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及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胃癌、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32
有脓性渗出物,形成局限性腹膜炎。
胃癌、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7
学习内容
• 急性穿孔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壁的全 部或一部分全层坏死,浆膜呈暗红色或 黑紫色,局部可能已穿孔。穿孔多在阑 尾根部和近端。穿孔后形成弥漫性腹膜 炎或阑尾周围脓肿。阑尾粘膜大部已溃 烂,腔内脓液呈血性。
• 病理转归:炎症消退—易复发
征。
胃癌、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6
病理类
学习内容
型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轻度肿胀,浆膜充 血,附有少量纤维蛋白性渗出。阑尾壁各 层均有水肿和中性白细胞浸润,以粘膜和 粘膜下层最显著。
• 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病变扩展
到肌层和浆膜,阑尾显著肿胀、增粗,浆
膜高度充血,表面覆盖有脓性渗出。阑尾
腔内积脓,壁内也有小脓肿形成。腹腔内
如仍有症状者,再考虑切除阑尾。保守期
间如脓肿有扩大并可能破溃时,应急诊引
流。
胃癌、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22
学习内容
非手术治疗 • 适应症: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脓肿、妊娠
后期阑尾炎及高龄合并主要脏器病变的 阑尾炎。
• 基础治疗:卧床休息、禁食、补液、对症。 • 抗菌治疗
禁用吗啡类镇痛剂,禁服泻药及灌肠。
胃癌、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4
学习内容
解剖与生理
• 动脉来自回结肠动脉,终末血管,无交通 支。
• 静脉与动脉伴行,最后汇入门静脉,阑尾 炎可引起门静脉炎或肝脓肿。
• 阑尾神经传入脊髓节段在10、11,故阑尾 炎初期表现为上腹或脐周牵涉痛。
• 阑尾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参与免疫功能。
阑尾炎的护理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一、定义: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为外科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早期诊治,病人多可短期内康复;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阑尾穿孔致腹膜炎,甚至造成死亡。
解剖位置:阑尾一般位于右下腹麦氏点(右髂前上棘至脐连线的中外1/3处)。
阑尾长约8~~9cm,直径约0.5~~0.7cm,其个体差异较大。
阑尾为一管状器官,远端为盲管,管端与盲肠相通。
二、病因:1、急性阑尾炎(1)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的最常见病因。
引起阻塞的原因有阑尾壁内淋巴小结增生、粪石、异物、炎性狭窄、寄生虫、胃肠道功能紊乱等。
阑尾的解剖特点也是造成阑尾管腔容易梗阻的因素。
(2)细菌入侵:当阑尾管腔发生阻塞后,阑尾腔内压力升高,细菌穿通过损害的黏膜引起感染。
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2、慢性阑尾炎:多数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少数也可开始即呈慢性过程。
三、病理:1、急性阑尾炎分为四种病理类型: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病变只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变扩展致阑尾壁各层并有小脓肿形成,表面覆以脓性渗出物,可形成局限性腹膜炎;③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腔内积脓,压力不断升高致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穿孔,穿孔如未被包裹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④阑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穿孔的过程较慢时,大网膜将阑尾包裹并粘连形成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不同病理类型的阑尾炎可随机体防御功能强弱、治疗是否及时而有不同的转归:①炎症消退: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经有效的药物治疗后,一部分炎症消退痊愈,一部分将转为慢性阑尾炎;②炎症局限化:③炎症扩散: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甚至感染性休克。
四、临床表现(一)症状1、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70~80%,另外部分一开始即为右下腹痛。
⑴、特殊异位阑尾炎腹痛:盲肠后位阑尾炎侧腰部疼痛;盆位阑尾炎疼痛在耻骨上区;肝下阑尾炎疼痛在右上腹。
急性阑尾炎一般护理常规

急性阑尾炎一、术前护理1、同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2、按急诊腹部手术前常规准备(1)术前4-6小时应禁饮食。
(2)诊断明确的剧烈疼痛病人,遵医嘱给予适量镇痛药,以缓解疼痛。
(3)有弥漫性腹膜炎者,需行胃肠减压,静脉输液,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术前忌灌肠,以免引起阑尾穿孔。
(5)做好术前备皮、备血等常规准备。
3、心理护理:多与病人和家属沟通,向其讲解手术术式及愈后效果,解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和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术后护理1、按外科手术后病人的一般护理。
2、体位:根据不同麻醉,选择适当体位,全麻术后清醒或硬膜外麻醉平卧6小时后,生命体征平稳者,可取半卧位,减少腹壁张力,减轻切口疼痛,阎圃利于呼吸和引流。
3、病情观察(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1-2小时测量生命体征1次至平稳并准确记录。
(2)严密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4、切口和引流管护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放置引流管扭曲、堵塞和受压。
(2)保持各引流管通畅,经常从近心端至远心端挤压引流管。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并做好记录。
(4)及时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
(5)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发现切口出血及感染征象,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5、饮食:病人术后暂禁食、禁水,给予静脉补液,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流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6、药物应用(1)术后禁食期间静脉补液,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发生。
(3)术后3-5天禁用强泻药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增加肠蠕动,而使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缝合口裂开。
7、活动: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肠蠕动恢复,减少肠粘连的发生,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8、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切口感染:术后2-3天若体温升高,切口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及波动感等,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引流、换药等处理,并根据脓液或渗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1.了解阑尾炎的概念。
2.熟悉急性阑尾炎的辅助检查。
3.了解急性阑尾炎的病因病理。
4.熟悉特殊类型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5.熟悉急性阑尾炎的处理原则。
6.掌握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急性阑尾炎导学案例病人,女,26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7h”入院。
病人7h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阵发性胀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咖啡样物,数小时后转移且固定右下腹,持续性胀痛,伴发热,体温37.8℃;无便血、黑便,腹泻、无脓血。
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 38.7℃,P 96次/分,R 22次/分,BP 135/85mmHg,全腹压痛以右下腹麦氏点周围为著,肠鸣音10~15次/分。
其他未发现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Hb 112 g/L,WBC 245×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为86%;腹部X线可见盲肠及回肠末端扩张和气液平面。
问题:1.病人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有哪些?2.应做好哪些观察要点?急性阑尾炎可在各个年龄段、不同人群中发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以20~30岁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一)病因1.阑尾管腔阻塞这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
阑尾管腔细,开口狭小,系膜短,使阑尾卷曲,造成阑尾管腔易于阻塞。
导致阻塞的原因:①淋巴滤泡明显增生,约占60%,多见于年轻人;②粪石阻塞,约占35%;③异物、食物残渣、炎性狭窄、蛔虫、肿瘤等,较少见。
2.细菌入侵阑尾管腔阻塞后,细菌繁殖并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损伤黏膜上皮,形成溃疡,细菌经溃疡面进入阑尾肌层。
阑尾壁间质压力升高,影响动脉血流,造成阑尾缺血,甚至梗死和坏疽。
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二)病理生理急性阑尾炎的组织学改变是局部黏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等急性炎症表现。
炎症可深部发展,或继之因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组织坏死,肠壁感染、穿孔。
1.病理类型根据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过程和病理解剖学变化,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肠梗阻护理计划范文3篇

肠梗阻护理方案范文3篇肠梗阻护理方案范文篇一:科别:普外科病室:2 床号:3 病案号:080714入院时间:20某某年某月某日-10Am姓名:王斌性别:男年龄:28 民族:汉籍贯:甘肃白银二、病人健康状况和问题(一)入院原因和经过1.主诉:腹痛、腹胀、呕吐伴停止排气排便一天。
2.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一天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腹中部疼痛,疼痛呈阵发性绞痛,并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腹胀较明显。
同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起病后,患者不思饮食,精神及休息均差。
(二)现在身体状况1.饮食、饮水情况:未进食水2.大小便情况:大便未解,小便量少,色黄3.睡眠情况:较差,4.自理程度:不能自理(完全补偿系统)(三)既往身体状况1.既往病史:一年前在本院有急性阑尾炎手术史。
2.家族史:否认家族有各类传染病及遗传病史;亦无此类疾病史。
3.过敏史:无4.月经生育史: 无5.嗜好: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四)心理社会状况1.人格类型:(请在相应的选项上划)独立 /依赖紧张/松弛主动/被动内向/外向2.精神情绪状态:精神较紧张,但情绪相对稳定。
3.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对本病的诱因及预后有一定的认知。
4.医疗费用支付形式:城镇职工医疗保险5.适应能力(病人角色):6.住院顾虑:是否需要手术治疗7.主要药物治疗(原那么与药物名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三、体格检查(主要阳性体征)视诊:未见明显肠型和蠕动波。
触诊:腹中部压痛明显,可触及条索装的团块。
叩诊:移浊弱阳性。
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及金属音。
四、与目前疾病密切相关的异常化验及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白总清楚显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均升高,提示脱水,血液浓缩。
2: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
3:某线检查:肠管积气,可见液平面。
五、目前主要治疗及护理(一)根底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阑尾炎护理常规

阑尾炎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评估和观察要点(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的腹痛情况,发热情况;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以及全身有无合并症等;了解患者饮食、二便及睡眠情况。
(2)安全评估:评估患者年龄、精神状况及自理能力。
(3)疾病认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评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4)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
2、护理要点(1)术前检查◆常规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全项,APTT+PT,HBsAg,HIV,HCV,梅毒抗体,心电图,胸部X光片。
◆专科检查:影像学检查:钡灌肠、腹部B超。
◆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检查的目的、方法,积极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静脉抽血前需要禁食水6小时以上;留取尿标本时,应取晨起、空腹、首次、中段尿液。
(2)术前准备:1)呼吸道:保暖,预防感冒,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胃肠道:全麻手术需禁食、水6-8小时,防止麻醉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
3)过敏试验:询问患者过敏史,遵医嘱做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记录结果。
皮敏试验阳性者,应在病历、床头卡和患者一览表名牌上注明,并及时通知医生。
4)皮肤准备:术前一日由责任护士为患者皮肤准备,剔除阴毛,为手术做准备。
5)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术前一日给予漱口水漱口、沐浴、剪指(趾)甲,保持全身清洁,男性患者剃净胡须。
6)睡眠:创造良好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于术前晚给予口服镇静剂。
7)术晨准备:嘱患者取下假牙、眼镜、角膜接触镜,将首饰及贵重物品交予家属妥善保存,入手术室前应排空二便。
手术前遵医嘱给予术前针,并将病历、术中用药等用物带入手术室。
8)床单位准备:备全麻床、输液架、血压表、听诊器。
9)心理护理:合理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介绍手术名称及简单过程、麻醉方式、术前准备的目的及内容、术前用药的作用,并向患者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需要的医疗处置;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解除顾虑,消除紧张情绪,增强信心,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外科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 1. 疼痛:与阑尾炎症或⼿术创伤有关。
2. 体温过⾼:与阑尾炎症有关。
3. 体液不⾜:与呕吐、禁⾷、腹膜炎症等有关。
4. 潜在并发症:切⼝感染、出⾎、腹膜炎、腹腔脓肿、粪瘘、阑尾残株炎、粘连性肠梗阻。
(⼆)护理措施 1. ⾮⼿术治疗的护理 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2)轻者可进流质,重者应禁⾷以减少肠蠕动,以利于炎症局限。
禁⾷期间静脉补液维持能量及⽔电解质需要。
3)应⽤抗⽣素控制感染。
4)适当应⽤解痉剂以缓解症状,但禁⽤吗啡或杜冷丁,以免掩盖病情。
5)⾮⼿术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病⼈体温、脉搏、神志、腹部体征的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据此判断病情的轻重,如病情加重,应急诊⼿术,切除阑尾。
2. 术前护理:按急诊腹部⼿术前常规准备,术前4~6⼩时应禁饮⾷,确定⼿术时间后可给适量的镇痛剂,已化脓和穿孔者应给以⼴谱抗菌素。
有弥漫性腹膜炎者,需⾏胃肠减压,静脉输液,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术前忌灌肠,以免引起阑尾穿孔。
3. 术后护理 1)体位:病⼈回病房后按不同的⿇醉,给予适当体位。
⾎压平稳后,采⽤半卧位。
2)饮⾷:轻症病⼈⼿术当天禁⾷,术后第1天流⾷,勿进⾷过多甜⾷及⽜奶,以免引起腹胀。
术后第2天半流⾷,第3~4天后普⾷。
重症病⼈需禁⾷、输液,待肛门排⽓后,⽅可进流⾷。
3)早期活动:应⿎励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肠粘连发⽣。
轻症病⼈⼿术当天即可下地活动,重症病⼈应在床上活动,待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地活动。
4)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并报告医⽣处理。
①切⼝感染 ②出 ⾎ ③腹腔感染 ④腹腔脓肿 ⑤粪 瘘 ⑥阑尾残株炎 ⑦粘连性肠梗阻。
阑尾炎护理常规

阑尾炎护理常规
一、护理诊断:
1、急性疼痛与阑尾炎症刺激壁腹膜或手术创伤有关。
2、体温过高与阑尾炎症有关。
3、焦虑与起病急、担心手术有关。
4、潜在并发症:腹腔脓肿、门静脉炎、出血、切感染、阑尾残株炎及粘连性肠梗阻等。
二、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腹痛及腹部体征的情况。
出现右下腹痛加剧、发热等情况,做好急诊手术的准备。
2、避免肠内压增高非手术治疗期间禁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禁服泻药及灌肠。
3、控制感染遵医嘱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
4、缓解疼痛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
对明确诊断时,遵医嘱给予镇痛或镇静、解痉药。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观察病人腹部体征的变化。
2、体位与活动全麻术后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者可取半卧位。
鼓励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3、饮食肠蠕动恢复前暂禁食,肛门排气后,逐步恢复饮食。
4、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批注
随梗阻部位高低而有所不同,高位梗阻呕吐早、频繁,吐出物可含胆汁;
低位梗阻呕吐迟而少、可吐出粪臭样物。
结肠梗阻呕吐迟,以腹胀为主。
绞窄性肠梗阻时呕吐物呈咖啡样或血性。
麻痹性肠梗阻呕吐多呈溢出性。
③腹胀:一般梗阻发生后一段时间才会出现,与梗阻的部位有关。
高位梗
阻,腹胀不明显,可有胃型。
低位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显著,遍及全
腹,可有肠型。
不均匀腹胀是肠扭转等闭袢性肠梗阻的特点。
④停止排便排气:见于急性完全性肠梗阻。
但梗阻初期、高位梗阻、不全
性梗阻可有肛门排便排气。
血性便或果酱便见于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
肠系膜血管栓塞等。
(2)体征
①全身:单纯性肠梗阻早期,病人全身情况多无明显改变。
②腹部:机械性肠梗阻时腹部膨隆、见肠蠕动波、肠型;麻痹性肠梗阻者
见均匀性腹胀,肠扭转时有不均匀腹胀。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2)影像学检查
3.几种常见肠梗阻
(1)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常见(图18-2)。
(2)肠扭转常见小肠扭转(图18-3)和乙状结肠扭转(图18-4)。
(3)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腔内,称为肠套叠。
是小儿肠梗阻
的常见病因,80%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
(三)处理原则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是矫正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和解除梗阻。
具体
治疗方法应根据肠梗阻的类型、部位和病人的全身情况而定。
1.非手术治疗
不管肠梗阻是否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圴需应用以下治疗为基础:
(1)禁食、胃肠减压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可以
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
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是治疗肠梗阻的极重要的措施。
根
据患者的综合情况通过静脉输液纠正,必要时输给血浆、全血。
(3)防治感染和中毒一般都需应用抗肠道细菌包括抗厌氧菌的抗生素防
治细菌感染、减少毒素产生。
详细讲解
配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