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关系的运算
离散数学第二章关系
例9 .设A={1,2,3,4} ,B={2,4,6,8,10} 。 R={(1,2),(2,4),(3,6)}。
则 (R) = {1,2,3}A , (R) = {2,4,6}B 。
二.关系的一些关联性质 17
离散数学
定理1. 设R1,R2 A×B是两个关系。若 R1 R2 ,则
(1)保序性: (R1) (R2) ; (2)保序性: (R1) (R2) ;
注:笛卡尔(1596-1650 ),法国数学家, 1637年发表《方法论》之 一《几何学》,首次提出坐标及变量概念。这里是其概念的推广。
定义2. • 二个集合A,B的(二维或二重)叉积定义为 A×B ={(a, b): a A bB} ; •其元素——二元组(a, b)通常称为序偶或偶对(ordered
故 (R1)∩ (R2) = {1,2 }
21
离散数学
所以 (R1)∩ (R2) (R1 ∩ R2) 。
元素aA和集合A1A在关系R A×B下的关联集 (1)a的R-关联集(R-relative set of a):
R(a)={b : bBaRb }B ;
(2) A1的R-关联集(R-relative set of A1): R(A1)={b : bB (aA1)(aRb) }B 。
•当A=B时,即RA×A,则称R是A上的一个二元关 系。
例1 . 设A是西安交通大学全体同学组成的集合。 11
离散数学
R={(a,b) : aAbAa与b是同乡}A×A 于是,R是西安交通大学同学之间的同乡关系。
例2 . 设A是某一大家庭。
R1 = {(a,b) : aAbAa是b的父亲或母亲}A×A R2 = {(a,b) : aAbAa是b的哥哥或姐姐}A×A R3 = {(a,b) : aAbAa是b的丈夫或妻子}A×A 于是,
离散数学第2版教学课件-关系的运算
4.3.1定义域与值域
定义4.8
设R是二元关系,A为集合,
(1)R在A上的限制记作R↾ A,其中 R↾ A = {<x, y>|xRyxA}
(2)A在R下的像记作R[A],其中 R[A]=ran (R↾ A)
由定义可得出,R在A上的限制R↾ A是R的子关系,而A在R下的像R[A]是ranR的子集。
例2.14
设 R = {<1, 2>, <1, 3>, <2, 2>, <2, 4>, <3, 2>} R↾ {2} = {<2, 2>, <2, 4>}, R[{2}] = {2,4}
4.3.2 限制与像
定理4.3
设R为二元关系,A和B为集合,则有 (1) R↾ (A B) = R↾ A R ↾ B (2) R[A B] = R[A] R[B] (3) R↾ (A B) = R↾ A R↾ B (4) R[A B] R[A] R[B]
证:(3) 对任意的<x, y>, <x, y>∈R↾ (A B) <x, y>∈R∧x∈A B <x, y>∈R∧(x∈A∧x∈B) (<x, y>∈R∧x∈A)∧(<x, y>∈R∧x∈B) <x, y>∈R↾ A∧<x, y>∈R↾ B <x, y>∈R↾ A R↾ B 所以有R↾ (A B) = R↾ A R↾ B。 其他证明略。
例 4.17
设A={a, b, c, d}, R={<a, b>, <b, a>, <b, c>, <c, d>}, 求R的各次幂。
离散数学逻辑运算符
离散数学逻辑运算符
1.否定运算符(NOT):表示取反,也称为补数运算符。
符号为~或¬。
例如,~P表示P不成立。
2.合取运算符(AND):表示“与”操作,也称为逻辑乘法。
符号为
∧或者&&。
例如,P∧Q表示P和Q都成立。
3.析取运算符(OR):表示“或”操作,也称为逻辑加法。
符号为∨
或者||。
例如,P∨Q表示P或Q中至少有一个成立。
4.异或运算符(XOR):表示“异或”操作,两边的结果不同则为真,否则为假。
符号为⊕。
例如,P⊕Q表示P和Q结果不同。
5.条件运算符(IF-THEN):表示如果P成立,则Q成立,也称为蕴
含运算符。
符号为→或者⇒。
例如,P→Q表示如果P成立,那么Q也必
须成立。
6.反条件运算符(IF-NOT-THEN):表示如果P不成立,则Q成立。
符号为←或者⇐。
例如,P←Q表示如果Q成立,那么P也必须成立。
7.双条件运算符(IF-AND-ONLY-IF):表示P和Q两者其中一个成立,或者都成立,则整个表达式为真;否则为假,也称为等价运算符。
符号为
↔或者≡。
例如,P↔Q表示P和Q互相成立或互相不成立。
离散数学基本公式
离散数学基本公式离散数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的是非连续的、分离的对象,如集合、图论、数论、逻辑等。
在这些领域中,一些基本的公式和定理是理解和应用离散数学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离散数学的基本公式:1、德摩根定律德摩根定律是布尔代数中的基本公式之一,它表示对于任何逻辑运算,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否命题和原命题结合在一起,我们就会得到一个恒等式。
用符号表示为:P ∧ Q) ∨(¬P ∧¬Q) ≡ P ∨ QP ∨ Q) ∧(¬P ∨¬Q) ≡ P ∧ Q2.集合论中的互补律在集合论中,互补律表示对于任何集合A和它的补集A',我们有:A ∪ A' = U,其中U是全集A ∩ A' = ∅,其中∅表示空集3.图论中的欧拉公式欧拉公式是图论中的一个基本公式,它表示对于一个连通无向图G,其顶点数v、边数e和欧拉数euler(G)之间有以下关系:euler(G) = v + e - 2其中euler(G)是图G的欧拉数,v是图G的顶点数,e是图G的边数。
这个公式在计算图的欧拉数或者判断一个图是否连通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4.数论中的费马小定理费马小定理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表示对于任何正整数n,如果它是质数p的幂次方,那么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整数x,使得x的n 次方等于1(模p)。
用数学语言表示为:x^n ≡ x (mod p)其中n是正整数,p是质数,x是整数。
这个定理在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5.逻辑中的排中律和反证法排中律是指对于任何命题P,P或非P必定有一个是真命题。
反证法则是通过假设相反的命题成立来证明原命题的一种方法。
在证明过程中,如果假设的相反命题成立会导致矛盾,那么原命题就一定是正确的。
这些公式和定理只是离散数学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是理解和应用离散数学的基础。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掌握更多的公式和定理,以及它们的应用方法。
离散数学笔记总结
离散数学笔记总结一、命题逻辑。
1. 基本概念。
- 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例如“2 + 3 = 5”是真命题,“1 > 2”是假命题。
- 命题变元:用字母表示命题,如p,q,r等。
2. 逻辑联结词。
- 否定¬:¬ p表示对命题p的否定,若p为真,则¬ p为假,反之亦然。
- 合取wedge:pwedge q表示p并且q,只有当p和q都为真时,pwedge q才为真。
- 析取vee:pvee q表示p或者q,当p和q至少有一个为真时,pvee q为真。
- 蕴含to:pto q表示若p则q,只有当p为真且q为假时,pto q为假。
- 等价↔:p↔ q表示p当且仅当q,当p和q同真同假时,p↔ q为真。
3. 命题公式。
- 定义:由命题变元、逻辑联结词和括号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符号串。
- 赋值:给命题变元赋予真假值,从而确定命题公式的真值。
- 分类:重言式(永真式)、矛盾式(永假式)、可满足式。
4. 逻辑等价与范式。
- 逻辑等价:若A↔ B是重言式,则称A与B逻辑等价,记作A≡ B。
例如¬(pwedge q)≡¬ pvee¬ q(德摩根律)。
- 范式:- 析取范式:由有限个简单合取式的析取组成的命题公式。
- 合取范式:由有限个简单析取式的合取组成的命题公式。
- 主析取范式:每个简单合取式都是极小项(包含所有命题变元的合取式,每个变元只出现一次)的析取范式。
- 主合取范式:每个简单析取式都是极大项(包含所有命题变元的析取式,每个变元只出现一次)的合取范式。
二、谓词逻辑。
1. 基本概念。
- 个体:可以独立存在的事物,如人、数等。
- 谓词:用来刻画个体性质或个体之间关系的词。
例如P(x)表示x具有性质P,R(x,y)表示x和y具有关系R。
- 量词:- 全称量词∀:∀ xP(x)表示对于所有的x,P(x)成立。
- 存在量词∃:∃ xP(x)表示存在某个x,使得P(x)成立。
离散数学 关系的运算
R3 R2 R { a, a , b,b , c,c } Ix
8
四、幂运算的性质
定理 设 R 是 A 上的关系, m, n∈N, 则 (1) Rm∘Rn=Rm+n (2) (Rm)n=Rmn
9
关系运算的矩阵表示
10
某关系R的关系图为:
1 2 3
4 5
6
a
b d
c
则R的关系矩阵为:
0 0 0 0
1 1 0 0
0 1 0 0 M R 0 0 1 0
0 0 0 0
0 0 1 0 11
思考:
写出集合A={1 , 2 , 3 , 4 }上的恒等关系、 空关 系、 全域关系和小于关系的关系矩阵。
关系矩阵(matrix of relation)。
设R A×B, A={a1, a2, …, am},
B={b1, b2, …, bn}, 那么R的关系矩阵 MR为一m×n矩阵,它的第i , j分量rij 只
取值0或1, 而
1 rij 0
当且仅当iRbj 当且仅当 ai Rbj
求R1, R∘S , S∘R 。 利用图示(不是关系图)方法求合成
R∘S ={<1,3>, <2,2>, <2,3>} S∘R ={<1,2>, <1,4>, <3,2>, <3,3>}
3
3、限制与像
定义 F 在A上的限制 F↾A = {<x,y> | xFy xA} A 在F下的像 F[A] = ran(F↾A)
定理2 设F, G, H是任意的关系, 则 (1) (F∘G)∘H=F∘(G∘H) (2) (F∘G)1= G1∘F1
离散数学关系的运算
关系的对称闭包
定义2.18 设R和R是集合A上的关系,如果满足: (1)R是对称的; (2)R R; (3)对A上任何包含R的自反关系R都有RR。
则将R称为R的对称闭包,记作s(R)。
逆运算的性质
定理2.5 对于任意集合A和B,设R是集合A到B的关系,则有: (R-1)-1 = R。
逆运算的性质
定理2.6 对于任意集合A、B和C, 设R和S分别是集合A到B和集合B到C的关系,那么 (R◦S)-1 = S-1◦R-1。
逆运算的性质
定理2.7 对于任意集合A、B和C, 设R和S分别是集合A到B和集合B到C的关系,那么:
①计算R-1、S-1、(R-1)-1、(S-1)-1、(R◦S) -1和S-1◦R-1;
解 ① 根据逆运算和复合运算的定义,有 R-1 = {<a, 1>, <c, 2>, <b, 3>, <b, 4>, <d, 4>} S-1 = {<2, a>, <4, b>, <3, c>, <5, c>, <5, d>} (R-1)-1 = {<1, a>, <2, c>, <3, b>, <4, b>, <4, d>} (S-1)-1 = {<a, 2>, <b, 4>, <c, 3>, <c, 5>, <d, 5>} R◦S = {<1, 2>, <2, 3>, <2, 5>, <3, 4>, <4, 4>, <4, 5>} (R◦S) -1= {<2, 1>, <3, 2>, <5, 2>, <4, 3>, <4, 4>, <5, 4>} S-1◦R-1 = {<2, 1>, <3, 2>, <5, 2>, <4, 3>, <4, 4>, <5, 4>}
离散数学关系的概念性质及运算
例3:设X是一个集合,集合的包含于“”是2X上的二 元关系。
8/25
集合与图论 二元关系到n元关系的推广
定义3 设A1,A2,...,An是n个集合,一个 A1A2...An的子集R称为A1,A2,...,An间的n元关系。
每个Ai称为R的一个域。
23/25
集合与图论 关系幂运算的定义及性质
定理6 设X是一个有限集合且X=n,R为X上的任 一二元关系,则存在非负整数s,t使得0≤s<t≤2n2且Rs=Rt。
定理7 设R是X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存在非负整 数s,t,s<t,使得Rs=Rt,则
(1)Rs+k=Rt+k,k为非负整数; (2)Rs+kp+i=Rs+i,其中p=t-s,而k,i为非负整数; (3)令S={R0,R,R2,...,Rt-1},则对任意的非负的整数 q有RqS。
例15:设R,S是集合X上的两个传递关系,问R∪S 是否是传递关系呢?
17/25
集合与图论
运算与性质的关系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R11
√
√
√
√
√
R1∩R2 √
√
R1∪R2 √
√
R1R2 ×
√
√
√
√
√ ××
√
√×
R1∘R2 √
×
×
××
18/25
集合与图论 3 关系的合成
定义1 设R是A到B的二元关系,S是B到C的二元 关系。R与S的合成是A到C的一个二元关系,记成RS, 并且
显然:R是传递的,当且仅当 ?。 例11: Z上的模n同余关系是不是传递关系?
离散(关系的运算)
t ( R ) R i =R∪R2∪R3
i 1
={<a,b>,<b,c>,<c,a>,<a,c>,<b,a>,<c,b>,<a,a>,<b,b>,<c,c> }
定理3.8.5 设A是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 R是 A上的二元关系,
则存在一个正整数k≤n,使得
t(R)=R∪R2∪R3∪…∪Rk
n
wij ( rik skj )
k 1
式中∧代表逻辑乘,满足0∧0=0 , 0∧1=0, 1∧0=0, 1∧1=1. ∨代表逻辑加,满足0∨0=0 , 0∨1=1, 1∨0=1, 1∨1=1.
例4. 设集合A={ 1, 2, 3, 4 }, B={ 2, 3, 4}, C={ 1, 2, 3 }
离散数学(Discrete Mathematics)
3-7 关系的运算
一、 复合关系 (Compound Relations)
定义3.7.1 设 R 是由X 到Y 的关系, S 是由Y 到Z 的关系, 则 RS 称为R 和 S 复合关系, 表示为 RS ={ <x,z> | xX∧zZ∧(y)(yY∧xRy∧ySz) } 两个关系的合成运算可以推广到多个. 例如: RSP、 R S P Q 等. 且合成运算满足结合律.即: ( P R )Q= P( RQ ) 关系R自身合成n次可以记为: RR ‥‥R=R(n)
1 0 0
RS={< 1, 1 >, < 2,1 >, < 2, 3 > ,< 3, 2 >,<4,1> }
离散数学关系的运算
离散数学关系的运算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结构和离散对象的数学分支。
其中,关系是离散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关系的运算是指对不同关系进行操作,从而得到新的关系。
在离散数学中,常见的关系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补集和复合运算。
1. 并集:对于两个关系R和S,它们的并集R∪S是包含了两个关系的所有元素的集合。
即R∪S={x | x∈R 或 x∈S}。
并集运算可以合并两个关系中的元素,得到新的关系。
2. 交集:对于两个关系R和S,它们的交集R∩S是同时属于R和S的元素的集合。
即R∩S={x | x∈R 且 x∈S}。
交集运算可以得到两个关系中共同拥有的元素。
3. 差集:对于两个关系R和S,它们的差集R-S是属于R但不属于S的元素的集合。
即R-S={x | x∈R 且 xS}。
差集运算可以得到在R中存在但不在S 中的元素。
4. 补集:对于一个关系R,它的补集R'是所有不属于R的元素的集合。
即R'={x | x不属于R}。
补集运算可以得到关系R的补集。
5. 复合运算:对于两个关系R和S,它们的复合运算RS是通过将R的元素的后继者与S的元素的后继者进行连接得到的新关系。
即RS={(a,c) | 对于某个b∈B, (a,b)∈R 且 (b,c)∈S}。
复合运算可以通过连接两个关系的元素来构建新的关系。
这些关系运算在离散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常用于描述集合、图、逻辑等离散结构之间的关系。
对于每种关系运算,都有相应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熟练掌握关系运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离散结构中的关系。
离散数学符号运算优先级
离散数学符号运算优先级离散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数学分支,它研究离散的结构和离散的对象,如离散的集合、图论、逻辑、代数结构等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网络安全等领域中。
在离散数学中,符号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操作,而符号运算的优先级决定了运算的顺序和结果。
因此,掌握离散数学符号运算的优先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离散数学中常见的符号运算及其优先级,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它们。
一、离散数学符号运算1. 集合运算集合是离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表示一组具有相同特征的对象的整体。
集合运算是指对集合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对称差等。
并集:表示两个或多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总体,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集合A和B的并集。
交集:表示两个或多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集合A和B的交集。
差集:表示一个集合中去掉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后所得到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从集合A中去掉集合B中的元素所得到的集合。
对称差:表示两个集合中不同的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集合A和B的对称差。
2. 逻辑运算逻辑运算是指对命题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包括否定、合取、析取、条件、双条件等。
否定:表示命题的否定,用符号“”表示。
例如,p表示命题p 的否定。
合取:表示两个命题同时成立的命题,用符号“∧”表示。
例如,p∧q表示命题p和q同时成立的命题。
析取:表示两个命题至少有一个成立的命题,用符号“∨”表示。
例如,p∨q表示命题p和q至少有一个成立的命题。
条件:表示如果一个命题成立,则另一个命题也成立的命题,用符号“→”表示。
例如,p→q表示如果命题p成立,则命题q也成立。
双条件:表示两个命题同时成立或同时不成立的命题,用符号“”表示。
例如,pq表示命题p和q同时成立或同时不成立的命题。
3. 关系运算关系是指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它描述了这两个集合中元素之间的某种联系。
离散数学实验 C 关系的运算 幂运算 闭包运算
实验2关系的运算(1)关系的幂运算输入:集合A,二元关系集合R,幂次n输出:R的n次幂要求:尽量使运算的计算量最小(2)关系闭包的计算输入:集合A,二元关系集合R输出:R的传递闭包t(R)要求:(a)采用Warshall算法(89页)(b)编写代码判断输出t(R)为传递闭包程序代码:#include<iostream>#include<sstream>#include<vector>usingnamespacestd;typedefvector<vector<int>>Mat;classRelation{vector<int>s;//集合MatA;//关系矩阵MatB;MatC;MatE;MatD[100];//用来存储矩阵intn;public:voidinputs();//将集合存入向量中voidinputa();//将读入的关系转化为关系矩阵voidprint();//输出关系矩阵voidmi();intWarshall();};//定义类intn,m;//全局变量,下文中使用voidRelation::inputs(){cout<<"输入集合";for(inta;cin>>a;){s.push_back(a);if(getchar()=='\n')break;}}//将集合存入向量中voidRelation::inputa(){//将读入的关系转化为关系矩阵 cout<<"输入关系";inti,j,e,r;for(i=0;i<s.size();i++){vector<int>u;for(j=0;j<s.size();j++){intia=0;u.push_back(ia);}A.push_back(u);B.push_back(u);C.push_back(u);E.push_back(u);}//创建二维向量,初始化,是每个元素为0for(inth,z;cin>>h>>z;){if(h==0&&z==0)break;for(i=0;i<s.size();i++){if(s[i]==h)e=i;if(s[i]==z)r=i;}A[e][r]=1;B[e][r]=1;E[e][r]=1;//C[e][r]=1;//读入关系,将关系对应的矩阵中的位置元素变为1if(getchar()=='\n')break;}voidRelation::print(){for(inti=0;i<s.size();i++){for(intj=0;j<s.size();j++)cout<<A[i][j]<<"";cout<<endl;}}//输出关系矩阵voidRelation::mi(){inta,b,i,c;cin>>n;//读入幂次if(n==0){//0次幂for(intk=0;k<s.size();++k){for(intj=0;j<s.size();++j){if(k==j)cout<<"1";//对角线上元素为1 elsecout<<"0";}cout<<endl;}else{for(i=1;i<n;++i){for(inth=0;h<s.size();++h){for(intd=0;d<s.size();++d){intm=0;for(intx=0;x<s.size();++x){m=m+B[h][x]*A[x][d];//第h行第d列的元素对应相乘的和}C[h][d]=m;}}if(i>1){for(a=0;a<s.size();++a){for(b=0;b<s.size();++b){if(C[a][b]!=D[0][a][b])break;}if(b!=s.size())break;}}//检验是否重复if(a==s.size()&&b==s.size()){break;//重复则跳出不再幂乘}for(intk=0;k<s.size();k++){for(intj=0;j<s.size();j++){B[k][j]=C[k][j];}D[i-1]=B;c=i;}}if(a==s.size()&&b==s.size()){intq;q=(n-i)%c;//找出结果位置if(q==0)q=c;for(inte=0;e<s.size();e++){for(intf=0;f<s.size();f++){cout<<D[q-1][e][f]<<"";//输出}cout<<endl;}return;}else{//1次幂for(inth=0;h<s.size();h++){for(intn=0;n<s.size();n++){cout<<B[h][n]<<"";}cout<<endl;}}}}intRelation::Warshall(){for(inti=0;i<s.size();++i){for(intj=0;j<s.size();++j){if(A[j][i]==1){for(intk=0;k<s.size();++k){A[j][k]=A[j][k]+A[i][k];if(A[j][k]!=0&&A[j][k]!=1)A[j][k]=1;}}}}print();inta=1;intb=1;//for(intp=0;p<s.size();++p){for(intl=0;l<s.size();++l){if(A[p][l]==0){for(intx=0;x<s.size();++x){if(A[p][x]*A[x][l]==1)a=0;}}}}if(a==0){cout<<"wrong!"<<endl;}else{for(intp=0;p<s.size();++p){for(intl=0;l<s.size();++l){if(A[p][l]==1&&E[p][l]==0){A[p][l]=0;//再判断传递性for(intp=0;p<s.size();++p){for(intl=0;l<s.size();++l){if(A[p][l]==0){for(intx=0;x<s.size();++x){if(A[p][x]*A[x][l]==1)b=0;}}}}if(b==1){cout<<"wrong!"<<endl;return0;}A[p][l]=1;}}}cout<<"right!"<<endl;}//return1;}voidmain(){Relationw;w.inputs();w.inputa();w.print();cout<<"输入n"<<endl; w.mi();cout<<endl;cout<<"闭包为"<<endl; w.Warshall();}实验截图:。
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离散数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离散结构和离散对象之间的关系。
与连续数学不同,离散数学关注的是离散的、离散的事物,如整数、图形、逻辑、集合等。
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以及其他许多领域中,离散数学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离散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运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离散数学。
一、集合论集合论是离散数学的基石之一,它研究集合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
集合是指一组元素的事物的整体,元素可以是任何事物,比如数字、字母、人或其他对象。
常见的集合运算有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等。
并集表示两个或多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交集表示同时属于两个或多个集合的元素的集合,差集表示从一个集合中减去另一个集合的元素的集合,补集表示在给定参考集合中不属于某个特定集合的元素的集合。
二、逻辑逻辑是离散数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命题、逻辑运算和推理。
在离散数学中,命题是指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逻辑运算包括与、或、非、异或等。
与运算表示两个命题同时为真时结果为真,或运算表示两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结果为真,非运算表示对命题的否定,异或运算表示两个命题中仅有一个为真时结果为真。
推理是利用逻辑规则从已知命题中得出新的结论的过程,常见的推理方法有直接证明、反证法和归纳法。
三、图论图论是离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由节点和边组成的图形结构。
图形是由节点(或顶点)和边组成的抽象化模型,节点表示某个对象,边表示节点之间的关系。
图论研究图形的性质、特征和算法。
常见的图形类型有无向图和有向图,无向图的边没有方向,有向图的边有方向。
图形的表示方法有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等。
在计算机科学中,图论广泛应用于网络、路径规划、数据结构等领域。
四、代数系统代数系统是离散数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研究运算规则和运算对象之间的关系。
代数系统包括集合、运算和运算规则。
常见的代数系统有代数结构、半群、群、环、域等。
代数结构是指由一组元素和一组运算构成的系统,运算可以是加法、乘法或其他操作。
关系的平方怎么算离散数学
关系的平方怎么算离散数学
在离散数学中,关系的平方是指将一个关系R与其自身进行合
成运算得到的新关系R^2。
假设R是集合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即
R⊆A×A。
那么R的平方R^2定义为R^2={(x,z) | 存在y∈A使得(x,y)∈R 且(y,z)∈R}。
换句话说,R^2中的元素(x,z)是由R中
的元素(x,y)和(y,z)组合而成的。
要计算关系R的平方R^2,需要遍历R中的所有元素,找出满
足定义条件的元素对。
具体步骤如下:
1. 遍历关系R中的每一个元素(x,y)。
2. 对于每个元素(x,y),再次遍历关系R中的每一个元素(y,z)。
3. 如果存在元素对(y,z)使得(x,y)∈R 且(y,z)∈R,则将元
素对(x,z)加入到关系R^2中。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关系的平方时要考虑元素的顺序,即(x,y)
和(y,z)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关系是有序对的集合。
此外,还可以用矩阵的方式来表示关系的平方。
如果关系R可以用一个布尔矩阵M_R表示,那么R的平方R^2可以通过计算矩阵M_R与自身的矩阵乘法来得到。
总之,计算关系的平方需要按照定义逐对元素进行组合,并且需要考虑元素的顺序。
这样就可以得到关系R的平方R^2。
离散数学关系矩阵的乘法
离散数学关系矩阵的乘法
离散数学中,关系矩阵的乘法是一种常见的运算方式。
关系矩阵是用矩阵表示的关系,其中矩阵的每个元素表示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对于一个集合{1,2,3},若其元素之间的关系为“小于”,则可以用一个3x3的矩阵表示,该矩阵为:
0 1 1
0 0 1
0 0 0
其中,矩阵的第i行第j列表示元素i与元素j之间的关系,0
表示无关系,1表示有关系。
关系矩阵的乘法是指将两个关系矩阵进行乘法运算得到一个新
的关系矩阵的过程。
具体来说,若A和B分别为两个n阶关系矩阵,则它们的乘积C为一个n阶矩阵,其中C[i][j]表示A[i][k]和B[k][j]之间存在关系的个数。
如果A和B表示的是两个集合中元素的关系,则C表示的是这两个集合中元素的组合关系。
例如,对于上述矩阵的乘积AB,其结果为:
0 0 1
0 0 0
0 0 0
其中,C[i][j]的值为1表示元素i与元素j之间存在一条长度
为2的路径。
关系矩阵的乘法在离散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图论、自
动机理论、编码理论等领域中都有应用。
因此,熟练掌握关系矩阵的乘法对于离散数学的学习和应用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关系基本运算的性质
定理1 设F是任意的关系, 则 (1) (F1)1=F (2) domF1=ranF, ranF1=domF 定理2 设F, G, H是任意的关系, 则 (1) (F∘G)∘H=F∘(G∘H) (2) (F∘G)1= G1, T均为A上二元关系, 那么
1 rij 0
当且仅当aiRbj 当且仅当 ai Rb j
10
某关系R的关系图为:
1 2 3 5 4 6 a b c d
则R的关系矩阵为:
0 1 0 MR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1 0
注意: 对于A上的任何关系R1和R2都有 R10 = R20 = IA 对于A上的任何关系 R 都有 R1 = R
7
例:
X {a, b, c} R { a, b , b, c , c, a }
R { a, c , b, a , c, b }
2
R R R { a, a , b, b , c, c } Ix
R0, R1, R2, R3,…的关系图如下图所示
14
幂的求法(续)
对于集合表示的关系R,计算 Rn 就是n个R右复合 . 矩阵表示就是n个矩阵相乘, 其中相加采用逻辑加. 例3 设A={a,b,c,d}, R={<a,b>,<b,a>,<b,c>,<c,d>}, 求R的各次幂, 分别用矩阵和关系图表示. 解 R与R2的关系矩阵分别为
3
3、限制与像
定义 F 在A上的限制 F↾A = {<x,y> | xFy xA} A 在F下的像 F[A] = ran(F↾A)
例3 设 R={<1,2>, <2,3>, <1,4>, <2,2>} ,则 R↾{1}={<1,2>,<1,4>} R[{1}]={2,4} R↾= R[{1,2}]={2,3,4} 注意:F↾AF, F[A] ranF
一、关系的基本运算定义
1、定义域、值域 和 域
定义 设R是二元关系,由(x,y)∈R 的所有x 组成的集合 称为 R的前域,记为domR。即domR = { x | y (<x,y>R) }。 使(x,y)∈R 的所有y组成的集合称为R的值域,记为ranR。
即ranR = { y | x (<x,y>R) }。称domR ranR为R的域,记
R∘S ={<1,3>, <2,2>, <2,3>}
S∘R ={<1,2>, <1,4>, <3,2>, <3,3>}
2
合成运算的图示方法
例2 已知 R={<1,2>, <1,4>, <2,2>,<2,3>, }, S={<1,1>, <1,3>, <2,3>, <3,2>, <3,3>}, 求R1, R∘S , S∘R 。 利用图示(不是关系图)方法求合成 R∘S ={<1,3>, <2,2>, <2,3>} S∘R ={<1,2>, <1,4>, <3,2>, <3,3>}
为fldR 。即fldR = domR ranR 。 例1 设A={1,2,3,4}, R1是A上的二元关系,当a,b∈ A, 且a<b 时, (a,b) ∈ R1 , 求R和它的前域,值域和域。
解:根据题意R1 ={(1,2),(1,3),(1,4),(2,3),(2,4),(3,4)}
故前域dom R1 ={1,2,3}, 值域 ran R1 ={2,3,4}, fldR ={1,2,3,4}。
3 2
8
四、幂运算的性质
定理 设 R 是 A 上的关系, m, n∈N, 则
(1) Rm∘Rn=Rm+n
(2) (Rm)n=Rmn
9
关系运算的矩阵表示 关系矩阵(matrix of relation)。 设R A×B, A={a1, a2, …, am}, B={b1, b2, …, bn}, 那么R的关系矩阵 MR 为一 m×n 矩阵,它的第 i , j 分量 rij 只 取值0或1, 而
11
思考: 写出集合A={1 , 2 , 3 , 4 }上的恒等关系、 空关 系、 全域关系和小于关系的关系矩阵。 答案:分别为:
1 0 M IA 0 0 1 1 M A A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M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1 0 1 1 1 0 0 1 1 1 1 1 ML A 0 0 0 1 1 1 1 1 1 1 0 0 0 0
Rο (S∪T)=(Rο S)∪(Rο T)
( 2)
( 3) ( 4) ( 5)
(S∪T)ο R=(Sο R)∪(Tο R)
Rο (S∩T) (S∩T)ο R
( Rο S)∩(Rο T) ( Sο R)∩(Tο R)
Rο (Sο T)=(Rο S)ο T
6
三、A上关系的幂运算
设R为A上的关系, n为自然数, 则 R 的 n次幂定义为: (1) R0={<x,x> | x∈A }=IA (2) Rn+1 = Rn∘R
1
2、逆与合成 R1 = {<y,x> | <x,y>R} R∘S = |<x,z> | y (<x,y>R<y,z>S) } 例2 已知 R={<1,2>, <1,4>, <2,2>,<2,3>, }, S={<1,1>, <1,3>, <2,3>, <3,2>, <3,3>}, 求R1, R∘S , S∘R 。 解:R1={<2,1>, <3,2>, <4,1>, <2,2>}
12
在讨论关系矩阵运算前, 我们先定义布尔运算, 它只涉及数字0和1。
布尔加法(∨ ):
0+0=0
0+1=1+0=1+1=1
布尔乘法( ∧ ):
1 ·1 = 1
0 ·1 = 1 ·0 = 0 ·0 = 0
13
五、幂的求法
例3 设A={a,b,c,d}, R={<a,b>,<b,a>,<b,c>,<c,d>}, 求R的各次幂, 分别用矩阵和关系图表示. 解 R与R2的关系矩阵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