风情的描写,也有报国壮志、反战呼声的抒发。

既描写了重大的边塞战争,也表现了夫妻别后相思之苦,母子分别之悲。

总之,与边塞生活密切相关的。

《诗经》中的边塞诗都涉及到了,这样丰富的题材在诗歌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历代边塞诗所继承。

2.主题的复杂性《诗经》中绝大多数诗篇都存在着主题的复杂性这一特点,因而引起历代研究者争讼不已,其中边塞的主题同样如此。

如《小雅·六月》,叙写尹吉甫奉周宣王之命北伐猃狁的事迹。

看内容它是战争诗,看民族关系却又是一首边塞诗。

同一首边塞诗,其主题也不是单一的,如《唐风·鸨羽》,抒发戍边士卒有家难归、父母无人赡养的同时自然地流露出对边塞战争的厌倦以及对统治者的怨恨。

《诗经》中的边塞诗,既有热情的歌唱,又有愤怒的呼声,既有对边塞战争的赞美,也有对这种战争的反抗。

这便是其主题复杂性在总体上的表现。

3.情感的矛盾性如果对《诗经》中的边塞诗作总体的观照与考察,则不难发现它所表现的情感在总体上是矛盾的。

边塞诗总结最终版

边塞诗总结最终版
边塞诗
边塞诗是指以边塞战争生活和自然 题材的诗。
风光为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其兴起 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 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 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的风 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 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 灵感。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 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王 昌龄)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 龄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 淹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 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二、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
1、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 悔的壮志豪情。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 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 翰《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 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 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 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 《南园》)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 昌龄《从 军 行》)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李 白《塞下曲》)

边塞诗相关知识点

边塞诗相关知识点

边塞诗相关知识点第一篇:边塞诗相关知识点边塞诗相关知识点一、概念: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

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

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维,李白代表作品:《从军行》,《关山月》,《塞下曲》。

二:主要特征《诗经》中的边塞诗1.题材的丰富性作为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对当代社会作了广泛的透视。

既有从军出塞、保国戍边、塞上风情的描写,也有报国壮志、反战呼声的抒发。

既描写了重大的边塞战争,也表现了夫妻别后相思之苦,母子分别之悲。

总之,与边塞生活密切相关的。

《诗经》中的边塞诗都涉及到了,这样丰富的题材在诗歌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历代边塞诗所继承。

2.主题的复杂性《诗经》中绝大多数诗篇都存在着主题的复杂性这一特点,因而引起历代研究者争讼不已,其中边塞的主题同样如此。

如《小雅·六月》,叙写尹吉甫奉周宣王之命北伐猃狁的事迹。

看内容它是战争诗,看民族关系却又是一首边塞诗。

同一首边塞诗,其主题也不是单一的,如《唐风·鸨羽》,抒发戍边士卒有家难归、父母无人赡养的同时自然地流露出对边塞战争的厌倦以及对统治者的怨恨。

《诗经》中的边塞诗,既有热情的歌唱,又有愤怒的呼声,既有对边塞战争的赞美,也有对这种战争的反抗。

这便是其主题复杂性在总体上的表现。

3.情感的矛盾性如果对《诗经》中的边塞诗作总体的观照与考察,则不难发现它所表现的情感在总体上是矛盾的。

诗歌鉴赏——边塞诗

诗歌鉴赏——边塞诗

诗歌鉴赏——边塞诗边塞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以描写北方边疆地区风景、战争和生活为主题。

这些诗歌往往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园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下坚韧不拔的精神。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边塞诗概述、历史背景与发展、典型作品赏析及影响等。

1. 边塞诗概述1.1 定义边塞诗指创作或描述位于国界附近或交通要道上城市和农村所产生出来的各类形式化咏唱。

1.2 特点- 描述性强:通过丰富多样而具体真实感观去反映事物;- 深入浅出:用简洁明晰语言直接传递信息;- 抒发情怀: 表达作者内心深处关乎自身经验与人格价值追求之意愿。

2. 历史背景与发展在汉朝时期, 长安成为东西南北四路大使必须过境口岸;隋唐时期,边塞地区的战争频繁;宋代以后,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不断侵扰和西夏、金朝等国家崛起,使得边塞诗逐渐兴盛。

3. 典型作品赏析3.1 王之涣《登鹳雀楼》- 内容:描绘了作者在长安城中远眺高耸入云的骊山,并表达对故乡及其人民思念之情。

- 特点:语言简洁明晰,意境深远。

通过描述壮丽景色与个体感受相结合来展现主题。

3.2 杨万里《世界无穷》- 内容: 描述了作者身处荒凉沙漠中但仍然保持豁达心态并欣赏大自然美好风景;- 特点: 抒发出积极向上精神状态,在困难环境下寻找生活希望。

4. 影响与启示边塞诗既是中国文学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变革过程记录者。

这些作品传递着勇气、坚毅和爱国主义精神,并为今天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启示。

附件:1. 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2. 杨万里《世界无穷》全诗法律名词及注释:- 作者权益:指对于边塞诗中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所有者拥有合法保护权利。

- 文化遗产: 指具有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代表着人类智慧与创造力,并为后代传承保存下来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料。

边塞诗知识点

边塞诗知识点

边塞诗知识点边塞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深受读者的喜爱。

边塞诗的创作背景通常是在中国古代边境地带,这些地方常常充满着战争、军队和边塞文化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地介绍边塞诗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形式。

第一步:边塞诗的起源和背景边塞诗起源于唐朝时期,当时中国的边境地区经常面临来自外敌的威胁。

为了对抗这些威胁,唐朝政府在边境地带设立了军队和城堡。

在这种紧张的环境下,一些文人开始用诗歌来记录边塞的生活和战争经历。

这些诗歌以其真实、深刻的描写而闻名于世。

第二步:边塞诗的艺术特点边塞诗的创作通常具有以下艺术特点:1.描写边塞生活:边塞诗往往以真实的方式描绘边塞地区的生活,展现了边塞士兵们的勇敢、坚韧和荣誉。

诗人们通过描绘边塞的风景、军队的战斗以及士兵们的心情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出色的象征主义:边塞诗中常常使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一些象征性的意象来传达深层次的情感。

例如,夜晚常被用来象征边塞的黑暗和寂寞,黄沙则常被用来象征边塞的艰难和困苦。

3.简洁明了的语言:边塞诗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

诗人们通过简短有力的词句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和对边塞生活的理解。

第三步:边塞诗的代表作品边塞诗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1.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士兵们的壮烈英勇,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2.王昌龄的《出塞》:这首诗以其激昂的词句和雄壮的气势,描绘了士兵们出塞作战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3.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地区的月夜景色和兄弟之间的离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思念和感伤之情。

第四步:边塞诗的影响边塞诗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题材和表现形式,而且通过描绘边塞生活和战争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命运。

古代边塞诗知识点

古代边塞诗知识点

边塞诗一.边塞诗考点有:1、字词、语句的理解。

对字词的理解,重在考查:①对词义的理解。

主要是考查正确解释诗中实词的语境义。

如对《望蓟门》“三边曙色动危旌”一句中“危”字意义的考查,对“烟台一望客心惊”一句中“客”所指代的对象的考查,皆属此类。

②在诗中的表达作用,如《望蓟门》中“望”在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海畔云山拥蓟城”一句中“拥”字的作用。

③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描绘的景象。

如《凉州词•其一》要求学生通过解读语句来描绘诗中所写的边塞景象。

2、写作手法分析。

写作手法的分析,其考查点多为语言风格、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①明确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

学生还应该积累一些描述语言风格的固定术语,这样有助于准确标书作品的语言特色。

②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如果诗中有议论性语句,多为直接抒情。

边塞诗中的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选特定的景抒特定的情;借眼前之景抒一己之情)、怀旧用典(回顾往事,景中寄情;借助典故,抒发襟怀)。

③修辞手法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判定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手法的,它们在传情达意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基本作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方能答题。

④对诗眼的准确把握与理解。

答这种题时,学生首先要理解该字的基本含义;其次是展开想象,体会这个字在句中描绘的景象;最后,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说明该字是如何活化画面,构筑意境,表达情感的。

⑤表达方式的选用及其作用。

如“‘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考查的就是表达方式的选用及其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明确表达方式类型: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且了解其各自的作用。

二、边塞诗的特征:1.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2.思想感情:(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3).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3.艺术风格和技巧:豪迈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委婉清丽等。

边塞战争类诗知识详解

边塞战争类诗知识详解

边塞战争类诗知识一、边塞战争诗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又称为“高岑诗派”。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二、边塞战争诗的特点:1.反映主题:(1)抒发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揭露将领的腐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3)作战艰苦——“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轮台九牛二虎之力月风夜吼,一川啐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4)反映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2.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3)烘托——“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三、边塞战争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1.初唐诗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2.盛唐之诗风: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3.中晚唐诗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边塞诗常识大全

边塞诗常识大全

一、边塞诗概况(一)、概念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二)、标志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等。

(三)、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二、边塞诗内容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4、将士——-—-- 艰苦生活、报国豪情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四、边塞诗语言特点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五、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六、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七、边塞诗的主旨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的《从军行》等诗句直接抒发了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边塞诗基本知识》课件

《边塞诗基本知识》课件
夸张;双关;借代;拟人; 《边塞诗基本知识》
王昌龄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此诗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
《边塞诗基本知识》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பைடு நூலகம்
①龙城飞将是指西汉时名将 李广 。
②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
•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边塞诗基本知识》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 •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
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
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
的不满。全诗音韵铿锵,意

雄奇壮阔

《边塞诗基本知识》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 下 曲》 卢 纶
•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征 人 怨 》 柳中庸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 军 行 》 王昌龄
《边塞诗基本知识》
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边塞诗鉴赏学习目标:1、系统梳理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积累鉴赏边塞诗的方法,提高鉴赏边塞诗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提高诗词鉴赏能力课前预习一、有关知识:1、边塞诗概念:边塞诗是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分显现战争状况与男儿豪情壮志的诗歌。

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

其兴起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

2.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3.、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1)、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

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2)、中晚唐诗: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3)、宋朝: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要背诵的边塞诗歌
背诵: 《渔家傲》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 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 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
背诵: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玉龙:指一种珍贵的宝剑,这里代指剑。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 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颔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尾联用了借代、用典的表现手法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3)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 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 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 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 深沉感人。(答映衬或衬托也可;还有间接抒情.)
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 岑参(shēn)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 • • • • •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 乱走。(岑参)
王昌龄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此诗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①龙城飞将是指西汉时名将 李广 。 ②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 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 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 的不满。全诗音韵铿锵,意 境 。 雄奇壮阔
•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 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 边塞环境的艰苦。
• 3.虚实结合: •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岑参)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
•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 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 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 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李 白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 下 曲》 卢 纶 •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征 人 怨 》 柳中庸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 军 行 》王昌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1)海畔: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 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⑶两首诗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
⑤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 ⑥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⑦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 王昌龄《出塞》 • ⑧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唐)高适《燕歌行》
自学提纲
• 根据上面的诗句和以前学过的边塞诗 列举出边塞诗中常见的自然意象。 • 根据上面的诗句归纳出边塞诗表现的 思想感情有哪几类? • 边塞诗有哪几种常用的表现手法,表 达效果各是什么?
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从军行 ( 杨炯 )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⑴“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 法? ⑵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怎 样的思想情感?
注:牙璋:调兵的符牒。两块合成,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嵌合处呈齿状,故名。
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 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背诵: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寄给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 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 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这里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汉武帝所建的建章宫上有铜凤,故称凤阙。后来 常用作帝王宫阙的泛称。 铁骑:精锐的骑兵,指唐军。龙城:汉时匈奴大会祭天 之处,故址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东侧。这里泛指敌方要塞。
答案:⑴借代的修辞手法。
⑵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 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问: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下阕哪三个 字很好的表现了这样的感情? 2、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我要 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可怜 白发生”,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 现实的矛盾。词人只能一声悲愤的长叹,尽吐壮志难酬的感慨
表达技巧?
直接、间接抒情;比喻;对比;虚实结合; 先扬后抑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 征人们 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的场面。 ②该诗表现了征战的 残酷 ,同时也表现了征 人 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 精神。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 撩乱边愁听不见,高高秋月照长城。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关山 ”系乐曲《关山月》 “梅花” 系乐曲《梅花落》
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 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 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 马走 ; •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指少数 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 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 角、鼓。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1)海畔: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 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请指出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 何不同?(4分)
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 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 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 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 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边塞诗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情感 和常用的表现手法。
2.掌握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名句展示
①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 杨炯《从军行》 ②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唐)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③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唐)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 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
边塞诗的风格
• 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 • 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 • 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 • 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 • 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 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 刀……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夸张;双关;借代;拟人;
(1)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 诗”“边塞诗”等等,这两首诗属 于 。两首诗都写了 和 , 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 情。 (2)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 四两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答:(1)边塞诗 乐曲声 月色 (2)从字面上理解,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 在风中,一夜间梅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 “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