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入路选择 SS
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介入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介入治疗方法
导语: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是属于一种老年人会患上的一种疾病,这样的疾病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困扰,老年人患上这种疾病的几率是很大的,年纪增大,
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是属于一种老年人会患上的一种疾病,这样的疾病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困扰,老年人患上这种疾病的几率是很大的,年纪增大,人们又不爱做保养和保健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会患上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这样的疾病是由于血管堵塞的原因造成的,血管堵塞了之后血管是会麻痹的,那么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介入的方法治疗效果好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及时治疗将导致肢体坏死和感染,乃至截肢,严重者危及生命。
航天中心医院外周介入血管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丁明超介绍,下肢动脉缺血的病因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栓塞、血管损伤等。
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血管腔内成形介入治疗、血管外科开放手术等。
近年来,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已成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再建患肢血液循环,使保肢率明显提高,截肢层面明显降低。
但对于经造影证实的下肢动脉无流出道病变,因考虑无法有效重建肢体远端血液循环,一直被认为是下肢动脉血管外科开放手术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禁忌症,这部分患者不得不面对截肢的结局。
丁明超说,提高这部分患者的保肢率,保证其基本生活质量,成为摆在介入血管医师面前的难题。
丁明超多年从事介入放射学研究,在缺血性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成形治疗、肿瘤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栓塞治疗,尤其是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基于这些研究和临床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疾病,通常表现为症状性下肢动脉闭塞。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球囊扩张术(PTA)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PCI)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防进一步的病情恶化。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研究显示,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通过在狭窄的动脉段内插入充气球囊并扩张来恢复血流的常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在恢复动脉通畅度和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效果显著。
一些研究也表明球囊扩张术的再狭窄率较高,且长期疗效不尽如人意。
相比之下,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通过在狭窄的动脉段内放置支架来维持动脉通畅度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再狭窄的风险,并在改善患者症状和预防血栓形成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使用支架也存在着植入后血栓形成、支架移位和放置位置选择等一系列挑战。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常常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有些研究表明对于狭窄程度较轻的患者,球囊扩张术可能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而对于狭窄程度较重的患者,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可能会更有效。
也有一些研究认为两种治疗方法并无显著差异,且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更为重要。
在实际治疗中,同时使用球囊扩张术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联合治疗也成为一种常用的策略。
通过球囊扩张术改善血流后,再行支架成形可以进一步确保动脉通畅度,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防病情的进展。
球囊扩张术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们在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症状和预防病情恶化方面都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未来的研究将重点关注两种方法的长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以进一步完善治疗指南,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腔内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
e te t re is lr t c l i e d s a e xr miy a tro ce oi o cusv ie s .M e ho Nit te t o u de we tt e i tr e to l r a — c t ds n y pain swh n r n h ne n ina te t v
rt w s9 .%f /0. o ae i et a e t e r, vrg n l ba ha id x ( B ) l a o a a a 44 8 9 ) C mp rdw t t et n f e a eaea k r i e A I e vt nw s e 5 hh r m b o e c ln e i 0 2 .5 <o0 ) ih - ee a e t ( . w r f l e p rm 3 o tso 6 n s ot eai l . ±01 ( 2 P . . g t sv np t ns9 7 5 E y i 6 %) ee o o d o nh t s p r v y lw u f m t 3 mo h p o t e .
陈剑秋 吴 义生 李 学 东 李艳奎 李 宝玉 孙晋 津
回顾性分析本院
【 摘要 】 目的
评价腔 内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中的应用价值 。 方法
20 0 6年 3月至 2 0 0 9年 9月 腔内介入治疗 的 9 0例下肢动 脉硬化闭塞症 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 随访 其疗 效 。结 果 全 组 手 术 成 功 率 9 . 8 /0 , 4 %( 5 )与治 疗 前 比较 , / 指 数 平 均 升 高 0 2± .5 差 异有 统计 4 9 踝 月 玄 . 01 , 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ICD-10-170.20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症状:间歇跛行、静息痛、溃疡/坏疽等。
2.体征:下肢皮温低,皮肤苍白,脉搏减弱、溃疡、坏疽等。
3.ABI、血管超声、CTA、MRA或DSA等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方式:股腘动脉(膝上)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5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ABI、血管超声、CTA 或DSA。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颈动脉彩超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扩张血管等。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神经组织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术中应用抗生素等。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7-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凝血指标、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出院前复查下肢动脉CTA。
2.术后用药:根据卫生部38号文建议选用抗生素。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体温正常,切口无感染迹象,肢体活动正常。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由于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引起的血管壁内脂质堆积、斑块形成、血栓形成导致的血管狭窄与闭塞。
该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出现下肢麻木、疼痛、乏力、行走距离缩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肢体坏死。
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主要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这两种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以下将对这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介绍。
球囊扩张术是通过导丝穿刺进入闭塞的血管,然后将球囊导管置于闭塞部位,通过充气扩张球囊,使闭塞的血管再次畅通。
该治疗方式简单、安全、有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中。
1.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球囊扩张术可以有效扩张闭塞的动脉血管,使患者的下肢血流畅通,缓解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球囊扩张术的临床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术后患者恢复快,通常可以在短时间内出院,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3. 该治疗方式的长期疗效稳定,术后闭塞的血管不易再次出现狭窄与闭塞,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球囊扩张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简单、安全、有效、长期疗效稳定等特点。
1.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可以有效扩张闭塞的动脉血管,支撑血管壁,防止再次闭塞,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2. 该治疗方式可以缓解下肢缺血症状,提高患者的行走距离,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3.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后恢复期短,患者术后即可适当活动,恢复迅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疗效明显、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等特点。
三、结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作为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简单、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长期疗效稳定等优点,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引起下肢动脉闭塞、狭窄,从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ASO患病率在国外>75岁的人群中接近20%[1],而在我国老年人中>10%[2]。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已经成为下肢ASO的一线治疗选择,但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是影响疗效及预后的主要问题。
1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术后ISR的原因及机制非常复杂,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讲,血管腔内修复术后ISR涉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血管负性重构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的释放、局部炎症反应,血管弹性回缩力等,其中平滑肌细胞增殖为ISR发生的主要原因,管壁损伤后促发了炎症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在血管进行损伤修复的同时,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促进ISR形成[3]。
Denes等[4]认为,NO等活性物质减少、血管内皮损伤是ISR早期的主要病理机制,血管内皮损伤后,产生一系列的趋化因子、炎症因子等,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管壁的炎症反应,随后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附着于内皮细胞,触发早期的血管炎性反应,纤维蛋白以及血小板在管壁损伤位置聚集,最终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从而出现ISR。
Inoue等[5]則认为机械损伤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是ISR的主要作用机制,在支架植入后,病变位置的血管出现扩张,由于机械的支撑作用导致血管回缩力明显减小。
同时,由于长时间对血管壁进行压迫会造成支架内广泛的内膜组织增生,增生可能包含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增生以及内皮细胞增生等,最终导致支架植入后出现再狭窄的危险因素[6]。
2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2.1吸烟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早期研究发现吸烟会导致术后ISR的发生[7]。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S r, 0 0 5 () 10 —4 2 ug 2 1 , 16 :4 61 1 .
[】 Y LuC L YJe a. n o ac l vsua zt n 6 eW, i W, i , t 1E d v sua r aclf ai re i o
o o r e te t t e o c e o i b i r nsi l e l f rl we x r miy ah r s l r s s o l e a n e d ry t
作路 径长 ,推送性 差 ,可能损 伤正 中神经 。因此 ,熟 练 的穿刺技 巧和个 体化 的选择 是关键 。多段病 变还 可
一
期逆行 穿刺 开通 髂、股 总动脉 或股浅动脉上段 病变 , 长 段 闭塞性病 变
[】 肖春华 , 晓惠 , 2 罗 罗平 , . 等 糖尿病 下肢动 脉病变 的彩 色 1() 20 , 53:
S C E S a d p t n y f lo n u i tm a n i p a t U C S n a e c o l wi g s b n i la g o l s y
[] Bai DT h e A, e Y e 1 E d v s ua 5 rl ,C a rR Rh e R , ta. n o a c lr
itr e to sfr AS ⅡD m oo o l e lein . s n ev nin o C T f e rp p i a so s J t l Va c
端 ,使导丝 呈袢状 进入 内膜 下,避免 使用暴 力逐 步前
[] 卢 再鸣 , 繁星 , 晓梅 , . 4层 C 3 孔 陆 等 6 T灌注 成像 评价
周 围动脉 闭塞性疾病 的临床 应用研究 . 中国医学影像学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
□灌肠(必要时)
□备皮
□术前用药
□预防用药抗菌药物
□一次性导尿包(必要时)
主要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及设施
□告知医院规章制度
□入院护理评估和计划
□风险评估
□心理护理
□执行术前医嘱
□告知手术相关注意事项
□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
病情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
———————————————————————————————— 作者:
———————————————————————————————— 日期:
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ICD-10-170.20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2-18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4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病历书写
□开具化验和检查单
□上级医师查房及术前评估
□术后病程记录书写
□查看下肢血运情况及伤口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上级医师查房
□术后病程记录书写
□查看腹部情况及伤
□口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伤口评估,决定是否可以出院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腔内介入治疗ppt课件
-
58
★重视足底、足背动脉弓的重要意义
2019
-
59
总结
• 腔内治疗膝下血管病变应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 术中尽可能开通全部病变血管,建立 直达足部血流(in-line flow to the foot) • 重视足底动脉弓及足背动脉弓 • 多学科合作,注重预防和治疗
2019
-
60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2019
-
63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4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的 腔内介入治疗
2019
-
1
背景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外周动脉 阻塞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最 易受累的部位包括小腿胫腓动脉、 股腘动脉及主髂动脉,其中股腘 动脉发病率最高。
2019
-
2
临床表现
◆间歇性跛行 ◆静息痛 ◆难治性溃疡 ◆下肢缺血、坏死等症状
2019
-
3
诊断
• DOPPLER • CTA • MRA • DSA ☆其中,CTA用于术前评估,DSA是 金标准。
2019 -
注:TASC:泛大西洋协作组共识
46
2019
-
47
2019
-
48
2019
-
49
2019
-
50
2019
-
51
女,间歇性跛行4月余
2019 52
2019
-
53
男,65岁,双下肢间歇性跛行5年
2019
-
54
2019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下肢 动脉 硬化 闭塞症 的血管 腔 内介 人 治疗
陈云涛 , 李 立 , 肖建明 , 凌 蓉 , 丽华 , 南疆 王 王
( 都 大学 附属 医 院 放 射 科 四川 成 都 成 608) 1 0 1
中 图分 类 号 : 5 3 5 R 1 R 4. ;85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6 9 1 ( 0 2 0 - 4 70 l 0 - 0 1 2 1 ) 30 5 -4
Thee p re c s fo nta a c a ntr e ina he a n lw xte iy a tro ce o i ltr n x e in e r m i r v s ulr i e v nto lt r py o o e r m t r e is l细 的介 入操 作 、 面 的 围手 术 期 处 理 和 术 后 随 访 有 助 提 高 腔 内 介 入 治 疗 的 成 功 率 和 中 、 期 疗 效 。 全 远 【 键 词】 动 脉 硬 化 闭 塞 症 ; 皮 血 管 成 形 术 ; 囊 扩 张 ; 架 置人 关 经 球 支
[ src] Abta t Obe t e Toe po et emeh da dc rt eefc fita a c lritr e t n lt ea yo o e te t jci v x lr h to n u ai feto n rv s ua ne v n i a h r p n lw x rmi v o y
CH EN u -a Y nto.LjL ,XJ A0 i nri g,LJ Ja — n u NG n Ro g,WANG - u Lih a,WAN G Na -i n nja g De a t n f dilg p rme t Ra o o y,Th o eAff lae o p tlo h n d i est iitd H s i f C e g u Unv riy。Ch n duSih a 1 0 1 a e g c u n 6 0 8 ,尸. C ia R. h n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及护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结果使动脉壁增厚、僵硬、迂曲和失去弹性,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阻塞,使肢体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的疾病[1]。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ASO病人在我国有增多的趋势[2]。
以往传统治疗多为药物保守治疗、等待截肢或外科行血管旁路移植手术,因患者多为高龄、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外科手术风险高[3]。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血管内支架的问世,腔内血管介入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它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微创和并发症少的特点。
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我在DSA室进修期间,配合医生对28例ASO患者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现将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28例患者,男20例,女8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54岁,平均68岁;其中有糖尿病者10例,高血压病者14例,冠心病者6例,有脑梗史者2例,吸烟史者20例。
临床症状以患肢麻木、发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为主。
所有病例均经下肢动脉造影证实。
2 术中常用器材穿刺针、鞘管、导管、导丝、支架。
3 术中配合3.1在DSA室内,使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静脉滴入抗生素,如罗氏芬2.0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并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
3.2给予氧气吸入和心电监护。
3.3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打开穿刺包。
包内物品有:卵圆钳2把,血管钳3-4把,持针器一把,治疗碗三个,小治疗杯一个,碟子一个,纱布数块。
3.4在碟子中放入3块无痛碘纱布,用于医生消毒患者皮肤。
3.5我们在小治疗杯中倒入2%利多卡因20ml。
在一个治疗碗中倒入造影剂,目前使用碘必乐370。
在另外两个治疗碗中分别倒入生理盐水500ml和250ml,并加入25mg肝素钠。
3.6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打开放有治疗巾的无菌包,供医生为病人铺巾用。
严重钙化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的现状及展望(2020完整版)
严重钙化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的现状及展望(2020完整版)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全身性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动脉的表现,可引起下肢间歇性跤行、静息痛,最终可导致下肢截肢。
据统计,由下肢ASO导致截肢的病人占所有截肢病人的40%~60%,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增加死亡率。
根据最新泛大西洋协作组(TASC)指南修改意见,对于全身情况差、无法耐受传统手术的病人,可首选血管腔内治疗(EVT)。
与传统搭桥手术相比,EVT具有微创、围术期并发症发生少、操作可重复性强的特点,不足在于术后再狭窄率较高。
特别是TASC C、D型病变。
外周药物球囊(DCB)的问世,无论对于原发性病变还是支架内再狭窄,都能进一步提高EVT术后的早期通畅率,从而使复杂下肢动脉闭塞的EVT治疗更有效。
但并非所有下肢ASO均能通过DCB未提高通畅率,特别是股腘动脉严重钙化病变。
严重钙化股腘动脉闭塞EVT治疗的难点可归纳为4个方面。
①手术开通困难。
导丝一旦进入动脉内膜下腔后,较难从病变远端及时返回血管真腔。
②即使顺利开通血管,也会因钙化血管的早期弹性回缩,单纯球囊扩张无法保障术后通畅率。
③Fanelli等对股腘动脉DCB治疗的随访发现,股腘病变钙化越严重,术后管腔丢失越严重,一期通畅率也越低。
其原因主要是内膜钙化抑制DCB上紫杉醇的吸收。
④严重钙化病变对置入支架的径向支撑力有更高的要求。
植入支架径向支撑力不足,导致支架扩张不充分,将增加术后早期血栓形成及再狭窄的风险。
随着新型支持导管、导丝的涌现,以及逆穿技术的普及,钙化慢性全堵病变(CTO)病变开通的成功率已有明显提高。
围绕着如何提高钙化病变的术后通畅率,现阶段常用的方法包括:①利用一系列斑块减容的方法,减少血管床的钙化斑块负荷,为后续的DCB干预创造条件;②通过产品设计,提供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径向支撑力更强的支架植人物;③寻找能促进紫杉醇向动脉中外膜渗透的产品组合。
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的选择
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的选择
陈幸生;林挺;官云彪;陈大良
【期刊名称】《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4(13)1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根据 73例 (78条 )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前彩超和DSA或MRA等影像检查结果及一般状况 ,对 44
条节段性闭塞患肢予以动脉架桥、动脉内膜剥脱、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 ;对 2 9条广泛闭塞患肢予以静脉动脉化或股深动脉重建术治疗 ;5例药物治疗。
结果随访 6个月至 8年 ,除 8条截肢外 (3条节段性闭塞、5条广泛性闭塞 ) ,其
余患肢缺血症状不同程度地得以改善。
结论根据术前患肢动脉DSA或MRA检
测结果选择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总页数】3页(P22-24)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诊断;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
【作者】陈幸生;林挺;官云彪;陈大良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5
【相关文献】
1.DSA监测下选择性动脉旁路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J], 杜冬;庄永青;傅
小宽;童静;方锡池;杨怿健
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和介入治疗适应症的选择 [J], 吴庆华
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支架术后再狭窄治疗方法的选择 [J], 陈忠;杨耀国
4.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 [J], 吴石白;关小宏;刘朝中;王爱林;朴龙松
5.分析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 [J], 于吉祥;樊琳琳;李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腔内治疗下肢动脉长段病变的要点及难点(全文)
腔内治疗下肢动脉长段病变的要点及难点(全文)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因此所造成的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腔内处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增加。
不过,最近几年,随着介入技术的提高,介入器材工艺的改进,使得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病变进一步拓展,从2000年TASC(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到2007年TASC II以及到现在,腔内治疗长度病变的例数逐渐增多,适应症也逐渐拓展。
结合我们10年的回顾病例对腔内治疗的一些要点和难点做一粗略介绍。
要点一:合理的入路正确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和保证,尽可能选择操作径线短的入路利于操作和控制。
对于髂动脉狭窄病变,多选择同侧股动脉入路,而对于支架远心端需要精确定位者,多选择对侧股动脉入路,并应用长金属血管鞘抵达对侧髂总动脉开口处,利于支架的输送,并可以经血管鞘随时造影,利于支架的定位。
双侧髂动脉闭塞应选择经肱动脉入路,而完全闭塞病例一般不选择同侧股动脉入路,以免引起主动脉夹层。
1,经对侧股动脉逆行入路:适用于大部分的髂股腘动脉阻塞病例, 常用Cobra2导管翻越腹主动脉。
当腹主动脉分叉角度过小,腹主动脉下端狭窄,腹主动脉与髂动脉过度迂曲时C2导管很难通过,可以使用Simon1或Omini导管翻越腹主动脉。
此种入路方法最常用,穿刺方便,操作顺手,但是操作路径长,特别是在对膝下远端的操作,由于导管长度不够或即使导管长度足够,但是导管可控性变差,方向调整及力度上都遇到困难,在遇到严重闭塞斑块或者斑块钙化是,导管通过尤为困难。
在这种入路时Crossover鞘(翻山鞘)或者长鞘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增加导管支撑力,而且交换导丝导管方便,通过鞘管可以直接造影了解操作的进展情况。
有时应用“子母”导管会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CTO导管,如CXI导管等的广泛使用为这一入路提供了方便。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要点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要点一、概述(一)指南制定的方法(二)定义1. 下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疼痛、乃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流程表现的慢性进展型疾病,常为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在下肢的表现。
2. 间歇性跛行:下肢ASO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是一种由运动诱发的症状,指下肢运动后产生疲乏、疼痛或痉挛,常发生在小腿后方,导致行走受限,短时间休息后(常少于10min)疼痛和不适感可以缓解,再次运动后又出现。
跛行距离可以提示缺血的程度。
3 . 缺血性静息痛:患肢在静息状态下出现的持续性疼痛,是下肢ASO 引起肢体严重缺血的主要表现之一,预示肢体存在近期缺血坏死风险。
已有组织坏疽者往往伴有严重的静息痛。
4. 严重肢体缺血(CLI):指患ASO的肢体处于严重缺血阶段。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静息痛(持续2周以上)、溃疡、坏疽、踝收缩压<50mmHg 或趾收缩压<30mmHg等。
5. 糖尿病足: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6. 糖尿病下肢缺血:指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无论二者发生的先后,只要同时存在即可成为糖尿病性下肢缺血。
临床表现与单纯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相似,但症状与体征可能更为严重。
7. 踝肱指数(ABI):指踝部动脉收缩压与上肢(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有助于对缺血程度的判断。
8. 趾肱指数(TBI):指足趾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与ABI一样,是评估下肢缺血程度的常用指标。
(三)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下肢ASO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有:1. 吸烟2. 糖尿病3. 高血压4. 高脂血症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6. 慢性肾功能不全7. 炎性指标二、诊断(一)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
下肢ASO的主要症状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血管腔内治疗
c rwa e ldi le ain s e sh ae n uc rp t t.An l b a ha n e ie r m . 5 t . 7 atrte t n .Th ain swee fl e ke/ rc il d xrs d fo 0 2 o0 6 fe rame t i e p te t r o—
S u qa g,HuJiin i Ch n in qo g,W a g Da mi g n o n
De a t n f Va c l rSu g r p rme t su a r e y,Yj s a s tl o iih n Hopi ,Wa n nM e ia olg a n a d c lC le e,V,^ 4 0 I “2 0 “ 1 1
fo J l 0 5t v mb r2 0 ,E fcswa v lae yc mp rn h l ia y tmsa da ke/ba ha n e . r m y2 0 o No e e 0 6 fe t se au td b o aig teci cls mp o n n l u n re ilid x
l we p f r2 t n h me n 5 6 mo t s ,n a in x e to e r c r e e t p i .Co cu in En o a e l ri — o d u o o 9 mo t s( a . n h ) o p t te c p n e u r d r s an e n lso d v s ua n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基本技巧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基本技巧刘昌伟;刘暴【摘要】@@ 随着腔内介入技术的日新月异和腔内材料的不断更新,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范围逐渐扩大,从2000年TASC(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到2007年TASC Ⅱ可以看出,腔内治疗的病例正在增加,腔内治疗的指征也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血管外科医师对TASC C、D级病变尝试腔内介入治疗.本文结合我科多年的腔内治疗经验,对下肢动脉闭塞腔内介入的技巧进行了总结.【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11(011)001【总页数】2页(P13-14)【作者】刘昌伟;刘暴【作者单位】中国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北京,100032;中国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北京,1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3随着腔内介入技术的日新月异和腔内材料的不断更新,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范围逐渐扩大,从 2000年 TASC(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到2007年TASCⅡ可以看出,腔内治疗的病例正在增加,腔内治疗的指征也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血管外科医师对 TASCC、D级病变尝试腔内介入治疗。
本文结合我科多年的腔内治疗经验,对下肢动脉闭塞腔内介入的技巧进行了总结。
1 掌握治疗指征是成功的前提下肢缺血的外科手术或腔内治疗的指征是针对重症下肢缺血患者采取的积极救肢的方法,而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不应过于积极采取外科手术。
换言之,对于下肢缺血患者究竟是选择外科手术或腔内治疗还是保守治疗应当根据临床症状而定,根据Rutherford分级标准来选择治疗方法。
一般情况下,0~Ⅱ级的病例,应优先考虑药物治疗和行走锻炼,而对于RutherfordⅢ~Ⅵ级的病例大多需要外科手术或血管腔内的微创治疗。
对于具有外科治疗指征的患者,应当选择传统的动脉旁路手术还是血管腔内微创治疗主要根据TASCⅡ(2007)分级标准而定。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要点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要点一、概述(一)指南制定的方法(二)定义1. 下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疼痛、乃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流程表现的慢性进展型疾病,常为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在下肢的表现。
2. 间歇性跛行:下肢ASO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是一种由运动诱发的症状,指下肢运动后产生疲乏、疼痛或痉挛,常发生在小腿后方,导致行走受限,短时间休息后(常少于10min)疼痛和不适感可以缓解,再次运动后又出现。
跛行距离可以提示缺血的程度。
3 . 缺血性静息痛:患肢在静息状态下出现的持续性疼痛,是下肢ASO 引起肢体严重缺血的主要表现之一,预示肢体存在近期缺血坏死风险。
已有组织坏疽者往往伴有严重的静息痛。
4. 严重肢体缺血(CLI):指患ASO的肢体处于严重缺血阶段。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静息痛(持续2周以上)、溃疡、坏疽、踝收缩压<50mmHg 或趾收缩压<30mmHg等。
5. 糖尿病足: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6. 糖尿病下肢缺血:指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无论二者发生的先后,只要同时存在即可成为糖尿病性下肢缺血。
临床表现与单纯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相似,但症状与体征可能更为严重。
7. 踝肱指数(ABI):指踝部动脉收缩压与上肢(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有助于对缺血程度的判断。
8. 趾肱指数(TBI):指足趾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与ABI一样,是评估下肢缺血程度的常用指标。
(三)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下肢ASO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有:1. 吸烟2. 糖尿病3. 高血压4. 高脂血症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6. 慢性肾功能不全7. 炎性指标二、诊断(一)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
下肢ASO的主要症状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刺部位的选择
动脉穿刺 • 股动脉 • 腘动脉 • 膝下动脉 • 肱动脉 • 腋动脉
静脉穿刺 • 股静脉 • 颈内静脉 • 门静脉 • 肝静脉
COMMON ACCESS SITES FOR PERIPHERAL=FOR CORONARY
Garcia et al,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09;74:27-36
特殊部位的穿刺:胫后动脉
特殊部位的穿刺:胫后动脉
特殊部位的穿刺:胫后动脉
特殊部位的穿刺:胫后动脉
•谢谢
内部资料,严禁外
Seldinger技术
操作过程 穿刺 尖头刀片在穿刺点作一3-5mm左右的小切口,用小弯血管钳稍 作皮下分离后,左手轻压穿刺点,右手持针以与皮肤成30-50度角对 准动脉进针进针方法有两种:
①前后壁穿透法: ②前壁穿刺法: 主张采用前壁穿刺法,以减少 对血管壁的损伤
Seldinger Technique: Double Wall
COOK PI Annual 2012 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
下肢长鞘要解决的问题
翻山 靠近病变
COOK PI Annual 2012 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
长鞘的选择
• 颈动脉
– Shuttle Select/Shuttle
• 肾动脉/其他内脏动脉
– Ansel/Raabe
• 髂股动脉
– Balkin/Raabe/Ansel 0/Ansel 1或2
LESS COMMON ACCESS SITES FOR PERIPHERAL≠FOR CORONARY
Garcia et al,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09;74:27-36
径路选择
经皮血管穿刺 股动脉穿刺:腹股沟中点下方1-3cm股动 脉搏动最明显处,以动脉穿刺内口不高出 腹股沟韧带为准。 逆行法穿刺:常用 顺行穿刺:主要用于股腘段动脉和膝以下 动脉操作时
1. Access the vessel with an entry needle用针穿刺血管 2. Wire Guide (guide wire) brought in
through the needle.通过针导入导丝 3. Needle is removed, leaving wire in place.
穿刺入路选择原则
• 距离:太远/太omy of femoral puncture site
2-4cm below the inguinal ligament
股动脉顺行穿刺
什么是血管鞘?
• 介入操作的保护者 • 基础操作平台 • 结构:
Micropuncture Needle Standard Needle
针号
18G针的穿刺点损伤是21G针的 2.3倍
减少并发症风险 – Blood loss 出血 – Trauma to adjacent structures 创伤 – Pneumothorax 气胸 – Trauma to nerves 神经损伤 – Pseudoaneurysm 假性动脉瘤 – Hematoma 血肿
– 止血阀+鞘+扩张器+侧路通道
COOK PI Annual 2012 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
长鞘是建立血管操作 通路的一种途径
安全 快捷
血管通路的作用
•输送器械 •维持通路 •血管造影
COOK PI Annual 2012 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
建立血管通路的器械
1. 长鞘 2. 导引导管
COOK PI Annual 2012 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
为何采用微穿刺
§针对患者: §微穿刺减少对穿刺点的创伤并且减少出血
§针对医生: §微穿刺适用于多种穿刺部位,尤其是直径小 的血管,如腘动脉、足背动脉逆穿 §微穿刺更易突破血管前壁,操作更轻松,成 功率高,对钙化病变更有意义 §若预期可能多次操作,微穿刺损伤更小
特殊部位的穿刺:腘动脉
特殊部位的穿刺:足背动脉
长鞘设计理念 • 解放长鞘
–导丝、导管、鞘,各司其职
• 注重鞘的导丝追踪性
COOK PI Annual 2012 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
下肢长鞘
下肢动脉特点
• 跨髂动脉分叉 要求血管通跨髂动脉分叉
要求血管通路具有良好抗折性
其他血管分支角度小
–路具有良好抗折性
• 其他血管分支角度小
鞘应尽可能靠近病变
• 膝下动脉
– Shuttle/Ansel 0
COOK PI Annual 2012 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
sheath catheter
Micropuncture微穿刺系统
The 21 Gage needle is 2.3 times smaller than a
standard 18 Gage.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入路选择 ppt课件
穿刺的概念
- Virtually every vascular procedure begins with a needle stick, using a
thinwall puncture needle. 事实上每一个血管介入手术都是始于针的穿刺
- Seldinger Technique =
保留导丝,移出针 4. Over that wire, a catheter is advanced
into the vessel. 通过导丝导入导管进入管腔
穿刺器材
• 不锈钢金属套管针:由金属针芯和套针构成,针芯为尖头 • 无针芯穿刺针:常用 • 以“G”(Gauge)表示穿刺针的管径,数字越大,管径越细,如18G,21G
Seldinger Technique: Single Wall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Single (anterior) wall puncture
注意事项
在透视下进导丝,以防进入旋髂外动脉、 股深动脉;如发生,可小心将导丝退至股动 脉或穿刺针内,旋转导丝或水平改变穿刺针 角度后再进导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