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

合集下载

卢梭名词解释

卢梭名词解释

卢梭名词解释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是法国十八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他所提出的许多概念和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当今社会以及过去许多代人。

他的一系列处女作《社会契约论》大大改变了人们看待社会的观念,这本书中出现的“卢梭名词”,也一直是政治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及其他领域中广为流传的概念。

首先,“契约”是卢梭提出的重要概念之一。

他认为,社会的每一个层面都可以根据契约来建构,就好像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的协定或约定一样。

因此,他提出的“社会契约”,指的是构成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以客观的条件下自愿签订的协议,以此维持社会秩序。

其次,卢梭提出“自由”这一概念。

他认为,人不仅仅是受政府权力约束而无法表达内心想法的囚徒,而是能够去理解自己的人。

因此,他宣称,人们应该享有发展个人特质的自由,而不是受制于他人的慷慨。

再次,卢梭认为“无政府”是一个有价值的概念。

他认为,必须尊重个体的自由权利,以及其他社会关系,强化社会经济、宗教以及政治自治,最终以实现社会自治。

因此,他倡导以无政府主义为基础,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个人自由为目标,废除具有政治和宗教特征的行政权力结构。

此外,卢梭还提出“平等”的概念,他强调人人生而平等,并且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智慧和思想自由。

他认为,国家的宪法应该允许人们就公共政策根据自己的利益表达自由意见,并应具有统一有效的维护力,以保护公民权利。

总之,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使用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名词,这些都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分割的重要概念,它们对我们的思考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卢梭的名词不仅表达了对社会的理性认识,更是一种激发人们情绪的号召,它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社会契约论》中的卢梭名词,在政治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研究领域,一直以来都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本文是对卢梭名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它们与当代社会息息相关,它们对我们的社会秩序、政治制度、以及人类的表达方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卢梭教育思想

卢梭教育思想
❖ 卢梭被迫逃亡国外,颠沛流离,四处流浪。
❖ 直到1770年,才获赦重返巴黎。晚年卢梭贫病交 加,完成自传体小说《忏悔录》。
1.卢梭的人性论
❖ 持人性善而社会恶观点。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 西,都是好的,而一到 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 了。”
性善论
2.感觉论
感觉是知识的来源 主张对儿童进行感觉方面的训练
卢梭名言
❖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
怎样去发现真理。 ❖ 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
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 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
自然教育的原则
❖ 2.给儿童以充分自由的原则
❖ 对儿童的教育和发展,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 都应该持一种不压制、不强迫和不灌输的态 度,让儿童依据其天性自由和自在的发展。
❖ 自由教育的核心是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 反对束缚儿童自由,反对呆读死记、严酷 纪律和实行体罚的经院式教育。
论女子教育
❖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还通过爱弥儿的 未婚妻苏菲的教育讨论了女子教育的问题。 卢梭认为,从自然出发,顺乎女子自然的天 性,女子与男子不同,则女子教育应不同于 男子。女子的教育目的就是“把她培养成好 女人。”
卢梭的教育思想
主要内容
❖ 一、卢梭生平 ❖ 二、卢梭的人性论思想 ❖ 三、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 四、女子教育观
一、卢梭生平
❖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 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 ❖ 早慧,只受过两年正规学校教育。
❖ 12岁时开始学徒谋生,从事过多种职业。
❖ 1740年,卢梭在里昂一位修道院院长的 家庭里担任2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卢梭介绍.

卢梭介绍.

朴素派 (原始主义) Primitivism 1890 背景 ︰朴素派画家一词的由来可追溯到19世纪晚期出现 的所谓 「星期日画家」(Sunday Painters), 另一 别名即为「素人画家」。由于19世纪晚期社会生 活形态的变迁,画家个性的主张 与社会性往往分 裂为二,不能互相适应,于是「朴素派」 画家便 在这种情形下产生, 他们的出现有如一种自然产 生的缓冲作用。此一流派 事 实上不能冠以派别的 名称,因为他们并无特定的组织或 共通的主张, 完全是个自独立作画。 特色 ︰朴素派的作品有相同的倾向:单纯、朴素。 朴素 主义的画家们所作的画,大都描写细密;而此派 画家的写实则是基于内心要求的写实,将梦与现 实揉而为一。
朴素艺术的旗手 --亨利 卢梭 Henri Rousseau (1844~1910)
亨利 盧梭 Henri Rousseau
(44~1940)
卢梭幼年家境并不富裕,1871年进入巴黎市政府海关处担任收税员,而终其一生, 就是担任这个安份的公务员;他的闲暇嗜好,就是创作绘画,曾经获准在罗浮宫 美术馆临摹。曾经参加官方的沙龙展,却未曾入选;但他仍自得其乐的不断创作。 卢梭于 1855 年从巴黎一所收费站中退休后,始全力作画,因此博得“关税员” 的称号。别人常把他归为“原始的”、“素人的”、“周日画家”之列,他却光 明正大地认为自己是不折不古的专业画家。 1891年起常至植物园观赏温室里的热带景物,创作了许多充满幻想式的作品, 如“睡眠中的吉普赛女郎”、“梦”等,1893年退休之后,生活清苦,却全心投 入绘画创作;他充满想象的作品,却获得了诗人的赞赏及毕加索等前卫画家所推 崇。 卢梭画的主题包罗万象,除了巴黎市郊,还有手法率真直接的人像,瑰丽的 寓言性作品,花卉、尤其是一批富异国情调的大幅幻想式作品,这些作品是他常 逛巴黎的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所激发出来的。 卢梭创作热衷于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他的艺术很难归到哪一派,但他的画 法属超现实主义。他似乎总是生活在一个梦幻的世界,这种与生俱来的爱幻想的 天真性格,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天真烂漫,他的画具有原始童话般的魅力。

教育家 卢梭

教育家 卢梭

读卢梭谈我想法国教育家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社会契约论》(1762)、《爱弥儿》(1762)等。

卢梭热爱自然,崇尚自然。

他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

在大自然中,凡是映入卢梭眼帘的东西,都令他内心感到一种醉人的享受。

大自然的奇伟、多彩和实际的美,深深地影响了卢梭的人生观。

所以,卢梭曾说过,“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他的教师是'自然'”。

正是由于对大自然、对自由的推崇向往,卢梭对教育的观点也是“自然教育”。

何为“自然教育”?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因此,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3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

他说,"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3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他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

卢梭还进一步分析:"在这3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决定的;事物的教育中人在有些方面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

"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哲学家卢梭的简介

哲学家卢梭的简介

哲学家卢梭的简介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作为人类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先驱,提出的众多理论可以作为人类的思想启蒙导师,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哲学家卢梭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

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

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的哲学思想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资产阶级论调:人与人的契约构成社会,人与社会的契约构成国家。

自然准则高于社会准则,主权高于人权,集体权力高于个人权力。

人生而自由,个人自由大于集体自由。

法治要结合德治。

人即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情感教育要先于理智教育,教育要秉承天性培养自然人,从自然到人再到事物的认识过程。

卢梭的故事卢梭一生和多位女性有染,主要的有两位。

其一是华伦夫人,她在卢梭早年的生活中扮演了保护人、朋友、情妇、精神上的母亲等多重角色。

离开华伦夫人后,卢梭后来开始与戴莱斯同居。

卢梭的生平和哲学

卢梭的生平和哲学

卢梭的生平和哲学、社会政治观点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反封建的勇猛战士。

他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父亲是个钟表匠,热爱祖国。

卢梭出生后不久,母亲逝世,由父亲抚育。

他从4~5岁起就跟随父亲识字读书。

10岁时,父亲因受人陷害逃离瑞士。

卢梭13岁即开始自谋生计。

他当过学徒、杂役,为人抄写过乐谱,做过家庭教师。

寄人篱下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长期漂泊不定的贫困生活,培育了卢梭对于“残暴和不正义”的反抗意识。

1741年,卢梭到达巴黎,靠抄写乐谱为生。

不久,他结识了伏尔泰、狄德罗、达兰贝尔、孔狄亚克等学识渊博者和思想家,并参加了《百科全书》的撰写工作。

通过与思想家们的交游,他不仅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洞悉了当时腐朽的政治,而且锻炼了反抗封建势力的坚强意志。

1749年,法国第戎学院悬赏征文,题目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卢梭在论文中认定,科学与艺术只是为少数人所享有,助长了贵族的骄奢和对弱者的掠夺,因而败坏了社会风气,并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这篇论文被选为首奖,卢梭由此博得声誉。

1754年,卢梭又发表了第二篇应征文章《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在这篇文章里,卢梭明确指出,私有财产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出版,在这部不朽的社会名著中,他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民主主义政治思想,同年,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

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

他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主义教育,疾之如仇,无情地揭露了其压抑儿童个性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根本改造。

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

这部讨伐传统教育的长篇檄文,刚一发表,就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

法国政府下令逮捕卢梭,焚毁《爱弥儿》。

卢梭被迫逃到瑞士,翌年又出走英国。

卢梭的生平

卢梭的生平

卢梭生平卢梭(1712.6.28—1778.7.2)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是古典自然法学派和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

● 1712年6月28日卢梭生于且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母亲在生他时去世,他从小由姑母抚养,这是其人生的第一大不幸。

● 1722年,其父与市政议员发生争执,卢梭的父亲离开了,留下年仅10岁的小卢梭。

卢梭被寄居在舅父家,托付给姨妈照管,在此期间卢梭读过两年书。

● 1727年在零件刻缕师那当学徒,受到奴役。

也因偷窃经常挨打受骂。

● 1728年被华伦夫人收留。

1728年由于游玩误了时辰,城门关上了,他害怕回去后会遭到挨打,未满16岁的卢梭,只身离开了日内瓦,后被华伦夫人收留。

1740年卢梭离开了华伦夫人,一直颠沛流离,受过教育,学会作曲,做过仆从、家庭教师、秘书等等,但始终籍籍无名。

● 直至1750年,这也是卢梭生平转折的一年,他参加全国论文大赛并获得一等奖。

他的哲学家的生涯也因此开始了,声誉如日中天,社会交往也日渐增多,但卢梭不善交际,深感不自在。

卢梭也因此疑心周围的那些朋友设计合谋毁掉自己,觉得他们表面上似乎在努力使我幸福,实际上却努力使我成为笑柄。

他开始胡思乱想。

● 1756年,声望日高,但鄙弃与贵族为伍的卢梭与瓦瑟迁往退隐庐,告别了巴黎,在乡间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此时的他一边倾慕着瑟瑞斯,一边又开始了对乌德托夫人的热恋。

也正是因为乌德托夫人之缘故,卢梭怀疑狄德罗从中毁掉他的名声(即将平时告知的秘密传给他人),于是与他绝交。

他激进思想及行为引起封建王朝和僧侣们的的不安,也使其与伏尔泰、狄德罗等启蒙学者决裂。

● 1757年,因与乌德托夫人恋爱一事,和狄德罗、格里姆、埃皮奈夫人闹翻,他离开了退隐庐,住到了卢森堡元帅家,受到卢森堡夫妇的保护。

● 1762年起,卢梭由于写政论文章,也就是《爱弥尔》与《社会契约论》发表,这两本书给卢梭招致了严重的后果,他本人被谴责,书被查禁和焚烧,为逃避当局的逮捕,卢梭从此逃出巴黎,之后四处逃亡,几近举世共弃。

第三讲卢梭

第三讲卢梭

第三讲:卢梭:教育史上的“哥白尼”一、卢梭的生平二、性善论与自然教育三、把儿童看作儿童四、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阶段五、反对体罚六、注重性教育七、正视女子教育一、卢梭的生平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倡导者。

1、卢梭生于瑞士日内瓦,其父是钟表匠,母亲早丧,幼年由舅父抚养。

2、10岁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师那里,两年内学会了拉丁文。

3、13岁至15岁学徒,遭受很多磨难。

两年后他终于弃职离乡来到法国,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

4、到了40岁因为第戎(Dijon)学院的一次有奖征文《论科学和文艺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获得首奖,一举成名。

卢梭的教育代表作他的《爱弥儿》一书由于极力抨击自古以来传统教育的观点,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主张教育以儿童为中心的本位思想,犹如天文学上哥白尼主张的地动说,在世界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

二、性善论与自然教育1、性善论与性恶论是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

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性善论: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法国教育家卢梭持这种观点。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坏了”(卢梭:《爱弥儿》上册,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5页,91~92页)。

2、崇尚自然教育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

只因社会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恶从生。

因此,远离喧嚣的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的天性。

因此,15岁之前的教育必须远离城市的农村进行。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

只有三种教育圆满地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符合儿童的天性,否则就不是一种良好的教育。

他的自然教育思想提倡教育要“顺应自然”,主张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被看作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

卢梭儿童教育观

卢梭儿童教育观

卢梭儿童教育观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对儿童教育贡献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卢梭认为,儿童是天真、纯洁且充满好奇心和天赋的,应该得到适当的引导和教育,以发展他们的本质和潜力。

他的儿童教育观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卢梭强调儿童的自由发展。

他认为,儿童需要在自由的环境中探索和学习,而不是受到严格的管束和限制。

他主张给予儿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发现和体验世界,从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卢梭主张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并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其次,卢梭注重感性教育。

他认为儿童在早期应该通过感知和体验来学习。

卢梭主张教育者要通过直接观察、实践和体验让儿童与外界互动,激发他们的感官和情感。

他主张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卢梭认为,在感性教育的基础上,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实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第三,卢梭强调道德教育。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公民。

卢梭认为,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他主张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儿童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强调培养儿童的正直、诚实、宽容和公正等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卢梭关注儿童的体育教育。

他认为,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发展非常重要,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

他主张在教育中注重体育训练和运动锻炼,以培养孩子的体魄和毅力。

卢梭认为,通过体育活动,儿童可以培养自信心、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卢梭儿童教育观强调儿童的自由发展、感性教育、道德教育和体育教育。

他的观点对现代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教育者应该注重感性教育,通过实践和体验使儿童与外界互动,激发他们的感官和情感。

卢梭生平

卢梭生平

1.自然教育 2.知识教育 3.游戏教育 4.美育教育 5.女子教育 6.教师的艺术
自然教育
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 他的教师是“自然”。 “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孩子在生下来的 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学生,不过他不是老师的学生,而 是大自然的学生罢了,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之下 进行研究,防止别人阻碍它对孩子的关心。他照料着 孩子,他观察他,追随他。象穆斯林在上弦到来的时 候守侯月亮上升的时刻那样,他极其留心地守侯着他 微弱的智力所显露的一道光芒。”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可是教 育孩子不能够急于求成,要让孩子自然成长,自己积 累经验。
卢梭对男女差别的基本看法是:一个是积极主动和身强力壮的,而 另一个则是消极被动和身体柔弱的。他认为女子虽显得弱,但也可支配 强者;她们是孩子们和父亲之间的纽带;生儿育女、帮助和体贴丈夫是 她们应尽的自然义务。她们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是她们只能学习适 合于她们学习的东西。 卢梭认为,像男孩的教育一样,对女孩也是首先培养健康的身体, 但更倾向于灵巧的目的。为此,她不可整天坐着不动、娇生惯养,而应 当尽情游戏,免除过分的束缚。这对于以后生育健壮的孩子和获得良好 的身段是有益的。卢梭还安排女子学习唱歌、跳舞、绘画等,使之声音 动人、身材灵巧、风度优雅并具有思考的习惯,以便更好地愉悦家人、 教育子女,而不是为了参加社交活动。女子的治家能力是她尽相夫育子 卢梭在女子教育问题上的总倾向是保守的。小家碧玉、贤妻良母是其教育的 的天职所不可缺少的。 目标。尽管如此,这对于当时贵族妇女不事家务、奢侈放荡的风气来说, 也不啻是一种反叛了。 卢梭理想中的女子不仅是女工的能手,而且是管理、调度、安排全家 生活、使全家人亲密相处的能人。不过,她最好不进菜园和厨房。卢梭 还不赞成女孩学习更深的知识,因为她们没有相当精细的头脑和集中的 注意力去研究严密的科学。

卢梭

卢梭
12-1778年) 18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法国启蒙时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出身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从幼年时就开始了流浪生活,是自学成才的典范。1742年他迁至巴黎后,曾在短期内(1743-1744年)任法国驻威尼斯大使的秘书。重返巴黎后,与狄德罗及当时其他著名的知识分子过往甚密。在狄德罗的鼓励下,1749年他参加了第戎学院的短论竞赛,他以《论科学和艺术》获一等奖,并一举成名。他作为音乐家和音乐理论家为《百科全书》编写了全部音乐条目。卢梭个性异常过敏,人称偏执狂,在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人物中四面树敌,1756年他从巴黎移居农村后,与狄德罗彻底决裂。1762年,他的《爱弥尔》和《社会契约论》在法国被列为禁书,使他不得不逃离法国,在普鲁士、瑞士、英国等地寻找避难所。为了反击迫害,卢梭在1764-1770年间撰写了自传《忏悔录》,这是一部自我解剖的杰作。后来又写了续篇《对话录》(1772-1776年)和《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思》(1776-1778年)。纵观卢梭一生,他到过不同的国家,曾属于不同的社会阶级,体验过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使他的思想十分丰富,其许多重要著作成为西方社会和政治史的转折点。他知识渊博、兴趣广泛,集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文学家、植物学家、政治思想家于一身,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对他的评价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明显变化。18世纪他是启蒙运动的“捣乱分子”,在对进步概念提出挑战时又否认现状的合理性。19世纪他又常被看作是法国大革命的鼓动者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奠基人。20世纪他经常被誉为民主传统的缔造者或被污为极权主义的先驱。因此,卢梭应被看作西方历史上最复杂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的著作除上面提到的之后,还有《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新爱络绮思》等。

教育家卢梭是谁

教育家卢梭是谁

教育家卢梭是谁卢梭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教育家卢梭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

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

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的生平简介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

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于7月7日逝世。

10岁那年,他的父亲因和当时日内瓦共和国的“小议会”的一个名叫戈迪耶(此人曾任法国陆军,并和小议会里的人有密切的联系)的先生发生了争执,最终卢梭的父亲在捍卫正义与向黑恶势力屈服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在法院下达的缉拿通知下愤然地离开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

他有一个兄长,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从此卢梭再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

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不少,他父亲将他送去当学徒,先跟一个公证人,再跟一个镂刻匠,后来受不了苛待卢梭,十六岁时他就逃离日内瓦去流浪。

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

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

期间得到了华伦夫人的爱护。

1728年3月14日星期天,快年满16岁的卢梭,只身离开日内瓦。

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

他有过几起罗曼趣事,其中包括与旅馆女仆黛莱丝;瓦瑟的风流韵事,他俩有5个孩子,卢梭把所有这五个孩子都送进了一家育婴堂(他最终到了56岁时才与黛莱丝结婚)。

卢梭曾在《忏悔录》中如是说:我一想到要把孩子交给这样一个乱糟糟的家庭去抚养,我就感到害怕。

卢梭

卢梭

圣· 普乐的信,终于被尤丽母亲发现,她气极而死。尤丽没有能力为自己争取幸 福,迫于父亲的压力,和一个年近五十的大贵族德· 伏勒玛结婚。尤丽向丈夫坦 白了过去的恋爱,得到丈夫谅解。他丈夫主动把圣· 普乐请回,担任他们儿子的 家庭教师。尤丽与圣· 普乐日日相见,他们表面上似乎彬彬有礼,相安无事,实 际上,仍然相互爱恋,极力克制内心的感情的波涛。为了屈从社会偏见,忍受 着感情上的痛苦,各自蒙着虚伪的面纱。一日,尤丽为搭救落在水中的儿子, 染病死去。在给圣· 普乐的遗嘱中,她说:“现在我依然对你怀着爱情,过去的 事,虽然坦白了,但不感到耻辱……。”尤丽死后,圣· 普乐愤怒地给她父亲写 了一封信,指责他说:“残酷的父亲,请想一想,您为了自己的偏见而牺牲了 她的幸福。”
卢梭
一.生平与创作
让-雅克卢梭(1712-1778),著名法国启蒙思想家和 文学家。
1.1712年6月28 日,出生于日内瓦,母去世,有姑母抚养 2.1727年,在零件刻镂师那当学徒,1728年华伦夫人收留他 3.18 世纪30 年代初,自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明了记谱 法 4.1750年在狄德罗的鼓励下,写出《论科学与人生》,一举成 名,风俗的堕落和文明进步的关系;1752年《乡村卜师》大 获成功;1755年《论不平等的根源》对私有制提出疑问 5.1756年,与百科全书派产生矛盾,住到“退隐居” 6.1761年,发表《新爱洛依丝》获得巨大成功 7.1762年,出版《社会契约论》论述了专制、最高权力和法律、 政府及其形式、特殊建制,对法国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影 响了以后的民主政体 8.1762年,发表《爱弥儿》,论述了儿童教育,主张让孩子自 由发展
故事情节
圣· 普乐是一个敏感、渊博、俊美的平民知识分子。贵族小 姐尤丽的母亲发现他是一位才华出众的青年,主动聘请他 为尤丽的家庭教师。圣· 普乐最初对教育聪明而又温柔的 姑娘非常自信,没想到会有感情上的波澜。不久,他就不 由自主地陷入恋爱的苦恼之中。平民的身分不准许他向贵 族小姐求婚,他只能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热烈的爱情。

卢梭1

卢梭1

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卢梭被安 葬于巴黎先贤祠。1791年12月21日,国民公会投 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 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卢梭的观念渗 入社会风气,成为时尚。年轻人模仿《爱弥儿》, 要做“居住在城里的野蛮人”。路易王太子也深 受《爱弥儿》的影响,按照卢梭的观点从小教育 他的儿子,学一门手工匠人的手艺。据说,这就 是路易十六那个著名的嗜好——业余锁匠的由来。
酷爱读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卢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父亲是钟表匠, 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女儿,颇为聪明,端庄贤淑。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他 一出生就失去了母爱,他是由父亲和姑妈抚养大的。比他大7岁的哥哥离家出走, 一去不返,始终没有音讯。这样,家里只剩下他一个孩子。卢梭懂事时,知道自 己是用母亲的生命换来的,他幼小的心灵十分悲伤,更加感到父亲的疼爱。他的 父亲嗜好读书,这种嗜好无疑也遗传给了他。卢梭的母亲遗留下不少小说,父亲 常常和他在晚饭后互相朗读。每读一卷,不一气读完是不肯罢休的,有时通宵达 旦地读,父亲听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 你还孩子气呢。”在这种情况下,卢梭日复一日地读书,无形之中养成了读书的 习惯,渐渐充实并滋养了他年幼的心灵。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 他还外出借书阅读,如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包许埃的《世界通史 讲话》、普鲁塔的《名人传》、那尼的《威尼斯历史》、莫里的几部剧本等等, 他都阅读过。由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典范影响和他父亲的谆谆教诲,卢梭深深体会 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贵。他既有父亲的爱国血统,又以这些伟人为榜样, 甚至言行之间常把自己比作那些历史中的人物。有一天,他在桌旁叙说斯契瓦拉 的事迹,在座的人全都很惊讶地看到卢梭走上前去,把手放在熊熊燃烧的炉火之 上,来表演斯契瓦拉的英雄壮举。这种早熟早慧的表现,正是卢梭特有天资的最 初显露。

卢梭的生平及著作

卢梭的生平及著作

卢梭的生平及著作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今天是他的特别纪念日,让我们看看卢梭人生的12个第一的故事。

1 卢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

父亲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女儿,颇为聪明,端庄贤淑。

2 卢梭母亲因生他难产于7月7日逝世。

去世。

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爱,他是由父亲和姑妈抚养大的。

比他大7岁的哥哥离家出走,一去不返,始终没有音讯。

这样,家里只剩下他一个孩子。

3 卢梭10岁那年,他的父亲因和当时日内瓦共和国的“小议会”的一个名叫戈迪耶(此人曾任法国陆军上尉,并和小议会里的人有密切的联系)的先生发生了争执,最终卢梭的父亲在捍卫正义与向黑恶势力屈服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在法院下达的缉拿通知下愤然地离开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

4 卢梭12岁的时候,他父亲将他送去当学徒,先跟一个公证人,再跟一个镂刻匠,后来受不了苛待卢梭,他就逃离日内瓦去流浪。

5 1728年3月14日,15岁的卢梭,只身离开日内瓦。

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

其间得到了华伦夫人的关注和爱护。

6 1742年卢梭到巴黎。

在巴黎期间,卢梭与德尼·狄德罗认识,并从1749年起参与《百科全书》的撰写,卢梭专攻音乐方面。

不过最重要的贡献是1755年写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文章。

7 1750年38岁的卢梭以《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一文赢得法国第戎学区论文比赛首奖,从而一举成名。

卢梭的论文论证了科学与艺术进展的最后结果无益于人类,因而获得头等奖,使他顿时成为巴黎名人。

随后他又著述了许多其它著作,其中包括《论不平等的起源》(1755),《埃罗伊兹的故事》(1761),《爱弥儿》(1762),《社会契约论》(1762)和《忏悔录》,所有这些著作都提高了他的声望。

让 雅克 卢梭 简介

让 雅克 卢梭 简介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生平经历卢梭(1712—1778年)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

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

16岁时离开日内瓦来到都灵流浪,生活无着,饱尝人世的心酸。

后经由朋友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

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得以安心读书、思考与写作,并在她影响下培养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1742离开华伦夫人来到巴黎之后,卢梭开始自谋生路先后当过家庭教师、书记员、秘书等,并由此结交了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与百科全书派成员,与大哲学家狄德罗合编了《百科全书》,成为了巴黎沙龙的宠儿。

1749年,他以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获得了第戎科学院一等奖,并一举成名。

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追求,保持贫困和独立。

1754年,回到日内瓦,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日内瓦公民。

次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一书。

1756年开始了为期6年的隐居生活。

1758年,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与百科全书派决裂。

1761年,发表小说《新爱洛绮丝》,猛烈批判与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卢梭声誉日隆。

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不但引起了百科全书派的尖锐批评,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

《爱弥儿》一书遭禁,并被多次当众焚毁。

瑞士当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逃往普鲁士管辖下的讷沙泰尔。

此时,卢梭的名声已经传遍全欧。

而卢梭同伏尔泰之间的矛盾也加剧,最终成为终生的仇敌。

卢梭一度到英国居住,但不久又回到法国,重新过上了隐居生活。

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

著作《忏悔录》、《山中书信》、《公民的情感》等相继完成。

1778年在法国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去世,安葬于巴黎先贤祠。

卢梭

卢梭

生平
• 中年
• 1742年卢梭搬到巴黎。在巴黎期间,卢梭与德尼· 狄德罗认识,并从1749年起 参与《百科全书》的撰写,卢梭专攻音乐方面。 • 1750年(庚午年),38岁的卢梭以《论科学与艺术》一文赢得第戎学区论文 比赛首奖而一举成名。随后他又著述了许多其它著作,其中包括《论不平等 的起源》《埃罗伊兹的故事》《爱弥儿》《社会契约论》和《忏悔录》,所 有这些著作都提高了他的声望。此外卢梭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写了两部歌 剧:《爱情之歌》和《村里的预言家》。卢梭的作品语言风格独特(独白 式),具有浪漫激情。 • 1752年,歌剧《乡村占卜者》成功上演,受到国王和王后的青睐,路易十五 打算接见卢梭,并赐给他一笔年金,然而卢梭顾虑会因为接受年金而失去自 由,就刻意回避,遇到普遍的谴责。《乡村占卜者》后来曾多次上演,但卢 梭从中获益很少。 • 1761年《新爱洛琦丝》出版,立刻轰动巴黎。 • 卢梭与他那个时代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大多相识,但结果却无一例外地反目成 仇。这些人中包括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英国的大卫· 休谟,其主要原因是 他们对待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不一样。
简介
• 让-雅克· 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 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 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 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 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 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 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 基础》、《社会契约论》、 《爱弥儿》、《忏悔录》、 《新爱洛漪丝》、《植物学 通信》等
生平
• 早年
• 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 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 后失调,于7月7日逝世。10岁那年,他的父亲因捍卫正义与向 黑恶势力屈服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在法院下达的缉拿通知下 愤然地离开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他有一个兄 长,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从此卢梭再没有得到他的任 何消息。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 不少,他父亲将他送去当学徒,先跟一个公证人,再跟一个镂 刻匠,后来受不了苛待卢梭,十六岁时他就逃离日内瓦去流浪。 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后又被通 缉流亡国外。 • 1728年3月14日星期天,快年满16岁的卢梭,只身离开日内瓦。 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

卢梭

卢梭

卢 梭 晚 年
1768年8月29日, 卢梭与同居了25年的女 仆黛莱丝在布戈市结婚, 此前他们生有5个孩子, 并全部寄养在孤儿院。 1778年7月2日,已 患“逼害性心理分裂症” 的卢梭在巴黎东北面的 阿蒙农维拉去世(恰与 伏尔泰在同一年去世) 死时穷困潦倒,死前被 马车撞翻,又被狗扑伤 践踏。
二·卢梭思想观点:
归于自然
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 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因此, 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 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 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 由“归于自然”的理论出发, 卢梭主张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 年龄特征而实施。他批评封建教 育不顾儿童的天性发展,抹杀了 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以致不根据 儿童的特点施教,硬把对成人适 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因此,他 竭力主张根据受教育者不同阶段 的身心特征来规定教育任务。
知识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卢梭坚 决反对书本诵习和空洞的文 字说教,要求追求真正的有 用的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卢梭反 对教条主义而着重行以求知。 他劝说教师放弃冗长的讲述, 使更多的教学渗透在师生的 共同活动之中。
性的教育
他主张对青少年性成熟时期 以适当的性道德和性知识的教 育,使青少年对“性”的自然 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 能够“行为端正”。 反对禁欲主义,又反对纵欲 主义,主张顺应自然发展,既 不盲目抑制,也不妄加激动。 重视男女天性差异,对于男 女间的爱情,卢梭认为不应使 之成为理性教育的障碍,而应 成为理性教育的手段。
卢 梭 早 年
生于瑞士日内瓦,母 亲早逝,父亲是钟表匠,家 境贫寒,没受过系统的学校 教育,16岁起就过着流浪生 活,曾从事过多种职业,当 过仆役、书记员、家庭教师 和乐谱抄写员等。复杂的工 作经历和长期的流浪生活, 使他获得了广泛的阅历,他 的知识也很渊博,再加上他 的刻苦自学,为他后来的成 就奠定了基础。

卢梭

卢梭

Thank you
使其 获得丰富的感觉经验,同时继续进行体育锻 炼,使提供感官的身体健康强壮。
●第三卷:青年期的教育,(12——15) 主要论述儿童的智育教育,包括文化知识
而学习和劳动教育。
●第四卷:青春期的教育(15——20) 主要任务:道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善良的
感情,善良的判断和善良的意志,核心是博爱,要 爱一切人。
人生三步曲
• 第一阶段(1712——1742)
出生——10岁 聪颖早慧 敏而好学 10岁——30岁 博览群书
• 第二阶段(1742——1762)
30岁——37岁 思想积淀期 37岁——50岁 思想大爆发
• 第三阶段(1762——1778)
第二阶段(1742——1762)
1749《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 1755《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761《新爱洛依丝》 1762《社会契约论》
我将我的作品托付给你保管,让它传到一个较好的 下一代手中,他们将从我的作品中发现一个既无怨恨, 也不欺骗别人的人遭受了怎样的命运。如果我的作品 落入怨恨我的人的丰中,而将它毁灭或删改,我也不 会在意的,因为我遵从我主的公正,遵循我主的意志。
散步之一:叙说写作目的,描述写作时的精神状况 散步之二:独步巴黎近郊,巧遇意外事故,抒发昏迷与苏醒 散步之三:写尽平生经历,论及精神改良与宗教信仰 散步之四:真话与谎言 散步之五:写尽圣皮埃尔岛风情,体验真正的幸福源于自己的
●第五卷 :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提出女子教育改革的设想。
卢梭主要论述了这一阶段中的知识学习和 劳动教育的问题
(一)文化知识的学习
★ 学习的动机 :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 学习的内容: 两个原则,

卢梭的资料简介

卢梭的资料简介

卢梭的资料简介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其政治上的思想影响深远,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以及美国大革命具有指导作用。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卢梭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卢梭的资料简介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

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

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被称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他发明了与传统君主专制对立的伪民主独裁的政治哲学,还开创了从人的情感角度出发推断人类范围以外事实的思想体系。

卢梭之后,自称改革家的人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追随洛克,另一派就一直追随卢梭。

生于日内瓦的卢梭,全名为让- 雅克·卢梭,父亲是一个钟表匠,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之后,父亲也被放逐,离开了日内瓦。

孤苦伶仃的卢梭是跟着姑母长大的,从小受的是正统加尔文派教育。

12 岁时,卢梭停止了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开始在很多行业当学徒,但对于这些行业,他没有不憎恨的。

16 岁时,他离家出走,独自一人到了萨瓦。

当时,他没有经济来源,衣食无着,只好来到一个天主教神甫家里,撒谎说他要改宗。

后来,他在都灵的一个公教要理授讲所正式举行了改宗仪式。

其间,还发生了几段浪漫趣事。

卢梭曾受到一名美丽贵妇—德·华伦夫人的接济,他在她家中住了将近十年。

德·华伦夫人成为他情妇的同时,还是他的义母……1743 年,在另一位贵妇的帮助下,卢梭成为了当时法国驻威尼斯大使的秘书。

两年后他开始同旅馆中的佣人黛蕾丝·勒·瓦色同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1、抨击向儿童强迫灌输旧的道德和知识、摧残儿童天性的做法。 (1)从教育上看就在于没有正确认识儿童。 (2)他提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儿童有他 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2、反对过早对儿童进行理性的教育(灌输成人的东西) (1)过早用理性教育孩子是不自然和虚假的。 (2)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 3、主张对儿童进行“消极教育” (1)成人的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 (2)其依据是人性本善、自然皆善。 (3)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让位于儿童的自主发展。 4、注意到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要求因材施教。 卢梭指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它。他要 求教育者必须在了解了自己的学生之后才对他说第一句话。
1
论人的天性
一、性善论
1、卢梭关于人的天性的理论中,与教育有密切联系的是性善论和感觉论。前者指明人 的本性,后者指明人的本能和知识的来源。 2、卢梭关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是他整个社会发展观的一部分。自然是善的,人性是善的,只 是社会把人变坏了。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必须彻底改变暴君专制统治,建立新的理性王国。这便导致了卢梭的 激进的社会政治观;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同时还要求人们“在社会秩序中把自然的感情保 持在第一位”,要培养社会条件中的自然人,这便是教育的责任了。 3、卢梭认为人的善良天性中,包括两种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即爱心和怜悯心,自 爱心是为了生存而具有的原始的、内在的、先于其他一切的自然欲念,只要顺其自然 发展,就能达到高尚的道德。怜悯心可以使人的自爱心扩大到爱他人、爱人类,产生 出仁慈、宽大等人道精神。 4、卢梭还特别强调“良心”在使人为善中的重要作用。良心也是得自天赋的,它的作 用不仅指导人判断善恶,而且能引导人弃恶从善,原因在于良心始终不是遵从人为的 法则而顺从自然的秩序。因此,它可以使人的自爱心和怜悯心协调一致,引导自爱心 的自然发展。 5、卢梭的性善论与宗教的原罪说是针锋相对的,充满着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具有进步 的历史意义。但他把自爱、良心等归之于天赋,并将之普遍化为超阶级超时代的抽象 物,反映出他的思想局限。
4
政治思想
卢梭承袭了17世纪以来盛行的“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 论”,提出“天赋人权说”,认为在社会国家出现前的自然 状态下,一切人都是自由、平等和善良的,自由、平等是天 赋人权,但自从出现了私有财产,人类便你争我夺,尔虞我 诈,富欺贫、强凌弱,纷纷扰扰,无有宁时。一些人无所事 事却因饮食过度而死,而大多数人劳动终日又因饥饿而亡。 卢梭断定,所有这一切灾祸,都是私有财产的一个后果。有 了私有财产,便产生了文明社会,便出现了人压迫人的现 象,发展到专制政治阶段,即封建君主专制时期,不平等达 到了顶点。 因此,他强调人类应当“回归自然”,归复到“自然状 态”下面去。当然,卢梭所说的“自然状态”,并不是原始 社会,而是由订立契约组成的、以小私有制为基础的平等、 自由的国家,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一、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和培养目标
1、基本含义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一方面,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 态之中。 另一方面,卢梭还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回归自然”。他说每个人都 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只有三种教育圆满地结合才能 达到预期的目的。 卢梭“回归自然”的教育也是“消极教育”。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 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他的作用不 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 自然的教育又主要是针对富人的。富人从他的环境中所受的教育,对他本人和对社会都是不 相宜的。因此卢梭认为针对富人子弟的自然教育至少可以挽救和培养一些人成为人。 总之,卢梭为之呼号的“自然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所发出 的挑战,“回归自然”、遵从天性,就是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按照他 的论述,“自然人”有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他能独自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公民的一 切仰赖于专制社会,失去了自身的独特价值。 第二,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而社会之中,公民是有等级 的 第三,自然人又是自由的人,他是无所不宜、无所不能的,而国家公民在社 会中常常是某种专业化的职业人,他被囿于他的职业而失去自由。 第四,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人。自食其力便可无须仰赖他人为生,这是独 立自由的可靠保证。 总之,自然人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 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
感谢浏览
青年期的教育
身心特点:身体已变得强壮有力,感官也发展良好,并且有了强烈的好奇心 。 教育任务:智育(知识学习)与劳动教育。 (一)智育 智育任务: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能力放在首位。“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 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教学内容: 1、卢梭首先要求的是有用且能增进人的聪明才智。 2、选择知识的另一个原则是不要让孩子学习他不可 能理解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 3、卢梭只提自然科学,不主张儿童学习历史、哲学 等社会学科。 (二)劳动教育 卢梭预见到社会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现有社会秩序已不可依赖,因此他从培养“自然人”的 独立性出发,主张青年期的孩子应当学会劳动。 卢梭认为劳动是社会人不可或免的责任,那些不劳动的寄生虫也就是盗贼、强盗和流氓。
卢梭主张学生必须学一门职业,但这还不是最根本的。首先,卢梭要求培养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感情,陶冶学生 的思想。其次,卢梭还希望通过学习劳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反复思考的习惯。他希望以手帮助心灵发 展。 卢梭关于劳动教育的思想与他早年生活在社会下层,接近和了解了劳动者的生活是分不开的。
不过卢梭的劳动教育涉及的仅仅是手工业生产,这是他的时代局限性。
卢梭
哲学观点
人物简介
让-雅克· 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法国伟大的 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 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 物之一。
主 要 著 作
《论科学与艺术》("1749")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 《新爱洛伊斯》("1761") 《社会契约论》(《"民约论"》)("1762") 《爱弥儿》("1762") 《山中书简》("1763") 《忏悔录》("1788")
3
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
从出生到2岁为婴儿 期,着重进期,着重进行智育 和劳动教育。
青年期的教育
儿童期的教育
青春期的教育
从2岁到12岁为童年 时期,着重进行感觉 教育。
从15岁到成年是青年 时期,着重进行德育 和宗教教育。
婴儿期的教育
身体方面的特点:不会说话,体弱无能;虽能活 动,有感觉,但不成熟,更没有思考能力。 教育的基本任务: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他 认为良好的体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反之,虚弱 的身体使精神也随之衰弱。 教育要求:“多给孩子以真正的自由。” 卢梭还 认为,教育不在于教师教给孩子的是些什么,而 在于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他的责任不是教给孩 子们行为的准绳,而是促使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
1
卢梭不仅认为人性本善,而且深 信人的心灵中存在着认识世界的 巨大能量,人生来就具有学习能 力。人是“自由主动者”,有自 己的自由意志;同时人又是有智 慧的生物,对事物能够进行比较、 分析、判断,也就是说有理性。
卢梭像其他启蒙学者们一样,承 认感觉是知识的来源。他说,所 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 人的头脑的。卢梭设想了种种训 练感官的方法,其系统性是前所 未有的,反映了卢梭对这一问题 的高度重视。
2
二、感觉论
3
卢梭重视感官训练的思想来自他 的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人性观, 针对当时的教育只重书本的不良 现象,他指出当时人们所遗忘的, 而且最易于为人们所忽略的,也 是感官的训练。
卢梭试图把儿童的教育建立在关 于儿童天性的理论研究之上,显 示了近代教育心理学化的端倪, 预示了教育的发展方向。
4
2
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青春期的教育
特点和任务:“暴风雨和热情的时期”,这个时期爱弥儿应该回到城市。接受道德教育和宗教 教育 ,学会做一个城市社会中的自然人。 卢梭否认先天道德观念,但又认为人生而具有“公平的道德原则”,这就是良心。服从良心的 指导就可以只凭直觉迅速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卢梭认为道德的价值主要是心灵的内在满足, 可以说是为道德而道德。 道德教育的内容: 1、卢梭认为道德教育应从发展人的自爱自利开始。自爱是本性。 2、德育的目标就是把这种自然的天性扩展开来。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就可以把自 爱变为美德,也可以得到别人的爱。 3、卢梭还注意到了道德教育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方法上是不主张道德说教的。 3、宗教教育也是这一时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卢梭指出:没有信念,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他要求人们爱上帝胜于爱一切。但他反对教士们编的荒诞教义,反对教会的繁文缛节,反对对 儿童过早地灌输宗教观念。 4、卢梭还提出了青年时期的爱情教育和性教育问题,并把它们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他认 为只有纯洁的灵魂才能使爱情更加美满,并能借此摒弃一切不良的生活。他反对有的人为了不 让青年人掉入情欲的陷阱而把爱情说成像犯罪一样的东西,认为这完全是违背了自然;把青年 日益增长的欲望完全看成理性教育的障碍也是一种狭隘的眼光。
儿童时期的教育
心理特点:孩子在这个时期理智还处于睡眠状态, 他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必 须锻炼他的身体、他的器官、他的感觉和他的体 力,但是要尽可能让他的心闲着不用,能闲多久 就闲多久。”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发展儿童的外部感觉器官, 使其获得丰富的感觉经验。认为感觉是智慧的工 具,训练感觉和身体器官,为理性活动打好基础。 教育要求:尽量给儿童以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亲 自去接触和研究周围一切事物。他说,对于儿童 来说,“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