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要求城市绿地
城市公园绿地管理规范
![城市公园绿地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8ed986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6.png)
城市公园绿地管理规范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城市公园绿地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规划与设计1、合理布局在城市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公园绿地的分布,确保其均匀覆盖城市各个区域,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同时,要结合城市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公园绿地。
2、功能分区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将公园绿地划分为休闲区、运动区、观赏区、儿童游乐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每个区域应具备明确的主题和相应的设施,以提高公园的使用效率和满意度。
3、生态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生态原则,尽量保留原有植被和地形,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引入多样化的植物群落,营造丰富的生态景观,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二、植物养护与管理1、植物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公园的功能定位,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
优先选择本土植物,以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成活率。
2、日常养护定期进行浇水、施肥、修剪、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养护工作。
浇水应根据植物的需求和天气情况合理安排,避免过度浇水或缺水。
施肥要科学合理,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
修剪要注重美观和植物的生长习性,保持树形整齐、树冠丰满。
及时清除杂草,防止其与植物争夺养分和水分。
加强病虫害监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植物更新对于老化、病虫害严重或生长不良的植物,要及时进行更新和补植。
补植时要选择与原有植物品种、规格相近的苗木,保证景观的一致性。
三、设施维护与管理1、基础设施定期检查公园内的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照明设施等基础设施,发现损坏及时修复。
确保道路平整、桥梁安全、排水畅通、照明正常,为游客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2、游乐设施游乐设施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在设施明显位置张贴使用说明和安全警示标识,提醒游客正确使用。
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年版)
![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ef090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9.png)
感谢观看
3
6道路、桥梁
4
7园林建筑、园 林小品
5
8给水、排水及 电气
6.1道路 6.2桥梁
7.1园林建筑 7.2围墙 7.3厕所 7.4园椅、废物箱、饮水器 7.5水景 7.6堆山、置石 7.7园灯 7.8雕塑 7.9标识
8.1给水 8.2排水 8.3电气
6.1道路 6.2桥梁
7.1园林建筑 7.3厕所 7.4园椅、废物箱、饮水器 7.7园灯 7.9标识 7.10游戏及健身设施
8.1给水 8.2排水 8.3电气
读书笔记
这是《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年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年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年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 范(年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总则
标识
设计规范
废物箱
饮水器
健身
道路
版
城市绿地设计 设计园来自建筑城市绿地公告
厕所
游戏
园椅
种植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设部
内容摘要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设计。
目录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 1
国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公告
2
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设部公告
3
1总则
4
2术语
5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https://img.taocdn.com/s3/m/9d57c30779563c1ec5da71fc.png)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促进城市绿地建设,改善生态和景观,保证城市绿地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健康、环保、美观、防护等基本要求,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设计。
1.0.3城市绿地设计应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等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生态和景观效果,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1.0.4城市绿地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城市绿地urbangreenspace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化、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五大类。
2.0.2季相seasonalappearanceofplant植物及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外观面貌。
2.0.3种植设计plantingdesign按植物生态习性和绿地总体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发挥其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
2.0.4古树名木historicaltreefamouswoodspecies古树泛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本泛指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事件、传说及其他自然文化背景的树木。
2.0.5驳岸revertment保护水体岸边的工程设施。
2.0.6土壤自然安息角soilnaturalangleofrepose土壤在自然堆积条件下,经过自然沉降稳定后的坡面与地平面之伺所形成的最大夹角。
2.0.7标高elevation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并作零点(水准原点)起箅地面至测量点的垂直高度。
2.0.8土方平衡balanceofcutandfill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基本相符。
2.0.9护坡slopeprotectlon防止土体边坡变迁而设置的斜坡式防护工程。
2.0.10挡土墙retalningwall防止土体边坡坍塌而修筑的墙体。
城市防护绿地规范
![城市防护绿地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ba00f4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6.png)
城市防护绿地规范城市防护绿地规范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绿地保护要求,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绿地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城市防护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是城市防护绿地规范的内容,总结如下。
首先,规定城市防护绿地的建设范围和用途。
城市防护绿地应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在城市各区域合理规划和布局,包括市中心、城市边缘、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等。
根据防护功能和绿地用途,分为生态绿地、景观绿地、垂直绿化、防护林带等。
其次,明确城市防护绿地的功能和建设标准。
城市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是防护城市环境、净化大气、调节气温、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居住环境等。
根据不同功能要求,分为防风防尘、减噪降温、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建设标准包括绿地面积、绿地比例、绿化覆盖率、植被种植密度等。
然后,规定城市防护绿地的设计要求和工程技术规范。
城市防护绿地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因素,合理布局和设计。
工程施工应符合土壤保护、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要求,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材料,确保绿地的质量和安全。
再次,规定城市防护绿地的管理和维护要求。
城市防护绿地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维护体系,包括绿地保护、绿地更新、绿化养护等方面。
绿地管理应符合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原则,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保持绿地的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最后,加强城市防护绿地与其他城市设施的协同规划和建设。
城市防护绿地应与道路、建筑、水体等城市设施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化系统。
同时,要加强城市防护绿地与城市水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衔接,形成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等多功能的城市防护绿地。
综上所述,城市防护绿地规范具有城市规划、绿地建设、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
各级政府和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应加强对城市防护绿地规范的落实和监督,确保城市绿地的质量和效益。
城市绿地建设规范
![城市绿地建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01ced0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f.png)
城市绿地建设规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城市绿地建设规范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举措。
本文将以城市绿地建设规范为主题,从规划设计、植被选择、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规划设计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是城市绿地建设的基础,它直接关系着城市绿地的功能和效果。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绿地布局合理。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市民需求,合理规划绿地的位置、数量和规模。
绿地分布应均衡,可以包括公园、广场、花坛等不同类型的绿地,以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和健身需求。
2. 绿地设计创新。
创新设计是提高城市绿地建设质量的关键。
设计师应注重绿地景观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可以融入水景、花草、雕塑等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绿地景观。
3. 绿地通达畅通。
绿地的通行需要考虑市民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交通布局,合理设置车辆和行人通道,确保市民能够便捷地进入和使用绿地。
二、植被选择植被是城市绿地建设的核心内容,选择合适的植被种类对于绿地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几点值得注意的方面:1. 原生物种选择。
在绿地建设中,应优先选择本地区的原生植被物种。
原生物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对于适应当地环境更为适合。
2. 多样性植被配置。
在绿地建设中,应尽量增加植被的多样性。
可以选择不同树种、草种和花卉进行配置,这样不仅能够提供更好的生态功能,还能够给市民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3. 全年季节布局。
在绿地建设中,应考虑到植被的全年表现。
充分利用各个季节的植物特点,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营造出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绿意盎然的景观效果。
三、管理维护城市绿地建设不仅需要注重规划设计和植被选择,更需要注重管理维护,以确保绿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管理维护的重点:1. 定期养护保养。
绿地的养护保养是绿地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对于植物的修剪、病虫害的防治以及积水区的排水等都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城市绿化建设规范标准
![城市绿化建设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c21c9b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9.png)
城市绿化建设规范标准一、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化建设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化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够营造美丽的城市景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为了引导和规范城市绿化建设,制定一系列的规范标准势在必行。
二、城市绿化总体规划1. 建立城市绿化总体规划,明确城市绿地总体格局和分区格局,合理划定各类绿地的范围和功能定位。
2. 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合理配置绿地资源,确保城市绿化建设的可持续性。
3. 重视城市绿化的文化内涵,注重保护和发扬当地的自然生态特色和历史文化遗产。
三、公共绿地建设标准1. 公共绿地的建设应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和社交活动的需要,配备适当的座椅、休息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
2. 公共绿地的绿化植物要达到一定的密度和景观效果,保持绿色植物的比例。
3. 公共绿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道路及周边建筑的布局,保证行人安全通行和绿地景观的连续性。
1. 道路绿化应采用合适的树种和植物,考虑到生长环境和周边建筑风格的协调,打造具有独特特色的道路景观。
2. 道路绿化应合理划定绿化带的范围和宽度,保证绿化面积和绿化质量。
3. 道路绿化应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确保道路两侧绿化的整体效果。
五、居住小区绿化建设标准1. 居住小区绿化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悠闲休息需求,设置休闲设施、健身设备和景观花坛等。
2. 小区绿化应合理划定绿化面积、花坛和草坪的比例,保证居民的绿化空间。
3. 小区绿化应遵循绿色、环保、节约的原则,尽量减少草坪的水、肥料和农药的使用。
六、工业区绿化建设标准1. 工业区绿化应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增加植被覆盖,减少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2. 工业区绿化应注意选择适应工业环境的植物,提高植物的耐污染和适应性。
3. 工业区绿化应结合景观规划,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1. 公园绿地建设应充分考虑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设置花坛、健身器材、游乐设施、运动场等。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https://img.taocdn.com/s3/m/bc08cbf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c.png)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城市绿地设计规范》[条文说明]GB-2007(2016年版)目录1总则3基本规定4竖向设计5种植设计6道路桥梁6.1道路6.2桥梁7园林建筑、园林小品7.1园林建筑7.3厕所7.4园椅、废物箱、饮水器7.7园灯7.9标识8给水、排水及电气8.1给水8.2排水8.3电气1总则总则1..1城市绿地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自然共存,有利人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游憩环境,设计要体现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原则,同时要注意各种设施的安全。
1..2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
1..4绿地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设计尺度的规定。
3基本规定基本规定3..1城市绿地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为区别“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单项绿地的总体规划统一称为绿地总体设计。
3..2绿地设计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其用地范围既不能超出总体规划范围,更不得被任何非绿地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绿地的出入口设置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流量、标高、附近人口密度、人流量等因素。
3..4、3..5城市绿地设计是一项工程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创作活动.要继承弘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精华,并借鉴吸收国内外绿地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技艺,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和审美情趣,不断探索、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和个性特色的城市绿地。
3..6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非凡用地中的绿化用地面积占总用地比例必须符合法定比例。
城市绿地内的水面大小差别很大,可因地制宜,合理设置。
绿色动物种植面积采用按陆地面积大小确定比例。
3..7本条款规定是为了保护、利用拟建绿地基地内的原有植物资源。
在旧城改造中出现工厂迁移等基地改建为开放绿地时,更应充分考虑有效利用。
城市绿地建设标准
![城市绿地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578217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7.png)
城市绿地建设标准城市绿地建设标准是指为了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城市绿地,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生态和美化环境的需要,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指导性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保障城市绿地的质量、功能和可持续性。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环境、社会文化等差异,城市绿地建设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城市绿地建设标准中的内容:1.绿地面积要求:标准会规定城市建设项目中应当划拨的绿地面积,以及各类绿地的比例,如公园、广场、绿道等。
2.绿地布局和设计:标准会提供关于不同类型绿地的布局、设计原则,包括景观设计、植被配置、水体规划等。
3.设施设备:标准会规定绿地内应当配置的设施,如休息座椅、儿童游乐设施、运动设施、公共厕所等。
4.植物选择和养护:标准会规定适宜种植的植物种类、密度和养护要求,以保证绿地植被的健康和生态功能。
5.水体规划和管理:标准会规定水体的设计和管理要求,包括池塘、喷泉、小溪等的规划和水质保护。
6.环保要求:标准会要求绿地建设符合环保要求,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7.无障碍设施:标准会规定绿地内的无障碍设施,以确保各类人群的可访问性。
8.安全设施:标准会要求绿地内应设置适当的安全设施,如照明、防护栏杆等。
9.可持续性要求:标准可能会强调绿地建设的可持续性,包括水资源利用、能源节约等方面。
10.管理和维护:标准可能会涉及绿地的管理和维护要求,包括养护计划、责任人安排等。
这些内容仅是可能包含在城市绿地建设标准中的一部分,实际标准的制定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您可以查阅所在地区的相关法规、规范、建设行业协会等资源,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城市绿地建设标准信息。
绿地管理制度标准
![绿地管理制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d25d90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e.png)
绿地管理制度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绿地管理行为,保护和利用好城市绿地资源,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绿地管理工作。
第三条绿地管理应遵循“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绿地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遵循环保管理要求。
第五条各地绿地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绿地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程序。
第六条绿地管理机构应加强对绿地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管理水平。
第七条绿地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绿地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绿地管理成果的评价和监督。
第八条绿地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绿地管理信息系统,便于信息共享和管理决策。
第二章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九条绿地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确定合理的绿地空间布局和数量。
第十条绿地设计应突出绿地功能,提高绿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十一条绿地规划应充分考虑市民需求,打造宜居的绿色空间。
第十二条城市绿地规划应遵循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
第十三条绿地规划应充分考虑人文因素,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第十四条绿地规划应注重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第三章绿地建设和养护第十五条绿地建设应按照设计方案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绿地质量。
第十六条绿地养护应定期进行,保持绿地设施和植被的良好状态。
第十七条绿地养护包括绿化植物的修剪、浇灌、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第十八条绿地建设和养护应遵循环保管理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九条绿地建设和养护人员应进行相关培训,熟悉绿地管理技术和操作规程。
第二十条绿地建设和养护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和养护作业的安全。
第四章绿地治理与保护第二十一条绿地治理应加强对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遵循生态优先原则。
第二十二条绿地治理应加强绿地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第二十三条绿地治理应加强对绿地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
第二十四条绿地治理应加强对绿地植被的保护和更新,促进绿地的生态恢复和更新。
规范要求城市绿地
![规范要求城市绿地](https://img.taocdn.com/s3/m/f33bd4e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1.png)
规范要求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的规范要求是指对城市中的公共绿地进行管理和维护的标准和规定。
城市绿地不仅对于城市的环境美化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还对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因此,规范要求城市绿地是保障城市发展和居民幸福的重要举措之一首先,规范要求城市绿地应注重空间布局和设计。
绿地的布局要合理分布,满足城市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绿化需求,同时要考虑到居民的生活和休闲需求。
绿地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和生态学原理,考虑到人们的视觉感受和生活习惯,提供各种不同功能和风格的绿地,如游乐场、健身场所、花坛等。
此外,绿地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提高绿地的抗灾能力和生态效益。
其次,规范要求城市绿地的建设和管理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在建设过程中,应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管理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绿地管理制度,明确相关管理职责和监督机制,提高绿地的管理水平和效果。
同时,要注重绿地的长期维护和更新,定期进行绿地的修剪、除草和补植,确保绿地的整洁和美观。
第三,规范要求城市绿地应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绿地是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具有保持水源涵养、净化大气、改善气候和提供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因此,在选择植物和开展绿地管理时,要注重生态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和使用有害化学物质。
此外,要加强绿地的水环境管理和保护,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绿地的蓄水能力和水质净化效果。
最后,规范要求城市绿地还要注重社区参与和公众意识的培养。
居民是城市绿地应用的最终受益者和参与者,应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绿地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同时,要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绿地的设计和管理,建立起社区绿地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居民和城市绿地的双赢。
综上所述,规范要求城市绿地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幸福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理布局、科学建设和精细管理,可以实现城市绿地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设计标准中的绿地规范是什么
![设计标准中的绿地规范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dee54ef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a.png)
设计标准中的绿地规范是什么
设计标准中的绿地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绿地设计原则:绿地设计应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原则,具有景观美感、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多重功能。
2. 设计尺度:根据绿地的规模、位置和用途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设计尺度,包括区域绿地、社区绿地、小区绿地和建筑绿地等。
3. 绿地布局:绿地的布局应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相协调,形成有机的整体。
4. 绿地面积与比例:根据城市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绿地面积和比例。
一般来说,绿地面积应占城市总面积的15%-30%。
5. 植被配置:根据绿地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合理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和布局,包括乔木、灌木、草坪、花坛等。
同时,应注重植被的生态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6. 绿地设施:绿地应设置适当的设施,如座椅、休息亭、游乐设施等,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和娱乐需求。
7. 道路与通道:绿地内应设置合理的道路和通道,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同时防止车辆进入绿地区域。
8. 绿地交通:绿地内的交通应安全有序,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以及人车分流等设计。
9. 绿地灯光:根据绿地的不同用途和功能,在夜间应设置适当的照明设施,以提供良好的夜间景观和安全性。
10. 绿地管理:绿地的管理应包括绿化养护、设施维护、病虫害防治等,保持绿地的良好状态。
总之,设计标准中的绿地规范是为了创建美观、环保、宜人的绿地空间,在城市中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健身运动、沟通交流的场所,同时提供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标准与要求。
绿地率标准及规范
![绿地率标准及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0f36ee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1.png)
绿地率标准及规范
绿地率标准及规范是指以节约土地资源为宗旨,通过建设和保护绿地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城市发展的制度
规定。
主要涉及到绿地的用地面积、绿地覆盖率、绿地带宽度、绿地类型、绿地容积率等规定。
1、绿地用地面积:城市总建筑面积的绿地面积比例不低于25%,城
市公共绿地面积占城市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15%,城市步行街面积不
低于100㎡/万人。
2、绿地覆盖率:建筑小区内部绿地覆盖率不低于30%;城市步行街
绿地覆盖率不低于50%;城市中心城区覆盖率不低于30%。
3、绿地带宽度:建筑小区内部绿地带宽度不低于15米;城市步行街
绿地带宽度不低于20米;城市中心城区绿地带宽度不低于30米。
4、绿地类型:绿地分为五类:公园、庭院、街道绿地、小区绿地和
其他绿地,应分别设定其绿地覆盖率、绿地容积率、绿地带宽等标准。
5、绿地容积率:建筑小区内部绿地容积率不低于0.4;城市步行街
绿地容积率不低于0.5;城市中心城区绿地容积率不低于0.5。
城市绿地建设标准
![城市绿地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9f74f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5.png)
城市绿地建设标准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生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城市绿地建设,保障市民的绿色空间权益,本文将介绍城市绿地建设标准。
一、城市绿地分类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
不同类型的绿地应根据其功能和特点进行规划设计,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二、城市绿地的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城市绿地的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同时满足市民的休闲、游憩和娱乐需求。
2. 因地制宜,均衡分布。
城市绿地的规划应根据城市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合理布局绿地,使各类绿地均衡分布,方便市民使用。
3. 突出特色,文化传承。
城市绿地的规划应考虑当地的文化、历史和自然特色,使绿地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三、城市绿地的规划标准1. 面积标准:城市绿地的面积应根据城市规模、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规划。
一般来说,每个市民平均享有的绿地面积不应低于10平方米。
2.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的绿化覆盖率应达到一定标准,一般不小于40%。
绿化覆盖率是指植被覆盖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3. 设施配套:城市绿地的规划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如园路、座椅、灯光、标识牌等,以满足市民的使用需求。
4. 景观效果:城市绿地的规划应注重景观效果的营造,使市民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氛围。
5. 环保标准:城市绿地的规划应符合环保标准,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6. 安全标准:城市绿地的规划应符合安全标准,如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等,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
7. 服务半径:城市绿地的规划应考虑服务半径,使市民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绿地,享受绿色空间。
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500米。
8. 与周边环境协调:城市绿地的规划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绿地与建筑、道路等元素相互融合,形成和谐的城市景观。
9. 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地的规划应考虑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有限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要求与景观布局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要求与景观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fbb8d1a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e.png)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要求与景观布局城市绿地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供宽敞的休闲空间,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城市绿地的设计规范要求与景观布局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城市绿地的设计规范要求与景观布局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城市绿地设计规范要求1. 绿地比例要求:城市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积应该与城市总面积的比例达到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城市规划的绿地比例应当在30%以上,既能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也能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 绿地分布要求:城市绿地应当均匀地分布于各个城区,以满足不同居民的休闲需求。
绿地应覆盖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使不同区域的居民都能够方便地享受到绿地的益处。
3. 主题设计要求:城市绿地的主题设计应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环境条件进行规划。
可以选择植物种植、水景布置等多种形式,以丰富绿地的景观效果。
同时,应考虑到人们对于休闲、健身和社交活动的需求,合理规划和设计各个功能区域。
4. 绿地连通性要求:城市绿地应当具备一定的连通性,与周边的道路和建筑物相连。
通过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方便居民和游客的进出。
同时,应该加强绿地之间的联系,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系统。
5. 绿地管理要求:城市绿地的管理工作应做到定期养护和维护。
对于植物的种植和管理,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同时,应加强绿地的卫生管理,确保绿地的整洁和环境的卫生。
二、景观布局原则1. 环境融合原则:城市绿地设计应考虑周边的环境特点,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绿地与周边的建筑物、道路等环境融为一体。
通过合理的景观布局,体现城市的整体形象。
2. 空间层次原则:城市绿地的景观布局应根据不同的功能和需求,设置不同的空间层次。
可以通过设置开放的广场、大型草坪、小型庭院等空间,让人们有不同的休闲选择。
3. 界面处理原则:城市绿地与周边的街道、建筑等界面应做好处理,使其过渡自然而流畅。
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83257c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8.png)
3.0.12城市绿地中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相应警示标识. 4·0·11城市开放绿地内,水体岸边2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设施.6.1.4绿地内道路应随地形曲直、起伏.主路纵坡不宜大于8%,山地主路纵坡不应大干12%.支路、小路纵坡不宜大于18%.当纵坡超过18%时,应设台阶,台阶级数不应少于2级. 6.1.6依山或傍水且对游人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栏杆高度必须大于1.05m..4不设护栏的桥梁、亲水平台等临水岸边.必须设置宽2.OOm以上的水下安全区.其水深不得超过0.70m.汀步两侧水深不得超过0.50m.城市绿地设计规范1总则1.0.1 为促进城市绿地建设,改善生态和景观,保证城市绿地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健康、环保、美观、防护等基本要求,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设计.1.0.3城市绿地设计应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等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生态和景观效果,促进人的身心健康.1.0.4城市绿地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城市绿地urban green space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化、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五大类.2.0.2季相seasonal appearance of plant植物及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外观面貌.2.0.3种植设计planting design按植物生态习性和绿地总体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发挥其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2.0.4古树名木historical tree famous wood species古树泛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本泛指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事件、传说及其他自然文化背景的树木.2.0.5驳岸revertment保护水体岸边的工程设施.2.0.6土壤自然安息角soil natural angle of repose土壤在自然堆积条件下,经过自然沉降稳定后的坡面与地平面之伺所形成的最大夹角. 2.0.7标高elevation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并作零点水准原点起箅地面至测量点的垂直高度.2.0.8土方平衡balance of cut and fill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基本相符.2.0.9护坡slope protectlon防止土体边坡变迁而设置的斜坡式防护工程.2.0.10挡土墙retalning wall防止土体边坡坍塌而修筑的墙体.2.0.11汀步steps over water在水中放置可让人步行过河的步石.2.0.12园林建筑garden building在城市绿地内,既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卫具有观赏价值,成为绿地景观构成要素的建筑.2.0 13特种园林建筑special garden building绿地内有特殊形式和功能的建筑,如动物笼舍、温室、地下建筑、水下建筑、游乐建筑等. 2.0.14园林小品small garden ornaments园林中供休息、装饰、景观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设施. 2.0.15绿墙green wall用枝叶茂密的植物或植物构架,形成高于人视线的园林设施.2.0.16假山rockwork,artificial hill用土、石等材料,以造景或登高揽胜为目的,人工建造的模仿自然山景的构筑物.2.0.17塑石man-made rockery用人工材料塑造成的仿真山石.2.0.18标识sing or marker绿地中设置的标志牌、指示牌、警示牌、说明牌、导游图等.2.0.19亲水平台waterfront flat roof or terrace garden on water;platform设置于湖滨、河岸、水际,贴近水面并可供游人亲近水体、观景、戏水的单级或多级平台. 3基本规定3.0.1城市绿地设计内容应包括:总体设计、单项设计、单体设计等.3.0.2城市绿地设计应以批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明确绿地的范围和性质,根据其定性、定位作出总体设计.3.0.3城市绿地总体设计应符合绿地功能要求,因地制宜,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景观、生产等作用,达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效果.3.0.4城市绿地设计应根据基地的实际情况,提倡对原有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和适当改造的设计理念.3.0.5城市绿地布局宜多样统一,简洁而不单调,各分区间应有机联系.城市绿地应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3.0.6不同性质、类型的城市绿地内绿色植物种植面积占用地总面积陆地比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城市绿地设计应以植物为主要元素,植物配置应注重植物生态习性、种植形式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合理性.3.0.7城市绿地范围内原有树木宜保留、利用.如因特殊需要在非正常移栽期移植,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确保成活,胸径在250mm以上的慢长树种,应原地保留.3.0.8城市绿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术必须原地保留.3.0.9城市绿地的建筑应与环境协调,并符合以下规定:1公园绿地内建筑占地面积应按公园绿地性质和规模确定游憩,服务、管理建筑占用地面积比例,小型公园绿地不应大于3%,大型公园绿地宜为5%,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可适当提高比例.2其他绿地内各类建筑占用地面积之和不得大于陆地总面积的2%.3.0.10城市开放绿地的出入口、主要道路、主要建筑等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连接.3.0.11地震烈度6度以上含6度的地区.城市开放绿地必须结合绿地布局设置专用防灾、救灾设施和避难场地.3.0.12城市绿地中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相应警示标识.3.0.13城市开放绿地应按游人行为规律和分布密度,设置座椅、废物箱和照明等服务设施. 3.0.14城市绿地设计应积极选用环保材料,宜采取节能措施,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中水等资源.3.0.15城市绿地中道路、广场等的铺装宜采用透气、透水的环保材料.4竖向设计4·0·1城市绿地的竖向设计应以总体设计布局及控制高程为依据.4·0·2竖向设计应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要求,有利于雨水的排蓄,有利于创造多种地貌和多种园林空问,丰富景观层次.4·0·3基地内原有的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宜保护、利用,必要时可因地制宜作适当改造,宜就地平衡土方.4·0·4对原地表层适宜栽植的土壤,应加以保护并有效利用,不适宜栽植的土壤,应以客土更换.4·0·5在改造地形填挖土方时,应避让基地内的古树名木,并留足保护范围树冠投影外3~8m,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且不得随意更改树木根颈处的地形标高.4·0·6绿地内山坡、谷地等地形必须保持稳定.当土坡超过土壤自然安息角呈不稳定时,必须采用挡土墙、护坡等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或滑坡.土山堆置高度应与堆置范围相适应,并应做承载力计算.防止土山位移、滑坡或大幅度沉降而破坏周边环境.4·0·8若用填充物堆置土山时,其上部覆盖土厚度应符合植物正常生长的要求.4·0·9绿地中的水体应有充足的水源和水量,除雨、雪、地下水等水源外孙面积水体也可以人工补给水源.水体的常水位与池岸顶边的高差宜在,并不宜超过.水体可设闸门或溢水口以控制水位.4·0·10水体深度应随不同要求而定,栽植水生植物及营造人工湿地时,水深宜为~. 4·0·11城市开放绿地内,水体岸边2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设施.4·0·12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不得排入绿地水体.在污染区及其邻近地区不得设置水体.4·0·13水体应以原土构筑池底并采用种植水生植物、养鱼等生物措施,促进水体自净.若遇漏水,应设防渗漏设施.4·0·14水体的驳岸、护坡,应确保稳定、安全,并宜栽种护岸植物.5种植设计5.0.1种植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对植物布局的要求为依据.5.0.2种植设计应优先选择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适生植物.5.0.3种植设计中当选用外界引入新植物种类品种时,应避免有害物种入侵.5.0.4设计复层种植时,上下层植物应符合生态习性要求,并应避免相互产生不良影响. 5.0.5绿地种植土壤的理化性状应符合当地有关植物种植的土壤标准.5.0.6种植配置应符合生态、游憩、景观等功能要求,并便于养护管理.5.0.7植物种植设计应体现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变化、主景与配景及基调树种、季相变化等关系.应充分利用植物的枝、花、叶、果等形态和色彩,合理配置植物,形成群落结构多种和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5.0.8种植设计应以乔木为主,并以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速生树与慢长树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使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景观与生态效益.5.0.9基地内原有生长较好的植物,应予保留并组合成景.新配植的树木应与原有树木相互协调,不得影响原有树木的生长.5.种植设计应有近、远期不同的植物景观要求.重要地段应兼顾近、远期景观效果. 5.0.11城市绿地的停车场宜配植庇荫乔木、绿化隔离带,并铺设植草地坪.5.0.12儿童游乐区严禁配置有毒、有刺等易对儿童造成伤害的植物.5.0.13 屋顶绿化应根据屋面及建筑整体的允许荷载和防渗要求进行设计,不得影响建筑结构安全及排水.5.0.14 屋顶绿化的土壤应采用轻型介质,其底层应设置性能良好的滤水层、排水层和防水层.5.0.15 屋顶绿化乔木栽植位置应设在柱顶或梁上,并采取抗风措施.5.0.16 屋顶绿化应选择喜光、抗风、抗逆性强的植物.5.0.17开山筑路而形成的裸露坡面,可喷播草籽或设置攀缘绿化.6道路、桥梁6.1道路6.1.1城市绿地内道路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为依据,按游览、观景、交通、集散等需求,与山水、树木、建筑、构筑物及相关设施相结合,设置主路、支路、小路和广场,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6.1.2城市绿地应设2个或2个以上出入口,出人口的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及绿地总体布局要求,出人口应与主路相通.出人口旁应设置集散广场和停车场.6.1.3绿地的主路应构成环道,并可通行机动车.主路宽度不应小于3.00m.通行消防车的主路宽度不应小于3.50m,小路宽度不应小于0.80m.6.1.4绿地内道路应随地形曲直、起伏.主路纵坡不宜大于8%,山地主路纵坡不应大干12%.支路、小路纵坡不宜大于18%.当纵坡超过18%时,应设台阶,台阶级数不应少于2级. 6.1_5绿地的道路及铺装地坪宜设透水、透气、防滑的路面和铺地.喷水池边应设防精地坪. 6.1.6依山或傍水且对游人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栏杆高度必须大于1.05m.6 2桥粱6.2.1桥梁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布局为依据,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应满足通航的要求. 6.2.2考虑重车较少,通行机动车的桥梁应按公路二级荷载的80%计算,桥两端应设置限载标志.6.2.3人行桥梁,桥面活荷载应按3.5kN/m2计算,桥头设置车障..4不设护栏的桥梁、亲水平台等临水岸边.必须设置宽2.OOm以上的水下安全区.其水深不得超过0.70m.汀步两侧水深不得超过0.50m.通游船的桥梁,其桥底与常水位之间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7园林建筑、园林小品7. l园林建筑7.1.1园林建筑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为依据,景观、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除应执行相应建筑设计规范外,还应遵循下列原则:1.优化选址.遵循“因地制宜”、“精在体宜”、“巧于因借”的原则,选择最佳地址,建筑与山水、植物等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不应破坏景观.2.控制规模.除公园外,城市绿地内的建筑占用地面积不得超过陆地总而积的2%.3.创造特色.园林建筑没计应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热能等天然能源,利用当地的社会和自然条件,创造富有鲜明地方特点、民族特色的园林建筑.7.1.2动物笼舍、温室等特种园林建筑设计,必须满足动物和植物的生态习性要求.同时还应满足游人观赏视觉和人身安全要求,并满足管理人员人身安全及操作方便的要求.7.2围墙7.2.1城市绿地不宜设置围墙,可因地制宜选择沟渠、绿墙、花篱或栏杆等替代围墙.必须设置围墙的城市绿地宜采用透空花墙或围栏,其高度宜在0.80~2.20m.7.3厕所7.3.1城市开放绿地内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应超过250m.节假日厕位不足时,可设活动厕所补充.厕所位置应便于游人寻找,厕所的外型应与环境相协调,不应破坏景观.7.3.2城市开放绿地内厕所的厕位数量应按男女各半或女多男少设计.宜以蹲式便器为主,并设拉手.每个厕所应有一个无障碍厕位及男女各一个坐式便器.男厕所内还宜设一个低位小便器.7.3.3城市绿地内厕所必须通风、通水、清洁、无臭.7.3.4厕所应设防滑地面,宜采用脚踏式或感应式节水水龙头.7.3.5厕所的污水不得直接排人江河湖海或景观水体,必须经净化处理达标后浇灌绿地,或排人市政污水管道.7 .4园椅、废物箱、饮水器7.4.1城市开放绿地应按游人流量、观景、避风向阳、庇荫、遮雨等因素合理设置园椅或座凳,其数量可根据游人量调整,宜为20~50个/ha.7.4.2城市开放绿地的休息座椅旁应按不小于10%的比例设置轮椅停留位置.7.4.3城市绿地内应设置废物箱分类收集垃圾,在主路上每100m应设1个以上,游人集中处适当增加.7.4.4公园绿地宜设置饮水器,饮水器及水质必须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7 .5水景7.5.1城市绿地的水景设计应以总体布局及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为依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水景的种类、形式,水景应以天然水源为主.7.5.2喷泉设计应以每天运行为前提,合理确定其形式,并应与环境相协调.7.5.3景观木体必须采用过滤、循环、净化、充氧等技术措施,保持水质洁净.与游人接触的喷泉不得使用再生水.7.5.4城市绿地的水岸宜采用坡度为1:2~l:6的缓坡,水位变化比较大的水岸,宜设护坡或驳岸.绿地的水岸宜种植护岸且能净化水质的湿生、水生植物.7. 6堆山、置石7.6.1城市绿地以自然地形为主,应慎重抉择大规模堆山、叠石.堆叠假山宜少而精. 7.6.2人工堆叠假山应以安全为前提进行总体造型和结构设计,造型应完整美观、结构应牢固耐久.7.6.3叠石设计应对石质、色彩、纹理、形态、尺度有明确设计要求.7.6.4人工堆叠假山除应用天然山石外,也可采用人工塑石.7.6.5局部独立放置的景石宜少而精,并与环境协调.园灯7.7.1夜间开放的城市绿地应设置园灯.应根据实际需要适量合理选用庭园灯、草坪灯、泛光灯、地坪灯或壁灯等.7.7.2园灯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园灯成为景观的一部分.7.7.3绿地的照明灯,应采用节能灯具,并宜使用太阳能灯具.7 .8雕塑7.8.1城市绿地内雕塑的题材、形式、材料和体量应与所处环境相协调.7.8.2城市绿地应慎重选用纪念雕塑和大型主题雕塑,且应获得相关主管部门认可、核准.7.9标识7.9.1指示标识应采用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公共信息图形.游戏及健身设施7 10.1城市绿地内儿童游戏及成人健身设备及场地,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并应避免干扰周边环境.7.10.2儿童游戏场地宜采用软质地坪或洁净的沙坑.沙坑周边应设防沙粒散失的措施.8给水、排水及电气8 .l给水8.1.1给水设计用水量应根据各类设施的生括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水景补水、管网渗漏水和未预见用水等确定总体用水量.8. 绿地内天然水或中水的水量和水质能满足绿化灌溉要求时,应首选天然水或中水. 8.1.3绿地内生活给水系统不得与其他给水系统连接.确需连接时.应有生活给水系统防回流污染的措施.8.1.4绿化灌溉给水管网从地面算起最小服务水压应为,当绿地内有堆山和地势较高处需供水,或所选用的灌溉喷头和洒水栓有特定压力要求时,其最小服务水压应按实际要求计算.8.1.5给水管宜随地形敷设,在管路系统高凸处应设自动排气阀,在管路系统低凹处应设泄水阀.8.1_6景观水池应有补水管、放空管和溢水管.当补水管的水源为自来水时,应有防止给水管被回流污染的措施.8. 2排水8.2.1排水体制应根据当地市政排水体制、环境保护等因素综合比较后确定.8.2.2绿地排水宜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污水不得直接排人水体,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排人.8.2.3绿地内雨水的排放宜利用地形,以地面径流方式排人道路雨水系统或其他雨水系统.绿地排水宜采用明沟、盲沟、透水管板、雨水口等集水、排水措施.8.2.4绿地外部的地表排水不应引人绿地内.8.2.5地下建筑及构筑物上的绿地应有排水措施.8.2.6绿地内的污水、废水处理工艺,宜根据进出水质、水量等要求,采用生物处理或生态处理技术.8 .3电气8.3.1绿地景观照明及灯光造景应考虑生态和环保要求,避免光污染影响,室外灯具上射逸出光不应大于总输出光通量的25%.8.3.2城市绿地用电应为三级负荷,绿地中游人较多的交通广场的用电应为二级负荷;低压配电宜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系统,供电半径不宜超过0.3km.8.3.3室外照明配电系统在进线电源处应装设具有检修隔离功能的四年级开关.8.3.4城市绿地中的电气设备及照明灯具不应使用o类防触电保护产品.8.3.5安装在水池内、早喷泉内的水下灯具必须采用防触电等级为Ⅲ类、防护等级为IPX8的加压水密型灯具,电压不得超过12V旱喷泉内禁止直接使用电压超过12V的潜水泵. 8.3.6喷水池的结构钢筋、进出水池的金属管道及其他金属件、配电系统的PE线应做局部等电位连接.8.3.7室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金属外壳、电缆的金属外皮、穿线金属管、灯具的金属外壳及金属灯杆,应与接地装置相连接PE线.8.3.8城市开放绿地内宜设置公用电话亭和有线广播系统.。
城市绿地规范要求与保护方法
![城市绿地规范要求与保护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44be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1.png)
城市绿地规范要求与保护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城市绿地不仅能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
为了确保城市绿地的有效规划与保护,相应的规范要求与保护方法应该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城市绿地规范要求并提供相应的保护方法。
一、城市绿地规范要求1. 绿地基础设施规划城市绿地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确定绿地用地的类型和功能。
不同类型的绿地应具备相应的基础设施,包括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灌溉系统等。
此外,绿地规划还应与人口和交通规划相协调,以确保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2. 绿地面积与布局城市绿地规划要求城市绿地占城市总面积的一定比例,以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
绿地布局应分散在城市各个区域,便于居民从各个方面获得绿化带来的益处。
此外,在绿地规划中,应保留足够的绿地用于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
3. 植被与景观设计城市绿地规划要求合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植被种类,建立多样化的植被类型,以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同时,景观设计要求提供美观且富有特色的绿地景观,增加城市的观赏性和吸引力,并创造对人们身心健康有益的环境。
二、城市绿地保护方法1. 城市绿地管理与维护城市绿地的管理与维护是确保绿地持续发展的基础。
市政府应加强绿地管理部门的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和政策。
同时,建立健全绿地巡查制度,及时清理和修剪植物,确保绿地的整洁和美观。
此外,还应广泛开展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绿地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应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例如,禁止乱倒垃圾,建立科学的垃圾分类和处理体系;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选择环保的肥料和杀虫剂;加强水源保护,减少污水和废水的排放等。
这些措施可以降低城市绿地受到的污染程度,保护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文化和教育活动城市绿地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丰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城市绿化设计规范
![城市绿化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c0981f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f.png)
城市绿化设计规范城市绿化设计规范是指为了建设健康、美丽的城市环境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城市绿化设计规范旨在促进绿地建设,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以及净化空气,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一、总体要求1. 要注重绿化设计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合理布局绿地空间,保持城市绿地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 绿化设计要注重生态功能,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 绿地的选择和布局要科学合理,符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和需求,满足居民的生活和休闲需求。
4. 建设更多的绿道和公园,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5. 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地。
二、绿地设计要求1. 绿地设计要符合城市景观风格和特点,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 建设多层次的绿化系统,包括庭院绿化、社区公园、城市绿地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树木的选择要考虑到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抗污染能力强等因素。
4. 绿地设计要注重景观效果和艺术性,增加城市的文化和艺术氛围。
5. 积极采取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植物配置要求1. 植物配置要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来选择。
2. 尽量选择具有多功能特点的植物,如具有水源保护、保持土壤水分和抗污染等功能的植物。
3. 选择植物要避免病虫害的传播,并且要防止异物侵入绿地区域。
4. 避免过度密植,保持植物的透气性和通风性。
5. 植物配置要注重层次感和空间感,形成美观的景观效果。
四、绿地设施要求1. 绿地设施要满足居民的需要,包括休闲设施、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等。
2. 设立适当的座椅和遮阳设施,方便居民休息和避免阳光直射。
3. 设置垃圾桶和公共厕所等设施,保持绿地的卫生和整洁。
4. 设立安全措施,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如设置防护栏、安装监控设备等。
五、绿化养护要求1. 加强对绿地的养护和管理,保持绿地的整洁和美观。
2. 定期修剪和修整植物,保持植物的生长状况。
城市防护绿地规范
![城市防护绿地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e89ce4ab307e87101f696b2.png)
城市防护绿地规范城市防护绿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城市干道规划红线外两侧建筑物的退缩地带和公路规划红线两侧的不准建筑区,除按城市规划设置人流集散场地外,均应用于建造隔离绿化带。
其宽度分别为:城市干道规划红线宽度26m以下的,两侧各2m—5m;26m至60m的,两侧各5m—10m;60m以上的,两侧各不少于10m。
公路规划红线外两侧不准建筑区的隔离绿化带宽度:国道各20m,省道各15m,县(市)道各10m,乡(镇)道各5m。
2 在城市高速公路和城市立交桥控制范围内,应当进行绿化。
3 铁路沿线两侧隔离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20m。
4 高压线走廊下安全隔离绿化带的宽度:550千伏的不少于50m;220千伏的不少于36m;110千伏的不少于24m。
5 沿涌两岸防护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5m;江河两岸防护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30m;水源涵养林带宽度各不少于100m;刘希河两岸防护绿化带宽度各为100—300m。
上海的规定(DBJ08—18—91):树木与架空线的距离1.电线电压380伏,树枝至电线的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均不小于1.00m。
2. 电线电压3300伏至10000伏,树枝至电线的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均不小于3.00m。
《园林工程现场管理一本通》中的相关规定:低压电线的敷设高度,以两电杆之间电线下垂的最低点距绿化地面5m为准,人迹罕至的边缘地带可为4m,电线底部距其下的树木至少1m远;电线两侧与树木、建筑等的水平净距,至少也要有1m。
电杆的间距可取30~50m。
高压输电线路的敷设,则视输送电压高低而设立高度不同的杆塔。
35kV和110kV的高压线,杆塔标准高度为15.4m;220kV的高压线,用铁塔敷设,铁塔标准高23m。
高压线与两旁建筑、树木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35kV电线是6.5m,110kV电线是8.5m.220kV电线则是11.2m。
高压线杆塔的间距:35kV的为150m,110kV 的为200~300m其高压走廊宽度除应符合国家规定外,走廊内的绿化种植宜以草坪、低矮花灌木、小乔木为主。
城市绿化工程规范要求
![城市绿化工程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8fe7ee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d.png)
城市绿化工程规范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绿化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打造宜居宜人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各地纷纷出台了城市绿化工程的规范要求。
本文旨在介绍城市绿化工程规范要求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一、绿化区域划分城市绿化工程的规范要求首先涉及绿化区域的划分。
根据城市规划,绿化区域可分为市政绿地、居住区绿地、工业园区绿地等。
每个类型的绿地在规模、布局和功能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
例如,市政绿地要确保城市繁忙区域的良好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而居住区绿地则需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绿化植物选用绿化工程规范要求对植物的选用具有明确的要求。
在选择植物时,需要考虑它们的适应性、观赏性、经济性以及抗污染能力。
同时,还需根据不同的绿化区域功能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例如在城市道路两侧绿化时,需要选择具有耐污染、抗寒、耐旱等特性的植物,以确保绿化效果的长期可持续性。
三、土壤改良要求良好的土壤质量是植物生长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城市绿化工程规范要求对土壤进行改良。
土壤改良应注意保持适当的水分保持性、肥力和通气性。
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料、长效肥料等,以及进行排水和通风措施,提高土壤质量,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四、绿化工程设计绿化工程的设计应该符合城市绿化工程规范要求,并且综合考虑美观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设计时需根据绿化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植物布局、道路设计、排水系统等。
例如,在街头绿化设计中,需合理选择绿植种植的密度和高度,使其既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又不妨碍行人和车辆的正常通行。
五、绿化工程养护城市绿化工程的养护是保证绿化效果的关键。
规范要求对绿化工程的养护进行定期检查和及时修剪。
此外,还需要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养护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够及时处理各种问题,维护绿化工程的品质。
六、绿化工程管理城市绿化工程的管理是保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规范要求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确定责任主体,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地
第四十七条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五类。
第四十八条公园绿地相关指标应按相关专项规划内容执行。
第四十九条防护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护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防护绿地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产生有害性气体及污染物的工厂应建卫生防护林带,且宽度不小于50 米;
2.水库四周的绿地宽度应不小于30米;
3.海岸防风林带宽度应根据《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条例》规定:泥岸地段不少于100米;沙岸地段应不少于200米;岩岸地段不少于临海第一重山;
4.城市垃圾处理场周边的卫生防护林带宽度不宜小于300米;
5.古树名木应将树冠垂直投影外5米范围内作为保护区范围,遇斜杆的古'.
树名木,其保护区为树干外扩7米的区域范围;古树保护区外扩5米的区域为
建设控制区,并严禁于3米的范围内埋设地下管线;
6.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应不少于30米。
第五十条道路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道路绿地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除古城保护区的传统街道外,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为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乔木栽植面积不低于绿地面积的70%;
2.根据《创建森林城市》活动要求,种植乔木林带必须2行或2行以上;种植乔木分车绿带宽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米;主干道路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米;
3.交通岛绿地应突出城市景观特色,保证行车视线通透;
4.互通式立体交叉绿岛宜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形成开敞的绿化空间,草坪可孤植树、点缀花灌丛,立交桥下绿化应种植耐阴小乔木及灌木地被以适应光照不足的环境,桥体、桥柱、桥台等墙面应进行垂直绿化。
第五十一条在城市快速路和交通性主干路两侧应设置绿化带。
道路两侧绿化带内不宜设置停车泊位,若确有需要,停车泊位等硬质地面不得超过路段内道路绿化带面积的 30%,且不得破坏绿化的连续性。
绿化带宽度按以下规定控制:
1.快速路两侧应控制30米;
2.城市交通性主干路两侧应控制20米。
第五十二条在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设置绿化景观控制区(又称交叉口绿化景观控制区)。
交叉口绿化景观控制区按下列规定控制:
1.交叉口绿化景观控制区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1)立交路口匝道红线外侧不宜小于50米;
'.
'. 2)主干路平面交叉口规划红线外侧不低于第五十一条规定的较宽道路绿化
景观带的宽度;
3)主干路与次干路平面交叉口规划红线外侧不低于第五十一条规定的主干路绿化景观带的宽度。
2.在规划交叉口绿化景观控制区内,不得新建任何建筑物,现有建筑物不得改建和扩建。
3.道路绿化景观带和交叉口绿化景观控制区的绿化计入城市公共绿地,但不计入小区绿地和建设项目附属绿地。
第五十三条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并应注意保留和利用用地内已有的树木和绿地,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第五十四条滨临水体的绿带应结合地形与岸线设计,形成有特色的滨水景观绿带,并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形成透景,使水体、绿带有机地组织在街景中;岸线设计应以整体自然式驳岸为主,局部分段人工式驳岸为辅,结合城市规划合理设计与安排。
第
五十五条
居住区绿地按
G B 5 0 1 81.居住区绿地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新区建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5%,旧
区改建不宜低于25%;
2.居住区中心绿地设置至少应有一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临,绿化面积(包括水面)不宜小于70%;
3.居住区各级中心绿地设置规定:居住区公园用地规模不得小于1公顷,小游园用地规模不得小于0.4公顷,组团绿地用地规模不得小于0.04公顷,公共绿地人均不少于1㎡。
第五十六条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不低于30%,其中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0%,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0%,学校、医院、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绿地率不低于
.
35%。
第五十七条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的地下为地下车库、人防工程其覆土厚度应满足乔木、灌木以及地被的种植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